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登基之前 九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三国之龙图天下最新章节!
中原肯定是要爆发大战了,是幽州打河北,还是河北打中原,现在都是一团迷雾之中,暂时都**人看得透。
毕竟现在的情况,显得太乱,就算是身在其中的人,都感觉很糊涂。
刚刚才结束的大战,所有人都认为,应该休养生息的时候,却在这时候,偏偏河北悍然动兵了。
而河北才开始动兵,突如其来幽州就出兵了。
感情都是算计好的。
到底谁打谁,还是谁和谁联合起来了,哪怕特别精明的人,都有些看糊涂了,包括明国内部,都处在怀疑的一个阶段之中。
但是在如今这个时候,明国必须要休养生息。
不管外面怎么打,只要他们不进军明国的疆域,这就不关西南明国的事情了,这一战,明国尽可能的不参与进来。
当然,也不是绝对了,如果有人当真以为明军马放南山了,想要挑事情,明军也是能立刻开战了。
牧景的底线是很坚固的,任何人不能踏进明国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疆域,你敢进来,我就告开战。
但是在**人挑衅的前提之下,明军的确开始放松警惕了,各部主将都开始纷纷准备返回渝都叙职了。
在很多大将的心中,**什么必大**建立更重要。
牧景即将要登基的消息,已经传出来了,大明立朝,那可是天大的事情,不管有什么的事情,都**这样的事情重要。
明国,只是大汉明国,怎么说都是一个小小的诸侯国而已,不是真正的皇朝,不是可以统一中原的朝廷。
而当明国进化为大**,这才是所有明国武将梦寐以求的事情,如果说文臣还谦虚一点,武将就是直白的告诉天下人,我们就是要称帝,要建朝,要立皇廷。
............
宛城。
大战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一直都在收尾,诸葛玄已经名声眼神的登上了南州总督的位置,这段时间一直在收拾战乱带来的隐患。
而军队,开始陆陆续续的撤出了宛城。
明军主力,又非不得已不扰民的规矩,大战过去了,接下来就是防御和休养生息,没必要驻扎宛城了。
明军在南阳的主力,开始分为两股,第一,景平主力,北上,准备驻扎在豫州边境,防备北部。
当然,整理军队,布置防御重要,可返回渝都叙职也很重要,特别是这个关头,更多的大将希望回去见证。
可边疆不能无大将镇守,最后景平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第四军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之后,以孟获和张任作为代表,返回渝都。
为什么是他们,第一,景平第一军中郎将陈到是牧景嫡系,对牧景是忠心不用被**,他不需要表忠心,第二孟获和张任,都是降将,他们更需要去见证这样的一个时刻,主要是为了增强他们对**的归属感,至于高定,他也想去,可景平军团负责北部防御,他必须要辅助陈到,压住边境线,不然要是在大王登基为帝的时候,边境线被攻破,他们就是渎职,将会是整个大明的罪人。
而第二股,暴熊军主力,将会进驻汝州,也就是汝南,汝南也是大郡,一郡立一州,**任何的问题。
汝州的建立,最郁闷的应该是的严颜,严颜本来以为这一次有机会返回军中,结果政事堂一纸文书,他成为了汝州总督,还是干行政的活。
相对于管理地方,严颜还是喜欢带兵打仗多一点,他已经不*轻了,这一次没办法脱离政事堂,代表他日后**什么机会返回军中了。
这是十分郁闷的事情。
但是不管怎么说,都是封疆大吏,上面都下令了,除非大王亲自诏令,不然他也说不得上面人的,毕竟这是器重,不是弃用,还得感恩上面的大人,赏识自己的才能。
而暴熊军进驻汝州,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文聘和周仓决议了一番之后,在和黄忠商讨,代表暴熊军团返回的渝都的人是文聘,周仓将会留下来镇守,同样的道理,文聘需要安抚,周仓已经是老将了,他侍奉两代牧家主,早已经不需要的这种形式主义了。
所以整顿一番,布置防御之后,黄忠带着文聘,孟获,张任,还有数十校尉级别以上的大将,开始日夜兼程,返回许都。
........................
