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天谴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汉鼎余烟最新章节!
此等威力巨大的武器,绝非一拍脑袋信手而来。前后有许多人、许多部门彼此协作,持之以恒地投入大量资源,才得如此收获。
最早的起因,是张鲁在交州故态复萌,一边传教,一边炼丹。他搜集了各种雄黄、雌黄、硝石之类矿物,打算以此来延年益寿、成神登仙。这种荒唐无稽的做法,立即被雷远勒令禁绝,但张鲁炼丹的方子,被雷远郑重地收集了来,由自家匠户首领徐简加以研究。
后来丁奉在荆襄作战,就曾拿着几个徐简的试制品,投掷到敌船,爆炸焚烧。然而那些试制品的产量十分有限,运输起来又有许多禁忌,所以雷远领兵突袭曹操本队的时候,竟没有用上。
这种爆炸物,最主要的成分无非木炭、硫磺、硝石,雷远在前世就记得。三者的有效配比如何,也可以通过一次次的试验来确定。
之所以当时产量有限,主要是受制于硝土、硫磺搜集不易。
按照《神农本草经》的记载,硝石多半产自于猪圈、马厩、厕所附近的墙角,每逢秋高气爽的时候,会从土壤中析出。然而荆州、交州这些地方,大抵都多雨潮湿,雷远委派了专人搜罗,但收集的数量总是不够。
另一方面,含硝的土块,经过浸泡、过滤,再熬煮晒干,才能得到硝石结晶。这种处理方式,来自于张鲁献上的一本丹书,唤作《三十六水法》。可硝土的产量既然不足,硝石的产出也就更少,而具体的试验消耗,则始终巨大。
硝石数量极少,硫磺的供给相对充实,但也不算丰富。雷远在苍梧设了专门的火窑,通过焙烧涅石来获取。另外还与江东方面携手,往夷洲搜罗一些。
大体来说,前后两年的成果难称斐然,雷远对此也无可奈何。
好在他的荆州军、交州军本身力量强盛,并不急于靠这些神器来翻身。他继续按部就班地推动这方面的研究,又藉着中枢调丁奉、雷澄二将往成都充实后军的机会,将相应的试验记录和自己对火药武器的想法汇总起来,请丁奉将之转交给诸葛亮。
对于各种新技术,诸葛亮一向都有着超乎寻常的重视。早先雷远在峡江之间使用独轮车运输物资,这一产品被诸葛亮看中之后,如今已经广泛应用到了从陇上到南中的千山万壑之间。而各种型号的连弩和腰引弩更不用说了,汉军弓弩为天下之冠,绝非虚言。
对于交州军府在火药武器方面的探索,诸葛亮立即抓住了其中的关键所在。他是大汉朝廷的丞相,能够动用的资源,接触到的信息庞大无比,于是在很短时间内,丞相府的吏员就在汉中和梓潼等地,找到了相当规模的天然硝石矿,并着手建设硝洞、硝池。
这样一来,火药武器的发展速度就此加快。
在火药武器的具体选择上,诸葛亮放弃了点火装置始终不够可靠、威力也有限的投掷武器,转而根据雷远在书信中的几种设想之一,选择以中央打通的粗大竹管或巨木,在外包裹以坚固铁箍,用火药的力量发射子窠。
这东西,雷远给它起了个古怪名头,唤作“突火枪”。
作战的时候,先以丝绸包括一定重量的火药置于突火枪底部,再置入同样被丝绸扎紧的子窠。内部,则是数百枚小块的铁片、瓷片或者小石头。只消通过竹管后方的小孔引火,则火药猛然爆炸,伴随着巨响,将子窠中的巨量碎片发出,造成杀伤。
雷远在与诸葛亮的书信沟通中,还半开玩笑地提出,或可纯以铜、铁铸造枪身;则突火枪可以庞大到数千斤,装入重达百斤的子窠,来个一发糜烂数十里。诸葛亮在几次试验之后,始终无法解决金属冷却收缩的问题,最终只能把雷远的建议当做他的梦中呓语。
为了不断完善这种武器,发挥其前所未见的作用。诸葛亮扩建了成都附近的车官城,专门抽调了文武双全的柳隐负责,并从益州军中抽调了许多忠实可靠的士卒,会同蒲元等大匠共同参与。
整个过程中,诸葛亮数十次地去往车官城,与将士和工匠们一同研究分析,其用心良苦可见一斑。而这支自组建以来从未上过阵的军队,第一次作战,就出现在了最关键的时候,而且直接大规模的应用。
砰砰如雷的乱响过后,曹军铁骑一片大乱,哪怕再勇敢的将士,也用力拉扯缰绳,只求避开前方那吞噬人命的凶恶武器。
其实突火枪的威力并非极大,纵然数十辆大车上的突火枪同时开火,一次性造成的死伤未必比连弩密集攒射多出许多。
因为硬木所制、两片拼装的枪身不够牢固,装入火药的量非常有限。而哪怕秘密操练多次,将士们一下子身临如此激烈的战场,难免浑身僵硬、动作失误,适才一轮轰击之后,便有好几杆枪身直接绽裂或者爆开,从此没法使用。
如果曹军将士能够定下心神,稍稍分析局面,就可以发现操纵突火枪的汉军将士们已经近乎狂乱,他们竭尽全力地快速清理突火枪的内膛,并准备再度置入火药包和子窠。
曹军骑兵只要鼓足勇气,一定能在他们完成射击准备前撞过车阵,从而将突火枪的威胁消灭。
可他们不敢。
曹军骑士的前冲势头,被这声势骇人的一击打断了,打碎了,再也没法恢复。
任何一样武器,在第一次大规模应用的时候,必定能造成超乎想象的效果。皆因敌人对此全无了解,只能在他们的认知范围以内,自行展开种种骇人的想象。而突火枪发射时的剧烈轰鸣、弥散白烟、刺鼻气味和前所未见的面状杀伤,进一步激起了曹军的恐惧,
位置稍后方的骑士们,亲眼目睹自己的上司、或者军中出名的勇士成排成片地死伤,或鲜血狂喷,或骨骼断裂,甚至有人整个头颅被砸烂,稀豆腐般的脑子飞溅得到处都是。
这哪里是战场上应该见到的?便是噩梦里,也难想象到这样的天谴!是的,这一定是天谴!还是最可怕、最凶残的哪一种!
