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仲夏之炎(一)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剑颂最新章节!
原本槐树下发生的事情当然不被程知远知道,他来到一处客家,这里算是一野之地,较为繁华,毕竟一野相当于百村千户,人口虽然不算太多,但也绝对不少了,比起一庄来说,一野的人口大约在三千左右。
问了问路途方向,而又正好赶上这里有人要娶亲,按照古时候的礼节,啊,这个程知远是很了解的,如文王时那般庄严隆重,又似是自己那时...
仲夏的时间,日在东井,此时的主要活动是祭祀火神,或者是炎帝,或者是祝融,或是一起祭祀,恰又逢结亲这种大欢喜的日子,程知远是不知道这有没有什么避讳,但是这野的百姓们倒是显得很开心,或许红红火火这种词就是从这个时候发起的?
喜上加喜,祭祀是大事情,结亲更是大事情,两两相合,当然日子要错开几天,不可能同时一起做,总的来说,结亲在后,祭祀在前。
毕竟祭祀乃是国之大事。
程知远到来的时候,正巧距离大祭祀还有一日时间,故而便留了下来,而从这一野的人处得知,邯郸距离此间已然不甚遥远,圣人的余威已经可以庇佑到此方。
在这种地方,简单来说就是已经快要进入安全区了,毕竟只是余威,距离绝对的安全区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不过用圣人余威可庇之的说法,显然会给百姓们带来一定的安心,不然直接和他们讲你们这里还不处于圣人治下,那估计这里恐怕也不可能欢欢喜喜的,毕竟按照现在的情况看来,妖物出现还是很频繁的现象。
纵然是圣人也不可能以圣威笼罩全国,那范围可就大了去了。
百姓们进行祭祀,祭祀官当然不可能是寻常人,那都是在本地驻扎的巫祝,他们对于仪式很有一套,当然,其中也不乏有几个是真有本事的,若是在原本的周代,这毫无疑问是一种敛财的行为,除去本地的庄严祭祀外,外地来的巫祝基本上都是奔着钱币去的。
“你看几个巫祝,搞得神神叨叨的,又放血又杀鸡,还要点二十四根烛光,其实不就是喷个火吗,给我两大缸酒我能喷上一整天,照他这么讲我就是金乌化身,殷商遗民。”
在巫祝们准备庄严祭祀的时候,总有那么一两个不买账的,必如某位一看就是外地来的白衣少年,他身穿的士子服饰像是儒门弟子,但又有些虎门的装束,这样看又如兵门的门徒,然而他自己承认,说他哪一个门都不是,这一次来到这里,事实上是从北方路过,准备在去稷下学宫前到处玩玩。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
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讁我。
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摧我。
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白衣少年摇头晃脑,唱着诗经中的邶风,这邶地其实就是西周时代的邶国,也就是现在的赵国地区,即是说,这个燕国来的家伙唱着赵国的诗歌,还不亦乐乎。
“你干嘛不唱燕国的歌?”
程知远很好奇,和他在一起聊天:“燕国的歌谣应该挺好听吧?”
白衣少年摆摆手,很嫌弃道:“击筑有什么好听的,鬼哭狼嚎一样,赵国这里击鼓多对我胃口啊,尤其是邶风击鼓,那是我觉得你们这里最可以和秦国媲美的战歌了!”
“赵国击鼓: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秦国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兴于师,修我戈矛!”
“听听,多振奋人心!”
