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历史性时刻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国策最新章节!
第一百零三章 历史性时刻
6月1日,世界各国以不同的方式庆祝“儿童节”。
受时区影响,当天发生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共和国的“全民表决”。
太阳还没从共和国的大地上升起,分布全国各大城市、市镇与乡村的20多万个投票站前就派起了长龙。对拥有投票权的8亿多共和国公民来说,这绝对是最不平常的一天,也是最值得重视的一天。建国88年,共和国的民众终于获得了宝贵的选票。用海外华人报纸的评论来说:公民在投出选票只是一个非常微小的举动,但是当10亿炎黄子孙同时投出神圣钻样的选票就是中华文明了不起的进步。
不管这个评论是否过分,对中华民族来说,2037年6月1日都是应该记住的一天。
因为民众过于积极,投票从北京时间8点30分开始,一直持续到16点30分,中途没有任何停顿。根据共和国官方消息,当天就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成年公民投出了选票,没去投票的多半都是抽不出空闲时间。按照新闻媒体的估计,2天之内,就会有95%以上的成年公民投票。虽然投票率不可能达到100%,但是共和国民众对表决的积极性可见一斑。用某家欧洲电视台在报道中引用的某位共和国公民的话来说:中华民族数次与民主擦肩而过,当历史重任落在我们这代人的肩上时,每个中华儿女都有用行动为祖国、为民族、为子孙打下民主政治基础的义务。
这确实是一种义务,一种义不容辞的义务。
可以说,最高兴的莫过于王元庆。
虽然绝大部分共和国公民没有参政议政的权利,但是选择的机会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用最简单的行动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意愿。可以肯定的说,共和国公民积极参与表决投票,就是对政治改革的最大支持。用一位西方社会评论员的话来说,第一天就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公民参与投票,表决结果已无悬念。
事实上,表决结果确实没有悬念可言。
第一天的投票工作结束后,共和国当局(由全体代表大会选举委员会、政治协商大会选举委员会、元首府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成立的宪法修正案全民表决监督与执行委员会)、官方媒体(共和国国家电视台)、以及民间调查机构(中华咨询调查公司)先后公布了第一天投票的统计、预测与调查结果。按照共和国当局公布的数据,在20个已经完成了计票工作的14万张选票中,20多项宪法修正案条款的平均支持率超过80%,最低的一项的支持率也在70%以上。也就是说,如果这是最终表决结果,那么宪法修正案的所有条款都能获得绝对多数以上的支持,从而正式生效。电视台对到现场投票的公民做了随机采访,调查公司则通过电话进行了随机采访,两者得出的结论与官方公布的相差不大,各项条款的支持率普遍在75%以上,没有一项条款的支持率低于70%。
共和国的全民表决进行得轰轰烈烈的时候,欧亚大陆的另外一端,隔着英吉利海峡的英伦三岛上,大不列颠与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首相乔治在伦敦时间8点30分,正式宣布辞去首相职务。随后,执政联盟在下议院提出的推举自民党的萨利弗出任首相的议案在表决中获得通过。按照英国的法律,萨利弗在进入唐宁街10号之前,只需要前往白金汉宫,象征性的征求国王的支持。
如果说共和国的全民表决有点出人意料,那么乔治辞职、萨利弗上台就没有任何悬念。
数日前,美国国务卿到达柏林,在与德国总理会晤时就明确表示,美国绝不容许任何导致英国政局动荡的事情发生。随后,在法国巴黎,美国国务卿与法国总统会晤后,更是在数百名记者面前宣称,不管是谁,只要威胁到了英国的政治稳定,美国都会采取积极果断的行动。
