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军长的担忧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国策最新章节!
第一百五十八章 军长的担忧
夜幕降下,24军在罗少鹏少将的率领下,率先踏上西进征程。
虽然在众多军长中,罗少鹏是最桀骜不驯的一个,对裴承毅也最不满,但是前线指挥部安排24军打头阵的时候,罗少鹏没有抱怨什么。能够成为统帅数万官兵的少将军长,总得有点本事。罗少鹏对裴承毅再不满,也应该知道24军的处境,以及他的处境。因为错过了北上突击新德里的机会,24军已经成为东线战场上最无足轻重的部队,所以不管是罗少鹏、还是24军的官兵,都得抓住这次机会。用罗少鹏在出发前鼓励将士的话来说,如果24军仍然无所建树,很有可能在战后降为二线部队,甚至被撤编。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参战前,项铤辉就明确无误的告诉所有军长,各军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将决定在共和国陆军中的地位。因为成立前线指挥部的时候,裴承毅从各军抽调了中级军官,所以各军军长早就收到消息,战争结束后,陆军肯定要调整编制,主力野战军肯定会裁减,陆军总规模也会缩小。
能够当上军长,就有能力看出这场战争对共和国的影响。
按照某些新闻媒体评论员的话来说,蛮度战争将是共和国在21世纪前40年打的最后一场大规模地区性战争,在来的30到35年之内,共和国不大可能再次参与类似的大规模战争。虽然不排除共和国参与其他地区局部战争的可能性,但是陆军作为“决定性力量”,是否派遣陆军参战将直接由国家基本战略决定。在共和国不愿意卷入大规模战争的背景下,陆军将再次恢复“国土防御部队”的身份,不可能像空军与海军那样,甚至不可能像海军陆战队那样,成为共和国干预国际事务的急先锋。
不用参与大规模地区战争,自然没有必要保留一支过于庞大的陆军。
既然没有必要保留太多的地面部队,精简战斗部队势在必行。
实际上,王元庆已经在为裁军做准备。加强军队职业化建设,提高士官的比重,就是王元庆为共和国的第三次军事改革做的准备工作。按照外界的预测,王元庆肯定会在执政的最后一年开始军事改革,将共和国陆军的总兵力削减到50万左右,最多保留8个主力野战军,更有可能取消军一级编制,以旅为最高战斗单位,从而大幅度提高共和国陆军的作战灵活性。果真如此的话,陆军主力作战部队肯定会被控制在20到24个旅之间,总兵力不会超过20万。
毫无疑问,这么做,对共和国的好处非常明显。
缩减陆军规模,等于让空军与海军、以及更有发展潜力的天兵获得更多的投入。从国家安全角度考虑,20个主战旅足够确保共和国的本土安全,足够同时打赢两场低烈度局部战争,或者一场高强度地区战争。即便遭遇大规模地区战争,因为提高了士官比例,所以可以在战时通过征召士兵的方式,将作战部队扩大好几倍,同时确保各作战部队的战斗力不会大幅度下滑。要知道,在作战部队中,以班长为代表的士官才是真正的顶梁柱,1个好班长能够带动8到10个士兵。即便陆军规模过小,会产生负面影响,也可以通过扩大海军陆战队,让海军陆战队担负部分地面作战任务的方式确保军队的总体战斗力。长远来看,随着共和国不再受到周边国家的威胁,今后的军事行动以对外干预为主,擅长与海军配合作战的陆战队更加适合对外干预行动。
站在政治家的立场上,王元庆有足够的理由把陆军由70万裁减到50万。
站在其他军种的立场上,也有足够的理由支持裁减陆军。
可是站在陆军官兵,特别是各个军长的立场上,肯定反对裁减陆军,因为那等于抢走他们手上的饭碗。
各军军长也早就听到消息,元首不会拿陆军将领开刀。
不管怎么说,陆军仍然是共和国第一大军种,在共和国军队中的地位非常高。别的不说,总参谋长是陆军上将,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任总参谋长的裴承毅也是陆军中将,而在此次战争中表现突出的袁晨皓仍然是陆军上校。虽然空军与海军将领有很大的发言权,但是在共和国高层军事领袖中,陆军将领仍然占了大半壁江山。元首要想拿陆军开刀,首先就得问问项铤辉与裴承毅是否同意。
