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四十二 国不可一日无君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三国之召唤猛将最新章节!
金陵,司徒府。
深夜,大雨滂沱。
书房中一团漆黑,风烛残年的陆康在黑暗中枯坐了两个时辰,不言不语,犹如老僧入定般一动不动,不许任何人打扰自己。
仔细回忆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直到陆康、陆徳两兄弟回来之前,陆康并没有觉得自己做错什么。
“但这俩兄弟回来之后,老夫就沉不住气了啊,怎么会犯了糊涂呢?”枯坐了两个时辰之后,陆康终于发出了一声追悔莫及的叹息。
半个月之前,陆否从交州带回天子驾崩的消息,陆康虽然悲痛万分,但却没有乱了方寸。先是召集顾命大臣共商对策,然后派出孟珙、狄仁杰、顾雍三位大臣赶往交州刺探虚实,调查事情的真伪。
这段时间之内,陆康表现的老成持重,尽职尽责,并严词拒绝了武如意企图扶持儿子刘治登基的非分之想,尽了一个顾命大臣该尽的责任;不管刘辩的驾崩是真是假,天下任何人也找不到指责陆康的借口。
只是,局势随后的发展让陆康有些始料未及,甚至是方寸大乱。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六位顾命大臣在陆家召开夜宴的第二天,各种流言蜚语便甚嚣尘上,在金陵的街头巷尾传得沸沸扬扬。甚至被李唐的斥候捕捉到,并经过设在民间的秘密谍报站中转,飞鸽传书到了高丽半岛,才造成了李世民大举入侵青州。
有人说天子驾崩的消息是假,真正的事实是刘辩以自己为鱼饵引诱蒙恬入围。有人说刘辩千真万确中了蒙恬的埋伏,被射死在云开山脚下,前线将领为了安抚军心所以才隐瞒不报。还有人说穆桂英企图扶持儿子庐江王刘御继位,所以才勾结前线将领,许以高官厚禄,秘不发丧。
对于这些谣言,陆康还能沉得住气,因为这些传闻与他以及陆家没有什么关系,风马牛不相及。但由此衍生出来的另外一种传言却让陆康如坐针毡,坐立难安。
在市井街坊中盛传,陆康召集其他几位顾命大臣密谋夺权,准备废除太子刘齐,册立庐江王刘御为帝。并且将何太后软禁,把何珅下狱,没有召何珅参加夜宴就是最直接的证明。而且这种传言传得最凶,言之凿凿,有鼻子有眼,几乎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老夫先后侍奉三朝帝王,从一介县衙小吏做到现在的百官之首,大汉待我陆康恩重如山,岂会在这风烛残年横生不臣之心?”六七天之前,陆康初次听到这种传闻的时候气的在风中颤抖。
陆康这一生最重视名誉,没想到在苟延残喘之际却与奸臣扯上了联系,这是陆康死也不能接受的。
尽管陆家的头面人物纷纷来安慰陆康,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何必理会世间的流言蜚语?但陆康却是气的食不知味,寝不遑安,连续几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陆康手抚花白的胡须,颤巍巍的对陆骏、陆儁、陆舒、陆绩等陆家的人垂泪道:“要说老夫藏有私心,欲行奸佞之举,我死不瞑目!唯一藏私之处,不过是想把如意立为太后,也算是我这叔祖父临死之前为如意尽的一些绵薄之力,但如果说我陆家欲废除太子,效仿吕氏,实在是天大的冤枉!”
“古往今来,像叔父这样高风亮节之人并不多见,叔父心中坦荡,不必理会那些流言蜚语。”武如意的养父陆骏安慰陆康道。
陆康的长子陆儁也拱手道:“兄长所言极是,纵观整个乾阳宫,除了如意谁有资格担任太后?上官婉儿么?一个连崽都不曾下过的美人,距离皇后之位差了十万八千里,她何德何能担任太后?”
武如意的叔父陆舒抚须道:“上官婉儿乃是何太后安置的亲信,断不可让上官婉儿做了太后,我想天下人都不会忘记何氏的前科。若是让上官婉儿做了太后,何氏做了太皇太后,说不定他们会趁着太子年幼,重演何氏专权的一幕。”
听了几个晚辈的劝谏,陆康面色凝重的道:“听你们这么一分析,老夫倒是安心了许多。看来无论于公于私,老夫都必须要把如意推上太后之位,绝不能让何氏专权的一幕重现。”
关于刘辩是否驾崩的消息这几天传得沸沸扬扬,金陵人尽皆知,捂也捂不住,诸位顾命大臣干脆拿出来在太极殿共商对策。
何珅当朝质问陆康:“陛下共设置了七位顾命大臣,命我等共襄国事,辅佐太子。而如今,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陆司徒却只召集了其余的五位大人,单单把何某剔除在外,敢问意欲何为?莫非陛下尸骨未寒,司徒大人已经把陛下的圣谕抛到了九霄云外?莫非坊间传言陆氏欲扶渤海王登基之事属实?”
