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 和尚:出家人的日常生活 > 第三章 僧尼的装扮2
第三章 僧尼的装扮2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和尚:出家人的日常生活最新章节!
唐朝武则天时代,朝廷赐紫色袈裟给僧人,此后形成一种传统。“紫衣”也成为僧服的一种。不过,这颜色不是僧服特定的颜色,而是朝廷所赐的僧服颜色。
明朝有这样的规定:禅僧衣茶褐色,袈裟青绦玉色;讲色衣玉色,袈裟绿绦浅红色;教僧衣皂,袈裟黑绦浅红色;又有禅僧衣褐,讲僧衣蓝或红,律僧衣黑,瑜伽僧衣葱白的说法。佛家本意对僧服颜色的规定基本上全被破坏了。今天,汉族僧服多为褐、黄、黑、灰四种颜色。
在印度,僧人赤脚走路,不带帽子。这是印度特定的气候条件形成的。佛教传入中国,不穿鞋袜不行。中国僧人穿的鞋子是一种短腰的靴子。在冬天,僧人还戴帽子。这种帽子又称“头巾”、“裹头”,是用布做的一种盖头,裹在头上,也称“毗卢帽”。此外,僧人外出时,还常戴斗笠。
喇嘛的穿着
藏传佛教僧尼由于其教派及所处地理环境、气候的不同。因此,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了另一套着装规定。
藏传佛教一般要求僧尼入寺时要自备斗篷,背心,裙、袈裟,毡,帽,靴等。这些服装以不奢侈、不碍威仪为标准。另外,还要有合格的水袋、笔筒、本色的念珠、白红两色桦木制的碗、炒面袋等。
藏传佛教僧尼上身一般依照各自所属的教派穿不同颜色的袈裟。格鲁派穿黄色僧衣,噶举派穿白色僧衣,宁玛派和萨迦派穿深红色僧衣。
藏僧下身都穿裹裙(藏语叫“曼约合”),夏天是布制,冬天是棉制的,用带子系紧。僧裙的颜色也依教派不同而不同。宁玛派穿红色僧裙,噶举派穿白色僧裙。
藏僧穿长腰厚底靴。长靴大豆用牦牛皮或赤色硬兽皮做成。藏传佛教僧尼的僧帽最具特色,以其不同的教派而颜色、形状各异。宁玛派戴红色僧帽。由于宁玛派的袈裟、僧裙、僧帽都是红色,人们又把宁玛派称为红教。萨迦派戴红色莲花状僧帽。格鲁派戴黄色桃形僧帽,因此,俗称该派为黄教或黄帽教。
藏传佛教对僧服的穿戴也有自己的严格规定。
藏传佛教僧人平时不戴帽子,但在进入经堂、讲经院集体诵经时,则必须戴上用羊毛编织的染色僧帽,必须披上用羊毛、兽毛或粗麻织成的斗篷。进经堂时,必须脱去靴子,赤足。受过沙弥戒或比丘戒的僧人,在举行隆重仪式时,必须根据各自所受的戒律穿着法衣。遇到做佛事和重**事活动时要穿特制的袈裟,戴特制的僧冠。
由于青藏高原冬季气候严寒,所以僧院读初、中级班的学经僧尼,在室外念经时可穿羊皮斗篷或皮裙,还可披两层袈裟,一般僧尼也可披羊毛袈裟。活佛及富有的僧人在自己屋子里,可以披猞猁皮或狐狸皮的高贵斗篷。活佛或僧人离开寺院,可穿有袖子的斜领藏衣。活佛或高僧为黄色,一般僧人为红色。
汉传佛教的僧尼不允许随意挂念珠,按照规定:只有住持、长老、法会的主持者和受戒10年以上的出家人才可以挂念珠。受戒不满10年的出家人和在家居士是绝对不能挂念珠的。而藏传佛教的僧尼都可以挂念珠。
