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六章 战后局面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日月当空照中华最新章节!
十二月初五日,尚可喜、班志富率领幸存的余部一路冲破躲过各种围追堵截,奔回江州城的消息报送到安东城之后,毛文龙很快就传令东江镇各路军队,各守城池,等敌来攻。
这个时代,尤其是这个季节这个滴水成冰的月份,但凡是主动发起进攻的一方,特别是主动发起攻坚的一方,都是伤亡惨重的一方。
即使有着不少火炮的东江镇明军,在离开自己坚守的城池墩堡炮台之后,顶风冒雪数次强攻镇江堡,也仍然遭遇了严重的伤亡。
镇江堡虽然数次摇摇欲坠,东门一带的城墙几乎已经成了断壁残垣,但是坚守镇江堡的建虏正蓝旗大军就是死战不退。
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在整个战略意图已经基本达成的情况下,转守为攻,也就是自毛文龙以下东江镇各路总兵的一个必然选择了。
李信夺占复州城,留守沈阳的建虏高层可能会无动于衷,因为复州城并不是关乎全局的城池。
陈继盛、孔友德等人登陆豆满江口,以及刘兴祚等人夺占镜城、俄朵里城,也都算不上动摇后金国高层战争意志的关键举措。
甚至毛文龙攻陷镇江堡,都不一定能让留守沈阳的代善下决心请求黄台吉回师。
但是攻陷了赫图阿拉却不同。
当年毛文龙率众深入敌后,沿着鸭绿江乘船北进,然后在鸭绿江上游弃舟上岸,攻入建虏后方的时候,一度火烧萨尔浒一带建虏粮仓,也算是立下了奇功。
但是当时赫图阿拉一带建虏驻有重兵,毛文龙所部没有敢于前去冒险。
而这一次,尚可喜却做到了。
接到了毛文龙、褚宪章联名发来的东江镇战报,崇祯皇帝自是高兴不已,而当值的内阁和军机处上下更是一片欢欣鼓舞。
尚可喜所部不仅率军烧了建虏的故都,所谓的龙兴之地,而且还生擒了上任奴酋幼子费扬果,然后成功返回东江信地,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天命在我大明啊!
本来已经休沐在家的在京官员,还有东江镇捷报行经之地的官员,再一次率先掀起了一股歌功颂德的风潮。
各种歌功颂德的奏章,一封接着一封地通过通政使司被送进了内阁大堂,送进了司礼监,最后被送进了崇祯皇帝乾清宫的御书房。
与东江镇的凯歌奏报不同的是,李信自从上一次报送了夺占复州城的捷报之后,就一直没有了动静,直到最近才又转经登莱巡抚之手,报送了旅顺镇守府最新的战况。
自从多铎轻敌大意中伏身亡之后,多尔衮怒不可遏率领正白旗大军快速南下,与镶白旗军队会师之后,合兵来攻复州城,欲给自己的同母弟弟报仇雪恨。
但是,早有防备的复州城,并不是多尔衮想攻就能攻下的。
几次强攻不下之后,多尔衮失去弟弟的痛楚也渐渐平淡,情绪也变得平静了下来。
再以正常的头脑和水准盘算一番之后,多尔衮很快就留下一支镶白旗的军队围城,然后自己率军退回到复州城以北的永宁堡、五十里堡一带驻扎,打起了围点打援的主意。
然而随着辽东半岛上的气候越来越寒冷,旅顺镇守府所属的金州城也好,青泥洼堡也好,以及东江镇左路明军驻防的红嘴堡、望海堡也好,并没有一兵一卒来增援复州城。
与此同时,复州城外负责围城的镶白旗军队却也坚持不下去了,终于在十二月初的时候,放弃了复州城,撤围而去。
也是到了这个时候,李信、张可度等人才第二次把复州城保卫战的情况再次派人送出。
与辽东转攻为守的局面大为不同的是,同一时期的西北各地,却是一直处在持续的攻势之中。
前番云集归化城中的大批明军,除了山西镇总兵王国梁奉命率领步兵留守归化城之外,军机大臣平阳伯李邦华亲率赵率教、祖大寿、曹文诏以及额尔克褚虎尔、哈丹巴特尔各部骑兵,累计两万四千余骑,分作三路纵队,浩浩荡荡地向西开去。
摆在李邦华面前的难题,不是率军踏着坚冰渡过黄河南下,去占领河套地区,相反,最大的难题,反而是在白茫茫的冬季大漠草原上,去寻找建虏的西路军和鄂尔多斯部的驻牧地。
因为不灭了建虏的这股西路军,不灭了或者收降已经居住河套之地数百年的鄂尔多斯部,那么大明军队对于河套之地的收复,就很难说是真正的收复。
你今天撤军,他明天又来,难道你还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召集大军前来复套?
