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光宗耀祖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韩四当官最新章节!
谁做上大官谁发了大财,对普通百姓而言太遥远,但在本地士绅乃至士林中却传得很快。之前只要有过交往的纷纷登门祝贺或差家人送贺礼,连没随段大章去甘肃而是在巴县老家花天酒地的段家大少爷段小山都来过。
费二爷因为离得比较远,晓得的比较晚,等他从璧山赶到巴县,段吉庆正在帮女儿和小外孙搬家。
新宅子位于翠微门内,是一栋前后两进,中间是大屋,东西两侧是两层厢楼的宅院。大门、二门是两道石门。进入院内,一道镂空雕刻的“遮堂门”将院子分为前后两进,前面是迎客、议事的前堂,后堂则是歇息的地方,东西两侧是家人居住的厢楼。黄墙灰瓦,屋内朱红、墨黑交错,富贵而大气。
整座宅子就在湖广会馆后头,不但离道署、府衙和县衙近,离巴县最大的水路码头朝天门也不远,堪称巴县城里最好的地段。
原来的主人是一个腰缠万贯的湖广商人,这个宅子只是他在巴县的众多产业之一,甚至从建好到现在他都没怎么在这儿住过,几乎全用作接待达官显贵和来四川做买卖的那些同乡。
之所以把宅子卖给韩四,并且只作价六千两,是因为他现而今不但做稻米买卖,也随着吴文锡的到来摇身一变为盐商,从盐茶道衙门申领盐引去盐场购盐,运往湖北老家去贩卖。
正因为如此,他三天两头宴请吴文锡的幕友张德坚。
从张德坚那儿无意中打听到韩四与吴家不但有交情,而且交情不浅。不光盐茶道吴文锡的家小,甚至连湖广总督吴文镕的家小,也全是韩四在帮着照料。又听说段吉庆想帮韩四换个宅子,第二天一早便亲自登门找段吉庆谈这桩“赔钱”的买卖。
这种送上门的便宜,段吉庆是不占白不占,从“日升昌”巴县分号取出银子,送到商人的府上,拿到房契,就喊了十几个脚夫开始帮女儿搬家。
幺妹儿从来没住过这么好的宅子,琴儿一样没住过,抱着狗蛋看完前院看后堂,看完后堂去看厢楼,这会儿又爬到楼上,推开窗户看看外面,旋即推开朝西的窗户俯身喊道:“爹,在楼上能看见川江!”
“川江有啥子好看的,小心娃,抱好了别摔着。”
“哦。”
想到小外孙还没断奶,搬过来之后就没奶吃,段吉庆又抬头道:“琴儿,王婶的那个小姑子叫啥来着?”
“叫红英,问她做啥子?”琴儿抱着狗蛋再次走到窗边。
“等会儿回去跟她商量商量,问问她愿不愿搬过来住,”段吉庆一边招呼费二爷吃茶,一边抬头笑道:“要是她愿意来做我家狗蛋的奶娘,等狗蛋断了奶就不用回乡下了,以后就在这儿做事,让她家娃跟我家狗蛋一起耍,等再大点就给我家狗蛋做书童。总之,只要她愿意,我们咋也不会亏待她。”
想到现在家里有钱了,用不着再那么省,而且狗蛋他爹做那么大官,要是再跟之前一样小家子气反而会被人笑话,琴儿喃喃地说:“红英肯定愿意,她以前还跟我开过这玩笑,可她搬过来她男人咋办?”
“让她男人来城里,我帮她男人找个差事,只要他们愿意来,咋也比在乡下种地强。”
“行,等会儿回去我问问。”
等他们父女俩说完家事,费二爷放下茶杯叹道:“段经承,我就说志行前途无量吧,这才多久,就已经荣升两淮运副了!”
“托您老的福,要不是您老在京城时提携,我家志行能有今天?”
“段经承,你这话真抬举我了。不怕你笑话,我非但没本事提携志行,反倒受过志行不少恩惠!”
“二爷,您老咋又说这些?”段吉庆脸色一正,很认真很诚恳地说:“别的我段吉庆不晓得,我段吉庆只晓得要不是您费二爷,我家志行就做不上会馆首事,做不上会馆首事就不会有那么多大人器重,志行也就不会有今天。”
“言重了言重了,我那是让贤。”
“好好好,我们都不客套了好不好?”
