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七六章 一切如愿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日月当空照中华最新章节!
内阁首辅李国镨这话还没有说完,崇祯皇帝当即挥手打断他,对他说道:
“李爱卿且慢谏言,早前武备院孙爱卿也曾奏报,白冶城枪炮三厂仿造之泰西来福枪也已初战告捷,只等神机营试用过后即定型量产!
“前不久,朕也遣人问过刘文炳与朱国彦二人,已责成神机营将试用之结果,反馈武备院!
“此次朕往天津去,看了天津大沽口船厂所造之战舰,返程途中将顺道前往白冶城,亲去白冶城一观武备院枪炮三厂之新式线膛枪!若其趁手可用,即日定型量产,尽快装备军中!”
说完了这话,崇祯皇帝在殿中人的惊讶之中,转过话头,看着内阁首辅李国镨说道:
“李爱卿刚刚要说什么,现在可以说了!”
已经当了三年多内阁首辅的李国镨,早已摸准了皇帝的性子,如今皇帝把话说到了这个程度,那就说明,皇帝离京去天津以及白冶城的事情,其心中已经有了定论。
到了这个时候,自己再说反对的话,再去谏言制止,岂不是自讨没趣!
是以现在皇帝主动让他说话,原本想说的话,一时间竟没法再说。
不过既然皇帝问了话,作为臣子的他也不能不答,片刻之后,内阁首辅李国镨躬身说道:
“陛下既然心意已定!臣自无反对之意!然而天津虽然近便,却也在京师之外!陛下还是多带护卫人马,以保万全为上!
“且朝廷四年之春闱举行在即,臣思天下大事无过于此,陛下实不宜久离京师!春闱开考之前,陛下理当返回!臣所谓三思,即如此也!”
听了这话,崇祯皇帝脸色重新转暖,对着众人说道:“春闱之事,毕竟还有一月之久,朕去天津船厂及至白冶城,往返不过两旬,春闱举行之前,定能返回京师!”
崇祯皇帝对于春闱当然重视,不过他与李国镨这样的朝中大臣们,还是不一样,他从来也没有将春闱当作天下头等大事。
“李爱卿既然顾虑今年之春闱,那就由李爱卿与徐爱卿一同留在京师,筹备春闱一应事务!
“宁城伯与南爱卿,则带军机处与兵工二部以及近卫军都督府有关人等,与朕一同前往天津!
“军机处尽快传谕工部与武备院,朕往天津期间,白冶城第三枪炮厂做好样枪试射之准备!”
说完了春闱的事务之后,崇祯皇帝见内阁首辅李国镨并未出言反对自己离京,当下快刀斩乱麻地把这些事情敲定了下来。
说完这些话,崇祯皇帝再去看孙承宗、徐光启与南居益的时候,这几个人就只剩下躬身领旨的份儿了。
自从英国公张惟贤去世之后,如今崇祯皇帝身边得用的这几个大臣,没有谁敢当众质疑或者批评皇帝的决定了。
至于这一点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如今这位崇祯皇帝也说不清楚。
不过至少在眼下,他并不希望自己的身边再出现那种总是质疑自己的大臣。
如今,军机大臣宁城伯孙承宗倒是基本上取代了英国公的地位,但是孙承宗终归是进士出身,虽然也是德高望重,不过却是勋贵圈子里的新人,还不太习惯用世家勋贵的眼光来审视皇帝的决策。
而且作为军机大臣主管朝廷军务的他,对崇祯皇帝锐意重武的一系列作为,也很赞赏。
再说,之前崇祯皇帝也曾亲往通州武备院观看火枪火炮霹雳弹猛火油弹的试用,也没有出什么乱子。
更有亲临居庸关坐镇御敌并且大胜而归,也没有出过什么乱子。
崇祯皇帝之前这么一而再再而三地离京,也给这些人早早地做足了铺垫,让他们觉得皇帝离京,也不算是多么惊天动地或者多么了不得的大事了。
不仅这些朝堂上的大臣们已经渐渐地接受了崇祯皇帝的这个做法,就连最担心崇祯皇帝离京之后人身安全问题的周皇后与其他后宫妃嫔们,也都渐渐习惯了皇帝的这些做法。
毕竟,崇祯皇帝去天津也好,去白冶城也好,基本上都是围着京师在京畿之地来往,并不是当年的英宗皇帝亲征塞外,更不是当年的武宗皇帝下江南,没有什么危险性可言。
即便是有点风险,难道还能比得上当初皇帝御驾亲征居庸关的风险更大吗?
