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风卷 残云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国策最新章节!
第一百三十一章 风卷残云
因为在之前的战争中,共和国陆战队与海军订购了不少的港口预制件,能够迅速修复被战火破坏的港口,所以在进攻波特兰与波士顿的作战行动中,共和国陆战队没有过分在乎港口基础设施。
以当时的情况,陆战队也没有办法把精力放在港口基础设施上。
经过扑茨茅斯的战斗,共和国陆战队对美国本土的作战行动多少有点底了,并且意识到接下来的战斗不会轻松到哪里去,做好了恶战的准备。正是如此,陆战队才在登陆后的第五天向波特兰进军,第七天才向波士顿进军,因为直到这个时候,增援部队才赶到,陆战队才拥有了足够强大的兵力。
问题是,陆战队官兵仍然严重低估了美军与美国人的抵抗意志。
在进军波特兰的行动中,陆战队离开扑茨茅斯之后就遭到了美军、以及美国民兵(即扩大后的国民警卫队)的顽强阻击,平均前进速度不到每小时5千米!从扑茨茅斯到波特兰的大约100千米路程,走了足足1天,而且还是在付出了近千人伤亡的巨大代价之后取得的成果。
毫无疑问,攻打波特兰的作战行动也非常不顺。
事实上,也正是因为攻打波特兰的战斗比预料的艰难得多,迫使陆战队把原本计划南下的1个旅派了过去,从而让南下进攻波士顿的作战时间延迟了24小时。
从某种意义上讲,推迟24小时不是什么坏事。
虽然波特兰是缅因州最大的城市,也是美国本土最北面的大型港口城市,但是在美国东北部地区,人口只有120万的波特兰只能勉强算得上是个大城市,而且周边地区没有像样的大中城镇,所以进军波特兰的难度要比进攻波士顿小得多。要知道,波士顿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地方(波士顿倾茶事件),而且是美国东北部地区最主要的港口城市之一,还是马萨诸塞州的首府,还是麻省理工大学的所在地。在波士顿附近100千米范围之内,还有如同曼砌斯特与纳苏厄(属于新罕布什尔州),伦斯、林恩、布罗克顿、伍斯特、新贝德福德与普林斯菲尔德(属于马萨诸塞州),普罗维登斯(属于罗得岛州),哈特福德、纽黑文与沃特伯里(属于康涅狄格州)等人口在100万左右的大中城市,以及众多人口仅有几万的中小城镇。用一些共和国陆战队官兵的话来说,从扑茨茅斯向波士顿进军,实际上就是在城市里面行军,是在一块接一块的市区内行军。
向波特兰进军遇到的麻烦,引起了共和国陆战队的高度重视。
在向波士顿进军的时候,陆战队的指挥官没再托大,而是从一开始就把火力掩护放在了首位,不但让跟随陆战队行动的火力支援舰队(虽然火力支援舰队属于海军,但是在支援登陆作战的时候,由陆战队直接指挥)靠近海岸线,缩短炮击距离(缩短射程,等于降低电磁炮的输出能量,也就能够降低加速器散发出的热量,使电磁炮以更快的速度开火,或者持续炮击更久),还联系了海军,要求把一切能够派过来的力量都派过来,不惜一切代价掩护陆战队进攻波士顿。
不管怎么说,海军与陆战队是绑在一条绳上的蚂蚱。
根据战后披露的消息,早在进军大西洋之前,海军与陆战队就达成了密约,即陆战队无条件的支持海军进军大西洋的作战行动,作为回报,海军将无条件的支持陆战队进军美国本土的作战行动。虽然海军与陆战队始终没有承认有这样的蜜月,而且随着海军在大战结束后不久宣布解散(准确的说,是由军种降为兵种),也没有办法证实有没有这样的密约,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海军在进军大西洋的时候,确实得到了陆战队的无私支持。比如在攻打佛得角群岛的时候,陆战队就派遣了两个旅的兵力,听从海军调遣,并且成为了海军攻占佛得角群岛的主力,而不是让陆军插手海上作战行动。事实上,到了进军美国的时候,即便没有这份密约,海军也会无条件的支持陆战队,因为不管是进攻波士顿、还是接下来向南推进,都是在帮助海军实现战争目的,即从根本上打垮美国。从某种意义上讲,陆战队的地面行动只是在巩固战略打击的成果,因此海军完全有理由按照陆战队的请求,调整战略打击安排。
