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救世军周刊》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明末金手指最新章节!
军管,这是针对新占领地盘的临时措施。
至少在明年开春以前,没有更多的公务员可以派遣过去,更别说改革政府机构了。若是依靠原本的势力治理地方,那地方同样会被他们祸害得天怒人怨,到头来还不是算在自己的头上?
军管,每个地方都进入军事管理阶段。在这样的时期里,地方说是使用民法,还不如说是军法更妥当。
物资的配给按照军事化处理,人员的管理按照军事化处理,日常的工作安排按照军事化处理。总之就是一句话,高压,而且以人为本的,安抚好地方,平靖地方贼乱,保证人人有饭吃,但又不会养闲人。
曹文诏和李定国两人,负责新占地盘的军管问题,定期向张弘斌汇报最新情况,当然这同时也会和内卫汇报上来的情况进行比照,若是曹文诏和李定国有什么隐瞒自己的,那么他们的地位不保不说,也会失去张弘斌对他们的信任。
不过就当前,可至少在实施军管之后的十多天时间里,一切都非常的顺利,而且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况发生。最多,就是当地百姓,尤其是士绅不太习惯军管,尤其半夜喜欢逛青楼的那一批。要知道,按照军管条例,超过晚上七点就要宵禁,整个城镇只有巡城的士卒,不会有任何百姓,抓到那可是按照间谍罪处理,轻则五十军棍,重则直接处死。
趁着这个时期,张弘斌的军校名单也总算是落实。
第一批进入军校的人数超过三百人,最小的不过是普通士卒,最大的则是游击将军。可以说救世军最新的一批立下汗马功劳,而且本身的素质也够硬的人,即将进入军校学习,考试合格毕业之后,会成为新的军官。
其实,按照张弘斌的指示,日后所有的军官晋升,都必须要经过军校的培训合格之后才能够获准,不仅仅是有足够的战功就可以了。战争的模式在不断的改变,个人的勇力开始被无限的减弱,可不再是一腔热血带着几个亲信一马当先杀入敌阵就可以的时代了。越大规模的战斗,所需要的军事素养就越深奥,不培训一下,那是对将领和士卒的不负责任。
相反,最低级的军官,只需要最简单的培训就可以了。按照他们的那个级别,学习太多的知识反而没什么用处,低级军官往往是死亡最多的存在,投入太多的教育资源,结果就是白白的浪费掉,这样不符合利益最大化的诉求。
最新加入张弘斌麾下的冯双礼、郝连忠和袁宗弟三人,也在这次的名单之中。其中冯双礼是唯一一个官阶最大,即游击将军衔的军官,他培训结束后会成为参将,独立统御一支部队;郝连忠则是把总,培训完毕升级为守备,统御一千士卒;至于袁宗弟则是守备,在培训完毕之后会升级为游击将军,同样拥有独立统兵战斗的资格。
一开始,他们还不知道军校是怎么样的存在,他们又会在那里学习到怎么样的知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个年代士卒大多都不识字,结果就是当听说要上课的时候,很多人直接抓狂了。认真的说,有个别人还说宁愿不升官,也不想要上课,他们一听课就会犯困,久了会直接暴走。
奈何,意见被反驳,直接被塞了进去。
正式开学的那一天,开学典礼上他们都知道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张弘斌是这座军校的校长。按照传统的说法,若张弘斌是皇帝,那么他们就是天子门生,前途无比光明。不知道为什么,当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哪怕是最不喜欢读书的人,都觉得或许可以在这里混混日子,毕竟‘天子门生’这四个字,一般人可没有那个资格享受到的。
随即更让他们放心的事情,就是针对每一个官衔,安排的不同程度的科目。从最基本的人心掌控,到最基本的战争技术,深入到局部战争准则,初步的参谋,最后到大范围的战略构思,大规模战争的战术安排。总之军校是培养高级指挥官的存在,至于军姿、队列之类的,则是最基本的训练项目,这可不是军校会负责的。否则,要军官何用?
