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针锋相对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国策最新章节!
第四十一章 针锋相对
虽然袁晨皓掌握的信息并不全面,但是有一点很明确,那就是从2042年开始,共和国的国防建设有非常明确的目标,那就是为规模浩大、很有可能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中美战争”做准备。
事实上,美国的国防建设也有同样的目的。
作为作战处处长,袁晨皓在制订各种作战计划,特别是在与美国有关的作战计划的时候,能够从军情局得到很多一手情报,因此对美国的国防建设也算有所了解。
与共和国相比,受国情影响,美国国防建设的侧重点完全不同。
因为实力远逊于共和国陆军,而且在中东战争中一败涂地,所以在40年代的扩军浪潮中,美国陆军获得了最高优先权。用在2044年出任陆军参谋长的布拉德上将的话来说,陆军实力关系到了美国的未来。
要知道,对美国这样的国家来说,如此高度重视陆军建设是很不寻常的事情。
如果仅仅为了本土安全,美国没有必要维持一支强大的陆军。要知道,即便放眼整个美洲大陆,也没一个国家能够对美国构成威胁。历史上,自从成为第一大工业国,有能力打造头号海军之后,美国就把海军放在了陆军前面,通过控制大西洋与太平洋,把所谓威胁挡在数千千米、甚至上万千米之外。即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全球头号强国,并且面对红色帝国的威胁,也没有把陆军放在头号位置上,而是通过打造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把红色帝国牢牢锁在欧亚大陆上。
可以说,美国能够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并且在近半个世纪的美苏冷战中兵不刃血的战胜红色帝国,并且在21世纪的前40年内倾尽全力遏制共和国,就是因为美国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可以用最低的成本建设陆军,把更多的国力放在对国家实力与大国斗争有更大影响力的海军与空军上。甚至可以说,到了21世纪40年代,共和国仍然在全球争霸的道路上亦步亦趋,没有在全球范围内与美国对抗,就是因为需要一支足够强大的陆军来确保本土安全,用在海军与空军上的资源严重不足。
早在21世纪20年代处,也就是共和国通过东海战争确定了在西太平洋上的大国地位之后,对政治改革产生重大影响,在2027年当选全体代表大会代表的社科院国际关系专家苏欣南院士对共和国与美国的关系做了论述,认为受地缘政治等等因素影响,共和国要想通过战争的方式击败美国,就得有更大的耐心,只有在综合国力为美国2倍的情况下,才有机会战胜美国。
虽然这一论断在当时遭到很读哦人质疑,但是其正确性已经得到证实。
到2048年,共和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是美国的155%,即相当于美国的1.5倍。照此速度发展下去,到2054年,共和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差不多是美国的170%。因为国民生产总值只是衡量综合国力的因素之一,在大国对抗中,科技与文化的影响不比经济差,所以在综合国力方面,共和国到2054年的时候,基本上就是美国的2倍。当然“综合国力”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没有明确的计算方法,因此共和国的综合国力到底是美国的多少,谁也无法下定论。
有这么大的地理优势,美国仍然在尽力发展陆军,足以证明,美国当局缺乏安全感。
问题是,在美国的战略防御体系中,陆军永远都是“第二军”。严格说来,正是因为共和国在2042年之后加大了海军建设力度,将打造“全球舰队”当成了首要目的,美国当局才会缺乏安全感,并且不惜代价的加强陆军建设。
如此一来,美国海军的地位就有点尴尬了。
虽然从理论上讲,即便到了2054年,美国仍然拥有全球最强大的海军,因为《伦敦条约》对共和国与美国海军的规模做了明确界定,在2065年之前,共和国海军的最大规模都不得超过美国海军的80%,不然美国有理由停止核裁军。要知道,这是具有强制约束力的硬性规定,而且非常详细。拿航母来说,即对数量做了规定,又对总排水量做了规定。如果美国海军仅保留15艘航母,且标准排水量都为10万吨,那么共和国海军最多拥有12艘同样为10吨级的航母,或者6艘20万吨级的航母。也就是说,不管是数量还是总排水量,都不能超过条约规定的上限。但是美国当局非常清楚,《伦敦条约》只对在2040年前出现的战舰做了规定,而没有对之后出现的战舰做规定,也没有对非战斗舰艇的吨位做规定。这个巨大的漏洞,足以让《伦敦条约》变成一张废纸。别的不说,cia已经证实,共和国海军在中东战争中使用过“海上平台”,而且有能力开发出规模更大的“海上平台”。如果仅仅执行低强度打击任务,“海上平台”的作战效能超过了航母。即便在高强度战争中,“海上平台”也有用武之地。如此一来,共和国就能绕过《伦敦条约》,打造一支实力绝对不亚于美国,甚至超过美国海军的强大海军。