得到海军的支持,进攻波士顿的行动变成了一场毁灭性的战争。
可以说,一路上,海军用炮弹与炸弹帮陆战队铺平了道路。
2天后,既7月15日,陆战队的先头部队到达波士顿城外的时候,从扑茨茅斯到波士顿之间的地区几乎完全被炮火移平,仅有一些得到共和国当局承认,而且由共和国最高统帅部承诺保护的设施得到了保存,比如波士顿北面的几十所大学。
这次,陆战队没有一口气攻入城区。
接下来的2天,陆战队调用了数百架飞机,包括隶属于支援航空兵的40多架大型战略运输机,将在7月13日定制的2000多万份传单撒向了大波士顿地区(讽刺的是,这些传单的大部分都是由那些自愿劳动,并且通过劳动获取共和国国籍的美军俘虏印制的),并且明确宣称,将在7月20日发起总攻。也就是说,如果波士顿的居民想要活命的话,最好在此之前离开市区。为了加快平民的疏散速度、制造出更加紧张的恐怖氛围,共和国陆战队还宣布在波士顿北面设立5处平民疏散点,用包括垂直起降运输机在内的军用设备,将那些愿意疏散的平民送往安全地区,也就是设在扑茨茅斯的难民集中营(当时,共和国陆战队已经在纽芬兰岛与安蒂科斯蒂岛设置了20多座难民集中营,足以收容数千万战争难民。共和国当局允许陆战队设置难民集中营,或者说共和国当局借陆战队之手设置难民集中营的原因非常复杂。以当时的情况来看,除了收容难民,防止人道主义灾难,避免给欧洲借口之外,还有削弱新英格兰地区美国人的抵抗意志,降低发生暴动的可能性。战后,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共和国打击犹太人的行动,即所有接受安置的难民都会按照民族加以区分,名义上,这是为了防止在集中营里发生种族暴动,实际上却是要将一些“高危险性”民族进行集中管制,其中就包括了犹太人,而且当时接受安置的近2000万犹太人中,只有不到200万在战后选择留在美国,其余的全都选择前往新的犹太家园,即加勒比海上的波多黎各。受此影响,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共和国当局故意所为,而在战时设置战争难民集中营,就是针对犹太人,要将犹太人从西方文明中剥离出来。当然,不管受到多少指责,几乎所有人都承认,设置专门的战争难民安置集中营是减少战争附带伤亡的有效办法)。
毋庸置疑,5天,足够大波士顿区的2000多万美国人做出选择了。
7月20日23点55分,进攻波士顿的作战行动正式开始。
因为海军提供的战术情报显示,至少还有120万美国军人与民兵守在市区,而且几乎在各条道路上设置了防线,如果单纯发动地面进攻的话,陆战队的伤亡将非常巨大,所以在进攻开始前,陆战队呼叫了炮火支援,并且持续了数个小时之久。要知道,此时呆在美国外海的除了4支由陆战队指挥的火力支援舰队之外,还有4个舰队群的16支主力舰队,以及4支航空舰队与4座海上基地群。即便不考虑航空兵,仅仅是火力支援舰队与主力舰队就能将波士顿从地面上抹掉。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炮火打击结束的时候,波士顿已经不存在了。
根据共和国海军与陆战队的作战记录,在这几个小时内,火力支援舰队与主力舰队总共向大波士顿地区投掷了30万吨炮弹,航空兵还投下了大约2万吨炸弹,猛烈的炮火足足将整个大波士顿地区覆盖了3次。
毫无疑问,等到陆战队发起进攻的时候,剩下的只有打扫战场这一项任务了。
猛烈的火力打击,让占领大波士顿地区变得易如反掌,可是却让占领之后的战场清理工作变得异常艰难。
