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6章 维新变法裱糊 五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天下豪商最新章节!
“成立特许商会,发行债票……呵呵,果然是武好古,就是有办法!”
开封府,琼林宫,政事堂。纪忆拿着大宋驻天津的公使馆发来的奏报,爽朗大笑起来。
这都是国际先进经验了!大宋现在要师周变法,自强图存。当然得学国际上最先进的殖民侵略经验了。
什么周学为用,宋学为体的,是根本没有的。因为大宋和大周根本是一个圈子。就好像法兰西学英格兰,俄罗斯抄德意志。根本没有体用之辩的问题。
就算有,也是存在于理学派、天理派、理性派、实证派之间。都是儒家改革产生的分支,“体”都是差不多的,就是“用”不大一样。
“特许商会还是有点过了吧?”太宰何执中连连摇头,“难道要官家出钱入股,替殿下们买一个国王吗?”
“怎么会叫官家出钱呢?”纪忆笑着摆手,“咱们这里又不是周国,人家是共和的,咱这里是家国天下。这钱当然由国库出了!”
何执中听着这话好不变扭——国库出钱和商人合股,去万里之外夺人家蛮夷的基业给官家的王爷立国。
这事儿真的不会在历史上留下骂名吗?
纪忆皱眉:“太宰啊,周国可没禁止我大宋的商人投资他们的特许商会……咱如果不跟进,周国就要用大宋的钱去开疆辟土,把南洋都占领了!”
“跟……”何执中老脸都拧起来了,“必须跟!不能让武好古太得意了!”
是啊!不能让武好古得意!这是最高的政治正确,别的事儿都搁一旁。
至于史书上怎么写,怎么也没有谁来写史书重要——如果让周国吞并南洋,变得强大无比,那么《宋史》多半就该让武周来写了!想想也知道周国的史官不会说大宋什么好话的!
纪忆也显得义愤填膺,“对!不能让武周太得意了!”
他的目光在政事堂中一扫,宰执们都在点头表示同意。
家国天下嘛,一家一姓的反动统治最要紧了!
“不过,现在朝廷没有钱啊!”纪忆眉头皱了起来,“今年的夏钱收了不到六成,商税减少了三成,钱引也发不出去了……秋税就算能收齐也没什么用。秋税主要是粮食,今年的粮价跌了不少,卖不上价。”
问题很严重!
由于钱引危机引发的通货紧缩还在继续!
而且周国和交趾国(包括周国的安南行省)的粮食又连续丰收,开始冲击宋国本土的市场。
造成了粮价下跌,使得农民获取现金的渠道进一步萎缩。
对于没有欠债,或者没有欠钱(欠粮食问题不大)的农民而言,勒一勒裤腰带还能过下去。
可是对于欠了钱的农民而言,那可真是雪上加霜,噩耗加上噩耗。
对了,还有噩耗!
就是土地价格在下跌!
这事儿多少是复古党人整出来的。他们之前不是查隐田吗?整了不少京畿地主。现在又有了一隶属户部的均田司!
专门负责在京畿路、京东、西路继续查田和分配查到的隐田。
这下可把手里有田的,后台不硬的地主给吓坏了。纷纷抛售土地,将资金转往京东商市或天津商市……想要出售土地的小自耕农也跟着倒了霉,田价狠打了一个折扣!
与此同时,由于钱引销售和资金持续流出,中原乡村又出现了资金紧张和利率上升。想要借钱的贫下中农,变得更加困难了。
而要解决这一连串经济问题,关键显然是找到一种可以替代钱引的纸币。
何执中两手一摊,看着纪忆,“没有钱怎么办?忆之,你有办法就快说吧,老夫反正是束手无策了。”
“那就继续以周为师吧,”纪忆笑道,“周国现在不是在发行银行券吗?咱们也照葫芦画瓢吧。”
“银行券?怎么发啊?”
纪忆早就想好了,当下就笑道:“周国发行的是和银两币挂钩的银行券。咱们可以发行和铜钱通兑的银行券……当然了,在发行银行券前,也得学习周国,先成立一个专管发钞铸钱的大宋银行。”
“那可是太府寺的职权啊!”余深立即提醒,“太府寺的为宫内办事的……”
纪忆苦苦一笑:“这不是周国的办法吗?要不咱们再等等?若是周国的办法行之有效,咱们就借鉴一二?”
“不行,不行。”童贯摇头道,“侵夺太府寺的职权可不是小事……要不就把大宋银行归在太府寺,由宫中参与管理?”