虽然看上去,美国国务卿在柏林与巴黎表态是要与“欧洲盟国”维护英国利益,矛头指向共和国,但是事实上,美国是在警告欧洲大陆国家,别在这个时候落井下石,千万不要在英国的政治局势上做文章。不管共和国有没有承认,因为阿根廷已经成为马岛冲突的实际赢家,共和国在南大西洋的利益得到了保证,所以在短期之内,共和国没有任何理由在英国身上做文章。更重要的是,共和国的政治改革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只要美欧不找共和国的麻烦,共和国就没有理由制造冲突。
美国强势打压欧洲大陆国家,意图再明显不过了。
在此之前,几乎所有评论机构都认为,英国的政治动荡很快就会结束,乔治不会解散下议院,而会以辞职的方式单独承担战败的责任,从而保住工党与自民党的执政联盟,让保守党继续呆在在野党的位置上。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维护执政联盟的利益,也就是维护美国的利益。
事实上,判断英国的政治走向并不难。
半岛电视台在报道英国的新闻时还明确提到,自民党党魁上台后会先做三件事。一是宣布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为英国的国土,绝不接受既成事实,让关注该事的民众相信,自民党不是工党,既有决心、又有能力收复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二是加强与欧洲大陆国家的联系,在经济、政治、科技等领域与欧洲大陆国家展开全面合作,而不是继续奉行亲美政策。三是与美国进行秘密接触,通过美国出面,与阿根廷当局就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冲突的善后问题进行磋商,主要就是交还战俘,以及妥善处理岛上居民的政治要求。
最初的时候,几乎没有人相信半岛电视台的猜测。
在很多人看来,美国已经站出来为英国说话了,表明美国有绝对的把握抓住英国,自民党再狂妄自大,也不可能在上台之初就倒向欧洲大陆国家。再说了,自民党一直奉行中立政策,不会轻易偏向欧洲大陆国家。
6月1日夜间,英国国王批准萨利弗出任首相后,半岛电视台的猜测都得到了证实。
萨利弗在住进唐宁街10号后签署的第一道首相令(准确的说,是在前往唐宁街10号的路上)就是让驻联合国特使在联大与安理会上发起制裁阿根廷的提议,并且宣称英国绝不放弃福克兰群岛的主权。因为英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而马岛冲突可以看成对世界和平与稳定构成了实质影响的国家间冲突,所以英国可以否决一切对其不利的提议,让阿根廷永远别想得到联合国的支持。
当然,这一招共和国早就玩腻了。
藏南争端、钓鱼岛争端、南沙争端能够数十年悬而未决,正是因为共和国拥有一票否决权,能够在联合国让任何领土与领海争端变成实质冲突,从而使联合国无法在相关问题上发挥任何作用。
萨利弗此举与半岛电视台的猜测几乎一模一样。
至少在绝大部分英国人看来,萨利弗没有让英国丢掉福克兰群岛,至于能在什么时候收复福克兰群岛,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当天晚上,萨利弗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与法国总统通热线电话。
随着法国当局捅破窗户纸,公布了相关消息,很多新闻媒体才回过神来,不但相信了半岛电视台的猜测,还搞清楚了个中缘由。
萨利弗没有向美国求援,而是向欧洲大陆国家求援,无非有三个原因与目的。
一是美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导致美国在英阿冲突中能够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因此萨利弗直接向美国求援的意义不是很大,准确的说,是公开向美国求援的意义不是很大。就算没人否认美国在英阿冲突中的巨大影响力,英国也应该与美国秘密合作,而且要让外界认为,英国不没有与美国合作。如此一来,萨利弗必须设法转移人们的视线,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自民党执政这一点,让外界相信,英国倒向了欧洲大陆国家。同样重要的是,萨利弗必须让那些认为是美国让英国输掉了冲突的民众相信,政府已经意识到了问题,而且正在努力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萨利弗首先向法国求援,也能争取到这部分民众的支持。因为3年后就会举行大选,所以萨利弗很有必要利用执政的机会拉拢部分保守党的支持者,壮大自民党阵营,为大选做准备。
