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大战将即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乱世英雄最新章节!
不管日本是否参战,美韩联军发起进攻已迫在眉睫。
虽然朝鲜战场上的大规模战斗在十一月十六日结束,小规模抵抗行动一直在继续,在朝鲜东北部的两江道与咸境北道还有部分朝鲜人民军在中国的支持下坚持抵抗,但是到十一月二十一日,美韩联军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北上进军行动。
大规模战略进攻,首先考虑军事物资。
四个师的十万美军与三个集团军的数十万韩军,即便不开出军营,每天也要消耗大量物资。算上提供给韩军二线部队、朝鲜伪军、以及驻扎在前线的支援部队的物资,在不作战的情况下,美韩联军每天要向前线运送一万五千吨物资。
只要部队开拔,战斗打响,物资运送量将提高十倍不止。
针对这一情况,美韩联军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最重要的,就是修复朝鲜的铁路与公路。
虽然朝鲜很落后,但是铁路交通系统并不落后,通车里程超过了一万公里。
相对而言,朝鲜的公路交通系统比较糟糕,即便通车里程超过了五万公里,却没有几条高等级公路。
最大的问题,还是由复杂的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
朝鲜半岛多山地,桥梁隧道在道路交通系统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
虽然在战争初期,韩军进展迅速,朝鲜人民军缺乏抵抗意志,所以朝鲜南部地区的桥梁隧道没有遭到严重破坏,但是在战争后期,随着中**队参战,除了主动破坏之外,交战双方均在作战时打击了对方战线后方的桥梁隧道。
到中**队撤出朝鲜的时候,朝鲜北部地区几乎没有一座完好的桥梁隧道。
美韩联军的当务之急就是修复这些桥梁隧道。
要在平时,这绝对是一件难以想像的巨大工程,少说也得花上十来年的功夫。
战争时期,一切从简、一切从快。
器械材料很好说,只要保证能够通车,首先考虑军用架桥设备。主要的施工人员也比较好找,大多是美军与韩军的工程人员。
主要还是人力资源。
在一些工程器械到不了的地方,只能靠人力。
为此,韩国当局在十一月二十日颁布了“以工代赈令”,只要北方民众参加了美韩联军的施工作业,就能获得一份不错的收入。
养家糊口肯定不是问题,还能改善生活。
对于已经在饥饿中煎熬了两年的朝鲜人来说,这绝对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在任何时候,对与普通人来说,吃饱饭比什么都重要。
加快修复道路交通设施的时候,美韩联军还在大力抢修遭到破坏的港口。
虽然从开城出发,贯通朝鲜南北的铁路干线有足够的运力,但是完全依靠铁路运送作战物资,对后勤保障的压力非常大。
首先将物资运送到距离前线较近的港口,再通过铁路与公路运输,才是最好的途径。
万幸的是,朝鲜半岛多良港。
虽然受黄海影响,朝鲜西海岸的良港并不多,即便是排得上号的海川港也算不上天然良港。
朝鲜的主要港口都集中在东部,面向平均水深较大,受大陆河流影响较小的日本海。
在这边,除了元山之外,还有高城、兴南、兴浦、端川、金策、清津与罗先等几处天然良港,其中最值得重视的就是元山与兴南。
这两处港口,美军都不陌生。
在六十多年前,元山就是美军在朝鲜北部作战的战略要地,直到被赶到三八线以南,这里都是美军最主要的物资运送通道。在那场战争中,兴南则是美军陆战队逃生的通道,在志愿军的猛攻下,数以万计的美军与韩军从兴南撤走。
美韩联军重点清理的就是元山与兴南港。
这也给美韩联军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即适合发动进攻的地方在西线,而元山与兴南都在东线。
这也是美韩联军尽力修复朝鲜道路交通系统的主要原因。
打下基础后,美韩联军还得向前线运送物资。
元山港在十月底就投入使用,每天都有好几艘大型船只在码头卸货。兴南港则则十一月初投入使用,吞吐能力与元山港相当。
每天,从这两座港口流入朝鲜的作战物资就超过了十万吨!
