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勾心情人最新章节!
中学后,奶奶搬到了二婶家的旧房子里,二叔在去世之前算是了了一桩大事,就是把自家的房子盖了起来。旧房子是一个很破旧的土坯房,平时忙里忙外,没人来看一眼。袁子文偶尔回家的时候,就在自己家里,因为自家下雨时会漏雨,所以才让奶奶搬走的。袁子文和奶奶住的地方有一段距离,大叔家离奶奶比较近,为的是大叔家可以平时照看一下奶奶,袁子文知道大叔几乎不会去看一眼的,所以,他只是记在心里,从来都不说,长大之后,袁子文似乎没有了说太多话的功能,自己的父母依然在外为生活所迫,大婶家相对宽裕一点,但总是喜欢计较很多。改革开放的时候主席曾经说过,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其余的人也富起来。其实,不论在哪里,让一部分人富起来是很容易的,但让富人带动穷人富起来那确实很不容易的。这个世界,总需要一些陪衬的东西才能显示出某些东西是美好的,有价值的,是属于胜利的,坏人如果不做坏事了,那么好人就不存在了,所以,如果没有穷人了,那么富裕的说法也就不存在了,也因此,穷人必须存在,才能证明改革开放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的,是正确的。
大婶总是喜欢在别人面前述说自己的悲惨遭遇,似乎她的生活要远远胜过雨果的《悲惨世界》,譬如说她的孩子从小到大没有得到过奶奶的心疼和照顾,她全身都是病,什么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一概没有落下,还要见人就讲孩子在外很辛苦,这也不顺那也不利,日子没法过,袁子文每次和大婶在一块的时候,全身器官只需要耳朵在工作就可以了。
听奶奶说,大叔家的大哥以前的时候回来,还来看自己,现在回来,想见他一面都有点难。在不断的成长之中,我们就是如此见识着周围人的改变,一个个常年在外不归,这便是一个人还年轻的时候他所留给的身在家里的人的全部记忆。
袁子文每个周末放假回来,都要为奶奶提满满的一缸水,为奶奶洗衣服,烧开水,奶奶经常夸袁子文是众多孙子孙女中最懂事的一个,奶奶和村子里的人坐在水塘边乘凉的时候经常这么对村子里的人说,村子里的人也都连连说袁子文是一个体贴孝顺的好孩子。
奶奶家用电不是很方便,袁子文下午回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奶奶就坐在门前,家里一片漆黑,见着袁子文回来,老远的就喊着:“文子回来了,饭都做好了!”然后很迟钝的从坐着的一块石头上站起身,拄着拐棍。奶奶老了,眼神越来越不好,但是每次都能很远的就辨认出是袁子文放假回来了。
奶奶走进屋,摸着黑找到火柴,点了一根蜡烛。袁子文见了,不禁问道:“奶奶,有电灯你还点蜡烛做什么?”
奶奶笑着说:“电灯费电,你大婶知道了也会不高兴,电线是从她家里拉过来的,上次她交电费的时候回来,说是这个月电费交了很多。电灯很费电。”说完之后,禁不住的叹了口气。
袁子文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愤愤地说道:“点个电灯能费多少电,你一个人在家,没有电视没有电扇,就一个度数很低的灯泡,能用多少。大婶就是小心眼!”
奶奶就说:“不点就不点,五九年的时候没电灯不还是照样过,反正我也老了,活不了几年,不点就不点了。”
袁子文发觉奶奶总是会重复自己说过的话,或许是无奈,或许是真的老了。而自己,能做的就是保持沉默。
袁子文来到厨房,发现水缸里已经没水了,说道:“奶奶,没水了,我去大婶家里去提点水。”
袁子文提起水桶,发现水桶里有很多泥存在桶底沉了一层,周围也有泥点污渍,说道:“奶奶,桶里面怎么会有这么多泥啊?”