二是借美国国务卿欧洲之行产生的影响,打外交牌。说简单一点,就是让包括共和国与阿根廷在内的其他国家相信,在针对英阿冲突的问题上,美国与欧洲大陆国家已经达成了一致意见,并且会采取一致行动。虽然没人相信美国会为了英国出兵攻打阿根廷,也没人相信欧洲大陆国家会冒着与共和国翻脸的风险对付阿根廷,但是萨利弗此举,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英国的士气,至少让大部分英国民众相信,新上台的首相在正为收复福克兰群岛而积极努力。
三是借欧洲大陆国家与美国讨价还价。明白人都知道,英国要想收复福克兰群岛,只能依靠美国。可是一直奉行亲美政策的不是自民党,而是工党。也就是说,如果萨利弗要想从美国那里获得足够多的好处,就得证明自己的重要性。为此,萨利弗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像工党那样倒向美国,二是让美国没有别的选择。毫无疑问,前者没有多少价值,就算乔治倒台了,工党的死忠都超过了自民党,美国当局没有理由选择一个没有任何新意、影响力却弱得多的政党。后者就是要让美国知道,如果不开出更多的好处,自民党就将倒向欧洲大陆国家,从而使英国投入欧盟的怀抱。
由此可见,萨利弗为的是个人与政党利益。
事实上,只要看穿英国的民主政治本质就能明白,不管是萨利弗,还是已经辞职的乔治,都在为个人与政党利益服务。当然,这也无可厚非。民主政治本身就是为个人与政党利益服务,而民主政治能否推动国家发展,关键不是有没有足够胸怀天下的政治家,而是执政的政党能否代表大部分民众。
半岛电视台的评论员看清了这一点,所以做出了准确预测。
那些后知后觉的欧洲电视台不是看不到问题的本质,而是不愿意承认,毕竟英国的民主政治在欧洲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力。
看得最透彻的实际上不是半岛电视台,而是一家巴基斯坦的民营电视台。
按照该电视台在6月2日做的报道,6月1日发生在伦敦的事情,宣告英国政坛进入“三国时代”,获得近半数选民支持的保守党相当于“魏”,江河日下的工党相当于“蜀”,而蒸蒸日上的自民党相当于“吴”。虽然“魏”与“蜀”的战争已经持续了好多年,但是真正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吴”的选择。更重要的是,三足鼎力可以维持稳定,也会制造不必要的混乱,在保证民主体制的基础上,效率更高的是两党执政,而不是三党相争。也就是说,未来3年之内,萨利弗在唐宁街10号的所作所为将决定英国政坛的未来格局。不管怎么说,三个主要政党中,肯定有一个会在3年后消失。因为英国的特殊处境,所以最有可能保留下来的是保守党,工党与自民党的斗争将日趋激烈。更重要的是,英国已经不是一个拥有独立自主权的大国,必须在向左走与向右走的问题上做出选择,那么最受考验的就是自民党。如果不是皇家海军意外输掉了战争,自民党很有可能在3年之后被工党吞并,或者解体,部分并入工党、部分并入保守党。现在的情况是,萨利弗上台之后,在保守党继续坚持倒向欧洲大陆的政治路线的情况下,自民党向右走的道路已经堵死,唯一的选择就是向左走,即取代工党,成为美国在英国的代言人。如此一来,萨利弗别无选择,必须在这3年内让美国当局承认并且相信自民党在英国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在这3年之内,除非工党反水,不然自民党将迅速发展壮大。因为工党一直替美国代言,所以肯定不会挑起新的政治动荡。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3年之后,工党与自民党合并成立“工民党”或者“自工党”,获得与保守党相当的影响力。
因为这家巴基斯坦电视台的影响太小,所以很多人没有关注到这则新闻。
数年后,再回首来看就能发现,这则报道准确无误的预测了英国的政局走向。
6月1日,最后一件大事发生在大西洋西面的美国。
