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第 109 章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穿到古代当名士最新章节!
桓元娘这封信终究还是没送到她祖父手上。
周王一句“后宫妇人不得干政”提醒了她:她如今已是周王的王妃, 只须孝顺圣上、贤妃,管好宫里的事, 令周王可放心在前朝办差。若动辄牵扯到桓家势力, 贤母妃和周王殿下也要觉着她炫耀家世,没有做皇家媳妇的自觉。
马尚书若有事, 周王一定会亲自营救, 她所以做的只是尽新妇之职, 善事翁姑, 以便在圣上面前为周王殿下多添几分份量。
但这天下佳物都要先敬天子, 她们重华宫中之物也都是上赐, 若献上去也没甚趣味。幸好她当年在闺中时也做得一手好针线, 当今圣上又有了春秋, 不如绣一部佛经献上。
恰好大伯母李氏受公公之命到宫中来见她,她便请伯母寻一寻前朝名家抄写的经书,拿来给她作绣样。
李氏夫人见她未受搓磨, 贤妃与周王反而比从前对她更好了, 不禁念了声弥陀:“正是有佛祖保佑姐儿,姐儿才得了这样的造化,赶上恁好的婆母与夫婿。明日我便叫你伯父和哥哥们一齐到市面上寻经卷, 你一针针地绣了, 自家也沾些佛性,也有佛爷庇护。”
她知道元娘在宫里过得好便安心了,辞别侄女儿出来,恰遇着周王回来, 连忙避道行礼。
周王对王妃亲长都颇为客气,扬手叫她起来,叙了寒温,问她与元娘说话说得可尽兴了没,又请她无事多进宫陪陪王妃。
李夫人谢了恩,也将王妃说要为圣寿节准备针线一事告诉与了周王。周王便道:“此事合该我这做夫婿的来寻,怎好麻烦伯父伯母?伯母安心回去歇着,我自然寻得一份当世仅有的佳作给元娘。”
李氏连声感激他对元娘用心,安心地离开皇宫,回去跟丈夫、儿子说了此事,又道:“虽然周王殿下要替王妃娘娘寻书,可我想此事既是娘娘亲口吩咐了,只是一部经书,咱们做伯父伯母的也不能装作无事,还是派人去寻一寻的好。”
她还想借这机会把小儿子也放出来。
他当初只是年纪小做错事,这都几年了,宋状元大人大量,岂会一直计较?大不了放出来后叫他跟宋家赔个礼,那宋状元的父亲又在丈夫手下当差,总不会不给上司这点面子?
但她只试探着说了说,桓参议便断然拒绝了:“如今马家出了事,难保不连累咱们,咱们家还是少生些是非罢。文哥儿那倔脾气你还不知道?说也不听,打也不听,像极了咱们爹……唉,可惜才学又不像。你就把他拉去给宋状元赔罪,还不知是赔罪还是结仇呢。”
不过元娘要绣佛经做圣寿的主意倒不错,若能寻得一本唐人写的《妙法莲花经》,他父亲也可拿去做圣寿贺礼了。
桓参议这里吩咐儿子慢慢寻觅经书,周王那边也自打算起了如何给王妃弄一本好经书。
倒不用汉唐经卷——那字体肥厚敦实的绣起来又耗力又伤眼,不如当今正时兴的宋时体,笔致细细的,约摸一两针便能绣出一划。且那宋三元还不曾写过佛经,若得他专门印出一本,也不比前朝名家经卷差什么。
只是请大家作书印书是风雅事,若凭皇子身份强压着人家作可就无趣了。幸而他之前见过宋时一面,多少有些亲切,他又和元娘长兄关系极亲厚,凭着桓御史的面子,便去寻他印一本经书也不算突兀。
他打定主意,也并不告诉王妃,而是要当作个惊喜给她。
进了六月,圣旨终于发下来,令周王到礼部见习政务,第一件要参办的便是魏、齐二王选妃的事宜。
这选妃并不像他印象中那么简单,只是几个世家女打扮得严严整整,行着规矩地宫礼觐见宫妃和皇子,由贤妃挑选出合适的人选便算结束,而是从选妃一步便要耗费无数人力物力:
先严令四品以上官员人家女孩儿不许嫁娶,再细细挑选祖上、母家都无罪的佳丽入宫初选。初选三筛后,选得三名品貌皆佳,身无疾病、瑕疵者留在宫中抚养教习,待满三个月后,熟悉了宫中礼仪,再由宫妃挑选。
这其中接送秀女的车马、供秀女休息的彩棚、检查秀女身体的稳婆、众人在宫中的饮食、医药、意外取用的衣料首饰……更为难的是两位皇弟成亲后便要开府,建王府的银子、开府时赐下的银两、用器、王府所用的下人,都要在备办婚事时一并筹集齐。
处处都是银子……
当初他父皇拖着他的婚事不办,他还猜着父皇是不是要冷落他了,此时人在礼部,见识了这些烦琐的仪式,自家心底估算一回价钱,也暗暗觉着心惊。
他那婚事兼着小选,比弟弟们的更耗费民力,父皇还给他建了座藏书楼呢!