为此,陆战队不但将部署到前线的12个工程营(陆战队的工程营都是超编,不但人员是战斗营的好几倍,还拥有上千台大型工程设备,其装备总质量相当于一个步兵旅),还留下了2个陆战旅。
即便如此,仍然花了足足30天才清扫完战场。
根据陆战队在废墟中找到的美军官兵遗体,以及装备等等遗物,当时守卫大波士顿地区的美军肯定没有120万,甚至不到这个数字的一半。根据战后公布的数据,共和国海军在这场战役之后调整了战术评估方式,即承认在进攻大波士顿地区的时候犯了错误,过分高估了美军的实力。用海军在这场战役之后递交给最高统帅部的一份调查报告来说,因为美国平民持有大量枪支,即美国拥有数量众多的武装平民,而部分美军在执行作战任务的时候故意伪装成平民,所以海军的侦察系统没能准确分辨出平民与军人,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也就是说,责任不在海军身上。事实上,最高统帅部也没有追究海军的责任,而是坚持海军的战术判断,即武装平民已经对执行作战任务的共和国军人构成了致命威胁,应该将其当成军事人员对待,而不是当成平民。如此一来,当时大波士顿地区到底有多少军事人员,恐怕谁都说不清楚了。
仅仅2天之后,共和国陆战队就“攻占”了波士顿港。
到这个时候,加上已经占领的波特兰港,共和国陆战队已经在美国本土东北地区占领了两座吞吐能力超过1亿吨的大型港口。
当然,因为港口基础设施在战火中遭到严重破坏,所以在正式投入使用之前,还需要一些时间修复受损设施。
7月30日,第一支船队进入波特兰港,将陆战队的4个旅送上了俺,其中包括陆战队里非常少见的2个装甲旅(因为陆战队主要执行登陆作战任务,而且在此之前,主要在面积有限的岛屿上作战,受基本情况限制,陆战队并没有像陆军那样,组建专门的装甲部队,在是在必要的时候,为前线作战部队加强装甲力量。直到2061年底,随着进军美国的日子越来越近,陆战队迟早要率先登上北美洲大陆,所以共和国陆战队才在海军的支持下,建立了几个装甲旅。准确的说,是将几支功勋卓著的部队改编成了装甲部队)。
4天之后,既8月3日,波士顿港迎来了第一支大型运输船队。这支船队除了为陆战队送来了急需的武器装备之外,还送来了第一批陆军部队:4个主力战斗单位的近20万名陆军官兵与全部武器装备!
万幸的是,在此之前,陆战队与陆军已经就进军行动达成了默契。
在海军与天军的干预下,最高统帅部对陆战队与陆军的作战行动做了划分,即陆战队在沿海地区行动,并且由海军提供支持,陆军则在内陆行动,由天军提供支持,而沿海与内陆的分界线就是美国东部与中东部地区的分界线,即阿拉帕契亚山脉。毫无疑问,这一安排肯定是海军强势干预的结果,因为这等于让陆军别无选择。要知道,当时美军已经堵死了圣劳伦斯河,逆流而上进入五大湖区已经不大可能,所以陆军要在内陆作战,肯定得依靠陆战队控制的港口。如此一来,即便在作战行动上不需要看海军的脸色,在物资保障与军队调动方面仍然得受海军制约。说得不客气一点,就算陆军登上了美国本土,海军仍然可以借助陆战队的影响力,让陆军变得无足轻重。
可以说,在这个时候,陆军与海军的矛盾发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根据战后公布的一些消息,当时裴承毅已经无力控制由袁晨皓与华剑锋主导的这场军队内部斗争。事实上,正是这场斗争,导致了战后的“悲剧”,即裴承毅在离任之前发起了第五次军事改革,全面取消军种,把陆军与陆战队合并成为地面作战部队,海军降级为海上作战力量,天军则成为立体作战力量,这些兵种级别的新军队都得听从元首府、国防部与总参谋部的调遣与指挥,执行作战任务的时候则听从战区司令部或者前线司令部的指挥,而之前由军种掌握的一些权力,比如预算权、人事权等等都移交给国防部。也就是说,共和国军队变成了一支整体性的部队,而不再是各支部队的组合。