有了那次居庸关之行的顺利归来,如今的京师之中,不管是宫中的后妃们,还是朝堂上的大臣们,对皇帝离京早不是过去那种寻死觅活非要拦着不让去的态度了。
所以,崇祯皇帝在二月二十一日的决定,无论是在宫中还是在朝堂上,都没有引起什么轩然大波。
崇祯四年二月二十六日清晨,天色晴好,经过了短短几天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之后,崇祯皇帝的御驾,在神机营前军六百名精锐火枪手荷枪实弹策马开道之下,同时也在天策卫、锦衣卫、羽林卫两千人骑马荷枪,里三层外三层的护卫之下,浩浩荡荡地东出京师朝阳门,沿着京津之间宽敞平坦的水泥路官道,往东方行进而去。
大清早上,京师城内城外的路上行人稀少。
既没有必要事先派出军队封路戒严,也没有必要搞什么锣鼓喧天繁文缛节。
崇祯皇帝自己只是坐在数辆天子驾六的四轮马车中的一辆,而其他随行的文武大臣,武官骑马,文官乘车,分别奔行在皇帝车驾的前后。
而那些特别亲近的侍从文武和内臣,比如神机营的提督皇帝的表兄弟刘文炳,比如锦衣卫指挥使巩永固,比如一众御前侍从武官和拱卫司的将校们等等,则骑着高头大马,跟在皇帝车驾的左右。
紫禁城里虽好,可是各种敬天法祖的规矩与限制太多,即便是皇帝本人,也不喜欢总是待在里面。
大明朝以前的好几任皇帝都是如此,如今这位崇祯皇帝虽然没那么矫情,但是在里面待得时间越长,也越是感到自己的脑袋在逐渐变得僵化。
每天都是模式化的生活,任何人这么做久了,也会变得僵化。
总之,自从乘着马车出了紫禁城,尤其是出了京师朝阳门之后,崇祯皇帝很是松了一口气,顿时就感觉身边的空气不再那么沉闷,不再那么压抑了。
拉开里面的窗帘,推开马车轿厢内封闭的玻璃窗,一阵冷风吹来,让崇祯皇帝混沌懒散的头脑顿时清醒抖擞了许多。
当初下旨修路,一方面固然有嘉定伯府的情面在里面,因为他们的私产水泥窑越建越多,私产的民用水泥产量也是越来越大,民间又没有真正形成利用水泥修桥铺路乃至修造房舍的习惯,若是没有朝廷官方的采购,那么利润就要下降不少。
但是另一方面,自然也有崇祯皇帝自己的一点私心。
那就是把路修好之后,将来有一天自己可以前往天津。
而且在天津与京师之间使用大量的水泥砂石修桥铺路,效果一旦彰显出来,这个事情就能够在大明朝渐渐推广开来。
至少接下来,一方面可以让京畿之地的水泥混凝土产业继续发展壮大下去,另一方面,可以将京畿之地的道路条件大大地进行改善。
如今京师与天津之间的水泥马路,早已建成通车,而同样参与出资的户部与顺天府的税关也开始所获不菲,已经从中尝到了甜头。
因此,不管是户部还是直隶总督府,如今都在嘉定伯周奎的请托游说之下,不断批准新的贷款合作铺路项目。
从京师往东北,去往白冶城的水泥官道已经铺设完成,西去居庸关的水泥驿道也即将完成,而其他的几条,在开春解冻之后就要全面动工。
比如,从京西官道上的昌平城往北,延伸到古北口的水泥混凝土官道,三月中旬就要开工。
而从白冶城继续往东,进一步延伸到山海关方向的水泥大马路,眼下也正在选择道路和勘探筹备之中。
等到白冶城通往山海关,以及山海关通往宁远城的旧有官道,全都使用水泥混凝土铺就拓宽之后,就是他御驾亲征一举荡平建虏之时!
所有这一切,都曾经是崇祯皇帝在宫中热切期盼的事情,而眼下正一步步地变为现实。
每回从锦衣卫和东厂的各种书面报告上,看到这些由锦衣卫和东厂底层情报人员汇总报告上来的所谓“奇闻异事”,崇祯皇帝都感到由衷的高兴。
他一直想着什么时候能够从紫禁城中出来亲自看上一看,看一看京畿之地上发生的一个个新变化。
如今,这一切如他所愿。
内阁首辅李国镨这话还没有说完,崇祯皇帝当即挥手打断他,对他说道:
“李爱卿且慢谏言,早前武备院孙爱卿也曾奏报,白冶城枪炮三厂仿造之泰西来福枪也已初战告捷,只等神机营试用过后即定型量产!