能否在与共和国的战争中夺取制海权,美国当局没有信心,美国海军也没有把握。
更重要的是,美国对海军的发展方向也不是很明确。要知道,中东战争中,以3艘航母为核心的强大舰队,在10多分钟内就灰飞烟灭,不但大型战舰悉数战沉,还连累了上万名海军官兵。这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作战强度最高的海战让美国当局意识到,海军的发展方向已经转变。如此一来,在找准出路之前,在要不要扩大海军规模的问题上,美国当局非常为难。
直到2047年,美国海军才启动了扩军速度。
原因很简单,直到这个时候,美国才在建造20万吨级超级航母所必须的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几家大型造穿厂的新型超大船台也才落成。受“重庆”级超级航母刺激,时任美国总统的兰德斯当年就亲自为海军的超级航母项目争取了数百亿美元的启动经费,而在提交国会审议的时候,国会军事委员会将这笔花费增加了一倍,并且要求竞标的通用电气船舶分公司与诺思罗普公司同时参与设计与建造工作。也就是说,美国海军主力战舰的建造任务已经不能继续拖下去,必须尽快获得新式战舰。
与超级航母配套的,就是包括了巡洋舰、驱逐舰、旗舰在内的众多大型战舰项目。
虽然有情报证明,为了节约开支,美国海军仍然会在同一个舰体上通过搭配不同的武器系统来区分巡洋舰与驱逐舰,但是军情局一直在怀疑,美国海军很有可能用“偷梁换柱”的方法在扩大建设规模,即基础平台不是针对驱逐舰,而是针对巡洋舰。共和国公布了“昆仑”级巡洋舰的一些战术指标之后,美国海军肯定会调整大型战舰的战术指标,将性能放在首要位置上,从而增大基础平台的排水量,以容纳更多的武器系统。正是如此,共和国海军才放弃了专门的驱逐舰,而是在“昆仑”级的基础上开发新式驱逐舰。
由此可见,共和国与美国海军在竞争中走上了大型化道路。
也正是如此,很多人都认为,21世纪40年代是自20世纪初,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那10多年之后,海军军备竞赛最严重的10年。因为前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前,都出现过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所以很多人都将这长海军军备竞赛成成世界大战的前兆,并且由此断定,世界大战将在50年代爆发。
不管怎么说,共和国海军与美国海军的竞争开始容易结束难。
相对而言,美国空军的建设更加理智。
与共和国空军的全面转型相比,美国空军的发展建设更加注重现实威胁,即提高制空作战能力。
根据军情局提供的情报,中东战争中,美国空军的表现让美国当局非常不满。
原因很简单,美国空军的实战表现远远对不起每年上万亿美元的高昂军费。
正是如此,整个40年代,美国空军都把重点放在了重型制空战斗机的改进与开发工作上,并且在2048年把新一代制空战斗机的开发合同交给了洛马公司。
虽然共和国空军没有跟进,直到2049年都没有确定新一代制空战斗机的开发工作,而是以改进j-16战斗机为主,但是共和国空军支持了数个与制空战斗机有关的科研项目,比如无源雷达的小型化、智能弹药、磁感应推进系统、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等,因此能够在有需求的情况下,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制空战斗机的开发工作。事实上,空军在2047年的时候就向国防部提交了一份与制空战斗机有关的开发报告,其中就提到,以空军掌握的资源与国家的技术储备,能够在5年之内完成制空战斗机的开发工作、以及批量生产准备工作,在完成开发后就进行量产。
如此一来,共和国空军就没有必要急着开发新式制空战斗机。
由此可见,在国家斗争中,共和国当局采用了“田忌赛马”的策略。虽然美国在陆军与海军的建设投入上都不如共和国,但是在空军建设上,美国投入了更多力量。如果双方的军事投入旗鼓相当,那么共和国就能在其他地方取得优势。如果美国想要在所有关键项目上与共和国对抗,就得在军事力量建设上投入更多的资源。因为美国当局深知战争已经无法避免,开打只是迟早的事情,所以必须把国防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上,就得在军事力量建设上投入更多的资源。