另外,藏传佛教僧人不许随地吐痰,每个人怀里都揣着擦鼻涕巾。
惟一的饰品
念珠,亦称数珠、念佛珠等,是念佛、念菩萨名号或念经咒时用以记数的法器。最初,印度的毗琉璃王向释迦牟尼佛请求消除烦恼的法门,佛陀就教他用一种据说能避邪的树的果实——木穗子(也称无患子,菩提子的一种)穿成珠串,念佛名号消除烦恼。
据《木穗子经》说:想要消除烦恼业障,应该串木穗子108个,随身携带,或坐或卧或行走时,数珠串念佛陀、达摩、僧伽的名号。数木穗子,次数越多越好。如果能数满20万遍,而且“身心不乱”,来世就可“衣食自然,常安乐行”。
如果能数满100万遍,就能断除恶业,升入极乐世界,“永断烦恼根”。
念珠,有人称为拴马索,隐喻人心犹如狂奔的野马,杂念纷飞,一时一刻也不停。手掐念珠,诵念佛陀、达摩、僧伽的名号,就可以放下一切,身心专注,遏制住妄念私心,增加定力,增长智慧。因此,修行者都把蓄有念珠作为必备的法器。
做念珠的材料很多。常见的有菩提子、檀香、仿大理石、珊瑚、玛瑙、玉、水晶、琥珀等等。菩提子是木本菩提和草本菩提的种子。木本菩提根据其种子的不同特色又有星月菩提、金刚菩提、凤眼菩提和天台菩提。草本菩提即草菩提。星月菩提的特点是其每个籽上有一个小洞,小洞周围有许多小点。星月菩提子上面的小洞代表月亮,其周围的小点代表星星,好像众星拱月一样,因此得名。金刚菩提子是生长于释迦牟尼成佛的地区的一种叫金刚树的种子。这种树的种子大而坚硬,因此释迦牟尼佛叫他的弟子们穿起来用以念佛、念法、念僧之用,并取名为金刚菩提子。凤眼菩提亦产在印度,因为每粒种子上面都有一个像凤眼一样的眼而得名。天台菩提的特点是每个籽的上面都有五条很细的线纹,而且珠子很小很轻,是一般人最喜欢的一种佛珠。草菩提产于我国台湾北部,属于草本植物。珠子色黄,本身有一个洞,不需费力就可穿成念珠。
念珠有一定的数目,每个数字都有特定的含义。通常用的念珠为108粒。这个数字代表断除108种烦恼,而求得108种三昧。其次为54粒,表示佛教修行者应遵守的十住、十行、十信、十回问、十地,再加上四善根。再次是27粒,表示十八学人和九无学。再下为14粒,表示观音的十四无畏。
根据藏经记载,最上品的是1080颗,但是由于太长,一般不常用,只在法会时作为庄严品,或者在闭关虔修时使用。除了上述几种,根据藏经记载,还有42颗和2l颗的。另外,未见记载,但时下流行的有36颗的和18颗的。18颗的念珠称为罗汉珠。此外,还有密宗使用的110颗的念珠。
除了珠数的表征意义外,珠和绳贯穿的母珠,以及珠与珠之间都有象征意义。珠,表示菩萨的胜果;中间结为断漏;绳线贯穿表示观音;母珠表示无量寿。
挂念珠的范围。念珠的挂法、放法和念珠须子的位置都有严格规定。对于汉传佛教而言,不是每一个佛教信徒都可以颈挂念珠的。正如上节所讲,受戒10年以上的出家人,才可以挂念珠。通常出家人中,只有住持、长老、法会的主持人及当家才能挂念珠,在家居士是绝对不能挂念珠的。