美国东海岸时间10点30分,布兰迪诺正式召见共和国驻美大使,表示愿意与共和国一道出面调解英阿冲突。准确的说,是邀请共和国一起出面调解英阿冲突。因为共和国正面临全民表决,所以大使没有答应美国的请求。事实上,共和国当局在收到美国的请求后,也没有立即给出答复。
用共和国外交部在6月2日发表的声明来说,因为调解英阿冲突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而共和国正在进行缓解选举,不可能在现政府期间取得多少实质进展,所以共和国在强烈希望各涉事方本着维护人类社会的和平与稳定、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的基础上,通过谈判方式解决争端,共和国也会在必要的时候做出积极贡献。
虽然共和国的这一表态给人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感觉,但是这也让大部分人相信,共和国与南大西洋上发生的事情没有多少关系,英阿冲突能否和平解决,关键不在共和国,而在美国。
换句话说,布兰迪诺想拉共和国下水,结果弄湿了自己的脚。
因为发生了这三件大事,所以2037年6月1日被载入了史册。
当天,裴承毅在国家物理实验中心投出了庄严的一票。与他一样,除了关键部门的值班人员之外,物理实验中心的大部分员工都抽空参与了投票表决。在接下来的两天内,实验中心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投出了表决票。
对裴承毅来说,投票很重要,却不需要花费全部精力。
事实上,也没有哪个人为投票花上全部精力。不是科研人员不重视民主,而是工作压力太大,没有办法分心。
几天之内,裴承毅一直在熟悉物理实验中心的情况。
到了6月3日,他不得不放弃这个努力,因为实验中心太大了,别说短短几天,就算花上几个月,他也不可能搞清楚每条通道到底通往哪。当然,裴承毅也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找不到别的事情做,因为那些与军事相关的项目都在进行之中,没有让他插手的机会,李存勋也没有急着让他参与进去。
直到6月4日,裴承毅才接到了李存勋的电话。
不是让他加入工作的计划,而是让他启程返回北京的电话。
第一百零三章 历史性时刻
6月1日,世界各国以不同的方式庆祝“儿童节”。
受时区影响,当天发生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共和国的“全民表决”。
太阳还没从共和国的大地上升起,分布全国各大城市、市镇与乡村的20多万个投票站前就派起了长龙。对拥有投票权的8亿多共和国公民来说,这绝对是最不平常的一天,也是最值得重视的一天。建国88年,共和国的民众终于获得了宝贵的选票。用海外华人报纸的评论来说:公民在投出选票只是一个非常微小的举动,但是当10亿炎黄子孙同时投出神圣钻样的选票就是中华文明了不起的进步。
不管这个评论是否过分,对中华民族来说,2037年6月1日都是应该记住的一天。
因为民众过于积极,投票从北京时间8点30分开始,一直持续到16点30分,中途没有任何停顿。根据共和国官方消息,当天就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成年公民投出了选票,没去投票的多半都是抽不出空闲时间。按照新闻媒体的估计,2天之内,就会有95%以上的成年公民投票。虽然投票率不可能达到100%,但是共和国民众对表决的积极性可见一斑。用某家欧洲电视台在报道中引用的某位共和国公民的话来说:中华民族数次与民主擦肩而过,当历史重任落在我们这代人的肩上时,每个中华儿女都有用行动为祖国、为民族、为子孙打下民主政治基础的义务。
这确实是一种义务,一种义不容辞的义务。
可以说,最高兴的莫过于王元庆。
虽然绝大部分共和国公民没有参政议政的权利,但是选择的机会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用最简单的行动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意愿。可以肯定的说,共和国公民积极参与表决投票,就是对政治改革的最大支持。用一位西方社会评论员的话来说,第一天就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公民参与投票,表决结果已无悬念。
