95|第 95 章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花田娇娘最新章节!
此章节为防盗章沈华始终想不明白,河里鱼多,饭食都寡淡成那样了,怎么都不想法子捉鱼呢?
回家后,她到底还是忍不住把这个问题问出口,不然总有不踏实的感觉,万一触及了古代的什么律法,岂不倒霉。
为她解答的是三婶陈氏,因为陈氏娘家就在靠海不远的荷花村。她说:“花儿不懂,渔民又称蛋户,常年居住水上,靠河海为生。他们是在四民之外的,属贱籍,赋税繁重,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会去当贱民的。”
沈华心中一惊,就算她不了解贱籍,光听这个‘贱’字就能想象出地位。
陈氏又说:“且不提这个,捉鱼岂能不要工具。咱庄户人家种田的家伙事儿,都宝贝的很,谁家也没有闲钱去买渔船,渔网子。”
“那咱们如果能捉很多鱼,也会变成贱民吗?”春溪也走过来问。
陈氏笑答:“春溪无需担心,咱不是以此谋生的,咱家还是种田的农户,捉鱼不过是添点进项,里正那交了税便可。”说完又捏了捏沈华的小脸,“咱花儿可要多吃些,脸上都没二两肉。”
都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难怪沈家沟靠山打猎的没有,靠海捕鱼的也没有,都是守着田地过日子。
她一个大人被人捏脸,沈华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她还挺喜欢陈氏,说话平平稳稳,不急不慢的,一看就是个稳重人。
别说,沈婆子相媳妇的眼光还不错,几个媳妇大样都过得去,没有那挑事生非,偷奸耍滑的。
……
对于几个孩子又拎了条鱼回来,沈家人可是真吃惊了,连饭都不急着吃就要去河里看他们做的鱼篓子。沈家沟的人以前也不是没打过鱼的主意,可是河里的鱼难捉的很,渔网又贵,并且容易腐烂。如陈氏说的,又不是专门靠打渔吃饭的人家,连鱼兜子也只有村长家有一个。所以,也只有在夏天的时候,才有男人们下河捉鱼摸虾解解馋。
最后还是沈婆子发话说:“大山带着你阿爷去,人多了打眼,把鱼篓子拿回家来,咱看看能不能多做几个。”
大人比孩子想的多,如果鱼篓子好使,那到时候家里便多一个进项。因为是午饭时间,没什么人在外面晃荡,趁着没人注意把鱼篓子拎回家去。
沈老头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的研究,最终还是没弄明白那么小的口,鱼怎么就碰巧进去了还出不来。
“大山啊,这是谁想的主意?”
“是花儿琢磨的。”
沈老头挑了挑眉,最终归结于孩子的碰巧之作,不然还能怎么解释呢?
很显然,有这想法的不止沈老头一个,沈婆子在看过这个不像样的鱼篓子后,也嫌弃的直撇嘴:“这也能捉着鱼,还真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老三啊,饭后你去后山砍点竹子回来,我来编几个试试。”
中午饭依旧是一碗豆酱,清炒白菜,稀米粥配窝头,唯一不同的是,桌子中间放着一盘红烧鱼。
沈成安吃完放下碗筷说:“娘,我去砍竹子了。”
“娘,我跟三哥一起去。”沈成康快速将剩下的粥倒进嘴里,又拿了一个窝头在手上,主动跑到后屋去拿斧头。如果真能捉到鱼,卖十条总能留一条自家吃吃吧。
沈成才一上午都在读书,见二弟三弟急着去砍竹子,便问道:“娘,家里要竹子干啥?”
沈婆子指着鱼说:“春溪他们几个捣腾出一个鱼篓子能套住鱼,我就想多做几个,要是真能行,刨去税,也多一个进项。”
沈成才看了一眼连鱼汁都刮干净的空盘子,有点惊讶,他还以为这是他娘花钱买的,“娘,这么说,早上吃的鱼也是春溪他们用那鱼篓子套住的?”
