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院子的故事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我的童年我的伙伴最新章节!
一院子的故事
我的家在陕北一个遥远的小山村,那里四面环山,中间地势平坦,形成一个小小的盆地,中间的谷底还有一汪清泉。传说很久以前,有一户樊姓人家从安徽一路用手摇的小石磨做豆腐脑,谋生到了这里,发现这是一个好地方,状如聚宝盆,于是就在这里安家,取名樊学,樊姓人家最后发家致富,成为名震一方的大财主。
这个故事究竟有多大的可信度,已无从考究,但我家就安在樊姓人家当年给伙计住的院子,叫后院,有五孔窑洞,三孔住人,一孔做了磨窑,一孔作了牲口窑,据说名称都是延续当年的。有后院就有前院,其实前后院的命名,我想大抵是根据山势的走向和转换,一个靠前一些,一个靠后一些,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这个名称就一直延续了下来,清楚明白。
前院是樊姓人家住的地方,院子方正,有十几孔窑洞,其面积比一个足球场还要大很多,在一座大山上切下这么大一块,其中的土方量就是用现代机械,工程量也是相当大的,难以想象在那个年代,是怎么一镐一镐的挖下去,又一车一车地推出去,其中耗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一定是惊人的,足以见证樊姓人家当年所拥有的财富和实力。
窑洞也比一般的有特色,不但有高窑,还有窑中窑、窑上窑,高窑的起基比别的窑都高,就是从台阶上去,还有一个四方形案的小院子,然后再挖窑洞,相当于现在的二楼,据说这是樊姓人家的老爷住的。窑中窑就是窑后还有一个窑,门窗都有,只是光线较暗。窑上窑就是从窑的侧面开个门,挖好台阶,然后在窑的顶部再挖一个窑,正面只有窗,这个挖窑的难度就大的多,但是前院的窑上窑却是那么的恰如其分,足见当年工匠高超的挖窑技艺。
据说前院当年在院子里还盖有四十多间木瓦结构的房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樊姓人家为了确保财富的安全,在一个月明风高的夜晚,让八个伙计用八匹骡子把金银财宝都驮到离家不远的一座山下掩埋,据说整整驮了一夜,天亮当他们都掩埋好回家,天空突然阴云密布,雷声滚滚,瓢泼大雨下了一天一夜,半夜忽然一声轰鸣,天亮时他们惊讶地发现,昨天他们埋财宝的地方,那座小山已不知去向,仿佛有一把大手把那座小山从一边搬到了另一边。山倒了,那个当初埋财宝的地方再也无处可寻。可信吗,不知道,但是这个故事在当地尽人皆知,甚至有老人都能说出大致的地方。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最后一次土匪的打劫中,由于没有劫到多少财宝,愤怒的土匪便一把火烧了前院,此后樊姓人家就从这里消失了,传说是逃了,又有说法是都被杀了,年代久远已无从考究,唯一的证据就是院子前的山坡下,有很多灰砖瓦,在这个到处都是黄土的地方,这是唯一,也是最有力的证明,至于规模如何,只有当地老人的口口相传。
但是我十分确信的一点,就是樊姓人家的确是做豆腐脑讨生到这里,因为那个小石磨现在还完好无损的在我家,石磨的质地、以及开凿的交错的石纹工艺都属上乘。至于怎么到我家的,我就不知道了,想必是慢慢弃之不用了,就丢在那里了,因为那个石磨在我家也只有传说,从来没有用过一次,爷爷买后院的时候,它就丢在那里,所以就又到我家了。
还有一个有力的证据,就是那里的确有几座樊姓人的坟墓,可惜一代创造财富的传奇在落幕的时候,也只剩下那破砖碎瓦和孤零零的坟墓,还有那冰冷的石磨去叙说那些曾经的岁月。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公社选址,就把这座废弃的前院修复后作为临时驻地,继续沿用樊学的名称,尽管当地已没有一户樊姓人家。后院也在修复后作为供销社的临时用地,公路开通后,人民公社和供销社就搬到了山脚下靠近公路的地方,爷爷就用二百块买下了后院,由于前院较大,马铁匠买了最东边的两孔窑,其中一孔是窑上窑,刘打柴买了靠近中间的高窑和窑中窑。剩下的其中几孔作了牲口窑、磨窑和碾窑,其余的要么空着要么放一些草料杂物。后来又陆续的搬进去了乔找水和大伯,人民公社再没有谈买卖的事,或许他们认为与其废弃还不如让老百姓住着,因此前院住了四户不同姓氏的人家,除了乔找水,是临近村的,别的三户都是村民,他们的故事和来历,我会在后面告诉大家的,当然我的故事也离不开他们。
