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 反客为主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乘龙佳婿最新章节!
张寿对阿六特别强调的“是请”这两个字,朱莹知道阿六的脾气,永平公主则是听说过,她们自然若有所悟,而三皇子却不像四皇子有亲身体会,恰是一头雾水。至于洪氏,她是玲珑剔透的人,早就听说过张寿身边有个很厉害的少年高手,此时登时暗自倒吸一口凉气。
敢情没有张寿这句话,那少年不是去请人,而是会去把杨詹直接绑过来?
她虽然满腹疑问,但却也不好挑明,再加上接下来三皇子和永平公主一搭一档,问了她不少问题,而此时张寿和朱莹毫不避讳地携手到窗边去看风景说话,她只能独立应对。
好在洪氏确实是从小饱读诗书,颇有功底,待人接物更是多年来为父亲收拾残局历练出来的,倒也应对自如,然而,当永平公主陡然之间问出一个问题时,她还是不禁形容大变。因为那个问题直戳她的心窝,而在三皇子那专注的视线之下,她甚至没有办法回避。
“洪娘子,想来你应该和我还有三弟一样,是自幼受教于父母,而洪山长言行举止都非常守旧,女学这种事物,应该并不在他的日常考虑范围之内。所以,在他的耳濡目染之下,你如今应该更像是列女传中那些孝女贞妇,而不应是这等对父亲阳奉阴违之人。”
说到阳奉阴违,永平公主仿佛有些歉意地欠了欠身,但还是直言不讳地说:“我这个人说话直了一些,可是,这不但是我,也是我母妃,更是父皇和皇祖母心中的疑虑。一个人不可能是凭空生成的,就算是如仲永这样的神童,也会在遇到愚蠢短视的长辈之后泯然众人。”
窗前的张寿清清楚楚地听到了这话,不由得哂然一笑。他怎么觉着,永平公主这话好像不只是对洪氏说的,更好像是对他说的?
果然,下一刻,他就察觉到朱莹凑到他耳边,小声说道:“永平那丫头是故意在说你吧?你就是自己长成现在这样儿的,难不成天底下就不许有天才吗?你自己聪明好学又上进,吴姨又是处处为你着想,她这样的长辈哪怕没读过书,也比洪山长那老道学强多了!”
朱莹这声音很轻,很明显,大小姐并不像外人认为的那样自我中心,并不希望让洪氏听见她在背后非议人家父亲。然而,张寿斜睨了一眼面色沉静的洪氏,却知道永平公主这个直截了当的问题,算是逼着此时这位来自江西的才女吐露实话。
说起来,这姑娘摊上那样一个父亲,其实比他那名义上的身世真的是可怜太多了!
而洪氏在眼睑低垂许久之后,终于再次抬起头来,神情坦然而无畏。
“公主既然垂询,那妾身不敢不言,家母出身书香门第,诗书礼乐无所不通,十六岁嫁予家父,操持家务,孝敬公婆,后来便有了我。然而,因为我乃是难产,她虽说侥幸得以活命,却再也不能生育。父亲生平不好色,坚辞长辈纳妾蓄婢延续后嗣的要求,声称可以过继。”
“然而,这固然是体贴,他却并没有考虑到我的祖父母将一股怨气撒到了母亲头上,也因为一心向学而没功夫维护她。而好强的母亲又不愿意到父亲面前抱怨公婆,于是一面佯作强势,一面从小就把我当成倾听者,又把我当成男孩子教养,尽力精心传授我各种东西。”
“母亲得到过太祖皇帝一本手稿,书很破,而且当时卖书人坦言,那不过是打着太祖之名的杜撰而已。那书上字体很怪,内容荒诞不经,竟是在畅想数百年之后。那时候的其他景象光怪陆离暂且不提,但其中谈及女子都能读书、工作,甚至为官,而且那些才女不是吟诗作赋,而是发明神药、发现神奇的物质、发现蕴藏在天地运行中的真理,母亲大为惊叹。”
张寿在最初的愣神过后,他不由得轻轻捂住了额头。
那应该不是某人登基之后写的东西,说不定是刚刚穿越之后不久随手写的,追忆经历过的那个时代,追忆曾经拥有却不知道珍惜的便利,追忆那个时代的每一个人,甚至曾经完全忽略掉的过客……因为从人退位之后却还惦记着新大陆来看,估计没心思写这个。
这很正常,他在刚来的那三年里,同样也一度希望找办法穿回去,因为相较于那个无处不存在精彩的时代,如今这个大明虽说比历史上的大明稍稍开明那么一点,但仍旧显得愚昧、封闭、落后……他也很想著书立说把后世的记忆记录下来,最终作罢的原因却很简单。
他觉得还是先把自己记得的理工科知识记录下来,然后等到真的厌倦眼下的时候,再去追忆那个肯定回不去的年代。
而和他不同,太祖留下了一部被卖书人认定是假的太祖日记,可这书到了洪氏的母亲手里,却给人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认识。果然,下一刻张寿就从洪氏的话语中证实了自己的猜测。
“那本手稿中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或者说胡言乱语很多。其中既有磨制镜片的要诀,又有天外星辰的运转,既有物质的构成,又有五百年后诸多生活的便利……至少母亲当年教我的时候,我是听得头昏脑胀,曾经立下过宏愿,一定要找那个用假书欺骗母亲的人算账!”
