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名相
推荐阅读: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末日反攻最新章节!
颜媛道“真的是神医呀?不过小时候学过扁鹊见蔡桓公!呵呵……济南还有哪一些历史名人呀!”
浮生道“还有房玄龄,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以字行于世,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北)人,房彦谦之子。唐朝初年名相。房玄龄,可是淄博人,没有想到淄博真是人才辈出啊!
记得房玄龄18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房玄龄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为秦王参谋划策,典管书记,是秦王得力的谋士之一。
好像在武德九年,他参与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二月为尚书左仆射;贞观十一年封梁国公;贞观十六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贞观二十二年七月廿四癸卯日,房玄龄病逝,谥文昭。
永徽三年,玄龄次子遗爱与其妻高阳公主被指谋反,遗爱被处死,公主赐自尽,诸子被发配流放到岭表。玄龄嗣子遗直也被连累,被贬为铜陵尉。房玄龄配享太庙的待遇也因而被停止。就像现在的社会富二代一样,那一些有本事的爹都被自己的宝贝闺女宝贝儿子给坑了,然后顺藤摸瓜,犯了事情做起了牢!那一些有本事的爹,争取把牢底坐穿吧!
因房玄龄善谋,而杜如晦处事果断,因此人称“房谋杜断”。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新唐书》本传对房的评价是“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无媢忌,闻人善,若己有之。明达吏治,而缘饰以文雅,议法处令,务为宽平。不以己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或以事被让,必稽颡请罪,畏惕,视若无所容”。其实提起房玄龄,重要是提到他的身世,房玄龄出生于官宦之家,其曾祖房翼,后魏镇远将军、宋安郡守,袭壮武伯。祖房熊,字子,释褐州主簿。父房彦谦,好学,通涉《五经》,富有辩才,是魏、齐间的山东学者。不过年少有为有为,房玄龄自幼耳濡目染,颇承其父遗风。自幼聪慧,善诗能文,博览经史,精通儒家经书,又向父亲学得一手好书法,工草隶。18岁时本州举进士,先后授羽骑尉、隰城尉。但是房玄龄生于乱世,在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李渊率兵入关,玄龄于渭北投李世民,屡从秦王出征,参谋划策,典管书记,任秦王府记室。每平定一地,别人争着求取珍玩,他却首先为秦王幕府收罗人才。后来房玄龄为报李世民知遇之恩,辅助唐王,竭尽心力筹谋军政事务。每攻灭一方割据势力,军中诸人都全力搜求珍宝异物,只有房玄龄首先收拢人才,将富有谋略和骁勇善战的人安置在他的幕府中,私下与他们结为朋友,共同为李世民效力,在击破王世充后,玄龄认为张亮“倜傥有智谋”,遂推荐给李世民,任秦王府车骑将军,“委以心膂”。其他诸如才思敏捷的薛收,有“王陵、周勃节,可倚大事”的李大亮,“聪明识达,王佐之才”的杜如晦等都是经房玄龄举荐以后才受到李世民重用的,后都位至卿相,后来房玄龄在李世民秦王府中十多年,一直掌管军谋大事,常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写军书奏章,停马立即可成,文字简约义理丰厚。一开始就不用草稿。高祖李渊也对房玄龄深加叹赏,对侍臣讲:“这个人深重地了解机宜,足能委以重任。每当替我儿陈说事务,一定能了解人的心理,千里之外,好像对面说话一样。”后来太子李建成斥逐秦王府官属,房玄龄与杜如晦一并被驱斥于外任。
