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第一百一十三章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谨言最新章节!
民国五年,公历1913年3月26日
新一期《名人》杂志在北六省乃至京津等地引起了轰动,就像是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其威力不下于正在进行的南北和谈。比起之前的大篇文字报道,这期的《名人》别出心裁的刊登了大量的照片,楼逍骑在马上的戎装照更是占据了整整半个版面。不需要细看内容,只凭这张照片就足够吸引眼球。
按照李谨言的话来说,这就是“名人”效应。
“先生,小姐,真没有了。”报童朝几个青年学生扯了扯装报纸的布口袋,里面的确空空如也。
“又没有。”一个穿着蓝色上衣黑色裙子的女学生抱怨道:“我们都跑了快一个上午了,结果都卖完了。”
“不奇怪。”旁边一个鼻梁上架着圆框眼镜,穿着立领学生装的男学生说道:“别说我们了,连我爹都一大早吩咐家人去买这份报纸。”
“邹先生?”
“是啊。前天有两个记者上门,说是要为我爹做专访,他们报出的名号就是《名人》。我爹想知道这到底是份什么报纸,又听说这期有北六省楼家父子的报道,一定要我买回去一份不可。”
“邹先生不是醉心研究,不关心政治吗?”
“是不关心,但我爹对楼家父子倒是十分推崇,尤其是楼逍,当初他在满洲里打败俄国人时,我爹就敲着我的头,只说百无一用是书生,”男学生略显夸张的一抹额头,摆出一副苦脸,“我如果不能把这份报纸买回去,恐怕要被家法伺候了。”
几个女学生都被他逗笑了。
这期《名人》不只是在青年学生中引起了巨大反响,社会各界,无论是赞赏他的还是敌视他的,也都对楼逍充满了好奇,再加上特别增加的楼大帅,展长青等人的专访,这一切的因素加在一起,促成了这期《名人》的热销,甚至是脱销。
“卖光了?”
李谨言得到消息也略显诧异,他预料到这期《名人》会卖得不错,特别吩咐文老板增印两千份,却没想到会这么快就脱销了。
“省内各地,包括京津两地的报商都希望能再次增印,另外上海那边很多人也对这份期刊感兴趣,三少爷,要不咱们也在上海开家分社?京城不也有临时分社了吗?”
文老板不是第一次提出在上海开分社的事情,李谨言考虑片刻之后还是摇了头。现在还不行,上海是什么地方?十里洋场,各国租界林立,水不是一般的深,再加上是宋舟治下,贸然派人过去一不小心就会惹麻烦。要想在上海开分社,至少也要等楼大帅坐上联合政府大总统的宝座再说。
从京城传来消息,南北和谈已经大有眉目,北六省提出的联省自治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虽然对中央收回财政和税收大权还有异议,但在白宝琦搬出中央银行以及一系列的相关制度之后,反对的声音也渐渐低了下去。
财政税收虽然交由中央管着,却不意味着中央政府能为所欲为,随意卡地方的脖子。各省督帅手里的权力势必要分出一些,却不会真被削藩,这就足够了。
见好就收,不鸡蛋碰石头,是不变的真理。
别看这些督帅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真让他们拼光手里的家底打一仗,还是输面比赢面大的,没几个人乐意。就像滇军和黔军,隔三差五为了芝麻大的事情打一架,川军偶尔还掺和进去拉偏架,结果是朝天放枪的时候多,伤筋动骨的时候少。还有山东督帅韩庵山,挂着个逃跑督帅的名头,军队也不服他管,照样活得好好的,还为能继续当个光杆司令努力奋斗中……
这些政治上的事,李谨言现在也只能看出点皮毛,再深他就要头晕了,好在有楼少帅,他告诉李谨言,最迟不超过四月中旬就会出结果。结果也只有两个,最好和最坏。
“最好的结果是大帅上位。”这点李谨言能猜到,“那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和谈破裂,继续内战,或者再谈。”
继续内战?
“怎么?”
“没什么。”李谨言摇头,楼少帅也说了这是最坏的结果。反正事情到底会怎么发展,也不是他能控制的,他再担心也没用。与其操心他插不上手的事情,还不如多想想招工的问题。虽然最近陆续有山东的移民进入北六省,但劳动力的缺口还是很大。加上军队也在这段期间招兵,更加大了招工的难度。
事情都凑到一块,想不头疼也难。
“在想什么?”