“是哎,昨儿几个孩子大半夜的不睡觉偷溜出去下的套子,我原本以为是赶巧,哪晓得今天中午又有一条。这可就不是运气了,说不定那鱼篓子真管用。”沈婆子也越说越高兴,一点没有注意到沈华几个孩子难看的脸色。
沈华和春溪对视了一眼,同时放下筷子,两人到东屋一看,王氏正将窝头撕碎了泡进鱼汤里,小口小口的喝着。
看来是王氏的脸肿着,不方便吃鱼肉吐鱼刺,想到这里,沈华也就不再计较沈婆子把鱼给沈成才吃了,真要这么事事计较,日子也没法过下去。
两个壮劳力干活就是快,大约半个时辰沈老二和沈老三就扛着十根竹子回来了。
专业人士动手就和小孩子们胡闹不一样,家里的竹篮,竹扁,竹篾子,簸箕,筲箕这些生活小件都是出自沈婆子的手。乡下人大多都会些手艺活,因为山上竹子多又不用花钱,唯一的差距就是手艺好坏罢了。
沈婆子在编的时候沈华在旁边看着,一直忍着未出声。但是鱼筌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收口处一定要有倒刺,她拿起自己和春溪编的那个简易鱼筌说:“大姐,你说鱼出不来是不是因为这些柳条头啊?”
春溪接过手来研究:“我也觉着可能是因为这些歪歪斜斜的柳条头,不然为啥不知道游出来呢?肯定是游进去的时候顺畅,出来的时候柳条头戳着了,鱼就被吓走了,这才一直找不到出口。”
沈华赞赏的点点头,这个小姑娘脑子确实很灵活,不吝啬的赞扬道:“大姐最是聪明。”
沈婆子听了停下手里的活,抬眼看着春溪手里乱无章法的鱼篓子,又看了眼自己的,想了想伸手说:“春溪,把鱼篓子拿来我再瞧瞧。”
春溪递过去顺势说:“阿奶,你收口的时候也往里弄点竹枝戳着,这样鱼就出不来了。我们多做几个,沿着河下套,一晚上说不定能有好多鱼。可以拿一大半去镇上卖,一小半留着自个吃。”
“对!鱼汤好喝!”春武也站在旁边帮腔。
沈婆子摸了摸春武的脑袋,不禁笑道:“这八字还没一撇呢,就想着卖钱想着吃啊。行,若是真能套着鱼,天天给你们喝鱼汤都行!”
“太好了,娘,你也来编。”春武高兴的拍起手,想让何氏也去编鱼筌。
这个她还真不会,何氏不好意思的说:“大武,这个娘不会啊,你爹会,让他编。”
春武又去缠他爹。
会编东西的人看别人编东西时就会手痒,沈老头默不作声的拿起竹条开始动手,老二老三见状也上手帮忙。
在大家都围在院子里看几人编鱼筌的时候,沈华悄悄摸到厨房,将鸡蛋放进灶台中间烧水的汤罐里。农户垒的灶台都是两口锅,中间再一个坑用来装水,这样烧菜烧饭的时候就顺带烧水,不用额外浪费柴火。
冬天水凉的快,这时候水已经没温度了,沈华出了厨房跑去东屋,一进门就皱起鼻子吸了吸。
王氏看在眼里知道屋里有血腥味,“花儿,让你姐给娘弄点水来。”
沈华一边出屋子一边喊:“娘,你是要冷水还是热水啊。”
“哎呦,你娘做小月子可沾不得冷水,花儿,你娘是要喝水?”沈婆子手下不停的抽枝条,抬了下头问。
沈华跑到沈婆子面前蹲下,小声说:“阿奶,娘屋子里有怪味。”
沈婆子一听就明白了,昨天晚上小产,下身留了那么多血,是该洗洗。但是手里的竹篓编了一半,如果松手就全散了,想想不过是烧点水,便嘱咐春溪说:“春溪,你去烧点水,拿大锅多烧点。”
乡下孩子从小就坐灶膛,春溪本是蹲在沈老三面前看他编竹子,听见沈婆子的话便起身去了厨房。等她水烧开,看到小妹从汤罐里用水舀子舀出五个野鸡蛋,这才明白,用手点了点沈华的额头:“你个小人精。”
沈华笑着将鸡蛋藏进衣服兜里,跟着春溪后面把热水送进东屋。
王氏看到鸡蛋眼眶都红了,强忍着泪,剥了一个鸡蛋送到沈华嘴边:“花儿吃,咱娘几个一人一个。”