唐武德九年(626年),他协助李世民经营四方,削平群雄,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帮助李世民谋得帝王之位,李世民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太宗论功行赏,以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功为一等,进爵邢国公。
房玄龄追随唐太宗平定天下,出入生死,备尝创国立业之艰辛。他时刻不忘创业之难,警钟长鸣,力戒骄奢淫逸,以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
贞观元年,房玄龄重视吏治,认为吏治问题是求治的根本,而官吏的公平正直又是治国之要道。在选举官吏的问题上,唐太宗主张“量才授职,务省官员”,“现在应当审查官吏,让他们都能够发挥各自的作用,那么国家就可以无为而治了。”房玄龄忠实地贯彻了他这一思想,大力简政,并省官吏,“于是所配置的文武官员总六百四十员”。
房玄龄精减官吏的做法,对经隋末大乱、人口锐减的唐初来说,既裁去冗官滥职,避免十羊九牧,提高朝廷各部门办事效率,同时也节省国家财政开支,减轻人民负担。
房玄龄精通典制政令。贞观初年,时值天下初定,朝章国典还很不完备,他与尚书右仆射杜如晦共掌朝政,亭台楼阁等建筑物的规模以及法令、礼乐、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他们二人所制定,在当时获得美誉。
在修定律令方面,房玄龄秉持“审查并确定法律和命令,将宽厚平和(的风格)做为宗旨”的思想,简化律令,又除去了隋朝的苛酷刑法。自房玄龄等更定律、令、格、式以后有唐一代都没有发生过多大变动。
贞观三年(629年)二月,房玄龄改封魏国公,为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房玄龄尽心竭诚,早起晚睡。加之他明达吏事,法令宽平,任人惟贤,不分卑贱,人们都称他为良相。
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房玄龄护高祖山陵制度,以功加封开府仪同三司。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封梁国公。与杜如晦、魏征等同为唐太宗李世民的股肱之臣。
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加太子少师。他留守京师。他任宰相十五年,女为韩王妃,儿子房遗高阳公主,显贵至极,但常常深自卑损,不敢炫人傲物。贞观十八年,李世民亲征辽东高丽,命房玄龄留守京城。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龄病重,太宗派名医为其医治,每日供给御膳,并亲临探望。临终之时,房玄龄对诸子说:“当今天下清平,只是皇上东讨高丽不止,正为国患。主上含怒意决,臣下莫敢犯颜。我知而不言,就会含恨而死啊。”于是抗表进谏,请求太宗以天下苍生为重,停止征讨高丽。太宗看见奏表,感动地对房玄龄儿媳高阳公主说:“此人病危将死,还能忧我国家,真是太难得了。”临终之际,李世民亲至其病床前握手诀别,立授其子房遗爱为右卫中郎将,房遗则为中散大夫,使其在生时能看见二子显贵。
七月,房玄龄与世长辞,终年七十岁。太宗为之废朝三日,赠太尉,谥曰文昭,陪葬昭陵。与初唐其他二十三位开国功臣一起画像并供奉于“凌烟阁”。”
颜媛道“高丽,高丽是不是咱们现在所说的韩国……”
浮生道“呵呵……嗯……高丽[li](918年-1392年),又称高丽王朝、王氏高丽。是朝鲜半岛古代王朝之一。王建所建,定都开京(今北朝鲜开城),是朝鲜半岛政权。新罗末年,弓裔建立后高句丽国,尚州土豪甄萱建立后百济国。918年泰封部将王建杀弓裔自立,建立高丽国。935年灭新罗,936年灭后百济,基本统一朝鲜半岛。1392年被朝鲜王朝取代。佛教是高丽国的国教。历经16年时间雕刻成的高丽大藏经是世界瑰宝之一。
