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履霜坚冰至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三国小霸王最新章节!
天子一个王佐的评价,让伏完识相地闭上了嘴巴,荀彧得以畅所欲言。
他为天子提了一个详细的规划。
首先,追尊天子生母王美人为皇后,配孝灵皇帝文昭陵,召王美人的父兄入京,以昭告天下,当今天子乃是先帝血脉,解决名份上的问题。名不正则言不顺,不解决这个问题,天下人就算想忠于朝廷也不知道真假,莫衰一是,难免产生混乱。
其次,颁布诏书,赦免牛辅、董越等人,任命牛辅为并州刺史,安抚其心,为我所用。再封韩遂、马腾为侯,征其子弟为郎,加以笼络控制。从两部西凉军中征调一部分精锐加入禁军,由车骑将军皇甫嵩统一指挥。皇甫嵩也是凉州人,战功卓著,威名赫赫,西凉军不敢造次。牛辅等人和韩遂、马腾互相牵制,再加上并州军从中制衡,只要操作得当,不要故意刺激他们,应该能缓解局势。
最后,消除文武偏见,大力提携年轻才俊,尤其是要提高武人的地位,其中最显著地就是曹操、吕布、张辽等人,将他们安排到合适的岗位,加强训练,提高禁军的战斗力,保证长安的安全。同时征辟、提拔忠于朝廷的才俊,分布关中郡县,在长安周边进行屯田,尽快解决粮食供给的问题。
在稳定长安形势的同时,对山东州郡展开连横合纵:首先派使者出使关东,宣示诏书。但不能像上次一样把重点放在袁绍身上。袁绍当然是重点,但不能是唯一的重点。这次的重点是仍然对朝廷保持尊崇的州郡,比如幽州刺史刘虞、徐州刺史陶谦、豫州牧孙坚、扬州刺史陈温。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对朝廷忠心耿耿,绝无二心,但他们至少还没有明的反对朝廷,有的还坚持进贡,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朝廷的财政危机,而且可以利用他们牵制袁绍,让他不敢轻举妄动,至少不能威胁关中。
眼下最危险的就是袁绍,只要他不敢明言造反,朝廷就保留着一丝尊严,就还有机会。
刘虞、陶谦等人都好说,孙家父子不太好处理。孙坚是豫州刺史,但孙策还占着南阳,最近有消息传来,他正计划南下夺取江夏、南郡,有意并取豫荆二州。这肯定是不行的,如果不阻止他,不仅会让其他人看到朝廷的虚弱,还会让孙家父子实力膨胀,就连袁绍都要略逊一筹,山东的平衡会被打破。
这个问题很棘手,让孙策让出豫州或者荆州,孙策肯定不会答应,但朝廷又必须让他们放弃一州,否则无法服众。荀彧提出了一个建议,改任孙策为会稽太守,由袁术之子袁耀出任荆州刺史。孙策名义上是继承袁术遗命,他不会明着反对袁耀接管荆州。如果这个计划能够实现,再由朝廷派一个合适的人选辅佐袁耀,先从名义上将荆州从孙家父子手中分离出去。如果这个计划不能实现,那就动用武力,由皇甫嵩率领由并凉精锐组成的大军出武关,迫使孙策放弃。
这个计划是荀彧整个方案中的重点,如果能降伏孙策,山东就没有独大的势力,朝廷就能从中斡旋,集结幽州、青州、徐州、豫州的人力物力围攻袁绍。如果不能降伏孙策,那就趁他羽翼未丰的时候铲除他。为了能让这个目标能够顺利实现,就必须先安抚凉州人,使朝廷有可用之兵。如果不先解决凉州人的危险,草率出兵,最后的结果必然和上次一样半途而废。
这个计划和王允当初的两路夹击南阳相似,但荀彧的计划更扎实,步步为营,没有奢望毕全功于一役。
荀彧的计划很合天子的心意,虽然算不上什么万全之策,至少有成功的希望。
可是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司徒王允如果不同意,怎么办?