“前不久,朕也遣人问过刘文炳与朱国彦二人,已责成神机营将试用之结果,反馈武备院!
“此次朕往天津去,看了天津大沽口船厂所造之战舰,返程途中将顺道前往白冶城,亲去白冶城一观武备院枪炮三厂之新式线膛枪!若其趁手可用,即日定型量产,尽快装备军中!”
说完了这话,崇祯皇帝在殿中人的惊讶之中,转过话头,看着内阁首辅李国镨说道:
“李爱卿刚刚要说什么,现在可以说了!”
已经当了三年多内阁首辅的李国镨,早已摸准了皇帝的性子,如今皇帝把话说到了这个程度,那就说明,皇帝离京去天津以及白冶城的事情,其心中已经有了定论。
到了这个时候,自己再说反对的话,再去谏言制止,岂不是自讨没趣!
是以现在皇帝主动让他说话,原本想说的话,一时间竟没法再说。
不过既然皇帝问了话,作为臣子的他也不能不答,片刻之后,内阁首辅李国镨躬身说道:
“陛下既然心意已定!臣自无反对之意!然而天津虽然近便,却也在京师之外!陛下还是多带护卫人马,以保万全为上!
“且朝廷四年之春闱举行在即,臣思天下大事无过于此,陛下实不宜久离京师!春闱开考之前,陛下理当返回!臣所谓三思,即如此也!”
听了这话,崇祯皇帝脸色重新转暖,对着众人说道:“春闱之事,毕竟还有一月之久,朕去天津船厂及至白冶城,往返不过两旬,春闱举行之前,定能返回京师!”
崇祯皇帝对于春闱当然重视,不过他与李国镨这样的朝中大臣们,还是不一样,他从来也没有将春闱当作天下头等大事。
“李爱卿既然顾虑今年之春闱,那就由李爱卿与徐爱卿一同留在京师,筹备春闱一应事务!
“宁城伯与南爱卿,则带军机处与兵工二部以及近卫军都督府有关人等,与朕一同前往天津!
“军机处尽快传谕工部与武备院,朕往天津期间,白冶城第三枪炮厂做好样枪试射之准备!”
说完了春闱的事务之后,崇祯皇帝见内阁首辅李国镨并未出言反对自己离京,当下快刀斩乱麻地把这些事情敲定了下来。
说完这些话,崇祯皇帝再去看孙承宗、徐光启与南居益的时候,这几个人就只剩下躬身领旨的份儿了。
自从英国公张惟贤去世之后,如今崇祯皇帝身边得用的这几个大臣,没有谁敢当众质疑或者批评皇帝的决定了。
至于这一点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如今这位崇祯皇帝也说不清楚。
不过至少在眼下,他并不希望自己的身边再出现那种总是质疑自己的大臣。
如今,军机大臣宁城伯孙承宗倒是基本上取代了英国公的地位,但是孙承宗终归是进士出身,虽然也是德高望重,不过却是勋贵圈子里的新人,还不太习惯用世家勋贵的眼光来审视皇帝的决策。
而且作为军机大臣主管朝廷军务的他,对崇祯皇帝锐意重武的一系列作为,也很赞赏。
再说,之前崇祯皇帝也曾亲往通州武备院观看火枪火炮霹雳弹猛火油弹的试用,也没有出什么乱子。
更有亲临居庸关坐镇御敌并且大胜而归,也没有出过什么乱子。
崇祯皇帝之前这么一而再再而三地离京,也给这些人早早地做足了铺垫,让他们觉得皇帝离京,也不算是多么惊天动地或者多么了不得的大事了。
不仅这些朝堂上的大臣们已经渐渐地接受了崇祯皇帝的这个做法,就连最担心崇祯皇帝离京之后人身安全问题的周皇后与其他后宫妃嫔们,也都渐渐习惯了皇帝的这些做法。
毕竟,崇祯皇帝去天津也好,去白冶城也好,基本上都是围着京师在京畿之地来往,并不是当年的英宗皇帝亲征塞外,更不是当年的武宗皇帝下江南,没有什么危险性可言。
即便是有点风险,难道还能比得上当初皇帝御驾亲征居庸关的风险更大吗?
