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精小强悍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国策最新章节!
第四十九章 精小强悍
既然是范本,就得倾注心血。
接待了伊拉克将军的第二天,裴承毅收到了刘晓宾派人送来的资料,并且接到了刘晓宾的电话,要他在组建联合司令部的时候高度重视伊拉克将领。虽然刘晓宾没有明说,但是意思很明白,那就是给伊拉克将军更高的地位。
正是如此,裴承毅把决定各国将领职权的第一次正式会议推迟了两天。
在这两天中,裴承毅花了很多时间来了解伊拉克的情况。
说实话,在此之前,裴承毅对伊拉克的了解主要来自在他读小学的时候,从电视上看到的那些战争报道,以及刚到总参谋部工作的时候,从与伊朗战争相关的资料中了解到的一些情况。
对裴承毅来说,伊拉克是个非常遥远、而且非常神秘的过度。这就如同一个世纪以前,西方人认为共和国是一个非常遥远与神秘的过度一样。既然刘晓宾专门打电话过来,还派人专程送资料过来,就应该好好了解一下伊拉克。
当然,需要裴承毅了解的只是与国防军事有关的东西。
2027年获得“独立”之后,伊拉克建立了类似于伊朗的国防体制,即在国防军之外设革命卫队。与伊朗不同的是,伊拉克没有最高精神领袖。也就是说,伊拉克的伊斯兰革命卫队将听从伊朗最高精神领袖的指挥。
毫无疑问,这是一项非常荒谬、完全没有存在基础的国防体制。正是如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至今都不肯承认伊拉克政权,认为伊拉克不过是伊朗下面的一个高度自治的省而已。
2035年之后,伊拉克的国防体制发生了本质性的转变。
随着内贾德出任伊朗总统,开始逐年减少提供给伊拉克的援助,伊拉克当局不得不向共和国求援,而共和国在答应援助伊拉克的时候,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伊拉克必须调整其基本政治体制,成为世俗伊斯兰国家。共和国提出这一要求的理由很简单,只有政教分离才能确保外来投资的安全,共和国当局才能为伊拉克政府提供贷款担保,而共和国的企业家才会考虑到伊拉克投资。
事实上,伊拉克当局也希望共和国提出这样的要求,因为只有这样,伊拉克才能废除由伊朗宗教领袖定下的规矩,摆脱伊朗的控制。不管怎么说,就算伊拉克有半数以上的国民是什叶派教徒,他们也主要是阿拉伯人,而不是波斯人。在此情况下,伊拉克民众绝对不愿意听从伊朗的指挥。
正是如此,在共和国提出这一要求之后,伊拉克当局就顺水推舟,在调整政治结构的时候,顺带撤消了革命卫队。从某种意义上讲,伊拉克能够在不流血的情况下完成这场政治军事变革,与共和国的关系密不可分。换句话说,如果不是共和国当局出面,伊朗肯定会以极端手段对付不听话的伊拉克。
为了稳住伊朗,让伊朗最高精神领袖知道谁才是老大,在伊拉克当局宣布撤消革命卫队、并且收缴革命卫队的武器装备的时候,共和国向海湾与阿拉伯海派遣了4支航母战斗群,让驻扎在巴基斯坦拉合尔的第一战斗单位向俾路支省运动、驻扎在印度维沙卡帕特南的第二战斗单位登船,摆出了军事干预的架势。
万幸的是,当时伊朗最高精神领袖正在集中力量应付新任总统,不但不敢得罪共和国,更没有力量干预伊拉克的事情。
问题是,过于极端的改革行动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与其他改革相比,军事体制改革更加敏感。受此影响,伊拉克的军事体制改革并不彻底。出于维护国内统一、稳定国内局势的目的,伊拉克当局最终没有完全撤消革命卫队,只是收缴了革命卫队的重武器,并且不再让革命卫队招募军人。也就是说,伊拉克当局打算用时间来解决问题。
不管怎么说,这次改革从根本上奠定了伊拉克的国防基础。
