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南唐帝国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称霸五代十国最新章节!
第一百六十六章南唐帝国
李元期期艾艾地道,“父皇,这个不太符合古制吧?”
李煜轻轻颔首,说道:“没错,自古以来华夏族的传承制度都是父死继、兄终弟及,可这种制度就真的很好么?父皇却不这么认为。”
李元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说,他有虽心反驳却又不敢。
李煜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道:“元,为父既然把江山社稷交给了你,就绝对不会出尔反尔再废掉你,你有话尽管直说,为父绝对不会怪罪于你,只要你说得对,为父就算改变主意又有何妨呢?今天你我父就敞开了谈,好么?”
“喏。”李元深深一揖,恭声道,“儿臣谨听父皇教诲。”
李煜苦笑,又道:“那就为父先说,父死继、兄终弟及为什么不好?所谓父死继,就是要等到老皇帝死,儿能够继位,老皇帝若是不死,哪怕他活到一百岁,只要他不主动让位,他的儿就只能乖乖地等下去。”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上了年纪后,难免会精力不济,精力不济就容易依赖他人,容易偏听偏信,此时就很容易出现弊政。”拍了拍李元的肩膀,李煜喟然说道:“元儿哪,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父皇这样,可以坦然放下手中的权柄。”
这话利李煜是有感而发,历史上这样的例不胜枚举。
汉武帝、唐明皇可以算得上是雄大略的明君了吧?可他们在年逾六旬,体力、精力明显不继之后,却仍旧恋栈不去,结果都在晚年酿成乱政,巫蛊之乱祸连太、皇后,枉杀了好几十万人,安史之乱是直接导致大唐帝国走向衰亡。
不过这些是没法跟李元说的,好在李煜早有准备,当下又翻出史书说道:“元儿。秦昭襄王算得上是雄大略了吧?可在他的晚年,却也同样铸成了大错,他听信馋言将白起从邯郸召回国内,结果酿成大败,此后又恼羞成怒杀了白起、自毁长城!”
“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雄大略就不说了,可在晚年他却昏聩不明。重用易牙、竖刁等小人,以致国内积蔽丛生,连他自己都在内乱中活活饿死!”李煜扳着手指,又道,“还有魏惠王,八十多岁了还恋栈权位,以致魏国彻底衰落。”
李煜总终道:“以史为鉴,为父这决定禅让。
李元不住点头,他也觉得父皇说的在理。老皇帝年迈之后依然恋栈不去,的确不利于帝国的长治久安。当下便赌咒发誓道:“儿臣谨以列祖列宗的名义立誓,定当效法父皇,在五十岁之前将帝位禅让给储君。”
李煜摆了摆手,微笑道:“五十岁还算年富力强,倒是不必急着禅位,不过六十岁后一个人就会彻底衰老了,为父希望你能在六十岁之前退位。为父希望能够通过你我父两代皇帝的身体力行,将皇帝年限制作为帝国的祖制固定下来。”
“祖制?”李元若有所思,那就不是自愿。而是强制了。
“对,祖制!”李煜重重点头,皇帝年限制必须作为祖制强制执行。
华夏族自古崇拜鬼神,崇拜各种自然现象,但崇拜的还是祖宗,所以,只要李煜这个太祖皇帝还有项政这个二世皇帝都在六十岁之前禅位,还真有可能将皇帝的六十岁年限制以祖制的形式给固定下来,碍于祖制的名头,后世皇帝估计没几个敢逾越。
李元点头道:“六十岁年限制儿臣完全赞成,不过立皇储之事……”
“呵呵,看来在皇帝的六十岁限制上你我父是达成共识了。”李煜笑笑,又道,“现在再说说储君,为父坚决反对立云儿为储君,而坚持要在你的十几个已成年的弟弟中间,由群臣选择一人为皇储,你可知原因何在?”
李元恭声说道:“儿臣恭聆父皇教诲。”
李煜道:“皇位的有序传承兹事体大,关系到帝国的长治久安,而老皇帝年迈却仍恋栈不去以致国本动摇,这只是无序传承的一种,还有一种就是皇帝暴卒而太年幼,这时候就很容易出现后宫干政或者权臣摄政的乱象。”
在华夏历史上,因为主幼导致后宫乱政或者权臣摄政的例也是不胜枚举,譬如说汉初的吕后,譬如说清末的慈禧太后,都是后宫乱政的典范,譬如霍光、王莽、董卓、曹操甚至还有张居政,都是权臣摄政的经典案例。
李煜道:“元儿哪,都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今天晚上脱下鞋,也许明天就再没机会穿上了呢?假如哪天你我父先后暴毙,而楚儿又年岁尚幼,你敢说,你的几十个弟弟就不会生出篡夺侄儿帝位的野望?你敢说你的皇后定会甘于雌伏?你敢说朝中就不会出现吕不韦、李斯、赵高式的权臣巨奸?”