奶奶说:“你上学不在家,平时用水我就去水塘里面提点。用水洗洗就好了。”
其实,水塘相比大婶家,距离要远一些,袁子文心里明白,可是却并没有说出来。袁子文将缸里面仅有的一点水倒在桶里,用刷子刷干净后,提着水桶直奔大婶家。大婶正在院子里洗衣服,见了袁子文,说道:“文子回来了。”
袁子文答应了一声,说道:“大婶,我来提水。”
大婶说:“不是上个星期才提的水吗?这么快就用完了!你奶奶用水也真够狠的。”
袁子文不去理会这些,他明白,奶奶一般都会用井水烧开水和做饭,一周那一点水根本不够用。袁子文提着桶进了大婶的厨房,看见大婶的水缸里也没水了,喊道:“大婶,你水缸里也没有水了,我顺便帮你抽一缸水吧。”
大婶停下手中的活,说道:“好呢,你用水瓢在缸里面舀水,抽水很费电,我这个月的电费都交了五六块,一年电费就得两百多块啊!”
袁子文说:“我先给你抽一缸水吧。”
大婶赶紧制止说道:“你就抽半缸水,费电!”
袁子文最后还是给大婶抽了满满一缸水,虽然袁子文不喜欢大婶的唠叨和抠门,但是,老一辈的人就是那么节约和朴素,后来的人,永远也学不到。
袁子文把水提到院子里放着,说道:“大婶,大哥有好几年没回家了吧?”
大婶说:“都三年了,去了韩国,外面也不好挣!”
袁子文说:“大哥出国,国外一般都比较不错的吧。像他是劳务外出,国家有保证的吧。大嫂也去了么?”
大婶笑着说:“你大嫂没有去,她在县城住着呢!你大哥在城里买了房子,好几十万啊。”
大婶说这些的时候,显得很高兴。袁子文趁这个时候就说道:“大婶,我把你水缸里的水都抽满了!”说完,就双手提着水桶走了。
大婶说:“哎呀,你怎么把它抽满了啊?跟你说了抽半缸水,这又费好几度电。还提不提了啊?”
袁子文因为从小干家务干活,气力很大,能够单手提一大木桶水,走起路来显得比较轻松。奶奶水缸小,一次提两桶就够了,于是说道:“不提了。”一个跨步,走出了门。
袁子文把水提回来时,奶奶早已把煮好的面条端了上来,还有两个鸡蛋,袁子文用毛巾擦了把汗,说道:“奶奶,我俩分吧,我一个人也吃不了这么多。”然后转身拿葫芦瓢要了一瓢凉水,咕咚咕咚地灌起来。
奶奶责怪道:“有开水不喝喝凉水,凉水容易坏肚子,快把面条吃了,学校肯定吃不到。”袁子文拗不过,最终还是接下,但是却坚持把碗里的鸡蛋分给一个奶奶,然后大口大口的吃起来,奶奶在一旁看着笑,说道:“以前村子里有个人也是家里很穷,比咱家里还穷,那时候他家里要不是靠别人给一点,日子真过不下去。后来,他家里孩子考上大学了,总算好了很多,现在,一家人都搬到城里去住了。”
在袁子文的一生当中,他始终觉得奶奶对自己的影响是最大的。奶奶总是教导他要好好学习,要出人头地,做人要正大光明,不能像他的几个叔叔,那样将来是要入地狱的。袁子文总是很认真的听着,他没有忘记奶奶给他说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笑容,虽然那一切很简单,虽然那一切太单调,他更没有忘记的是随时随地履行奶奶对他的教导。