高丽由于继承了高句丽,所以王建以高丽为国号。高丽时代阿拉伯商人将此名称传播到欧洲世界。高丽被今天的朝鲜政府认为是朝鲜族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但有些学者并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朝鲜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是统一新罗,如韩国学者李基白就表示:“毕竟是统一的新罗的领土和人民,在那里形成的社会文化构成了后来朝鲜历史的主流”。韩国前总统金大中也曾在文中提及统一的新罗为韩国历史的源头。
佛教是高丽国的国教。高丽大藏经是世界瑰宝之一。高丽国青瓷制作手艺精湛,闻名世界。
高丽被今天的朝鲜政府认为是朝鲜族历史上首个统一国家。宋代以来的史家往往将高丽与高句丽一视同仁;为高句丽区分开来,此高丽特指王氏的高丽,史称其为王氏高丽。
新罗在公元七世纪后半叶借助唐朝的力量完成了半岛的统一,以确认其权威与地位。新罗采用唐的年号和服制,派王子或王室成员入唐担任唐帝的宿卫以此来表明对唐的友好。每年新罗都要向唐派遣贺正使,并积极向唐派遣留学生,引进先进的制度和生产技术。总之新罗与唐的亲密关系是其维护国内统治的不可或却的手段。
但是随着“安史之乱”以后唐的日益衰败,新罗的统治同样陷入了危机之中。首先是在朝廷内的争权夺利:809年王叔金彦升举兵杀哀庄王自立为王,史称“宪德王”。836年,兴德王没,没有留下子嗣。王的从弟金均贞及外甥金悌隆争夺王位,结果均贞被杀,金悌隆即位,是为僖康王,以金均贞之子祐征为首的均贞派亡命于时任清海镇大使的弓福处。838年,僖康王的上大等(官名)金明与侍中利弘举兵,金明杀僖康王自立,是为闵哀王。同年12月,流亡的祐征借弓福(此公乃韩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张保皋)之力于清海镇起兵直逼王都金州(今庆州),翌年闰正月杀闵哀王自立。是为神武王。如此种种,新罗朝廷的混乱局面一直持续到九世纪末。在中央的争权夺利愈演愈烈之际,地方人民的反抗此起彼伏。816年新罗大荒,一百七十人渡海到大陆浙江企食;另有三百余人到日本请求“归化”。而广大的走投无路的农民只好起义。九世纪二十年代以后,“草寇”、“群盗”四起,农民暴动,国家动荡为地方实力派的崛起创造了绝佳的条件,与此同时,中央的权利斗争中的各个集团又纷纷借助各地方实力派的力量来加强本方的实力。“弓福之乱”就是地方实力人物企图争得外戚地位而干预国政的最具代性的事件。“弓福之乱”这一事件证明了:尽管以张保皋为代表的地方豪强势力具有相当的力量,但是还不足与庆州的新罗朝廷分庭抗礼。那些身居高位的权贵虽然彼此之间争斗不已,但是一旦有人要触及维系他们地位的基石的骨品制度时,他们依然有足够的力量来维持自己的地位。岛民出身的张保皋试图打破庆州贵族独揽朝政的企图最终失败了,但是新罗的中央政权已经彻底衰朽,它再也无法阻止地方势力的蓬勃发展了。
弓裔称王建国后,王建从其父投弓裔,献松岳郡(京畿道开城),弓裔即以王建为松岳城主。918年,王建推翻弓裔,自立为王,并定都于开京(今朝鲜开城),改国号为高丽。935年,高丽终于降伏新罗。不过,对后百济的
战争却打得很辛苦,双方经常争持不下。但是,后百济很快陷入内乱,936年,王建巧妙利用其内乱灭后百济,统一朝鲜半岛。之后王建致力于巩固国家的内部统一,抑制新罗时代地方豪强的势力,结束了国内的混乱局面,确立了府、州、郡、县的行政区划体系。对外,王建接收了部份被辽朝灭亡的渤海国遗民,与中国五代时期的诸王朝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943年,王建去世,享年67岁。他开创了长达400多年的统一的王氏高丽,在历史上得到了很高的评价。统一后三国后,王建仅统治了7年他的儿子就继位了。由于王建娶了新罗王室的公主为妻,并维持了朝鲜半岛贵族以前的势力范围,因此新罗贵族在王建去世后也没有挑战高丽统治朝鲜半岛的合法性。
