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早打完了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纵兵夺鼎最新章节!
论及行军布阵领兵放马的才能,不要说燕北信不过颜良文丑,就算是他们自己都信不过自己。或许他们本有机会成为天下间数一数二的名将,每个人生来天赋有所不同,这决定了一个人所能成就的上限,但后天积累的经验更加重要,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成就最低的下限。
两个原本能成就名将的武士,被燕北扼杀在途中,颜文二将所受俘时,正处于袁氏南奔另立根基的上升期,他们投入的最后一场战争,每人才不过领军三四千,这已是自袁绍奔逃上东门后他们所统帅的最大战阵。可在他们受俘之后,袁氏失去爪牙,不再向北作战,燕北亦将目光转向更有威胁的内忧,使双方停战年余,给了袁氏充足休养生息的时间。待再度争夺北海,袁氏所拥兵势便达到数万,但颜良文丑却没能得到这种难得的领军经验。
可若说折冲战将,颜文二将亦是当仁不让。
整个燕氏能在这方面超过他们二人的,屈指可数!
颜良文丑不算悲哀,人生的命数三分在天七分在人,与很多人相较而言他们是幸运的,至少还拥有成为名将的机会。袁氏中最有机会成为名震天下之骁将的不是他们,是已经殒命多年的淳于琼。那是袁氏当中最出色的人选,性情刚烈即便兵败亦不假辞色,倘若非破伤风致死,他的威名与才能将足矣令袁氏扭转危局。
世人本就不公,皆以成败论英雄,以至后人贪生怕死,这难道还能是前人的过错么?
鲜卑东部落西北去七里之外,与部落中相互僵持甚至骨进几近败势的危局不同,弥加在此处埋伏手中紧握的四千鲜卑勇士,以步骑结阵环卫其间,尽管被太史慈发觉位置却临危不乱,以部落中最精锐的部下据守近半个时辰不显败绩。
太史慈将步骑冲突三次,三次却都为鲜卑军猛烈的箭雨袭击而击退。
弥加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去岁冬季鲜卑之所以能与甲兵锐利的燕军在幽、并边境交手并不落败的原因是他们依靠高鞍、双蹬,在战场上稳压燕军骑兵一头,以至其不敢冲锋;今时今日,初初见到燕军骑兵在马背上扬威的模样他便知道汉人已经学去双鞍的技巧,他们的骑兵优势不复存在。
这令弥加尤其悲愤,盖因体内酒液的作用,让他情绪突出甚至呼喝之间便流出泪来。苍天何其不公!为何汉人的文韬武略他们学起来要穷尽一生、锻铁炼钢更是无稽之谈,身为东部落大人的他集结所有工匠,却没办法拿铜块炼出一口铁锅!
可汉人学他们的高鞍双蹬,却只要一个隆冬,一个隆冬啊!
匈奴人究竟是凭什么欺压汉人一百年?
燕北若是知晓弥加此时的悲愤,他一定会用极其同情的心态……笑出声来。
拿着铜块能炼出铁来?没有高炉就是把铁矿送到鲜卑部落也练不出铁来!
至于匈奴人为什么能在百年之中比汉朝强硬,那是因为他们有马,但自从孝武皇帝从大宛弄来良马配种,西北马便不比塞外马弱。早年燕北还需要购置鲜卑大马,那是因为鲜卑骏马确实比汉家马稍强,但到了凉州臣服,拥有山丹军马的燕氏早就在战马这一方面强于鲜卑,他们又如何翻天呢?
