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讨价还价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猛卒最新章节!
次日上午,太子李适拿着一份奏折匆匆来到御书房。
天子李豫的身体确实不太好,精力不够,难以承担沉重的朝务,所以在立太子后,李豫便将一部分政务转移到东宫,交给太子李适处理,他只考虑重大军国政务。
李适稍等了片刻,便有宦官出来领他进御书房。
“我父皇这段时间身体如何?”李适关切地问宦官道。
“回太子殿下的话,圣上精神还好,就是吃得太少,御医很担心。”
“哎!我得劝劝父皇,这样长久下去,对身体伤害很大。”
“可不是,我们都很担心。”
来到御书房门口等了片刻,宦官出来道:“圣上宣殿下进去。”
李适整理一下衣冠,走进了御书房。
御书房内,李适只见父皇正负手站在地图前注视着什么,李适连忙上前跪下,“儿臣参见父皇!”
李豫点点头,“皇儿免礼平身!”
“谢父皇!”
李适站起身,垂手站在一旁,李豫看了他一眼,问道:“杨相国的情况如何了?”
杨相国便是去年接替元载右相之位的杨绾,他出任相位才几个月便中风偏瘫了,李适昨天代表父皇前去探望他。
李适摇摇头,“回禀父皇,杨相国的情况很不好,已经不能说话,给他看病的御医说,他可能熬不过今年。”
“那有没有考虑重新推荐新相国?”李豫又问道。
目前依然是五相国制,杨绾、常衮、韩滉、刘晏以及崔佑甫,五人出任相国。
常衮和崔佑甫取代了王缙、杨炎二人的相位。
虽然相国最终是由天子来决定,但李豫还是给了儿子相国推荐权,他这两年的身体越来越糟糕,如果身体实在不行,他也决定提前把皇位让给太子,自己做太上皇。
所以李豫也在一点点让权。
李适躬身道:“儿臣考虑让常衮任右相,刘晏出任左相,本来是考虑崔佑甫,但崔佑甫和常衮关系恶劣,两人在一起无法共事,会影响朝政,另外儿臣想从颜真卿或者李勉中选一人出任相国,请父皇考虑。”
李豫沉思良久道:“李勉坐镇汴宋,现在中原局势不稳,他最好不要离开,颜真卿忠正刚直,朕觉得可以考虑。”
李适这才明白,原来父皇早就决定启用颜真卿了。
李适又将一份奏折呈给李豫,“父皇,这是丰州郭宋上了一本奏折,要求将榆林县划归丰州,他的理由是,可以将东受降城的士兵家眷安置在榆林县。”
李豫结过奏折笑道:“他这段时间大动作不断嘛!先是申请把军队家眷迁去丰州,朕同意了,这是惯例,有利于士兵安心镇守边疆,前段时间他要提出修码头修仓库修船场,好像工部批准了,现在又要求把榆林县划给丰州,相国们怎么说?”
“三个赞成,一个反对,韩滉、刘晏和崔佑甫赞成,常衮坚决反对!”
“常相国反对的理由是什么?”李豫问道。
“常相国认为,把榆林县划给丰州,不符合制衡的原则,榆林县南面是沙漠和戈壁,一旦榆林县划给丰州,丰州就和其他各州隔绝了,很容易造成割据局面,有榆林县在,便可以制衡住丰州。”
李豫看了半晌地图,又问道:“那皇儿的意见呢?”
李适迟疑一下道:“常相国的想法是对的,坚持地域制衡原则也能理解,但儿臣认为,把这个地域制衡原则放在丰州身上,就有点不合时宜了。”
“为什么?你解释一下。”
李适又道:“首先丰州人口太少,各种物资对朝廷依赖很大,不具备割据条件,其次丰州面临外患威胁,割据只能导致它无法得到朝廷支援而迅速灭亡,儿臣相信,没有谁会想在丰州割据。”
“皇儿的意思,就是同意榆林县划归丰州。”
“是!儿臣和其他三个相国一样,都认为把东受降城的家眷放在榆林县最合适,这种情况下,把榆林县划归丰州管辖的要求是合理的,有必要的。”
李豫把奏折还给李适,“这件事朕不参与,你和几位相国商量决定吧!”
“谢父皇!”