沈华不是好哭的人也忍不住有些心酸,世上只有妈妈好,这句话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是至理名言。她也不推辞,拿在手上咬了一口,说:“好吃,娘也吃。”
王氏又剥了一个给春溪,然后才给自己剥了一个,把另外两个藏在枕头下面。不是她小气吃独食,而是她的四个孩子比老二家的瘦小多了。何氏还能常带孩子回娘家吃些好的,而她的娘家日子也不好过,加上她是大姐,更不好意思回去吃弟弟弟媳妇的。
也不知是这个时候的鱼傻呢,还真是沈华他们运气好。鱼筌里居然又有一条鱼,把几个孩子高兴的,即使吃不到鱼肉,能有口汤喝也能填补填补没有油水的五脏庙。
沈华始终想不明白,河里鱼多,饭食都寡淡成那样了,怎么都不想法子捉鱼呢?
回家后,她到底还是忍不住把这个问题问出口,不然总有不踏实的感觉,万一触及了古代的什么律法,岂不倒霉。
为她解答的是三婶陈氏,因为陈氏娘家就在靠海不远的荷花村。她说:“花儿不懂,渔民又称蛋户,常年居住水上,靠河海为生。他们是在四民之外的,属贱籍,赋税繁重,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会去当贱民的。”
沈华心中一惊,就算她不了解贱籍,光听这个‘贱’字就能想象出地位。
此章节为防盗章沈华始终想不明白,河里鱼多,饭食都寡淡成那样了,怎么都不想法子捉鱼呢?
回家后,她到底还是忍不住把这个问题问出口,不然总有不踏实的感觉,万一触及了古代的什么律法,岂不倒霉。
为她解答的是三婶陈氏,因为陈氏娘家就在靠海不远的荷花村。她说:“花儿不懂,渔民又称蛋户,常年居住水上,靠河海为生。他们是在四民之外的,属贱籍,赋税繁重,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会去当贱民的。”
沈华心中一惊,就算她不了解贱籍,光听这个‘贱’字就能想象出地位。
陈氏又说:“且不提这个,捉鱼岂能不要工具。咱庄户人家种田的家伙事儿,都宝贝的很,谁家也没有闲钱去买渔船,渔网子。”
“那咱们如果能捉很多鱼,也会变成贱民吗?”春溪也走过来问。
陈氏笑答:“春溪无需担心,咱不是以此谋生的,咱家还是种田的农户,捉鱼不过是添点进项,里正那交了税便可。”说完又捏了捏沈华的小脸,“咱花儿可要多吃些,脸上都没二两肉。”
都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难怪沈家沟靠山打猎的没有,靠海捕鱼的也没有,都是守着田地过日子。
她一个大人被人捏脸,沈华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她还挺喜欢陈氏,说话平平稳稳,不急不慢的,一看就是个稳重人。
别说,沈婆子相媳妇的眼光还不错,几个媳妇大样都过得去,没有那挑事生非,偷奸耍滑的。
……
对于几个孩子又拎了条鱼回来,沈家人可是真吃惊了,连饭都不急着吃就要去河里看他们做的鱼篓子。沈家沟的人以前也不是没打过鱼的主意,可是河里的鱼难捉的很,渔网又贵,并且容易腐烂。如陈氏说的,又不是专门靠打渔吃饭的人家,连鱼兜子也只有村长家有一个。所以,也只有在夏天的时候,才有男人们下河捉鱼摸虾解解馋。
最后还是沈婆子发话说:“大山带着你阿爷去,人多了打眼,把鱼篓子拿回家来,咱看看能不能多做几个。”
大人比孩子想的多,如果鱼篓子好使,那到时候家里便多一个进项。因为是午饭时间,没什么人在外面晃荡,趁着没人注意把鱼篓子拎回家去。
沈老头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的研究,最终还是没弄明白那么小的口,鱼怎么就碰巧进去了还出不来。
“大山啊,这是谁想的主意?”