“这个……”纪忆想了想,“还是由官家圣断吧。”
由宫中的内侍去当中央银行行长是有点不妥,不过找个进士出身的文官去当行长也强不了多少。
人才的问题,始终是摆在大宋新政面前的一道坎儿。
与此同时,东南商市那边又有大量的新政人才没有出路,对朝廷也怨言颇多,说不定还要闹革命……
一想到这道绕不过去的坎儿,纪大相公就有点脑仁疼了。因为他非常清楚,只要科举不废,新政人才在官场上就没有什么上升通道可言。而官场的中上层只要被传统的科举出身的文官把持,新政就会阻力重重!
可是要废科举而大用新人,纪忆也是不敢的——这可是同全天下读书人为敌的事情啊!
而且现在新式学堂的数量非常有限。如果不算军学,整个大宋的高等新式学堂只有区区几所,而且除了青城学宫之外,都集中在京东、上海两家商市之中。
而和新式大学配套的新式书院,同样集中在开封府和沿海几大商市之中。而新式大学的课程又和传统的儒家教育大相径庭,没有读过新式书院的儒生根本没法上大学。
如果废科举而用新学,至少在新式教育普及前,天下三百数十州的寒门士子,就没有上升之途了!
真要这么个搞法,沿海商市是满意了,可天下三百数十州就该揭竿而起了……
……
两府集议还在进行的时候,武好文和武好德两兄弟,联袂步入了崇政殿。
崇政殿中还有一队父子,便是大宋官家赵佶和刚刚改封东海郡王的赵楷。
赵楷和赵佶长得很像,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身材高大,相貌英俊,而且很有才气。
无论是骑马射箭还是书画琴棋,不管是儒家经典还是新式学问,全都有所涉猎,在许多方面还堪称天才。如果由他继承赵佶的皇位,那么赵佶的“古今帝王才艺第一”的地位,恐怕就得让给儿子赵楷了。
等武好文、武好德兄弟行过揖拜之礼,赵佶就笑着招呼二人落座。
这个待遇可真是有点特殊了,武好文好歹也是重臣,他现在是东海相,正奉大夫,龙图阁直学士。地位相当于尚书和九卿,在官家跟前赐个座也没什么。可武好德不过是个东海郡王府伴读,儒林郎,而且还没有进士出身。怎么也赐了座?
不过武好德却一点也不觉得不妥,他早就习惯这种特殊的宠爱了……
赵佶温言问武好德道:“好德,你二哥和你说过担当送亲副使的事情了?”
他给武好德安排了一个送亲副使的临时差遣,职责是送庆德公主出嫁,而送亲正使则是东海郡王赵楷。
苏东坡的长子,现任的郁州云台学宫司业苏迈也会同行,不过他的临时差遣是和亲使,职责是替东海郡王赵楷和武好古的女儿武美娘保媒。
至于东海相武好文,则受命东去建立东海国——别看东海国的地盘很小,差不多就是一县之地。但是人口众多,经济繁荣,地理位置又特别要紧。而且东海国还是实证派、理性派思想的起源之地,又是和天津市并驾齐驱的资本主义萌芽之地,一度还是宋朝官场斗争失败者的流浪之地。
因此东海国不仅有迥异于大宋绝大部分地区的,接近于资本主义的经济,而且还有相当自由的思想。
所以武好文这个东海相可不容易当好!
“陛下,臣已经知道要陪东海王去天津了。”武好德和赵佶非常熟悉,说话的时候一点都不紧张。
赵佶点点头,又问武好文道:“听说你那侄女有些不寻常,同开封府的大家闺秀很不一样,倒和易安居士有点像?”
“陛下过誉了,美娘的才气如何可以和易安居士相比?”武好文笑道,“不敢她和我朝官宦人家的闺女的确不大一样……这也是天津的风气感染,只要到了东海国,好生管教,还是可以改过来的。”
赵佶笑了笑,不置可否。他可不相信武好文能管住武好古的女儿……他想了想,又道:“武卿,东海国事务繁杂,也迥异天下三百数十州。你去了以后,一定要妥善处置,不可贸然行事。
另外,东海国中有云台、格致两所大学,还有新式书院、学院落干,新学人才济济。你一定要善加任用!所以朕就不给东海国多派老旧官吏了,国中的官职,就紧着云台、格致的才子学士吧。”
赵佶这个君虽然有点昏,但他也是新学到巨头。所以也知道新学才子在官场上蹉跎,怨言日多。可是大宋的基石毕竟是科举士大夫!因此设立东海国在赵佶看来,就成了给新学学士安排出路的机会了……给个官养起来就好了!