这一次,就连朱莹都忍不住听得扑哧一笑。而永平公主那一贯清冷的脸上,已经是带着几分忍俊不禁的笑意。
反而是三皇子若有所思地说道:“洪娘子有这心思很正常,要是让我看到,我也会觉得书是假的,毕竟现在和几百年前相比,并没有特别大的变化,几百年后世界怎么会变得这么奇怪?”
他顿了一顿,却又继续说道:“但是,如果世界真的这么奇怪,那么,说不定是发生了如同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春秋战国到秦汉的那种翻天覆地巨变。”
“我听老师给我讲过历史,三皇五帝的时代,天下是部族制,从未拓展到如今的疆域。等到禹帝为天子,夏商周三朝都是分封诸侯,天子号称君临天下,其实政令却无法管辖那些诸侯国。但无论天子还是诸侯,全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因为不分封就无法统御各地。”
“那个时代的疆域和现在不同,比方说现在的山东,对周天子来说其实就挺远了,我们现在作为粮仓的两湖,也就是当年的荆楚,曾经被认定是南疆蛮荒之地。”
“而等到春秋战国,周天子日渐式微,政令甚至不出都,诸侯并起,每个人都以为这种诸国并立会长久下去,可战国七雄之后,却是秦国一统天下立郡县制。当秦始皇鞭笞四海,号令天下时,没人想到强秦会一夕崩塌,更没想到汉初竟然又会复夏商周旧制,分封诸侯王。”
“直到汉武帝后推恩令削藩,郡县制方才真正深入人心,而随着科举代替察举,人才遴选进入正途,纵使农家子也能够因为奋发向上而最终出仕为官,这个天下才是现在的样子。除去蒙元,每一朝大多都是在上一朝的制度基础上修修补补,再也没有过翻天覆地的巨变。”
正在窗前和朱莹一同赏风景,同样也是被别人观赏的张寿,听着三皇子这些话,他不禁大有感触。
没想到他在半山堂上那非常简单粗暴的讲史,三皇子不但全都听进去了,还融会贯通成现在这个样子。在三皇子如今这么小的年纪,能够理解他那些非常言简意赅的话语之下最核心的意思,然后重新用自己的语句表达出来,哪怕条理有点问题,但仍然殊为难得。
洪氏亦是看着侃侃而谈的三皇子,心中亦是不无惊骇,只觉得这个小小的孩子果然不负楚宽的称赞。因为他并不是因为荒诞就觉得是无稽之谈,而是实实在在会去思考,这天下会不会因为几百年上千年的时间变迁而有所不同。
至少她在三皇子这么小年纪的时候,根本不会想到这么深远。
就在此时,她听到一旁传来了张寿的声音。再一看,就只见张寿已经是负手信步走来,脸上满是温和的笑意。
“三皇子说得对了一大半,从古至今,除却真正的智者,在大多数文人墨客的心目中,好似就只有治世和乱世的区别,昏君和明君的区别,贤臣和奸臣的区别,却看不到这些表象背后,社会大环境的不同,社会人口的不同,或者更本质一点,就是社会生产能力的不同。”
张寿把生产力这个名词加了一个能字,让这个名词显得更直观:“什么叫生产能力?也就是人们创造财富的能力。大抵是农人种田收获粮食的能力,工匠制造工具和各种器具的能力。读书人写文章教化万民的能力,也算生产能力,因为那也是创造,创造的是精神财富。”
“如果让春秋战国又或者先秦时的人突然降临到现在,那么,他一定会大大惊叹于现在的饮食丰富。因为,春秋战国和先秦,北方普通人吃的是粗砺的麦饭,又或者豆饭,粟米粥。”
“而如今呢,北方也种稻谷,而且北方人吃的是用石磨磨面做成的面食,吃得是大豆磨制的各种豆制品,而设身处地通过古人的思路去想一想,他们岂不是觉得这简直是在仙境,才能吃到这么好的食物?而如果有古人这般设想今人,岂非也会被时人觉得是无稽之谈?”