简单来说,一个士卒在进入军营,即开始享受到救世军级别的军训。当某天他积累了一定的战功,获得晋升之后,或许他们会有机会带领一批新兵,届时他们会将这份传统一级级的传递下去,而不是在军校里面专门学习。
队正级别的小军官,在训练十多天之后就毕业了,他们回到部队之后,会有十个人成为他们的部下。而他们的军官生涯,也从那一刻开始,直至他们死亡或者退役。
把总级别的初级军官,则是一个月的教程,毕竟要统领一百个人,十个小队的战斗。其中牵扯到不少的专业知识,若是不系统的学习并且考核,这便是对这一百个人的不负责任。
更别说统领一千人的守备,统领三千到五千人的游击军,以及统领六千到二万人的参将,他们需要修习的课程将更加的长,内容也更加的丰富。至于对外战争的问题,这其实不需要担心,毕竟还有一批老资格的军官,在外面看着。至于他们这批军官,有些则是升一级继续任职,有一些则是作为增兵后的备用军官。
军校的培训开始,张弘斌开始不仅要处理治下的政治文件,还要抽空去给军校的学生们上课,顿时忙碌了许多。
最近几天,他更是在筹备一个机构,那便是新闻局。作为一个合格的穿越者,没有人能够忽略舆论的重要性,一个穿越者尤其是一个开了挂的穿越者,更别说是一个有了偌大地盘的穿越者,手头上每一份报纸或周刊显然是失职的。
必须要创办一份周刊或者报纸,选用一批御用文人,最大限度的引导舆论,创造舆论,这样才能够让百姓知道你的存在,知道你的行政理念,真正认识到这个世界,真正意识到自己以前过着怎么样的日子,真正明白为什么要支持救世军,为什么要拥护救世军的统治。
是的,哪怕说是洗脑也好,这个机构必须要迅速组建。
作为新闻局的首脑,老岳父徐守放弃了教育部部长的职位,专门从事这个职业。这是他个人的意思,他对张弘斌不重视儒家,反而重视奇技淫巧和工商学,多少有点不满,这个时代的文人都有这个毛病。
如此也好,张弘斌也不希望这样一个改良型的腐儒,把那些年轻的学子们给教坏了。
新的教育部部长交给了汪兆麟,这家伙才投靠张弘斌就担任如此重要多少职务,说出去不知道羡慕死多少人。不过张弘斌就是乾纲独断,而且汪兆麟在上任后仅仅两天就把握住了要点重点,把工作做得井井有条,还负责张弘斌的利益需要,如此能力说出去,就算别人羡慕嫉妒恨,也无话可说了。
在深秋时节,当所有的农作物已经收入了谷仓等待着新一年的到来的时候,一份报刊出现在了陕西境内。
《救世军周刊》是救世军创办,并且每周发行一期的报刊。整个报刊有三十二页,涵盖了时事政治、市场经济、奇闻异事、放眼世界和约稿文章五大板块。
其中时事政治把当前大明朝和救世军势力的新政策,新决定和新动态报导出来,让所有人了解当前救世军和大明朝廷的政治对比情况;
市场经济则是讲述通俗易懂的市场经济理念,说穿了就是工业和商业的一些知识,看得多了,经商也会容易许多,甚至经商的人也可以从中吸取知识,进而改进经营模式,运气好收益提高个几倍也不是什么问题。当然,最新的商讯也不会少,同时广告也会最大限度的集中在这一块上面。
奇闻异事则是讲述各种小道消息和见闻,其实就是当做娱乐的一个板块,好歹让读者轻松一下。
放眼世界,则是把世界的真实面貌还原,同时对外国的情况进行描述,让哪怕少数人,能够认清这个世界,不再把眼光局限在大明这个版图上。
约稿文章则是《救世军周刊》对一些比较出名的人进行约稿,或者这些人投稿并且审核通过之后,其文章就会在这个版块上刊登出来,而约稿人也会因为得到一笔不菲的稿费。第一版《周刊》,这一板块只有张弘斌一人的文章刊登,其实是张弘斌连载了一篇小说,名字叫做《红楼梦》的。
好吧,又干了一次文坛大盗……至于这本书的内容,张弘斌自然是不记得的,不过系统书店里面难得有那么一本。
如此也好,好歹自己也算是一个可以著书立传的人物,而不是一个暴发户或者只懂兵事的莽夫。最重要的是,这篇文章一经连载,也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若是可以,他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能够写出一篇更好的文章,然后投到《周刊》这里。
其实说来,本来张弘斌已经够忙碌了,奈何如今还要干着文坛大盗的事情,其结果就是在沉重的工作者,无限的劳碌下去。对此,他也只能报之苦笑。
军管,这是针对新占领地盘的临时措施。
至少在明年开春以前,没有更多的公务员可以派遣过去,更别说改革政府机构了。若是依靠原本的势力治理地方,那地方同样会被他们祸害得天怒人怨,到头来还不是算在自己的头上?