当然,对于正在进行的大战来说,战后的变动没有什么影响。
陆军上岸,陆战队照常由北向南推进。
8月中旬,共和国陆战队的10个战斗旅包围了美国最大的城市,准确的说,是美国最大的城市区,即大纽约地区。不管是从人口、区域面积、经济总量、影响力等各个决定城市地位的方面来看,大纽约地区在全世界都名列前茅,仅次于共和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欧洲的大巴黎之前。在这块面积大约14000平方千米的地区生活着将近9000万人,其中仅居住在曼哈顿岛上的美国人就有1800万,另外在隔海相望的长岛上还有2100万居民,在南面的斯塔腾岛上有800万居民,而在隔河相往的新泽西州的纽瓦克有1100万人。可以说,按照单位面积人口数量计算,曼哈顿岛绝对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当然,受到战争的影响,共和国陆战队到达的时候,已经有三分之二的居民离开了家园,有的南下逃往不久前遭到炮火打击的切萨皮克湾周边地区,更多的则向西逃往内陆地区,特别是阿拉帕契亚山脉里的小镇与乡村。
为了搞清楚大纽约地区到底还有多少人,共和国天军还专门发射了一组用来探测生命体的小型卫星,用了一周的时间收集数据,最终确定在这一地区活动的人员绝对不会超过3000万。
正是这一探测结果,帮助共和国当局做出了攻打大纽约地区的决定。
从军事上讲,占领纽约的价值并不大。虽然纽约拥有美国最大的港口,但是共和国陆战队需要港口的话,还不如南下攻占费城。再说了,波士顿距离纽约就几百千米而已,有了波士顿港,纽约港就没有多少价值了。
显然,这是一次为政治服务的进攻行动。
从某种意义上讲,纽约可以看成是美国的象征,或者说是美国繁荣昌盛的象征,纽约在美国人心里的地位超过了华盛顿!
第一百三十一章 风卷残云
因为在之前的战争中,共和国陆战队与海军订购了不少的港口预制件,能够迅速修复被战火破坏的港口,所以在进攻波特兰与波士顿的作战行动中,共和国陆战队没有过分在乎港口基础设施。
以当时的情况,陆战队也没有办法把精力放在港口基础设施上。
经过扑茨茅斯的战斗,共和国陆战队对美国本土的作战行动多少有点底了,并且意识到接下来的战斗不会轻松到哪里去,做好了恶战的准备。正是如此,陆战队才在登陆后的第五天向波特兰进军,第七天才向波士顿进军,因为直到这个时候,增援部队才赶到,陆战队才拥有了足够强大的兵力。
问题是,陆战队官兵仍然严重低估了美军与美国人的抵抗意志。
在进军波特兰的行动中,陆战队离开扑茨茅斯之后就遭到了美军、以及美国民兵(即扩大后的国民警卫队)的顽强阻击,平均前进速度不到每小时5千米!从扑茨茅斯到波特兰的大约100千米路程,走了足足1天,而且还是在付出了近千人伤亡的巨大代价之后取得的成果。
毫无疑问,攻打波特兰的作战行动也非常不顺。
事实上,也正是因为攻打波特兰的战斗比预料的艰难得多,迫使陆战队把原本计划南下的1个旅派了过去,从而让南下进攻波士顿的作战时间延迟了24小时。
从某种意义上讲,推迟24小时不是什么坏事。
虽然波特兰是缅因州最大的城市,也是美国本土最北面的大型港口城市,但是在美国东北部地区,人口只有120万的波特兰只能勉强算得上是个大城市,而且周边地区没有像样的大中城镇,所以进军波特兰的难度要比进攻波士顿小得多。要知道,波士顿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地方(波士顿倾茶事件),而且是美国东北部地区最主要的港口城市之一,还是马萨诸塞州的首府,还是麻省理工大学的所在地。在波士顿附近100千米范围之内,还有如同曼砌斯特与纳苏厄(属于新罕布什尔州),伦斯、林恩、布罗克顿、伍斯特、新贝德福德与普林斯菲尔德(属于马萨诸塞州),普罗维登斯(属于罗得岛州),哈特福德、纽黑文与沃特伯里(属于康涅狄格州)等人口在100万左右的大中城市,以及众多人口仅有几万的中小城镇。用一些共和国陆战队官兵的话来说,从扑茨茅斯向波士顿进军,实际上就是在城市里面行军,是在一块接一块的市区内行军。