按照大部分陆军将领的想法,元首很有可能通过组建战区司令部的方式,逐步瓦解陆军在共和国军队中的“霸权”地位,并且为“失业”的陆军军长提供新的饭碗,让陆军支持军事改革。
成立战区司令部的消息早就传出来了,虽然没有在这场战争中落实,但是所有军长相信,随着裴承毅通过这场战争站稳脚跟,当仁不让的成为总参谋长的接班人,关于下一任总参谋长的纷争告一段落,成立战区司令部的事情将水到渠成。即便不在项铤辉的任内完成这件事情,裴承毅上台后都会通过支持军事改革,全面调整共和国的军事指挥机制,让战区司令部制度全面取代现在的军区制度。
站在元首的立场上,王元庆肯定会与裴承毅联手推行战区司令部制度。
别的不说,为了深化政治改革,王元庆肯定会取消各大军区,因为政治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在共和国建立完善的民主制度,而军区制建立在老旧的政治体制之上,随着旧有的政治体制土崩瓦解,军区制自然要成为历史。
以王元庆的魄力,肯定不会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下一任国家元首。
再说了,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任国家元首的颜靖宇没有多少威信,甚至不可能在任期内像纪佑国、赵润东、王元庆那样,通过对外征战建立起绝对的个人威望,也就不可能像王元庆那样大搞政治改革,向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开刀。如果王元庆打算让颜靖宇接班,肯定会在离任前解决所有棘手问题,给颜靖宇留下一个比较稳定的局面,让颜靖宇一帆风顺的干完两届任期。如果王元庆考虑得更加长远一点,甚至会安排好今后数届政府的接班问题,确保共和国顺利渡过人口老龄化时期。不要忘记,王元庆上任的时候才50岁,是共和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国家元首。就算他干完10年后离任,也不过60岁。对国家元首来说,60岁不但算不上老,还格外年轻。也就是说,王元庆离任之后,仍然有足够的影响力,仍然是共和国最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
当然,是不是颜靖宇接班人,现在还说不准。
按照不成文的规矩,如果王元庆打算让颜靖宇接班,就应该让颜靖宇出任国家副元首。
当初,王元庆也是在当了5年的副元首之后才成为国家元首。
由此可见,王元庆对颜靖宇的能力还是有点放心不下,或者说对颜靖宇能否控制大局有所担心。
另外一个问题也非常值得深思,那就是颜靖宇的年纪。
颜靖宇出任国务院总理的时候只有47岁,虽然王元庆出任国家副元首的时候只有45岁,但是等到王元庆离任的时候,颜靖宇只有52岁,只比王元庆当年出任国家元首的时候大2岁。对于国家最高领导人来说,52岁确实有点年轻。王元庆当然是特殊个案,因为他在出任国家副元首之前,不但在地方干了5年,还在纪佑国身边干了几十年,担任元首首席助理的时候就对国家的基本情况有了全面了解,也积累了大量行政经验,更加清楚纪佑国的改革意图。毫无疑问,颜靖宇没有这么得天独厚的优势,就算他在广西干得很不错,却被很多人也会认为那是王元庆的功劳,不是他的能力。
正是如此,很多人认为下一任国家元首很有可能不是颜靖宇。
按照军队里流传得比较广的说法,王元庆很有可能让颜靖宇在国务院总理的位置上多干一界,然后再担任一届国家副元首,最后才让他成为国家元首。在此期间,肯定有一位过渡领导人,最佳人选肯定是顾卫民。
果真让顾卫民接班,像罗少鹏这样的军长就得更加小心了。
谁都知道,顾卫民是从国防部长迈向委员长的,而且在顾卫民担任国防部长期间,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削减军费开支!