许多曹军骑兵们的斗志和意志,立刻就崩溃了。强烈的恐惧感像是飙风掠过,逼得每一个人都喘不过气来,有人发出难以置信的声声吼叫,宛若痴狂。
纵使少量骑士们还能勉强保持镇定,可从来没有听到过火药爆炸声响的战马,全都受到惊吓,那根本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安抚的。
至少上千匹战马不顾一切地停步,使马背上的骑士一个个倒栽葱扑落地面。而更多的战马则嘶鸣着、狂跳着转身,往更后方狂奔乱走,与后继的队伍彼此冲撞,使得局面愈发混乱。
偶尔有些堪称豪勇的虎豹骑将士们勉强控制马匹,冲向车阵方向大声叫骂。可在数千数万人攻守往来的战场上,既然失去了勇往直前,你死我活的决心,这几声叫骂,只徒然显示出己方的虚弱罢了。
虎豹骑不止受到了巨大杀伤,他们的队列已乱,军心也乱。他们的自信,他们的骄气和杀气,也都荡然无存了。
此等威力巨大的武器,绝非一拍脑袋信手而来。前后有许多人、许多部门彼此协作,持之以恒地投入大量资源,才得如此收获。
最早的起因,是张鲁在交州故态复萌,一边传教,一边炼丹。他搜集了各种雄黄、雌黄、硝石之类矿物,打算以此来延年益寿、成神登仙。这种荒唐无稽的做法,立即被雷远勒令禁绝,但张鲁炼丹的方子,被雷远郑重地收集了来,由自家匠户首领徐简加以研究。
后来丁奉在荆襄作战,就曾拿着几个徐简的试制品,投掷到敌船,爆炸焚烧。然而那些试制品的产量十分有限,运输起来又有许多禁忌,所以雷远领兵突袭曹操本队的时候,竟没有用上。
这种爆炸物,最主要的成分无非木炭、硫磺、硝石,雷远在前世就记得。三者的有效配比如何,也可以通过一次次的试验来确定。
之所以当时产量有限,主要是受制于硝土、硫磺搜集不易。
按照《神农本草经》的记载,硝石多半产自于猪圈、马厩、厕所附近的墙角,每逢秋高气爽的时候,会从土壤中析出。然而荆州、交州这些地方,大抵都多雨潮湿,雷远委派了专人搜罗,但收集的数量总是不够。
另一方面,含硝的土块,经过浸泡、过滤,再熬煮晒干,才能得到硝石结晶。这种处理方式,来自于张鲁献上的一本丹书,唤作《三十六水法》。可硝土的产量既然不足,硝石的产出也就更少,而具体的试验消耗,则始终巨大。
硝石数量极少,硫磺的供给相对充实,但也不算丰富。雷远在苍梧设了专门的火窑,通过焙烧涅石来获取。另外还与江东方面携手,往夷洲搜罗一些。
大体来说,前后两年的成果难称斐然,雷远对此也无可奈何。
好在他的荆州军、交州军本身力量强盛,并不急于靠这些神器来翻身。他继续按部就班地推动这方面的研究,又藉着中枢调丁奉、雷澄二将往成都充实后军的机会,将相应的试验记录和自己对火药武器的想法汇总起来,请丁奉将之转交给诸葛亮。
对于各种新技术,诸葛亮一向都有着超乎寻常的重视。早先雷远在峡江之间使用独轮车运输物资,这一产品被诸葛亮看中之后,如今已经广泛应用到了从陇上到南中的千山万壑之间。而各种型号的连弩和腰引弩更不用说了,汉军弓弩为天下之冠,绝非虚言。
对于交州军府在火药武器方面的探索,诸葛亮立即抓住了其中的关键所在。他是大汉朝廷的丞相,能够动用的资源,接触到的信息庞大无比,于是在很短时间内,丞相府的吏员就在汉中和梓潼等地,找到了相当规模的天然硝石矿,并着手建设硝洞、硝池。
这样一来,火药武器的发展速度就此加快。
在火药武器的具体选择上,诸葛亮放弃了点火装置始终不够可靠、威力也有限的投掷武器,转而根据雷远在书信中的几种设想之一,选择以中央打通的粗大竹管或巨木,在外包裹以坚固铁箍,用火药的力量发射子窠。