数珠的姿势是左手引珠,右手拨珠,如转法轮。一边持念,一边观想佛、菩萨名号,这样才有用。念珠须子的位置也因人而异。如果是当家师,须子挂在右边;知客,须子在左边;住持大和尚,须子挂在背后,称为拖珠。念珠挂在脖子上、拿在手上或者放在桌子上的圈数也有不同的要求。挂在脖子上是一圈;拿在手里一定要两圈;放在桌上,一定要是三圈。
常用的道具
在随身衣着之外,僧尼还常要携带几样必备的道具。
钵。梵文音译为“钵多罗”,“钵”是其略称。也叫钵盂、应器、应量器。钵有瓦钵、铁钵两种,平底圆形,当饭碗用。钵是僧人最重要的道具之一,和三衣并称为“衣钵”。投入佛门,师傅要把僧衣和钵盂亲手赐给弟子,故此有“衣钵传人”之说。僧人外出,必须用钵盂化缘。《西游记》中唐太宗送唐僧西天取经时,便送了他一个紫金钵盂,以供途中化斋。佛教中还有“降龙钵”的故事。这故事有两个来历:一说是佛祖释迦牟尼在钵盂中降伏了一条火龙。另外一种说法是说晋代苻坚建元十一年(公元353年),长安大旱。苻坚请高僧涉作法。涉公念咒降龙,一会儿,龙便被困在他的钵盂里,于是,天降甘霖,解了旱灾。
锡杖。又名智杖、德杖,亦称声杖、鸣杖。高度达眉毛,杖头有锡环,震动时可鸣响发声。锡杖有两种,2股6环是伽叶佛制,4股24环是释迦牟尼佛所制。锡杖可用来在行路乞讨时叩门,也可用来防止野兽侵袭;还可作为乐器。在举行法会时挥舞锡杖,可发出悦耳的声音,增加法会的庄严气氛。
拂子,也称拂尘。用羊毛、树皮线等制成。用来驱赶蚊虫。拂尘禁止用牛尾、马尾制作也不许安装金银制的柄。
麈尾。说法的法师、禅师所用的拂子。麈为大鹿,鹿群的行动,都要跟着大鹿。大鹿就像是羊群中的头羊一样。讲经的法师持拂子,听经的僧众跟随他的指导,就像是鹿群跟随大鹿。麈尾一词,就有这样的寓意。因此,一般的僧尼也是不能持用的。
如意。如意有两种,一是指搔痒用的爪杖。古代爪杖用骨头、牛角、竹木等制成,形状像人的手指,柄长3尺多,搔手够不到的痒处。这件物品并非僧人专用,一般人家也都有。不过,因为僧人洗澡困难,衣服破旧,可能用这“如意”的时候比常人更多吧。另一种如意是**的僧人把要讲的经文记在柄上,以防遗忘,用的时候手持如意,眼睛就可看到经文,而别人却不会发现,真是“如人之意”,所以名叫如意。按这种说法,如意就是和尚舞弊的工具啊。
净瓶。梵文叫军持。僧人随身携带,在瓶中贮水,用来洗手。净瓶也是一种供具。净瓶中最出名的要数观世音菩萨手里拿的净瓶,净瓶中盛满甘露,瓶中插了柳枝,象征观音以大慈大悲的甘露遍洒人间。
盖。有两种,一是僧尼出门行路时用来遮阳挡雨的斗笠,有竹制的、箬叶制的等。另一种盖指的是佛或菩萨像上的装饰品,呈圆盖筒形,用丝绸或缎子做成,可防灰尘,又可增加威严气象。
戒刀。僧尼随身携带的月头形小刀称戒刀,戒刀不能用来杀生,也不能用来割砍一切草木,它惟一的用途是“割三衣”,就是把制作三衣的布条切割成小块。把戒字加在刀的前面,是提醒出家人要严守戒律。但在中国,戒刀往往指头陀携带的护身刀,这种刀看起来很凶猛,似乎绝不止是割布料用。