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因为美韩联军一天消耗的物资肯定没有这么多。
算上通过铁路与公路运入朝鲜的物资,到十一月二十一日,美韩联军每天向前线运送的物资超过了十五万吨。
也就是说,基本上达到了作战需求。
虽然实际作战消耗远不止这么一点,保守估计,在进攻初期,美韩联军的日消耗量将超过二十五万吨,其中二十万吨物资要送往前线,但是到十一月二十一日,美韩联军在前线囤积的物资已经超过一百万吨,每拖上一天还将增加十万吨以上。
也就是说,即便在十一月二十二日发起进攻,美韩联军能以最高强度持续作战二十天。
如果拖到十一月底再发起进攻,美韩联军则能持续进攻一个月。
以美军的进攻能力,一个月就能打到沈阳!
美韩联军非常重视保密工作,为了隐藏部队的行踪,不但沿着中朝边境线设置了大量哨所,动用好几个韩军二线步兵师加强防御巡逻,还将防空区域向中国境内延伸了二百五十公里,让中国空军的侦察机无法发现鸭绿江南岸的动静。
可惜的是,大规模物资运送很难做到保密。
十一月二十日,李一帆就亲自警告了罗耀武,要他密切注意美韩联军动向。
按照军事情报局的评估,美韩联军将在十一月三十日左右发起进攻,误差不超过前后五天。
仅仅一天之后,军事情报局调整了战局评估,将误差缩小到三天。
与美韩联军从容不迫的战争准备比起来,罗耀武就要被动得多了。
虽然在回去参加高层会议的时候,罗耀武提到了增兵,还一再强调,如果不向东北地区增兵,肯定守不住国境防线。他的这一态度引起了高层重视,但是最终得到的,只是由武装警察与民兵改编而来的二十个师,总兵力还不到二十万。
这样的增兵,几乎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让罗耀武稍感兴味的是,高层任命他为沈阳军区代理司令员,统领东北地区的战争防御工作。
也就是说,掌管东北地区的军政大权。
在罗耀武回到沈阳之前,中央颁布了第三号战争动员令,全国进入最高战备状态。
在此情况下,罗耀武可以根据作战需要,调动一切战备力量。
由此可见,向前线增派二十万预备役部队的作用确实不大。
对罗耀武来说,这二十万部队的最大意义就是让主力部队从一线撤了下来,部署在战线后方,加大了防御纵深,也提高了主力部队的机动能力。
必须承认,在行军打仗方面,罗耀武确实很有一手,不比陈必时差。
虽然很多人都认为,罗耀武是一个擅长进攻的将军,毕竟由他调教的十五军是一支突击型军队,但是在部署与指挥防御作战方面,罗耀武也展现出了出众的才华,并且赢得了高层的赏识。
仅仅有赏识还不够,罗耀武必须拿出成绩来。
当务之急显然是提高六个主力集团军的战备水平。
正是如此,罗耀武回到沈阳后就去基层视察,掌握第一手信息。再次回到沈阳后,罗耀武向中央递交了六个集团军的基本情况,并且提出在现有基础上,将落个集团军的编制规模再扩大百分之五十,兵员则从增派的二十万预备役部队中抽调。
这一请求立即得到了狄劭康与刘诚志的批准。
增编工作立即进行,主要在旅级单位下增设几个营,提高作战人员的比例。
这么改,主要针对本土作战。不管怎么说,本土作战对后勤保障的需求降低了许多。军事物资的运输工作由铁道部与后勤装备部负责,作战部队的负担并不大。加上可以就地获取各种基础物资,也就能够降低非战斗人员的比例。
更重要的是,这是针对之前作战行动的调整。
台海战争与入朝作战的残酷事实证明,在实力严重不如对手的情况下,部队的伤亡率非常大,很多时候只能靠人去弥补装备上的欠缺。
增大编制规模,等于提高了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
事实已经证明,很多时候,不是官兵不想打,而是伤亡太大,不能打!