这东西,雷远给它起了个古怪名头,唤作“突火枪”。
作战的时候,先以丝绸包括一定重量的火药置于突火枪底部,再置入同样被丝绸扎紧的子窠。内部,则是数百枚小块的铁片、瓷片或者小石头。只消通过竹管后方的小孔引火,则火药猛然爆炸,伴随着巨响,将子窠中的巨量碎片发出,造成杀伤。
雷远在与诸葛亮的书信沟通中,还半开玩笑地提出,或可纯以铜、铁铸造枪身;则突火枪可以庞大到数千斤,装入重达百斤的子窠,来个一发糜烂数十里。诸葛亮在几次试验之后,始终无法解决金属冷却收缩的问题,最终只能把雷远的建议当做他的梦中呓语。
为了不断完善这种武器,发挥其前所未见的作用。诸葛亮扩建了成都附近的车官城,专门抽调了文武双全的柳隐负责,并从益州军中抽调了许多忠实可靠的士卒,会同蒲元等大匠共同参与。
整个过程中,诸葛亮数十次地去往车官城,与将士和工匠们一同研究分析,其用心良苦可见一斑。而这支自组建以来从未上过阵的军队,第一次作战,就出现在了最关键的时候,而且直接大规模的应用。
砰砰如雷的乱响过后,曹军铁骑一片大乱,哪怕再勇敢的将士,也用力拉扯缰绳,只求避开前方那吞噬人命的凶恶武器。
其实突火枪的威力并非极大,纵然数十辆大车上的突火枪同时开火,一次性造成的死伤未必比连弩密集攒射多出许多。
因为硬木所制、两片拼装的枪身不够牢固,装入火药的量非常有限。而哪怕秘密操练多次,将士们一下子身临如此激烈的战场,难免浑身僵硬、动作失误,适才一轮轰击之后,便有好几杆枪身直接绽裂或者爆开,从此没法使用。
如果曹军将士能够定下心神,稍稍分析局面,就可以发现操纵突火枪的汉军将士们已经近乎狂乱,他们竭尽全力地快速清理突火枪的内膛,并准备再度置入火药包和子窠。
曹军骑兵只要鼓足勇气,一定能在他们完成射击准备前撞过车阵,从而将突火枪的威胁消灭。
可他们不敢。
曹军骑士的前冲势头,被这声势骇人的一击打断了,打碎了,再也没法恢复。
任何一样武器,在第一次大规模应用的时候,必定能造成超乎想象的效果。皆因敌人对此全无了解,只能在他们的认知范围以内,自行展开种种骇人的想象。而突火枪发射时的剧烈轰鸣、弥散白烟、刺鼻气味和前所未见的面状杀伤,进一步激起了曹军的恐惧,
位置稍后方的骑士们,亲眼目睹自己的上司、或者军中出名的勇士成排成片地死伤,或鲜血狂喷,或骨骼断裂,甚至有人整个头颅被砸烂,稀豆腐般的脑子飞溅得到处都是。
这哪里是战场上应该见到的?便是噩梦里,也难想象到这样的天谴!是的,这一定是天谴!还是最可怕、最凶残的哪一种!
许多曹军骑兵们的斗志和意志,立刻就崩溃了。强烈的恐惧感像是飙风掠过,逼得每一个人都喘不过气来,有人发出难以置信的声声吼叫,宛若痴狂。
纵使少量骑士们还能勉强保持镇定,可从来没有听到过火药爆炸声响的战马,全都受到惊吓,那根本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安抚的。
至少上千匹战马不顾一切地停步,使马背上的骑士一个个倒栽葱扑落地面。而更多的战马则嘶鸣着、狂跳着转身,往更后方狂奔乱走,与后继的队伍彼此冲撞,使得局面愈发混乱。
偶尔有些堪称豪勇的虎豹骑将士们勉强控制马匹,冲向车阵方向大声叫骂。可在数千数万人攻守往来的战场上,既然失去了勇往直前,你死我活的决心,这几声叫骂,只徒然显示出己方的虚弱罢了。
虎豹骑不止受到了巨大杀伤,他们的队列已乱,军心也乱。他们的自信,他们的骄气和杀气,也都荡然无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