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章:大雪引起的河患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大宋好官人最新章节!
“难道那张家小子手中,也有堪比皇城司、安抚司的密探不成?”
彭元量的猜测已经很接近事实了,可惜他自己否定了自己:“不可能,这密探哪里是这般轻易就建起来的?如果他有这样的密探,皇城司为何一点风声走寻不到?嗯……唯一的可能,就是他利用新闻探子从宫中知须了天下大事,然后推敲出来的。这样一来就能说得通了,这张家小子的推敲为何往往能切中要害……”
就在这时候,彭元量发现了赵煦的神情开始变得凝重了起来,久久都没看完那封密信。
等赵煦放下密信的时候,那不带丝毫感情的声音就响起来了:“彭元量,去年冬以来,各地降雪都很大么?”
“回禀陛下,去年冬以来,各地普降大雪,但并无严重灾情。”彭元量不敢怠慢,连忙答道。
“那就是说,开春之后冰雪融水也会增多了?”
赵煦明白了,这两件事是有联系的。但为什么在张正书之前,就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了?
“冰雪融水?”彭元量一愣,思索了一下后,才谨慎地回答说道:“陛下,降雪增多,则融水必然增多……”
“那也就是说,黄河沿岸的冰雪融水,全都汇集到黄河之中了?”
赵煦继续步步紧逼地问道,让彭元量这个对水利工程、地理构造一知半解的宦官搜肠刮肚,都找不到证据来反驳。事实上,事情也是这样的。在小冰河时期,黄河决口是常事。从上古时期的大禹治水说起,那时候也是冰河时期;而在正史上的明朝末年,仅仅是万历年间,在短短二十三年的时间里黄河就决口了十八次之多。更别说宋朝了,仅仅是在北宋,黄河及其支流共出现泛溢一百五十四次,平均每二到四年就有一次大的决口。仅黄河干流大范围泛滥和改道就有近八十次,灾害范围波及黄淮、河北等,这样的环境深刻影响了北宋的军事、经济和政治走向。
军事上,因为黄河决口带来的流民,北宋朝廷不得不招募流民中的青壮,来杜绝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因为冗兵,北宋的财政被拖累;因为财政问题,北宋的贪官迭出,愚蠢的政治倾向,让北宋常年处于邻国的刀锋威胁之下。可以说,北宋之所以灭国,黄河在其中出的力不少。
这就是小冰河时期的威力,强大到能让一个王朝衰弱,也能让一个王朝崛起。
“回禀陛下,从各地雪情来看,确有可能……”彭元量战战兢兢地回答道。
“如果黄河水位暴涨,再加上夏日暴雨来袭,黄河是不是还要决口?!”赵煦怒了,他清楚的记得,自他登基以来,黄河就决口了六次之多,而宋朝投入的治河金钱,也多达数百万贯。可丝毫不见成效,反而每每因为暴雨,黄河就决口了。甚至诡异的是,明明夏秋都没多少雨水,黄河也一样还是决口。如今看来,赵煦是找对了方向,罪魁祸首居然是冬天的降雪!
“陛下,小的不敢妄自揣测天威……”彭元量吓得立时趴倒在地,如果赵煦要追究责任,皇城司是逃不过的。为什么就没人想到,冬天降雪多了,也会引起黄河决口呢?这是不是皇城司监察不力的体现,是不是皇城司无能的体现?
好吧,赵煦也知道,皇城司不能私自出汴梁城,这事也怪不得彭元量。
“起身说话!”赵煦不怒自威地说道,“你看看张家小子的密信,有多少可信度?”