可以说,这也是非常无奈的选择。
如果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就没有必要提高战斗人员的比例了。
除了尽快让主力集团军恢复战斗力之外,就是更加深入的战争动员。
这也是罗耀武面临的最大难题。
增兵不是问题,东三省就有一亿多人口,算上内蒙、河北、北京与天津等部分地区,总人口接近两亿,征召几百万军人不是大问题。
关键还是作战物资,在粮食都打紧的情况下,征调军事物资肯定是件麻烦事。
当然,这不仅仅是罗耀武的问题,陈必时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虽然所有情报都证明,美军将首先在东北动手,然后才会转战东南,但是美韩联军在东北地区的动作越大,陈必时就越是担心。
种种迹象表明,美军很快就会在东南地区登陆。
中国在此时面临的考验可想而知。
用“生死存亡”来形容都不为过!(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readnovel。,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
不管日本是否参战,美韩联军发起进攻已迫在眉睫。
虽然朝鲜战场上的大规模战斗在十一月十六日结束,小规模抵抗行动一直在继续,在朝鲜东北部的两江道与咸境北道还有部分朝鲜人民军在中国的支持下坚持抵抗,但是到十一月二十一日,美韩联军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北上进军行动。
大规模战略进攻,首先考虑军事物资。
四个师的十万美军与三个集团军的数十万韩军,即便不开出军营,每天也要消耗大量物资。算上提供给韩军二线部队、朝鲜伪军、以及驻扎在前线的支援部队的物资,在不作战的情况下,美韩联军每天要向前线运送一万五千吨物资。
只要部队开拔,战斗打响,物资运送量将提高十倍不止。
针对这一情况,美韩联军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最重要的,就是修复朝鲜的铁路与公路。
虽然朝鲜很落后,但是铁路交通系统并不落后,通车里程超过了一万公里。
相对而言,朝鲜的公路交通系统比较糟糕,即便通车里程超过了五万公里,却没有几条高等级公路。
最大的问题,还是由复杂的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
朝鲜半岛多山地,桥梁隧道在道路交通系统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
虽然在战争初期,韩军进展迅速,朝鲜人民军缺乏抵抗意志,所以朝鲜南部地区的桥梁隧道没有遭到严重破坏,但是在战争后期,随着中**队参战,除了主动破坏之外,交战双方均在作战时打击了对方战线后方的桥梁隧道。
到中**队撤出朝鲜的时候,朝鲜北部地区几乎没有一座完好的桥梁隧道。
美韩联军的当务之急就是修复这些桥梁隧道。
要在平时,这绝对是一件难以想像的巨大工程,少说也得花上十来年的功夫。
战争时期,一切从简、一切从快。
器械材料很好说,只要保证能够通车,首先考虑军用架桥设备。主要的施工人员也比较好找,大多是美军与韩军的工程人员。
主要还是人力资源。
在一些工程器械到不了的地方,只能靠人力。
为此,韩国当局在十一月二十日颁布了“以工代赈令”,只要北方民众参加了美韩联军的施工作业,就能获得一份不错的收入。
养家糊口肯定不是问题,还能改善生活。
对于已经在饥饿中煎熬了两年的朝鲜人来说,这绝对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在任何时候,对与普通人来说,吃饱饭比什么都重要。
加快修复道路交通设施的时候,美韩联军还在大力抢修遭到破坏的港口。
虽然从开城出发,贯通朝鲜南北的铁路干线有足够的运力,但是完全依靠铁路运送作战物资,对后勤保障的压力非常大。
首先将物资运送到距离前线较近的港口,再通过铁路与公路运输,才是最好的途径。
万幸的是,朝鲜半岛多良港。
虽然受黄海影响,朝鲜西海岸的良港并不多,即便是排得上号的海川港也算不上天然良港。
朝鲜的主要港口都集中在东部,面向平均水深较大,受大陆河流影响较小的日本海。
在这边,除了元山之外,还有高城、兴南、兴浦、端川、金策、清津与罗先等几处天然良港,其中最值得重视的就是元山与兴南。
这两处港口,美军都不陌生。
在六十多年前,元山就是美军在朝鲜北部作战的战略要地,直到被赶到三八线以南,这里都是美军最主要的物资运送通道。在那场战争中,兴南则是美军陆战队逃生的通道,在志愿军的猛攻下,数以万计的美军与韩军从兴南撤走。
美韩联军重点清理的就是元山与兴南港。
这也给美韩联军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即适合发动进攻的地方在西线,而元山与兴南都在东线。
这也是美韩联军尽力修复朝鲜道路交通系统的主要原因。
打下基础后,美韩联军还得向前线运送物资。
元山港在十月底就投入使用,每天都有好几艘大型船只在码头卸货。兴南港则则十一月初投入使用,吞吐能力与元山港相当。
每天,从这两座港口流入朝鲜的作战物资就超过了十万吨!