他说着有些激动,再复讲到燕国的歌谣,顿时是一副嫌弃的嘴脸,程知远心道你可真是心在赵地身在燕,也难怪之前要唱邶风里的那首“北门”,说自己遭到自家人嫌弃,这可真不是胡扯啊。
他嘀嘀咕咕,又开始对巫祝撒泼,直至在被巫祝们用极其不善的眼神问候过后,这家伙终于闭上了嘴巴。
程知远摇头道:“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百姓们只在乎成功,不在意事物的本源,你就算真是祝融复活,也不可能抢了他们的活计,因为根本没有人相信你是祝融。”
白衣少年狠狠喝口酒,小心翼翼的呸道:“所以说孔老二讲民众最好忽悠不是没有道理。”
庐舍中是有酒水的,周代的商业以及旅游业其实异常发达,不论是原本的世界还是这个类神话般的世界都是如此。
《周礼》之中有记载:“国野之间,每隔十里设庐,可供饮食;每隔三十里设宿,提供住处,名曰路室;每隔五十里有市,市中设置候馆,专门接待朝聘之官。”
通俗易懂的解释一点,就是国道上(山野莫得)十里有一家吃饭地方,三十里有睡觉地方,五十里有个大宾馆,国有招待所性质。
尤其是周朝后期,各种驻国大使也是异常的多,各国战争的间接性后果是带动商业繁荣,而礼还没有彻底崩坏的时候,周朝时代的山野强盗远远不如后世来的多,毕竟让人空手去抢都指不定能抢到几个破钱,还不如自己种地。
他和程知远聊起天来,就说道这个客舍的问题,然后就扯到了社会治安,再之后就讲到雁门以北的问题。
大部分时间,中原地带基本上都是在防范游牧民族,这也是自古以来的冤家了,北方雁门关外那片地方,基本上就是打跑了一家来另外一家,一家一家挨着来,鬼方,犬戎,匈奴,突厥,鲜卑,契丹,柔然,哈萨克,蒙古......
不过说起来后面几个都处于外来人家,而匈奴其实和华夏人则是同宗同源。
人家以前是夏后氏的子孙,属于夏朝遗老,结果放羊放着放着收了二十六个小弟,然后就回不来了,再然后就和鱼唇的中原人互相看不过眼,说白了就是我现在能耐了,准备来一次“苍天已死”了。
中原人骂匈奴是蛮夷,匈奴骂中原人为猪狗,然后两家就开始了漫长的干架之旅。
这场架一打就打了千百年,直到汉朝时代才彻底解决匈奴问题,当然,一个匈奴倒下了,千千万万个小弟站起来,然后就是突厥同志闪亮登场,秉持已经被回归华夏的匈奴老哥遗志,继续活跃于外蒙古与河套地区。
当然,中原其实也是一个尿性,换了当家做主的也要接着北伐,北边的那帮家伙甭管谁当家反正就两个字“南下”,反正都是两家互相干架,一打就打了三五千年,可谓真是爱恨情仇一出好大的连续剧。
尤其是汉朝时期,一汉当五胡,那可真是让胡人闻风丧胆,一个汉人能干死五个胡人,那也是中原当家的人最牛叉的时期了。
原本槐树下发生的事情当然不被程知远知道,他来到一处客家,这里算是一野之地,较为繁华,毕竟一野相当于百村千户,人口虽然不算太多,但也绝对不少了,比起一庄来说,一野的人口大约在三千左右。
问了问路途方向,而又正好赶上这里有人要娶亲,按照古时候的礼节,啊,这个程知远是很了解的,如文王时那般庄严隆重,又似是自己那时...
仲夏的时间,日在东井,此时的主要活动是祭祀火神,或者是炎帝,或者是祝融,或是一起祭祀,恰又逢结亲这种大欢喜的日子,程知远是不知道这有没有什么避讳,但是这野的百姓们倒是显得很开心,或许红红火火这种词就是从这个时候发起的?
喜上加喜,祭祀是大事情,结亲更是大事情,两两相合,当然日子要错开几天,不可能同时一起做,总的来说,结亲在后,祭祀在前。
毕竟祭祀乃是国之大事。
程知远到来的时候,正巧距离大祭祀还有一日时间,故而便留了下来,而从这一野的人处得知,邯郸距离此间已然不甚遥远,圣人的余威已经可以庇佑到此方。
在这种地方,简单来说就是已经快要进入安全区了,毕竟只是余威,距离绝对的安全区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不过用圣人余威可庇之的说法,显然会给百姓们带来一定的安心,不然直接和他们讲你们这里还不处于圣人治下,那估计这里恐怕也不可能欢欢喜喜的,毕竟按照现在的情况看来,妖物出现还是很频繁的现象。
纵然是圣人也不可能以圣威笼罩全国,那范围可就大了去了。
百姓们进行祭祀,祭祀官当然不可能是寻常人,那都是在本地驻扎的巫祝,他们对于仪式很有一套,当然,其中也不乏有几个是真有本事的,若是在原本的周代,这毫无疑问是一种敛财的行为,除去本地的庄严祭祀外,外地来的巫祝基本上都是奔着钱币去的。
“你看几个巫祝,搞得神神叨叨的,又放血又杀鸡,还要点二十四根烛光,其实不就是喷个火吗,给我两大缸酒我能喷上一整天,照他这么讲我就是金乌化身,殷商遗民。”
在巫祝们准备庄严祭祀的时候,总有那么一两个不买账的,必如某位一看就是外地来的白衣少年,他身穿的士子服饰像是儒门弟子,但又有些虎门的装束,这样看又如兵门的门徒,然而他自己承认,说他哪一个门都不是,这一次来到这里,事实上是从北方路过,准备在去稷下学宫前到处玩玩。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
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讁我。
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摧我。
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白衣少年摇头晃脑,唱着诗经中的邶风,这邶地其实就是西周时代的邶国,也就是现在的赵国地区,即是说,这个燕国来的家伙唱着赵国的诗歌,还不亦乐乎。
“你干嘛不唱燕国的歌?”