其实王妃虽爱看书,可宫中有秘书库,重华宫中自有藏书,实在也不必建一座新楼。父皇如此厚待他,他又岂能只安心享受此情,不为父皇、朝廷着想?
那楼已建到中途,若要拆了反而空耗人力物力,倒不如回头劝父皇将它改作矮阁,也不必要存什么古籍、孤版,只藏一套编好的《新泰大典》,留作看书歇息的地方便是了。
他回宫之后,不到重华宫歇息,先跑去文华殿见驾,说了自己这些日子所悟。他父皇听了,便笑着说道:“那楼已盖起来了,却没有半途改作阁子的,其中要藏什么书,朕倒可以不管,以后便交你这礼部官儿自己安排了。”
周王谢了父皇恩典,不敢多加打搅,又问了问他身体如何,便即退出大殿。新泰天子目送他背影远去,以手支颐,含笑说了一声“痴儿”。
周王自觉解脱了藏书楼的问题,便又动了给王妃寻宋氏经书的心思。恰好新泰朝以来还没有皇子在京开府的例子,有许多文书要从翰林院旧档里寻,他便随着桓侍郎一道往翰林院取文书。
进到馆局,桓侍郎便寻典籍官开库取文档。
周王身份尊贵,这些翻查故纸的粗活自然不敢叫他沾手,寻出那些积灰的旧文档也有编修、修撰、检讨等人先翻阅筛查,挑出有用的再呈给学士们。
桓阁老带着几位侍讲学士拟写新诏,怕周王坐着无聊,便命人上茶点,又命取新书来给他看。周王既到了翰林院,哪儿还想看什么书,自然是要看人。他借口要到院里随意转转,便随意叫了个来送旧档的杨检讨引路,出了桓阁老的值房。
那位检讨欲带他到翰林院中风景最好的矮山、石亭处稍歇,周王却不肯去,只道:“翰林院中虽有清景,又怎么比得上宫中的御花园?馆局清贵之地贵在有才子名士,本王欲见见今科状元,还请检讨带路。”
杨检讨自然不能拂逆皇子之意,便应道:“宋状元领了皇命,要教庶吉士学会他那宋氏印书法,如今正领着些个庶吉士练习刻版。千岁何不到正院少坐,臣这就唤他过来见驾?”
周王猛地一摆手,好奇地说:“宋状元正教人如何印书?本王也想见识见识,可否领本王到那里亲眼一观?”
周王开口,那有什么不可的。杨检讨便将周王带到庶吉士读书的学斋,扣开房门,朗声道:“周王殿下驾到,众人行礼接驾。”又往宋时身边低声说了一句:“宋状元,殿下是特来看你这宋氏雕版术的,你可用心展示。”
宋时朝他笑了笑,以示自己领会得,领着庶吉士们端端正正地行过大礼,请周王到堂上就坐。周王温文尔雅地答了礼,含笑摇头:“今日本王来得唐突,却不合打搅了你们学印刷。宋状元只管接着教习,本王在旁边看看,一解心中好奇便足够了。”
宋状元当年也没少接待过领导检查,国家级的巡视小组也……在电视里见过,再加上曾跟周王说过话,也算熟人了,便也不怎么紧张,笑着点了头:“既是王爷有兴致,下官自当详详细细地展示雕法。恰好下官新做了个练习硬笔书法的板子,却比平常在纸上刻版清楚,王爷请坐,下官这就为王爷讲解。”
他抽出随身带的手帕擦净桌椅,请周王坐下,又问杨检讨可要一同看。杨检讨难得有机会见他们刻版,也舍不得走,便笑着说:“状元公不必管我,我先安排下面给殿下备好茶水、点心,待会儿自己便来看。”
他先出安排,宋时便命庶吉士们都回到座上各自练习,自己站在一旁给周王讲解所用之物。
如今离着庶吉士还乡潮已经两个月,中原腹地的庶吉士都已经回了京,甚至有些家在远处、乡里没什么要事缠绊的,也早早回来销假。如今这学斋里凑凑也有近二十人,每人面前一个大长桌,桌上摆着个旧式雕版大小的板子,又各有一枝铁笔,将这学斋塞得满满当当。
周王坐的是宋时的桌子,其上同样摆着一块那样的板子和一枝铁笔。他拿手摸了一下,发现那板子竟是个凉滑的石板,石板上面平崭崭抹了一层蜡,蜡上有雕得细细的字迹,字迹却是淡淡的红色。
他亦是聪慧之人,当下便猜出来:“原来宋状元的新式刻版法是在石板上抹蜡,用蜡雕出字痕……好法子,果然是比用木板雕省力。只不知这石板雕成之后,又如何着墨呢?”