声音传进耳朵,李谨言才意识到自己又走神了,“少帅,我和德国西门子公司的人约了明天见面,展局长不在,我想请任先生帮我和他们谈判,你觉得怎么样?”
“为什么?”
“为了争取利益最大化。像这样的谈判,我只能做到不吃亏,至多能占一点便宜,不过只有一点点。”李谨言伸出两根手指比划了一下,笑道:“但是换成展局长和任先生就不同了,他们出马,这些洋鬼子想占便宜比登天还难,该他们赚的绝对不会少,想耍滑头绝对办不到。”
所谓物尽其用,遇到这样的事情就该请最擅长的人来帮忙。之前是展长青,现在展局长代表北六省去和谈,李谨言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任午初,二十万的存款送上去的,任先生总要有所表示吧?被一句谢谢就打发掉,绝对不是李三少的作风。
“你决定就好。”
楼少帅又拿起一份文件,刚看了一会,眉头就是一皱,伸手捏了捏额际。
李谨言起身走到他身后,自然的帮他按压着头顶的几处穴位,“我特地和刘大夫请教的,少帅,你该好好休息。”
“恩。”楼少帅放松了身体,闭上眼睛靠在椅背上,头略微后仰,墨染一般的眉毛,浓密的睫毛,挺直的鼻梁,还有……视线向下,李谨言略微有些失神,手指的动作逐渐慢了下来,楼少帅突然睁开眼睛,举起大手扣住李谨言的后脑,向下一压,还没来得及发出的声音,全被堵在了嘴里,嘴唇与嘴唇厮摩的间隙,一抹晶莹沿着唇角滑落,呼吸渐渐粗重了起来……
敲门声响起,被放开时,李谨言的意识还有些模糊,低头一看,才发现不知何时自己竟然站在了楼逍的身前,长衫的盘扣被解开了三颗,白色的里衣也被扯开了领口,不用照镜子,他都能想象出自己现在是什么样子,再看楼少帅,一身军装笔挺依旧,只有头发略显凌乱,要是没记错的话,那是他抓的。
敲门的是季副官,或许是从战场上培养出来的直觉,开门的那一刻,他的背后突然一寒,产生了一种转身跑路的冲动……
楼少帅处理军务,李谨言借口有事离开了书房,刚走下楼,就见楼夫人正抱着楼二少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展夫人坐在她的对面。
“娘,姨妈。”
李谨言刚走到近前,楼二少突然朝他伸出了胳膊,嘴里发出了咿呀的声音,楼夫人和展夫人都惊奇的看着他,又看看李谨言,这才四个月,远点的东西都未必能看清,怎么就能认人了?
“来,你抱着。”楼夫人乐得楼二少同李谨言亲近,不管是凑巧还是怎样,直接把楼二少塞进李谨言的怀里,转头和展夫人说起了话。
“咿呀。”楼二少被交到李谨言怀里,继续咿呀着吹泡泡,咧开小嘴笑了。
李谨言抱着满是奶香味的柔软生物,再一次僵住了。
3月28日,德国西门子公司的代表抵达了关北城。接待他的是李谨言和任午初。
任午初虽然留学美国,却能说一口流利的德语,和西门子公司的代表讨价还价起来一点都不客气。合同签订的时候,德国人脸上的表情完全可以用欲哭无泪来形容,
不过李谨言相信德国人还是有得赚的,否则不会在合同签订当天就在北六省设立了临时办事处,还对李谨言说希望能长期合作下去。让李谨言感到失望的是,现在的电报机实在太过笨重了,个头更是大得超出想象,放在战舰上没有问题,但随陆军移动就要用车拉。这也是为何一战时陆军传达命令基本要靠通讯兵的原因。阿道夫希特勒就曾是这些通讯兵中的一员。
当李谨言提出这种电台时,西门子公司的代表则是满脸茫然,他们告诉李谨言,找遍欧洲也没有李谨言想要的那种通讯兵背着就能走的无线电台。
短暂的失望之后,李谨言一握拳,外国没有,华夏可以自己研究。若是能在这个方面领先各国,华夏军队在作战和情报传递方面都能领先敌人一大步!