李元无言以对,他还真不敢断言。
“所以,为了防止因为主幼而出现后宫乱政、权臣摄政的乱象,储君就一定要从已经成年的皇族弟中挑选!”李煜说此一顿,又说道,“不过你也不用替楚儿叫屈,只要你善加教诲,令楚儿学有所成,待其年长后仍有选上储君的机会!”
“父皇的意思是……”李元闻言一愣,有些不解地望向李煜。
李煜道:“所谓储君,其实就是储备的国君,但他并不一定就会当上国君,就说你的十几个已经成年的弟弟,他们比你小不了多少岁,等你六十岁退位时,他们差不多也要到年限了,那么再由他们继位就没多大意义了。”
李元心头微动,又道:“那父皇的意思是……”
“为父的意思,储君十年一选,而且只选十八岁至三十岁之间的皇族弟,十年时间过去,若老皇帝仍在,储君就重选,所以,二十年后儿云儿仍有选上储君的机会。”李煜顿了顿,又道,“就怕二十年后云儿学无所成选不上,呵呵。”
李元尴尬笑笑,又道:“父皇,儿臣自幼视您为榜样,您怎么说儿臣便怎么做,绝不会有一丝的阴奉阴违,怕就怕后世孙不会遵从这个规矩哪。”
“是啊,这的确是个问题,所以,咱们还得给后世孙再订个规矩。”顿了顿,李煜又道,“关于皇储,选谁不选谁,皇帝说了不算,得由武院的功勋武将集体推选,谁得到的支持多,谁就是下一任的皇储。”
关于这个,李煜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皇帝六十岁年限制,有两世皇帝做榜样外加祖制这个噱头在,后世的皇帝估计没几个敢于逾越,既便有人想要逾越,估计也会被满朝大臣的口水给淹死!需知言官无话不可说、无人不可纠劾的制度已经确立,以喷皇帝为荣的氛围正在形成之中。
不过,要想确立皇储廷推制,而且是十年一推,就没那么容易了。
李煜相信自己还活着时,这个制度还可能执行,可在他死后,这一制度也就到头了,祖制的噱头未必敌得过对嫡的宠爱,言官的口水也未必敌得过后妃的枕边风,除非有足够的制衡力量,否则这个制度就很难继续执行下去。
武院,或者说是武院的功勋武将,就是李煜设想的制衡力量!
华夏帝国沿袭楚国的耕战商读体系,名义上耕战商读地位是平等的,其实不然,农人和商人只能够获得低等爵位,读书人也同样只能获得低等爵位,譬如朝中的六部尚书,其爵位大多还只是三等男爵(二十级爵位制已经改成公侯伯男五阶,每阶三级)。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形,是因为种地、经商或者当官,很难获得足够的功勋。
而只有当兵打仗,有机会获得大量的功勋,有机会持续地晋爵,所以既便不算六大国公以及三十六开国侯爵,武院蓄养的武人也要比农人、商人或者文人容易获得爵位,所以武人的地位总体上远高于文人、商人或者农人。
换句话说,在华夏帝国,武人的影响力是大的。
说白了,农人是种粮的,商人是种钱的,文人是管理者,武人是主事者!
而选拔优秀或者说有野心的皇族弟当储君,与武人的利益也是高度一致的,因为只有优秀的储君能够成为优秀的皇帝,只有优秀的皇帝会持续地对外扩张,唯其如此,武人们有机会持续地获取战功、晋升爵位。
当立储制度与武人利益高度一致时,整个武人体系就变成了立储制度的大支持者,制约皇权也就有了可能,除非后世出现一个很逆天的残暴皇帝,有胆将武院蓄养的所有贵族一网打尽,否则,廷制储君制就会一直推行下去。
而储君十年一选,无疑是武人话语权的大体现,武人是绝对会支持的。
这个,其实就是变相的贵族共和制了,武院差不多就是元老院,而武院蓄养的贵族武人差不多就是罗马共和国的元老贵族,唯一的区别就在于,罗马共和国的贵族是世袭制,而武院的贵族除了六大国公及三十六侯,其余全都是终身制。
有这股庞大的武人力量相制衡,皇储廷推制有存在的基础!
当然,武人的力量也需要制约,李煜的措施就是爵位终身制,使武院的贵族武将阶层不至于固化,再一个就是赋予武院中所有校尉以上贵族同等话语权,六大国公是一票,一个小小的校尉也是一票,声音一多,被人集中操控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本文由小说“”阅读。
第一百六十六章南唐帝国
李元期期艾艾地道,“父皇,这个不太符合古制吧?”