张寿见三皇子连连点头,随即露出了认真思索的表情,而刚刚因为谈及母亲旧事而有些激动的洪氏,亦是面沉如水地陷入了沉思,他方才继续说了下去。
“为什么战国先秦和唐宋饮食不同?因为最初麦子全都是是用石杵舂制才能出粮食,而这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就连大豆,也因为不知道如何加工,只是做成难以入口的豆饭。”
“是没有石磨吗?最初确确实实是没有,秦时甚至将石杵石臼舂米作为惩罚犯妇的沉重劳役。等后来有了石磨之后,却因为石磨太过沉重,畜力又不是人人都能负担得起,所以能吃上精面,又或者豆腐,仍然都是大户人家。”
“秦时的普通人,想不到后来会有水力推动的磨坊,更不会想到麦饭豆饭之外,还会有精面做的面食,以及豆腐这样的可口食物。”
因为这并不是在九章堂,张寿当然不会堂而皇之地称呼三皇子为郑鎔,但语气仍旧轻松得犹如闲话家常。
“大家可以想一想,肠胃是更容易消化馒头和豆腐,还是更容易消化粗砺的麦饭又或者豆饭?是能吃到馒头的农人有力气,还是只能用麦饭豆饭果腹的农人有力气?”
“是不是有力气了才能精耕细作,才能够提高亩产,才能够去开垦荒地?而开垦荒地这种事,用的工具就更加重要了。”
“《商君书》有言,今秦之地,方千里者五,而谷土不能处二,田数不满百万。其薮泽、溪谷、名山、大川之财物货宝,又不尽为用,此人不能称土也。也就是说,五千里的土地,种植农作物的不到一千里,农田面积不满百万亩,荒地比比皆是。足可见那时的垦荒水平。”
“当秦始皇真的统一天下之后,本该充分休养生息,但他却依旧穷兵黩武,横征暴敛,天下除却咸阳汇聚天下财宝,因而确实壮美华丽,但天下其他各处,不过土墙荒城而已。而秦据有天下的时间太短,生产力相比春秋战国并没有本质性的提升,直到两汉铁器大兴……”
张寿将历朝历代相较于前朝的主食、衣物、工具等等发展以及变迁一一道来,甚至就连人道是弱宋的宋朝,他也分北宋和南宋,历数其在农工上的各种优缺点,相对前朝的生产力进步之处,别说三皇子听得聚精会神,就连永平公主和洪氏,亦是听得目不转睛。
而悄然也跟了过来的朱莹,则是笑意盈盈地看着口若悬河的张寿,只觉得自己当初那一趟乡下之行实在是太明智,太有眼光了。
那些市井中人真是太没眼光了,她才不是只看了张寿那一张脸!
接下来,张寿又从亩产、加工水平、金属冶炼水平、武器水平、水利修建数量等等诸多因素,对各朝各代进行了一下剖析。这都是从前他在网上当键盘侠时与人斗嘴争论积攒下来的东西,纯分析,并不解决问题,此时说出来,却自有一番书生挥斥方遒的兴味。
而此时此刻,永平公主见洪氏目露异彩,非但没有打断张寿的话,反而听得全神贯注,她不禁有一种荒谬的感觉。今天是她和三皇子奉旨来考校洪氏吧?张寿只不过是陪客吧?那他突然反客为主了是怎么回事?