也正是如此,共和国才从2037年底开始对伊拉克的国防力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当然,改革的前提条件是共和国为伊拉克提供了大批武器装备。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数据,到2041年初,共和国无偿援助给伊拉克的装备中,地面武器能武装2个装甲旅(总计320辆dz-21c型主战坦克、240辆db-19d型步兵战车、300多辆装甲输送车、200多门自行火炮)、4个机步旅(480辆主战坦克、960辆步兵战车、800多辆装甲输送车、200多门自行火炮)、4个步兵旅(240辆主战坦克、480辆步兵战车、400多辆装甲输送车、200多门自行火炮)、4个炮兵旅(总共48套电磁炮系统)、2个远程炮兵旅(总共120门远程火箭炮与24套战术弹道导弹系统)、8个防空旅(32套战区防空系统与48套野战防空系统)与2个特种旅(主要是各种侦察设备),空军装备包括320架战斗机(其中72架j-15c、120架j-15a、以及200余架翻新后的j-10s)、12架预警机(4架大型预警机与8架由舰载预警机改进的小型预警机)、4架电子战机(均由y-14改进而来)、24架运输机(8架y-15b与16架y-14c)与8架加油机(均由y-14c改进,24架运输机也能在必要的情况下改装成加油机),因为伊拉克的海岸线只有60千米,出海口在科威特与伊朗的包围之中,所以共和国只援助了伊拉克几艘用来执行海事巡逻任务的警备艇。
虽然援助给伊拉克的都是已经落后,甚至早就被共和国军队淘汰掉的武器装备,其中部分还是封存了10年以上的老久装备,但是对伊拉克来说,这仍然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因为伊拉克的国防力量已经“空位运转”了几十年,缺乏高素质的军事人才,现代化国防建设初期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与储备人才,所以伊拉克并不需要太多先进武器装备,先用老旧的武器装备过渡,也能培养出军事人才。
当然,一些比较先进的武器就不可能无偿援助了。
2039年底,伊拉克就与共和国签署了一份总价值大约1200亿元的军事采购合同。按照军情局提供的准确信息,共和国将向伊拉克提供包括24架j-17c(其中12架由共和国空军的j-17a改进而来)、24架dz-25c、12架dw-26b、120辆dz-31a与180辆db-30a。这些装备已经在2040年底之前全部交付给了伊拉克,其中的战斗机将用来组建一个独立的防空战斗机大队,垂直起降运输机与低空攻击机将用来组建伊拉克的陆军航空兵,地面装备则将用来组建一个精锐装甲旅。
这笔买卖非常划算。如果按照共和国公布的各类武器的销售价格计算,至少需要2000亿元才能搞定。更重要的是,伊拉克没有为这笔军火交易买单。按照军情局的说法,为了促成这笔军火交易,共和国的3家金融集团为伊拉克当局提供了1200亿元的融资担保,其中至少200亿元将由军情局管理的2家二手军火贸易公司通过出售伊拉克军队淘汰下来的武器装备换取,另外1000亿元则由包括三坚集团、叶宏集团在内的几家资源企业以购买伊拉克的资源开采权的方式支付。
在大量引进共和国制造的武器装备的同时,伊拉克淘汰了大量旧装备。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资料,在共和国军事顾问的建议下,伊拉克当局用“逐一替换”的方式逐步取代了所有由伊朗提供的武器装备。
这么做很有必要。首先是伊朗当局提供的武器装备基本上都是在伊朗战争期间从俄罗斯获得的老旧装备,根本不适合共和国军事顾问为伊拉克量身定做的军事编制,而且早就落后了。其次是伊拉克完全没有必要维持一支规模过于庞大的军事力量,也就不用保有太多的武器装备。最后就是伊拉克当局不打算继续听从伊朗最高精神领袖的使唤,就得在国防建设上有所作为。
军情局也从中获益匪浅。别的不说,伊拉克淘汰的所有旧装备都通过军情局暗中控制的2家二手军火贸易公司销往非洲与中南美洲,虽然伊拉克当局获得了大约200亿元的收入,但是军情局按照一半对一半的分配比例,也获得了大约200亿元的收入。
不管怎么说,共和国在帮助伊拉克打造一支精小强悍的国防力量。