李煜轻轻颔首,说道:“没错,自古以来华夏族的传承制度都是父死继、兄终弟及,可这种制度就真的很好么?父皇却不这么认为。”
李元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说,他有虽心反驳却又不敢。
李煜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道:“元,为父既然把江山社稷交给了你,就绝对不会出尔反尔再废掉你,你有话尽管直说,为父绝对不会怪罪于你,只要你说得对,为父就算改变主意又有何妨呢?今天你我父就敞开了谈,好么?”
“喏。”李元深深一揖,恭声道,“儿臣谨听父皇教诲。”
李煜苦笑,又道:“那就为父先说,父死继、兄终弟及为什么不好?所谓父死继,就是要等到老皇帝死,儿能够继位,老皇帝若是不死,哪怕他活到一百岁,只要他不主动让位,他的儿就只能乖乖地等下去。”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上了年纪后,难免会精力不济,精力不济就容易依赖他人,容易偏听偏信,此时就很容易出现弊政。”拍了拍李元的肩膀,李煜喟然说道:“元儿哪,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父皇这样,可以坦然放下手中的权柄。”
这话利李煜是有感而发,历史上这样的例不胜枚举。
汉武帝、唐明皇可以算得上是雄大略的明君了吧?可他们在年逾六旬,体力、精力明显不继之后,却仍旧恋栈不去,结果都在晚年酿成乱政,巫蛊之乱祸连太、皇后,枉杀了好几十万人,安史之乱是直接导致大唐帝国走向衰亡。
不过这些是没法跟李元说的,好在李煜早有准备,当下又翻出史书说道:“元儿。秦昭襄王算得上是雄大略了吧?可在他的晚年,却也同样铸成了大错,他听信馋言将白起从邯郸召回国内,结果酿成大败,此后又恼羞成怒杀了白起、自毁长城!”
“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雄大略就不说了,可在晚年他却昏聩不明。重用易牙、竖刁等小人,以致国内积蔽丛生,连他自己都在内乱中活活饿死!”李煜扳着手指,又道,“还有魏惠王,八十多岁了还恋栈权位,以致魏国彻底衰落。”
李煜总终道:“以史为鉴,为父这决定禅让。
李元不住点头,他也觉得父皇说的在理。老皇帝年迈之后依然恋栈不去,的确不利于帝国的长治久安。当下便赌咒发誓道:“儿臣谨以列祖列宗的名义立誓,定当效法父皇,在五十岁之前将帝位禅让给储君。”
李煜摆了摆手,微笑道:“五十岁还算年富力强,倒是不必急着禅位,不过六十岁后一个人就会彻底衰老了,为父希望你能在六十岁之前退位。为父希望能够通过你我父两代皇帝的身体力行,将皇帝年限制作为帝国的祖制固定下来。”
“祖制?”李元若有所思,那就不是自愿。而是强制了。
“对,祖制!”李煜重重点头,皇帝年限制必须作为祖制强制执行。
华夏族自古崇拜鬼神,崇拜各种自然现象,但崇拜的还是祖宗,所以,只要李煜这个太祖皇帝还有项政这个二世皇帝都在六十岁之前禅位,还真有可能将皇帝的六十岁年限制以祖制的形式给固定下来,碍于祖制的名头,后世皇帝估计没几个敢逾越。
李元点头道:“六十岁年限制儿臣完全赞成,不过立皇储之事……”
“呵呵,看来在皇帝的六十岁限制上你我父是达成共识了。”李煜笑笑,又道,“现在再说说储君,为父坚决反对立云儿为储君,而坚持要在你的十几个已成年的弟弟中间,由群臣选择一人为皇储,你可知原因何在?”
李元恭声说道:“儿臣恭聆父皇教诲。”
李煜道:“皇位的有序传承兹事体大,关系到帝国的长治久安,而老皇帝年迈却仍恋栈不去以致国本动摇,这只是无序传承的一种,还有一种就是皇帝暴卒而太年幼,这时候就很容易出现后宫干政或者权臣摄政的乱象。”
在华夏历史上,因为主幼导致后宫乱政或者权臣摄政的例也是不胜枚举,譬如说汉初的吕后,譬如说清末的慈禧太后,都是后宫乱政的典范,譬如霍光、王莽、董卓、曹操甚至还有张居政,都是权臣摄政的经典案例。
李煜道:“元儿哪,都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今天晚上脱下鞋,也许明天就再没机会穿上了呢?假如哪天你我父先后暴毙,而楚儿又年岁尚幼,你敢说,你的几十个弟弟就不会生出篡夺侄儿帝位的野望?你敢说你的皇后定会甘于雌伏?你敢说朝中就不会出现吕不韦、李斯、赵高式的权臣巨奸?”