滤水囊。印度僧人在喝水前先要用滤水囊过滤一下,意思是把水中的小虫滤出去,不要被人喝进肚子。又名水罗,即慈悲之意。中国的僧人很少用这件道具。
唐朝武则天时代,朝廷赐紫色袈裟给僧人,此后形成一种传统。“紫衣”也成为僧服的一种。不过,这颜色不是僧服特定的颜色,而是朝廷所赐的僧服颜色。
明朝有这样的规定:禅僧衣茶褐色,袈裟青绦玉色;讲色衣玉色,袈裟绿绦浅红色;教僧衣皂,袈裟黑绦浅红色;又有禅僧衣褐,讲僧衣蓝或红,律僧衣黑,瑜伽僧衣葱白的说法。佛家本意对僧服颜色的规定基本上全被破坏了。今天,汉族僧服多为褐、黄、黑、灰四种颜色。
在印度,僧人赤脚走路,不带帽子。这是印度特定的气候条件形成的。佛教传入中国,不穿鞋袜不行。中国僧人穿的鞋子是一种短腰的靴子。在冬天,僧人还戴帽子。这种帽子又称“头巾”、“裹头”,是用布做的一种盖头,裹在头上,也称“毗卢帽”。此外,僧人外出时,还常戴斗笠。
喇嘛的穿着
藏传佛教僧尼由于其教派及所处地理环境、气候的不同。因此,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了另一套着装规定。
藏传佛教一般要求僧尼入寺时要自备斗篷,背心,裙、袈裟,毡,帽,靴等。这些服装以不奢侈、不碍威仪为标准。另外,还要有合格的水袋、笔筒、本色的念珠、白红两色桦木制的碗、炒面袋等。
藏传佛教僧尼上身一般依照各自所属的教派穿不同颜色的袈裟。格鲁派穿黄色僧衣,噶举派穿白色僧衣,宁玛派和萨迦派穿深红色僧衣。
藏僧下身都穿裹裙(藏语叫“曼约合”),夏天是布制,冬天是棉制的,用带子系紧。僧裙的颜色也依教派不同而不同。宁玛派穿红色僧裙,噶举派穿白色僧裙。
藏僧穿长腰厚底靴。长靴大豆用牦牛皮或赤色硬兽皮做成。藏传佛教僧尼的僧帽最具特色,以其不同的教派而颜色、形状各异。宁玛派戴红色僧帽。由于宁玛派的袈裟、僧裙、僧帽都是红色,人们又把宁玛派称为红教。萨迦派戴红色莲花状僧帽。格鲁派戴黄色桃形僧帽,因此,俗称该派为黄教或黄帽教。
藏传佛教对僧服的穿戴也有自己的严格规定。
藏传佛教僧人平时不戴帽子,但在进入经堂、讲经院集体诵经时,则必须戴上用羊毛编织的染色僧帽,必须披上用羊毛、兽毛或粗麻织成的斗篷。进经堂时,必须脱去靴子,赤足。受过沙弥戒或比丘戒的僧人,在举行隆重仪式时,必须根据各自所受的戒律穿着法衣。遇到做佛事和重**事活动时要穿特制的袈裟,戴特制的僧冠。
由于青藏高原冬季气候严寒,所以僧院读初、中级班的学经僧尼,在室外念经时可穿羊皮斗篷或皮裙,还可披两层袈裟,一般僧尼也可披羊毛袈裟。活佛及富有的僧人在自己屋子里,可以披猞猁皮或狐狸皮的高贵斗篷。活佛或僧人离开寺院,可穿有袖子的斜领藏衣。活佛或高僧为黄色,一般僧人为红色。
汉传佛教的僧尼不允许随意挂念珠,按照规定:只有住持、长老、法会的主持者和受戒10年以上的出家人才可以挂念珠。受戒不满10年的出家人和在家居士是绝对不能挂念珠的。而藏传佛教的僧尼都可以挂念珠。
另外,藏传佛教僧人不许随地吐痰,每个人怀里都揣着擦鼻涕巾。
惟一的饰品
