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 新顺1730 > 第六七三章 猜疑链(下)

第六七三章 猜疑链(下)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新顺1730最新章节!

    那说客闻言,故作惊诧道:“国公何等样人,难道也信这样的话?”

    “前朝尚有五年平辽之豪言呢,但实际又如何呢?他们如何保证盐政一定如他们所想的那般,只要改革,便可多利几十万?”

    刘钰似笑非笑地看了说客一眼,盯了片刻,慢悠悠道:“你的意思是说,一定不行?”

    说客忙道:“回国公的话,还如刚才所言。行,也不行。小人斗胆试为兴公言之,若无道理,小人这里离开,再不做这口舌之事。”

    见此,刘钰心想还是自己的态度让这些人产生怀疑和误解了,否则的话,他们应该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很多事,讲道理是没有用的。

    但既然对方已经掉进圈套了,明知道这番话都是如之前“给蜀盐加薪柴税”、“查禁闽粤晒盐法”之类的扯淡言论,可刘钰还是假装收了钱需得给人个机会才是。

    “国公明鉴,这行与不行,要分开来看。”

    “淮北,行。”

    “淮南,不行。”

    “但恐天下人觉得,淮北行,则必可移此政于淮南。”

    “然而,一来,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枳橘如此,盐政亦如此,淮北可行之法,怎么就能得出结论,证明淮南一定行呢?”

    “二来,天下愚者多矣,多以为淮北可,则淮南必可。然而淮北之盐,不过三十五万引;淮南之盐,数倍于淮北。一旦其政移于淮南,盐政崩溃,则势必大乱。”

    “昔者,王荆公以为,盐山等地既已行青苗法,且效果显著,遂以此为论,以为全国皆可。然而结果如何呢?”

    “再者,本朝开国之初,太宗皇帝之训,移民辽东,于苦寒之地当多种玉米等物为食,以为此物不苛土地,秸秆又可烧柴喂牛,极佳。然而,所结穗棒,不过三寸;穗未成熟,霜寒即至。乃至于许多戍边之民,煮其种籽造绝产之霜,而求归乡。”

    “这都是一样的道理。在这里行,怎么能得出在那里一定行呢?然而这样的道理,便如太宗皇帝、王荆公那样的人物,尚且不能够免于误判,寻常人又怎么可能明白这个道理呢?”

    “我言行,便是说,淮北若行新政,必可行。”

    “但,淮北与淮南不同,所辖范围不同、道路交通不同,淮北能行,淮南未必就行。”

    “一旦淮北行,则天下人必以为淮南必可,这才是要提防的地方。是以我说,行也不行。”

    “天下愚民太多,悠悠之口难防,到时候淮北真的行了,那些人又怎么能够理解淮北和淮南的区别呢?”

    “索性,淮北行也不行,此方为上上之选。”

    按照正常的说客讨论,这时候刘钰就该问“淮南为什么不行呢?”

    但刘钰没问淮南为什么不行,而是问道:“如你所言,你也认为淮北可行?”

    这说客来之前就明白,这件事是傻子都能看出来必然行的事,要是在这件事上硬顶、非说不行,那也实在没必要说下去了。

    他当即郑重地点了点头,示意确实,他也觉得淮北改革一定成功,然后就给出了自己的理由。

    而这个理由,就非常有意思。

    既然大顺盐改的目的,是打击私盐,那么一切都要围绕着这个问题来。

    盐改派认为,官盐卖不动的原因,是这群总承包商吃得太多,所以官盐太贵。所以,改革的重点就放在这些总承包商身上即可。

    说客则认为,官盐卖不动的原因,是因为私盐太多。因为官盐收税,所以无论怎么样,私盐都比官盐便宜。

    而淮北地区官盐卖不动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总承包商吃的太多。

    而是因为漕运。

    长芦盐场的盐,通过漕运这条渠道,源源不断地进入到运河两岸,严重侵袭了淮北盐区。所以才导致淮北的官盐不好卖,数据看起来非常难看。

    总结起来。

    就是说,盐改派认为,主因在总承包商,走私是次因;而盐商派则认为,走私是主因,总承包商是次因。

    如果不把主次因果弄清楚,那就没法在改革上做出针对点。

    听完说客的话,刘钰也是暗暗赞了一句,心想都说江南文华,果然不假。这些盐商在江南日久,他们虽废了,但他们豢养的门客幕僚,倒是有些高手。

    《僖公二十四年》云: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刘钰想要急速盐改,他想用的故智,正是这一招。

