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观其友(兢兢业业寂寞哥打赏加更)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三国小霸王最新章节!
蓟城东北二十余里有个胡市,地方不大,方仅两百余步。临时设市,所以没有市墙,也没有市肆,基本是自由堆放。胡人也没什么精细的货物,大多是一些皮货、山货,另外还有一些马匹。
刘备对马匹尤其关心。赵云带了五百余骑来,战马的消耗就成了他必须考虑的因素。五百名骑兵最少需要六百匹战马,如果考虑到急行军的消耗和战损,这个数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如果能有一千匹战马,他就能保证这五百骑士的战斗力了。
稍稍看了一眼,刘备就有些失望。胡市上虽然有马,但都不是什么好马,仅有三成堪作战马,剩下的大多是普通骑乘马,有一些甚至只能拉车。刘备向鲜于辅请教这些马的价格,鲜于辅有些迟疑,过了一会儿才说,这些马价格都不低,好的要五六千一匹,差的也要三四千。不过为了鼓励交易,胡市是不收税的。
鲜于辅说得很隐晦,但刘备听懂了。这些胡市都是安抚胡人的,相当于送钱。
刘虞就在胡市中,正和几个乌桓人站在一起说话。他又高又瘦,头发花白,穿着一身布衣,比市中的商人还要朴素几分。得知刘备从长安来,他随即问起他派往长安的使者田畴和鲜于银。刘备很惊讶,他在长安时间不短,张飞还和很多人比武较艺,却没听说田寿和鲜于银。
刘虞没有再问,随即请刘备到当作公廨的帐篷里就座,接了诏书。他捧着诏书,长吁短叹。鲜于辅向刘虞转达了刘备刚刚在路上说的话,刘备也再次表明自己的态度,愿意协助刘虞劝阻公孙瓒,恢复幽州的安定,并主动请缨,愿往涿郡面见公孙瓒,传达朝廷诏书。
刘虞表示感谢,便让鲜于辅送刘备去驿馆休息,明天起程去涿郡见公孙瓒。
刘备感觉到了刘虞的敷衍,却也无可奈何,只得趁鲜于辅送他出门的时候,再次向鲜于辅表示他的一片诚意,请他代为转达。鲜于辅送走刘备,回到刘虞身边,问起刘虞对刘备的观感。
刘虞思索良久。“元弼,你知道我子刘和被袁绍扣在邺城吧。”
鲜于辅点点头。“知道,袁绍还不肯让他回来?”
“我现在要说的不是这件事,我说的是刘备。犬子虽然不能脱身,却时常有书信来,曾经提及刘备。一年之间,刘备附陶谦,归袁绍,又降孙策,几次反复,此人恐怕不能信啊。”
刘虞将他了解的情况说了一遍。刘备奉诏而来,就是为调解他和公孙瓒的矛盾,所以刘备的表态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但刘备与公孙瓒是同门,他对刘备的主动示好不太相信。
鲜于辅皱着眉头,半天没说话。他对刘备了解不多,如果刘虞不说,他还真不知道这些情况。他仔细斟酌了一会儿,又劝道:“使君,我觉得正是如此,刘备方可用。他背公孙瓒在前,现在就算想重归公孙瓒麾下,以公孙瓒的性格,恐怕也无法接受。他要想在幽州立稳脚跟,只能与使君共进退。”
刘虞苦笑道:“我知道他可用,我只是担心他不可靠。万一他临阵倒戈,奈何?”
“我以为可能性不大。”
“为何?”
“欲知其人,先观其友。赵云是常山人,他能纠集五六百骑,举家追随刘备,刘备必有可取之处。观刘备之前行径,的确有轻于去就之病,但他出身单微,急于建功立业,公孙瓒虽然是他的同门师兄,却置他于田楷之下,可见没有重用之意。陶谦虽益其兵,却只是拿他当鹰犬。袁绍高门,恐怕也不会把刘备当回事。刘备降孙策乃是战败,并非倒戈,不可等同视之。观刘备所为,纵有小节不谨,并无大恶。眼下正是用人之际,刘备若能投效使君,也是人心所向,对使君有利。”
刘虞抚着胡须,沉吟半晌,觉得鲜于辅说得有些道理。刘备的身份特殊,不管他是真的还是假的,对公孙瓒都是一个打击。
“依元弼之见,如何安置刘备为好?”