张寿对阿六特别强调的“是请”这两个字,朱莹知道阿六的脾气,永平公主则是听说过,她们自然若有所悟,而三皇子却不像四皇子有亲身体会,恰是一头雾水。至于洪氏,她是玲珑剔透的人,早就听说过张寿身边有个很厉害的少年高手,此时登时暗自倒吸一口凉气。
敢情没有张寿这句话,那少年不是去请人,而是会去把杨詹直接绑过来?
她虽然满腹疑问,但却也不好挑明,再加上接下来三皇子和永平公主一搭一档,问了她不少问题,而此时张寿和朱莹毫不避讳地携手到窗边去看风景说话,她只能独立应对。
好在洪氏确实是从小饱读诗书,颇有功底,待人接物更是多年来为父亲收拾残局历练出来的,倒也应对自如,然而,当永平公主陡然之间问出一个问题时,她还是不禁形容大变。因为那个问题直戳她的心窝,而在三皇子那专注的视线之下,她甚至没有办法回避。
“洪娘子,想来你应该和我还有三弟一样,是自幼受教于父母,而洪山长言行举止都非常守旧,女学这种事物,应该并不在他的日常考虑范围之内。所以,在他的耳濡目染之下,你如今应该更像是列女传中那些孝女贞妇,而不应是这等对父亲阳奉阴违之人。”
说到阳奉阴违,永平公主仿佛有些歉意地欠了欠身,但还是直言不讳地说:“我这个人说话直了一些,可是,这不但是我,也是我母妃,更是父皇和皇祖母心中的疑虑。一个人不可能是凭空生成的,就算是如仲永这样的神童,也会在遇到愚蠢短视的长辈之后泯然众人。”
窗前的张寿清清楚楚地听到了这话,不由得哂然一笑。他怎么觉着,永平公主这话好像不只是对洪氏说的,更好像是对他说的?
果然,下一刻,他就察觉到朱莹凑到他耳边,小声说道:“永平那丫头是故意在说你吧?你就是自己长成现在这样儿的,难不成天底下就不许有天才吗?你自己聪明好学又上进,吴姨又是处处为你着想,她这样的长辈哪怕没读过书,也比洪山长那老道学强多了!”
朱莹这声音很轻,很明显,大小姐并不像外人认为的那样自我中心,并不希望让洪氏听见她在背后非议人家父亲。然而,张寿斜睨了一眼面色沉静的洪氏,却知道永平公主这个直截了当的问题,算是逼着此时这位来自江西的才女吐露实话。
说起来,这姑娘摊上那样一个父亲,其实比他那名义上的身世真的是可怜太多了!
而洪氏在眼睑低垂许久之后,终于再次抬起头来,神情坦然而无畏。
“公主既然垂询,那妾身不敢不言,家母出身书香门第,诗书礼乐无所不通,十六岁嫁予家父,操持家务,孝敬公婆,后来便有了我。然而,因为我乃是难产,她虽说侥幸得以活命,却再也不能生育。父亲生平不好色,坚辞长辈纳妾蓄婢延续后嗣的要求,声称可以过继。”
“然而,这固然是体贴,他却并没有考虑到我的祖父母将一股怨气撒到了母亲头上,也因为一心向学而没功夫维护她。而好强的母亲又不愿意到父亲面前抱怨公婆,于是一面佯作强势,一面从小就把我当成倾听者,又把我当成男孩子教养,尽力精心传授我各种东西。”
“母亲得到过太祖皇帝一本手稿,书很破,而且当时卖书人坦言,那不过是打着太祖之名的杜撰而已。那书上字体很怪,内容荒诞不经,竟是在畅想数百年之后。那时候的其他景象光怪陆离暂且不提,但其中谈及女子都能读书、工作,甚至为官,而且那些才女不是吟诗作赋,而是发明神药、发现神奇的物质、发现蕴藏在天地运行中的真理,母亲大为惊叹。”
张寿在最初的愣神过后,他不由得轻轻捂住了额头。
那应该不是某人登基之后写的东西,说不定是刚刚穿越之后不久随手写的,追忆经历过的那个时代,追忆曾经拥有却不知道珍惜的便利,追忆那个时代的每一个人,甚至曾经完全忽略掉的过客……因为从人退位之后却还惦记着新大陆来看,估计没心思写这个。
这很正常,他在刚来的那三年里,同样也一度希望找办法穿回去,因为相较于那个无处不存在精彩的时代,如今这个大明虽说比历史上的大明稍稍开明那么一点,但仍旧显得愚昧、封闭、落后……他也很想著书立说把后世的记忆记录下来,最终作罢的原因却很简单。
他觉得还是先把自己记得的理工科知识记录下来,然后等到真的厌倦眼下的时候,再去追忆那个肯定回不去的年代。
而和他不同,太祖留下了一部被卖书人认定是假的太祖日记,可这书到了洪氏的母亲手里,却给人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认识。果然,下一刻张寿就从洪氏的话语中证实了自己的猜测。
“那本手稿中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或者说胡言乱语很多。其中既有磨制镜片的要诀,又有天外星辰的运转,既有物质的构成,又有五百年后诸多生活的便利……至少母亲当年教我的时候,我是听得头昏脑胀,曾经立下过宏愿,一定要找那个用假书欺骗母亲的人算账!”