初三的时候,袁子文家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这年夏天,一场大雨将袁子文家的三间土坯房子淋倒了一间半,倒的那一间房子正好是袁子文睡的房间,因为袁子文是住校,才有幸躲过此劫。那天晚上,邻居二叔和二奶奶说听见轰的一声响,也不知道因为什么,二奶奶说还以为是自己后面的大孙子的房子倒了,就让二叔打手电筒起来看看,才知道是光明家的房子倒了,当时声音特别大。因为这件事,袁子文的父母被迫从外面赶回来,走亲串友借了几万块钱要盖房子,袁子文的父亲原本想这件事情迟几年再办的,不想老天爷没想到这个层面上来。袁子文的父亲只好感叹说:“早晚都需要盖房子的,只是现在家里手头目前还是很紧,什么时候办都有一个样。”袁子文的母亲也没办法,自己娘家那边也指望不到什么,这年月,富人不登穷家门,父母之恩,手足之情,朋友之义,都变得一文不值。“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一句本来写春晓之景的诗句,此时忽然间有了更深的涵义,世间的一切,有的已经失去了被关注的价值,而有的正在被关注,只是点点滴滴都朝着悲哀汇集。
袁子文从学校回来的时候,村子里的一条大黄狗很远就朝他奔去,对着他叫着,他忽然觉得有时候,人类世界中被视为高级或高尚的东西,其实比起动物或其他东西而言,差别只在于人类比出他们之外的东西更复杂而已,真要说高级或高尚,实在很难找到信服的证据。譬如说,现在向袁子文奔来的狗,多少年后,狗还是一如既往,但人却不会。人一面会夸赞狗是忠诚的,一面骂人的时候又不忘带上狼心狗肺,狗血淋头,人到底是怎样的,怕是解释不清楚。
袁子文的爸爸妈妈见袁子文放假回来,十分高兴,想起自己出门的那一年袁子文才七岁,中间几年虽然回来过,但这一次有些久,不知不觉袁子文已经十六七岁了,近十年的时间,自己是真的老了许多,孩子长大了,心里觉得知足不少。袁子文的妈妈就更高兴了,袁子文是母亲的心头肉,见了袁子文赶紧让袁子文来自己身边好好看看。见着袁子文比自己都高出一大截,原来,岁月真是在不经意间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
晚饭是在奶奶家吃的,袁子文的父母刚回来,家里房子也出了这样的事,算是一无所有。但还是弄了一大桌子饭菜,这是这么多年来袁子文觉得最丰盛的一次,比过年还要丰富的多。一家人在一块吃饭,有说有笑,奶奶一直夸着袁子文,说道:“这些年你和**不在家,文子虽然小,可是什么都做,就是苦了孩子。”
袁子文的爸爸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那几年家里什么也没有,我和**如果不出去打工,在家里什么也混不好,日子就更难过了!”
奶奶说:“这一次回来还会出去?”
袁子文停下筷子,看了一眼父母,袁子文的妈妈说:“回来也是能把房子弄好,以前的房子我和文子他爸爸在外面就怕下雨天出事。”
奶奶说:“文子还真是运气好,小时候玩水,喝了一肚子水之后被人发现救了起来,这次房子倒了,正好是他每次回来睡的房间,我当时知道,整个人都吓坏了,幸好他在学校住校。”
袁子文得意的说:“这就叫吉人自有天相,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袁子文的爸爸说:“我出去也没管你学习,奶奶在家也不懂你的学习,先别什么必有后福,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不要跟我一样种一辈子地,受一辈子苦就行!”