听了何珅的质问,陆康气愤不已,但又确实不占理,总不能说是武如意提议瞒着何珅的,只能理屈词穷的道:“老夫之心日月可鉴!”
刘伯温站出来和稀泥:“何大人暂息雷霆之怒,司徒突然得知陛下驾崩的噩耗,难免乱了方寸,一时间有所疏忽也是情有可原。至于废除太子,册立渤海王登基的事情纯属空穴来风,老司徒断无此意!”
朝议散去之后,陆康刚刚回到家中,从交州千里迢迢,快马加鞭返回金陵的陆徳、陆昌兄弟二人来见陆康,一唱一和,言之凿凿的说刘辩驾崩的消息千真万确。
“我二人曾经亲眼目睹陛下的遗容,身中七七四十九箭,把穆贤妃、乔美人、张美人等哭的死去活来,乔美人甚至因为悲伤过度而动了胎气,导致腹中的王子早产。”
“此事干系重大,可不能信口开河,你二人说的千真万确?”陆康被何珅灌了一肚子气,此刻犹未散去。
陆徳与陆昌磕头如捣蒜:“我二人怎敢欺骗老司徒?更何况我们还得唤您一声伯祖父,绝无半句虚言,否则天打雷劈!”
见陆徳、陆昌说的信誓旦旦,一心洗刷自己清白的陆康当即返回乾阳宫,召集其余的几位顾命大臣,以及京城的文武百官重返太极殿,当朝宣布:“老夫已经得到确凿的消息,陛下确实在云开山中了埋伏,身中四十九箭,惨不忍睹。甚至把贤妃娘娘与两位美人哭的死去活来,乔美人甚至为此动了胎气,导致肚子里的孩儿夭折……”
此刻刘辩才刚刚走到半途,也是李世民跨海攻打黄县的同一时刻,金陵尚且没有收到刘辩诈死,一举全歼四十万贵霜大军的消息。听了陆康言之凿凿的话,朝堂上顿时乱作一团,消息很快传到后宫,众嫔妃美人一片哭声。
朝堂上混乱过后,陆康当朝提议:“我陆康一匹丹心,可昭日月。国不可一日无君,既然陛下不幸驾崩,老夫提议即刻拥立太子登基,以安万民之心,稳定江山社稷。”
刘伯温急忙劝阻:“反正孟璞玉、狄仁杰、顾元叹等诸位大人已经南下交州数日,估计再有三五日便能传回消息,本官认为不必急于一时,再等数日,把事情落实清楚了之后再做决定不迟。”
“国不可一日无君,既然陛下已经殡天。为了避免朝纲动荡,杜绝文武百官私下里结党谋私,甚至勾结内宫觊觎大宝,老夫认为此事宜早不宜迟,越早册立新君越好。”陆康依旧固执己见,“扶太子即日登基,立武德妃为太后,乃是最佳应对之策。”
何珅冷哼一声:“若是陛下果真驾崩了,拥立太子继位天经地义。但武德妃既非当朝皇后,又非新帝生母,何德何能敢居太后之位?”
“陛下出征之前曾经允诺册立德妃为后,后来因为唐后丧期不满一年,因此推迟半载。之后因为陛下远征交州未归,至今一年有余,否则德妃此刻已经是当朝皇后。太子继位,拥德妃为太后,有何不可?敢问整个乾阳宫,除了德妃之外,何人还有资格做太后?”陆康胡须颤抖,在太极殿上与何珅唇枪舌战。
听了陆康的话,以步骘等人为首的江东士族纷纷附和:“司徒言之有理,太子登基乃是天命所归,立武德妃为太后也是顺应民意,众望所归。”
何珅缺少支持者,脸红脖子粗的据理力争:“不管你们怎么说,反正我反对武德妃做太后!”