而在雒阳,张辽是没办法动身的,特别是如今中原的情况,比较特殊,稍有不慎,河南就会出现问题了。
大军必须要**住北境之地。
不过牧景称帝如此大事,军中大将最少要代表北境的将士们,返回渝都道贺,这是一个态度问题。
就在张辽召集众将准备挑选将领回去的时候,这时候从渝都日夜兼程,仅仅用了一日一夜的时间,就送到雒阳的密函,出现在了张辽的手中。
这让张辽改变了主意了。
这一次,北境昭明军团将会**任何人返回渝都,因为他们即将要面临一个严峻的考验。
防守和主动出兵是不一样的。
河东如今已经是幽州军占领了,明军出兵,视为挑衅,说不定会引发幽州主力和他们的大战。
牧景也拿不住北境的情况,他只是根据战略需求来要求,希望张辽拿下河东,至于怎么决定,他交给了张辽自己的决定。
张辽沉默了许久,戏志才不在,他能商量的人也就是的这群大将了,但是这些大将,一个个倒是将才,却非谋士,也就是黄劭,有点谋略之才,其他的如同的庞德,打仗可以,布局也可以,但是让他分析情况,半天蹦不出一个屁来了。
最后张辽和黄劭密谋良久,才决定了,还是主动出兵,因为探子发现,河东的明军主力,大部分在上党。
他们好像准备鲸吞并州。
这倒是大好机会,明军只要河东,河西上党这些属于并州的地域,明军半步也不会踏进去,这应该有商量的余地。
张辽开始整肃兵马,准备出兵......
............................................................
牧景称帝的消息,已经完全覆盖明国所有的疆域了,从南到被北,从东到西,但凡明国麾下子民,都知道这么一回事了。
自然也藏不住天下人,明国即将和汉朝割裂,这个消息,也如同风暴,席卷天下。
而在明国境内,士林的谈论,越发的激烈,已经不在局限西南巴蜀,开始席卷关中,荆襄。
关中几乎被打脸了,而且关中世家和明国格格不入,大部分投契中原朝廷,自然是反对了。
不过奇怪的是,明国治下,雍州的地方大儒,倒是**一个人上奏反对了,而是零星的一些大儒,选择了支持。
这一点,让明国很多读书人都意外,在他们看来,关中士林已经沦陷了,而功劳,自然是来自雍州总督。
雍州总督蒯良,当初可是刘表身边第一谋士,第一政务大臣,虽选错的人,最后差点**弄得家破人亡的地步,为了家族,很卑微的投靠了明国,被发配北疆,治理混乱的关中。
也就是如今的雍州。
明国正关中建立雍州,就是要彻底改变关中,其实这也是牧景对于蒯良的一个考验,而蒯良,并**让牧景失望。
金子到了哪里都是发光发亮的,他蒯良能力超群,一个关中,他倒是治理的妥妥帖帖的,最少乱子是摆平了,明面上是安稳下来了。
一个安稳的关中,对明国可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牧景属意蒯良进入了昭明阁,不是**道理了,蒯良的能力,蒯良已经没办法转变的立场,都是他最需求的。
............