他没记错的话,《名人》期刊两个记者不久前刚采访过一位研究无线电的专家,姓邹,早年留学欧洲,目前在京师大学任教。
要怎么请这位邹先生来北六省,李三少摸摸下巴,得好好想想。
作者有话要说:第二更
民国五年,公历1913年3月26日
新一期《名人》杂志在北六省乃至京津等地引起了轰动,就像是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其威力不下于正在进行的南北和谈。比起之前的大篇文字报道,这期的《名人》别出心裁的刊登了大量的照片,楼逍骑在马上的戎装照更是占据了整整半个版面。不需要细看内容,只凭这张照片就足够吸引眼球。
按照李谨言的话来说,这就是“名人”效应。
“先生,小姐,真没有了。”报童朝几个青年学生扯了扯装报纸的布口袋,里面的确空空如也。
“又没有。”一个穿着蓝色上衣黑色裙子的女学生抱怨道:“我们都跑了快一个上午了,结果都卖完了。”
“不奇怪。”旁边一个鼻梁上架着圆框眼镜,穿着立领学生装的男学生说道:“别说我们了,连我爹都一大早吩咐家人去买这份报纸。”
“邹先生?”
“是啊。前天有两个记者上门,说是要为我爹做专访,他们报出的名号就是《名人》。我爹想知道这到底是份什么报纸,又听说这期有北六省楼家父子的报道,一定要我买回去一份不可。”
“邹先生不是醉心研究,不关心政治吗?”
“是不关心,但我爹对楼家父子倒是十分推崇,尤其是楼逍,当初他在满洲里打败俄国人时,我爹就敲着我的头,只说百无一用是书生,”男学生略显夸张的一抹额头,摆出一副苦脸,“我如果不能把这份报纸买回去,恐怕要被家法伺候了。”
几个女学生都被他逗笑了。
这期《名人》不只是在青年学生中引起了巨大反响,社会各界,无论是赞赏他的还是敌视他的,也都对楼逍充满了好奇,再加上特别增加的楼大帅,展长青等人的专访,这一切的因素加在一起,促成了这期《名人》的热销,甚至是脱销。
“卖光了?”
李谨言得到消息也略显诧异,他预料到这期《名人》会卖得不错,特别吩咐文老板增印两千份,却没想到会这么快就脱销了。
“省内各地,包括京津两地的报商都希望能再次增印,另外上海那边很多人也对这份期刊感兴趣,三少爷,要不咱们也在上海开家分社?京城不也有临时分社了吗?”
文老板不是第一次提出在上海开分社的事情,李谨言考虑片刻之后还是摇了头。现在还不行,上海是什么地方?十里洋场,各国租界林立,水不是一般的深,再加上是宋舟治下,贸然派人过去一不小心就会惹麻烦。要想在上海开分社,至少也要等楼大帅坐上联合政府大总统的宝座再说。
从京城传来消息,南北和谈已经大有眉目,北六省提出的联省自治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虽然对中央收回财政和税收大权还有异议,但在白宝琦搬出中央银行以及一系列的相关制度之后,反对的声音也渐渐低了下去。
财政税收虽然交由中央管着,却不意味着中央政府能为所欲为,随意卡地方的脖子。各省督帅手里的权力势必要分出一些,却不会真被削藩,这就足够了。
见好就收,不鸡蛋碰石头,是不变的真理。
别看这些督帅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真让他们拼光手里的家底打一仗,还是输面比赢面大的,没几个人乐意。就像滇军和黔军,隔三差五为了芝麻大的事情打一架,川军偶尔还掺和进去拉偏架,结果是朝天放枪的时候多,伤筋动骨的时候少。还有山东督帅韩庵山,挂着个逃跑督帅的名头,军队也不服他管,照样活得好好的,还为能继续当个光杆司令努力奋斗中……
这些政治上的事,李谨言现在也只能看出点皮毛,再深他就要头晕了,好在有楼少帅,他告诉李谨言,最迟不超过四月中旬就会出结果。结果也只有两个,最好和最坏。
“最好的结果是大帅上位。”这点李谨言能猜到,“那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和谈破裂,继续内战,或者再谈。”
继续内战?
“怎么?”
“没什么。”李谨言摇头,楼少帅也说了这是最坏的结果。反正事情到底会怎么发展,也不是他能控制的,他再担心也没用。与其操心他插不上手的事情,还不如多想想招工的问题。虽然最近陆续有山东的移民进入北六省,但劳动力的缺口还是很大。加上军队也在这段期间招兵,更加大了招工的难度。
事情都凑到一块,想不头疼也难。
“在想什么?”