“成立特许商会,发行债票……呵呵,果然是武好古,就是有办法!”
开封府,琼林宫,政事堂。纪忆拿着大宋驻天津的公使馆发来的奏报,爽朗大笑起来。
这都是国际先进经验了!大宋现在要师周变法,自强图存。当然得学国际上最先进的殖民侵略经验了。
什么周学为用,宋学为体的,是根本没有的。因为大宋和大周根本是一个圈子。就好像法兰西学英格兰,俄罗斯抄德意志。根本没有体用之辩的问题。
就算有,也是存在于理学派、天理派、理性派、实证派之间。都是儒家改革产生的分支,“体”都是差不多的,就是“用”不大一样。
“特许商会还是有点过了吧?”太宰何执中连连摇头,“难道要官家出钱入股,替殿下们买一个国王吗?”
“怎么会叫官家出钱呢?”纪忆笑着摆手,“咱们这里又不是周国,人家是共和的,咱这里是家国天下。这钱当然由国库出了!”
何执中听着这话好不变扭——国库出钱和商人合股,去万里之外夺人家蛮夷的基业给官家的王爷立国。
这事儿真的不会在历史上留下骂名吗?
纪忆皱眉:“太宰啊,周国可没禁止我大宋的商人投资他们的特许商会……咱如果不跟进,周国就要用大宋的钱去开疆辟土,把南洋都占领了!”
“跟……”何执中老脸都拧起来了,“必须跟!不能让武好古太得意了!”
是啊!不能让武好古得意!这是最高的政治正确,别的事儿都搁一旁。
至于史书上怎么写,怎么也没有谁来写史书重要——如果让周国吞并南洋,变得强大无比,那么《宋史》多半就该让武周来写了!想想也知道周国的史官不会说大宋什么好话的!
纪忆也显得义愤填膺,“对!不能让武周太得意了!”
他的目光在政事堂中一扫,宰执们都在点头表示同意。
家国天下嘛,一家一姓的反动统治最要紧了!
“不过,现在朝廷没有钱啊!”纪忆眉头皱了起来,“今年的夏钱收了不到六成,商税减少了三成,钱引也发不出去了……秋税就算能收齐也没什么用。秋税主要是粮食,今年的粮价跌了不少,卖不上价。”
问题很严重!
由于钱引危机引发的通货紧缩还在继续!
而且周国和交趾国(包括周国的安南行省)的粮食又连续丰收,开始冲击宋国本土的市场。
造成了粮价下跌,使得农民获取现金的渠道进一步萎缩。
对于没有欠债,或者没有欠钱(欠粮食问题不大)的农民而言,勒一勒裤腰带还能过下去。
可是对于欠了钱的农民而言,那可真是雪上加霜,噩耗加上噩耗。
对了,还有噩耗!
就是土地价格在下跌!
这事儿多少是复古党人整出来的。他们之前不是查隐田吗?整了不少京畿地主。现在又有了一隶属户部的均田司!
专门负责在京畿路、京东、西路继续查田和分配查到的隐田。
这下可把手里有田的,后台不硬的地主给吓坏了。纷纷抛售土地,将资金转往京东商市或天津商市……想要出售土地的小自耕农也跟着倒了霉,田价狠打了一个折扣!
与此同时,由于钱引销售和资金持续流出,中原乡村又出现了资金紧张和利率上升。想要借钱的贫下中农,变得更加困难了。
而要解决这一连串经济问题,关键显然是找到一种可以替代钱引的纸币。
何执中两手一摊,看着纪忆,“没有钱怎么办?忆之,你有办法就快说吧,老夫反正是束手无策了。”
“那就继续以周为师吧,”纪忆笑道,“周国现在不是在发行银行券吗?咱们也照葫芦画瓢吧。”
“银行券?怎么发啊?”
纪忆早就想好了,当下就笑道:“周国发行的是和银两币挂钩的银行券。咱们可以发行和铜钱通兑的银行券……当然了,在发行银行券前,也得学习周国,先成立一个专管发钞铸钱的大宋银行。”
“那可是太府寺的职权啊!”余深立即提醒,“太府寺的为宫内办事的……”
纪忆苦苦一笑:“这不是周国的办法吗?要不咱们再等等?若是周国的办法行之有效,咱们就借鉴一二?”
“不行,不行。”童贯摇头道,“侵夺太府寺的职权可不是小事……要不就把大宋银行归在太府寺,由宫中参与管理?”