2040年底,伊拉克国防军总兵力不到18万,陆军14万、空军3万、海军6000(包括一个规模在4000人左右的陆战旅)。陆军中,主力部队为1个精锐装甲旅、2个装甲旅、4个机步旅、4个步兵旅、4个炮兵旅、2个远程炮兵旅、8个防空旅与2个特种旅,总兵力大约12万,另外还有2万名文职军人。空军下设4个防空战斗机联队、6个多用途战斗机联队、1个攻击机联队(计划用来组建陆军航空兵,只是暂时编在空军的战斗序列之中)与3个支援联队,装备包括344架战斗机在内的各种飞机近500架,从规模上讲已经是海湾地区仅次于伊朗与沙特空军的第三大空军,也是中东地区的第七大空军。海军方面,因为出海口狭窄,所以规模非常小,不值一提。
从某种意义上讲,伊拉克国防军就是共和国军队的“缩小版”。
因为在帮助叙利亚整编国防军事力量的时候,专门负责对外军事合作项目的军情局就掌握了阿拉伯国家的实际情况,对阿拉伯文化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积累了很多非常有用的经验,所以在协助伊拉克整顿国防军事力量的时候,军情局派去的军事顾问算得上是轻车熟路,没再采取几步走的方法,而是一步到位的为伊拉克建立起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国防军事体系。
除了装备与编制之外,最关键的还是指挥系统。
事实上,指挥系统才是决定军事体制的基本因素。
过去数年之内,伊拉克当局只花钱买了一样东西,那就是共和国从来没有对外销售过的战略指挥系统。准确的说,应该是“多功能战术指挥与情报管理系统”。要知道,这是共和国总参谋部与各军兵种司令部的指挥系统,各大战区司令部的指挥系统也是在此基础上改进而来的。虽然在出售给伊拉克的时候,并没提供软件的原代码,而且针对伊拉克的实际情况做了精简,但是为了避免泄密,共和国仍然与伊拉克当局签署了一份安全协议,既在伊拉克的军事改革完成之前,该系统的安全系统由共和国派遣的专门人员负责。
为了配合先进的指挥系统,共和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为伊拉克培训军事人员。
从2037年底开始,每年都有上千名伊拉克军官到共和国留学深造,其中一半接受为期1年的速成培训,其余的接受2到3年的高级培训。到2040年,共和国已经为伊拉克培训了2000名陆军军官、800名空军军官(其中500人是在2040年底回国的飞行员)、以及大约500名高级参谋。
这些伊拉克军人回国之后,无一例外的成为了军队的骨干力量。因为伊拉克军队的规模相当有限,陆军基层军官在5000人左右,空军飞行员不到1000人,所以到共和国接受过培训的军官接近一半。
也就是说,再过10到20年,当这些在共和国接受过培训的伊拉克军人成为将军与高级军官的时候,伊拉克军队的性质就再也难以改变了,伊拉克与共和国的关系更不可能发生太大的变化。
事实上,共和国肯在伊拉克军人身上投入数十亿元的培训费用,摆明了想控制伊拉克的军事力量。
更重要的是,这些军人还把最先进的军事思想带回了伊拉克。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资料,因为到共和国镀金的军官在回国之后都得到重用,其中不少担任了要职,所以伊拉克军队的思想领先于所有周边国家,是最适合现代化战争的军队。因为大部分伊拉克高级军官,特别是掌权派的高级军官都参加过“独立战争”,所以伊拉克军队不缺乏战争经验。
一定要说伊拉克军队有什么缺陷的话,那就是受国家实力影响,无法购买到足够多的先进装备。
当然,军情局这么做,多半是想让裴承毅重视伊拉克军队。
裴承毅确实重视伊拉克,只不过重视的不是伊拉克军队,而是伊拉克的地理位置。
事实上,军情局希望裴承毅重视的,也是伊拉克的战略位置。
在提供给裴承毅的资料中,有一份详细介绍了伊拉克的军事基地与交通设施,另外一份则提到共和国当局正与伊拉克谈判,希望在租借或者联合使用军事基地上达成协议,通过向伊拉克部署作战力量来绕过伊朗与叙利亚。当然,共和国当局不会承认要把伊朗与叙利亚撇在一边,只是在涉及到一些具体问题的时候,共和国不希望在战争中遇到麻烦。比如共和国派兵参战就存在很多限制,特别是在伊朗境内行动,肯定会受到伊朗当局的限制,不大可能展开手脚。