此后太祖的儿子高丽惠宗、高丽定宗、高丽光宗先后统治。高丽穆宗时期,1009年,高丽文官金致阳火烧高丽王宫后威胁要杀死穆宗篡位。穆宗于是传北部戍边将领康兆救驾。康兆到开城后,立刻处死了金致阳及其支持者。与康兆为敌的大臣们马上散布谣言说康兆要谋反篡位。穆宗得知后开始策划杀死康兆。康兆于是下令其部下杀死所有与他为敌的人,包括穆宗王讼。高丽显宗时因康肇立发动康肇政变而继承王位。
靖宗死后继承王位。任内佛教、儒教、美术、工艺等文化活动都得以大力发展。1067年,信奉佛教的太子王煦在兴王寺出家为僧,法号义天,封大觉国师。佛教在全国大盛,私学兴起,不论是地方或中央都有参与发经及讲课的活动。高丽献宗在位之时由母亲摄政,但在
1095年禅位给叔叔高丽肃宗。1096年正月肃宗下令饮食节俭。二月乙丑献宗请出居兴盛宫(宣宗潜邸),西女真多次来朝。肃宗死后睿宗在位。
高丽睿宗升遐后,外戚李资谦拥立睿宗之子高丽仁宗为王。王年幼仅14岁,加上意志不坚定且天性柔和,朝政均为王之外祖父李资谦及其党羽拓俊京所把持。李资谦为图继续巩固自身地位,复将三女与四女进献为仁宗之后妃,结党营私,安插亲族与部属担任朝中内外要职,并以权位之便乘机诬陷忠良,铲除异己。甚至唆使党羽与其奴婢夺人财务,占人土地,引发民情愤慨。民间里巷间流传“十八子(李)将王”,李资谦闻之,遂益生妄想之心,企图谋篡王位。李资谦成为幕后实质上握有权力的统治者,日益作威作福,由于行事过度专擅,致使朝臣义愤填膺,甚至引起仁宗的厌恶。仁宗四年(1126年),仁宗的近臣金灿、安甫麟暗中窥知仁宗厌恶李资谦的擅权,于是伙同上将军崔卓、吴卓等人密议,在半夜引兵入宫诛杀李资谦的党羽拓俊京之子拓纯与其弟拓俊臣。拓俊京得到急报后,连忙也引兵入宫将房屋付之一炬。大火延烧至内殿,仁宗紧急徒步逃至后苑避难,仁宗甚至准备下令让位与李资谦以结束纷乱,近臣连忙上谏阻止,仁宗这才作罢。于是李资谦派遣党羽到各地捕杀安甫麟等数十名朝中要员,将仁宗软禁在寝所,并先后数次进毒药企图杀害仁宗,幸好每次都为王妃用奇智所救。不久后,李资谦与拓俊京之间因为双方各自奴婢间的争执而产生嫌隙,两人关系因此日渐恶化。此时,得到仁宗密旨的内医崔思全前往说服拓俊京,拓俊京遂痛悔前非,并决心效忠王室。于是,拓俊京奉仁宗之命拘捕李资谦。
颜媛道“真的是神医呀?不过小时候学过扁鹊见蔡桓公!呵呵……济南还有哪一些历史名人呀!”
浮生道“还有房玄龄,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以字行于世,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北)人,房彦谦之子。唐朝初年名相。房玄龄,可是淄博人,没有想到淄博真是人才辈出啊!
记得房玄龄18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房玄龄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为秦王参谋划策,典管书记,是秦王得力的谋士之一。
好像在武德九年,他参与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二月为尚书左仆射;贞观十一年封梁国公;贞观十六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贞观二十二年七月廿四癸卯日,房玄龄病逝,谥文昭。
永徽三年,玄龄次子遗爱与其妻高阳公主被指谋反,遗爱被处死,公主赐自尽,诸子被发配流放到岭表。玄龄嗣子遗直也被连累,被贬为铜陵尉。房玄龄配享太庙的待遇也因而被停止。就像现在的社会富二代一样,那一些有本事的爹都被自己的宝贝闺女宝贝儿子给坑了,然后顺藤摸瓜,犯了事情做起了牢!那一些有本事的爹,争取把牢底坐穿吧!