向波特兰进军遇到的麻烦,引起了共和国陆战队的高度重视。
在向波士顿进军的时候,陆战队的指挥官没再托大,而是从一开始就把火力掩护放在了首位,不但让跟随陆战队行动的火力支援舰队(虽然火力支援舰队属于海军,但是在支援登陆作战的时候,由陆战队直接指挥)靠近海岸线,缩短炮击距离(缩短射程,等于降低电磁炮的输出能量,也就能够降低加速器散发出的热量,使电磁炮以更快的速度开火,或者持续炮击更久),还联系了海军,要求把一切能够派过来的力量都派过来,不惜一切代价掩护陆战队进攻波士顿。
不管怎么说,海军与陆战队是绑在一条绳上的蚂蚱。
根据战后披露的消息,早在进军大西洋之前,海军与陆战队就达成了密约,即陆战队无条件的支持海军进军大西洋的作战行动,作为回报,海军将无条件的支持陆战队进军美国本土的作战行动。虽然海军与陆战队始终没有承认有这样的蜜月,而且随着海军在大战结束后不久宣布解散(准确的说,是由军种降为兵种),也没有办法证实有没有这样的密约,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海军在进军大西洋的时候,确实得到了陆战队的无私支持。比如在攻打佛得角群岛的时候,陆战队就派遣了两个旅的兵力,听从海军调遣,并且成为了海军攻占佛得角群岛的主力,而不是让陆军插手海上作战行动。事实上,到了进军美国的时候,即便没有这份密约,海军也会无条件的支持陆战队,因为不管是进攻波士顿、还是接下来向南推进,都是在帮助海军实现战争目的,即从根本上打垮美国。从某种意义上讲,陆战队的地面行动只是在巩固战略打击的成果,因此海军完全有理由按照陆战队的请求,调整战略打击安排。
得到海军的支持,进攻波士顿的行动变成了一场毁灭性的战争。
可以说,一路上,海军用炮弹与炸弹帮陆战队铺平了道路。
2天后,既7月15日,陆战队的先头部队到达波士顿城外的时候,从扑茨茅斯到波士顿之间的地区几乎完全被炮火移平,仅有一些得到共和国当局承认,而且由共和国最高统帅部承诺保护的设施得到了保存,比如波士顿北面的几十所大学。
这次,陆战队没有一口气攻入城区。
接下来的2天,陆战队调用了数百架飞机,包括隶属于支援航空兵的40多架大型战略运输机,将在7月13日定制的2000多万份传单撒向了大波士顿地区(讽刺的是,这些传单的大部分都是由那些自愿劳动,并且通过劳动获取共和国国籍的美军俘虏印制的),并且明确宣称,将在7月20日发起总攻。也就是说,如果波士顿的居民想要活命的话,最好在此之前离开市区。为了加快平民的疏散速度、制造出更加紧张的恐怖氛围,共和国陆战队还宣布在波士顿北面设立5处平民疏散点,用包括垂直起降运输机在内的军用设备,将那些愿意疏散的平民送往安全地区,也就是设在扑茨茅斯的难民集中营(当时,共和国陆战队已经在纽芬兰岛与安蒂科斯蒂岛设置了20多座难民集中营,足以收容数千万战争难民。共和国当局允许陆战队设置难民集中营,或者说共和国当局借陆战队之手设置难民集中营的原因非常复杂。以当时的情况来看,除了收容难民,防止人道主义灾难,避免给欧洲借口之外,还有削弱新英格兰地区美国人的抵抗意志,降低发生暴动的可能性。战后,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共和国打击犹太人的行动,即所有接受安置的难民都会按照民族加以区分,名义上,这是为了防止在集中营里发生种族暴动,实际上却是要将一些“高危险性”民族进行集中管制,其中就包括了犹太人,而且当时接受安置的近2000万犹太人中,只有不到200万在战后选择留在美国,其余的全都选择前往新的犹太家园,即加勒比海上的波多黎各。受此影响,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共和国当局故意所为,而在战时设置战争难民集中营,就是针对犹太人,要将犹太人从西方文明中剥离出来。当然,不管受到多少指责,几乎所有人都承认,设置专门的战争难民安置集中营是减少战争附带伤亡的有效办法)。