虽然外界普遍认为顾卫民是共和国最近几十年来,最懂得控制军费的国防部长,正是他在控制国防开支上做出的卓越贡献,才让共和国的经济发展没有因为数次大规模战争而受到严重影响,正是如此,顾卫民才在王元庆的政府中获得了仅次于元首的大权,成为王元庆最重要的助手,但是对任何一名军人来说,顾卫民绝对是不受欢迎的舵手,因为在所有军人看来,正是顾卫民担任国防部长那几年,共和国的军事建设速度大大减慢,很多重要装备发展项目被裁减,导致军队的战斗力没能得到更大的提升。甚至有很多人认为,如果不是顾卫民裁减掉了几个主要装备发展项目,共和国军队很有可能在蛮度战争爆发之前进入“电磁时代”,将针对美国的领先优势扩大到10年以上,而不是现在的5年。
毫无疑问,顾卫民上台之后,肯定会大刀阔斧的推行军事改革。
裁军肯定无法避免,减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很多正在进行的装备项目也会半途而废。到时候,失业的就不是几十万军人,恐怕还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军工企业的工人与科研人员。
更重要的是,顾卫民不是颜靖宇。
虽然在同一时代的领导人中,顾卫民的光芒远不如王元庆,而且一直受到王元庆的压制,甚至可以说,正是王元庆的存在,顾卫民才不得不在“二号人物”的位置上呆了这么多年,但是与颜靖宇相比,顾卫民的威望高得多,地位也高得多,影响力更加不用说。即便没有王元庆的支持,顾卫民也有能力推进政治改革与军事改革。
由此可见,顾卫民能不能上台,关键得看王元庆有没有能力在任期内做完该做的事。
对罗少鹏这样的军人来说,结果与否都相差不大。
如果王元庆能够在任期内完成政治改革与军事改革,颜靖宇上台之前,就会有数十万军人不得不提前转业,大批将军失去手里的权力,被放到养老的位置上去。如果王元庆不能在任期内完成政治改革与军事改革,顾卫民上台之后,照样会有数十万军人转业,大批将军提前过上退休生活。
不能去改变环境,就只能适应环境。
在大背景已经明了的情况下,各主力野战军在战场上奋勇争先,也就不难理解了。
换个角度看,罗少鹏心里也不是个滋味。
当初意气用事得罪了项铤辉,罗少鹏就知道前程难料。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刚上战场,又得罪了裴承毅,那就不是前程难料的问题了。虽然罗少鹏知道项铤辉不是那种在乎个人恩怨的人,不然早就把他赶出了24军,但是罗少鹏并不清楚裴承毅的为人,只知道裴承毅将是下一任总参谋长。如果裴承毅是个小肚鸡肠的家伙,恐怕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为24军安排新军长。
这个想法,让罗少鹏心灰意冷。
不过他没有放弃,因为他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作为少将军长,就算提前退役,罗少鹏也能终生领取国家的退役军人补贴,过上既清闲又安逸的生活。对24军的绝大部分官兵来说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如果罗少鹏带着24军一起倒霉,让24军成为了首批裁减对象,那就意味着2万多官兵中,大部分将不得不提前脱下军装,丢掉饭碗。
作为军长,罗少鹏或许可以在上级面前桀骜不驯,却必须对手下的官兵负责。
从这个角度看,罗少鹏是一个懂得带兵、非常关心部下的军长,只是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过于偏执,不知道如何进退与取舍。
部队出发前,罗少鹏就对全军官兵说过一句话,那就是,这次不是为别人打仗,是为自己打仗,为了全军2万多将士的未来打仗!