袁子文说:“哦,知道了。”然后吃自己的饭。
在一年后,袁子文考上了市重点高中,父母把房子也盖了起来,三间平顶的砖房,虽然不是很大,但舒心不少。
爸爸说:“总算了了一个心愿,以后下雨不怕家里漏雨或是房子倒了这样的事了。”袁子文的父亲如释重负一般。
妈妈说:“那时候一到下雨家里的锅碗瓢盆都要拿出来接雨了。”
袁子文有些遗憾的说道:“当初真应该拿个照相机把那老房子给拍几张照片的,现在没机会了。”
袁子文的爸爸听了,觉得也是。奶奶不禁感叹:“现在总算好了。”
一家人看着新房子,既是喜悦,又不禁想着过去的一切,或许,人不可以忘本大抵并不是因为人善变,而是人内心里本来的感情驱使。
袁子文上学又成为了家里的大问题,高额的学费部得不让袁子文的父母又要外出打工,这一次袁子文的父母省下不少心。袁子文长大了,他们也不用担心,母亲只是想到那几年家里只有几十块钱也是一样过,这次走,还能给家里留一些,已经很不错了。
这一次,袁子文的父母不是悄悄的离开,走的时候还不忘叮嘱在家里要多做些事情,当然,不能把学习落下了。奶奶让袁子文的爸爸妈妈都放心,十六七岁的男孩子,连自己都照顾不了,将来一定成不了大事。爸爸跟袁子文说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去北京闯过,这话袁子文已经听了很多遍,袁子文嘀咕着:“你出去那么早,也没见得成什么大事啊!”
这话没有任何人听见,不然,袁子文一定会挨骂了。
袁子文的父母走后,贾好仁来到袁子文家里,看了一下新房子,说道:“光明这几年在外应该发了财,回来才几个月就把房子盖起来了。”
后来发现袁子文的父母已经外出了,说道:“光明这也真是的,回来的时候和他大哥随便打了个招呼,走了什么也没说。”
贾好仁将袁子文的爸爸责怪了一番,说是袁子文的爸爸不在家,家里所有的事都让他大哥照看着,光明太不近人情。
袁子文已经长大,也不理会大婶说这些话要做什么,更不去因此而争辩什么,他知道,争辩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也是没有意义的,毕竟,大婶还是自己的长辈,奶奶自然有话可说。
奶奶说道:“光明家房子倒了,你和启明也没来瞧瞧,那天要是文子在家里,回来出了事难道我一个人担着!”
大婶刚说了所有的事要她照看,这回一时语塞,随后便说自己家里的事情也麻烦,说了一些不痛不痒的事情搪塞过去了。
中学后,奶奶搬到了二婶家的旧房子里,二叔在去世之前算是了了一桩大事,就是把自家的房子盖了起来。旧房子是一个很破旧的土坯房,平时忙里忙外,没人来看一眼。袁子文偶尔回家的时候,就在自己家里,因为自家下雨时会漏雨,所以才让奶奶搬走的。袁子文和奶奶住的地方有一段距离,大叔家离奶奶比较近,为的是大叔家可以平时照看一下奶奶,袁子文知道大叔几乎不会去看一眼的,所以,他只是记在心里,从来都不说,长大之后,袁子文似乎没有了说太多话的功能,自己的父母依然在外为生活所迫,大婶家相对宽裕一点,但总是喜欢计较很多。改革开放的时候主席曾经说过,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其余的人也富起来。其实,不论在哪里,让一部分人富起来是很容易的,但让富人带动穷人富起来那确实很不容易的。这个世界,总需要一些陪衬的东西才能显示出某些东西是美好的,有价值的,是属于胜利的,坏人如果不做坏事了,那么好人就不存在了,所以,如果没有穷人了,那么富裕的说法也就不存在了,也因此,穷人必须存在,才能证明改革开放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的,是正确的。
大婶总是喜欢在别人面前述说自己的悲惨遭遇,似乎她的生活要远远胜过雨果的《悲惨世界》,譬如说她的孩子从小到大没有得到过奶奶的心疼和照顾,她全身都是病,什么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一概没有落下,还要见人就讲孩子在外很辛苦,这也不顺那也不利,日子没法过,袁子文每次和大婶在一块的时候,全身器官只需要耳朵在工作就可以了。
听奶奶说,大叔家的大哥以前的时候回来,还来看自己,现在回来,想见他一面都有点难。在不断的成长之中,我们就是如此见识着周围人的改变,一个个常年在外不归,这便是一个人还年轻的时候他所留给的身在家里的人的全部记忆。
袁子文每个周末放假回来,都要为奶奶提满满的一缸水,为奶奶洗衣服,烧开水,奶奶经常夸袁子文是众多孙子孙女中最懂事的一个,奶奶和村子里的人坐在水塘边乘凉的时候经常这么对村子里的人说,村子里的人也都连连说袁子文是一个体贴孝顺的好孩子。
奶奶家用电不是很方便,袁子文下午回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奶奶就坐在门前,家里一片漆黑,见着袁子文回来,老远的就喊着:“文子回来了,饭都做好了!”然后很迟钝的从坐着的一块石头上站起身,拄着拐棍。奶奶老了,眼神越来越不好,但是每次都能很远的就辨认出是袁子文放假回来了。
奶奶走进屋,摸着黑找到火柴,点了一根蜡烛。袁子文见了,不禁问道:“奶奶,有电灯你还点蜡烛做什么?”
