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张才的战争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明末金手指最新章节!
大魏,从一个半死不活的小势力,瞬间变成了第三大势力。
其势力仅次于共和国和大明,比大顺和大吴要强大,更别说已经被大明打残的满清了。
奈何自家人的事情自己知道,大魏说是一个独立的势力,实际上已经完全沦为了共和国的附属势力,唯一的就是没有正名,其他的基本上都开始与共和国接轨,相互之间的融合在慢慢进行着。
随着大魏的改革不断的进行,国会建立之后,宰相获得了更多的权柄,甚至不必再顾虑罗汝才的意志。哪怕就算想顾虑一下,考虑到监督党对他位置的虎视眈眈,也不得不只能先把这份知遇之恩放在一边。毕竟知遇之恩换不回权柄,他也不相信罗汝才还能够夺回属于他的权力,所以没必要因为所谓的知遇之恩,把自己的仕途搭进去。
人性的薄凉,算是在这一刻发挥得淋漓尽致。
罗汝才这段时间不断的学习,倒是学到了不少,以前看不懂的政令,如今似乎明白了。他发现,共和国采取的行政模式的确是省时省力,最重要的是可以最大限度的确保君权的千秋万代。为此仅仅需要把一部分的政治权力和极少数的军事权力放弃而已,这笔买卖还是很划算的。
不过他以前没有实施,现在别人帮他实施了,结果上看已经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各地政府部门,关键的部门都是由共和国派出的人手来担任要职。其余不太重要的,才由大魏本土的士子来担任。又因为存在执政党和监督党,而监督党里面有很大部分党员是共和国派出来的,故而执政党在执政的过程中,必须要兢兢业业,生怕被打落神坛,党派被迫解散。
对军队的整编也开始进入第二阶段,速成军官夜校紧急开班,同时针对各部队士卒的扫盲活动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通过一次次针对潜意识的洗脑,让士卒产生反内战的心理,从而就算有某个军官煽动,甚至罗汝才秘密策动军队造反,这些士卒也不会答应。
做完了这些,这次针对共和国的联合军事行动,就这样戏剧性的落幕了。
而这次所谓的联合行动,却是给人一种上门找虐的感觉,让这几个势力的士子们,不由得有点失望。他们似乎已经看到了,共和国的彻底崛起,而这几个势力,只能算是共和国繁荣富强的一个进阶牺牲品而已。
看到这个,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应该怎么选择:是在这几个势力里面出仕,还是去共和国出仕。
随着这次战争的结束,最初的导火线——专利法和商标法,也得到了所有势力的承认,并开设了专利局和商标局。开设之后的第一时间,手持重要技术的商人们,就拿着专利到这几个地方进行注册申请,同时通过国会,希望国家取缔山寨盗版的侵权行为。
看着这些商家,那么自觉的捍卫着自己的合法权益,张弘斌高兴的同时,也是哭笑不得。
毕竟自己商会出售的高科技玩意,在他们那个时空,其实也是山寨产品来着,只是别人维权维不到自己头上。但只要想着严厉打击山寨和盗版行为的自己,成为了这个时空最大的山寨货商人,这种感觉真是有点微妙。
战事已经完成,后续就是对战果的消化。具体下去,就是对大西国战利品的消化。
诚然,这里已经归大魏国所有,但正式被大魏国接收以前,共和国也在这里赚取了大量的战争红利:
首先就是不愿意投降,甚至打算反叛的大西国将军和官员们的家产。对待这些两面三刀,为了利益连忠诚都可以出售的家伙,既然事先说了要投降,如今却又不投降了,还真当共和国好欺负不成?
其次就是愿意服从共和国,接受改造和整编的大西国官员和军队。前者经过培训之后,放到各地需要人手的地方任职,同时可以抽掉一部分人手,送去大魏国那里进行工作。否则,科举还没有举办的现在,共和国那里有那么多的人手,送去大魏国帮他们建设近代化文明政权?