李适接过奏折,他知道,父皇其实就是同意了他的意见,把榆林县划归丰州。
“父皇,另外还涉及到一个东受降城和榆林县同罗部交换土地的问题。”
李豫点点头,“这个可以同意,当年把同罗部放在榆林县就是临时措施,如果让他们一直留在榆林县,那东受降城就没有意义了,把他们送回金河北岸,朕完全同意。”
“别的事情就没有了,后天儿臣再向父皇汇报科举的最后准备情况。”
“科举就不用汇报了,等结束以后,再完整地汇报一次。”
“儿臣遵旨!”
李适本来还想劝劝父皇注意饮食,但他发现父皇有点疲惫,便躬身行一礼,退了下去。
.........
当天下午,政事堂通过表决,由太子李适批准,正式同意丰州刺史郭宋的请求,将胜州榆林县划给丰州,这样,丰州在黄河南岸又多出五百多里的管辖范围,榆林县的四千户人口户籍也一并划给了丰州。
这份朝廷牒文是先送到了位于灵州的朔方节度府,无论胜州还是丰州都属于节度府的军事防御范围,各州的军政事务都受节度府节制,对于地域变动这种比较重大事务,朔方节度府有知情权。
牒文送达节度府之时,正好郭宋就在灵州,他来是拜会节度使段秀实,商讨造船工场之事。
段秀实当然是全力支持在朔方节度府辖内设立造船工场,这也是他多次上书朝廷请求之事,每次都被朝廷以财政不足为由搁置了,没想到郭宋一次申请便成功了,这让段秀实既高兴万分,同时十分感慨,如果不是郭宋申请,换一个人,朝廷还真不一定能批下来,朝中有人就好办事啊!
段秀实唯一的异议,就是造船工场究竟放在哪里?他当然认为应该放在灵州,丰州人口单薄,根本就无力承担大型造船工场,而且丰州兵力也不多,对薛延陀军队只能采取守势,修建造船工场不就是让敌人烧掉吗?
而灵州各方面都要比丰州强得多,能够承担起一座大型造船工场的各种需求。
若不是因为造船工场是郭宋申请下来的,段秀实才不会给郭宋讨价还价的机会,一句话就把造船工场放在灵州。
灵武县黄河岸边,段秀实马鞭指着远处一片空地对郭宋道:“我五年前就考虑在那里建一座造船工场,实在是因为财力不足,朝廷又不肯拨钱,所以一直没有付诸行动,这次你你把造船工场申请下来,我觉得终于可以实现我这个多年的夙愿了。”
郭宋已经解释了两天,段秀实就是不为所动,看来他是铁了心要把造船工场放在灵州了。
胳膊拧不过大腿,郭宋决定退而求其次,多少争取一点利益。
“不瞒节度使,卑职已经在九原县开工造船了,准备造十艘两千石的货船,用于运送物资.......”
“等一等!”
段秀实打断郭宋的话,瞪大眼睛问道:“朝廷的钱还没有拨下来,你们哪来的钱造船?莫非传言是真的,丰州淘到金砂了。”
郭宋笑道:“丰州其实只拿出了一万贯钱,还是去年朝廷赏赐剩下的,主要是丰安县有一批木材,正好可以造十艘两千石的货船,然后用一万贯钱买些别的材料,至于船匠的工钱、两百名招募船工的钱,可以等朝廷把钱拨下来再支付。”
段秀实淡淡笑道:“你是在和我讨价还价吗?”
“可以这样理解,我答应把造船场放在灵州,但至少等我们造完十艘货船后,这个条件不算过份吧!”
段秀实也知道,建造造船工场本身花不了什么钱,但后续的造船、募工才是造船工场真正花钱的地方,既然丰州已经囤积了建造十艘大船的木船,也开始了造船,这个时候再叫停造船,把人财物强行迁徙到灵州,就有点不合情理了。
关键是郭宋已经答应以后将造船工场迁徙到灵州,段秀实也需要作出某种让步。
他想了想便问道:“你们造十艘货船需要多少钱?需要多少时间?”