一院子的故事
我的家在陕北一个遥远的小山村,那里四面环山,中间地势平坦,形成一个小小的盆地,中间的谷底还有一汪清泉。传说很久以前,有一户樊姓人家从安徽一路用手摇的小石磨做豆腐脑,谋生到了这里,发现这是一个好地方,状如聚宝盆,于是就在这里安家,取名樊学,樊姓人家最后发家致富,成为名震一方的大财主。
这个故事究竟有多大的可信度,已无从考究,但我家就安在樊姓人家当年给伙计住的院子,叫后院,有五孔窑洞,三孔住人,一孔做了磨窑,一孔作了牲口窑,据说名称都是延续当年的。有后院就有前院,其实前后院的命名,我想大抵是根据山势的走向和转换,一个靠前一些,一个靠后一些,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这个名称就一直延续了下来,清楚明白。
前院是樊姓人家住的地方,院子方正,有十几孔窑洞,其面积比一个足球场还要大很多,在一座大山上切下这么大一块,其中的土方量就是用现代机械,工程量也是相当大的,难以想象在那个年代,是怎么一镐一镐的挖下去,又一车一车地推出去,其中耗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一定是惊人的,足以见证樊姓人家当年所拥有的财富和实力。
窑洞也比一般的有特色,不但有高窑,还有窑中窑、窑上窑,高窑的起基比别的窑都高,就是从台阶上去,还有一个四方形案的小院子,然后再挖窑洞,相当于现在的二楼,据说这是樊姓人家的老爷住的。窑中窑就是窑后还有一个窑,门窗都有,只是光线较暗。窑上窑就是从窑的侧面开个门,挖好台阶,然后在窑的顶部再挖一个窑,正面只有窗,这个挖窑的难度就大的多,但是前院的窑上窑却是那么的恰如其分,足见当年工匠高超的挖窑技艺。
据说前院当年在院子里还盖有四十多间木瓦结构的房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樊姓人家为了确保财富的安全,在一个月明风高的夜晚,让八个伙计用八匹骡子把金银财宝都驮到离家不远的一座山下掩埋,据说整整驮了一夜,天亮当他们都掩埋好回家,天空突然阴云密布,雷声滚滚,瓢泼大雨下了一天一夜,半夜忽然一声轰鸣,天亮时他们惊讶地发现,昨天他们埋财宝的地方,那座小山已不知去向,仿佛有一把大手把那座小山从一边搬到了另一边。山倒了,那个当初埋财宝的地方再也无处可寻。可信吗,不知道,但是这个故事在当地尽人皆知,甚至有老人都能说出大致的地方。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最后一次土匪的打劫中,由于没有劫到多少财宝,愤怒的土匪便一把火烧了前院,此后樊姓人家就从这里消失了,传说是逃了,又有说法是都被杀了,年代久远已无从考究,唯一的证据就是院子前的山坡下,有很多灰砖瓦,在这个到处都是黄土的地方,这是唯一,也是最有力的证明,至于规模如何,只有当地老人的口口相传。
但是我十分确信的一点,就是樊姓人家的确是做豆腐脑讨生到这里,因为那个小石磨现在还完好无损的在我家,石磨的质地、以及开凿的交错的石纹工艺都属上乘。至于怎么到我家的,我就不知道了,想必是慢慢弃之不用了,就丢在那里了,因为那个石磨在我家也只有传说,从来没有用过一次,爷爷买后院的时候,它就丢在那里,所以就又到我家了。
还有一个有力的证据,就是那里的确有几座樊姓人的坟墓,可惜一代创造财富的传奇在落幕的时候,也只剩下那破砖碎瓦和孤零零的坟墓,还有那冰冷的石磨去叙说那些曾经的岁月。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公社选址,就把这座废弃的前院修复后作为临时驻地,继续沿用樊学的名称,尽管当地已没有一户樊姓人家。后院也在修复后作为供销社的临时用地,公路开通后,人民公社和供销社就搬到了山脚下靠近公路的地方,爷爷就用二百块买下了后院,由于前院较大,马铁匠买了最东边的两孔窑,其中一孔是窑上窑,刘打柴买了靠近中间的高窑和窑中窑。剩下的其中几孔作了牲口窑、磨窑和碾窑,其余的要么空着要么放一些草料杂物。后来又陆续的搬进去了乔找水和大伯,人民公社再没有谈买卖的事,或许他们认为与其废弃还不如让老百姓住着,因此前院住了四户不同姓氏的人家,除了乔找水,是临近村的,别的三户都是村民,他们的故事和来历,我会在后面告诉大家的,当然我的故事也离不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