军管,每个地方都进入军事管理阶段。在这样的时期里,地方说是使用民法,还不如说是军法更妥当。
物资的配给按照军事化处理,人员的管理按照军事化处理,日常的工作安排按照军事化处理。总之就是一句话,高压,而且以人为本的,安抚好地方,平靖地方贼乱,保证人人有饭吃,但又不会养闲人。
曹文诏和李定国两人,负责新占地盘的军管问题,定期向张弘斌汇报最新情况,当然这同时也会和内卫汇报上来的情况进行比照,若是曹文诏和李定国有什么隐瞒自己的,那么他们的地位不保不说,也会失去张弘斌对他们的信任。
不过就当前,可至少在实施军管之后的十多天时间里,一切都非常的顺利,而且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况发生。最多,就是当地百姓,尤其是士绅不太习惯军管,尤其半夜喜欢逛青楼的那一批。要知道,按照军管条例,超过晚上七点就要宵禁,整个城镇只有巡城的士卒,不会有任何百姓,抓到那可是按照间谍罪处理,轻则五十军棍,重则直接处死。
趁着这个时期,张弘斌的军校名单也总算是落实。
第一批进入军校的人数超过三百人,最小的不过是普通士卒,最大的则是游击将军。可以说救世军最新的一批立下汗马功劳,而且本身的素质也够硬的人,即将进入军校学习,考试合格毕业之后,会成为新的军官。
其实,按照张弘斌的指示,日后所有的军官晋升,都必须要经过军校的培训合格之后才能够获准,不仅仅是有足够的战功就可以了。战争的模式在不断的改变,个人的勇力开始被无限的减弱,可不再是一腔热血带着几个亲信一马当先杀入敌阵就可以的时代了。越大规模的战斗,所需要的军事素养就越深奥,不培训一下,那是对将领和士卒的不负责任。
相反,最低级的军官,只需要最简单的培训就可以了。按照他们的那个级别,学习太多的知识反而没什么用处,低级军官往往是死亡最多的存在,投入太多的教育资源,结果就是白白的浪费掉,这样不符合利益最大化的诉求。
最新加入张弘斌麾下的冯双礼、郝连忠和袁宗弟三人,也在这次的名单之中。其中冯双礼是唯一一个官阶最大,即游击将军衔的军官,他培训结束后会成为参将,独立统御一支部队;郝连忠则是把总,培训完毕升级为守备,统御一千士卒;至于袁宗弟则是守备,在培训完毕之后会升级为游击将军,同样拥有独立统兵战斗的资格。
一开始,他们还不知道军校是怎么样的存在,他们又会在那里学习到怎么样的知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个年代士卒大多都不识字,结果就是当听说要上课的时候,很多人直接抓狂了。认真的说,有个别人还说宁愿不升官,也不想要上课,他们一听课就会犯困,久了会直接暴走。
奈何,意见被反驳,直接被塞了进去。
正式开学的那一天,开学典礼上他们都知道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张弘斌是这座军校的校长。按照传统的说法,若张弘斌是皇帝,那么他们就是天子门生,前途无比光明。不知道为什么,当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哪怕是最不喜欢读书的人,都觉得或许可以在这里混混日子,毕竟‘天子门生’这四个字,一般人可没有那个资格享受到的。
随即更让他们放心的事情,就是针对每一个官衔,安排的不同程度的科目。从最基本的人心掌控,到最基本的战争技术,深入到局部战争准则,初步的参谋,最后到大范围的战略构思,大规模战争的战术安排。总之军校是培养高级指挥官的存在,至于军姿、队列之类的,则是最基本的训练项目,这可不是军校会负责的。否则,要军官何用?