“行,一家人不说两句话,我们说点别的。”
段吉庆笑了笑,放下茶杯感叹道:“二爷,潘长生和大头您老是晓得的,没想到这两个娃也出息了。前天府衙给县衙转去两份京里的公文,一份是吏部的,一份是兵部的,潘长生现而今已经是从七品的候补盐运司经历,连大头那瓜娃子都成了正六品的千总!”
“潘二和大头全做官了?”费二爷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一脸惊诧。
“全做上官了,我一收到消息就差人去走马岗报信,算算时间潘掌柜中午不到下午也会到,所以说您老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等潘掌柜到了好好庆祝一番。”
“他家老二能跟着志行当差,他潘家能有今日,真是祖坟冒青烟!”
“潘掌柜当年还担心借给志行他叔的银子要不回来,我敢打赌,他现在一定后悔当时借少了,哈哈哈哈。”
“真是,真是。”费二爷忍不住笑了。
段吉庆笑完之后又惋惜地说:“可惜大头他爹他娘死得早,要是都还健在,看到大头这么出息,一定会很高兴。”
“我记得大头那娃在巴县好像还有个爷爷。”
“是有一个,原来是码头上的脚夫,见大头没爹没娘可怜,就把大头收养了,把大头拉扯大,跟大头在码头上相依为命。可惜三月份害了场病,没能熬过来,人活七十古来稀,能活到七十岁也算高寿,只是没能见大头出息的这一天。”
人老了就怕死,费二爷不想再聊这个话题,正不晓得该说点啥好,段吉庆突然问:“二爷,您老这段时间过得咋样?”
“一言难尽。”
“咋了?”
提起这些费二爷心里就难受,看着段吉庆无比羡慕地说:“世风日下,世态炎凉啊,现而今像志行这么孝顺这么重情重义的后生是越来越少了。说起来也怪我没出息,虽中了举却没谋个一官半职,没赚到多少银子。内人走得早,膝下又无子,不受侄子侄媳妇待见也是活该。”
“他们敢不孝!”
“家丑不可外扬,不说了,不说也罢。”
费二爷不说段吉庆也能猜出几分,想到今后的人情往来少不了。比如上个月,永川的黄开基黄老爷从台湾知府任上致仕回乡,经过巴县时他因为有事都没能去朝天门码头迎接,觉得家里缺一位能帮着应酬的人,不禁提议道:“二爷,要不您老就别回璧山了。”
“段经承,你这是开啥子玩笑,我不回璧山还能去哪儿?”
“哪儿都不用去,就在这儿帮志行。”
“志行远在泰州为官,家里能有啥事?”费二爷不解地问。
段吉庆微笑着解释道:“志行要是在家,那就不用请您老帮忙了。正是因为不在家,家里才不能没个能帮他应付场面上那些事的人。您老想想,琴儿是女眷,就算不用带娃也不方便抛头露面。我呢外面有一堆事,就算不做边茶买卖,好多官面上的事我去也不大合适。毕竟在府衙当那么多年差,个个认得我,个个晓得我段吉庆不但没功名原来还做过胥吏。”
“可是……”
“没啥可是的,二爷,您老不光是举人老爷,跟志行的交情也是尽人皆知,那些官面上的事您代志行出面,谁也不会说三道四。再说狗蛋一转眼就长大了,志行的心愿别人不晓得您老一定是晓得的,他就指望狗蛋将来能好好读书,能考取个功名。我自个儿都没考上,教也教不好,把亲儿子都教瓜了,可不敢教狗蛋,请别人教我又不放心,有您老在就不一样了,不但我不用担心,连志行都不用再担心狗蛋的学业。”
费二爷这半年受够了侄媳妇的气,打心眼里不想再回璧山老家,刚才之所以没点头,是不想再受韩四恩惠,不想过那种寄人篱下的日子。