因房玄龄善谋,而杜如晦处事果断,因此人称“房谋杜断”。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新唐书》本传对房的评价是“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无媢忌,闻人善,若己有之。明达吏治,而缘饰以文雅,议法处令,务为宽平。不以己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或以事被让,必稽颡请罪,畏惕,视若无所容”。其实提起房玄龄,重要是提到他的身世,房玄龄出生于官宦之家,其曾祖房翼,后魏镇远将军、宋安郡守,袭壮武伯。祖房熊,字子,释褐州主簿。父房彦谦,好学,通涉《五经》,富有辩才,是魏、齐间的山东学者。不过年少有为有为,房玄龄自幼耳濡目染,颇承其父遗风。自幼聪慧,善诗能文,博览经史,精通儒家经书,又向父亲学得一手好书法,工草隶。18岁时本州举进士,先后授羽骑尉、隰城尉。但是房玄龄生于乱世,在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李渊率兵入关,玄龄于渭北投李世民,屡从秦王出征,参谋划策,典管书记,任秦王府记室。每平定一地,别人争着求取珍玩,他却首先为秦王幕府收罗人才。后来房玄龄为报李世民知遇之恩,辅助唐王,竭尽心力筹谋军政事务。每攻灭一方割据势力,军中诸人都全力搜求珍宝异物,只有房玄龄首先收拢人才,将富有谋略和骁勇善战的人安置在他的幕府中,私下与他们结为朋友,共同为李世民效力,在击破王世充后,玄龄认为张亮“倜傥有智谋”,遂推荐给李世民,任秦王府车骑将军,“委以心膂”。其他诸如才思敏捷的薛收,有“王陵、周勃节,可倚大事”的李大亮,“聪明识达,王佐之才”的杜如晦等都是经房玄龄举荐以后才受到李世民重用的,后都位至卿相,后来房玄龄在李世民秦王府中十多年,一直掌管军谋大事,常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写军书奏章,停马立即可成,文字简约义理丰厚。一开始就不用草稿。高祖李渊也对房玄龄深加叹赏,对侍臣讲:“这个人深重地了解机宜,足能委以重任。每当替我儿陈说事务,一定能了解人的心理,千里之外,好像对面说话一样。”后来太子李建成斥逐秦王府官属,房玄龄与杜如晦一并被驱斥于外任。
唐武德九年(626年),他协助李世民经营四方,削平群雄,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帮助李世民谋得帝王之位,李世民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太宗论功行赏,以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功为一等,进爵邢国公。
房玄龄追随唐太宗平定天下,出入生死,备尝创国立业之艰辛。他时刻不忘创业之难,警钟长鸣,力戒骄奢淫逸,以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
贞观元年,房玄龄重视吏治,认为吏治问题是求治的根本,而官吏的公平正直又是治国之要道。在选举官吏的问题上,唐太宗主张“量才授职,务省官员”,“现在应当审查官吏,让他们都能够发挥各自的作用,那么国家就可以无为而治了。”房玄龄忠实地贯彻了他这一思想,大力简政,并省官吏,“于是所配置的文武官员总六百四十员”。
房玄龄精减官吏的做法,对经隋末大乱、人口锐减的唐初来说,既裁去冗官滥职,避免十羊九牧,提高朝廷各部门办事效率,同时也节省国家财政开支,减轻人民负担。
房玄龄精通典制政令。贞观初年,时值天下初定,朝章国典还很不完备,他与尚书右仆射杜如晦共掌朝政,亭台楼阁等建筑物的规模以及法令、礼乐、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他们二人所制定,在当时获得美誉。
在修定律令方面,房玄龄秉持“审查并确定法律和命令,将宽厚平和(的风格)做为宗旨”的思想,简化律令,又除去了隋朝的苛酷刑法。自房玄龄等更定律、令、格、式以后有唐一代都没有发生过多大变动。