这一次,就连朱莹都忍不住听得扑哧一笑。而永平公主那一贯清冷的脸上,已经是带着几分忍俊不禁的笑意。
反而是三皇子若有所思地说道:“洪娘子有这心思很正常,要是让我看到,我也会觉得书是假的,毕竟现在和几百年前相比,并没有特别大的变化,几百年后世界怎么会变得这么奇怪?”
他顿了一顿,却又继续说道:“但是,如果世界真的这么奇怪,那么,说不定是发生了如同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春秋战国到秦汉的那种翻天覆地巨变。”
“我听老师给我讲过历史,三皇五帝的时代,天下是部族制,从未拓展到如今的疆域。等到禹帝为天子,夏商周三朝都是分封诸侯,天子号称君临天下,其实政令却无法管辖那些诸侯国。但无论天子还是诸侯,全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因为不分封就无法统御各地。”
“那个时代的疆域和现在不同,比方说现在的山东,对周天子来说其实就挺远了,我们现在作为粮仓的两湖,也就是当年的荆楚,曾经被认定是南疆蛮荒之地。”
“而等到春秋战国,周天子日渐式微,政令甚至不出都,诸侯并起,每个人都以为这种诸国并立会长久下去,可战国七雄之后,却是秦国一统天下立郡县制。当秦始皇鞭笞四海,号令天下时,没人想到强秦会一夕崩塌,更没想到汉初竟然又会复夏商周旧制,分封诸侯王。”
“直到汉武帝后推恩令削藩,郡县制方才真正深入人心,而随着科举代替察举,人才遴选进入正途,纵使农家子也能够因为奋发向上而最终出仕为官,这个天下才是现在的样子。除去蒙元,每一朝大多都是在上一朝的制度基础上修修补补,再也没有过翻天覆地的巨变。”
正在窗前和朱莹一同赏风景,同样也是被别人观赏的张寿,听着三皇子这些话,他不禁大有感触。
没想到他在半山堂上那非常简单粗暴的讲史,三皇子不但全都听进去了,还融会贯通成现在这个样子。在三皇子如今这么小的年纪,能够理解他那些非常言简意赅的话语之下最核心的意思,然后重新用自己的语句表达出来,哪怕条理有点问题,但仍然殊为难得。
洪氏亦是看着侃侃而谈的三皇子,心中亦是不无惊骇,只觉得这个小小的孩子果然不负楚宽的称赞。因为他并不是因为荒诞就觉得是无稽之谈,而是实实在在会去思考,这天下会不会因为几百年上千年的时间变迁而有所不同。
至少她在三皇子这么小年纪的时候,根本不会想到这么深远。
就在此时,她听到一旁传来了张寿的声音。再一看,就只见张寿已经是负手信步走来,脸上满是温和的笑意。
“三皇子说得对了一大半,从古至今,除却真正的智者,在大多数文人墨客的心目中,好似就只有治世和乱世的区别,昏君和明君的区别,贤臣和奸臣的区别,却看不到这些表象背后,社会大环境的不同,社会人口的不同,或者更本质一点,就是社会生产能力的不同。”
张寿把生产力这个名词加了一个能字,让这个名词显得更直观:“什么叫生产能力?也就是人们创造财富的能力。大抵是农人种田收获粮食的能力,工匠制造工具和各种器具的能力。读书人写文章教化万民的能力,也算生产能力,因为那也是创造,创造的是精神财富。”
“如果让春秋战国又或者先秦时的人突然降临到现在,那么,他一定会大大惊叹于现在的饮食丰富。因为,春秋战国和先秦,北方普通人吃的是粗砺的麦饭,又或者豆饭,粟米粥。”
“而如今呢,北方也种稻谷,而且北方人吃的是用石磨磨面做成的面食,吃得是大豆磨制的各种豆制品,而设身处地通过古人的思路去想一想,他们岂不是觉得这简直是在仙境,才能吃到这么好的食物?而如果有古人这般设想今人,岂非也会被时人觉得是无稽之谈?”