关中安稳下来了,这代表牧景称帝在士林之中,已经打开了方便之门,剩下的西凉和西羌,先后有人上奏依附,问题不大了。
而交州方面,士燮亲自上奏,请求牧景称帝,他的奏本一上来,整个南面就**什么的可以阻挡的了。
那就剩下最难啃下来的骨头。
荆襄。
明国在荆襄推翻了昔日郡制度,建立了五州总督府,而且把新政的第一步直接放在荆襄,这是看准了当初荆襄被几乎打残之后的空隙。
所以这些*收获还是蛮好的,在荆襄已经建立的明国的威严,最少荆襄不少百姓,已经把自己当成了明国人了。
但是荆襄太平下来之后,荆襄世家门阀也开始死灰复燃了,蔡家蒯家,当初都是支持刘表了,算是元气大伤,但是他们只是领头羊,下面不知道有多少世家门阀在摇摇摆不定的,一开始不敢伸头出来了,但是安稳之后,他们倒是敢伸出爪子来了。
毕竟在刚刚结束大战的时候,他们还害怕明军秋后算账的,怕牧景不顾一切大开杀戒,所以销声匿迹,断臂求生,反正什么手段能保存家族,他们都去做,把姿态放了的最低,一切配合明国的治理。
但是战乱已经过去了,如今荆襄安稳,他们也料准了,只要他们不是做的很出格,牧景不会因为他们而重新弄得的荆襄大乱的。
首先在新政之上,这些荆襄世家门阀,和地方豪族联手开始各方面阻碍,让徐庶卫觊等人寸步难行,一度停滞。
最后甚至逼得胡昭不得不把徐庶这个新政先锋军直接调迁出去,以平息**,这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胜利。
如今牧景突然称帝,明国即将脱离汉室头衔,也让他们看到了不少机会,不管是反对,还是支持,他们都在为直接最大的利益化而图谋。
不过放眼荆襄,能左右士林的人,也就是那寥寥无几的几个人,司马微,庞德公,黄承彦,这些名扬天下的大儒而已。
司马微的鹿门山书院,如今已经是明国比较重要的书院,书院之中,单单是今*出仕之人,高达二十余,是冠多*之数。
而且司马微的弟子,徐庶,更是牧景麾下大红人,新政先锋军,司马微的地位自然是水涨船高。
庞德公本是荆襄清流,那些清流家族都为之马首是瞻,有绝大的影响力。
黄承彦,江夏世家的领头羊,昔日的江夏,如今的夏州,都是荆襄之地重要的地方,世家门阀不少,影响力不弱。
不过黄承彦如今是牧景的老丈人,他的态度,反而让士林读书人有些犹豫,所以非不得已的情况之下,他不会表态的。
更重要的还是司马微和庞德公的态度。
他们一旦上奏赞同称帝之举,那么明国士林,将会统一意见,完全同意牧景称帝,改天换日。
........................
鹿门山。
山上屹立一座书院,为鹿门山书院。
鹿门山书院昔日空有其名,而无其之实,但是随着徐庶出仕,石韬,孟建,崔钧等学子纷纷出仕明国,在明国越发的有江湖地位了。
仅次于明国第一书院,鸿都门学之下。
书院中,读书声郎朗,小路上,学子身影络绎不绝,越来越多的人拜在门下,自然也让这清净的山峰变得热闹起来了。
山腰上,一处安静的凉亭。
司马微,庞德公,黄承彦,三大奠定了书院根基的祭酒正在的青梅煮酒,论天下大事。
“早就想到他有朝一日,会走出这一步的!”黄承彦喝了不少酒,声音都变得有些苦涩的起来了:“但是没想到会这么快!”
“不管怎么说,日后承彦就是国丈了!”司马微笑了笑,他是最看得开的,从天下大乱之开始,他就已经对汉室,**太大的期待了,刘表当*的崛起,他还有几分的期待的,但是覆灭之后,他就已经死心了。
刘汉四百*,也该走到尽头了,在司马微心中,或许天下百姓更重要,总需要有人一统天下的,如果这个人是牧景,也是不能接受的。
“真正的国丈,在昭明阁!”黄承彦摇摇头。
牧景当了皇帝,蔡琰才是皇后,黄月英,顶多算是嫔妃而已。
“蔡公当*是最忠心大汉了,没想到他也放弃了,如今亲自给吾等写信,希望我们顾全大局,上奏表示一下!”
庞德公的感概很深情,有些叹息,也有些惋惜。
“身在局中,他醒悟的早!”司马微倒是赞同蔡邕的决定,虽然对他自己来说,或许是有些打击了,对他的名声肯定有影响,但是对天下,是好事。
“那我们呢?”