作为指挥官,裴承毅绝对不能忽略这个问题。
事实上,早在印度战争初期,裴承毅就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当时海上补给线还没有打通,需要开辟新的补给线路,而尼泊尔与孟加拉国当局都有所顾虑,搞得裴承毅不得不在军事部署上做出调整。无论如何,裴承毅不想再次遇到同样的情况,也就得在战争开打之前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
相对而言,在伊拉克开辟第三条战线是最为理想的选择。
别的不说,伊拉克当局没有要求要派遣一名能力出众的将军去担任前线指挥官,甚至没有提出这样的想法,只是希望共和国在制订战争计划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伊拉克的国家利益,并且给予一定的保障。为此,伊拉克不但愿意参战,还愿意为共和国军队提供一切便利条件。也就是说,伊拉克很快就会与共和国签订秘密协议,为共和国提供军事基地,以及相应的交通基础设施。
毋庸置疑,伊拉克才是裴承毅的用兵之地。
虽然没有否定伊朗战场与叙利亚战场的重要性,但是作为共和国最有才华的将领,裴承毅从一开始就知道,伊朗与叙利亚都不是理想战场。正是如此,在李存勋提出分别设立两个前线指挥部负责伊朗与叙利亚方向上的作战行动之后,裴承毅立即就答应了下来,没有与李存勋争论。事实上,李存勋没有提到伊拉克,就是希望由裴承毅亲自负责伊拉克方向上的作战行动。
由此可见,2年前,共和国把世界上最先进的指挥系统卖给了伊拉克,肯定不是为了赚那点钱。说直接点,如果共和国真的打算出售指挥系统,恐怕会有几十个国家愿意出上千亿的价格购买。
正是如此,裴承毅才把第一次联合会议延迟了2天。
在详细了解了伊拉克的情况后,裴承毅在5月13日夜间专程去基地宾馆拜访了巴达林与兰瑟姆,与两位伊拉克将军增进感情。
第四十九章 精小强悍
既然是范本,就得倾注心血。
接待了伊拉克将军的第二天,裴承毅收到了刘晓宾派人送来的资料,并且接到了刘晓宾的电话,要他在组建联合司令部的时候高度重视伊拉克将领。虽然刘晓宾没有明说,但是意思很明白,那就是给伊拉克将军更高的地位。
正是如此,裴承毅把决定各国将领职权的第一次正式会议推迟了两天。
在这两天中,裴承毅花了很多时间来了解伊拉克的情况。
说实话,在此之前,裴承毅对伊拉克的了解主要来自在他读小学的时候,从电视上看到的那些战争报道,以及刚到总参谋部工作的时候,从与伊朗战争相关的资料中了解到的一些情况。
对裴承毅来说,伊拉克是个非常遥远、而且非常神秘的过度。这就如同一个世纪以前,西方人认为共和国是一个非常遥远与神秘的过度一样。既然刘晓宾专门打电话过来,还派人专程送资料过来,就应该好好了解一下伊拉克。
当然,需要裴承毅了解的只是与国防军事有关的东西。
2027年获得“独立”之后,伊拉克建立了类似于伊朗的国防体制,即在国防军之外设革命卫队。与伊朗不同的是,伊拉克没有最高精神领袖。也就是说,伊拉克的伊斯兰革命卫队将听从伊朗最高精神领袖的指挥。
毫无疑问,这是一项非常荒谬、完全没有存在基础的国防体制。正是如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至今都不肯承认伊拉克政权,认为伊拉克不过是伊朗下面的一个高度自治的省而已。
2035年之后,伊拉克的国防体制发生了本质性的转变。
随着内贾德出任伊朗总统,开始逐年减少提供给伊拉克的援助,伊拉克当局不得不向共和国求援,而共和国在答应援助伊拉克的时候,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伊拉克必须调整其基本政治体制,成为世俗伊斯兰国家。共和国提出这一要求的理由很简单,只有政教分离才能确保外来投资的安全,共和国当局才能为伊拉克政府提供贷款担保,而共和国的企业家才会考虑到伊拉克投资。