彭元量不敢违逆赵煦的话,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接过那密信,细细看了起来。
要说这彭元量确实是个人才,在宦官中也算是忠心耿耿的那一类了。其实在宋朝的宦官中,也是有不少对国家贡献非常大的。彭元量虽然不精通兵略,但对于搞情报别有一手。因为做情报工作,彭元量也无师自通了很多学问。比如炼钢,比如制造神臂弩,比如夜观星象,比如种田縲丝……反正在儒家看来,都是“歪门邪道”,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歪才了。
要说到治水嘛,彭元量也是很有心得的。北宋一朝,向来不遗余力地去治水,只要国库稍有盈余,治水就要展开的。殊为可惜的是,终北宋一朝虽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并未取得实际意义上的成功。而彭元量嘛,作为一个情报头子,他为了找出治水官员是不是有中饱私囊的嫌疑,也曾经钻研过一段时间怎么治水。虽然算不得治水大行家,可也不能说他一窍不通。
要说都北宋治水,讨论最为激烈的,就数赵煦登基之后了。从正史上看,赵煦登基后讨论治黄河河患,是宋仁宗以来涉及人数最多,范围最大,时间最长,影响最广的一次。
因为皇帝年幼不能亲政,所以高太后、司马光等人就开始主持治水。从元祐元年开始,也就是赵煦即位后,黄河河患频发,朝廷更是连年派遣官员巡视黄河,但是对于如何治理黄河却是各有各的看法,互相争论了许多年却一直没有定论。其中太师文彦博、右司谏王觌、知枢密院事安焘、王岩叟、吕大防、都水王令图、王孝先、吴安持、李伟等人都力主东流说,而中书舍人苏辙、范纯仁、王存、曾肇、范百禄、胡宗愈等主张维持北流,反对回河东流。最后的结果嘛,是高太后拍板,同意了水官李伟的意见“因引导河势,岂止为二股同行而已,亦将遂为回夺大河之计”,让黄河恢复东流。
从元佑五年二月高太后下诏开修减水河开始,到绍圣元年回河工程完成,北流河口尽被堵塞,黄河回复东流。但是仅仅过了五年后,也就是现在的元符二年,黄河就有再次决口的险情。这叫赵煦情何以堪?虽然,治理黄河是高太后下得诏书,赵煦那时候还是提线木偶,根本不能发表意见,再加上赵煦想尽量推翻高太后的政治成果,治河一事原本也不能算是赵煦的过错。
但和宋神宗一样,赵煦非常想中兴大宋,黄河又是中兴大宋的重中之重,自然是重视的,而且是非常重视!
“难道那张家小子手中,也有堪比皇城司、安抚司的密探不成?”
彭元量的猜测已经很接近事实了,可惜他自己否定了自己:“不可能,这密探哪里是这般轻易就建起来的?如果他有这样的密探,皇城司为何一点风声走寻不到?嗯……唯一的可能,就是他利用新闻探子从宫中知须了天下大事,然后推敲出来的。这样一来就能说得通了,这张家小子的推敲为何往往能切中要害……”
就在这时候,彭元量发现了赵煦的神情开始变得凝重了起来,久久都没看完那封密信。
等赵煦放下密信的时候,那不带丝毫感情的声音就响起来了:“彭元量,去年冬以来,各地降雪都很大么?”
“回禀陛下,去年冬以来,各地普降大雪,但并无严重灾情。”彭元量不敢怠慢,连忙答道。
“那就是说,开春之后冰雪融水也会增多了?”
赵煦明白了,这两件事是有联系的。但为什么在张正书之前,就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了?
“冰雪融水?”彭元量一愣,思索了一下后,才谨慎地回答说道:“陛下,降雪增多,则融水必然增多……”
“那也就是说,黄河沿岸的冰雪融水,全都汇集到黄河之中了?”