有了那次居庸关之行的顺利归来,如今的京师之中,不管是宫中的后妃们,还是朝堂上的大臣们,对皇帝离京早不是过去那种寻死觅活非要拦着不让去的态度了。
所以,崇祯皇帝在二月二十一日的决定,无论是在宫中还是在朝堂上,都没有引起什么轩然大波。
崇祯四年二月二十六日清晨,天色晴好,经过了短短几天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之后,崇祯皇帝的御驾,在神机营前军六百名精锐火枪手荷枪实弹策马开道之下,同时也在天策卫、锦衣卫、羽林卫两千人骑马荷枪,里三层外三层的护卫之下,浩浩荡荡地东出京师朝阳门,沿着京津之间宽敞平坦的水泥路官道,往东方行进而去。
大清早上,京师城内城外的路上行人稀少。
既没有必要事先派出军队封路戒严,也没有必要搞什么锣鼓喧天繁文缛节。
崇祯皇帝自己只是坐在数辆天子驾六的四轮马车中的一辆,而其他随行的文武大臣,武官骑马,文官乘车,分别奔行在皇帝车驾的前后。
而那些特别亲近的侍从文武和内臣,比如神机营的提督皇帝的表兄弟刘文炳,比如锦衣卫指挥使巩永固,比如一众御前侍从武官和拱卫司的将校们等等,则骑着高头大马,跟在皇帝车驾的左右。
紫禁城里虽好,可是各种敬天法祖的规矩与限制太多,即便是皇帝本人,也不喜欢总是待在里面。
大明朝以前的好几任皇帝都是如此,如今这位崇祯皇帝虽然没那么矫情,但是在里面待得时间越长,也越是感到自己的脑袋在逐渐变得僵化。
每天都是模式化的生活,任何人这么做久了,也会变得僵化。
总之,自从乘着马车出了紫禁城,尤其是出了京师朝阳门之后,崇祯皇帝很是松了一口气,顿时就感觉身边的空气不再那么沉闷,不再那么压抑了。
拉开里面的窗帘,推开马车轿厢内封闭的玻璃窗,一阵冷风吹来,让崇祯皇帝混沌懒散的头脑顿时清醒抖擞了许多。
当初下旨修路,一方面固然有嘉定伯府的情面在里面,因为他们的私产水泥窑越建越多,私产的民用水泥产量也是越来越大,民间又没有真正形成利用水泥修桥铺路乃至修造房舍的习惯,若是没有朝廷官方的采购,那么利润就要下降不少。
但是另一方面,自然也有崇祯皇帝自己的一点私心。
那就是把路修好之后,将来有一天自己可以前往天津。
而且在天津与京师之间使用大量的水泥砂石修桥铺路,效果一旦彰显出来,这个事情就能够在大明朝渐渐推广开来。
至少接下来,一方面可以让京畿之地的水泥混凝土产业继续发展壮大下去,另一方面,可以将京畿之地的道路条件大大地进行改善。
如今京师与天津之间的水泥马路,早已建成通车,而同样参与出资的户部与顺天府的税关也开始所获不菲,已经从中尝到了甜头。
因此,不管是户部还是直隶总督府,如今都在嘉定伯周奎的请托游说之下,不断批准新的贷款合作铺路项目。
从京师往东北,去往白冶城的水泥官道已经铺设完成,西去居庸关的水泥驿道也即将完成,而其他的几条,在开春解冻之后就要全面动工。
比如,从京西官道上的昌平城往北,延伸到古北口的水泥混凝土官道,三月中旬就要开工。
而从白冶城继续往东,进一步延伸到山海关方向的水泥大马路,眼下也正在选择道路和勘探筹备之中。
等到白冶城通往山海关,以及山海关通往宁远城的旧有官道,全都使用水泥混凝土铺就拓宽之后,就是他御驾亲征一举荡平建虏之时!
所有这一切,都曾经是崇祯皇帝在宫中热切期盼的事情,而眼下正一步步地变为现实。
每回从锦衣卫和东厂的各种书面报告上,看到这些由锦衣卫和东厂底层情报人员汇总报告上来的所谓“奇闻异事”,崇祯皇帝都感到由衷的高兴。
他一直想着什么时候能够从紫禁城中出来亲自看上一看,看一看京畿之地上发生的一个个新变化。
如今,这一切如他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