奶奶笑着说:“电灯费电,你大婶知道了也会不高兴,电线是从她家里拉过来的,上次她交电费的时候回来,说是这个月电费交了很多。电灯很费电。”说完之后,禁不住的叹了口气。
袁子文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愤愤地说道:“点个电灯能费多少电,你一个人在家,没有电视没有电扇,就一个度数很低的灯泡,能用多少。大婶就是小心眼!”
奶奶就说:“不点就不点,五九年的时候没电灯不还是照样过,反正我也老了,活不了几年,不点就不点了。”
袁子文发觉奶奶总是会重复自己说过的话,或许是无奈,或许是真的老了。而自己,能做的就是保持沉默。
袁子文来到厨房,发现水缸里已经没水了,说道:“奶奶,没水了,我去大婶家里去提点水。”
袁子文提起水桶,发现水桶里有很多泥存在桶底沉了一层,周围也有泥点污渍,说道:“奶奶,桶里面怎么会有这么多泥啊?”
奶奶说:“你上学不在家,平时用水我就去水塘里面提点。用水洗洗就好了。”
其实,水塘相比大婶家,距离要远一些,袁子文心里明白,可是却并没有说出来。袁子文将缸里面仅有的一点水倒在桶里,用刷子刷干净后,提着水桶直奔大婶家。大婶正在院子里洗衣服,见了袁子文,说道:“文子回来了。”
袁子文答应了一声,说道:“大婶,我来提水。”
大婶说:“不是上个星期才提的水吗?这么快就用完了!你奶奶用水也真够狠的。”
袁子文不去理会这些,他明白,奶奶一般都会用井水烧开水和做饭,一周那一点水根本不够用。袁子文提着桶进了大婶的厨房,看见大婶的水缸里也没水了,喊道:“大婶,你水缸里也没有水了,我顺便帮你抽一缸水吧。”
大婶停下手中的活,说道:“好呢,你用水瓢在缸里面舀水,抽水很费电,我这个月的电费都交了五六块,一年电费就得两百多块啊!”
袁子文说:“我先给你抽一缸水吧。”
大婶赶紧制止说道:“你就抽半缸水,费电!”
袁子文最后还是给大婶抽了满满一缸水,虽然袁子文不喜欢大婶的唠叨和抠门,但是,老一辈的人就是那么节约和朴素,后来的人,永远也学不到。
袁子文把水提到院子里放着,说道:“大婶,大哥有好几年没回家了吧?”
大婶说:“都三年了,去了韩国,外面也不好挣!”
袁子文说:“大哥出国,国外一般都比较不错的吧。像他是劳务外出,国家有保证的吧。大嫂也去了么?”
大婶笑着说:“你大嫂没有去,她在县城住着呢!你大哥在城里买了房子,好几十万啊。”
大婶说这些的时候,显得很高兴。袁子文趁这个时候就说道:“大婶,我把你水缸里的水都抽满了!”说完,就双手提着水桶走了。
大婶说:“哎呀,你怎么把它抽满了啊?跟你说了抽半缸水,这又费好几度电。还提不提了啊?”