黄承彦问。
“老夫会上奏的!”司马微想了想。
中原肯定是要爆发大战了,是幽州打河北,还是河北打中原,现在都是一团迷雾之中,暂时都**人看得透。
毕竟现在的情况,显得太乱,就算是身在其中的人,都感觉很糊涂。
刚刚才结束的大战,所有人都认为,应该休养生息的时候,却在这时候,偏偏河北悍然动兵了。
而河北才开始动兵,突如其来幽州就出兵了。
感情都是算计好的。
到底谁打谁,还是谁和谁联合起来了,哪怕特别精明的人,都有些看糊涂了,包括明国内部,都处在怀疑的一个阶段之中。
但是在如今这个时候,明国必须要休养生息。
不管外面怎么打,只要他们不进军明国的疆域,这就不关西南明国的事情了,这一战,明国尽可能的不参与进来。
当然,也不是绝对了,如果有人当真以为明军马放南山了,想要挑事情,明军也是能立刻开战了。
牧景的底线是很坚固的,任何人不能踏进明国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疆域,你敢进来,我就告开战。
但是在**人挑衅的前提之下,明军的确开始放松警惕了,各部主将都开始纷纷准备返回渝都叙职了。
在很多大将的心中,**什么必大**建立更重要。
牧景即将要登基的消息,已经传出来了,大明立朝,那可是天大的事情,不管有什么的事情,都**这样的事情重要。
明国,只是大汉明国,怎么说都是一个小小的诸侯国而已,不是真正的皇朝,不是可以统一中原的朝廷。
而当明国进化为大**,这才是所有明国武将梦寐以求的事情,如果说文臣还谦虚一点,武将就是直白的告诉天下人,我们就是要称帝,要建朝,要立皇廷。
............
宛城。
大战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一直都在收尾,诸葛玄已经名声眼神的登上了南州总督的位置,这段时间一直在收拾战乱带来的隐患。
而军队,开始陆陆续续的撤出了宛城。
明军主力,又非不得已不扰民的规矩,大战过去了,接下来就是防御和休养生息,没必要驻扎宛城了。
明军在南阳的主力,开始分为两股,第一,景平主力,北上,准备驻扎在豫州边境,防备北部。
当然,整理军队,布置防御重要,可返回渝都叙职也很重要,特别是这个关头,更多的大将希望回去见证。
可边疆不能无大将镇守,最后景平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第四军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之后,以孟获和张任作为代表,返回渝都。
为什么是他们,第一,景平第一军中郎将陈到是牧景嫡系,对牧景是忠心不用被**,他不需要表忠心,第二孟获和张任,都是降将,他们更需要去见证这样的一个时刻,主要是为了增强他们对**的归属感,至于高定,他也想去,可景平军团负责北部防御,他必须要辅助陈到,压住边境线,不然要是在大王登基为帝的时候,边境线被攻破,他们就是渎职,将会是整个大明的罪人。
而第二股,暴熊军主力,将会进驻汝州,也就是汝南,汝南也是大郡,一郡立一州,**任何的问题。
汝州的建立,最郁闷的应该是的严颜,严颜本来以为这一次有机会返回军中,结果政事堂一纸文书,他成为了汝州总督,还是干行政的活。
相对于管理地方,严颜还是喜欢带兵打仗多一点,他已经不*轻了,这一次没办法脱离政事堂,代表他日后**什么机会返回军中了。
这是十分郁闷的事情。
但是不管怎么说,都是封疆大吏,上面都下令了,除非大王亲自诏令,不然他也说不得上面人的,毕竟这是器重,不是弃用,还得感恩上面的大人,赏识自己的才能。
而暴熊军进驻汝州,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文聘和周仓决议了一番之后,在和黄忠商讨,代表暴熊军团返回的渝都的人是文聘,周仓将会留下来镇守,同样的道理,文聘需要安抚,周仓已经是老将了,他侍奉两代牧家主,早已经不需要的这种形式主义了。
所以整顿一番,布置防御之后,黄忠带着文聘,孟获,张任,还有数十校尉级别以上的大将,开始日夜兼程,返回许都。
........................
