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让炮弹飞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元末小盐王最新章节!
翌日清晨,张士诚带着手下大将吕珍,常遇春,潘元明,蓝玉四人和一万八千义军援军赶到与高邮城隔水相临的樊良湖畔。
义军凭借着水师的优势,在湖岸和湖中的岛群建立了临时水寨,以用于提防元军的突袭。
等到派出的第一批斥候回来的时候,给张士诚带来了一好一坏两个消息。
好消息是因为新军建立匆忙,大多为临时招募,虽然没有坏习气,比盛昭,月阔察儿之流好,但也称不上强大,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大多数新军为汉人,所以几乎没有骑兵。
这对向来以骑兵冲锋为杀手锏的元军来说是致命的缺陷。
坏消息是这支元军新军同样装配了铁炮,而且数量更多,威力更强。
当义军的二十八门黑森森的炮口对准元军阵营时,元军的四十门铁炮也同样虎视眈眈。
战斗一触即发!
元军和义军靠的越来越近,元军由一排长矛手压阵,近万刀斧手在后排等待,四十门铁炮则摆在最后。
虽说察罕帖木儿擅长治兵,比大部分元廷将领都更加明智,但在他的心目中还是对祖传的利剑弯刀更加信任,他不认为火器能决定战役的胜负。
对于他来说,那四十门铁炮更像是对敌人的威慑。
而义军则摆出了截然不同的阵型。
吕珍带着最精锐的一千人拿着缴获来的铁盾摆成山阵护卫在前方,随后就是那二十八门火炮和张士诚本人。之后才是大队兵马。
来自北方的冷风从樊良湖面刮过,但此时的战场内,每一个人都热血沸腾。
代表众星捧月,蒙古人为尊的九阳旗插在元军中央,代表人与天作斗争,以小搏大,顽强不屈的日月同辉旗在义军上空猎猎作响。
“咚!咚!咚!”战鼓缓缓敲响,两军都异常谨慎,没有随意变化阵型。
吕珍大喝一声,一千义军精锐扎起了马步,稳如泰山。
一千步,八百步,七百步……
张士诚望着多于己方近一倍的元军,手心和脑门上不由得沁出了汗。
他连忙用衣服抹了抹手,在心里默默计算铁炮射程。
到了,该到了。
“开炮!”张士诚令旗一挥,先发制人。
所有火炮齐射,二十八枚通红的铁球夹带着硝石和硫磺被投射到元军的阵营中。站在前排的元军顿时人仰马翻,惨叫不已。
“什么!”正在数着步数的察罕帖木儿望着炮弹映入他的眼中。
紧接着,前排军士慌乱的惨叫声传出,他无比惊讶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
在察罕帖木儿的设想中,两军应该先进行弓弩的对射啊!先开火炮是什么打法?
“开炮!开炮!”他见先开火炮威力不小,连想都没想便下意识地命令道。
后排的元军听到主帅的命令,二话不说立即点火开炮。
那威力极大的炮弹在飞跃了一千步后,稳稳当当地落在了前排元军的头顶上。
“啊!”更加密集的打击迅速到来,同伴的模糊的血肉溅在他们身上,使得前排的元军几乎崩溃。
“打你妈!”一个半边脸被擦得焦糊的蒙古千户朝着后面怒吼。
察罕帖木儿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幕,半天说不出话来。
即使蒙古人将宋朝的火器技术偷取,他们也从未真正研究过火炮真正的奥秘。
骨子里的草原人似乎不需要这种技术,他们只相信野蛮的力量。
张士诚看着乱成一团的元军,立刻令旗前摇,挥师杀鞑。
“后撤者斩!”愣了一小会儿的察罕帖木儿马上意识到了不对劲,命令中军将溃逃的前军死死挡住,阻止了全军的崩溃。
但是前军的颓态已无法挽救,义军的几员大将一齐上前,常遇春一马当先,拎着一对大板斧遇谁砍谁。
这虎背熊腰的九尺大汉居然率领两千人在元军的中军防线上突破了一个小口,冲进去肆意横杀了一阵,甚至拔下了位于元军中央的九阳旗,一把火烧成了灰烬。
最后张士诚见元军避其锋芒,准备从左右包抄,实在担心常遇春有恙,便下令鸣金收兵。
战后,原先水草丰美,灌木丛生的湖畔变成了一片焦土,一千多具元军和四百多具义军的尸体横陈于沙场之上。
双方的收尸人同时来到这片原先的战场,带着麻布巾和推车来收敛自己那边阵亡的军士。双方极有默契地避开彼此,就算迎面碰上也会互相避让。
收尸人随身携带的小银铃随着推车的摆动而发出轻快而清脆的响声,在这片充满硝烟的土地上显得诡异和讽刺。