事实上,伊拉克当局也希望共和国提出这样的要求,因为只有这样,伊拉克才能废除由伊朗宗教领袖定下的规矩,摆脱伊朗的控制。不管怎么说,就算伊拉克有半数以上的国民是什叶派教徒,他们也主要是阿拉伯人,而不是波斯人。在此情况下,伊拉克民众绝对不愿意听从伊朗的指挥。
正是如此,在共和国提出这一要求之后,伊拉克当局就顺水推舟,在调整政治结构的时候,顺带撤消了革命卫队。从某种意义上讲,伊拉克能够在不流血的情况下完成这场政治军事变革,与共和国的关系密不可分。换句话说,如果不是共和国当局出面,伊朗肯定会以极端手段对付不听话的伊拉克。
为了稳住伊朗,让伊朗最高精神领袖知道谁才是老大,在伊拉克当局宣布撤消革命卫队、并且收缴革命卫队的武器装备的时候,共和国向海湾与阿拉伯海派遣了4支航母战斗群,让驻扎在巴基斯坦拉合尔的第一战斗单位向俾路支省运动、驻扎在印度维沙卡帕特南的第二战斗单位登船,摆出了军事干预的架势。
万幸的是,当时伊朗最高精神领袖正在集中力量应付新任总统,不但不敢得罪共和国,更没有力量干预伊拉克的事情。
问题是,过于极端的改革行动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与其他改革相比,军事体制改革更加敏感。受此影响,伊拉克的军事体制改革并不彻底。出于维护国内统一、稳定国内局势的目的,伊拉克当局最终没有完全撤消革命卫队,只是收缴了革命卫队的重武器,并且不再让革命卫队招募军人。也就是说,伊拉克当局打算用时间来解决问题。
不管怎么说,这次改革从根本上奠定了伊拉克的国防基础。
也正是如此,共和国才从2037年底开始对伊拉克的国防力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当然,改革的前提条件是共和国为伊拉克提供了大批武器装备。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数据,到2041年初,共和国无偿援助给伊拉克的装备中,地面武器能武装2个装甲旅(总计320辆dz-21c型主战坦克、240辆db-19d型步兵战车、300多辆装甲输送车、200多门自行火炮)、4个机步旅(480辆主战坦克、960辆步兵战车、800多辆装甲输送车、200多门自行火炮)、4个步兵旅(240辆主战坦克、480辆步兵战车、400多辆装甲输送车、200多门自行火炮)、4个炮兵旅(总共48套电磁炮系统)、2个远程炮兵旅(总共120门远程火箭炮与24套战术弹道导弹系统)、8个防空旅(32套战区防空系统与48套野战防空系统)与2个特种旅(主要是各种侦察设备),空军装备包括320架战斗机(其中72架j-15c、120架j-15a、以及200余架翻新后的j-10s)、12架预警机(4架大型预警机与8架由舰载预警机改进的小型预警机)、4架电子战机(均由y-14改进而来)、24架运输机(8架y-15b与16架y-14c)与8架加油机(均由y-14c改进,24架运输机也能在必要的情况下改装成加油机),因为伊拉克的海岸线只有60千米,出海口在科威特与伊朗的包围之中,所以共和国只援助了伊拉克几艘用来执行海事巡逻任务的警备艇。
虽然援助给伊拉克的都是已经落后,甚至早就被共和国军队淘汰掉的武器装备,其中部分还是封存了10年以上的老久装备,但是对伊拉克来说,这仍然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因为伊拉克的国防力量已经“空位运转”了几十年,缺乏高素质的军事人才,现代化国防建设初期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与储备人才,所以伊拉克并不需要太多先进武器装备,先用老旧的武器装备过渡,也能培养出军事人才。
当然,一些比较先进的武器就不可能无偿援助了。