而在雒阳,张辽是没办法动身的,特别是如今中原的情况,比较特殊,稍有不慎,河南就会出现问题了。
大军必须要**住北境之地。
不过牧景称帝如此大事,军中大将最少要代表北境的将士们,返回渝都道贺,这是一个态度问题。
就在张辽召集众将准备挑选将领回去的时候,这时候从渝都日夜兼程,仅仅用了一日一夜的时间,就送到雒阳的密函,出现在了张辽的手中。
这让张辽改变了主意了。
这一次,北境昭明军团将会**任何人返回渝都,因为他们即将要面临一个严峻的考验。
防守和主动出兵是不一样的。
河东如今已经是幽州军占领了,明军出兵,视为挑衅,说不定会引发幽州主力和他们的大战。
牧景也拿不住北境的情况,他只是根据战略需求来要求,希望张辽拿下河东,至于怎么决定,他交给了张辽自己的决定。
张辽沉默了许久,戏志才不在,他能商量的人也就是的这群大将了,但是这些大将,一个个倒是将才,却非谋士,也就是黄劭,有点谋略之才,其他的如同的庞德,打仗可以,布局也可以,但是让他分析情况,半天蹦不出一个屁来了。
最后张辽和黄劭密谋良久,才决定了,还是主动出兵,因为探子发现,河东的明军主力,大部分在上党。
他们好像准备鲸吞并州。
这倒是大好机会,明军只要河东,河西上党这些属于并州的地域,明军半步也不会踏进去,这应该有商量的余地。
张辽开始整肃兵马,准备出兵......
............................................................
牧景称帝的消息,已经完全覆盖明国所有的疆域了,从南到被北,从东到西,但凡明国麾下子民,都知道这么一回事了。
自然也藏不住天下人,明国即将和汉朝割裂,这个消息,也如同风暴,席卷天下。
而在明国境内,士林的谈论,越发的激烈,已经不在局限西南巴蜀,开始席卷关中,荆襄。
关中几乎被打脸了,而且关中世家和明国格格不入,大部分投契中原朝廷,自然是反对了。
不过奇怪的是,明国治下,雍州的地方大儒,倒是**一个人上奏反对了,而是零星的一些大儒,选择了支持。
这一点,让明国很多读书人都意外,在他们看来,关中士林已经沦陷了,而功劳,自然是来自雍州总督。
雍州总督蒯良,当初可是刘表身边第一谋士,第一政务大臣,虽选错的人,最后差点**弄得家破人亡的地步,为了家族,很卑微的投靠了明国,被发配北疆,治理混乱的关中。
也就是如今的雍州。
明国正关中建立雍州,就是要彻底改变关中,其实这也是牧景对于蒯良的一个考验,而蒯良,并**让牧景失望。
金子到了哪里都是发光发亮的,他蒯良能力超群,一个关中,他倒是治理的妥妥帖帖的,最少乱子是摆平了,明面上是安稳下来了。
一个安稳的关中,对明国可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牧景属意蒯良进入了昭明阁,不是**道理了,蒯良的能力,蒯良已经没办法转变的立场,都是他最需求的。
............