    漕运被废,应该说,短期之内刺激淮北官盐销售额增加的,确实是漕运被废、长芦盐没办法走私的缘故。

    甚至可以说,这将是盐政改革“立竿见影”、“惊世骇俗”、“一场得两场之利”、“奇效之下淮南凭什么不改”的根本。

    但是,长期来看,终究还是总承包商的问题。

    只是,反差越大,越容易造成对比效应。

    所以,刘钰计划的就是趁着新的走私路线没出现之前,以雷霆万钧之力完成盐政改革。

    然后拿着官盐销售的巨大增长,把所有的原因,都归于盐政改革上,而尽可能淡化废漕运的作用。

    依靠强势的对比效果,迫使朝中任何支持旧制度的人,通通闭嘴。

    从而迅速完成淮南盐政的改革。

    但是,没想到的是,这些盐商虽然都是些废物,可手底下幕僚还真不都是吃干饭的,居然有人看出来了问题。

    想都不用想,盐商这边有大量的舆论鼓吹手,多少文人、尤其是知名文人,都是靠盐商养活的。

    他们本身在朝中就有关系,一旦把这件事挑明了,制造了舆论风波,恐怕对淮南的改革也会拖延下去。

    到时候,盐商的朝中关系,就会那这个大作舆论,要求等过几年、等废漕运带来的影响消散之后,再去改革淮南盐政。

    那样的话,极是不妙。淮南才是真正要动的地方,淮北只是个引子。淮南若动不了,盐商只相当于断了个手指头,可不会伤及根本。

    听完这些说辞,刘钰不动声色,心里一边琢磨着这些盐商到底要干什么,一边问道:“如你所言,似也有那么三二分道理。那么,淮北行,就算这个道理对。那么,淮南不行,道理在哪呢?”

    说客心想这正是重头戏,于是舌灿莲花般,将盐商各家幕僚总结出来的话术都搬了出来。

    搬的角度,恰恰正是吴敬梓提出的那些东西:收复私盐区,小资本小散商无力,反而会加剧私盐区扩散等问题。

    只是,问题是同一个问题、角度是同一个角度。

    吴敬梓给出的办法,是以票盐之名、行纲盐之事。

    而这些人给出的办法,则明显就是个……台阶。

    吴敬梓是承认,总承包商的封建垄断特权,是官盐不畅的主因,内因。而其出发点,也不是解决这个问题,而是为了报恩,让这些盐商“跟上时代”——盐引是封建特权,权力父死子继,在科举制国家下,是被人诟病的。希望盐商与时俱进,将权力父死子继,变为财产父死子继。