听段吉庆这一说,他赫然发现留在这儿真能帮上韩四,并不是靠人家可怜混饭吃,欣然笑道:“狗蛋的学业还真不是一件小事,段经承,既然你都说到这份上,那我就不回去了,不过你得差人帮我跟我那几个侄子说一声。”
“太好了,老家的事您老放心,我会帮您老安排的妥妥当当。”
正说着,走马岗“同兴当”潘掌柜跟着关班头走进院子,一跨过门槛就拱手道:“段经承,段经承,潘某来迟,请您恕罪。”
“恕啥子罪,来来来,先见过费老爷。”
潘掌柜这才注意到费二爷也在,急忙躬身作揖。
一番寒暄,坐下吃茶说起正事。
潘掌柜早从送信的衙役那儿听说二儿子升官了,只是不晓得详情,得知二儿子虽说是候补盐运司经历,但跟那些等着差委试用的候补官不一样,从六品顶带不是花银子捐的,而是两淮盐运使郭大人保举的,不用问都晓得只要有缺就会尽先补用,潘掌柜乐得心花怒放,一个劲儿拱手作揖,一个劲儿说全是托韩四的福。
“潘掌柜,一家人不说两句话,我们还是说说这么大喜事咋操办吧。”
“段经承,不怕您笑话,我潘家就出了长生这么一个官,到底该咋操办我真不懂,我一切全听您和费老爷的,您二位说该咋操办我就咋操办!”真是祖坟冒青烟了,潘掌柜激动的竟有些语无伦次。
段吉庆回头看看费二爷,放下茶杯笑道:“潘掌柜,实不相瞒,志行做上从五品运副的公文来得早,我们呢本打算去一趟走马岗,摆几桌酒,把乡约、保正、甲长和志行老家的左邻右舍全请上,帮志行光宗耀祖,帮我亲家把面子撑起来,让我亲家公和亲家母高兴高兴,后来柱子说志行老家就几间房,我们都去不但住不下,甚至都没地方摆酒。加上这些天又忙着换这个宅子,也就一直拖到了今天。”
“一定要在乡下操办?在岗上行不行?”潘掌柜急切地问。
“自然是要在乡下操办,在岗上操办怎么光宗耀祖。”
“一定要在乡下操办,可乡下要啥没啥,这一时半会间还真有些麻烦。”
“所以要请你过来一起商量,”段吉庆笑了笑,随即话锋一转:“我们原打算先带狗蛋去祭祖,然后摆几桌酒,放点炮,给左邻右舍的那些娃发点喜钱,后来想想这也太简单了。志行现而今已是从五品,光宗耀祖就要有光宗耀祖的样子,家谱一定是要修的,祠堂也是要盖的,等将来求到恩典还要盖个牌坊,可无论盖祠堂还是盖牌坊都要地,而一时半会间有钱都买不着地!”
潘掌柜猛然反应过来,连忙道:“段经承,您咋不早说,买地还不容易!我在走马乡下有一百多亩薄田,其中有四十六亩离志行老家还不远。您要是看得上,我把那四十六亩送给志行。”
“不行不行,志行哪能白要你潘家的田!”
“段经承,要是没志行提携,我家长生能有今天,我潘家能有今天?四十来亩地能值几个钱,就当是贺礼,您要是不要,那就是瞧不起我。”
“潘掌柜,你听我说,你的心意我代志行领了,但这个地肯定不能白要,我家志行是啥样的人,我真要是做主白要你的地,他晓得了一定不会高兴。”
“是啊潘掌柜,志行是不会白要你家地的。”费二爷深以为然。
地没了有机会再去买,人情没了那就真没了,潘掌柜岂能错过这个机会,急切地说:“那作价五百两,段经承,这总可以吧?”
“乡下田地的行情我是晓得的,现而今一亩上田少说也要二十两,算上找补没三十两下不来。潘掌柜,四十六亩地只卖五百两太少,我段吉庆咋也不能让你吃亏。”
“六百两,六百两咋样,不能再多了!”
“都说漫天要价坐地还钱,潘掌柜,哪有你这么做买卖的?我晓得这是你的一片心意,要是一点不领情你心里一定不会舒服,这样吧,干脆一千两。”
“一千两太多,最多八百两。”
“潘掌柜,你再这样我就不跟你买了,我就不信有银子买不着地!”