贞观三年(629年)二月,房玄龄改封魏国公,为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房玄龄尽心竭诚,早起晚睡。加之他明达吏事,法令宽平,任人惟贤,不分卑贱,人们都称他为良相。
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房玄龄护高祖山陵制度,以功加封开府仪同三司。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封梁国公。与杜如晦、魏征等同为唐太宗李世民的股肱之臣。
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加太子少师。他留守京师。他任宰相十五年,女为韩王妃,儿子房遗高阳公主,显贵至极,但常常深自卑损,不敢炫人傲物。贞观十八年,李世民亲征辽东高丽,命房玄龄留守京城。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龄病重,太宗派名医为其医治,每日供给御膳,并亲临探望。临终之时,房玄龄对诸子说:“当今天下清平,只是皇上东讨高丽不止,正为国患。主上含怒意决,臣下莫敢犯颜。我知而不言,就会含恨而死啊。”于是抗表进谏,请求太宗以天下苍生为重,停止征讨高丽。太宗看见奏表,感动地对房玄龄儿媳高阳公主说:“此人病危将死,还能忧我国家,真是太难得了。”临终之际,李世民亲至其病床前握手诀别,立授其子房遗爱为右卫中郎将,房遗则为中散大夫,使其在生时能看见二子显贵。
七月,房玄龄与世长辞,终年七十岁。太宗为之废朝三日,赠太尉,谥曰文昭,陪葬昭陵。与初唐其他二十三位开国功臣一起画像并供奉于“凌烟阁”。”
颜媛道“高丽,高丽是不是咱们现在所说的韩国……”
浮生道“呵呵……嗯……高丽[li](918年-1392年),又称高丽王朝、王氏高丽。是朝鲜半岛古代王朝之一。王建所建,定都开京(今北朝鲜开城),是朝鲜半岛政权。新罗末年,弓裔建立后高句丽国,尚州土豪甄萱建立后百济国。918年泰封部将王建杀弓裔自立,建立高丽国。935年灭新罗,936年灭后百济,基本统一朝鲜半岛。1392年被朝鲜王朝取代。佛教是高丽国的国教。历经16年时间雕刻成的高丽大藏经是世界瑰宝之一。
高丽由于继承了高句丽,所以王建以高丽为国号。高丽时代阿拉伯商人将此名称传播到欧洲世界。高丽被今天的朝鲜政府认为是朝鲜族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但有些学者并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朝鲜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是统一新罗,如韩国学者李基白就表示:“毕竟是统一的新罗的领土和人民,在那里形成的社会文化构成了后来朝鲜历史的主流”。韩国前总统金大中也曾在文中提及统一的新罗为韩国历史的源头。
佛教是高丽国的国教。高丽大藏经是世界瑰宝之一。高丽国青瓷制作手艺精湛,闻名世界。
高丽被今天的朝鲜政府认为是朝鲜族历史上首个统一国家。宋代以来的史家往往将高丽与高句丽一视同仁;为高句丽区分开来,此高丽特指王氏的高丽,史称其为王氏高丽。
新罗在公元七世纪后半叶借助唐朝的力量完成了半岛的统一,以确认其权威与地位。新罗采用唐的年号和服制,派王子或王室成员入唐担任唐帝的宿卫以此来表明对唐的友好。每年新罗都要向唐派遣贺正使,并积极向唐派遣留学生,引进先进的制度和生产技术。总之新罗与唐的亲密关系是其维护国内统治的不可或却的手段。
但是随着“安史之乱”以后唐的日益衰败,新罗的统治同样陷入了危机之中。首先是在朝廷内的争权夺利:809年王叔金彦升举兵杀哀庄王自立为王,史称“宪德王”。836年,兴德王没,没有留下子嗣。王的从弟金均贞及外甥金悌隆争夺王位,结果均贞被杀,金悌隆即位,是为僖康王,以金均贞之子祐征为首的均贞派亡命于时任清海镇大使的弓福处。838年,僖康王的上大等(官名)金明与侍中利弘举兵,金明杀僖康王自立,是为闵哀王。同年12月,流亡的祐征借弓福(此公乃韩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张保皋)之力于清海镇起兵直逼王都金州(今庆州),翌年闰正月杀闵哀王自立。是为神武王。如此种种,新罗朝廷的混乱局面一直持续到九世纪末。