袁子文因为从小干家务干活,气力很大,能够单手提一大木桶水,走起路来显得比较轻松。奶奶水缸小,一次提两桶就够了,于是说道:“不提了。”一个跨步,走出了门。
袁子文把水提回来时,奶奶早已把煮好的面条端了上来,还有两个鸡蛋,袁子文用毛巾擦了把汗,说道:“奶奶,我俩分吧,我一个人也吃不了这么多。”然后转身拿葫芦瓢要了一瓢凉水,咕咚咕咚地灌起来。
奶奶责怪道:“有开水不喝喝凉水,凉水容易坏肚子,快把面条吃了,学校肯定吃不到。”袁子文拗不过,最终还是接下,但是却坚持把碗里的鸡蛋分给一个奶奶,然后大口大口的吃起来,奶奶在一旁看着笑,说道:“以前村子里有个人也是家里很穷,比咱家里还穷,那时候他家里要不是靠别人给一点,日子真过不下去。后来,他家里孩子考上大学了,总算好了很多,现在,一家人都搬到城里去住了。”
在袁子文的一生当中,他始终觉得奶奶对自己的影响是最大的。奶奶总是教导他要好好学习,要出人头地,做人要正大光明,不能像他的几个叔叔,那样将来是要入地狱的。袁子文总是很认真的听着,他没有忘记奶奶给他说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笑容,虽然那一切很简单,虽然那一切太单调,他更没有忘记的是随时随地履行奶奶对他的教导。
初三的时候,袁子文家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这年夏天,一场大雨将袁子文家的三间土坯房子淋倒了一间半,倒的那一间房子正好是袁子文睡的房间,因为袁子文是住校,才有幸躲过此劫。那天晚上,邻居二叔和二奶奶说听见轰的一声响,也不知道因为什么,二奶奶说还以为是自己后面的大孙子的房子倒了,就让二叔打手电筒起来看看,才知道是光明家的房子倒了,当时声音特别大。因为这件事,袁子文的父母被迫从外面赶回来,走亲串友借了几万块钱要盖房子,袁子文的父亲原本想这件事情迟几年再办的,不想老天爷没想到这个层面上来。袁子文的父亲只好感叹说:“早晚都需要盖房子的,只是现在家里手头目前还是很紧,什么时候办都有一个样。”袁子文的母亲也没办法,自己娘家那边也指望不到什么,这年月,富人不登穷家门,父母之恩,手足之情,朋友之义,都变得一文不值。“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一句本来写春晓之景的诗句,此时忽然间有了更深的涵义,世间的一切,有的已经失去了被关注的价值,而有的正在被关注,只是点点滴滴都朝着悲哀汇集。
袁子文从学校回来的时候,村子里的一条大黄狗很远就朝他奔去,对着他叫着,他忽然觉得有时候,人类世界中被视为高级或高尚的东西,其实比起动物或其他东西而言,差别只在于人类比出他们之外的东西更复杂而已,真要说高级或高尚,实在很难找到信服的证据。譬如说,现在向袁子文奔来的狗,多少年后,狗还是一如既往,但人却不会。人一面会夸赞狗是忠诚的,一面骂人的时候又不忘带上狼心狗肺,狗血淋头,人到底是怎样的,怕是解释不清楚。
袁子文的爸爸妈妈见袁子文放假回来,十分高兴,想起自己出门的那一年袁子文才七岁,中间几年虽然回来过,但这一次有些久,不知不觉袁子文已经十六七岁了,近十年的时间,自己是真的老了许多,孩子长大了,心里觉得知足不少。袁子文的妈妈就更高兴了,袁子文是母亲的心头肉,见了袁子文赶紧让袁子文来自己身边好好看看。见着袁子文比自己都高出一大截,原来,岁月真是在不经意间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
晚饭是在奶奶家吃的,袁子文的父母刚回来,家里房子也出了这样的事,算是一无所有。但还是弄了一大桌子饭菜,这是这么多年来袁子文觉得最丰盛的一次,比过年还要丰富的多。一家人在一块吃饭,有说有笑,奶奶一直夸着袁子文,说道:“这些年你和**不在家,文子虽然小,可是什么都做,就是苦了孩子。”
袁子文的爸爸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那几年家里什么也没有,我和**如果不出去打工,在家里什么也混不好,日子就更难过了!”