“好好好,就一千两。”
“这就对了嘛,”段吉庆拱拱手,暗想这份大礼亲家一定喜欢,等到了走马乡下再看看女婿的那几个侄子是不是念书的料,要是那几个娃聪明伶俐又上进,就送他们去走马岗的书院念书,总之,女婿不在家,但女婿老家的事他这个老丈人一定要帮着办漂漂亮亮。
谁做上大官谁发了大财,对普通百姓而言太遥远,但在本地士绅乃至士林中却传得很快。之前只要有过交往的纷纷登门祝贺或差家人送贺礼,连没随段大章去甘肃而是在巴县老家花天酒地的段家大少爷段小山都来过。
费二爷因为离得比较远,晓得的比较晚,等他从璧山赶到巴县,段吉庆正在帮女儿和小外孙搬家。
新宅子位于翠微门内,是一栋前后两进,中间是大屋,东西两侧是两层厢楼的宅院。大门、二门是两道石门。进入院内,一道镂空雕刻的“遮堂门”将院子分为前后两进,前面是迎客、议事的前堂,后堂则是歇息的地方,东西两侧是家人居住的厢楼。黄墙灰瓦,屋内朱红、墨黑交错,富贵而大气。
整座宅子就在湖广会馆后头,不但离道署、府衙和县衙近,离巴县最大的水路码头朝天门也不远,堪称巴县城里最好的地段。
原来的主人是一个腰缠万贯的湖广商人,这个宅子只是他在巴县的众多产业之一,甚至从建好到现在他都没怎么在这儿住过,几乎全用作接待达官显贵和来四川做买卖的那些同乡。
之所以把宅子卖给韩四,并且只作价六千两,是因为他现而今不但做稻米买卖,也随着吴文锡的到来摇身一变为盐商,从盐茶道衙门申领盐引去盐场购盐,运往湖北老家去贩卖。
正因为如此,他三天两头宴请吴文锡的幕友张德坚。
从张德坚那儿无意中打听到韩四与吴家不但有交情,而且交情不浅。不光盐茶道吴文锡的家小,甚至连湖广总督吴文镕的家小,也全是韩四在帮着照料。又听说段吉庆想帮韩四换个宅子,第二天一早便亲自登门找段吉庆谈这桩“赔钱”的买卖。
这种送上门的便宜,段吉庆是不占白不占,从“日升昌”巴县分号取出银子,送到商人的府上,拿到房契,就喊了十几个脚夫开始帮女儿搬家。
幺妹儿从来没住过这么好的宅子,琴儿一样没住过,抱着狗蛋看完前院看后堂,看完后堂去看厢楼,这会儿又爬到楼上,推开窗户看看外面,旋即推开朝西的窗户俯身喊道:“爹,在楼上能看见川江!”
“川江有啥子好看的,小心娃,抱好了别摔着。”
“哦。”
想到小外孙还没断奶,搬过来之后就没奶吃,段吉庆又抬头道:“琴儿,王婶的那个小姑子叫啥来着?”
“叫红英,问她做啥子?”琴儿抱着狗蛋再次走到窗边。
“等会儿回去跟她商量商量,问问她愿不愿搬过来住,”段吉庆一边招呼费二爷吃茶,一边抬头笑道:“要是她愿意来做我家狗蛋的奶娘,等狗蛋断了奶就不用回乡下了,以后就在这儿做事,让她家娃跟我家狗蛋一起耍,等再大点就给我家狗蛋做书童。总之,只要她愿意,我们咋也不会亏待她。”
想到现在家里有钱了,用不着再那么省,而且狗蛋他爹做那么大官,要是再跟之前一样小家子气反而会被人笑话,琴儿喃喃地说:“红英肯定愿意,她以前还跟我开过这玩笑,可她搬过来她男人咋办?”
“让她男人来城里,我帮她男人找个差事,只要他们愿意来,咋也比在乡下种地强。”
“行,等会儿回去我问问。”
等他们父女俩说完家事,费二爷放下茶杯叹道:“段经承,我就说志行前途无量吧,这才多久,就已经荣升两淮运副了!”
“托您老的福,要不是您老在京城时提携,我家志行能有今天?”
“段经承,你这话真抬举我了。不怕你笑话,我非但没本事提携志行,反倒受过志行不少恩惠!”
“二爷,您老咋又说这些?”段吉庆脸色一正,很认真很诚恳地说:“别的我段吉庆不晓得,我段吉庆只晓得要不是您费二爷,我家志行就做不上会馆首事,做不上会馆首事就不会有那么多大人器重,志行也就不会有今天。”
“言重了言重了,我那是让贤。”
“好好好,我们都不客套了好不好?”