这一次,李邦华在归化城风云际会一般,纠集起这样一支多达两万四千多骑的精锐骑兵,可以说大明朝自万历以来前所未有的局面了。
李邦华这个有志于封侯的军机大臣,又岂能错过毕其功于一役,一举平定河套的机会!
李邦华亲自率领大批明军骑兵一路西行,在归化城以西的茫茫原野之上寻找着建虏和鄂尔多斯诸部驻地的同时,马世龙率领的近卫军第一镇,也终于在长途跋涉之后,进驻了已是一座空城的朔州。
而王辅率领的近卫军第二镇主力,则就近进驻了大同城。
至于在居庸关外率先出击作战的王廷臣所部三千营,则在延绥巡抚孙传庭率领延绥骑兵疾驰返回陕北之后,奉旨由宁武关进入山西,然后也从山西一侧踏着黄河上的冰面,往西追击流贼去了。
黄台吉抛下漠南,率军突围北上,撤离归化城的消息传到自己的手中之后,崇祯皇帝就知道来自塞北的威胁,暂时算是告一段落了。
接下来,需要应对的又该是再次大乱的西北了。
不过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却比历史上那一位从容了许多。
皇帝本人不必被建虏和流贼反复折腾,折腾的焦头烂额,最庆幸的反而是大明朝的军队,不必再被建虏或者流贼牵着鼻子走,反反复复地东奔西驰,疲于奔命了。
孙传庭率领麾下延绥镇骑兵返回陕北榆林,毕竟是回师而已。
而王廷臣麾下的三千营主力骑兵,在居庸关之战结束后士气高涨,而且也的确尚有余力。
虽说天寒地冻,奔波辛苦,但与纯靠两条腿走路的步兵相比,用他们去封堵和驱赶流贼往西,算不上什么难事。
而且这个时候的流贼,早已经不是王嘉胤称王时的那个“兴盛”局面了。
根据李邦华、孙传庭等人坐镇山西,围剿躲入芦芽山中的各股流贼以来,陆陆续续抓捕和策反的流贼小头目所言,芦芽山岢岚山中的流贼,从一开始就不是铁板一块。
最先逃进晋北茫茫群山之中的流贼头目,正是闯将李自成。
李自成所领的孩儿营兵败之后,逃进了附近的山中,稍后很快就会合了刘芳亮、李过等人,聚拢起数百人,自立为闯将营。
等到静乐之战结束以后,闯王高迎祥、老回回马守应以及张献忠等人各率残部,也相继逃过了汾水,逃入了汾水西面的群山之中。
静乐城突围的大败,让高迎祥也好、老回回也好,声望骤降。
特别是当时在占据了静乐城之后不愿撤离的老回回马守应,之前那种老谋深算、深不可测的假象被一下子戳破了。
再加上老回回马守应的铁杆回回营在突围战中选错了方向,错失了机会,损失最为惨重。
因此,这伙人刚刚逃进同属吕梁山脉北段的岢岚山中,绰号黄虎的张献忠,就毫不客气扔掉了“附回军”的招牌,带着逃过河去的附回军残部数百人,脱离了马守应的回回营,在马守应等人的西面,自立一营号为“西营”。
而张献忠自己也给自己搞了一个远比“黄虎”更响亮的名号,自号“西营八大王”。
与此同时,狼狈逃窜进了深山之中的高迎祥,见了张献忠的作为,也果断地通过放权来收买人心,让麾下贺一龙、贺锦、刘希尧、蔺养成以及李自成等头领,各带残部独自成营,只是同归自己节制。
而得到了这份自立门户待遇的贺一龙、贺锦、刘希尧、蔺养成等人,也很快就投桃报李,共同推举高迎祥接任王嘉胤那个“义军”共主的位子。
十二月初五日,尚可喜、班志富率领幸存的余部一路冲破躲过各种围追堵截,奔回江州城的消息报送到安东城之后,毛文龙很快就传令东江镇各路军队,各守城池,等敌来攻。
这个时代,尤其是这个季节这个滴水成冰的月份,但凡是主动发起进攻的一方,特别是主动发起攻坚的一方,都是伤亡惨重的一方。
即使有着不少火炮的东江镇明军,在离开自己坚守的城池墩堡炮台之后,顶风冒雪数次强攻镇江堡,也仍然遭遇了严重的伤亡。