军队经过整编,可以填补一部分武警、警察和军人的空缺。此刻共和国又进行了新一轮的征兵,能够少在本土征召一些士卒,进而让百姓最大限度的发挥生产力,提高整个华夏人民共和国的综合实力才是关键。
最后,就是来自大西国和大魏国的移民。没有了边境封锁,两地对共和国仰慕多时,期待移民的百姓,终于可以顺利移民了。这部分人口很快就能够填补各地对劳动力的需求,甚至有一部分可以作为兵源。
处理完这些战利品的消化之后,张弘斌还要带着一干文臣,研究纸币的发放问题。这玩意必须要慎之又慎,毕竟纸币这玩意,大明也有发放,叫做宝钞。不过有明以来,宝钞毫无节制的进行发放,以至于贬值得和废纸一样,甚至后期还被看做是朝廷剥削百姓的一个手段。
故而,在大明这片大地上,百姓甚至许多世家,都对纸币畏之如猛虎。
如何建立公信度,如何提高百姓对纸币的认可度,也是国会需要讨论的重大问题。若是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那纸币的发放,就得要延迟。
在张弘斌忙得昏头转向的同时,远在澳大利亚的张才,也面临着人生第一次战斗。
自希望村建设完毕之后,百姓开垦农田,挖掘铁矿石,一步步的把希望村建设成为一座世外桃源。
这里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周围也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力方面更不用说,张犇父子、张老爷子夫妇、张才的外公外婆前秦王朱谊漶夫妇、张弘武和张弘文这两个伯伯、李定国这个不是叔叔的叔叔、甚至还有朱存媛这个慈母,都秘密的运送了一批又一批的物资,甚至是人手过去支援张才的建设。
如今,新建立的十多个谷仓里面,堆满了各种各样的食物,有基本的米面,也有压缩饼干和罐头之类可以长期保存的干粮;各种钢制工具堆满了公务仓库;五百多件从春装到冬装各式衣物堆满了张才的偏房;五百头黄牛、五百头水牛、三百匹驽马、六百匹战马、一千头猪,八百头羊在刚刚开辟的牧场里面放牧。当然,后期张弘斌秘密让张琉往澳大利亚上,运去了三千多只屎壳郎……必要的情况下会继续增加一批。
张才的初始建设资金非常的丰裕姑且不说,人才的储备也很丰富。
不仅有手艺不错的木匠和铁匠,还有裁缝和厨师,甚至还有建筑师和教师。让人无语的是,张才身边还有三个小丫鬟和五个小。至于劳动力就更不用说,这次大西国和大魏国的移民里面,就精选了六百户成分干净,淳朴憨厚的百姓运了过去。
有了足够的人手和足够的资金,张才直接把希望村升级为希望镇,并且开辟了第二个村子思华村。
如今希望镇和思华村中,希望镇就是一个大工地,也设置了四个作坊:水泥作坊,渔业加工作坊、炼钢作坊和木工作坊。甚至于,琉璃作坊也在火热修建之中。同时,城池因为毗邻海岸线,故而也建设了一个深水港扣船坞,已经可以初步建设近海渔船,每天都有大批的海鱼被捕捞上来,或者现卖,或者被渔业加工作坊,制作成为鱼干和肉松。
至于思华村,则以畜牧业和农耕为主,重点发展大批量畜牧、经济作物栽培和大规模耕种。
经济作物主要由纤维类(亚麻和棉花等)、调味料类(辣椒和茴香等)、水果类(这就不举例了)。
很多的事情,其实还在草创的阶段,暂时还得不到任何的受益。目前两个地方,依然处于一种只有投入没有收获的阶段,不过张才很有把握,会很快把成本回收回来,然后开始逐步盈利。
但是在这之前,有一件事,却是困扰了他。
就在昨天,几个放牧的百姓没有回来,连同羊群也没有回来。民兵部队迅速派人沿着他们放牧的防线追踪过去,结果发现了短暂战斗过的痕迹。这表明,这几个人很有可能遇到了什么凶猛的动物,或者是当地的土著。
很显然,前者的可能性很低,否则在当场就能够发现遗骸。既然没有发现,那很有可能,就是他们被土著抓走了。
张才也没想到,自己居然会在那么快的时间里,就和当地的土著碰上,但既然碰上了,那就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
或者友好相处,或者灭了他们!