“行,一家人不说两句话,我们说点别的。”
段吉庆笑了笑,放下茶杯感叹道:“二爷,潘长生和大头您老是晓得的,没想到这两个娃也出息了。前天府衙给县衙转去两份京里的公文,一份是吏部的,一份是兵部的,潘长生现而今已经是从七品的候补盐运司经历,连大头那瓜娃子都成了正六品的千总!”
“潘二和大头全做官了?”费二爷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一脸惊诧。
“全做上官了,我一收到消息就差人去走马岗报信,算算时间潘掌柜中午不到下午也会到,所以说您老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等潘掌柜到了好好庆祝一番。”
“他家老二能跟着志行当差,他潘家能有今日,真是祖坟冒青烟!”
“潘掌柜当年还担心借给志行他叔的银子要不回来,我敢打赌,他现在一定后悔当时借少了,哈哈哈哈。”
“真是,真是。”费二爷忍不住笑了。
段吉庆笑完之后又惋惜地说:“可惜大头他爹他娘死得早,要是都还健在,看到大头这么出息,一定会很高兴。”
“我记得大头那娃在巴县好像还有个爷爷。”
“是有一个,原来是码头上的脚夫,见大头没爹没娘可怜,就把大头收养了,把大头拉扯大,跟大头在码头上相依为命。可惜三月份害了场病,没能熬过来,人活七十古来稀,能活到七十岁也算高寿,只是没能见大头出息的这一天。”
人老了就怕死,费二爷不想再聊这个话题,正不晓得该说点啥好,段吉庆突然问:“二爷,您老这段时间过得咋样?”
“一言难尽。”
“咋了?”
提起这些费二爷心里就难受,看着段吉庆无比羡慕地说:“世风日下,世态炎凉啊,现而今像志行这么孝顺这么重情重义的后生是越来越少了。说起来也怪我没出息,虽中了举却没谋个一官半职,没赚到多少银子。内人走得早,膝下又无子,不受侄子侄媳妇待见也是活该。”
“他们敢不孝!”
“家丑不可外扬,不说了,不说也罢。”
费二爷不说段吉庆也能猜出几分,想到今后的人情往来少不了。比如上个月,永川的黄开基黄老爷从台湾知府任上致仕回乡,经过巴县时他因为有事都没能去朝天门码头迎接,觉得家里缺一位能帮着应酬的人,不禁提议道:“二爷,要不您老就别回璧山了。”
“段经承,你这是开啥子玩笑,我不回璧山还能去哪儿?”
“哪儿都不用去,就在这儿帮志行。”
“志行远在泰州为官,家里能有啥事?”费二爷不解地问。
段吉庆微笑着解释道:“志行要是在家,那就不用请您老帮忙了。正是因为不在家,家里才不能没个能帮他应付场面上那些事的人。您老想想,琴儿是女眷,就算不用带娃也不方便抛头露面。我呢外面有一堆事,就算不做边茶买卖,好多官面上的事我去也不大合适。毕竟在府衙当那么多年差,个个认得我,个个晓得我段吉庆不但没功名原来还做过胥吏。”
“可是……”
“没啥可是的,二爷,您老不光是举人老爷,跟志行的交情也是尽人皆知,那些官面上的事您代志行出面,谁也不会说三道四。再说狗蛋一转眼就长大了,志行的心愿别人不晓得您老一定是晓得的,他就指望狗蛋将来能好好读书,能考取个功名。我自个儿都没考上,教也教不好,把亲儿子都教瓜了,可不敢教狗蛋,请别人教我又不放心,有您老在就不一样了,不但我不用担心,连志行都不用再担心狗蛋的学业。”
费二爷这半年受够了侄媳妇的气,打心眼里不想再回璧山老家,刚才之所以没点头,是不想再受韩四恩惠,不想过那种寄人篱下的日子。
听段吉庆这一说,他赫然发现留在这儿真能帮上韩四,并不是靠人家可怜混饭吃,欣然笑道:“狗蛋的学业还真不是一件小事,段经承,既然你都说到这份上,那我就不回去了,不过你得差人帮我跟我那几个侄子说一声。”
