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8章 防微杜渐(佳哥来了哈打赏加更)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三国小霸王最新章节!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祀是祭祀权,在讲究天命的时候,祭祀权其实就是政权的合法性。戎则是指兵权,一切政权都是建立在武力基础上的,政字就是一只拿着木棍的手指着象征国家的城邑,代表着征伐。
军队是暴力,是政权赖以生存的基础。兵权向来只能掌握在最高领导者的手中,任何人企图染指兵权都是无法接受的。即使是在文化昌明的二十一世纪,哪怕是再民主的国度,也不会容忍私人拥有兵权。兵权一旦落入私人手中,分裂、内战几乎是必然的。
周亚夫为什么必须死?因为军队听他的,不听皇帝的。
孙策就是握有兵权的割据者,他岂能让这样的事在自己治下发生。他宁可发展得慢一点,宁可舍弃一些像贺齐这样的名将,也不会给他们世袭兵权的机会。给他们兵权容易,再想收回来就难了。除了个人的私心之外,他更清楚门阀世家的危害,让这些已经垄断了知识的门阀掌握武力绝对不是什么好事,不管是对他还是对这些门阀。
一个门阀的胜出,往往意味着无数门阀的消亡。
孙策不仅拒绝了贺齐的要求,而且很严厉的警告了他。如果贺齐还抱着这样的思想不放,他就只能放弃这位名将了。
贺齐嚅嚅而退。
看着贺齐出了帐,孙策叹了一口气。他想了想,派人叫来林风,又给他增加了两千人。吴县是他的根基,绝对不容易有任何意外。林风和这三千精锐就是他的定海神针,即使在最恶劣的情况下也要紧守住,等到他的驰援。
大敌当前,他担心的却不是袁绍,而是吴会世家。豫州、荆州的世家蠢蠢欲动,谁又能保证吴会的世家不会趁机兴风作浪?有备无患,有重兵镇守,他们应该会清醒一些,不至于轻举妄动。
两日后,孙策拔营,率部赶往曲阿。
——
苍山。
太史慈站在一块巨石上,俯视山谷。
南方的冬天不像北方,气候依旧温暖湿润,山野间苍绿葱茏,除了颜色更深一些外,基本看不出一点萧索,即使是目光最锐利的鹰隼也会被这满山的绿色所迷惑,很难看清隐藏其中的敌人。
但太史慈却一点也不担心,他查看了一番,从背上的箭囊里抽出四枝箭,一枝搭在弦上,三枝夹在掌心,拉开三石硬弓,拉弓放箭。四枝鸣镝箭发出厉啸,呼啸而去,分别射在四棵大树上,箭矢深入树干,箭羽震颤,箭杆上系着的铜铛发出脆响,在寂静的山谷间传出很远。
脚步声响起,四队人马从不同的位置出现,奔向箭矢所射的位置。他们并没有进攻,却立下了阻击阵地,将出口堵得严严实实,就像扎起了一道密实的篱笆。每队人都不多,多的不过百人,少的只有二三十人,但阵势严整,分工清晰,衣甲整齐的刀盾手在低地立阵,披轻甲的弓弩手像猿猴一样爬上山坡,抢占制高点,居高临下,蓄势待发。
太史慈在巨石上坐了下来,两个卫士提来两壶箭,放在他伸手可及的地方。
“击鼓,最后一次劝降。”
“喏。”卫士转身,摇动手中的彩旗,下达了命令。传令兵敲响了战鼓,牛皮大鼓雷鸣,雄浑的战鼓声在山谷中回荡,斗志激昂。
“战!战!战!”近千名士卒齐声大呼,地动山摇。三声过后,又鸦雀无声,让人不免怀疑刚才那突然出现的吼声只是幻觉。因为目力所及,能看到的人马加起来最多三百人。
卫士们长刀出鞘,弓弩上弦,警惕地注视着四周,脸上却看不出一些紧张,只有必胜的信心。
跟着太史慈作战四个多月,大小百余战,他们已经对太史慈佩服得五体投地,凭着三百部曲、两百郡卒入山,不管是面对几百人的小股山贼还是面对上万人的宗贼,太史慈逢战必胜,从无败绩。对方人少的时候,他以多欺少。对方人多的时候,他以少胜多。怎么打怎么赢,而且人越打越多。