“不妨让他先去见公孙瓒,观其所行。若他与公孙瓒交恶,则置他于渔阳,为使君左臂。若他与公孙瓒暗通,则置他于乐浪,让他去抚慰高句丽。待使君平定公孙瓒后,再视其顺逆决定用舍。”
刘虞点点头,轻笑一声。“元弼此计甚妙。”
——
沈直走进孙策的大帐,躬身行礼。孙策抬起头,看了他一眼,又把目光转回面前的公文上。
“伯平,坐。”
沈直应了一声,在一旁的席上入座,双手递上一份文稿。这是盛宪用两天时间写出来的文章。盛宪自己不好意思来,让沈直来。沈直推脱不掉,只好硬着头皮来见孙策。他看过这篇文章,觉得盛宪态度很端正,文章写得也很好,只要孙策不是故意刁难他,应该会满意。
孙策接过文稿,看了一眼便扔在一边。他一手据案,一手捏着眉心。“伯平觉得如何?”
“呃……”沈直暗自叫苦。孙策这不是为难人么,他能评盛宪的文章,而且是这种文章?
孙策瞥了沈直一眼,叹了一口气。“我知道他是你的长辈,你不方便评论。我也知道,以他的身份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已经难能可贵,你大概从中出力不少。不过很遗憾,这篇文章治标不治本,无法让我相信他会真的改弦更张。他只是为保命而委曲求全,将来一有机会,他还会背道而驰。伯平,你希望这样的事再来一遍吗?”
沈直心中一紧,忽然明白了孙策的用意。这一次盛宪本来必死,是孙策看在沈友的面子上给他一个机会,让他来劝盛宪。如果盛宪不能真正从内心深处放弃与孙策为敌的心思,他们将来迟早还会发生冲突。有这个危险存在,孙策就算不杀盛宪,也不会用他,当然也不敢放手用他沈直。
但他真不知道孙策需要什么样的文章,这么猜什么时候才能猜到结果?沈直心一横。“还请将军指教。”
孙策打量着沈直。“你也不知道我想要什么?”
沈直很尴尬。“直愚昧。”
孙策摇了摇头,轻笑一声,透着一丝遗憾。“伯平,我听说你在固陵受到郭异、王晟轻忽,可有此事?”
沈直窘迫不堪,讪讪地干笑了两声。
“你难道不觉得这种事很诡异?大战之际,这些人居然还顽固的轻视武人,他们哪来的自信?”
蓟城东北二十余里有个胡市,地方不大,方仅两百余步。临时设市,所以没有市墙,也没有市肆,基本是自由堆放。胡人也没什么精细的货物,大多是一些皮货、山货,另外还有一些马匹。
刘备对马匹尤其关心。赵云带了五百余骑来,战马的消耗就成了他必须考虑的因素。五百名骑兵最少需要六百匹战马,如果考虑到急行军的消耗和战损,这个数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如果能有一千匹战马,他就能保证这五百骑士的战斗力了。
稍稍看了一眼,刘备就有些失望。胡市上虽然有马,但都不是什么好马,仅有三成堪作战马,剩下的大多是普通骑乘马,有一些甚至只能拉车。刘备向鲜于辅请教这些马的价格,鲜于辅有些迟疑,过了一会儿才说,这些马价格都不低,好的要五六千一匹,差的也要三四千。不过为了鼓励交易,胡市是不收税的。
鲜于辅说得很隐晦,但刘备听懂了。这些胡市都是安抚胡人的,相当于送钱。
刘虞就在胡市中,正和几个乌桓人站在一起说话。他又高又瘦,头发花白,穿着一身布衣,比市中的商人还要朴素几分。得知刘备从长安来,他随即问起他派往长安的使者田畴和鲜于银。刘备很惊讶,他在长安时间不短,张飞还和很多人比武较艺,却没听说田寿和鲜于银。
刘虞没有再问,随即请刘备到当作公廨的帐篷里就座,接了诏书。他捧着诏书,长吁短叹。鲜于辅向刘虞转达了刘备刚刚在路上说的话,刘备也再次表明自己的态度,愿意协助刘虞劝阻公孙瓒,恢复幽州的安定,并主动请缨,愿往涿郡面见公孙瓒,传达朝廷诏书。
刘虞表示感谢,便让鲜于辅送刘备去驿馆休息,明天起程去涿郡见公孙瓒。
刘备感觉到了刘虞的敷衍,却也无可奈何,只得趁鲜于辅送他出门的时候,再次向鲜于辅表示他的一片诚意,请他代为转达。鲜于辅送走刘备,回到刘虞身边,问起刘虞对刘备的观感。
刘虞思索良久。“元弼,你知道我子刘和被袁绍扣在邺城吧。”
鲜于辅点点头。“知道,袁绍还不肯让他回来?”