关键就在这里,美国能够在所有领域都超越共和国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如果美国有这个实力,共和国就不会挑战美国了。
如此一来,只要美国在某些极为关键的领域落后于共和国,而且落后得比较明显,那么美国当局就不会主动挑起战争,而会持续不断的在军事力量建设上消耗宝贵资源,最终因为资源枯竭而倒下。要知道,20世纪,红色帝国就是在持续近半个实际的漫长军备竞赛中输给了美国,最终垮台解体。也就是说,如果共和国当局能够充分利用手里的优势,就能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击败美国。事实上,这也正是共和国当局在“冷战”与“热战”问题上的最大分歧,或者说是国家发展战略上的最大分歧。众所周知,王元庆绝对是“热战派”的领军人物,甚至算得上是创始者。顾卫民则是“冷战派”的奠基者,并且为该论调提供了理论依据。轮到颜靖宇上台的时候,“热战派”再次掌权,并且成为了推动军备竞赛与世界大战的主要力量。
共和国当局利用的,就是已经取得重大领先优势的天军。
可以说,美国真正的短板就是天军。
更加重要的是,推动天军发展的主要力量不是军费,而是技术。原因很简单,天军绝对是“技术类军种”,很多与作战能力息息相关的技术都没成熟,甚至不具备推广应用的能力,就算有巨大的投入,也需要充足的时间,才有可能在技术上取得突破。说简单点,就是技术突破的关键因素是时间而不是金钱。
由此可见,美国当局不是不清楚天军的重要性,而是没法加快天军的发展速度。
正是如此,美国的情报机构才会对共和国天军的空天战机感兴趣,并且将其当成头号战略威胁。问题是,美国天军的空天战机不但迟迟没有做出实验室,甚至连很多基础性的技术难题都没攻破。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聘请的军事专家的话来说,在空天领域,美国落后共和国至少10年。
不管怎么说,天军这块短板,让美国在军备竞赛中的处境非常被动。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只要共和国天军的空天打击力量能够在50年代中期形成实战能力,美国就将在军备竞赛中彻底失去主动权。
在袁晨皓看来,这很有可能是避免世界大战的唯一办法。
说直接点,如果共和国能够充分利用空天领域的优势,以此迫使美国当局在该领域不断投入巨额资金加快发展速度,就能使美国的经济出问题,用不流血的方法逐渐削弱美国的国力,最终迫使美国当局主动放弃世界霸主的身份。如果能够结合其他手段,比如瓦解美国的国际联盟体系,在思想文化等与意识形态有关的领域大做文章,不但能够更有效的打击美国,还能加快美国的崩溃速度。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随着国力被削弱,就算美国当局不肯承认,也会在基本战略上体现出来,并且逐步沦落为二流国家。当然,以美国的基础实力,不可能一直为二流国家。事实上,只要美国当局愿意接受另外一个超级大国,并且与共和国共同分享全球利益,两个超级大国间的军事斗争就能避免。如同共和国前国家元首王元庆在2045年联合国成立一百周年庆典大会上所说,只有当各个民族与国家放弃文化思想上的偏见,主动与其他民族分享利益,人类文明才能结束此消彼涨、你家唱罢我家登场的轮回命运,迎来共同发展与共同进步的美好未来。
作为军人,袁晨皓并不相信通过谈判得到的和平。
事实上,历史上就没有哪次和平建立在谈判的基础之上。
用军人的话来说,只有彻底打败敌人,才能得到和平。
毋庸置疑,袁晨皓是个不折不扣的“热战派”成员,而且比其他人还要积极。要不然的话,他也不会通宵达旦的制订战争计划。
理清线索就能发现,共和国与美国都在为战争做准备。
问题是,不管是共和国还是美国,都没有为战争做好准备,甚至可以说,只要双方不加大相应投入,将军事力量建设当成头等大事来做,那么双方都需要10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战争准备工作。
毫无疑问,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众所周知,2054年与2055年绝对是世界大战的“理想窗口”。虽然到时候,共和国与美国仍然拥有足以重创对方的核武器,但是随着《伦敦条约》进入最后实施阶段,即缔约国开始讨论削减常规军事力量的可能性,共和国与美国都有可能在最后关头毁约,从而导致核裁军全面失败,而双方又不愿意看到对方毁约,所以掌握了战略主动权的一方,特别是有信心顶住对方战略打击的一方,会在对手的战略打击能力跌到最低限度的情况下,用积极主动的军事行动来打垮对方,确保自身的绝对安全。
关键问题是,共和国掌握着战略主动权。
能否打垮对方,还得看共和国军队的表现!