“这个……”纪忆想了想,“还是由官家圣断吧。”
由宫中的内侍去当中央银行行长是有点不妥,不过找个进士出身的文官去当行长也强不了多少。
人才的问题,始终是摆在大宋新政面前的一道坎儿。
与此同时,东南商市那边又有大量的新政人才没有出路,对朝廷也怨言颇多,说不定还要闹革命……
一想到这道绕不过去的坎儿,纪大相公就有点脑仁疼了。因为他非常清楚,只要科举不废,新政人才在官场上就没有什么上升通道可言。而官场的中上层只要被传统的科举出身的文官把持,新政就会阻力重重!
可是要废科举而大用新人,纪忆也是不敢的——这可是同全天下读书人为敌的事情啊!
而且现在新式学堂的数量非常有限。如果不算军学,整个大宋的高等新式学堂只有区区几所,而且除了青城学宫之外,都集中在京东、上海两家商市之中。
而和新式大学配套的新式书院,同样集中在开封府和沿海几大商市之中。而新式大学的课程又和传统的儒家教育大相径庭,没有读过新式书院的儒生根本没法上大学。
如果废科举而用新学,至少在新式教育普及前,天下三百数十州的寒门士子,就没有上升之途了!
真要这么个搞法,沿海商市是满意了,可天下三百数十州就该揭竿而起了……
……
两府集议还在进行的时候,武好文和武好德两兄弟,联袂步入了崇政殿。
崇政殿中还有一队父子,便是大宋官家赵佶和刚刚改封东海郡王的赵楷。
赵楷和赵佶长得很像,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身材高大,相貌英俊,而且很有才气。
无论是骑马射箭还是书画琴棋,不管是儒家经典还是新式学问,全都有所涉猎,在许多方面还堪称天才。如果由他继承赵佶的皇位,那么赵佶的“古今帝王才艺第一”的地位,恐怕就得让给儿子赵楷了。
等武好文、武好德兄弟行过揖拜之礼,赵佶就笑着招呼二人落座。
这个待遇可真是有点特殊了,武好文好歹也是重臣,他现在是东海相,正奉大夫,龙图阁直学士。地位相当于尚书和九卿,在官家跟前赐个座也没什么。可武好德不过是个东海郡王府伴读,儒林郎,而且还没有进士出身。怎么也赐了座?
不过武好德却一点也不觉得不妥,他早就习惯这种特殊的宠爱了……
赵佶温言问武好德道:“好德,你二哥和你说过担当送亲副使的事情了?”
他给武好德安排了一个送亲副使的临时差遣,职责是送庆德公主出嫁,而送亲正使则是东海郡王赵楷。
苏东坡的长子,现任的郁州云台学宫司业苏迈也会同行,不过他的临时差遣是和亲使,职责是替东海郡王赵楷和武好古的女儿武美娘保媒。
至于东海相武好文,则受命东去建立东海国——别看东海国的地盘很小,差不多就是一县之地。但是人口众多,经济繁荣,地理位置又特别要紧。而且东海国还是实证派、理性派思想的起源之地,又是和天津市并驾齐驱的资本主义萌芽之地,一度还是宋朝官场斗争失败者的流浪之地。
因此东海国不仅有迥异于大宋绝大部分地区的,接近于资本主义的经济,而且还有相当自由的思想。
所以武好文这个东海相可不容易当好!
“陛下,臣已经知道要陪东海王去天津了。”武好德和赵佶非常熟悉,说话的时候一点都不紧张。
赵佶点点头,又问武好文道:“听说你那侄女有些不寻常,同开封府的大家闺秀很不一样,倒和易安居士有点像?”
“陛下过誉了,美娘的才气如何可以和易安居士相比?”武好文笑道,“不敢她和我朝官宦人家的闺女的确不大一样……这也是天津的风气感染,只要到了东海国,好生管教,还是可以改过来的。”
赵佶笑了笑,不置可否。他可不相信武好文能管住武好古的女儿……他想了想,又道:“武卿,东海国事务繁杂,也迥异天下三百数十州。你去了以后,一定要妥善处置,不可贸然行事。
另外,东海国中有云台、格致两所大学,还有新式书院、学院落干,新学人才济济。你一定要善加任用!所以朕就不给东海国多派老旧官吏了,国中的官职,就紧着云台、格致的才子学士吧。”
赵佶这个君虽然有点昏,但他也是新学到巨头。所以也知道新学才子在官场上蹉跎,怨言日多。可是大宋的基石毕竟是科举士大夫!因此设立东海国在赵佶看来,就成了给新学学士安排出路的机会了……给个官养起来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