对24军来说,已经没有退路,只能前进。
当一支军队拿出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勇气,就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挡住其前进步伐。
从官兵素质、总体编制、训练水平、综合能力等各方面衡量,24军都不弱,在战略反应军中,除了比77军稍微差一点,24军与27军的战斗力旗鼓相当,比其他的战略反应军强得多,并不缺乏本钱。
东线决战初期的战斗也足以证明24军的战斗力。
被蛮军挡在宋河东岸,不是24军的战斗力不够,而是协助作战的工程部队没有做好充分准备,让24军错失了在蛮军部署好防线之前抢渡宋河的最佳时机,最终不得不用战略反应军不太擅长的攻坚战术强渡宋河。
如果再给24军一次机会,罗少鹏肯定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事实上,裴承毅确实又给了罗少鹏一次机会。
仅仅一个晚上,24军就向西突击了近200千米,主力部队包围了蛮多尔,先头部队则提前折向乌贾因,摆出了围歼两地近20万蛮军的架势。
蛮多尔与乌贾因的蛮军都是计划前去增援博帕尔,却没来得及赶过去的二线部队。
24军先头部队到达的时候,蛮军就缩回了防御阵地,摆出了死守的样子。
能不能死守,不由蛮军决定。
按照裴承毅的战役部署,24军不但要包围蛮多尔,牵制乌贾因,还必须在在48小时之内攻占蛮多尔,并且向西南方向突击,占领曼德莱舍沃尔,强渡纳尔莫达河,争取将锋线推进到达布蒂河北岸,能够强渡达布蒂河就再好不过了。也就是说,到了达布蒂河北岸,裴承毅才会让27军顶替24军,向位于达布蒂河河口处的苏拉特发起进攻,并且一鼓作气的打下苏拉特,控制这座年吞吐能力达到数千万吨的大型港口城市。
虽然在24军的官兵看来,这是在为27军做嫁衣裳,但是用罗少鹏的话来说,27军打得再好,也是建立在24军取胜的基础之上。就算分配战功,立下首功的也是24军,谁也不能抹杀24军在西进作战行动中立下的汗马功劳。
当然,前提是24军必须按时按质完成任务。
为此,24军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打下蛮多尔,打开通往纳尔莫达河北岸的通道。
万幸的是,罗少鹏拣了一个大便宜。
受博帕尔战役的影响,留守蛮多尔的蛮军不但没有多少斗志,也没有多少物资,不然裴承毅也不会用1个军的兵力去攻打20万蛮军,并且把作战时间限定在48小时之内。如果蛮军拼死抵抗,别说24军,39军都不见得能在48小时内打下蛮多尔。
罗少鹏也知道这一情况,所以包围蛮多尔之后,他立即呼叫了火力支援。
要让蛮军投降,首先就得打掉蛮军最后一点抵抗意志,让蛮军知道,如果不马上放下武器,蛮多尔将变成第二个博帕尔!
不得不说,罗少鹏领军打仗的能力非常不错。虽然没有凌云霄那么勇猛,但是更懂得利用一切有利因素。
能够当上主力野战军的军长,肯定不是吹出来的。
第一百五十八章 军长的担忧
夜幕降下,24军在罗少鹏少将的率领下,率先踏上西进征程。
虽然在众多军长中,罗少鹏是最桀骜不驯的一个,对裴承毅也最不满,但是前线指挥部安排24军打头阵的时候,罗少鹏没有抱怨什么。能够成为统帅数万官兵的少将军长,总得有点本事。罗少鹏对裴承毅再不满,也应该知道24军的处境,以及他的处境。因为错过了北上突击新德里的机会,24军已经成为东线战场上最无足轻重的部队,所以不管是罗少鹏、还是24军的官兵,都得抓住这次机会。用罗少鹏在出发前鼓励将士的话来说,如果24军仍然无所建树,很有可能在战后降为二线部队,甚至被撤编。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参战前,项铤辉就明确无误的告诉所有军长,各军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将决定在共和国陆军中的地位。因为成立前线指挥部的时候,裴承毅从各军抽调了中级军官,所以各军军长早就收到消息,战争结束后,陆军肯定要调整编制,主力野战军肯定会裁减,陆军总规模也会缩小。
能够当上军长,就有能力看出这场战争对共和国的影响。
按照某些新闻媒体评论员的话来说,蛮度战争将是共和国在21世纪前40年打的最后一场大规模地区性战争,在来的30到35年之内,共和国不大可能再次参与类似的大规模战争。虽然不排除共和国参与其他地区局部战争的可能性,但是陆军作为“决定性力量”,是否派遣陆军参战将直接由国家基本战略决定。在共和国不愿意卷入大规模战争的背景下,陆军将再次恢复“国土防御部队”的身份,不可能像空军与海军那样,甚至不可能像海军陆战队那样,成为共和国干预国际事务的急先锋。
不用参与大规模地区战争,自然没有必要保留一支过于庞大的陆军。
既然没有必要保留太多的地面部队,精简战斗部队势在必行。