2039年底,伊拉克就与共和国签署了一份总价值大约1200亿元的军事采购合同。按照军情局提供的准确信息,共和国将向伊拉克提供包括24架j-17c(其中12架由共和国空军的j-17a改进而来)、24架dz-25c、12架dw-26b、120辆dz-31a与180辆db-30a。这些装备已经在2040年底之前全部交付给了伊拉克,其中的战斗机将用来组建一个独立的防空战斗机大队,垂直起降运输机与低空攻击机将用来组建伊拉克的陆军航空兵,地面装备则将用来组建一个精锐装甲旅。
这笔买卖非常划算。如果按照共和国公布的各类武器的销售价格计算,至少需要2000亿元才能搞定。更重要的是,伊拉克没有为这笔军火交易买单。按照军情局的说法,为了促成这笔军火交易,共和国的3家金融集团为伊拉克当局提供了1200亿元的融资担保,其中至少200亿元将由军情局管理的2家二手军火贸易公司通过出售伊拉克军队淘汰下来的武器装备换取,另外1000亿元则由包括三坚集团、叶宏集团在内的几家资源企业以购买伊拉克的资源开采权的方式支付。
在大量引进共和国制造的武器装备的同时,伊拉克淘汰了大量旧装备。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资料,在共和国军事顾问的建议下,伊拉克当局用“逐一替换”的方式逐步取代了所有由伊朗提供的武器装备。
这么做很有必要。首先是伊朗当局提供的武器装备基本上都是在伊朗战争期间从俄罗斯获得的老旧装备,根本不适合共和国军事顾问为伊拉克量身定做的军事编制,而且早就落后了。其次是伊拉克完全没有必要维持一支规模过于庞大的军事力量,也就不用保有太多的武器装备。最后就是伊拉克当局不打算继续听从伊朗最高精神领袖的使唤,就得在国防建设上有所作为。
军情局也从中获益匪浅。别的不说,伊拉克淘汰的所有旧装备都通过军情局暗中控制的2家二手军火贸易公司销往非洲与中南美洲,虽然伊拉克当局获得了大约200亿元的收入,但是军情局按照一半对一半的分配比例,也获得了大约200亿元的收入。
不管怎么说,共和国在帮助伊拉克打造一支精小强悍的国防力量。
2040年底,伊拉克国防军总兵力不到18万,陆军14万、空军3万、海军6000(包括一个规模在4000人左右的陆战旅)。陆军中,主力部队为1个精锐装甲旅、2个装甲旅、4个机步旅、4个步兵旅、4个炮兵旅、2个远程炮兵旅、8个防空旅与2个特种旅,总兵力大约12万,另外还有2万名文职军人。空军下设4个防空战斗机联队、6个多用途战斗机联队、1个攻击机联队(计划用来组建陆军航空兵,只是暂时编在空军的战斗序列之中)与3个支援联队,装备包括344架战斗机在内的各种飞机近500架,从规模上讲已经是海湾地区仅次于伊朗与沙特空军的第三大空军,也是中东地区的第七大空军。海军方面,因为出海口狭窄,所以规模非常小,不值一提。
从某种意义上讲,伊拉克国防军就是共和国军队的“缩小版”。
因为在帮助叙利亚整编国防军事力量的时候,专门负责对外军事合作项目的军情局就掌握了阿拉伯国家的实际情况,对阿拉伯文化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积累了很多非常有用的经验,所以在协助伊拉克整顿国防军事力量的时候,军情局派去的军事顾问算得上是轻车熟路,没再采取几步走的方法,而是一步到位的为伊拉克建立起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国防军事体系。
除了装备与编制之外,最关键的还是指挥系统。
事实上,指挥系统才是决定军事体制的基本因素。
过去数年之内,伊拉克当局只花钱买了一样东西,那就是共和国从来没有对外销售过的战略指挥系统。准确的说,应该是“多功能战术指挥与情报管理系统”。要知道,这是共和国总参谋部与各军兵种司令部的指挥系统,各大战区司令部的指挥系统也是在此基础上改进而来的。虽然在出售给伊拉克的时候,并没提供软件的原代码,而且针对伊拉克的实际情况做了精简,但是为了避免泄密,共和国仍然与伊拉克当局签署了一份安全协议,既在伊拉克的军事改革完成之前,该系统的安全系统由共和国派遣的专门人员负责。
为了配合先进的指挥系统,共和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为伊拉克培训军事人员。