事实上,表决结果确实没有悬念可言。
第一天的投票工作结束后,共和国当局(由全体代表大会选举委员会、政治协商大会选举委员会、元首府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成立的宪法修正案全民表决监督与执行委员会)、官方媒体(共和国国家电视台)、以及民间调查机构(中华咨询调查公司)先后公布了第一天投票的统计、预测与调查结果。按照共和国当局公布的数据,在20个已经完成了计票工作的14万张选票中,20多项宪法修正案条款的平均支持率超过80%,最低的一项的支持率也在70%以上。也就是说,如果这是最终表决结果,那么宪法修正案的所有条款都能获得绝对多数以上的支持,从而正式生效。电视台对到现场投票的公民做了随机采访,调查公司则通过电话进行了随机采访,两者得出的结论与官方公布的相差不大,各项条款的支持率普遍在75%以上,没有一项条款的支持率低于70%。
共和国的全民表决进行得轰轰烈烈的时候,欧亚大陆的另外一端,隔着英吉利海峡的英伦三岛上,大不列颠与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首相乔治在伦敦时间8点30分,正式宣布辞去首相职务。随后,执政联盟在下议院提出的推举自民党的萨利弗出任首相的议案在表决中获得通过。按照英国的法律,萨利弗在进入唐宁街10号之前,只需要前往白金汉宫,象征性的征求国王的支持。
如果说共和国的全民表决有点出人意料,那么乔治辞职、萨利弗上台就没有任何悬念。
数日前,美国国务卿到达柏林,在与德国总理会晤时就明确表示,美国绝不容许任何导致英国政局动荡的事情发生。随后,在法国巴黎,美国国务卿与法国总统会晤后,更是在数百名记者面前宣称,不管是谁,只要威胁到了英国的政治稳定,美国都会采取积极果断的行动。
虽然看上去,美国国务卿在柏林与巴黎表态是要与“欧洲盟国”维护英国利益,矛头指向共和国,但是事实上,美国是在警告欧洲大陆国家,别在这个时候落井下石,千万不要在英国的政治局势上做文章。不管共和国有没有承认,因为阿根廷已经成为马岛冲突的实际赢家,共和国在南大西洋的利益得到了保证,所以在短期之内,共和国没有任何理由在英国身上做文章。更重要的是,共和国的政治改革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只要美欧不找共和国的麻烦,共和国就没有理由制造冲突。
美国强势打压欧洲大陆国家,意图再明显不过了。
在此之前,几乎所有评论机构都认为,英国的政治动荡很快就会结束,乔治不会解散下议院,而会以辞职的方式单独承担战败的责任,从而保住工党与自民党的执政联盟,让保守党继续呆在在野党的位置上。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维护执政联盟的利益,也就是维护美国的利益。
事实上,判断英国的政治走向并不难。
半岛电视台在报道英国的新闻时还明确提到,自民党党魁上台后会先做三件事。一是宣布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为英国的国土,绝不接受既成事实,让关注该事的民众相信,自民党不是工党,既有决心、又有能力收复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二是加强与欧洲大陆国家的联系,在经济、政治、科技等领域与欧洲大陆国家展开全面合作,而不是继续奉行亲美政策。三是与美国进行秘密接触,通过美国出面,与阿根廷当局就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冲突的善后问题进行磋商,主要就是交还战俘,以及妥善处理岛上居民的政治要求。
最初的时候,几乎没有人相信半岛电视台的猜测。
在很多人看来,美国已经站出来为英国说话了,表明美国有绝对的把握抓住英国,自民党再狂妄自大,也不可能在上台之初就倒向欧洲大陆国家。再说了,自民党一直奉行中立政策,不会轻易偏向欧洲大陆国家。
6月1日夜间,英国国王批准萨利弗出任首相后,半岛电视台的猜测都得到了证实。