想成为太史慈的部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东部都尉的编制是两千人,现在已经有了一千八百多,几乎每一个人都是太史慈亲自挑选出来的,不仅要武艺好、身体强壮,而且要有家室,品格端正,有责任心。即使入编也不代表就一定能留下,如果训练不刻苦,达不到要求,或者作战时贪生怕死,随时都有可能被辞退。
之所以从军这么受欢迎,是因为一旦入编,将士的家属就能分到三十亩土地,服役期间不用交田租,不用服徭役,受灾时官府优先抚衅,有余粮时官府优先采购,适龄子女还可以优先入学,这么好的条件不仅吸引了大批普通百姓,也对诱降山贼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太史慈也可以高标准、严要求的挑挑捡捡,组建起一支真正的精锐。
有了这支精锐,太史慈战无不胜,所向披靡,仅仅五个月的时间就将附近的山贼清剿得七七八八。现在被他围住的是最后一股宗贼,击败他们,他就可以提前实现对孙策的承诺。
一通战鼓未罢,太史慈背后的山岭上突然响起一阵喊杀声,草木摇动,百余名山贼从山坡上冲了下来,直扑太史慈。与此同时,山谷间也涌出了大量裹着青黑色头巾的山贼,他们七嘴八舌的喊叫着,冲向太史慈所在的位置。
“杀死太史慈,赏钱百万,封……”百步外山坡上,一个中年将领举起手中的长刀,厉声大喝,一杆大旗在他身后。
“才百万?岂有此理。”太史慈哼了一声,抬手就是一箭。
箭矢飞驰而去,那中年将领看了太史慈一眼,不屑一顾,推开想要掩护他的亲卫,夺过一面盾牌,护在面门。射箭百步,已经是极限,他相信自己手中的这面牌能够挡住太史慈的箭。他甚至想好了待会儿怎么取笑太史慈,一抹冷笑从嘴角绽放,露出一口黄牙。
“噗!”羽箭沿穿了竹盾,又射中了他张开的嘴巴,从后脖颈透出。笑容凝固在中年将领的脸上,他向后退了一步,轰然倒地,从山坡上一路滚了下去。
正在冲锋的山贼顿时大乱,纷纷收住脚步。
抓住这个机会,太史慈下令攻击,拉开弓,一口气连射十余箭。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祀是祭祀权,在讲究天命的时候,祭祀权其实就是政权的合法性。戎则是指兵权,一切政权都是建立在武力基础上的,政字就是一只拿着木棍的手指着象征国家的城邑,代表着征伐。
军队是暴力,是政权赖以生存的基础。兵权向来只能掌握在最高领导者的手中,任何人企图染指兵权都是无法接受的。即使是在文化昌明的二十一世纪,哪怕是再民主的国度,也不会容忍私人拥有兵权。兵权一旦落入私人手中,分裂、内战几乎是必然的。
周亚夫为什么必须死?因为军队听他的,不听皇帝的。
孙策就是握有兵权的割据者,他岂能让这样的事在自己治下发生。他宁可发展得慢一点,宁可舍弃一些像贺齐这样的名将,也不会给他们世袭兵权的机会。给他们兵权容易,再想收回来就难了。除了个人的私心之外,他更清楚门阀世家的危害,让这些已经垄断了知识的门阀掌握武力绝对不是什么好事,不管是对他还是对这些门阀。
一个门阀的胜出,往往意味着无数门阀的消亡。
孙策不仅拒绝了贺齐的要求,而且很严厉的警告了他。如果贺齐还抱着这样的思想不放,他就只能放弃这位名将了。
贺齐嚅嚅而退。
看着贺齐出了帐,孙策叹了一口气。他想了想,派人叫来林风,又给他增加了两千人。吴县是他的根基,绝对不容易有任何意外。林风和这三千精锐就是他的定海神针,即使在最恶劣的情况下也要紧守住,等到他的驰援。
大敌当前,他担心的却不是袁绍,而是吴会世家。豫州、荆州的世家蠢蠢欲动,谁又能保证吴会的世家不会趁机兴风作浪?有备无患,有重兵镇守,他们应该会清醒一些,不至于轻举妄动。
两日后,孙策拔营,率部赶往曲阿。
——
苍山。
太史慈站在一块巨石上,俯视山谷。