简单来说,一个士卒在进入军营,即开始享受到救世军级别的军训。当某天他积累了一定的战功,获得晋升之后,或许他们会有机会带领一批新兵,届时他们会将这份传统一级级的传递下去,而不是在军校里面专门学习。
队正级别的小军官,在训练十多天之后就毕业了,他们回到部队之后,会有十个人成为他们的部下。而他们的军官生涯,也从那一刻开始,直至他们死亡或者退役。
把总级别的初级军官,则是一个月的教程,毕竟要统领一百个人,十个小队的战斗。其中牵扯到不少的专业知识,若是不系统的学习并且考核,这便是对这一百个人的不负责任。
更别说统领一千人的守备,统领三千到五千人的游击军,以及统领六千到二万人的参将,他们需要修习的课程将更加的长,内容也更加的丰富。至于对外战争的问题,这其实不需要担心,毕竟还有一批老资格的军官,在外面看着。至于他们这批军官,有些则是升一级继续任职,有一些则是作为增兵后的备用军官。
军校的培训开始,张弘斌开始不仅要处理治下的政治文件,还要抽空去给军校的学生们上课,顿时忙碌了许多。
最近几天,他更是在筹备一个机构,那便是新闻局。作为一个合格的穿越者,没有人能够忽略舆论的重要性,一个穿越者尤其是一个开了挂的穿越者,更别说是一个有了偌大地盘的穿越者,手头上每一份报纸或周刊显然是失职的。
必须要创办一份周刊或者报纸,选用一批御用文人,最大限度的引导舆论,创造舆论,这样才能够让百姓知道你的存在,知道你的行政理念,真正认识到这个世界,真正意识到自己以前过着怎么样的日子,真正明白为什么要支持救世军,为什么要拥护救世军的统治。
是的,哪怕说是洗脑也好,这个机构必须要迅速组建。
作为新闻局的首脑,老岳父徐守放弃了教育部部长的职位,专门从事这个职业。这是他个人的意思,他对张弘斌不重视儒家,反而重视奇技淫巧和工商学,多少有点不满,这个时代的文人都有这个毛病。
如此也好,张弘斌也不希望这样一个改良型的腐儒,把那些年轻的学子们给教坏了。
新的教育部部长交给了汪兆麟,这家伙才投靠张弘斌就担任如此重要多少职务,说出去不知道羡慕死多少人。不过张弘斌就是乾纲独断,而且汪兆麟在上任后仅仅两天就把握住了要点重点,把工作做得井井有条,还负责张弘斌的利益需要,如此能力说出去,就算别人羡慕嫉妒恨,也无话可说了。
在深秋时节,当所有的农作物已经收入了谷仓等待着新一年的到来的时候,一份报刊出现在了陕西境内。
《救世军周刊》是救世军创办,并且每周发行一期的报刊。整个报刊有三十二页,涵盖了时事政治、市场经济、奇闻异事、放眼世界和约稿文章五大板块。
其中时事政治把当前大明朝和救世军势力的新政策,新决定和新动态报导出来,让所有人了解当前救世军和大明朝廷的政治对比情况;
市场经济则是讲述通俗易懂的市场经济理念,说穿了就是工业和商业的一些知识,看得多了,经商也会容易许多,甚至经商的人也可以从中吸取知识,进而改进经营模式,运气好收益提高个几倍也不是什么问题。当然,最新的商讯也不会少,同时广告也会最大限度的集中在这一块上面。
奇闻异事则是讲述各种小道消息和见闻,其实就是当做娱乐的一个板块,好歹让读者轻松一下。
放眼世界,则是把世界的真实面貌还原,同时对外国的情况进行描述,让哪怕少数人,能够认清这个世界,不再把眼光局限在大明这个版图上。
约稿文章则是《救世军周刊》对一些比较出名的人进行约稿,或者这些人投稿并且审核通过之后,其文章就会在这个版块上刊登出来,而约稿人也会因为得到一笔不菲的稿费。第一版《周刊》,这一板块只有张弘斌一人的文章刊登,其实是张弘斌连载了一篇小说,名字叫做《红楼梦》的。
好吧,又干了一次文坛大盗……至于这本书的内容,张弘斌自然是不记得的,不过系统书店里面难得有那么一本。
如此也好,好歹自己也算是一个可以著书立传的人物,而不是一个暴发户或者只懂兵事的莽夫。最重要的是,这篇文章一经连载,也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若是可以,他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能够写出一篇更好的文章,然后投到《周刊》这里。
其实说来,本来张弘斌已经够忙碌了,奈何如今还要干着文坛大盗的事情,其结果就是在沉重的工作者,无限的劳碌下去。对此,他也只能报之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