“既然何大人认为德妃没有资格做太后,那么你倒是推荐个太后人选看看?”司空孔融站出来反问何珅。
(ps:最后说一下关于信鸽的事情,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信鸽的记载出自战国时期,距离三国差不多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包括西方的罗马帝国在公元前都有使用信鸽的记载,所以这并不是刘辩独有的军事手段,只是各国根据情况使用的规模不同。
而且这段时间的剧情是三条线同时展开,一是刘辩回归,二是金陵震荡,三是李世民跨海攻青州,不可能南面发生这么大的动静,其他诸侯躺着睡大觉,那样太假。后面提到的剧情并不一定比前面发生的晚,这里面有倒叙、有插叙、有回忆,必须认真看才能连贯。)
金陵,司徒府。
深夜,大雨滂沱。
书房中一团漆黑,风烛残年的陆康在黑暗中枯坐了两个时辰,不言不语,犹如老僧入定般一动不动,不许任何人打扰自己。
仔细回忆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直到陆康、陆徳两兄弟回来之前,陆康并没有觉得自己做错什么。
“但这俩兄弟回来之后,老夫就沉不住气了啊,怎么会犯了糊涂呢?”枯坐了两个时辰之后,陆康终于发出了一声追悔莫及的叹息。
半个月之前,陆否从交州带回天子驾崩的消息,陆康虽然悲痛万分,但却没有乱了方寸。先是召集顾命大臣共商对策,然后派出孟珙、狄仁杰、顾雍三位大臣赶往交州刺探虚实,调查事情的真伪。
这段时间之内,陆康表现的老成持重,尽职尽责,并严词拒绝了武如意企图扶持儿子刘治登基的非分之想,尽了一个顾命大臣该尽的责任;不管刘辩的驾崩是真是假,天下任何人也找不到指责陆康的借口。
只是,局势随后的发展让陆康有些始料未及,甚至是方寸大乱。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六位顾命大臣在陆家召开夜宴的第二天,各种流言蜚语便甚嚣尘上,在金陵的街头巷尾传得沸沸扬扬。甚至被李唐的斥候捕捉到,并经过设在民间的秘密谍报站中转,飞鸽传书到了高丽半岛,才造成了李世民大举入侵青州。
有人说天子驾崩的消息是假,真正的事实是刘辩以自己为鱼饵引诱蒙恬入围。有人说刘辩千真万确中了蒙恬的埋伏,被射死在云开山脚下,前线将领为了安抚军心所以才隐瞒不报。还有人说穆桂英企图扶持儿子庐江王刘御继位,所以才勾结前线将领,许以高官厚禄,秘不发丧。
对于这些谣言,陆康还能沉得住气,因为这些传闻与他以及陆家没有什么关系,风马牛不相及。但由此衍生出来的另外一种传言却让陆康如坐针毡,坐立难安。
在市井街坊中盛传,陆康召集其他几位顾命大臣密谋夺权,准备废除太子刘齐,册立庐江王刘御为帝。并且将何太后软禁,把何珅下狱,没有召何珅参加夜宴就是最直接的证明。而且这种传言传得最凶,言之凿凿,有鼻子有眼,几乎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老夫先后侍奉三朝帝王,从一介县衙小吏做到现在的百官之首,大汉待我陆康恩重如山,岂会在这风烛残年横生不臣之心?”六七天之前,陆康初次听到这种传闻的时候气的在风中颤抖。
陆康这一生最重视名誉,没想到在苟延残喘之际却与奸臣扯上了联系,这是陆康死也不能接受的。
尽管陆家的头面人物纷纷来安慰陆康,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何必理会世间的流言蜚语?但陆康却是气的食不知味,寝不遑安,连续几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陆康手抚花白的胡须,颤巍巍的对陆骏、陆儁、陆舒、陆绩等陆家的人垂泪道:“要说老夫藏有私心,欲行奸佞之举,我死不瞑目!唯一藏私之处,不过是想把如意立为太后,也算是我这叔祖父临死之前为如意尽的一些绵薄之力,但如果说我陆家欲废除太子,效仿吕氏,实在是天大的冤枉!”
“古往今来,像叔父这样高风亮节之人并不多见,叔父心中坦荡,不必理会那些流言蜚语。”武如意的养父陆骏安慰陆康道。
陆康的长子陆儁也拱手道:“兄长所言极是,纵观整个乾阳宫,除了如意谁有资格担任太后?上官婉儿么?一个连崽都不曾下过的美人,距离皇后之位差了十万八千里,她何德何能担任太后?”
武如意的叔父陆舒抚须道:“上官婉儿乃是何太后安置的亲信,断不可让上官婉儿做了太后,我想天下人都不会忘记何氏的前科。若是让上官婉儿做了太后,何氏做了太皇太后,说不定他们会趁着太子年幼,重演何氏专权的一幕。”
听了几个晚辈的劝谏,陆康面色凝重的道:“听你们这么一分析,老夫倒是安心了许多。看来无论于公于私,老夫都必须要把如意推上太后之位,绝不能让何氏专权的一幕重现。”
关于刘辩是否驾崩的消息这几天传得沸沸扬扬,金陵人尽皆知,捂也捂不住,诸位顾命大臣干脆拿出来在太极殿共商对策。
何珅当朝质问陆康:“陛下共设置了七位顾命大臣,命我等共襄国事,辅佐太子。而如今,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陆司徒却只召集了其余的五位大人,单单把何某剔除在外,敢问意欲何为?莫非陛下尸骨未寒,司徒大人已经把陛下的圣谕抛到了九霄云外?莫非坊间传言陆氏欲扶渤海王登基之事属实?”