第四十一章 针锋相对
虽然袁晨皓掌握的信息并不全面,但是有一点很明确,那就是从2042年开始,共和国的国防建设有非常明确的目标,那就是为规模浩大、很有可能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中美战争”做准备。
事实上,美国的国防建设也有同样的目的。
作为作战处处长,袁晨皓在制订各种作战计划,特别是在与美国有关的作战计划的时候,能够从军情局得到很多一手情报,因此对美国的国防建设也算有所了解。
与共和国相比,受国情影响,美国国防建设的侧重点完全不同。
因为实力远逊于共和国陆军,而且在中东战争中一败涂地,所以在40年代的扩军浪潮中,美国陆军获得了最高优先权。用在2044年出任陆军参谋长的布拉德上将的话来说,陆军实力关系到了美国的未来。
要知道,对美国这样的国家来说,如此高度重视陆军建设是很不寻常的事情。
如果仅仅为了本土安全,美国没有必要维持一支强大的陆军。要知道,即便放眼整个美洲大陆,也没一个国家能够对美国构成威胁。历史上,自从成为第一大工业国,有能力打造头号海军之后,美国就把海军放在了陆军前面,通过控制大西洋与太平洋,把所谓威胁挡在数千千米、甚至上万千米之外。即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全球头号强国,并且面对红色帝国的威胁,也没有把陆军放在头号位置上,而是通过打造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把红色帝国牢牢锁在欧亚大陆上。
可以说,美国能够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并且在近半个世纪的美苏冷战中兵不刃血的战胜红色帝国,并且在21世纪的前40年内倾尽全力遏制共和国,就是因为美国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可以用最低的成本建设陆军,把更多的国力放在对国家实力与大国斗争有更大影响力的海军与空军上。甚至可以说,到了21世纪40年代,共和国仍然在全球争霸的道路上亦步亦趋,没有在全球范围内与美国对抗,就是因为需要一支足够强大的陆军来确保本土安全,用在海军与空军上的资源严重不足。
早在21世纪20年代处,也就是共和国通过东海战争确定了在西太平洋上的大国地位之后,对政治改革产生重大影响,在2027年当选全体代表大会代表的社科院国际关系专家苏欣南院士对共和国与美国的关系做了论述,认为受地缘政治等等因素影响,共和国要想通过战争的方式击败美国,就得有更大的耐心,只有在综合国力为美国2倍的情况下,才有机会战胜美国。
虽然这一论断在当时遭到很读哦人质疑,但是其正确性已经得到证实。
到2048年,共和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是美国的155%,即相当于美国的1.5倍。照此速度发展下去,到2054年,共和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差不多是美国的170%。因为国民生产总值只是衡量综合国力的因素之一,在大国对抗中,科技与文化的影响不比经济差,所以在综合国力方面,共和国到2054年的时候,基本上就是美国的2倍。当然“综合国力”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没有明确的计算方法,因此共和国的综合国力到底是美国的多少,谁也无法下定论。
有这么大的地理优势,美国仍然在尽力发展陆军,足以证明,美国当局缺乏安全感。
问题是,在美国的战略防御体系中,陆军永远都是“第二军”。严格说来,正是因为共和国在2042年之后加大了海军建设力度,将打造“全球舰队”当成了首要目的,美国当局才会缺乏安全感,并且不惜代价的加强陆军建设。
如此一来,美国海军的地位就有点尴尬了。
虽然从理论上讲,即便到了2054年,美国仍然拥有全球最强大的海军,因为《伦敦条约》对共和国与美国海军的规模做了明确界定,在2065年之前,共和国海军的最大规模都不得超过美国海军的80%,不然美国有理由停止核裁军。要知道,这是具有强制约束力的硬性规定,而且非常详细。拿航母来说,即对数量做了规定,又对总排水量做了规定。如果美国海军仅保留15艘航母,且标准排水量都为10万吨,那么共和国海军最多拥有12艘同样为10吨级的航母,或者6艘20万吨级的航母。也就是说,不管是数量还是总排水量,都不能超过条约规定的上限。但是美国当局非常清楚,《伦敦条约》只对在2040年前出现的战舰做了规定,而没有对之后出现的战舰做规定,也没有对非战斗舰艇的吨位做规定。这个巨大的漏洞,足以让《伦敦条约》变成一张废纸。别的不说,cia已经证实,共和国海军在中东战争中使用过“海上平台”,而且有能力开发出规模更大的“海上平台”。如果仅仅执行低强度打击任务,“海上平台”的作战效能超过了航母。即便在高强度战争中,“海上平台”也有用武之地。如此一来,共和国就能绕过《伦敦条约》,打造一支实力绝对不亚于美国,甚至超过美国海军的强大海军。