念珠,亦称数珠、念佛珠等,是念佛、念菩萨名号或念经咒时用以记数的法器。最初,印度的毗琉璃王向释迦牟尼佛请求消除烦恼的法门,佛陀就教他用一种据说能避邪的树的果实——木穗子(也称无患子,菩提子的一种)穿成珠串,念佛名号消除烦恼。
据《木穗子经》说:想要消除烦恼业障,应该串木穗子108个,随身携带,或坐或卧或行走时,数珠串念佛陀、达摩、僧伽的名号。数木穗子,次数越多越好。如果能数满20万遍,而且“身心不乱”,来世就可“衣食自然,常安乐行”。
如果能数满100万遍,就能断除恶业,升入极乐世界,“永断烦恼根”。
念珠,有人称为拴马索,隐喻人心犹如狂奔的野马,杂念纷飞,一时一刻也不停。手掐念珠,诵念佛陀、达摩、僧伽的名号,就可以放下一切,身心专注,遏制住妄念私心,增加定力,增长智慧。因此,修行者都把蓄有念珠作为必备的法器。
做念珠的材料很多。常见的有菩提子、檀香、仿大理石、珊瑚、玛瑙、玉、水晶、琥珀等等。菩提子是木本菩提和草本菩提的种子。木本菩提根据其种子的不同特色又有星月菩提、金刚菩提、凤眼菩提和天台菩提。草本菩提即草菩提。星月菩提的特点是其每个籽上有一个小洞,小洞周围有许多小点。星月菩提子上面的小洞代表月亮,其周围的小点代表星星,好像众星拱月一样,因此得名。金刚菩提子是生长于释迦牟尼成佛的地区的一种叫金刚树的种子。这种树的种子大而坚硬,因此释迦牟尼佛叫他的弟子们穿起来用以念佛、念法、念僧之用,并取名为金刚菩提子。凤眼菩提亦产在印度,因为每粒种子上面都有一个像凤眼一样的眼而得名。天台菩提的特点是每个籽的上面都有五条很细的线纹,而且珠子很小很轻,是一般人最喜欢的一种佛珠。草菩提产于我国台湾北部,属于草本植物。珠子色黄,本身有一个洞,不需费力就可穿成念珠。
念珠有一定的数目,每个数字都有特定的含义。通常用的念珠为108粒。这个数字代表断除108种烦恼,而求得108种三昧。其次为54粒,表示佛教修行者应遵守的十住、十行、十信、十回问、十地,再加上四善根。再次是27粒,表示十八学人和九无学。再下为14粒,表示观音的十四无畏。
根据藏经记载,最上品的是1080颗,但是由于太长,一般不常用,只在法会时作为庄严品,或者在闭关虔修时使用。除了上述几种,根据藏经记载,还有42颗和2l颗的。另外,未见记载,但时下流行的有36颗的和18颗的。18颗的念珠称为罗汉珠。此外,还有密宗使用的110颗的念珠。
除了珠数的表征意义外,珠和绳贯穿的母珠,以及珠与珠之间都有象征意义。珠,表示菩萨的胜果;中间结为断漏;绳线贯穿表示观音;母珠表示无量寿。
挂念珠的范围。念珠的挂法、放法和念珠须子的位置都有严格规定。对于汉传佛教而言,不是每一个佛教信徒都可以颈挂念珠的。正如上节所讲,受戒10年以上的出家人,才可以挂念珠。通常出家人中,只有住持、长老、法会的主持人及当家才能挂念珠,在家居士是绝对不能挂念珠的。
数珠的姿势是左手引珠,右手拨珠,如转法轮。一边持念,一边观想佛、菩萨名号,这样才有用。念珠须子的位置也因人而异。如果是当家师,须子挂在右边;知客,须子在左边;住持大和尚,须子挂在背后,称为拖珠。念珠挂在脖子上、拿在手上或者放在桌子上的圈数也有不同的要求。挂在脖子上是一圈;拿在手里一定要两圈;放在桌上,一定要是三圈。