“是花儿琢磨的。”
沈老头挑了挑眉,最终归结于孩子的碰巧之作,不然还能怎么解释呢?
很显然,有这想法的不止沈老头一个,沈婆子在看过这个不像样的鱼篓子后,也嫌弃的直撇嘴:“这也能捉着鱼,还真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老三啊,饭后你去后山砍点竹子回来,我来编几个试试。”
中午饭依旧是一碗豆酱,清炒白菜,稀米粥配窝头,唯一不同的是,桌子中间放着一盘红烧鱼。
沈成安吃完放下碗筷说:“娘,我去砍竹子了。”
“娘,我跟三哥一起去。”沈成康快速将剩下的粥倒进嘴里,又拿了一个窝头在手上,主动跑到后屋去拿斧头。如果真能捉到鱼,卖十条总能留一条自家吃吃吧。
沈成才一上午都在读书,见二弟三弟急着去砍竹子,便问道:“娘,家里要竹子干啥?”
沈婆子指着鱼说:“春溪他们几个捣腾出一个鱼篓子能套住鱼,我就想多做几个,要是真能行,刨去税,也多一个进项。”
沈成才看了一眼连鱼汁都刮干净的空盘子,有点惊讶,他还以为这是他娘花钱买的,“娘,这么说,早上吃的鱼也是春溪他们用那鱼篓子套住的?”
“是哎,昨儿几个孩子大半夜的不睡觉偷溜出去下的套子,我原本以为是赶巧,哪晓得今天中午又有一条。这可就不是运气了,说不定那鱼篓子真管用。”沈婆子也越说越高兴,一点没有注意到沈华几个孩子难看的脸色。
沈华和春溪对视了一眼,同时放下筷子,两人到东屋一看,王氏正将窝头撕碎了泡进鱼汤里,小口小口的喝着。
看来是王氏的脸肿着,不方便吃鱼肉吐鱼刺,想到这里,沈华也就不再计较沈婆子把鱼给沈成才吃了,真要这么事事计较,日子也没法过下去。
两个壮劳力干活就是快,大约半个时辰沈老二和沈老三就扛着十根竹子回来了。
专业人士动手就和小孩子们胡闹不一样,家里的竹篮,竹扁,竹篾子,簸箕,筲箕这些生活小件都是出自沈婆子的手。乡下人大多都会些手艺活,因为山上竹子多又不用花钱,唯一的差距就是手艺好坏罢了。
沈婆子在编的时候沈华在旁边看着,一直忍着未出声。但是鱼筌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收口处一定要有倒刺,她拿起自己和春溪编的那个简易鱼筌说:“大姐,你说鱼出不来是不是因为这些柳条头啊?”
春溪接过手来研究:“我也觉着可能是因为这些歪歪斜斜的柳条头,不然为啥不知道游出来呢?肯定是游进去的时候顺畅,出来的时候柳条头戳着了,鱼就被吓走了,这才一直找不到出口。”
沈华赞赏的点点头,这个小姑娘脑子确实很灵活,不吝啬的赞扬道:“大姐最是聪明。”
沈婆子听了停下手里的活,抬眼看着春溪手里乱无章法的鱼篓子,又看了眼自己的,想了想伸手说:“春溪,把鱼篓子拿来我再瞧瞧。”
春溪递过去顺势说:“阿奶,你收口的时候也往里弄点竹枝戳着,这样鱼就出不来了。我们多做几个,沿着河下套,一晚上说不定能有好多鱼。可以拿一大半去镇上卖,一小半留着自个吃。”
“对!鱼汤好喝!”春武也站在旁边帮腔。
沈婆子摸了摸春武的脑袋,不禁笑道:“这八字还没一撇呢,就想着卖钱想着吃啊。行,若是真能套着鱼,天天给你们喝鱼汤都行!”