“后续的钱只要五万贯就够了,但时间需要两年,当然,这不影响节度使在灵州建造船场,但前提是,必须要先把五万贯钱拨付给我们,我有言在先,不能挤占修建码头、仓库、道路的钱。”
段秀实冷笑一声道:“你把朝廷那帮吝啬鬼想得太美好了,他们哪里可能会足额拨钱,给一半钱就不错了,另一半还得想办法自筹。”
停一下,他果断拍板道:“那就一言为定,我把第一批五万贯钱拨给丰州,让你先造十艘大船,造船工场后续的钱我就不给你了,至于造码头、修路和修仓库的钱,朝廷拨来多少我就给你多少,但你要有大失所望的心理准备。”
郭宋点点头,“我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次日上午,太子李适拿着一份奏折匆匆来到御书房。
天子李豫的身体确实不太好,精力不够,难以承担沉重的朝务,所以在立太子后,李豫便将一部分政务转移到东宫,交给太子李适处理,他只考虑重大军国政务。
李适稍等了片刻,便有宦官出来领他进御书房。
“我父皇这段时间身体如何?”李适关切地问宦官道。
“回太子殿下的话,圣上精神还好,就是吃得太少,御医很担心。”
“哎!我得劝劝父皇,这样长久下去,对身体伤害很大。”
“可不是,我们都很担心。”
来到御书房门口等了片刻,宦官出来道:“圣上宣殿下进去。”
李适整理一下衣冠,走进了御书房。
御书房内,李适只见父皇正负手站在地图前注视着什么,李适连忙上前跪下,“儿臣参见父皇!”
李豫点点头,“皇儿免礼平身!”
“谢父皇!”
李适站起身,垂手站在一旁,李豫看了他一眼,问道:“杨相国的情况如何了?”
杨相国便是去年接替元载右相之位的杨绾,他出任相位才几个月便中风偏瘫了,李适昨天代表父皇前去探望他。
李适摇摇头,“回禀父皇,杨相国的情况很不好,已经不能说话,给他看病的御医说,他可能熬不过今年。”
“那有没有考虑重新推荐新相国?”李豫又问道。
目前依然是五相国制,杨绾、常衮、韩滉、刘晏以及崔佑甫,五人出任相国。
常衮和崔佑甫取代了王缙、杨炎二人的相位。
虽然相国最终是由天子来决定,但李豫还是给了儿子相国推荐权,他这两年的身体越来越糟糕,如果身体实在不行,他也决定提前把皇位让给太子,自己做太上皇。
所以李豫也在一点点让权。
李适躬身道:“儿臣考虑让常衮任右相,刘晏出任左相,本来是考虑崔佑甫,但崔佑甫和常衮关系恶劣,两人在一起无法共事,会影响朝政,另外儿臣想从颜真卿或者李勉中选一人出任相国,请父皇考虑。”
李豫沉思良久道:“李勉坐镇汴宋,现在中原局势不稳,他最好不要离开,颜真卿忠正刚直,朕觉得可以考虑。”
李适这才明白,原来父皇早就决定启用颜真卿了。
李适又将一份奏折呈给李豫,“父皇,这是丰州郭宋上了一本奏折,要求将榆林县划归丰州,他的理由是,可以将东受降城的士兵家眷安置在榆林县。”
李豫结过奏折笑道:“他这段时间大动作不断嘛!先是申请把军队家眷迁去丰州,朕同意了,这是惯例,有利于士兵安心镇守边疆,前段时间他要提出修码头修仓库修船场,好像工部批准了,现在又要求把榆林县划给丰州,相国们怎么说?”
“三个赞成,一个反对,韩滉、刘晏和崔佑甫赞成,常衮坚决反对!”
“常相国反对的理由是什么?”李豫问道。
“常相国认为,把榆林县划给丰州,不符合制衡的原则,榆林县南面是沙漠和戈壁,一旦榆林县划给丰州,丰州就和其他各州隔绝了,很容易造成割据局面,有榆林县在,便可以制衡住丰州。”
李豫看了半晌地图,又问道:“那皇儿的意见呢?”
李适迟疑一下道:“常相国的想法是对的,坚持地域制衡原则也能理解,但儿臣认为,把这个地域制衡原则放在丰州身上,就有点不合时宜了。”
“为什么?你解释一下。”
李适又道:“首先丰州人口太少,各种物资对朝廷依赖很大,不具备割据条件,其次丰州面临外患威胁,割据只能导致它无法得到朝廷支援而迅速灭亡,儿臣相信,没有谁会想在丰州割据。”
“皇儿的意思,就是同意榆林县划归丰州。”
“是!儿臣和其他三个相国一样,都认为把东受降城的家眷放在榆林县最合适,这种情况下,把榆林县划归丰州管辖的要求是合理的,有必要的。”
李豫把奏折还给李适,“这件事朕不参与,你和几位相国商量决定吧!”
“谢父皇!”
李适接过奏折,他知道,父皇其实就是同意了他的意见,把榆林县划归丰州。
“父皇,另外还涉及到一个东受降城和榆林县同罗部交换土地的问题。”
李豫点点头,“这个可以同意,当年把同罗部放在榆林县就是临时措施,如果让他们一直留在榆林县,那东受降城就没有意义了,把他们送回金河北岸,朕完全同意。”
“别的事情就没有了,后天儿臣再向父皇汇报科举的最后准备情况。”
“科举就不用汇报了,等结束以后,再完整地汇报一次。”
“儿臣遵旨!”