其实说这个很废话,张才其实在来之前就预料到了事情的结局,或者说是唯一的结局。共和国也好,还是别的什么势力也罢,都没有能够和当地土著沟通的本事。没有沟通,就不存在理解。而对于他们而言,自己这些人,只是纯粹的侵略者而已。对于侵略者,或者站在张才他们的角度来说,为了捍卫自己和族人的生命安全,他别无选择。
他不是一个弑杀之人,但为了华夏民族,他不介意双手染血……
大魏,从一个半死不活的小势力,瞬间变成了第三大势力。
其势力仅次于共和国和大明,比大顺和大吴要强大,更别说已经被大明打残的满清了。
奈何自家人的事情自己知道,大魏说是一个独立的势力,实际上已经完全沦为了共和国的附属势力,唯一的就是没有正名,其他的基本上都开始与共和国接轨,相互之间的融合在慢慢进行着。
随着大魏的改革不断的进行,国会建立之后,宰相获得了更多的权柄,甚至不必再顾虑罗汝才的意志。哪怕就算想顾虑一下,考虑到监督党对他位置的虎视眈眈,也不得不只能先把这份知遇之恩放在一边。毕竟知遇之恩换不回权柄,他也不相信罗汝才还能够夺回属于他的权力,所以没必要因为所谓的知遇之恩,把自己的仕途搭进去。
人性的薄凉,算是在这一刻发挥得淋漓尽致。
罗汝才这段时间不断的学习,倒是学到了不少,以前看不懂的政令,如今似乎明白了。他发现,共和国采取的行政模式的确是省时省力,最重要的是可以最大限度的确保君权的千秋万代。为此仅仅需要把一部分的政治权力和极少数的军事权力放弃而已,这笔买卖还是很划算的。
不过他以前没有实施,现在别人帮他实施了,结果上看已经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各地政府部门,关键的部门都是由共和国派出的人手来担任要职。其余不太重要的,才由大魏本土的士子来担任。又因为存在执政党和监督党,而监督党里面有很大部分党员是共和国派出来的,故而执政党在执政的过程中,必须要兢兢业业,生怕被打落神坛,党派被迫解散。
对军队的整编也开始进入第二阶段,速成军官夜校紧急开班,同时针对各部队士卒的扫盲活动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通过一次次针对潜意识的洗脑,让士卒产生反内战的心理,从而就算有某个军官煽动,甚至罗汝才秘密策动军队造反,这些士卒也不会答应。
做完了这些,这次针对共和国的联合军事行动,就这样戏剧性的落幕了。
而这次所谓的联合行动,却是给人一种上门找虐的感觉,让这几个势力的士子们,不由得有点失望。他们似乎已经看到了,共和国的彻底崛起,而这几个势力,只能算是共和国繁荣富强的一个进阶牺牲品而已。
看到这个,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应该怎么选择:是在这几个势力里面出仕,还是去共和国出仕。
随着这次战争的结束,最初的导火线——专利法和商标法,也得到了所有势力的承认,并开设了专利局和商标局。开设之后的第一时间,手持重要技术的商人们,就拿着专利到这几个地方进行注册申请,同时通过国会,希望国家取缔山寨盗版的侵权行为。
看着这些商家,那么自觉的捍卫着自己的合法权益,张弘斌高兴的同时,也是哭笑不得。
毕竟自己商会出售的高科技玩意,在他们那个时空,其实也是山寨产品来着,只是别人维权维不到自己头上。但只要想着严厉打击山寨和盗版行为的自己,成为了这个时空最大的山寨货商人,这种感觉真是有点微妙。
战事已经完成,后续就是对战果的消化。具体下去,就是对大西国战利品的消化。
诚然,这里已经归大魏国所有,但正式被大魏国接收以前,共和国也在这里赚取了大量的战争红利:
首先就是不愿意投降,甚至打算反叛的大西国将军和官员们的家产。对待这些两面三刀,为了利益连忠诚都可以出售的家伙,既然事先说了要投降,如今却又不投降了,还真当共和国好欺负不成?
其次就是愿意服从共和国,接受改造和整编的大西国官员和军队。前者经过培训之后,放到各地需要人手的地方任职,同时可以抽掉一部分人手,送去大魏国那里进行工作。否则,科举还没有举办的现在,共和国那里有那么多的人手,送去大魏国帮他们建设近代化文明政权?