南方的冬天不像北方,气候依旧温暖湿润,山野间苍绿葱茏,除了颜色更深一些外,基本看不出一点萧索,即使是目光最锐利的鹰隼也会被这满山的绿色所迷惑,很难看清隐藏其中的敌人。
但太史慈却一点也不担心,他查看了一番,从背上的箭囊里抽出四枝箭,一枝搭在弦上,三枝夹在掌心,拉开三石硬弓,拉弓放箭。四枝鸣镝箭发出厉啸,呼啸而去,分别射在四棵大树上,箭矢深入树干,箭羽震颤,箭杆上系着的铜铛发出脆响,在寂静的山谷间传出很远。
脚步声响起,四队人马从不同的位置出现,奔向箭矢所射的位置。他们并没有进攻,却立下了阻击阵地,将出口堵得严严实实,就像扎起了一道密实的篱笆。每队人都不多,多的不过百人,少的只有二三十人,但阵势严整,分工清晰,衣甲整齐的刀盾手在低地立阵,披轻甲的弓弩手像猿猴一样爬上山坡,抢占制高点,居高临下,蓄势待发。
太史慈在巨石上坐了下来,两个卫士提来两壶箭,放在他伸手可及的地方。
“击鼓,最后一次劝降。”
“喏。”卫士转身,摇动手中的彩旗,下达了命令。传令兵敲响了战鼓,牛皮大鼓雷鸣,雄浑的战鼓声在山谷中回荡,斗志激昂。
“战!战!战!”近千名士卒齐声大呼,地动山摇。三声过后,又鸦雀无声,让人不免怀疑刚才那突然出现的吼声只是幻觉。因为目力所及,能看到的人马加起来最多三百人。
卫士们长刀出鞘,弓弩上弦,警惕地注视着四周,脸上却看不出一些紧张,只有必胜的信心。
跟着太史慈作战四个多月,大小百余战,他们已经对太史慈佩服得五体投地,凭着三百部曲、两百郡卒入山,不管是面对几百人的小股山贼还是面对上万人的宗贼,太史慈逢战必胜,从无败绩。对方人少的时候,他以多欺少。对方人多的时候,他以少胜多。怎么打怎么赢,而且人越打越多。
想成为太史慈的部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东部都尉的编制是两千人,现在已经有了一千八百多,几乎每一个人都是太史慈亲自挑选出来的,不仅要武艺好、身体强壮,而且要有家室,品格端正,有责任心。即使入编也不代表就一定能留下,如果训练不刻苦,达不到要求,或者作战时贪生怕死,随时都有可能被辞退。
之所以从军这么受欢迎,是因为一旦入编,将士的家属就能分到三十亩土地,服役期间不用交田租,不用服徭役,受灾时官府优先抚衅,有余粮时官府优先采购,适龄子女还可以优先入学,这么好的条件不仅吸引了大批普通百姓,也对诱降山贼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太史慈也可以高标准、严要求的挑挑捡捡,组建起一支真正的精锐。
有了这支精锐,太史慈战无不胜,所向披靡,仅仅五个月的时间就将附近的山贼清剿得七七八八。现在被他围住的是最后一股宗贼,击败他们,他就可以提前实现对孙策的承诺。
一通战鼓未罢,太史慈背后的山岭上突然响起一阵喊杀声,草木摇动,百余名山贼从山坡上冲了下来,直扑太史慈。与此同时,山谷间也涌出了大量裹着青黑色头巾的山贼,他们七嘴八舌的喊叫着,冲向太史慈所在的位置。
“杀死太史慈,赏钱百万,封……”百步外山坡上,一个中年将领举起手中的长刀,厉声大喝,一杆大旗在他身后。
“才百万?岂有此理。”太史慈哼了一声,抬手就是一箭。
箭矢飞驰而去,那中年将领看了太史慈一眼,不屑一顾,推开想要掩护他的亲卫,夺过一面盾牌,护在面门。射箭百步,已经是极限,他相信自己手中的这面牌能够挡住太史慈的箭。他甚至想好了待会儿怎么取笑太史慈,一抹冷笑从嘴角绽放,露出一口黄牙。
“噗!”羽箭沿穿了竹盾,又射中了他张开的嘴巴,从后脖颈透出。笑容凝固在中年将领的脸上,他向后退了一步,轰然倒地,从山坡上一路滚了下去。
正在冲锋的山贼顿时大乱,纷纷收住脚步。
抓住这个机会,太史慈下令攻击,拉开弓,一口气连射十余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