在中央的争权夺利愈演愈烈之际,地方人民的反抗此起彼伏。816年新罗大荒,一百七十人渡海到大陆浙江企食;另有三百余人到日本请求“归化”。而广大的走投无路的农民只好起义。九世纪二十年代以后,“草寇”、“群盗”四起,农民暴动,国家动荡为地方实力派的崛起创造了绝佳的条件,与此同时,中央的权利斗争中的各个集团又纷纷借助各地方实力派的力量来加强本方的实力。“弓福之乱”就是地方实力人物企图争得外戚地位而干预国政的最具代性的事件。“弓福之乱”这一事件证明了:尽管以张保皋为代表的地方豪强势力具有相当的力量,但是还不足与庆州的新罗朝廷分庭抗礼。那些身居高位的权贵虽然彼此之间争斗不已,但是一旦有人要触及维系他们地位的基石的骨品制度时,他们依然有足够的力量来维持自己的地位。岛民出身的张保皋试图打破庆州贵族独揽朝政的企图最终失败了,但是新罗的中央政权已经彻底衰朽,它再也无法阻止地方势力的蓬勃发展了。
弓裔称王建国后,王建从其父投弓裔,献松岳郡(京畿道开城),弓裔即以王建为松岳城主。918年,王建推翻弓裔,自立为王,并定都于开京(今朝鲜开城),改国号为高丽。935年,高丽终于降伏新罗。不过,对后百济的
战争却打得很辛苦,双方经常争持不下。但是,后百济很快陷入内乱,936年,王建巧妙利用其内乱灭后百济,统一朝鲜半岛。之后王建致力于巩固国家的内部统一,抑制新罗时代地方豪强的势力,结束了国内的混乱局面,确立了府、州、郡、县的行政区划体系。对外,王建接收了部份被辽朝灭亡的渤海国遗民,与中国五代时期的诸王朝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943年,王建去世,享年67岁。他开创了长达400多年的统一的王氏高丽,在历史上得到了很高的评价。统一后三国后,王建仅统治了7年他的儿子就继位了。由于王建娶了新罗王室的公主为妻,并维持了朝鲜半岛贵族以前的势力范围,因此新罗贵族在王建去世后也没有挑战高丽统治朝鲜半岛的合法性。
此后太祖的儿子高丽惠宗、高丽定宗、高丽光宗先后统治。高丽穆宗时期,1009年,高丽文官金致阳火烧高丽王宫后威胁要杀死穆宗篡位。穆宗于是传北部戍边将领康兆救驾。康兆到开城后,立刻处死了金致阳及其支持者。与康兆为敌的大臣们马上散布谣言说康兆要谋反篡位。穆宗得知后开始策划杀死康兆。康兆于是下令其部下杀死所有与他为敌的人,包括穆宗王讼。高丽显宗时因康肇立发动康肇政变而继承王位。
靖宗死后继承王位。任内佛教、儒教、美术、工艺等文化活动都得以大力发展。1067年,信奉佛教的太子王煦在兴王寺出家为僧,法号义天,封大觉国师。佛教在全国大盛,私学兴起,不论是地方或中央都有参与发经及讲课的活动。高丽献宗在位之时由母亲摄政,但在
1095年禅位给叔叔高丽肃宗。1096年正月肃宗下令饮食节俭。二月乙丑献宗请出居兴盛宫(宣宗潜邸),西女真多次来朝。肃宗死后睿宗在位。
高丽睿宗升遐后,外戚李资谦拥立睿宗之子高丽仁宗为王。王年幼仅14岁,加上意志不坚定且天性柔和,朝政均为王之外祖父李资谦及其党羽拓俊京所把持。李资谦为图继续巩固自身地位,复将三女与四女进献为仁宗之后妃,结党营私,安插亲族与部属担任朝中内外要职,并以权位之便乘机诬陷忠良,铲除异己。甚至唆使党羽与其奴婢夺人财务,占人土地,引发民情愤慨。民间里巷间流传“十八子(李)将王”,李资谦闻之,遂益生妄想之心,企图谋篡王位。李资谦成为幕后实质上握有权力的统治者,日益作威作福,由于行事过度专擅,致使朝臣义愤填膺,甚至引起仁宗的厌恶。仁宗四年(1126年),仁宗的近臣金灿、安甫麟暗中窥知仁宗厌恶李资谦的擅权,于是伙同上将军崔卓、吴卓等人密议,在半夜引兵入宫诛杀李资谦的党羽拓俊京之子拓纯与其弟拓俊臣。拓俊京得到急报后,连忙也引兵入宫将房屋付之一炬。大火延烧至内殿,仁宗紧急徒步逃至后苑避难,仁宗甚至准备下令让位与李资谦以结束纷乱,近臣连忙上谏阻止,仁宗这才作罢。于是李资谦派遣党羽到各地捕杀安甫麟等数十名朝中要员,将仁宗软禁在寝所,并先后数次进毒药企图杀害仁宗,幸好每次都为王妃用奇智所救。不久后,李资谦与拓俊京之间因为双方各自奴婢间的争执而产生嫌隙,两人关系因此日渐恶化。此时,得到仁宗密旨的内医崔思全前往说服拓俊京,拓俊京遂痛悔前非,并决心效忠王室。于是,拓俊京奉仁宗之命拘捕李资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