张寿见三皇子连连点头,随即露出了认真思索的表情,而刚刚因为谈及母亲旧事而有些激动的洪氏,亦是面沉如水地陷入了沉思,他方才继续说了下去。
“为什么战国先秦和唐宋饮食不同?因为最初麦子全都是是用石杵舂制才能出粮食,而这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就连大豆,也因为不知道如何加工,只是做成难以入口的豆饭。”
“是没有石磨吗?最初确确实实是没有,秦时甚至将石杵石臼舂米作为惩罚犯妇的沉重劳役。等后来有了石磨之后,却因为石磨太过沉重,畜力又不是人人都能负担得起,所以能吃上精面,又或者豆腐,仍然都是大户人家。”
“秦时的普通人,想不到后来会有水力推动的磨坊,更不会想到麦饭豆饭之外,还会有精面做的面食,以及豆腐这样的可口食物。”
因为这并不是在九章堂,张寿当然不会堂而皇之地称呼三皇子为郑鎔,但语气仍旧轻松得犹如闲话家常。
“大家可以想一想,肠胃是更容易消化馒头和豆腐,还是更容易消化粗砺的麦饭又或者豆饭?是能吃到馒头的农人有力气,还是只能用麦饭豆饭果腹的农人有力气?”
“是不是有力气了才能精耕细作,才能够提高亩产,才能够去开垦荒地?而开垦荒地这种事,用的工具就更加重要了。”
“《商君书》有言,今秦之地,方千里者五,而谷土不能处二,田数不满百万。其薮泽、溪谷、名山、大川之财物货宝,又不尽为用,此人不能称土也。也就是说,五千里的土地,种植农作物的不到一千里,农田面积不满百万亩,荒地比比皆是。足可见那时的垦荒水平。”
“当秦始皇真的统一天下之后,本该充分休养生息,但他却依旧穷兵黩武,横征暴敛,天下除却咸阳汇聚天下财宝,因而确实壮美华丽,但天下其他各处,不过土墙荒城而已。而秦据有天下的时间太短,生产力相比春秋战国并没有本质性的提升,直到两汉铁器大兴……”
张寿将历朝历代相较于前朝的主食、衣物、工具等等发展以及变迁一一道来,甚至就连人道是弱宋的宋朝,他也分北宋和南宋,历数其在农工上的各种优缺点,相对前朝的生产力进步之处,别说三皇子听得聚精会神,就连永平公主和洪氏,亦是听得目不转睛。
而悄然也跟了过来的朱莹,则是笑意盈盈地看着口若悬河的张寿,只觉得自己当初那一趟乡下之行实在是太明智,太有眼光了。
那些市井中人真是太没眼光了,她才不是只看了张寿那一张脸!
接下来,张寿又从亩产、加工水平、金属冶炼水平、武器水平、水利修建数量等等诸多因素,对各朝各代进行了一下剖析。这都是从前他在网上当键盘侠时与人斗嘴争论积攒下来的东西,纯分析,并不解决问题,此时说出来,却自有一番书生挥斥方遒的兴味。
而此时此刻,永平公主见洪氏目露异彩,非但没有打断张寿的话,反而听得全神贯注,她不禁有一种荒谬的感觉。今天是她和三皇子奉旨来考校洪氏吧?张寿只不过是陪客吧?那他突然反客为主了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