常用的道具
在随身衣着之外,僧尼还常要携带几样必备的道具。
钵。梵文音译为“钵多罗”,“钵”是其略称。也叫钵盂、应器、应量器。钵有瓦钵、铁钵两种,平底圆形,当饭碗用。钵是僧人最重要的道具之一,和三衣并称为“衣钵”。投入佛门,师傅要把僧衣和钵盂亲手赐给弟子,故此有“衣钵传人”之说。僧人外出,必须用钵盂化缘。《西游记》中唐太宗送唐僧西天取经时,便送了他一个紫金钵盂,以供途中化斋。佛教中还有“降龙钵”的故事。这故事有两个来历:一说是佛祖释迦牟尼在钵盂中降伏了一条火龙。另外一种说法是说晋代苻坚建元十一年(公元353年),长安大旱。苻坚请高僧涉作法。涉公念咒降龙,一会儿,龙便被困在他的钵盂里,于是,天降甘霖,解了旱灾。
锡杖。又名智杖、德杖,亦称声杖、鸣杖。高度达眉毛,杖头有锡环,震动时可鸣响发声。锡杖有两种,2股6环是伽叶佛制,4股24环是释迦牟尼佛所制。锡杖可用来在行路乞讨时叩门,也可用来防止野兽侵袭;还可作为乐器。在举行法会时挥舞锡杖,可发出悦耳的声音,增加法会的庄严气氛。
拂子,也称拂尘。用羊毛、树皮线等制成。用来驱赶蚊虫。拂尘禁止用牛尾、马尾制作也不许安装金银制的柄。
麈尾。说法的法师、禅师所用的拂子。麈为大鹿,鹿群的行动,都要跟着大鹿。大鹿就像是羊群中的头羊一样。讲经的法师持拂子,听经的僧众跟随他的指导,就像是鹿群跟随大鹿。麈尾一词,就有这样的寓意。因此,一般的僧尼也是不能持用的。
如意。如意有两种,一是指搔痒用的爪杖。古代爪杖用骨头、牛角、竹木等制成,形状像人的手指,柄长3尺多,搔手够不到的痒处。这件物品并非僧人专用,一般人家也都有。不过,因为僧人洗澡困难,衣服破旧,可能用这“如意”的时候比常人更多吧。另一种如意是**的僧人把要讲的经文记在柄上,以防遗忘,用的时候手持如意,眼睛就可看到经文,而别人却不会发现,真是“如人之意”,所以名叫如意。按这种说法,如意就是和尚舞弊的工具啊。
净瓶。梵文叫军持。僧人随身携带,在瓶中贮水,用来洗手。净瓶也是一种供具。净瓶中最出名的要数观世音菩萨手里拿的净瓶,净瓶中盛满甘露,瓶中插了柳枝,象征观音以大慈大悲的甘露遍洒人间。
盖。有两种,一是僧尼出门行路时用来遮阳挡雨的斗笠,有竹制的、箬叶制的等。另一种盖指的是佛或菩萨像上的装饰品,呈圆盖筒形,用丝绸或缎子做成,可防灰尘,又可增加威严气象。
戒刀。僧尼随身携带的月头形小刀称戒刀,戒刀不能用来杀生,也不能用来割砍一切草木,它惟一的用途是“割三衣”,就是把制作三衣的布条切割成小块。把戒字加在刀的前面,是提醒出家人要严守戒律。但在中国,戒刀往往指头陀携带的护身刀,这种刀看起来很凶猛,似乎绝不止是割布料用。
滤水囊。印度僧人在喝水前先要用滤水囊过滤一下,意思是把水中的小虫滤出去,不要被人喝进肚子。又名水罗,即慈悲之意。中国的僧人很少用这件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