实际上,王元庆已经在为裁军做准备。加强军队职业化建设,提高士官的比重,就是王元庆为共和国的第三次军事改革做的准备工作。按照外界的预测,王元庆肯定会在执政的最后一年开始军事改革,将共和国陆军的总兵力削减到50万左右,最多保留8个主力野战军,更有可能取消军一级编制,以旅为最高战斗单位,从而大幅度提高共和国陆军的作战灵活性。果真如此的话,陆军主力作战部队肯定会被控制在20到24个旅之间,总兵力不会超过20万。
毫无疑问,这么做,对共和国的好处非常明显。
缩减陆军规模,等于让空军与海军、以及更有发展潜力的天兵获得更多的投入。从国家安全角度考虑,20个主战旅足够确保共和国的本土安全,足够同时打赢两场低烈度局部战争,或者一场高强度地区战争。即便遭遇大规模地区战争,因为提高了士官比例,所以可以在战时通过征召士兵的方式,将作战部队扩大好几倍,同时确保各作战部队的战斗力不会大幅度下滑。要知道,在作战部队中,以班长为代表的士官才是真正的顶梁柱,1个好班长能够带动8到10个士兵。即便陆军规模过小,会产生负面影响,也可以通过扩大海军陆战队,让海军陆战队担负部分地面作战任务的方式确保军队的总体战斗力。长远来看,随着共和国不再受到周边国家的威胁,今后的军事行动以对外干预为主,擅长与海军配合作战的陆战队更加适合对外干预行动。
站在政治家的立场上,王元庆有足够的理由把陆军由70万裁减到50万。
站在其他军种的立场上,也有足够的理由支持裁减陆军。
可是站在陆军官兵,特别是各个军长的立场上,肯定反对裁减陆军,因为那等于抢走他们手上的饭碗。
各军军长也早就听到消息,元首不会拿陆军将领开刀。
不管怎么说,陆军仍然是共和国第一大军种,在共和国军队中的地位非常高。别的不说,总参谋长是陆军上将,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任总参谋长的裴承毅也是陆军中将,而在此次战争中表现突出的袁晨皓仍然是陆军上校。虽然空军与海军将领有很大的发言权,但是在共和国高层军事领袖中,陆军将领仍然占了大半壁江山。元首要想拿陆军开刀,首先就得问问项铤辉与裴承毅是否同意。
按照大部分陆军将领的想法,元首很有可能通过组建战区司令部的方式,逐步瓦解陆军在共和国军队中的“霸权”地位,并且为“失业”的陆军军长提供新的饭碗,让陆军支持军事改革。
成立战区司令部的消息早就传出来了,虽然没有在这场战争中落实,但是所有军长相信,随着裴承毅通过这场战争站稳脚跟,当仁不让的成为总参谋长的接班人,关于下一任总参谋长的纷争告一段落,成立战区司令部的事情将水到渠成。即便不在项铤辉的任内完成这件事情,裴承毅上台后都会通过支持军事改革,全面调整共和国的军事指挥机制,让战区司令部制度全面取代现在的军区制度。
站在元首的立场上,王元庆肯定会与裴承毅联手推行战区司令部制度。
别的不说,为了深化政治改革,王元庆肯定会取消各大军区,因为政治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在共和国建立完善的民主制度,而军区制建立在老旧的政治体制之上,随着旧有的政治体制土崩瓦解,军区制自然要成为历史。
以王元庆的魄力,肯定不会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下一任国家元首。
再说了,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任国家元首的颜靖宇没有多少威信,甚至不可能在任期内像纪佑国、赵润东、王元庆那样,通过对外征战建立起绝对的个人威望,也就不可能像王元庆那样大搞政治改革,向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开刀。如果王元庆打算让颜靖宇接班,肯定会在离任前解决所有棘手问题,给颜靖宇留下一个比较稳定的局面,让颜靖宇一帆风顺的干完两届任期。如果王元庆考虑得更加长远一点,甚至会安排好今后数届政府的接班问题,确保共和国顺利渡过人口老龄化时期。不要忘记,王元庆上任的时候才50岁,是共和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国家元首。就算他干完10年后离任,也不过60岁。对国家元首来说,60岁不但算不上老,还格外年轻。也就是说,王元庆离任之后,仍然有足够的影响力,仍然是共和国最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
当然,是不是颜靖宇接班人,现在还说不准。
按照不成文的规矩,如果王元庆打算让颜靖宇接班,就应该让颜靖宇出任国家副元首。
当初,王元庆也是在当了5年的副元首之后才成为国家元首。
由此可见,王元庆对颜靖宇的能力还是有点放心不下,或者说对颜靖宇能否控制大局有所担心。
另外一个问题也非常值得深思,那就是颜靖宇的年纪。