荀彧最后提出一个建议:进王允为太傅,尊其爵位,让他养老。由杨彪任司徒。杨彪是袁术的姻亲,他出面操办此事,更方便与孙策协商,相信孙策不会一口拒绝。杨彪虽然只比王允小五岁,但他不像王允那么偏激,做事更有手段。弘农杨家也是唯一能与袁氏相抗衡的世家,他主政比王允更合适。
天子和伏完反复讨论,觉得可行,最后同意了。
——
王允抱着被子,斜倚在床上,耷拉着眼皮,一动不动,如泥胎木偶,只有花白的眉毛不时的抖动一下。
长子王盖、次子王景、三子王定和从子王晨、王凌五人跪在病榻前,已经跪了近半个时辰。
王盖在宫里为侍中,荀彧找到他,向他晓明利害,让他回家说服王允,接受朝廷的安排,免得闹得大家不愉快。王盖一个人没底气,拉着两个弟弟和从弟王晨、王凌一起来劝,但王允就是不肯松口,他们也是逼得没办法,只好长跪不起。
事情到了这一步,他们都很清楚这不是和王允商量,而是决定,不管王允同意不同意,天子都将要放弃王允,他有了一个更年轻的王佐之才——荀彧。虽然不知道荀彧究竟为天子出了什么主意,天子对荀彧的信任却是有目共睹。
更何况他们也清楚王允因为固执犯了多少错误。短短几个月,他就从力挽狂澜的功臣变成了面目可憎的独夫,别说吕布、曹操对他敬而远之,就连士孙瑞、宣璠等人都和他闹得不愉快,被罢免是迟早的事,只是缺一个人站出来发言,缺一个名正言顺的机会。
毕竟铲除董卓,王允是首功,谁也不想落下骂名。现在荀彧建议升王允为太傅,王景等人都可以因此入仕,已经是最好的结局。王允不答应,要死撑到底,不仅是拿自己的名声和生命做赌注,更是拿子侄的仕途做赌注,他们岂能没有怨言。跪了这么久,他们已经有些不耐烦,不时的挪一下身子。
外面传来一声轻咳,久不登门的士孙瑞缓缓走进来,见王盖五人跪了一圈,他叹了一口气,摆摆手,示意王盖五人退下。王盖五人如逢大赦,连连向士孙瑞拱手,鱼贯退了出去。
王允眉毛微颤,猛然睁开双眼,眼神凌厉。他哼了一声:“君荣久不登门,也来做说客?”
天子一个王佐的评价,让伏完识相地闭上了嘴巴,荀彧得以畅所欲言。
他为天子提了一个详细的规划。
首先,追尊天子生母王美人为皇后,配孝灵皇帝文昭陵,召王美人的父兄入京,以昭告天下,当今天子乃是先帝血脉,解决名份上的问题。名不正则言不顺,不解决这个问题,天下人就算想忠于朝廷也不知道真假,莫衰一是,难免产生混乱。
其次,颁布诏书,赦免牛辅、董越等人,任命牛辅为并州刺史,安抚其心,为我所用。再封韩遂、马腾为侯,征其子弟为郎,加以笼络控制。从两部西凉军中征调一部分精锐加入禁军,由车骑将军皇甫嵩统一指挥。皇甫嵩也是凉州人,战功卓著,威名赫赫,西凉军不敢造次。牛辅等人和韩遂、马腾互相牵制,再加上并州军从中制衡,只要操作得当,不要故意刺激他们,应该能缓解局势。
最后,消除文武偏见,大力提携年轻才俊,尤其是要提高武人的地位,其中最显著地就是曹操、吕布、张辽等人,将他们安排到合适的岗位,加强训练,提高禁军的战斗力,保证长安的安全。同时征辟、提拔忠于朝廷的才俊,分布关中郡县,在长安周边进行屯田,尽快解决粮食供给的问题。
在稳定长安形势的同时,对山东州郡展开连横合纵:首先派使者出使关东,宣示诏书。但不能像上次一样把重点放在袁绍身上。袁绍当然是重点,但不能是唯一的重点。这次的重点是仍然对朝廷保持尊崇的州郡,比如幽州刺史刘虞、徐州刺史陶谦、豫州牧孙坚、扬州刺史陈温。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对朝廷忠心耿耿,绝无二心,但他们至少还没有明的反对朝廷,有的还坚持进贡,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朝廷的财政危机,而且可以利用他们牵制袁绍,让他不敢轻举妄动,至少不能威胁关中。