鲜卑军的军阵极其严整,每一次太史慈命部下冲锋便会遭到猛烈的射击从而被打退。即便因突袭未能集结全部兵马的东部落一样可怕,太史慈则不愿令部下徒增伤亡而采取不断冲阵佯攻的战法,以期达成消耗敌军箭矢的目的。
不过弥加同样料到太史慈这种打算,只要燕军不对他发起冲击,他便不让军卒引弓放箭,并御使军阵以小范围腾挪实则不断向西行进。
既然燕军不能直接将他围困于野外,那么弥加除了拖延时间之外也要思虑着如何逃生。至于说今日在此地与燕军决死,弥加是万万做不到的,他既无军队亦无辎重,在这儿久战是取死之道。
何况他心中最重要的筹码,便是引轲比能部援军前来,只不过通报轲比能遇袭的消息,一来一往至少十日,可以想象的这十日之中弥加都将在不断的逃跑中渡过。
太史慈的战法非常稳妥,眼下情况弥加自是不敢主动向他们进攻,同样弥加也不敢直接逃跑。他四千鲜卑军除了先前受到些许损伤,更多的是有步军有骑兵的健全者,步兵先行等同没走,骑兵先行步兵一定会为燕军所害。
相反燕军就没这么多顾忌,无非是接连不断地冲击、互射两轮箭雨接着退下来。以伤换伤鲜卑人受损也比他们大的多。鲜卑兵只能朝一个方向投射一两千支箭矢,而同一时间燕军却能向他们两个方向各投射两三千支箭矢,即使在高低不平的大漠中有些箭矢能命中、更多的箭矢不能命中,击溃敌军也只是时间问题。
只不过就是磨叽了些。
有人不能忍受这样的战法,文丑离开自己部下军队,奔马至太史慈处拱手道:“将军,何不发我等率骑兵冲入敌阵?只需两曲骑兵,一定能冲垮敌军阵形,到时大军掩杀过去,岂不能收其全功?何必如此大费周折!”
颜良文丑,这俩是正经的骑将、冲阵猛将,让他们在这儿看着太史慈指派弓手射过来射过去,实在太过无趣。何况这二人先前已经与鲜卑人交过手,知道他们是这么模样,未经系统军阵训练的鲜卑军卒虽然作战凶猛,但只要能摧其锋便可极大地打消其士气。
要在以前,太史慈也是这样做的。只是此次出战他顾虑颇多,这是他第一次率领庞大军阵作战,极力想要避免自己过去单单作为校尉时冲阵的想法,就算此时文丑这样说了,他仍旧考虑了一会才点头说道:“既然如此,便允你三人各率两曲骑兵,自左右冲杀敌阵,待敌势大乱,某便引兵出击!”
文丑见太史慈应允,当即开怀大笑,道:“真是的,将军您要早下令,这仗不就早打完了?”
论及行军布阵领兵放马的才能,不要说燕北信不过颜良文丑,就算是他们自己都信不过自己。或许他们本有机会成为天下间数一数二的名将,每个人生来天赋有所不同,这决定了一个人所能成就的上限,但后天积累的经验更加重要,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成就最低的下限。
两个原本能成就名将的武士,被燕北扼杀在途中,颜文二将所受俘时,正处于袁氏南奔另立根基的上升期,他们投入的最后一场战争,每人才不过领军三四千,这已是自袁绍奔逃上东门后他们所统帅的最大战阵。可在他们受俘之后,袁氏失去爪牙,不再向北作战,燕北亦将目光转向更有威胁的内忧,使双方停战年余,给了袁氏充足休养生息的时间。待再度争夺北海,袁氏所拥兵势便达到数万,但颜良文丑却没能得到这种难得的领军经验。
可若说折冲战将,颜文二将亦是当仁不让。
整个燕氏能在这方面超过他们二人的,屈指可数!
颜良文丑不算悲哀,人生的命数三分在天七分在人,与很多人相较而言他们是幸运的,至少还拥有成为名将的机会。袁氏中最有机会成为名震天下之骁将的不是他们,是已经殒命多年的淳于琼。那是袁氏当中最出色的人选,性情刚烈即便兵败亦不假辞色,倘若非破伤风致死,他的威名与才能将足矣令袁氏扭转危局。
世人本就不公,皆以成败论英雄,以至后人贪生怕死,这难道还能是前人的过错么?