“太好了,娘,你也来编。”春武高兴的拍起手,想让何氏也去编鱼筌。
这个她还真不会,何氏不好意思的说:“大武,这个娘不会啊,你爹会,让他编。”
春武又去缠他爹。
会编东西的人看别人编东西时就会手痒,沈老头默不作声的拿起竹条开始动手,老二老三见状也上手帮忙。
在大家都围在院子里看几人编鱼筌的时候,沈华悄悄摸到厨房,将鸡蛋放进灶台中间烧水的汤罐里。农户垒的灶台都是两口锅,中间再一个坑用来装水,这样烧菜烧饭的时候就顺带烧水,不用额外浪费柴火。
冬天水凉的快,这时候水已经没温度了,沈华出了厨房跑去东屋,一进门就皱起鼻子吸了吸。
王氏看在眼里知道屋里有血腥味,“花儿,让你姐给娘弄点水来。”
沈华一边出屋子一边喊:“娘,你是要冷水还是热水啊。”
“哎呦,你娘做小月子可沾不得冷水,花儿,你娘是要喝水?”沈婆子手下不停的抽枝条,抬了下头问。
沈华跑到沈婆子面前蹲下,小声说:“阿奶,娘屋子里有怪味。”
沈婆子一听就明白了,昨天晚上小产,下身留了那么多血,是该洗洗。但是手里的竹篓编了一半,如果松手就全散了,想想不过是烧点水,便嘱咐春溪说:“春溪,你去烧点水,拿大锅多烧点。”
乡下孩子从小就坐灶膛,春溪本是蹲在沈老三面前看他编竹子,听见沈婆子的话便起身去了厨房。等她水烧开,看到小妹从汤罐里用水舀子舀出五个野鸡蛋,这才明白,用手点了点沈华的额头:“你个小人精。”
沈华笑着将鸡蛋藏进衣服兜里,跟着春溪后面把热水送进东屋。
王氏看到鸡蛋眼眶都红了,强忍着泪,剥了一个鸡蛋送到沈华嘴边:“花儿吃,咱娘几个一人一个。”
沈华不是好哭的人也忍不住有些心酸,世上只有妈妈好,这句话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是至理名言。她也不推辞,拿在手上咬了一口,说:“好吃,娘也吃。”
王氏又剥了一个给春溪,然后才给自己剥了一个,把另外两个藏在枕头下面。不是她小气吃独食,而是她的四个孩子比老二家的瘦小多了。何氏还能常带孩子回娘家吃些好的,而她的娘家日子也不好过,加上她是大姐,更不好意思回去吃弟弟弟媳妇的。
也不知是这个时候的鱼傻呢,还真是沈华他们运气好。鱼筌里居然又有一条鱼,把几个孩子高兴的,即使吃不到鱼肉,能有口汤喝也能填补填补没有油水的五脏庙。
沈华始终想不明白,河里鱼多,饭食都寡淡成那样了,怎么都不想法子捉鱼呢?
回家后,她到底还是忍不住把这个问题问出口,不然总有不踏实的感觉,万一触及了古代的什么律法,岂不倒霉。
为她解答的是三婶陈氏,因为陈氏娘家就在靠海不远的荷花村。她说:“花儿不懂,渔民又称蛋户,常年居住水上,靠河海为生。他们是在四民之外的,属贱籍,赋税繁重,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会去当贱民的。”
沈华心中一惊,就算她不了解贱籍,光听这个‘贱’字就能想象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