能否在与共和国的战争中夺取制海权,美国当局没有信心,美国海军也没有把握。
更重要的是,美国对海军的发展方向也不是很明确。要知道,中东战争中,以3艘航母为核心的强大舰队,在10多分钟内就灰飞烟灭,不但大型战舰悉数战沉,还连累了上万名海军官兵。这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作战强度最高的海战让美国当局意识到,海军的发展方向已经转变。如此一来,在找准出路之前,在要不要扩大海军规模的问题上,美国当局非常为难。
直到2047年,美国海军才启动了扩军速度。
原因很简单,直到这个时候,美国才在建造20万吨级超级航母所必须的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几家大型造穿厂的新型超大船台也才落成。受“重庆”级超级航母刺激,时任美国总统的兰德斯当年就亲自为海军的超级航母项目争取了数百亿美元的启动经费,而在提交国会审议的时候,国会军事委员会将这笔花费增加了一倍,并且要求竞标的通用电气船舶分公司与诺思罗普公司同时参与设计与建造工作。也就是说,美国海军主力战舰的建造任务已经不能继续拖下去,必须尽快获得新式战舰。
与超级航母配套的,就是包括了巡洋舰、驱逐舰、旗舰在内的众多大型战舰项目。
虽然有情报证明,为了节约开支,美国海军仍然会在同一个舰体上通过搭配不同的武器系统来区分巡洋舰与驱逐舰,但是军情局一直在怀疑,美国海军很有可能用“偷梁换柱”的方法在扩大建设规模,即基础平台不是针对驱逐舰,而是针对巡洋舰。共和国公布了“昆仑”级巡洋舰的一些战术指标之后,美国海军肯定会调整大型战舰的战术指标,将性能放在首要位置上,从而增大基础平台的排水量,以容纳更多的武器系统。正是如此,共和国海军才放弃了专门的驱逐舰,而是在“昆仑”级的基础上开发新式驱逐舰。
由此可见,共和国与美国海军在竞争中走上了大型化道路。
也正是如此,很多人都认为,21世纪40年代是自20世纪初,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那10多年之后,海军军备竞赛最严重的10年。因为前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前,都出现过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所以很多人都将这长海军军备竞赛成成世界大战的前兆,并且由此断定,世界大战将在50年代爆发。
不管怎么说,共和国海军与美国海军的竞争开始容易结束难。
相对而言,美国空军的建设更加理智。
与共和国空军的全面转型相比,美国空军的发展建设更加注重现实威胁,即提高制空作战能力。
根据军情局提供的情报,中东战争中,美国空军的表现让美国当局非常不满。
原因很简单,美国空军的实战表现远远对不起每年上万亿美元的高昂军费。
正是如此,整个40年代,美国空军都把重点放在了重型制空战斗机的改进与开发工作上,并且在2048年把新一代制空战斗机的开发合同交给了洛马公司。
虽然共和国空军没有跟进,直到2049年都没有确定新一代制空战斗机的开发工作,而是以改进j-16战斗机为主,但是共和国空军支持了数个与制空战斗机有关的科研项目,比如无源雷达的小型化、智能弹药、磁感应推进系统、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等,因此能够在有需求的情况下,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制空战斗机的开发工作。事实上,空军在2047年的时候就向国防部提交了一份与制空战斗机有关的开发报告,其中就提到,以空军掌握的资源与国家的技术储备,能够在5年之内完成制空战斗机的开发工作、以及批量生产准备工作,在完成开发后就进行量产。
如此一来,共和国空军就没有必要急着开发新式制空战斗机。
由此可见,在国家斗争中,共和国当局采用了“田忌赛马”的策略。虽然美国在陆军与海军的建设投入上都不如共和国,但是在空军建设上,美国投入了更多力量。如果双方的军事投入旗鼓相当,那么共和国就能在其他地方取得优势。如果美国想要在所有关键项目上与共和国对抗,就得在军事力量建设上投入更多的资源。因为美国当局深知战争已经无法避免,开打只是迟早的事情,所以必须把国防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上,就得在军事力量建设上投入更多的资源。