关中安稳下来了,这代表牧景称帝在士林之中,已经打开了方便之门,剩下的西凉和西羌,先后有人上奏依附,问题不大了。
而交州方面,士燮亲自上奏,请求牧景称帝,他的奏本一上来,整个南面就**什么的可以阻挡的了。
那就剩下最难啃下来的骨头。
荆襄。
明国在荆襄推翻了昔日郡制度,建立了五州总督府,而且把新政的第一步直接放在荆襄,这是看准了当初荆襄被几乎打残之后的空隙。
所以这些*收获还是蛮好的,在荆襄已经建立的明国的威严,最少荆襄不少百姓,已经把自己当成了明国人了。
但是荆襄太平下来之后,荆襄世家门阀也开始死灰复燃了,蔡家蒯家,当初都是支持刘表了,算是元气大伤,但是他们只是领头羊,下面不知道有多少世家门阀在摇摇摆不定的,一开始不敢伸头出来了,但是安稳之后,他们倒是敢伸出爪子来了。
毕竟在刚刚结束大战的时候,他们还害怕明军秋后算账的,怕牧景不顾一切大开杀戒,所以销声匿迹,断臂求生,反正什么手段能保存家族,他们都去做,把姿态放了的最低,一切配合明国的治理。
但是战乱已经过去了,如今荆襄安稳,他们也料准了,只要他们不是做的很出格,牧景不会因为他们而重新弄得的荆襄大乱的。
首先在新政之上,这些荆襄世家门阀,和地方豪族联手开始各方面阻碍,让徐庶卫觊等人寸步难行,一度停滞。
最后甚至逼得胡昭不得不把徐庶这个新政先锋军直接调迁出去,以平息**,这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胜利。
如今牧景突然称帝,明国即将脱离汉室头衔,也让他们看到了不少机会,不管是反对,还是支持,他们都在为直接最大的利益化而图谋。
不过放眼荆襄,能左右士林的人,也就是那寥寥无几的几个人,司马微,庞德公,黄承彦,这些名扬天下的大儒而已。
司马微的鹿门山书院,如今已经是明国比较重要的书院,书院之中,单单是今*出仕之人,高达二十余,是冠多*之数。
而且司马微的弟子,徐庶,更是牧景麾下大红人,新政先锋军,司马微的地位自然是水涨船高。
庞德公本是荆襄清流,那些清流家族都为之马首是瞻,有绝大的影响力。
黄承彦,江夏世家的领头羊,昔日的江夏,如今的夏州,都是荆襄之地重要的地方,世家门阀不少,影响力不弱。
不过黄承彦如今是牧景的老丈人,他的态度,反而让士林读书人有些犹豫,所以非不得已的情况之下,他不会表态的。
更重要的还是司马微和庞德公的态度。
他们一旦上奏赞同称帝之举,那么明国士林,将会统一意见,完全同意牧景称帝,改天换日。
........................
鹿门山。
山上屹立一座书院,为鹿门山书院。
鹿门山书院昔日空有其名,而无其之实,但是随着徐庶出仕,石韬,孟建,崔钧等学子纷纷出仕明国,在明国越发的有江湖地位了。
仅次于明国第一书院,鸿都门学之下。
书院中,读书声郎朗,小路上,学子身影络绎不绝,越来越多的人拜在门下,自然也让这清净的山峰变得热闹起来了。
山腰上,一处安静的凉亭。
司马微,庞德公,黄承彦,三大奠定了书院根基的祭酒正在的青梅煮酒,论天下大事。
“早就想到他有朝一日,会走出这一步的!”黄承彦喝了不少酒,声音都变得有些苦涩的起来了:“但是没想到会这么快!”
“不管怎么说,日后承彦就是国丈了!”司马微笑了笑,他是最看得开的,从天下大乱之开始,他就已经对汉室,**太大的期待了,刘表当*的崛起,他还有几分的期待的,但是覆灭之后,他就已经死心了。
刘汉四百*,也该走到尽头了,在司马微心中,或许天下百姓更重要,总需要有人一统天下的,如果这个人是牧景,也是不能接受的。
“真正的国丈,在昭明阁!”黄承彦摇摇头。
牧景当了皇帝,蔡琰才是皇后,黄月英,顶多算是嫔妃而已。
“蔡公当*是最忠心大汉了,没想到他也放弃了,如今亲自给吾等写信,希望我们顾全大局,上奏表示一下!”
庞德公的感概很深情,有些叹息,也有些惋惜。
“身在局中,他醒悟的早!”司马微倒是赞同蔡邕的决定,虽然对他自己来说,或许是有些打击了,对他的名声肯定有影响,但是对天下,是好事。
“那我们呢?”
黄承彦问。
“老夫会上奏的!”司马微想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