周王实在高看他了,他现在还没能弄出来足够腐蚀石板的硝酸呢,就甭提石版印刷了。不过若制能出硝酸、盐酸什么的,估计他也就一步踏入铅板印刷时代,不会搞石板的。
他惭愧地笑了笑,应道:“臣这印刷法却不是用石版,而是用腊纸雕版,在腊纸版下面衬白纸,从上面涂墨。蜡纸被铁笔刮去腊之处,便挡不住油墨浸到下头纸上,故能印出字迹。眼下用这块石板——”
他指了指桌上石板,请周王细看字色:“是在石板上浸了红白两层薄腊,先浸红色,再浸白色,刻字时看着笔下的颜色便能把握刻的深浅。若一笔下去仍有白蜡,便是用力太小;若见了底下石板颜色,又是用力太重,不多不少露出红蜡方是正好。”
用过的蜡板扔水里煮一煮,把融掉的蜡刮下来融成一团,转天还能再用,又省力又省钱。
当初教桓小师兄时,拿的蜡纸是给自己人用,不会心疼,又有他这个老师手把手教着,自然能直接用腊纸练习手感。这群庶吉士自是没资格享受一对一小班教学待遇,难像他师兄那样一开始就找准轻重,更没有那么多好纸给他们浪费,索性就石板浸腊,凑合着替代练习,先把硬笔书法练出来再说。
周王的待遇自然比他们强得多,一对一教学算是有的,却也不能给手把手教,要练刻版也只得先用石板凑合。
宋老师站在他身边,拿着铁笔在石板上轻轻勾出几个字,诚恳地劝道:“蜡版纸是在白纸上涂白蜡,刻字极耗眼力,先用这石板练看得更清,容易把握轻重。王爷若不弃,何妨亲自试一试?”
桓元娘这封信终究还是没送到她祖父手上。
周王一句“后宫妇人不得干政”提醒了她:她如今已是周王的王妃, 只须孝顺圣上、贤妃,管好宫里的事, 令周王可放心在前朝办差。若动辄牵扯到桓家势力, 贤母妃和周王殿下也要觉着她炫耀家世,没有做皇家媳妇的自觉。
马尚书若有事, 周王一定会亲自营救, 她所以做的只是尽新妇之职, 善事翁姑, 以便在圣上面前为周王殿下多添几分份量。
但这天下佳物都要先敬天子, 她们重华宫中之物也都是上赐, 若献上去也没甚趣味。幸好她当年在闺中时也做得一手好针线, 当今圣上又有了春秋, 不如绣一部佛经献上。
恰好大伯母李氏受公公之命到宫中来见她,她便请伯母寻一寻前朝名家抄写的经书,拿来给她作绣样。
李氏夫人见她未受搓磨, 贤妃与周王反而比从前对她更好了, 不禁念了声弥陀:“正是有佛祖保佑姐儿,姐儿才得了这样的造化,赶上恁好的婆母与夫婿。明日我便叫你伯父和哥哥们一齐到市面上寻经卷, 你一针针地绣了, 自家也沾些佛性,也有佛爷庇护。”
她知道元娘在宫里过得好便安心了,辞别侄女儿出来,恰遇着周王回来, 连忙避道行礼。
周王对王妃亲长都颇为客气,扬手叫她起来,叙了寒温,问她与元娘说话说得可尽兴了没,又请她无事多进宫陪陪王妃。
李夫人谢了恩,也将王妃说要为圣寿节准备针线一事告诉与了周王。周王便道:“此事合该我这做夫婿的来寻,怎好麻烦伯父伯母?伯母安心回去歇着,我自然寻得一份当世仅有的佳作给元娘。”
李氏连声感激他对元娘用心,安心地离开皇宫,回去跟丈夫、儿子说了此事,又道:“虽然周王殿下要替王妃娘娘寻书,可我想此事既是娘娘亲口吩咐了,只是一部经书,咱们做伯父伯母的也不能装作无事,还是派人去寻一寻的好。”
她还想借这机会把小儿子也放出来。
他当初只是年纪小做错事,这都几年了,宋状元大人大量,岂会一直计较?大不了放出来后叫他跟宋家赔个礼,那宋状元的父亲又在丈夫手下当差,总不会不给上司这点面子?