鲜卑东部落西北去七里之外,与部落中相互僵持甚至骨进几近败势的危局不同,弥加在此处埋伏手中紧握的四千鲜卑勇士,以步骑结阵环卫其间,尽管被太史慈发觉位置却临危不乱,以部落中最精锐的部下据守近半个时辰不显败绩。
太史慈将步骑冲突三次,三次却都为鲜卑军猛烈的箭雨袭击而击退。
弥加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去岁冬季鲜卑之所以能与甲兵锐利的燕军在幽、并边境交手并不落败的原因是他们依靠高鞍、双蹬,在战场上稳压燕军骑兵一头,以至其不敢冲锋;今时今日,初初见到燕军骑兵在马背上扬威的模样他便知道汉人已经学去双鞍的技巧,他们的骑兵优势不复存在。
这令弥加尤其悲愤,盖因体内酒液的作用,让他情绪突出甚至呼喝之间便流出泪来。苍天何其不公!为何汉人的文韬武略他们学起来要穷尽一生、锻铁炼钢更是无稽之谈,身为东部落大人的他集结所有工匠,却没办法拿铜块炼出一口铁锅!
可汉人学他们的高鞍双蹬,却只要一个隆冬,一个隆冬啊!
匈奴人究竟是凭什么欺压汉人一百年?
燕北若是知晓弥加此时的悲愤,他一定会用极其同情的心态……笑出声来。
拿着铜块能炼出铁来?没有高炉就是把铁矿送到鲜卑部落也练不出铁来!
至于匈奴人为什么能在百年之中比汉朝强硬,那是因为他们有马,但自从孝武皇帝从大宛弄来良马配种,西北马便不比塞外马弱。早年燕北还需要购置鲜卑大马,那是因为鲜卑骏马确实比汉家马稍强,但到了凉州臣服,拥有山丹军马的燕氏早就在战马这一方面强于鲜卑,他们又如何翻天呢?
鲜卑军的军阵极其严整,每一次太史慈命部下冲锋便会遭到猛烈的射击从而被打退。即便因突袭未能集结全部兵马的东部落一样可怕,太史慈则不愿令部下徒增伤亡而采取不断冲阵佯攻的战法,以期达成消耗敌军箭矢的目的。
不过弥加同样料到太史慈这种打算,只要燕军不对他发起冲击,他便不让军卒引弓放箭,并御使军阵以小范围腾挪实则不断向西行进。
既然燕军不能直接将他围困于野外,那么弥加除了拖延时间之外也要思虑着如何逃生。至于说今日在此地与燕军决死,弥加是万万做不到的,他既无军队亦无辎重,在这儿久战是取死之道。
何况他心中最重要的筹码,便是引轲比能部援军前来,只不过通报轲比能遇袭的消息,一来一往至少十日,可以想象的这十日之中弥加都将在不断的逃跑中渡过。
太史慈的战法非常稳妥,眼下情况弥加自是不敢主动向他们进攻,同样弥加也不敢直接逃跑。他四千鲜卑军除了先前受到些许损伤,更多的是有步军有骑兵的健全者,步兵先行等同没走,骑兵先行步兵一定会为燕军所害。
相反燕军就没这么多顾忌,无非是接连不断地冲击、互射两轮箭雨接着退下来。以伤换伤鲜卑人受损也比他们大的多。鲜卑兵只能朝一个方向投射一两千支箭矢,而同一时间燕军却能向他们两个方向各投射两三千支箭矢,即使在高低不平的大漠中有些箭矢能命中、更多的箭矢不能命中,击溃敌军也只是时间问题。
只不过就是磨叽了些。
有人不能忍受这样的战法,文丑离开自己部下军队,奔马至太史慈处拱手道:“将军,何不发我等率骑兵冲入敌阵?只需两曲骑兵,一定能冲垮敌军阵形,到时大军掩杀过去,岂不能收其全功?何必如此大费周折!”
颜良文丑,这俩是正经的骑将、冲阵猛将,让他们在这儿看着太史慈指派弓手射过来射过去,实在太过无趣。何况这二人先前已经与鲜卑人交过手,知道他们是这么模样,未经系统军阵训练的鲜卑军卒虽然作战凶猛,但只要能摧其锋便可极大地打消其士气。
要在以前,太史慈也是这样做的。只是此次出战他顾虑颇多,这是他第一次率领庞大军阵作战,极力想要避免自己过去单单作为校尉时冲阵的想法,就算此时文丑这样说了,他仍旧考虑了一会才点头说道:“既然如此,便允你三人各率两曲骑兵,自左右冲杀敌阵,待敌势大乱,某便引兵出击!”
文丑见太史慈应允,当即开怀大笑,道:“真是的,将军您要早下令,这仗不就早打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