李适本来还想劝劝父皇注意饮食,但他发现父皇有点疲惫,便躬身行一礼,退了下去。
.........
当天下午,政事堂通过表决,由太子李适批准,正式同意丰州刺史郭宋的请求,将胜州榆林县划给丰州,这样,丰州在黄河南岸又多出五百多里的管辖范围,榆林县的四千户人口户籍也一并划给了丰州。
这份朝廷牒文是先送到了位于灵州的朔方节度府,无论胜州还是丰州都属于节度府的军事防御范围,各州的军政事务都受节度府节制,对于地域变动这种比较重大事务,朔方节度府有知情权。
牒文送达节度府之时,正好郭宋就在灵州,他来是拜会节度使段秀实,商讨造船工场之事。
段秀实当然是全力支持在朔方节度府辖内设立造船工场,这也是他多次上书朝廷请求之事,每次都被朝廷以财政不足为由搁置了,没想到郭宋一次申请便成功了,这让段秀实既高兴万分,同时十分感慨,如果不是郭宋申请,换一个人,朝廷还真不一定能批下来,朝中有人就好办事啊!
段秀实唯一的异议,就是造船工场究竟放在哪里?他当然认为应该放在灵州,丰州人口单薄,根本就无力承担大型造船工场,而且丰州兵力也不多,对薛延陀军队只能采取守势,修建造船工场不就是让敌人烧掉吗?
而灵州各方面都要比丰州强得多,能够承担起一座大型造船工场的各种需求。
若不是因为造船工场是郭宋申请下来的,段秀实才不会给郭宋讨价还价的机会,一句话就把造船工场放在灵州。
灵武县黄河岸边,段秀实马鞭指着远处一片空地对郭宋道:“我五年前就考虑在那里建一座造船工场,实在是因为财力不足,朝廷又不肯拨钱,所以一直没有付诸行动,这次你你把造船工场申请下来,我觉得终于可以实现我这个多年的夙愿了。”
郭宋已经解释了两天,段秀实就是不为所动,看来他是铁了心要把造船工场放在灵州了。
胳膊拧不过大腿,郭宋决定退而求其次,多少争取一点利益。
“不瞒节度使,卑职已经在九原县开工造船了,准备造十艘两千石的货船,用于运送物资.......”
“等一等!”
段秀实打断郭宋的话,瞪大眼睛问道:“朝廷的钱还没有拨下来,你们哪来的钱造船?莫非传言是真的,丰州淘到金砂了。”
郭宋笑道:“丰州其实只拿出了一万贯钱,还是去年朝廷赏赐剩下的,主要是丰安县有一批木材,正好可以造十艘两千石的货船,然后用一万贯钱买些别的材料,至于船匠的工钱、两百名招募船工的钱,可以等朝廷把钱拨下来再支付。”
段秀实淡淡笑道:“你是在和我讨价还价吗?”
“可以这样理解,我答应把造船场放在灵州,但至少等我们造完十艘货船后,这个条件不算过份吧!”
段秀实也知道,建造造船工场本身花不了什么钱,但后续的造船、募工才是造船工场真正花钱的地方,既然丰州已经囤积了建造十艘大船的木船,也开始了造船,这个时候再叫停造船,把人财物强行迁徙到灵州,就有点不合情理了。
关键是郭宋已经答应以后将造船工场迁徙到灵州,段秀实也需要作出某种让步。
他想了想便问道:“你们造十艘货船需要多少钱?需要多少时间?”
“后续的钱只要五万贯就够了,但时间需要两年,当然,这不影响节度使在灵州建造船场,但前提是,必须要先把五万贯钱拨付给我们,我有言在先,不能挤占修建码头、仓库、道路的钱。”
段秀实冷笑一声道:“你把朝廷那帮吝啬鬼想得太美好了,他们哪里可能会足额拨钱,给一半钱就不错了,另一半还得想办法自筹。”
停一下,他果断拍板道:“那就一言为定,我把第一批五万贯钱拨给丰州,让你先造十艘大船,造船工场后续的钱我就不给你了,至于造码头、修路和修仓库的钱,朝廷拨来多少我就给你多少,但你要有大失所望的心理准备。”
郭宋点点头,“我有充分的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