但她只试探着说了说,桓参议便断然拒绝了:“如今马家出了事,难保不连累咱们,咱们家还是少生些是非罢。文哥儿那倔脾气你还不知道?说也不听,打也不听,像极了咱们爹……唉,可惜才学又不像。你就把他拉去给宋状元赔罪,还不知是赔罪还是结仇呢。”
不过元娘要绣佛经做圣寿的主意倒不错,若能寻得一本唐人写的《妙法莲花经》,他父亲也可拿去做圣寿贺礼了。
桓参议这里吩咐儿子慢慢寻觅经书,周王那边也自打算起了如何给王妃弄一本好经书。
倒不用汉唐经卷——那字体肥厚敦实的绣起来又耗力又伤眼,不如当今正时兴的宋时体,笔致细细的,约摸一两针便能绣出一划。且那宋三元还不曾写过佛经,若得他专门印出一本,也不比前朝名家经卷差什么。
只是请大家作书印书是风雅事,若凭皇子身份强压着人家作可就无趣了。幸而他之前见过宋时一面,多少有些亲切,他又和元娘长兄关系极亲厚,凭着桓御史的面子,便去寻他印一本经书也不算突兀。
他打定主意,也并不告诉王妃,而是要当作个惊喜给她。
进了六月,圣旨终于发下来,令周王到礼部见习政务,第一件要参办的便是魏、齐二王选妃的事宜。
这选妃并不像他印象中那么简单,只是几个世家女打扮得严严整整,行着规矩地宫礼觐见宫妃和皇子,由贤妃挑选出合适的人选便算结束,而是从选妃一步便要耗费无数人力物力:
先严令四品以上官员人家女孩儿不许嫁娶,再细细挑选祖上、母家都无罪的佳丽入宫初选。初选三筛后,选得三名品貌皆佳,身无疾病、瑕疵者留在宫中抚养教习,待满三个月后,熟悉了宫中礼仪,再由宫妃挑选。
这其中接送秀女的车马、供秀女休息的彩棚、检查秀女身体的稳婆、众人在宫中的饮食、医药、意外取用的衣料首饰……更为难的是两位皇弟成亲后便要开府,建王府的银子、开府时赐下的银两、用器、王府所用的下人,都要在备办婚事时一并筹集齐。
处处都是银子……
当初他父皇拖着他的婚事不办,他还猜着父皇是不是要冷落他了,此时人在礼部,见识了这些烦琐的仪式,自家心底估算一回价钱,也暗暗觉着心惊。
他那婚事兼着小选,比弟弟们的更耗费民力,父皇还给他建了座藏书楼呢!
其实王妃虽爱看书,可宫中有秘书库,重华宫中自有藏书,实在也不必建一座新楼。父皇如此厚待他,他又岂能只安心享受此情,不为父皇、朝廷着想?
那楼已建到中途,若要拆了反而空耗人力物力,倒不如回头劝父皇将它改作矮阁,也不必要存什么古籍、孤版,只藏一套编好的《新泰大典》,留作看书歇息的地方便是了。
他回宫之后,不到重华宫歇息,先跑去文华殿见驾,说了自己这些日子所悟。他父皇听了,便笑着说道:“那楼已盖起来了,却没有半途改作阁子的,其中要藏什么书,朕倒可以不管,以后便交你这礼部官儿自己安排了。”
周王谢了父皇恩典,不敢多加打搅,又问了问他身体如何,便即退出大殿。新泰天子目送他背影远去,以手支颐,含笑说了一声“痴儿”。
周王自觉解脱了藏书楼的问题,便又动了给王妃寻宋氏经书的心思。恰好新泰朝以来还没有皇子在京开府的例子,有许多文书要从翰林院旧档里寻,他便随着桓侍郎一道往翰林院取文书。
进到馆局,桓侍郎便寻典籍官开库取文档。
周王身份尊贵,这些翻查故纸的粗活自然不敢叫他沾手,寻出那些积灰的旧文档也有编修、修撰、检讨等人先翻阅筛查,挑出有用的再呈给学士们。
桓阁老带着几位侍讲学士拟写新诏,怕周王坐着无聊,便命人上茶点,又命取新书来给他看。周王既到了翰林院,哪儿还想看什么书,自然是要看人。他借口要到院里随意转转,便随意叫了个来送旧档的杨检讨引路,出了桓阁老的值房。
那位检讨欲带他到翰林院中风景最好的矮山、石亭处稍歇,周王却不肯去,只道:“翰林院中虽有清景,又怎么比得上宫中的御花园?馆局清贵之地贵在有才子名士,本王欲见见今科状元,还请检讨带路。”
杨检讨自然不能拂逆皇子之意,便应道:“宋状元领了皇命,要教庶吉士学会他那宋氏印书法,如今正领着些个庶吉士练习刻版。千岁何不到正院少坐,臣这就唤他过来见驾?”