军队经过整编,可以填补一部分武警、警察和军人的空缺。此刻共和国又进行了新一轮的征兵,能够少在本土征召一些士卒,进而让百姓最大限度的发挥生产力,提高整个华夏人民共和国的综合实力才是关键。
最后,就是来自大西国和大魏国的移民。没有了边境封锁,两地对共和国仰慕多时,期待移民的百姓,终于可以顺利移民了。这部分人口很快就能够填补各地对劳动力的需求,甚至有一部分可以作为兵源。
处理完这些战利品的消化之后,张弘斌还要带着一干文臣,研究纸币的发放问题。这玩意必须要慎之又慎,毕竟纸币这玩意,大明也有发放,叫做宝钞。不过有明以来,宝钞毫无节制的进行发放,以至于贬值得和废纸一样,甚至后期还被看做是朝廷剥削百姓的一个手段。
故而,在大明这片大地上,百姓甚至许多世家,都对纸币畏之如猛虎。
如何建立公信度,如何提高百姓对纸币的认可度,也是国会需要讨论的重大问题。若是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那纸币的发放,就得要延迟。
在张弘斌忙得昏头转向的同时,远在澳大利亚的张才,也面临着人生第一次战斗。
自希望村建设完毕之后,百姓开垦农田,挖掘铁矿石,一步步的把希望村建设成为一座世外桃源。
这里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周围也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力方面更不用说,张犇父子、张老爷子夫妇、张才的外公外婆前秦王朱谊漶夫妇、张弘武和张弘文这两个伯伯、李定国这个不是叔叔的叔叔、甚至还有朱存媛这个慈母,都秘密的运送了一批又一批的物资,甚至是人手过去支援张才的建设。
如今,新建立的十多个谷仓里面,堆满了各种各样的食物,有基本的米面,也有压缩饼干和罐头之类可以长期保存的干粮;各种钢制工具堆满了公务仓库;五百多件从春装到冬装各式衣物堆满了张才的偏房;五百头黄牛、五百头水牛、三百匹驽马、六百匹战马、一千头猪,八百头羊在刚刚开辟的牧场里面放牧。当然,后期张弘斌秘密让张琉往澳大利亚上,运去了三千多只屎壳郎……必要的情况下会继续增加一批。
张才的初始建设资金非常的丰裕姑且不说,人才的储备也很丰富。
不仅有手艺不错的木匠和铁匠,还有裁缝和厨师,甚至还有建筑师和教师。让人无语的是,张才身边还有三个小丫鬟和五个小。至于劳动力就更不用说,这次大西国和大魏国的移民里面,就精选了六百户成分干净,淳朴憨厚的百姓运了过去。
有了足够的人手和足够的资金,张才直接把希望村升级为希望镇,并且开辟了第二个村子思华村。
如今希望镇和思华村中,希望镇就是一个大工地,也设置了四个作坊:水泥作坊,渔业加工作坊、炼钢作坊和木工作坊。甚至于,琉璃作坊也在火热修建之中。同时,城池因为毗邻海岸线,故而也建设了一个深水港扣船坞,已经可以初步建设近海渔船,每天都有大批的海鱼被捕捞上来,或者现卖,或者被渔业加工作坊,制作成为鱼干和肉松。
至于思华村,则以畜牧业和农耕为主,重点发展大批量畜牧、经济作物栽培和大规模耕种。
经济作物主要由纤维类(亚麻和棉花等)、调味料类(辣椒和茴香等)、水果类(这就不举例了)。
很多的事情,其实还在草创的阶段,暂时还得不到任何的受益。目前两个地方,依然处于一种只有投入没有收获的阶段,不过张才很有把握,会很快把成本回收回来,然后开始逐步盈利。
但是在这之前,有一件事,却是困扰了他。
就在昨天,几个放牧的百姓没有回来,连同羊群也没有回来。民兵部队迅速派人沿着他们放牧的防线追踪过去,结果发现了短暂战斗过的痕迹。这表明,这几个人很有可能遇到了什么凶猛的动物,或者是当地的土著。
很显然,前者的可能性很低,否则在当场就能够发现遗骸。既然没有发现,那很有可能,就是他们被土著抓走了。
张才也没想到,自己居然会在那么快的时间里,就和当地的土著碰上,但既然碰上了,那就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
或者友好相处,或者灭了他们!
其实说这个很废话,张才其实在来之前就预料到了事情的结局,或者说是唯一的结局。共和国也好,还是别的什么势力也罢,都没有能够和当地土著沟通的本事。没有沟通,就不存在理解。而对于他们而言,自己这些人,只是纯粹的侵略者而已。对于侵略者,或者站在张才他们的角度来说,为了捍卫自己和族人的生命安全,他别无选择。
他不是一个弑杀之人,但为了华夏民族,他不介意双手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