从2037年底开始,每年都有上千名伊拉克军官到共和国留学深造,其中一半接受为期1年的速成培训,其余的接受2到3年的高级培训。到2040年,共和国已经为伊拉克培训了2000名陆军军官、800名空军军官(其中500人是在2040年底回国的飞行员)、以及大约500名高级参谋。
这些伊拉克军人回国之后,无一例外的成为了军队的骨干力量。因为伊拉克军队的规模相当有限,陆军基层军官在5000人左右,空军飞行员不到1000人,所以到共和国接受过培训的军官接近一半。
也就是说,再过10到20年,当这些在共和国接受过培训的伊拉克军人成为将军与高级军官的时候,伊拉克军队的性质就再也难以改变了,伊拉克与共和国的关系更不可能发生太大的变化。
事实上,共和国肯在伊拉克军人身上投入数十亿元的培训费用,摆明了想控制伊拉克的军事力量。
更重要的是,这些军人还把最先进的军事思想带回了伊拉克。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资料,因为到共和国镀金的军官在回国之后都得到重用,其中不少担任了要职,所以伊拉克军队的思想领先于所有周边国家,是最适合现代化战争的军队。因为大部分伊拉克高级军官,特别是掌权派的高级军官都参加过“独立战争”,所以伊拉克军队不缺乏战争经验。
一定要说伊拉克军队有什么缺陷的话,那就是受国家实力影响,无法购买到足够多的先进装备。
当然,军情局这么做,多半是想让裴承毅重视伊拉克军队。
裴承毅确实重视伊拉克,只不过重视的不是伊拉克军队,而是伊拉克的地理位置。
事实上,军情局希望裴承毅重视的,也是伊拉克的战略位置。
在提供给裴承毅的资料中,有一份详细介绍了伊拉克的军事基地与交通设施,另外一份则提到共和国当局正与伊拉克谈判,希望在租借或者联合使用军事基地上达成协议,通过向伊拉克部署作战力量来绕过伊朗与叙利亚。当然,共和国当局不会承认要把伊朗与叙利亚撇在一边,只是在涉及到一些具体问题的时候,共和国不希望在战争中遇到麻烦。比如共和国派兵参战就存在很多限制,特别是在伊朗境内行动,肯定会受到伊朗当局的限制,不大可能展开手脚。
作为指挥官,裴承毅绝对不能忽略这个问题。
事实上,早在印度战争初期,裴承毅就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当时海上补给线还没有打通,需要开辟新的补给线路,而尼泊尔与孟加拉国当局都有所顾虑,搞得裴承毅不得不在军事部署上做出调整。无论如何,裴承毅不想再次遇到同样的情况,也就得在战争开打之前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
相对而言,在伊拉克开辟第三条战线是最为理想的选择。
别的不说,伊拉克当局没有要求要派遣一名能力出众的将军去担任前线指挥官,甚至没有提出这样的想法,只是希望共和国在制订战争计划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伊拉克的国家利益,并且给予一定的保障。为此,伊拉克不但愿意参战,还愿意为共和国军队提供一切便利条件。也就是说,伊拉克很快就会与共和国签订秘密协议,为共和国提供军事基地,以及相应的交通基础设施。
毋庸置疑,伊拉克才是裴承毅的用兵之地。
虽然没有否定伊朗战场与叙利亚战场的重要性,但是作为共和国最有才华的将领,裴承毅从一开始就知道,伊朗与叙利亚都不是理想战场。正是如此,在李存勋提出分别设立两个前线指挥部负责伊朗与叙利亚方向上的作战行动之后,裴承毅立即就答应了下来,没有与李存勋争论。事实上,李存勋没有提到伊拉克,就是希望由裴承毅亲自负责伊拉克方向上的作战行动。
由此可见,2年前,共和国把世界上最先进的指挥系统卖给了伊拉克,肯定不是为了赚那点钱。说直接点,如果共和国真的打算出售指挥系统,恐怕会有几十个国家愿意出上千亿的价格购买。
正是如此,裴承毅才把第一次联合会议延迟了2天。
在详细了解了伊拉克的情况后,裴承毅在5月13日夜间专程去基地宾馆拜访了巴达林与兰瑟姆,与两位伊拉克将军增进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