颜靖宇出任国务院总理的时候只有47岁,虽然王元庆出任国家副元首的时候只有45岁,但是等到王元庆离任的时候,颜靖宇只有52岁,只比王元庆当年出任国家元首的时候大2岁。对于国家最高领导人来说,52岁确实有点年轻。王元庆当然是特殊个案,因为他在出任国家副元首之前,不但在地方干了5年,还在纪佑国身边干了几十年,担任元首首席助理的时候就对国家的基本情况有了全面了解,也积累了大量行政经验,更加清楚纪佑国的改革意图。毫无疑问,颜靖宇没有这么得天独厚的优势,就算他在广西干得很不错,却被很多人也会认为那是王元庆的功劳,不是他的能力。
正是如此,很多人认为下一任国家元首很有可能不是颜靖宇。
按照军队里流传得比较广的说法,王元庆很有可能让颜靖宇在国务院总理的位置上多干一界,然后再担任一届国家副元首,最后才让他成为国家元首。在此期间,肯定有一位过渡领导人,最佳人选肯定是顾卫民。
果真让顾卫民接班,像罗少鹏这样的军长就得更加小心了。
谁都知道,顾卫民是从国防部长迈向委员长的,而且在顾卫民担任国防部长期间,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削减军费开支!
虽然外界普遍认为顾卫民是共和国最近几十年来,最懂得控制军费的国防部长,正是他在控制国防开支上做出的卓越贡献,才让共和国的经济发展没有因为数次大规模战争而受到严重影响,正是如此,顾卫民才在王元庆的政府中获得了仅次于元首的大权,成为王元庆最重要的助手,但是对任何一名军人来说,顾卫民绝对是不受欢迎的舵手,因为在所有军人看来,正是顾卫民担任国防部长那几年,共和国的军事建设速度大大减慢,很多重要装备发展项目被裁减,导致军队的战斗力没能得到更大的提升。甚至有很多人认为,如果不是顾卫民裁减掉了几个主要装备发展项目,共和国军队很有可能在蛮度战争爆发之前进入“电磁时代”,将针对美国的领先优势扩大到10年以上,而不是现在的5年。
毫无疑问,顾卫民上台之后,肯定会大刀阔斧的推行军事改革。
裁军肯定无法避免,减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很多正在进行的装备项目也会半途而废。到时候,失业的就不是几十万军人,恐怕还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军工企业的工人与科研人员。
更重要的是,顾卫民不是颜靖宇。
虽然在同一时代的领导人中,顾卫民的光芒远不如王元庆,而且一直受到王元庆的压制,甚至可以说,正是王元庆的存在,顾卫民才不得不在“二号人物”的位置上呆了这么多年,但是与颜靖宇相比,顾卫民的威望高得多,地位也高得多,影响力更加不用说。即便没有王元庆的支持,顾卫民也有能力推进政治改革与军事改革。
由此可见,顾卫民能不能上台,关键得看王元庆有没有能力在任期内做完该做的事。
对罗少鹏这样的军人来说,结果与否都相差不大。
如果王元庆能够在任期内完成政治改革与军事改革,颜靖宇上台之前,就会有数十万军人不得不提前转业,大批将军失去手里的权力,被放到养老的位置上去。如果王元庆不能在任期内完成政治改革与军事改革,顾卫民上台之后,照样会有数十万军人转业,大批将军提前过上退休生活。
不能去改变环境,就只能适应环境。
在大背景已经明了的情况下,各主力野战军在战场上奋勇争先,也就不难理解了。
换个角度看,罗少鹏心里也不是个滋味。
当初意气用事得罪了项铤辉,罗少鹏就知道前程难料。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刚上战场,又得罪了裴承毅,那就不是前程难料的问题了。虽然罗少鹏知道项铤辉不是那种在乎个人恩怨的人,不然早就把他赶出了24军,但是罗少鹏并不清楚裴承毅的为人,只知道裴承毅将是下一任总参谋长。如果裴承毅是个小肚鸡肠的家伙,恐怕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为24军安排新军长。
这个想法,让罗少鹏心灰意冷。
不过他没有放弃,因为他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作为少将军长,就算提前退役,罗少鹏也能终生领取国家的退役军人补贴,过上既清闲又安逸的生活。对24军的绝大部分官兵来说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如果罗少鹏带着24军一起倒霉,让24军成为了首批裁减对象,那就意味着2万多官兵中,大部分将不得不提前脱下军装,丢掉饭碗。
作为军长,罗少鹏或许可以在上级面前桀骜不驯,却必须对手下的官兵负责。
从这个角度看,罗少鹏是一个懂得带兵、非常关心部下的军长,只是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过于偏执,不知道如何进退与取舍。
部队出发前,罗少鹏就对全军官兵说过一句话,那就是,这次不是为别人打仗,是为自己打仗,为了全军2万多将士的未来打仗!