声音传进耳朵,李谨言才意识到自己又走神了,“少帅,我和德国西门子公司的人约了明天见面,展局长不在,我想请任先生帮我和他们谈判,你觉得怎么样?”
“为什么?”
“为了争取利益最大化。像这样的谈判,我只能做到不吃亏,至多能占一点便宜,不过只有一点点。”李谨言伸出两根手指比划了一下,笑道:“但是换成展局长和任先生就不同了,他们出马,这些洋鬼子想占便宜比登天还难,该他们赚的绝对不会少,想耍滑头绝对办不到。”
所谓物尽其用,遇到这样的事情就该请最擅长的人来帮忙。之前是展长青,现在展局长代表北六省去和谈,李谨言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任午初,二十万的存款送上去的,任先生总要有所表示吧?被一句谢谢就打发掉,绝对不是李三少的作风。
“你决定就好。”
楼少帅又拿起一份文件,刚看了一会,眉头就是一皱,伸手捏了捏额际。
李谨言起身走到他身后,自然的帮他按压着头顶的几处穴位,“我特地和刘大夫请教的,少帅,你该好好休息。”
“恩。”楼少帅放松了身体,闭上眼睛靠在椅背上,头略微后仰,墨染一般的眉毛,浓密的睫毛,挺直的鼻梁,还有……视线向下,李谨言略微有些失神,手指的动作逐渐慢了下来,楼少帅突然睁开眼睛,举起大手扣住李谨言的后脑,向下一压,还没来得及发出的声音,全被堵在了嘴里,嘴唇与嘴唇厮摩的间隙,一抹晶莹沿着唇角滑落,呼吸渐渐粗重了起来……
敲门声响起,被放开时,李谨言的意识还有些模糊,低头一看,才发现不知何时自己竟然站在了楼逍的身前,长衫的盘扣被解开了三颗,白色的里衣也被扯开了领口,不用照镜子,他都能想象出自己现在是什么样子,再看楼少帅,一身军装笔挺依旧,只有头发略显凌乱,要是没记错的话,那是他抓的。
敲门的是季副官,或许是从战场上培养出来的直觉,开门的那一刻,他的背后突然一寒,产生了一种转身跑路的冲动……
楼少帅处理军务,李谨言借口有事离开了书房,刚走下楼,就见楼夫人正抱着楼二少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展夫人坐在她的对面。
“娘,姨妈。”
李谨言刚走到近前,楼二少突然朝他伸出了胳膊,嘴里发出了咿呀的声音,楼夫人和展夫人都惊奇的看着他,又看看李谨言,这才四个月,远点的东西都未必能看清,怎么就能认人了?
“来,你抱着。”楼夫人乐得楼二少同李谨言亲近,不管是凑巧还是怎样,直接把楼二少塞进李谨言的怀里,转头和展夫人说起了话。
“咿呀。”楼二少被交到李谨言怀里,继续咿呀着吹泡泡,咧开小嘴笑了。
李谨言抱着满是奶香味的柔软生物,再一次僵住了。
3月28日,德国西门子公司的代表抵达了关北城。接待他的是李谨言和任午初。
任午初虽然留学美国,却能说一口流利的德语,和西门子公司的代表讨价还价起来一点都不客气。合同签订的时候,德国人脸上的表情完全可以用欲哭无泪来形容,
不过李谨言相信德国人还是有得赚的,否则不会在合同签订当天就在北六省设立了临时办事处,还对李谨言说希望能长期合作下去。让李谨言感到失望的是,现在的电报机实在太过笨重了,个头更是大得超出想象,放在战舰上没有问题,但随陆军移动就要用车拉。这也是为何一战时陆军传达命令基本要靠通讯兵的原因。阿道夫希特勒就曾是这些通讯兵中的一员。
当李谨言提出这种电台时,西门子公司的代表则是满脸茫然,他们告诉李谨言,找遍欧洲也没有李谨言想要的那种通讯兵背着就能走的无线电台。
短暂的失望之后,李谨言一握拳,外国没有,华夏可以自己研究。若是能在这个方面领先各国,华夏军队在作战和情报传递方面都能领先敌人一大步!
他没记错的话,《名人》期刊两个记者不久前刚采访过一位研究无线电的专家,姓邹,早年留学欧洲,目前在京师大学任教。
要怎么请这位邹先生来北六省,李三少摸摸下巴,得好好想想。
作者有话要说: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