周王猛地一摆手,好奇地说:“宋状元正教人如何印书?本王也想见识见识,可否领本王到那里亲眼一观?”
周王开口,那有什么不可的。杨检讨便将周王带到庶吉士读书的学斋,扣开房门,朗声道:“周王殿下驾到,众人行礼接驾。”又往宋时身边低声说了一句:“宋状元,殿下是特来看你这宋氏雕版术的,你可用心展示。”
宋时朝他笑了笑,以示自己领会得,领着庶吉士们端端正正地行过大礼,请周王到堂上就坐。周王温文尔雅地答了礼,含笑摇头:“今日本王来得唐突,却不合打搅了你们学印刷。宋状元只管接着教习,本王在旁边看看,一解心中好奇便足够了。”
宋状元当年也没少接待过领导检查,国家级的巡视小组也……在电视里见过,再加上曾跟周王说过话,也算熟人了,便也不怎么紧张,笑着点了头:“既是王爷有兴致,下官自当详详细细地展示雕法。恰好下官新做了个练习硬笔书法的板子,却比平常在纸上刻版清楚,王爷请坐,下官这就为王爷讲解。”
他抽出随身带的手帕擦净桌椅,请周王坐下,又问杨检讨可要一同看。杨检讨难得有机会见他们刻版,也舍不得走,便笑着说:“状元公不必管我,我先安排下面给殿下备好茶水、点心,待会儿自己便来看。”
他先出安排,宋时便命庶吉士们都回到座上各自练习,自己站在一旁给周王讲解所用之物。
如今离着庶吉士还乡潮已经两个月,中原腹地的庶吉士都已经回了京,甚至有些家在远处、乡里没什么要事缠绊的,也早早回来销假。如今这学斋里凑凑也有近二十人,每人面前一个大长桌,桌上摆着个旧式雕版大小的板子,又各有一枝铁笔,将这学斋塞得满满当当。
周王坐的是宋时的桌子,其上同样摆着一块那样的板子和一枝铁笔。他拿手摸了一下,发现那板子竟是个凉滑的石板,石板上面平崭崭抹了一层蜡,蜡上有雕得细细的字迹,字迹却是淡淡的红色。
他亦是聪慧之人,当下便猜出来:“原来宋状元的新式刻版法是在石板上抹蜡,用蜡雕出字痕……好法子,果然是比用木板雕省力。只不知这石板雕成之后,又如何着墨呢?”
周王实在高看他了,他现在还没能弄出来足够腐蚀石板的硝酸呢,就甭提石版印刷了。不过若制能出硝酸、盐酸什么的,估计他也就一步踏入铅板印刷时代,不会搞石板的。
他惭愧地笑了笑,应道:“臣这印刷法却不是用石版,而是用腊纸雕版,在腊纸版下面衬白纸,从上面涂墨。蜡纸被铁笔刮去腊之处,便挡不住油墨浸到下头纸上,故能印出字迹。眼下用这块石板——”
他指了指桌上石板,请周王细看字色:“是在石板上浸了红白两层薄腊,先浸红色,再浸白色,刻字时看着笔下的颜色便能把握刻的深浅。若一笔下去仍有白蜡,便是用力太小;若见了底下石板颜色,又是用力太重,不多不少露出红蜡方是正好。”
用过的蜡板扔水里煮一煮,把融掉的蜡刮下来融成一团,转天还能再用,又省力又省钱。
当初教桓小师兄时,拿的蜡纸是给自己人用,不会心疼,又有他这个老师手把手教着,自然能直接用腊纸练习手感。这群庶吉士自是没资格享受一对一小班教学待遇,难像他师兄那样一开始就找准轻重,更没有那么多好纸给他们浪费,索性就石板浸腊,凑合着替代练习,先把硬笔书法练出来再说。
周王的待遇自然比他们强得多,一对一教学算是有的,却也不能给手把手教,要练刻版也只得先用石板凑合。
宋老师站在他身边,拿着铁笔在石板上轻轻勾出几个字,诚恳地劝道:“蜡版纸是在白纸上涂白蜡,刻字极耗眼力,先用这石板练看得更清,容易把握轻重。王爷若不弃,何妨亲自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