眼下最危险的就是袁绍,只要他不敢明言造反,朝廷就保留着一丝尊严,就还有机会。
刘虞、陶谦等人都好说,孙家父子不太好处理。孙坚是豫州刺史,但孙策还占着南阳,最近有消息传来,他正计划南下夺取江夏、南郡,有意并取豫荆二州。这肯定是不行的,如果不阻止他,不仅会让其他人看到朝廷的虚弱,还会让孙家父子实力膨胀,就连袁绍都要略逊一筹,山东的平衡会被打破。
这个问题很棘手,让孙策让出豫州或者荆州,孙策肯定不会答应,但朝廷又必须让他们放弃一州,否则无法服众。荀彧提出了一个建议,改任孙策为会稽太守,由袁术之子袁耀出任荆州刺史。孙策名义上是继承袁术遗命,他不会明着反对袁耀接管荆州。如果这个计划能够实现,再由朝廷派一个合适的人选辅佐袁耀,先从名义上将荆州从孙家父子手中分离出去。如果这个计划不能实现,那就动用武力,由皇甫嵩率领由并凉精锐组成的大军出武关,迫使孙策放弃。
这个计划是荀彧整个方案中的重点,如果能降伏孙策,山东就没有独大的势力,朝廷就能从中斡旋,集结幽州、青州、徐州、豫州的人力物力围攻袁绍。如果不能降伏孙策,那就趁他羽翼未丰的时候铲除他。为了能让这个目标能够顺利实现,就必须先安抚凉州人,使朝廷有可用之兵。如果不先解决凉州人的危险,草率出兵,最后的结果必然和上次一样半途而废。
这个计划和王允当初的两路夹击南阳相似,但荀彧的计划更扎实,步步为营,没有奢望毕全功于一役。
荀彧的计划很合天子的心意,虽然算不上什么万全之策,至少有成功的希望。
可是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司徒王允如果不同意,怎么办?
荀彧最后提出一个建议:进王允为太傅,尊其爵位,让他养老。由杨彪任司徒。杨彪是袁术的姻亲,他出面操办此事,更方便与孙策协商,相信孙策不会一口拒绝。杨彪虽然只比王允小五岁,但他不像王允那么偏激,做事更有手段。弘农杨家也是唯一能与袁氏相抗衡的世家,他主政比王允更合适。
天子和伏完反复讨论,觉得可行,最后同意了。
——
王允抱着被子,斜倚在床上,耷拉着眼皮,一动不动,如泥胎木偶,只有花白的眉毛不时的抖动一下。
长子王盖、次子王景、三子王定和从子王晨、王凌五人跪在病榻前,已经跪了近半个时辰。
王盖在宫里为侍中,荀彧找到他,向他晓明利害,让他回家说服王允,接受朝廷的安排,免得闹得大家不愉快。王盖一个人没底气,拉着两个弟弟和从弟王晨、王凌一起来劝,但王允就是不肯松口,他们也是逼得没办法,只好长跪不起。
事情到了这一步,他们都很清楚这不是和王允商量,而是决定,不管王允同意不同意,天子都将要放弃王允,他有了一个更年轻的王佐之才——荀彧。虽然不知道荀彧究竟为天子出了什么主意,天子对荀彧的信任却是有目共睹。
更何况他们也清楚王允因为固执犯了多少错误。短短几个月,他就从力挽狂澜的功臣变成了面目可憎的独夫,别说吕布、曹操对他敬而远之,就连士孙瑞、宣璠等人都和他闹得不愉快,被罢免是迟早的事,只是缺一个人站出来发言,缺一个名正言顺的机会。
毕竟铲除董卓,王允是首功,谁也不想落下骂名。现在荀彧建议升王允为太傅,王景等人都可以因此入仕,已经是最好的结局。王允不答应,要死撑到底,不仅是拿自己的名声和生命做赌注,更是拿子侄的仕途做赌注,他们岂能没有怨言。跪了这么久,他们已经有些不耐烦,不时的挪一下身子。
外面传来一声轻咳,久不登门的士孙瑞缓缓走进来,见王盖五人跪了一圈,他叹了一口气,摆摆手,示意王盖五人退下。王盖五人如逢大赦,连连向士孙瑞拱手,鱼贯退了出去。
王允眉毛微颤,猛然睁开双眼,眼神凌厉。他哼了一声:“君荣久不登门,也来做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