李元无言以对,他还真不敢断言。
“所以,为了防止因为主幼而出现后宫乱政、权臣摄政的乱象,储君就一定要从已经成年的皇族弟中挑选!”李煜说此一顿,又说道,“不过你也不用替楚儿叫屈,只要你善加教诲,令楚儿学有所成,待其年长后仍有选上储君的机会!”
“父皇的意思是……”李元闻言一愣,有些不解地望向李煜。
李煜道:“所谓储君,其实就是储备的国君,但他并不一定就会当上国君,就说你的十几个已经成年的弟弟,他们比你小不了多少岁,等你六十岁退位时,他们差不多也要到年限了,那么再由他们继位就没多大意义了。”
李元心头微动,又道:“那父皇的意思是……”
“为父的意思,储君十年一选,而且只选十八岁至三十岁之间的皇族弟,十年时间过去,若老皇帝仍在,储君就重选,所以,二十年后儿云儿仍有选上储君的机会。”李煜顿了顿,又道,“就怕二十年后云儿学无所成选不上,呵呵。”
李元尴尬笑笑,又道:“父皇,儿臣自幼视您为榜样,您怎么说儿臣便怎么做,绝不会有一丝的阴奉阴违,怕就怕后世孙不会遵从这个规矩哪。”
“是啊,这的确是个问题,所以,咱们还得给后世孙再订个规矩。”顿了顿,李煜又道,“关于皇储,选谁不选谁,皇帝说了不算,得由武院的功勋武将集体推选,谁得到的支持多,谁就是下一任的皇储。”
关于这个,李煜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皇帝六十岁年限制,有两世皇帝做榜样外加祖制这个噱头在,后世的皇帝估计没几个敢于逾越,既便有人想要逾越,估计也会被满朝大臣的口水给淹死!需知言官无话不可说、无人不可纠劾的制度已经确立,以喷皇帝为荣的氛围正在形成之中。
不过,要想确立皇储廷推制,而且是十年一推,就没那么容易了。
李煜相信自己还活着时,这个制度还可能执行,可在他死后,这一制度也就到头了,祖制的噱头未必敌得过对嫡的宠爱,言官的口水也未必敌得过后妃的枕边风,除非有足够的制衡力量,否则这个制度就很难继续执行下去。
武院,或者说是武院的功勋武将,就是李煜设想的制衡力量!
华夏帝国沿袭楚国的耕战商读体系,名义上耕战商读地位是平等的,其实不然,农人和商人只能够获得低等爵位,读书人也同样只能获得低等爵位,譬如朝中的六部尚书,其爵位大多还只是三等男爵(二十级爵位制已经改成公侯伯男五阶,每阶三级)。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形,是因为种地、经商或者当官,很难获得足够的功勋。
而只有当兵打仗,有机会获得大量的功勋,有机会持续地晋爵,所以既便不算六大国公以及三十六开国侯爵,武院蓄养的武人也要比农人、商人或者文人容易获得爵位,所以武人的地位总体上远高于文人、商人或者农人。
换句话说,在华夏帝国,武人的影响力是大的。
说白了,农人是种粮的,商人是种钱的,文人是管理者,武人是主事者!
而选拔优秀或者说有野心的皇族弟当储君,与武人的利益也是高度一致的,因为只有优秀的储君能够成为优秀的皇帝,只有优秀的皇帝会持续地对外扩张,唯其如此,武人们有机会持续地获取战功、晋升爵位。
当立储制度与武人利益高度一致时,整个武人体系就变成了立储制度的大支持者,制约皇权也就有了可能,除非后世出现一个很逆天的残暴皇帝,有胆将武院蓄养的所有贵族一网打尽,否则,廷制储君制就会一直推行下去。
而储君十年一选,无疑是武人话语权的大体现,武人是绝对会支持的。
这个,其实就是变相的贵族共和制了,武院差不多就是元老院,而武院蓄养的贵族武人差不多就是罗马共和国的元老贵族,唯一的区别就在于,罗马共和国的贵族是世袭制,而武院的贵族除了六大国公及三十六侯,其余全都是终身制。
有这股庞大的武人力量相制衡,皇储廷推制有存在的基础!
当然,武人的力量也需要制约,李煜的措施就是爵位终身制,使武院的贵族武将阶层不至于固化,再一个就是赋予武院中所有校尉以上贵族同等话语权,六大国公是一票,一个小小的校尉也是一票,声音一多,被人集中操控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本文由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