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因为美韩联军一天消耗的物资肯定没有这么多。
算上通过铁路与公路运入朝鲜的物资,到十一月二十一日,美韩联军每天向前线运送的物资超过了十五万吨。
也就是说,基本上达到了作战需求。
虽然实际作战消耗远不止这么一点,保守估计,在进攻初期,美韩联军的日消耗量将超过二十五万吨,其中二十万吨物资要送往前线,但是到十一月二十一日,美韩联军在前线囤积的物资已经超过一百万吨,每拖上一天还将增加十万吨以上。
也就是说,即便在十一月二十二日发起进攻,美韩联军能以最高强度持续作战二十天。
如果拖到十一月底再发起进攻,美韩联军则能持续进攻一个月。
以美军的进攻能力,一个月就能打到沈阳!
美韩联军非常重视保密工作,为了隐藏部队的行踪,不但沿着中朝边境线设置了大量哨所,动用好几个韩军二线步兵师加强防御巡逻,还将防空区域向中国境内延伸了二百五十公里,让中国空军的侦察机无法发现鸭绿江南岸的动静。
可惜的是,大规模物资运送很难做到保密。
十一月二十日,李一帆就亲自警告了罗耀武,要他密切注意美韩联军动向。
按照军事情报局的评估,美韩联军将在十一月三十日左右发起进攻,误差不超过前后五天。
仅仅一天之后,军事情报局调整了战局评估,将误差缩小到三天。
与美韩联军从容不迫的战争准备比起来,罗耀武就要被动得多了。
虽然在回去参加高层会议的时候,罗耀武提到了增兵,还一再强调,如果不向东北地区增兵,肯定守不住国境防线。他的这一态度引起了高层重视,但是最终得到的,只是由武装警察与民兵改编而来的二十个师,总兵力还不到二十万。
这样的增兵,几乎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让罗耀武稍感兴味的是,高层任命他为沈阳军区代理司令员,统领东北地区的战争防御工作。
也就是说,掌管东北地区的军政大权。
在罗耀武回到沈阳之前,中央颁布了第三号战争动员令,全国进入最高战备状态。
在此情况下,罗耀武可以根据作战需要,调动一切战备力量。
由此可见,向前线增派二十万预备役部队的作用确实不大。
对罗耀武来说,这二十万部队的最大意义就是让主力部队从一线撤了下来,部署在战线后方,加大了防御纵深,也提高了主力部队的机动能力。
必须承认,在行军打仗方面,罗耀武确实很有一手,不比陈必时差。
虽然很多人都认为,罗耀武是一个擅长进攻的将军,毕竟由他调教的十五军是一支突击型军队,但是在部署与指挥防御作战方面,罗耀武也展现出了出众的才华,并且赢得了高层的赏识。
仅仅有赏识还不够,罗耀武必须拿出成绩来。
当务之急显然是提高六个主力集团军的战备水平。
正是如此,罗耀武回到沈阳后就去基层视察,掌握第一手信息。再次回到沈阳后,罗耀武向中央递交了六个集团军的基本情况,并且提出在现有基础上,将落个集团军的编制规模再扩大百分之五十,兵员则从增派的二十万预备役部队中抽调。
这一请求立即得到了狄劭康与刘诚志的批准。
增编工作立即进行,主要在旅级单位下增设几个营,提高作战人员的比例。
这么改,主要针对本土作战。不管怎么说,本土作战对后勤保障的需求降低了许多。军事物资的运输工作由铁道部与后勤装备部负责,作战部队的负担并不大。加上可以就地获取各种基础物资,也就能够降低非战斗人员的比例。
更重要的是,这是针对之前作战行动的调整。
台海战争与入朝作战的残酷事实证明,在实力严重不如对手的情况下,部队的伤亡率非常大,很多时候只能靠人去弥补装备上的欠缺。
增大编制规模,等于提高了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
事实已经证明,很多时候,不是官兵不想打,而是伤亡太大,不能打!
可以说,这也是非常无奈的选择。
如果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就没有必要提高战斗人员的比例了。
除了尽快让主力集团军恢复战斗力之外,就是更加深入的战争动员。
这也是罗耀武面临的最大难题。
增兵不是问题,东三省就有一亿多人口,算上内蒙、河北、北京与天津等部分地区,总人口接近两亿,征召几百万军人不是大问题。
关键还是作战物资,在粮食都打紧的情况下,征调军事物资肯定是件麻烦事。
当然,这不仅仅是罗耀武的问题,陈必时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虽然所有情报都证明,美军将首先在东北动手,然后才会转战东南,但是美韩联军在东北地区的动作越大,陈必时就越是担心。
种种迹象表明,美军很快就会在东南地区登陆。
中国在此时面临的考验可想而知。
用“生死存亡”来形容都不为过!(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readnovel。,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