听了何珅的质问,陆康气愤不已,但又确实不占理,总不能说是武如意提议瞒着何珅的,只能理屈词穷的道:“老夫之心日月可鉴!”
刘伯温站出来和稀泥:“何大人暂息雷霆之怒,司徒突然得知陛下驾崩的噩耗,难免乱了方寸,一时间有所疏忽也是情有可原。至于废除太子,册立渤海王登基的事情纯属空穴来风,老司徒断无此意!”
朝议散去之后,陆康刚刚回到家中,从交州千里迢迢,快马加鞭返回金陵的陆徳、陆昌兄弟二人来见陆康,一唱一和,言之凿凿的说刘辩驾崩的消息千真万确。
“我二人曾经亲眼目睹陛下的遗容,身中七七四十九箭,把穆贤妃、乔美人、张美人等哭的死去活来,乔美人甚至因为悲伤过度而动了胎气,导致腹中的王子早产。”
“此事干系重大,可不能信口开河,你二人说的千真万确?”陆康被何珅灌了一肚子气,此刻犹未散去。
陆徳与陆昌磕头如捣蒜:“我二人怎敢欺骗老司徒?更何况我们还得唤您一声伯祖父,绝无半句虚言,否则天打雷劈!”
见陆徳、陆昌说的信誓旦旦,一心洗刷自己清白的陆康当即返回乾阳宫,召集其余的几位顾命大臣,以及京城的文武百官重返太极殿,当朝宣布:“老夫已经得到确凿的消息,陛下确实在云开山中了埋伏,身中四十九箭,惨不忍睹。甚至把贤妃娘娘与两位美人哭的死去活来,乔美人甚至为此动了胎气,导致肚子里的孩儿夭折……”
此刻刘辩才刚刚走到半途,也是李世民跨海攻打黄县的同一时刻,金陵尚且没有收到刘辩诈死,一举全歼四十万贵霜大军的消息。听了陆康言之凿凿的话,朝堂上顿时乱作一团,消息很快传到后宫,众嫔妃美人一片哭声。
朝堂上混乱过后,陆康当朝提议:“我陆康一匹丹心,可昭日月。国不可一日无君,既然陛下不幸驾崩,老夫提议即刻拥立太子登基,以安万民之心,稳定江山社稷。”
刘伯温急忙劝阻:“反正孟璞玉、狄仁杰、顾元叹等诸位大人已经南下交州数日,估计再有三五日便能传回消息,本官认为不必急于一时,再等数日,把事情落实清楚了之后再做决定不迟。”
“国不可一日无君,既然陛下已经殡天。为了避免朝纲动荡,杜绝文武百官私下里结党谋私,甚至勾结内宫觊觎大宝,老夫认为此事宜早不宜迟,越早册立新君越好。”陆康依旧固执己见,“扶太子即日登基,立武德妃为太后,乃是最佳应对之策。”
何珅冷哼一声:“若是陛下果真驾崩了,拥立太子继位天经地义。但武德妃既非当朝皇后,又非新帝生母,何德何能敢居太后之位?”
“陛下出征之前曾经允诺册立德妃为后,后来因为唐后丧期不满一年,因此推迟半载。之后因为陛下远征交州未归,至今一年有余,否则德妃此刻已经是当朝皇后。太子继位,拥德妃为太后,有何不可?敢问整个乾阳宫,除了德妃之外,何人还有资格做太后?”陆康胡须颤抖,在太极殿上与何珅唇枪舌战。
听了陆康的话,以步骘等人为首的江东士族纷纷附和:“司徒言之有理,太子登基乃是天命所归,立武德妃为太后也是顺应民意,众望所归。”
何珅缺少支持者,脸红脖子粗的据理力争:“不管你们怎么说,反正我反对武德妃做太后!”
“既然何大人认为德妃没有资格做太后,那么你倒是推荐个太后人选看看?”司空孔融站出来反问何珅。
(ps:最后说一下关于信鸽的事情,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信鸽的记载出自战国时期,距离三国差不多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包括西方的罗马帝国在公元前都有使用信鸽的记载,所以这并不是刘辩独有的军事手段,只是各国根据情况使用的规模不同。
而且这段时间的剧情是三条线同时展开,一是刘辩回归,二是金陵震荡,三是李世民跨海攻青州,不可能南面发生这么大的动静,其他诸侯躺着睡大觉,那样太假。后面提到的剧情并不一定比前面发生的晚,这里面有倒叙、有插叙、有回忆,必须认真看才能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