程知远很好奇,和他在一起聊天:“燕国的歌谣应该挺好听吧?”
白衣少年摆摆手,很嫌弃道:“击筑有什么好听的,鬼哭狼嚎一样,赵国这里击鼓多对我胃口啊,尤其是邶风击鼓,那是我觉得你们这里最可以和秦国媲美的战歌了!”
“赵国击鼓: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秦国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兴于师,修我戈矛!”
“听听,多振奋人心!”
他说着有些激动,再复讲到燕国的歌谣,顿时是一副嫌弃的嘴脸,程知远心道你可真是心在赵地身在燕,也难怪之前要唱邶风里的那首“北门”,说自己遭到自家人嫌弃,这可真不是胡扯啊。
他嘀嘀咕咕,又开始对巫祝撒泼,直至在被巫祝们用极其不善的眼神问候过后,这家伙终于闭上了嘴巴。
程知远摇头道:“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百姓们只在乎成功,不在意事物的本源,你就算真是祝融复活,也不可能抢了他们的活计,因为根本没有人相信你是祝融。”
白衣少年狠狠喝口酒,小心翼翼的呸道:“所以说孔老二讲民众最好忽悠不是没有道理。”
庐舍中是有酒水的,周代的商业以及旅游业其实异常发达,不论是原本的世界还是这个类神话般的世界都是如此。
《周礼》之中有记载:“国野之间,每隔十里设庐,可供饮食;每隔三十里设宿,提供住处,名曰路室;每隔五十里有市,市中设置候馆,专门接待朝聘之官。”
通俗易懂的解释一点,就是国道上(山野莫得)十里有一家吃饭地方,三十里有睡觉地方,五十里有个大宾馆,国有招待所性质。
尤其是周朝后期,各种驻国大使也是异常的多,各国战争的间接性后果是带动商业繁荣,而礼还没有彻底崩坏的时候,周朝时代的山野强盗远远不如后世来的多,毕竟让人空手去抢都指不定能抢到几个破钱,还不如自己种地。
他和程知远聊起天来,就说道这个客舍的问题,然后就扯到了社会治安,再之后就讲到雁门以北的问题。
大部分时间,中原地带基本上都是在防范游牧民族,这也是自古以来的冤家了,北方雁门关外那片地方,基本上就是打跑了一家来另外一家,一家一家挨着来,鬼方,犬戎,匈奴,突厥,鲜卑,契丹,柔然,哈萨克,蒙古......
不过说起来后面几个都处于外来人家,而匈奴其实和华夏人则是同宗同源。
人家以前是夏后氏的子孙,属于夏朝遗老,结果放羊放着放着收了二十六个小弟,然后就回不来了,再然后就和鱼唇的中原人互相看不过眼,说白了就是我现在能耐了,准备来一次“苍天已死”了。
中原人骂匈奴是蛮夷,匈奴骂中原人为猪狗,然后两家就开始了漫长的干架之旅。
这场架一打就打了千百年,直到汉朝时代才彻底解决匈奴问题,当然,一个匈奴倒下了,千千万万个小弟站起来,然后就是突厥同志闪亮登场,秉持已经被回归华夏的匈奴老哥遗志,继续活跃于外蒙古与河套地区。
当然,中原其实也是一个尿性,换了当家做主的也要接着北伐,北边的那帮家伙甭管谁当家反正就两个字“南下”,反正都是两家互相干架,一打就打了三五千年,可谓真是爱恨情仇一出好大的连续剧。
尤其是汉朝时期,一汉当五胡,那可真是让胡人闻风丧胆,一个汉人能干死五个胡人,那也是中原当家的人最牛叉的时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