毋庸置疑,5天,足够大波士顿区的2000多万美国人做出选择了。
7月20日23点55分,进攻波士顿的作战行动正式开始。
因为海军提供的战术情报显示,至少还有120万美国军人与民兵守在市区,而且几乎在各条道路上设置了防线,如果单纯发动地面进攻的话,陆战队的伤亡将非常巨大,所以在进攻开始前,陆战队呼叫了炮火支援,并且持续了数个小时之久。要知道,此时呆在美国外海的除了4支由陆战队指挥的火力支援舰队之外,还有4个舰队群的16支主力舰队,以及4支航空舰队与4座海上基地群。即便不考虑航空兵,仅仅是火力支援舰队与主力舰队就能将波士顿从地面上抹掉。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炮火打击结束的时候,波士顿已经不存在了。
根据共和国海军与陆战队的作战记录,在这几个小时内,火力支援舰队与主力舰队总共向大波士顿地区投掷了30万吨炮弹,航空兵还投下了大约2万吨炸弹,猛烈的炮火足足将整个大波士顿地区覆盖了3次。
毫无疑问,等到陆战队发起进攻的时候,剩下的只有打扫战场这一项任务了。
猛烈的火力打击,让占领大波士顿地区变得易如反掌,可是却让占领之后的战场清理工作变得异常艰难。
为此,陆战队不但将部署到前线的12个工程营(陆战队的工程营都是超编,不但人员是战斗营的好几倍,还拥有上千台大型工程设备,其装备总质量相当于一个步兵旅),还留下了2个陆战旅。
即便如此,仍然花了足足30天才清扫完战场。
根据陆战队在废墟中找到的美军官兵遗体,以及装备等等遗物,当时守卫大波士顿地区的美军肯定没有120万,甚至不到这个数字的一半。根据战后公布的数据,共和国海军在这场战役之后调整了战术评估方式,即承认在进攻大波士顿地区的时候犯了错误,过分高估了美军的实力。用海军在这场战役之后递交给最高统帅部的一份调查报告来说,因为美国平民持有大量枪支,即美国拥有数量众多的武装平民,而部分美军在执行作战任务的时候故意伪装成平民,所以海军的侦察系统没能准确分辨出平民与军人,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也就是说,责任不在海军身上。事实上,最高统帅部也没有追究海军的责任,而是坚持海军的战术判断,即武装平民已经对执行作战任务的共和国军人构成了致命威胁,应该将其当成军事人员对待,而不是当成平民。如此一来,当时大波士顿地区到底有多少军事人员,恐怕谁都说不清楚了。
仅仅2天之后,共和国陆战队就“攻占”了波士顿港。
到这个时候,加上已经占领的波特兰港,共和国陆战队已经在美国本土东北地区占领了两座吞吐能力超过1亿吨的大型港口。
当然,因为港口基础设施在战火中遭到严重破坏,所以在正式投入使用之前,还需要一些时间修复受损设施。
7月30日,第一支船队进入波特兰港,将陆战队的4个旅送上了俺,其中包括陆战队里非常少见的2个装甲旅(因为陆战队主要执行登陆作战任务,而且在此之前,主要在面积有限的岛屿上作战,受基本情况限制,陆战队并没有像陆军那样,组建专门的装甲部队,在是在必要的时候,为前线作战部队加强装甲力量。直到2061年底,随着进军美国的日子越来越近,陆战队迟早要率先登上北美洲大陆,所以共和国陆战队才在海军的支持下,建立了几个装甲旅。准确的说,是将几支功勋卓著的部队改编成了装甲部队)。
4天之后,既8月3日,波士顿港迎来了第一支大型运输船队。这支船队除了为陆战队送来了急需的武器装备之外,还送来了第一批陆军部队:4个主力战斗单位的近20万名陆军官兵与全部武器装备!