    而说客心里知道原因是总承包商的特权,但嘴上说的主因则是走私,而其目的是为了给皇帝送钱、同时找个台阶,然后双方妥协。

    目的不同,反对改革的理由一样,给出的办法就完全不同。

    说客代表盐商,提出了三个“改革”方向。

    其一:朝廷成立专门的巡盐部门,经费由盐商报销,每年三十万两,按时“报效”。

    将原本的、非正式的、私下里的“缉私花红犒赏”,转正,成为正大光明地由各级承包商分摊的钱。

    因为他们认定的主因、内因,是走私太多嘛。

    所以,解决的方向,或者说给台阶的方向,也就是出钱缉私。

    其二,每年给皇帝内帑二十五万两,以备不时之需,作为“形成制度”的报效。

    其三,运河被废,旧有的运盐路线必须要改。该运盐路线、沿途稽查、关卡设置的钱,由盐商出。今年报效200万两,但今年的前两项就不给了。

    换句话说,就是觉得皇帝上次来要钱,觉得不够,还想再要点,有抹不开面、拉不下脸,觉得刚要完再要不好。

    那么盐商这边就主动点,拿出200万两,其实搞这些东西也花不了几个钱。剩下的,就当给皇帝送礼了。

    而且他们保证,这一次的报效,绝对是这些大盐商出,不会克扣次级承包商,也不会转嫁于食盐百姓。

    应该说,吴敬梓给出的办法,是最好的办法。

    但偏偏松江府海商资本集团的崛起,使得这个办法真的很容易变成为他人作嫁衣裳的举动。

    而且,现在在淮北巡查盐务的,恰恰正是松江府财阀的总后台,盐商猜疑是非常正确的,不猜疑才是脑子彻底被狗吃了。

    所以他们所能想到的解决办法,只能是——自我催眠似的告诉自己,皇帝真是上次要钱不够,这次又来要钱了——必须信、一定信、不得不信。

    不是他们脑子生锈了。

    而是伴随着松江府资本集团的崛起,实际上一旦改革,他们就真的无计可施了。

    而他们的一切,只能寄托在朝廷不是真的想改革上,改革为名、要钱是真。改革的胆魄是没有的,以改革的名义搂钱的胆魄,不但有而且很大。

    否则,只要改,必完蛋,那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不得不信、不可不信了。

    但……这番话,恰恰触动了刘钰内心最为警觉的地方。

    尤其是当说客拿那些运盐不便、路途颇远的地区说事的时候,刘钰心里顿时兴奋起来。

    可以说,这正是刘钰最警觉的地方,也是刘钰给皇帝写第一封奏疏的原因。

    如果,真的发生了食盐大战、这边运那边吃,非要让盐政改革出丑这种事,最有可能出现的地方,就是在这些路途稍远的盐销售区。

    因为,就算这些盐商的脑子再不好使,也不可能守着淮北盐场,玩“来多少、吃多少”的套路。

    那和守着西域黄沙,在吐鲁番无限收砂子,没有任何区别。

    唯独此时的交通条件下,只要在远一点的地方玩一次,就可以直接让改革变得极为难看。

    这里面的问题,也确实在于朝中制定盐政改革政策的那些人,真的就是少女般的天真。

    他们真没学过《国富论》和看不见的手,但他们、包括历史上那次改革,却真的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

    而从这个角度出发,第一步,就是取消朝廷控价、减少朝廷管控。

    因为,放开盐引制度,朝廷如果控价的话,肯定不行。

    定的高了,私盐泛滥。

    定的低了,肯定没人去。

    那么,只有让市场充分竞争,让商贾自行定价,才会既不缺盐、也不价格太高。

    理论上,只要让衙门出个公告:不准齐行控价即可。

    要让官盐便宜,就得既取消总承包商,又减少中间环节的管控,还要收回各处对查盐的权力,唯有如此,方才能改革成功。

    这就给了盐商极大的漏洞。而且,还有个问题,朝中那些给出盐政改革方案的人,始终没正面回应:怎么杜绝富商买票?

    这里面是两个问题。

    第一:盐票是不是无限卖?

    如果无限卖,必然崩。这不只是物价混乱的问题,而且还是打价格战,小散商有个吊毛的机会,能赢总资产几家在大几千万里两的盐商?

    如果不是无限卖,而是控销售区分售额度,怎么解决远近利润不同的问题?怎么确保大盐商不先把利润最高、运输最方便的地方吃下来?

    第二:盐票倒卖,是否合法?

    如果我钱多,我买了200万引的盐票,我是否可以再转卖给别人?

    如果可以,那么和之前有什么区别?

    如果不能,采取什么方式卖票保证公平?怎么把偏远地区的票卖给有能力承办的大商?

    再一个,我有钱买200万引,先不管我转不转卖,只说我这么买,可不可以?

    刘钰是支持大顺的这一次改革的,但他并不支持朝中那些人的做法,这是标准的矫枉过正。

    很多问题是不能刻舟求剑的,历史上的那次盐改,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在那之前,大盐商经历了白莲教、私盐泛滥等等缘故,其实已经崩了。

    但现在,扬州府的那些大盐商,正是资本雄厚、享受到了之前二十年大量东西洋白银流入的背景下资本充足的时候。

    对付半死不活的人,不用去考虑这人反抗怎么办。

    可要是对付活蹦乱跳的中年人,虽然可能很快就要老了,但四五十岁的中老年反抗一下子也不得不防。

    只不过,刘钰真的是高估这些盐商了。

    他本就存了这些盐商死前肯定要搏一搏的心思,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防的就是盐商搞反击,闹得非常难看。

    而且他又不知道吴敬梓去给这些盐商分析了情况、出了一个实际上最可行的主意。

    这些盐商考虑了海商集团的崛起,却没考虑另一个问题:皇帝可能把整个大顺最赚钱的两件买卖——不比大顺朝廷收土地税赚的少——交给同一伙人吗?

    所以如果刘钰知道了吴敬梓出的主意,一定会觉得说不定还真有可能成功。

    但他不知道,也更不可能知道盐商否了这个想法,而是采取了最保守的策略。

    即把希望寄托在朝廷不改。只要给了钱就不改上。

    如果刘钰知道,他肯定会笑着骂一句废物,觉得真的是养废了,这他妈和等死有啥区别?

    可他并不知道。

    而且又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并且他内心考虑的角度,从一开始就明白海商的势力已经够大了,而且是新兴阶层,皇帝会本能地担心,不可能再给更多的利益了。