关键就在这里,美国能够在所有领域都超越共和国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如果美国有这个实力,共和国就不会挑战美国了。
如此一来,只要美国在某些极为关键的领域落后于共和国,而且落后得比较明显,那么美国当局就不会主动挑起战争,而会持续不断的在军事力量建设上消耗宝贵资源,最终因为资源枯竭而倒下。要知道,20世纪,红色帝国就是在持续近半个实际的漫长军备竞赛中输给了美国,最终垮台解体。也就是说,如果共和国当局能够充分利用手里的优势,就能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击败美国。事实上,这也正是共和国当局在“冷战”与“热战”问题上的最大分歧,或者说是国家发展战略上的最大分歧。众所周知,王元庆绝对是“热战派”的领军人物,甚至算得上是创始者。顾卫民则是“冷战派”的奠基者,并且为该论调提供了理论依据。轮到颜靖宇上台的时候,“热战派”再次掌权,并且成为了推动军备竞赛与世界大战的主要力量。
共和国当局利用的,就是已经取得重大领先优势的天军。
可以说,美国真正的短板就是天军。
更加重要的是,推动天军发展的主要力量不是军费,而是技术。原因很简单,天军绝对是“技术类军种”,很多与作战能力息息相关的技术都没成熟,甚至不具备推广应用的能力,就算有巨大的投入,也需要充足的时间,才有可能在技术上取得突破。说简单点,就是技术突破的关键因素是时间而不是金钱。
由此可见,美国当局不是不清楚天军的重要性,而是没法加快天军的发展速度。
正是如此,美国的情报机构才会对共和国天军的空天战机感兴趣,并且将其当成头号战略威胁。问题是,美国天军的空天战机不但迟迟没有做出实验室,甚至连很多基础性的技术难题都没攻破。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聘请的军事专家的话来说,在空天领域,美国落后共和国至少10年。
不管怎么说,天军这块短板,让美国在军备竞赛中的处境非常被动。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只要共和国天军的空天打击力量能够在50年代中期形成实战能力,美国就将在军备竞赛中彻底失去主动权。
在袁晨皓看来,这很有可能是避免世界大战的唯一办法。
说直接点,如果共和国能够充分利用空天领域的优势,以此迫使美国当局在该领域不断投入巨额资金加快发展速度,就能使美国的经济出问题,用不流血的方法逐渐削弱美国的国力,最终迫使美国当局主动放弃世界霸主的身份。如果能够结合其他手段,比如瓦解美国的国际联盟体系,在思想文化等与意识形态有关的领域大做文章,不但能够更有效的打击美国,还能加快美国的崩溃速度。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随着国力被削弱,就算美国当局不肯承认,也会在基本战略上体现出来,并且逐步沦落为二流国家。当然,以美国的基础实力,不可能一直为二流国家。事实上,只要美国当局愿意接受另外一个超级大国,并且与共和国共同分享全球利益,两个超级大国间的军事斗争就能避免。如同共和国前国家元首王元庆在2045年联合国成立一百周年庆典大会上所说,只有当各个民族与国家放弃文化思想上的偏见,主动与其他民族分享利益,人类文明才能结束此消彼涨、你家唱罢我家登场的轮回命运,迎来共同发展与共同进步的美好未来。
作为军人,袁晨皓并不相信通过谈判得到的和平。
事实上,历史上就没有哪次和平建立在谈判的基础之上。
用军人的话来说,只有彻底打败敌人,才能得到和平。
毋庸置疑,袁晨皓是个不折不扣的“热战派”成员,而且比其他人还要积极。要不然的话,他也不会通宵达旦的制订战争计划。
理清线索就能发现,共和国与美国都在为战争做准备。
问题是,不管是共和国还是美国,都没有为战争做好准备,甚至可以说,只要双方不加大相应投入,将军事力量建设当成头等大事来做,那么双方都需要10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战争准备工作。
毫无疑问,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众所周知,2054年与2055年绝对是世界大战的“理想窗口”。虽然到时候,共和国与美国仍然拥有足以重创对方的核武器,但是随着《伦敦条约》进入最后实施阶段,即缔约国开始讨论削减常规军事力量的可能性,共和国与美国都有可能在最后关头毁约,从而导致核裁军全面失败,而双方又不愿意看到对方毁约,所以掌握了战略主动权的一方,特别是有信心顶住对方战略打击的一方,会在对手的战略打击能力跌到最低限度的情况下,用积极主动的军事行动来打垮对方,确保自身的绝对安全。
关键问题是,共和国掌握着战略主动权。
能否打垮对方,还得看共和国军队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