镇江堡虽然数次摇摇欲坠,东门一带的城墙几乎已经成了断壁残垣,但是坚守镇江堡的建虏正蓝旗大军就是死战不退。
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在整个战略意图已经基本达成的情况下,转守为攻,也就是自毛文龙以下东江镇各路总兵的一个必然选择了。
李信夺占复州城,留守沈阳的建虏高层可能会无动于衷,因为复州城并不是关乎全局的城池。
陈继盛、孔友德等人登陆豆满江口,以及刘兴祚等人夺占镜城、俄朵里城,也都算不上动摇后金国高层战争意志的关键举措。
甚至毛文龙攻陷镇江堡,都不一定能让留守沈阳的代善下决心请求黄台吉回师。
但是攻陷了赫图阿拉却不同。
当年毛文龙率众深入敌后,沿着鸭绿江乘船北进,然后在鸭绿江上游弃舟上岸,攻入建虏后方的时候,一度火烧萨尔浒一带建虏粮仓,也算是立下了奇功。
但是当时赫图阿拉一带建虏驻有重兵,毛文龙所部没有敢于前去冒险。
而这一次,尚可喜却做到了。
接到了毛文龙、褚宪章联名发来的东江镇战报,崇祯皇帝自是高兴不已,而当值的内阁和军机处上下更是一片欢欣鼓舞。
尚可喜所部不仅率军烧了建虏的故都,所谓的龙兴之地,而且还生擒了上任奴酋幼子费扬果,然后成功返回东江信地,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天命在我大明啊!
本来已经休沐在家的在京官员,还有东江镇捷报行经之地的官员,再一次率先掀起了一股歌功颂德的风潮。
各种歌功颂德的奏章,一封接着一封地通过通政使司被送进了内阁大堂,送进了司礼监,最后被送进了崇祯皇帝乾清宫的御书房。
与东江镇的凯歌奏报不同的是,李信自从上一次报送了夺占复州城的捷报之后,就一直没有了动静,直到最近才又转经登莱巡抚之手,报送了旅顺镇守府最新的战况。
自从多铎轻敌大意中伏身亡之后,多尔衮怒不可遏率领正白旗大军快速南下,与镶白旗军队会师之后,合兵来攻复州城,欲给自己的同母弟弟报仇雪恨。
但是,早有防备的复州城,并不是多尔衮想攻就能攻下的。
几次强攻不下之后,多尔衮失去弟弟的痛楚也渐渐平淡,情绪也变得平静了下来。
再以正常的头脑和水准盘算一番之后,多尔衮很快就留下一支镶白旗的军队围城,然后自己率军退回到复州城以北的永宁堡、五十里堡一带驻扎,打起了围点打援的主意。
然而随着辽东半岛上的气候越来越寒冷,旅顺镇守府所属的金州城也好,青泥洼堡也好,以及东江镇左路明军驻防的红嘴堡、望海堡也好,并没有一兵一卒来增援复州城。
与此同时,复州城外负责围城的镶白旗军队却也坚持不下去了,终于在十二月初的时候,放弃了复州城,撤围而去。
也是到了这个时候,李信、张可度等人才第二次把复州城保卫战的情况再次派人送出。
与辽东转攻为守的局面大为不同的是,同一时期的西北各地,却是一直处在持续的攻势之中。
前番云集归化城中的大批明军,除了山西镇总兵王国梁奉命率领步兵留守归化城之外,军机大臣平阳伯李邦华亲率赵率教、祖大寿、曹文诏以及额尔克褚虎尔、哈丹巴特尔各部骑兵,累计两万四千余骑,分作三路纵队,浩浩荡荡地向西开去。
摆在李邦华面前的难题,不是率军踏着坚冰渡过黄河南下,去占领河套地区,相反,最大的难题,反而是在白茫茫的冬季大漠草原上,去寻找建虏的西路军和鄂尔多斯部的驻牧地。
因为不灭了建虏的这股西路军,不灭了或者收降已经居住河套之地数百年的鄂尔多斯部,那么大明军队对于河套之地的收复,就很难说是真正的收复。
你今天撤军,他明天又来,难道你还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召集大军前来复套?