    加之他知道大顺的下一步战略是南下打印,是以这本身就又是加强海商势力的过程,而势力在必然扩张的前提下,皇帝更不可能把盐在给交给群势力越来越大的群体了。

    在此信息基础上做思考,他就根本没考虑过盐商考虑的那种“替他人作嫁衣裳”的可能。

    是以,当说客说到盐政改革可能遇到的偏远地区的问题时,在信息不同的猜疑之下,刘钰第一时间就觉得,盐商可能会在这个地方切入,对抗改革。

    这场改革,从一开始,刘钰就不觉得私盐贩子是主要问题。

    而且,明显的,这场改革想要成功,那么其政策的关键点,一定是“化枭为商”。

    换句话说,大盐商认为的主要因素,实质上在这个思路的改革下,是直接被化掉的。

    但是,这只是化掉已有的大部分走私贩子,即便他们能够提供市场信息、销售路径,但想要和大盐商对抗,只能是一支强势的、以朝廷为后台的力量。

    否则,是赢不了的。

    但刘钰也不得不承认,朝中那些支持盐政改革的人,想的简单了,并没有完善后续的诸多制度,使得漏洞太多。

    这也就是在这个时代,放到后世,人都从资本厮杀中杀出来的,这么多的漏洞,能直接捅破了天。

    本来他并不是掺和进盐政改革中太深,但从考察了淮南盐场给皇帝写了第二封奏疏之后,刘钰也只能把这场改革扭一扭了,扭到一种他希望的模式上了。

    既不同于朝廷内那些改革派的模式、也不同于旧的总承包商的模式。

    这些盐商既然拿这个他认定可能会出问题的地方说事,刘钰心道这也正搔到了痒处,便怕你们不玩呢。

    不过既是要玩,那也顺势把一些漏洞补上吧。

    如今盐商既已出招,刘钰心道这倒也好,便笑道:“如你所言,这最大的问题,也就是远处行销,小商无力承担资本,反倒导致私盐泛滥?”

    “那若是行改革之事,却无这个问题呢?那你们还有什么可说?”

    说客和他背后的盐商,其实真没有刘钰想的那么有种、有激情和活力,以及斗争精神。

    说客知道自己只是来送钱、送台阶的。

    这时候见刘钰这么说,便也笑道:“国公明鉴,怎么可能不出问题呢?”

    “国公需知,这盐上的事,不比战争。”

    “如太祖皇帝时候,一年席卷河南京畿。”

    “但这盐,若是私盐寸进、官盐日缩,官盐想要收复‘失地’,可就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的事了。”

    “江西丢了,四五十年,尚未‘收复’为官盐区呢。如果变法真这么有用,竟能一夜之间官盐重夺江西,那可是神乎其技了。”

    刘钰跟着笑了笑,手指不经意间在“点心盒子”上敲了几下,摇头晃脑道:“有道是,隔行如隔山呐。你若问我海战、算数、乃至行销欧罗巴货物,我是如数家珍。”

    “但问我贩盐诸事,我还真就不一定比你们更明白。”

    “陛下差我来,也是考察一下,听取民情。正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嘛。”

    说客的目光在刘钰敲动的手指上逗留了一瞬,心里登时明白过来,连声道:“国公所言极是,极是啊!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刘钰又道:“术业有专攻,我本来也没有在盐政改革上发声,这你们想必都是知道的。不过既领了圣命,那就不得不尽心竭力了。”

    “可我就不懂了,你们既有了办法,怎地不直接上疏朝廷?”

    说客心下更明白了,心道这不是废话吗?直接走官方,那不是显得我们再给皇帝“行贿送礼”嘛,这也不好听啊。

    “国公,这盐政改革事,牵扯甚多。一旦讨论起来,各有道理,难就不免麻烦。”

    “陛下既信赖国公,国公也只是传达一下我们的意思,这就不妨交由国公这里,回禀圣上,由圣上独断。陛下聪颖绝世,自会分清利弊。”

    “我们的意思,都在这奏疏中,还请国公代呈。”

    “这种事,小人以为最好还是不要声张,否则恐有些该碗口割舌之辈,乱嚼舌头,诋毁圣名……竟以市井之见,来评判陛下圣裁之英明,那可就是我们的罪过了。”

    刘钰呵呵一笑,缓缓道:“如此,似也有些道理。那么,这事我就先回禀陛下吧。但我也不得不多说一句。”

    “国公请讲。”

    刘钰正色道:“既是这件事你们也知道,闹得越大,越不好收场,那你们这段时间最好也不要闹。”

    “既选了不走朝堂正途,却由我代呈陛下,有些事你们自己就心里有数才是。”

    “虽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但,改与不改,终究在陛下、在朝廷,而不在市井舆情、江南风向。”

    “我可不是很想看到,是改、是不改,竟成天下讨论之势,到时候可就难收了。”

    这显然就是在警告不要发动舆论,现在最好消停点,等皇帝那边的消息。

    说客如何不明白,忙道:“国公教的是,小人记下了。此事,终究在陛下、在朝中诸位大臣。其利其弊,难道以陛下之圣明、诸位大臣之聪慧,还分不清吗?”

本站推荐:都市奇门医圣官场局中局都市血狼女总裁的贴身高手都市超级强少我的美女总裁医道风流那些年,我爱过的女人白衣校花与大长腿重生八零小军嫂

新顺1730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恋上你看书网只为原作者望舒慕羲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望舒慕羲和并收藏新顺1730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