对24军来说,已经没有退路,只能前进。
当一支军队拿出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勇气,就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挡住其前进步伐。
从官兵素质、总体编制、训练水平、综合能力等各方面衡量,24军都不弱,在战略反应军中,除了比77军稍微差一点,24军与27军的战斗力旗鼓相当,比其他的战略反应军强得多,并不缺乏本钱。
东线决战初期的战斗也足以证明24军的战斗力。
被蛮军挡在宋河东岸,不是24军的战斗力不够,而是协助作战的工程部队没有做好充分准备,让24军错失了在蛮军部署好防线之前抢渡宋河的最佳时机,最终不得不用战略反应军不太擅长的攻坚战术强渡宋河。
如果再给24军一次机会,罗少鹏肯定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事实上,裴承毅确实又给了罗少鹏一次机会。
仅仅一个晚上,24军就向西突击了近200千米,主力部队包围了蛮多尔,先头部队则提前折向乌贾因,摆出了围歼两地近20万蛮军的架势。
蛮多尔与乌贾因的蛮军都是计划前去增援博帕尔,却没来得及赶过去的二线部队。
24军先头部队到达的时候,蛮军就缩回了防御阵地,摆出了死守的样子。
能不能死守,不由蛮军决定。
按照裴承毅的战役部署,24军不但要包围蛮多尔,牵制乌贾因,还必须在在48小时之内攻占蛮多尔,并且向西南方向突击,占领曼德莱舍沃尔,强渡纳尔莫达河,争取将锋线推进到达布蒂河北岸,能够强渡达布蒂河就再好不过了。也就是说,到了达布蒂河北岸,裴承毅才会让27军顶替24军,向位于达布蒂河河口处的苏拉特发起进攻,并且一鼓作气的打下苏拉特,控制这座年吞吐能力达到数千万吨的大型港口城市。
虽然在24军的官兵看来,这是在为27军做嫁衣裳,但是用罗少鹏的话来说,27军打得再好,也是建立在24军取胜的基础之上。就算分配战功,立下首功的也是24军,谁也不能抹杀24军在西进作战行动中立下的汗马功劳。
当然,前提是24军必须按时按质完成任务。
为此,24军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打下蛮多尔,打开通往纳尔莫达河北岸的通道。
万幸的是,罗少鹏拣了一个大便宜。
受博帕尔战役的影响,留守蛮多尔的蛮军不但没有多少斗志,也没有多少物资,不然裴承毅也不会用1个军的兵力去攻打20万蛮军,并且把作战时间限定在48小时之内。如果蛮军拼死抵抗,别说24军,39军都不见得能在48小时内打下蛮多尔。
罗少鹏也知道这一情况,所以包围蛮多尔之后,他立即呼叫了火力支援。
要让蛮军投降,首先就得打掉蛮军最后一点抵抗意志,让蛮军知道,如果不马上放下武器,蛮多尔将变成第二个博帕尔!
不得不说,罗少鹏领军打仗的能力非常不错。虽然没有凌云霄那么勇猛,但是更懂得利用一切有利因素。
能够当上主力野战军的军长,肯定不是吹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