这一次,李邦华在归化城风云际会一般,纠集起这样一支多达两万四千多骑的精锐骑兵,可以说大明朝自万历以来前所未有的局面了。
李邦华这个有志于封侯的军机大臣,又岂能错过毕其功于一役,一举平定河套的机会!
李邦华亲自率领大批明军骑兵一路西行,在归化城以西的茫茫原野之上寻找着建虏和鄂尔多斯诸部驻地的同时,马世龙率领的近卫军第一镇,也终于在长途跋涉之后,进驻了已是一座空城的朔州。
而王辅率领的近卫军第二镇主力,则就近进驻了大同城。
至于在居庸关外率先出击作战的王廷臣所部三千营,则在延绥巡抚孙传庭率领延绥骑兵疾驰返回陕北之后,奉旨由宁武关进入山西,然后也从山西一侧踏着黄河上的冰面,往西追击流贼去了。
黄台吉抛下漠南,率军突围北上,撤离归化城的消息传到自己的手中之后,崇祯皇帝就知道来自塞北的威胁,暂时算是告一段落了。
接下来,需要应对的又该是再次大乱的西北了。
不过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却比历史上那一位从容了许多。
皇帝本人不必被建虏和流贼反复折腾,折腾的焦头烂额,最庆幸的反而是大明朝的军队,不必再被建虏或者流贼牵着鼻子走,反反复复地东奔西驰,疲于奔命了。
孙传庭率领麾下延绥镇骑兵返回陕北榆林,毕竟是回师而已。
而王廷臣麾下的三千营主力骑兵,在居庸关之战结束后士气高涨,而且也的确尚有余力。
虽说天寒地冻,奔波辛苦,但与纯靠两条腿走路的步兵相比,用他们去封堵和驱赶流贼往西,算不上什么难事。
而且这个时候的流贼,早已经不是王嘉胤称王时的那个“兴盛”局面了。
根据李邦华、孙传庭等人坐镇山西,围剿躲入芦芽山中的各股流贼以来,陆陆续续抓捕和策反的流贼小头目所言,芦芽山岢岚山中的流贼,从一开始就不是铁板一块。
最先逃进晋北茫茫群山之中的流贼头目,正是闯将李自成。
李自成所领的孩儿营兵败之后,逃进了附近的山中,稍后很快就会合了刘芳亮、李过等人,聚拢起数百人,自立为闯将营。
等到静乐之战结束以后,闯王高迎祥、老回回马守应以及张献忠等人各率残部,也相继逃过了汾水,逃入了汾水西面的群山之中。
静乐城突围的大败,让高迎祥也好、老回回也好,声望骤降。
特别是当时在占据了静乐城之后不愿撤离的老回回马守应,之前那种老谋深算、深不可测的假象被一下子戳破了。
再加上老回回马守应的铁杆回回营在突围战中选错了方向,错失了机会,损失最为惨重。
因此,这伙人刚刚逃进同属吕梁山脉北段的岢岚山中,绰号黄虎的张献忠,就毫不客气扔掉了“附回军”的招牌,带着逃过河去的附回军残部数百人,脱离了马守应的回回营,在马守应等人的西面,自立一营号为“西营”。
而张献忠自己也给自己搞了一个远比“黄虎”更响亮的名号,自号“西营八大王”。
与此同时,狼狈逃窜进了深山之中的高迎祥,见了张献忠的作为,也果断地通过放权来收买人心,让麾下贺一龙、贺锦、刘希尧、蔺养成以及李自成等头领,各带残部独自成营,只是同归自己节制。
而得到了这份自立门户待遇的贺一龙、贺锦、刘希尧、蔺养成等人,也很快就投桃报李,共同推举高迎祥接任王嘉胤那个“义军”共主的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