“太好了,老家的事您老放心,我会帮您老安排的妥妥当当。”
正说着,走马岗“同兴当”潘掌柜跟着关班头走进院子,一跨过门槛就拱手道:“段经承,段经承,潘某来迟,请您恕罪。”
“恕啥子罪,来来来,先见过费老爷。”
潘掌柜这才注意到费二爷也在,急忙躬身作揖。
一番寒暄,坐下吃茶说起正事。
潘掌柜早从送信的衙役那儿听说二儿子升官了,只是不晓得详情,得知二儿子虽说是候补盐运司经历,但跟那些等着差委试用的候补官不一样,从六品顶带不是花银子捐的,而是两淮盐运使郭大人保举的,不用问都晓得只要有缺就会尽先补用,潘掌柜乐得心花怒放,一个劲儿拱手作揖,一个劲儿说全是托韩四的福。
“潘掌柜,一家人不说两句话,我们还是说说这么大喜事咋操办吧。”
“段经承,不怕您笑话,我潘家就出了长生这么一个官,到底该咋操办我真不懂,我一切全听您和费老爷的,您二位说该咋操办我就咋操办!”真是祖坟冒青烟了,潘掌柜激动的竟有些语无伦次。
段吉庆回头看看费二爷,放下茶杯笑道:“潘掌柜,实不相瞒,志行做上从五品运副的公文来得早,我们呢本打算去一趟走马岗,摆几桌酒,把乡约、保正、甲长和志行老家的左邻右舍全请上,帮志行光宗耀祖,帮我亲家把面子撑起来,让我亲家公和亲家母高兴高兴,后来柱子说志行老家就几间房,我们都去不但住不下,甚至都没地方摆酒。加上这些天又忙着换这个宅子,也就一直拖到了今天。”
“一定要在乡下操办?在岗上行不行?”潘掌柜急切地问。
“自然是要在乡下操办,在岗上操办怎么光宗耀祖。”
“一定要在乡下操办,可乡下要啥没啥,这一时半会间还真有些麻烦。”
“所以要请你过来一起商量,”段吉庆笑了笑,随即话锋一转:“我们原打算先带狗蛋去祭祖,然后摆几桌酒,放点炮,给左邻右舍的那些娃发点喜钱,后来想想这也太简单了。志行现而今已是从五品,光宗耀祖就要有光宗耀祖的样子,家谱一定是要修的,祠堂也是要盖的,等将来求到恩典还要盖个牌坊,可无论盖祠堂还是盖牌坊都要地,而一时半会间有钱都买不着地!”
潘掌柜猛然反应过来,连忙道:“段经承,您咋不早说,买地还不容易!我在走马乡下有一百多亩薄田,其中有四十六亩离志行老家还不远。您要是看得上,我把那四十六亩送给志行。”
“不行不行,志行哪能白要你潘家的田!”
“段经承,要是没志行提携,我家长生能有今天,我潘家能有今天?四十来亩地能值几个钱,就当是贺礼,您要是不要,那就是瞧不起我。”
“潘掌柜,你听我说,你的心意我代志行领了,但这个地肯定不能白要,我家志行是啥样的人,我真要是做主白要你的地,他晓得了一定不会高兴。”
“是啊潘掌柜,志行是不会白要你家地的。”费二爷深以为然。
地没了有机会再去买,人情没了那就真没了,潘掌柜岂能错过这个机会,急切地说:“那作价五百两,段经承,这总可以吧?”
“乡下田地的行情我是晓得的,现而今一亩上田少说也要二十两,算上找补没三十两下不来。潘掌柜,四十六亩地只卖五百两太少,我段吉庆咋也不能让你吃亏。”
“六百两,六百两咋样,不能再多了!”
“都说漫天要价坐地还钱,潘掌柜,哪有你这么做买卖的?我晓得这是你的一片心意,要是一点不领情你心里一定不会舒服,这样吧,干脆一千两。”
“一千两太多,最多八百两。”
“潘掌柜,你再这样我就不跟你买了,我就不信有银子买不着地!”
“好好好,就一千两。”
“这就对了嘛,”段吉庆拱拱手,暗想这份大礼亲家一定喜欢,等到了走马乡下再看看女婿的那几个侄子是不是念书的料,要是那几个娃聪明伶俐又上进,就送他们去走马岗的书院念书,总之,女婿不在家,但女婿老家的事他这个老丈人一定要帮着办漂漂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