万幸的是,在此之前,陆战队与陆军已经就进军行动达成了默契。
在海军与天军的干预下,最高统帅部对陆战队与陆军的作战行动做了划分,即陆战队在沿海地区行动,并且由海军提供支持,陆军则在内陆行动,由天军提供支持,而沿海与内陆的分界线就是美国东部与中东部地区的分界线,即阿拉帕契亚山脉。毫无疑问,这一安排肯定是海军强势干预的结果,因为这等于让陆军别无选择。要知道,当时美军已经堵死了圣劳伦斯河,逆流而上进入五大湖区已经不大可能,所以陆军要在内陆作战,肯定得依靠陆战队控制的港口。如此一来,即便在作战行动上不需要看海军的脸色,在物资保障与军队调动方面仍然得受海军制约。说得不客气一点,就算陆军登上了美国本土,海军仍然可以借助陆战队的影响力,让陆军变得无足轻重。
可以说,在这个时候,陆军与海军的矛盾发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根据战后公布的一些消息,当时裴承毅已经无力控制由袁晨皓与华剑锋主导的这场军队内部斗争。事实上,正是这场斗争,导致了战后的“悲剧”,即裴承毅在离任之前发起了第五次军事改革,全面取消军种,把陆军与陆战队合并成为地面作战部队,海军降级为海上作战力量,天军则成为立体作战力量,这些兵种级别的新军队都得听从元首府、国防部与总参谋部的调遣与指挥,执行作战任务的时候则听从战区司令部或者前线司令部的指挥,而之前由军种掌握的一些权力,比如预算权、人事权等等都移交给国防部。也就是说,共和国军队变成了一支整体性的部队,而不再是各支部队的组合。
当然,对于正在进行的大战来说,战后的变动没有什么影响。
陆军上岸,陆战队照常由北向南推进。
8月中旬,共和国陆战队的10个战斗旅包围了美国最大的城市,准确的说,是美国最大的城市区,即大纽约地区。不管是从人口、区域面积、经济总量、影响力等各个决定城市地位的方面来看,大纽约地区在全世界都名列前茅,仅次于共和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欧洲的大巴黎之前。在这块面积大约14000平方千米的地区生活着将近9000万人,其中仅居住在曼哈顿岛上的美国人就有1800万,另外在隔海相望的长岛上还有2100万居民,在南面的斯塔腾岛上有800万居民,而在隔河相往的新泽西州的纽瓦克有1100万人。可以说,按照单位面积人口数量计算,曼哈顿岛绝对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当然,受到战争的影响,共和国陆战队到达的时候,已经有三分之二的居民离开了家园,有的南下逃往不久前遭到炮火打击的切萨皮克湾周边地区,更多的则向西逃往内陆地区,特别是阿拉帕契亚山脉里的小镇与乡村。
为了搞清楚大纽约地区到底还有多少人,共和国天军还专门发射了一组用来探测生命体的小型卫星,用了一周的时间收集数据,最终确定在这一地区活动的人员绝对不会超过3000万。
正是这一探测结果,帮助共和国当局做出了攻打大纽约地区的决定。
从军事上讲,占领纽约的价值并不大。虽然纽约拥有美国最大的港口,但是共和国陆战队需要港口的话,还不如南下攻占费城。再说了,波士顿距离纽约就几百千米而已,有了波士顿港,纽约港就没有多少价值了。
显然,这是一次为政治服务的进攻行动。
从某种意义上讲,纽约可以看成是美国的象征,或者说是美国繁荣昌盛的象征,纽约在美国人心里的地位超过了华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