萨利弗在住进唐宁街10号后签署的第一道首相令(准确的说,是在前往唐宁街10号的路上)就是让驻联合国特使在联大与安理会上发起制裁阿根廷的提议,并且宣称英国绝不放弃福克兰群岛的主权。因为英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而马岛冲突可以看成对世界和平与稳定构成了实质影响的国家间冲突,所以英国可以否决一切对其不利的提议,让阿根廷永远别想得到联合国的支持。
当然,这一招共和国早就玩腻了。
藏南争端、钓鱼岛争端、南沙争端能够数十年悬而未决,正是因为共和国拥有一票否决权,能够在联合国让任何领土与领海争端变成实质冲突,从而使联合国无法在相关问题上发挥任何作用。
萨利弗此举与半岛电视台的猜测几乎一模一样。
至少在绝大部分英国人看来,萨利弗没有让英国丢掉福克兰群岛,至于能在什么时候收复福克兰群岛,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当天晚上,萨利弗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与法国总统通热线电话。
随着法国当局捅破窗户纸,公布了相关消息,很多新闻媒体才回过神来,不但相信了半岛电视台的猜测,还搞清楚了个中缘由。
萨利弗没有向美国求援,而是向欧洲大陆国家求援,无非有三个原因与目的。
一是美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导致美国在英阿冲突中能够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因此萨利弗直接向美国求援的意义不是很大,准确的说,是公开向美国求援的意义不是很大。就算没人否认美国在英阿冲突中的巨大影响力,英国也应该与美国秘密合作,而且要让外界认为,英国不没有与美国合作。如此一来,萨利弗必须设法转移人们的视线,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自民党执政这一点,让外界相信,英国倒向了欧洲大陆国家。同样重要的是,萨利弗必须让那些认为是美国让英国输掉了冲突的民众相信,政府已经意识到了问题,而且正在努力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萨利弗首先向法国求援,也能争取到这部分民众的支持。因为3年后就会举行大选,所以萨利弗很有必要利用执政的机会拉拢部分保守党的支持者,壮大自民党阵营,为大选做准备。
二是借美国国务卿欧洲之行产生的影响,打外交牌。说简单一点,就是让包括共和国与阿根廷在内的其他国家相信,在针对英阿冲突的问题上,美国与欧洲大陆国家已经达成了一致意见,并且会采取一致行动。虽然没人相信美国会为了英国出兵攻打阿根廷,也没人相信欧洲大陆国家会冒着与共和国翻脸的风险对付阿根廷,但是萨利弗此举,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英国的士气,至少让大部分英国民众相信,新上台的首相在正为收复福克兰群岛而积极努力。
三是借欧洲大陆国家与美国讨价还价。明白人都知道,英国要想收复福克兰群岛,只能依靠美国。可是一直奉行亲美政策的不是自民党,而是工党。也就是说,如果萨利弗要想从美国那里获得足够多的好处,就得证明自己的重要性。为此,萨利弗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像工党那样倒向美国,二是让美国没有别的选择。毫无疑问,前者没有多少价值,就算乔治倒台了,工党的死忠都超过了自民党,美国当局没有理由选择一个没有任何新意、影响力却弱得多的政党。后者就是要让美国知道,如果不开出更多的好处,自民党就将倒向欧洲大陆国家,从而使英国投入欧盟的怀抱。
由此可见,萨利弗为的是个人与政党利益。
事实上,只要看穿英国的民主政治本质就能明白,不管是萨利弗,还是已经辞职的乔治,都在为个人与政党利益服务。当然,这也无可厚非。民主政治本身就是为个人与政党利益服务,而民主政治能否推动国家发展,关键不是有没有足够胸怀天下的政治家,而是执政的政党能否代表大部分民众。
半岛电视台的评论员看清了这一点,所以做出了准确预测。
那些后知后觉的欧洲电视台不是看不到问题的本质,而是不愿意承认,毕竟英国的民主政治在欧洲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力。
看得最透彻的实际上不是半岛电视台,而是一家巴基斯坦的民营电视台。