“我现在要说的不是这件事,我说的是刘备。犬子虽然不能脱身,却时常有书信来,曾经提及刘备。一年之间,刘备附陶谦,归袁绍,又降孙策,几次反复,此人恐怕不能信啊。”
刘虞将他了解的情况说了一遍。刘备奉诏而来,就是为调解他和公孙瓒的矛盾,所以刘备的表态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但刘备与公孙瓒是同门,他对刘备的主动示好不太相信。
鲜于辅皱着眉头,半天没说话。他对刘备了解不多,如果刘虞不说,他还真不知道这些情况。他仔细斟酌了一会儿,又劝道:“使君,我觉得正是如此,刘备方可用。他背公孙瓒在前,现在就算想重归公孙瓒麾下,以公孙瓒的性格,恐怕也无法接受。他要想在幽州立稳脚跟,只能与使君共进退。”
刘虞苦笑道:“我知道他可用,我只是担心他不可靠。万一他临阵倒戈,奈何?”
“我以为可能性不大。”
“为何?”
“欲知其人,先观其友。赵云是常山人,他能纠集五六百骑,举家追随刘备,刘备必有可取之处。观刘备之前行径,的确有轻于去就之病,但他出身单微,急于建功立业,公孙瓒虽然是他的同门师兄,却置他于田楷之下,可见没有重用之意。陶谦虽益其兵,却只是拿他当鹰犬。袁绍高门,恐怕也不会把刘备当回事。刘备降孙策乃是战败,并非倒戈,不可等同视之。观刘备所为,纵有小节不谨,并无大恶。眼下正是用人之际,刘备若能投效使君,也是人心所向,对使君有利。”
刘虞抚着胡须,沉吟半晌,觉得鲜于辅说得有些道理。刘备的身份特殊,不管他是真的还是假的,对公孙瓒都是一个打击。
“依元弼之见,如何安置刘备为好?”
“不妨让他先去见公孙瓒,观其所行。若他与公孙瓒交恶,则置他于渔阳,为使君左臂。若他与公孙瓒暗通,则置他于乐浪,让他去抚慰高句丽。待使君平定公孙瓒后,再视其顺逆决定用舍。”
刘虞点点头,轻笑一声。“元弼此计甚妙。”
——
沈直走进孙策的大帐,躬身行礼。孙策抬起头,看了他一眼,又把目光转回面前的公文上。
“伯平,坐。”
沈直应了一声,在一旁的席上入座,双手递上一份文稿。这是盛宪用两天时间写出来的文章。盛宪自己不好意思来,让沈直来。沈直推脱不掉,只好硬着头皮来见孙策。他看过这篇文章,觉得盛宪态度很端正,文章写得也很好,只要孙策不是故意刁难他,应该会满意。
孙策接过文稿,看了一眼便扔在一边。他一手据案,一手捏着眉心。“伯平觉得如何?”
“呃……”沈直暗自叫苦。孙策这不是为难人么,他能评盛宪的文章,而且是这种文章?
孙策瞥了沈直一眼,叹了一口气。“我知道他是你的长辈,你不方便评论。我也知道,以他的身份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已经难能可贵,你大概从中出力不少。不过很遗憾,这篇文章治标不治本,无法让我相信他会真的改弦更张。他只是为保命而委曲求全,将来一有机会,他还会背道而驰。伯平,你希望这样的事再来一遍吗?”
沈直心中一紧,忽然明白了孙策的用意。这一次盛宪本来必死,是孙策看在沈友的面子上给他一个机会,让他来劝盛宪。如果盛宪不能真正从内心深处放弃与孙策为敌的心思,他们将来迟早还会发生冲突。有这个危险存在,孙策就算不杀盛宪,也不会用他,当然也不敢放手用他沈直。
但他真不知道孙策需要什么样的文章,这么猜什么时候才能猜到结果?沈直心一横。“还请将军指教。”
孙策打量着沈直。“你也不知道我想要什么?”
沈直很尴尬。“直愚昧。”
孙策摇了摇头,轻笑一声,透着一丝遗憾。“伯平,我听说你在固陵受到郭异、王晟轻忽,可有此事?”
沈直窘迫不堪,讪讪地干笑了两声。
“你难道不觉得这种事很诡异?大战之际,这些人居然还顽固的轻视武人,他们哪来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