赵煦继续步步紧逼地问道,让彭元量这个对水利工程、地理构造一知半解的宦官搜肠刮肚,都找不到证据来反驳。事实上,事情也是这样的。在小冰河时期,黄河决口是常事。从上古时期的大禹治水说起,那时候也是冰河时期;而在正史上的明朝末年,仅仅是万历年间,在短短二十三年的时间里黄河就决口了十八次之多。更别说宋朝了,仅仅是在北宋,黄河及其支流共出现泛溢一百五十四次,平均每二到四年就有一次大的决口。仅黄河干流大范围泛滥和改道就有近八十次,灾害范围波及黄淮、河北等,这样的环境深刻影响了北宋的军事、经济和政治走向。
军事上,因为黄河决口带来的流民,北宋朝廷不得不招募流民中的青壮,来杜绝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因为冗兵,北宋的财政被拖累;因为财政问题,北宋的贪官迭出,愚蠢的政治倾向,让北宋常年处于邻国的刀锋威胁之下。可以说,北宋之所以灭国,黄河在其中出的力不少。
这就是小冰河时期的威力,强大到能让一个王朝衰弱,也能让一个王朝崛起。
“回禀陛下,从各地雪情来看,确有可能……”彭元量战战兢兢地回答道。
“如果黄河水位暴涨,再加上夏日暴雨来袭,黄河是不是还要决口?!”赵煦怒了,他清楚的记得,自他登基以来,黄河就决口了六次之多,而宋朝投入的治河金钱,也多达数百万贯。可丝毫不见成效,反而每每因为暴雨,黄河就决口了。甚至诡异的是,明明夏秋都没多少雨水,黄河也一样还是决口。如今看来,赵煦是找对了方向,罪魁祸首居然是冬天的降雪!
“陛下,小的不敢妄自揣测天威……”彭元量吓得立时趴倒在地,如果赵煦要追究责任,皇城司是逃不过的。为什么就没人想到,冬天降雪多了,也会引起黄河决口呢?这是不是皇城司监察不力的体现,是不是皇城司无能的体现?
好吧,赵煦也知道,皇城司不能私自出汴梁城,这事也怪不得彭元量。
“起身说话!”赵煦不怒自威地说道,“你看看张家小子的密信,有多少可信度?”
彭元量不敢违逆赵煦的话,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接过那密信,细细看了起来。
要说这彭元量确实是个人才,在宦官中也算是忠心耿耿的那一类了。其实在宋朝的宦官中,也是有不少对国家贡献非常大的。彭元量虽然不精通兵略,但对于搞情报别有一手。因为做情报工作,彭元量也无师自通了很多学问。比如炼钢,比如制造神臂弩,比如夜观星象,比如种田縲丝……反正在儒家看来,都是“歪门邪道”,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歪才了。
要说到治水嘛,彭元量也是很有心得的。北宋一朝,向来不遗余力地去治水,只要国库稍有盈余,治水就要展开的。殊为可惜的是,终北宋一朝虽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并未取得实际意义上的成功。而彭元量嘛,作为一个情报头子,他为了找出治水官员是不是有中饱私囊的嫌疑,也曾经钻研过一段时间怎么治水。虽然算不得治水大行家,可也不能说他一窍不通。
要说都北宋治水,讨论最为激烈的,就数赵煦登基之后了。从正史上看,赵煦登基后讨论治黄河河患,是宋仁宗以来涉及人数最多,范围最大,时间最长,影响最广的一次。
因为皇帝年幼不能亲政,所以高太后、司马光等人就开始主持治水。从元祐元年开始,也就是赵煦即位后,黄河河患频发,朝廷更是连年派遣官员巡视黄河,但是对于如何治理黄河却是各有各的看法,互相争论了许多年却一直没有定论。其中太师文彦博、右司谏王觌、知枢密院事安焘、王岩叟、吕大防、都水王令图、王孝先、吴安持、李伟等人都力主东流说,而中书舍人苏辙、范纯仁、王存、曾肇、范百禄、胡宗愈等主张维持北流,反对回河东流。最后的结果嘛,是高太后拍板,同意了水官李伟的意见“因引导河势,岂止为二股同行而已,亦将遂为回夺大河之计”,让黄河恢复东流。
从元佑五年二月高太后下诏开修减水河开始,到绍圣元年回河工程完成,北流河口尽被堵塞,黄河回复东流。但是仅仅过了五年后,也就是现在的元符二年,黄河就有再次决口的险情。这叫赵煦情何以堪?虽然,治理黄河是高太后下得诏书,赵煦那时候还是提线木偶,根本不能发表意见,再加上赵煦想尽量推翻高太后的政治成果,治河一事原本也不能算是赵煦的过错。
但和宋神宗一样,赵煦非常想中兴大宋,黄河又是中兴大宋的重中之重,自然是重视的,而且是非常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