奶奶说:“这一次回来还会出去?”
袁子文停下筷子,看了一眼父母,袁子文的妈妈说:“回来也是能把房子弄好,以前的房子我和文子他爸爸在外面就怕下雨天出事。”
奶奶说:“文子还真是运气好,小时候玩水,喝了一肚子水之后被人发现救了起来,这次房子倒了,正好是他每次回来睡的房间,我当时知道,整个人都吓坏了,幸好他在学校住校。”
袁子文得意的说:“这就叫吉人自有天相,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袁子文的爸爸说:“我出去也没管你学习,奶奶在家也不懂你的学习,先别什么必有后福,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不要跟我一样种一辈子地,受一辈子苦就行!”
袁子文说:“哦,知道了。”然后吃自己的饭。
在一年后,袁子文考上了市重点高中,父母把房子也盖了起来,三间平顶的砖房,虽然不是很大,但舒心不少。
爸爸说:“总算了了一个心愿,以后下雨不怕家里漏雨或是房子倒了这样的事了。”袁子文的父亲如释重负一般。
妈妈说:“那时候一到下雨家里的锅碗瓢盆都要拿出来接雨了。”
袁子文有些遗憾的说道:“当初真应该拿个照相机把那老房子给拍几张照片的,现在没机会了。”
袁子文的爸爸听了,觉得也是。奶奶不禁感叹:“现在总算好了。”
一家人看着新房子,既是喜悦,又不禁想着过去的一切,或许,人不可以忘本大抵并不是因为人善变,而是人内心里本来的感情驱使。
袁子文上学又成为了家里的大问题,高额的学费部得不让袁子文的父母又要外出打工,这一次袁子文的父母省下不少心。袁子文长大了,他们也不用担心,母亲只是想到那几年家里只有几十块钱也是一样过,这次走,还能给家里留一些,已经很不错了。
这一次,袁子文的父母不是悄悄的离开,走的时候还不忘叮嘱在家里要多做些事情,当然,不能把学习落下了。奶奶让袁子文的爸爸妈妈都放心,十六七岁的男孩子,连自己都照顾不了,将来一定成不了大事。爸爸跟袁子文说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去北京闯过,这话袁子文已经听了很多遍,袁子文嘀咕着:“你出去那么早,也没见得成什么大事啊!”
这话没有任何人听见,不然,袁子文一定会挨骂了。
袁子文的父母走后,贾好仁来到袁子文家里,看了一下新房子,说道:“光明这几年在外应该发了财,回来才几个月就把房子盖起来了。”
后来发现袁子文的父母已经外出了,说道:“光明这也真是的,回来的时候和他大哥随便打了个招呼,走了什么也没说。”
贾好仁将袁子文的爸爸责怪了一番,说是袁子文的爸爸不在家,家里所有的事都让他大哥照看着,光明太不近人情。
袁子文已经长大,也不理会大婶说这些话要做什么,更不去因此而争辩什么,他知道,争辩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也是没有意义的,毕竟,大婶还是自己的长辈,奶奶自然有话可说。
奶奶说道:“光明家房子倒了,你和启明也没来瞧瞧,那天要是文子在家里,回来出了事难道我一个人担着!”
大婶刚说了所有的事要她照看,这回一时语塞,随后便说自己家里的事情也麻烦,说了一些不痛不痒的事情搪塞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