按照该电视台在6月2日做的报道,6月1日发生在伦敦的事情,宣告英国政坛进入“三国时代”,获得近半数选民支持的保守党相当于“魏”,江河日下的工党相当于“蜀”,而蒸蒸日上的自民党相当于“吴”。虽然“魏”与“蜀”的战争已经持续了好多年,但是真正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吴”的选择。更重要的是,三足鼎力可以维持稳定,也会制造不必要的混乱,在保证民主体制的基础上,效率更高的是两党执政,而不是三党相争。也就是说,未来3年之内,萨利弗在唐宁街10号的所作所为将决定英国政坛的未来格局。不管怎么说,三个主要政党中,肯定有一个会在3年后消失。因为英国的特殊处境,所以最有可能保留下来的是保守党,工党与自民党的斗争将日趋激烈。更重要的是,英国已经不是一个拥有独立自主权的大国,必须在向左走与向右走的问题上做出选择,那么最受考验的就是自民党。如果不是皇家海军意外输掉了战争,自民党很有可能在3年之后被工党吞并,或者解体,部分并入工党、部分并入保守党。现在的情况是,萨利弗上台之后,在保守党继续坚持倒向欧洲大陆的政治路线的情况下,自民党向右走的道路已经堵死,唯一的选择就是向左走,即取代工党,成为美国在英国的代言人。如此一来,萨利弗别无选择,必须在这3年内让美国当局承认并且相信自民党在英国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在这3年之内,除非工党反水,不然自民党将迅速发展壮大。因为工党一直替美国代言,所以肯定不会挑起新的政治动荡。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3年之后,工党与自民党合并成立“工民党”或者“自工党”,获得与保守党相当的影响力。
因为这家巴基斯坦电视台的影响太小,所以很多人没有关注到这则新闻。
数年后,再回首来看就能发现,这则报道准确无误的预测了英国的政局走向。
6月1日,最后一件大事发生在大西洋西面的美国。
美国东海岸时间10点30分,布兰迪诺正式召见共和国驻美大使,表示愿意与共和国一道出面调解英阿冲突。准确的说,是邀请共和国一起出面调解英阿冲突。因为共和国正面临全民表决,所以大使没有答应美国的请求。事实上,共和国当局在收到美国的请求后,也没有立即给出答复。
用共和国外交部在6月2日发表的声明来说,因为调解英阿冲突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而共和国正在进行缓解选举,不可能在现政府期间取得多少实质进展,所以共和国在强烈希望各涉事方本着维护人类社会的和平与稳定、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的基础上,通过谈判方式解决争端,共和国也会在必要的时候做出积极贡献。
虽然共和国的这一表态给人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感觉,但是这也让大部分人相信,共和国与南大西洋上发生的事情没有多少关系,英阿冲突能否和平解决,关键不在共和国,而在美国。
换句话说,布兰迪诺想拉共和国下水,结果弄湿了自己的脚。
因为发生了这三件大事,所以2037年6月1日被载入了史册。
当天,裴承毅在国家物理实验中心投出了庄严的一票。与他一样,除了关键部门的值班人员之外,物理实验中心的大部分员工都抽空参与了投票表决。在接下来的两天内,实验中心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投出了表决票。
对裴承毅来说,投票很重要,却不需要花费全部精力。
事实上,也没有哪个人为投票花上全部精力。不是科研人员不重视民主,而是工作压力太大,没有办法分心。
几天之内,裴承毅一直在熟悉物理实验中心的情况。
到了6月3日,他不得不放弃这个努力,因为实验中心太大了,别说短短几天,就算花上几个月,他也不可能搞清楚每条通道到底通往哪。当然,裴承毅也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找不到别的事情做,因为那些与军事相关的项目都在进行之中,没有让他插手的机会,李存勋也没有急着让他参与进去。
直到6月4日,裴承毅才接到了李存勋的电话。
不是让他加入工作的计划,而是让他启程返回北京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