元军大营内,一片消极的气氛正在蔓延。身为主将察罕贴木儿思前想后,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缓缓走出营帐,背着荆条面对着全军将士,用皮鞭狠狠地抽了自己二十鞭。
每抽一鞭,手下的数万大军的士气就回复一点。察罕贴木尔以苦肉计扫清了新军与义军作战的障碍,双方重新陷入对峙中。
……
正当张士诚与察罕帖木儿在高邮打得难解难分,芝麻李和脱脱决战徐州的时候,其余各路义军皆四处攻伐,元廷屡战屡败。
在湖广起义的徐寿辉打败元廷威顺王,占领黄州之后称帝,于蕲水建都,国号为“天完”,意为压倒元朝,并且提出“摧富益贫”等口号发动穷苦百姓,实力发展迅速。
刘福通抵抗元廷四省联军不弱下风,屡次斩杀元军大将,成为诸多义军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一支,几乎将整个河南江北行省收入囊中。
方国珍趁着东南沿海防守空虚,趁机大肆劫掠金银财宝,扩充水师,兵威比从前更胜一筹。
从北到南,起义的烽火几乎将庞大的元帝国拦腰截断,风雨飘摇的元廷苟延残喘着,常年处于黑暗中的百姓静静翘首,等待着光明的到来。
翌日清晨,张士诚带着手下大将吕珍,常遇春,潘元明,蓝玉四人和一万八千义军援军赶到与高邮城隔水相临的樊良湖畔。
义军凭借着水师的优势,在湖岸和湖中的岛群建立了临时水寨,以用于提防元军的突袭。
等到派出的第一批斥候回来的时候,给张士诚带来了一好一坏两个消息。
好消息是因为新军建立匆忙,大多为临时招募,虽然没有坏习气,比盛昭,月阔察儿之流好,但也称不上强大,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大多数新军为汉人,所以几乎没有骑兵。
这对向来以骑兵冲锋为杀手锏的元军来说是致命的缺陷。
坏消息是这支元军新军同样装配了铁炮,而且数量更多,威力更强。
当义军的二十八门黑森森的炮口对准元军阵营时,元军的四十门铁炮也同样虎视眈眈。
战斗一触即发!
元军和义军靠的越来越近,元军由一排长矛手压阵,近万刀斧手在后排等待,四十门铁炮则摆在最后。
虽说察罕帖木儿擅长治兵,比大部分元廷将领都更加明智,但在他的心目中还是对祖传的利剑弯刀更加信任,他不认为火器能决定战役的胜负。
对于他来说,那四十门铁炮更像是对敌人的威慑。
而义军则摆出了截然不同的阵型。
吕珍带着最精锐的一千人拿着缴获来的铁盾摆成山阵护卫在前方,随后就是那二十八门火炮和张士诚本人。之后才是大队兵马。
来自北方的冷风从樊良湖面刮过,但此时的战场内,每一个人都热血沸腾。
代表众星捧月,蒙古人为尊的九阳旗插在元军中央,代表人与天作斗争,以小搏大,顽强不屈的日月同辉旗在义军上空猎猎作响。
“咚!咚!咚!”战鼓缓缓敲响,两军都异常谨慎,没有随意变化阵型。
吕珍大喝一声,一千义军精锐扎起了马步,稳如泰山。
一千步,八百步,七百步……
张士诚望着多于己方近一倍的元军,手心和脑门上不由得沁出了汗。
他连忙用衣服抹了抹手,在心里默默计算铁炮射程。
到了,该到了。
“开炮!”张士诚令旗一挥,先发制人。
所有火炮齐射,二十八枚通红的铁球夹带着硝石和硫磺被投射到元军的阵营中。站在前排的元军顿时人仰马翻,惨叫不已。
“什么!”正在数着步数的察罕帖木儿望着炮弹映入他的眼中。
紧接着,前排军士慌乱的惨叫声传出,他无比惊讶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
在察罕帖木儿的设想中,两军应该先进行弓弩的对射啊!先开火炮是什么打法?
“开炮!开炮!”他见先开火炮威力不小,连想都没想便下意识地命令道。
后排的元军听到主帅的命令,二话不说立即点火开炮。
那威力极大的炮弹在飞跃了一千步后,稳稳当当地落在了前排元军的头顶上。
“啊!”更加密集的打击迅速到来,同伴的模糊的血肉溅在他们身上,使得前排的元军几乎崩溃。
“打你妈!”一个半边脸被擦得焦糊的蒙古千户朝着后面怒吼。
察罕帖木儿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幕,半天说不出话来。
即使蒙古人将宋朝的火器技术偷取,他们也从未真正研究过火炮真正的奥秘。
骨子里的草原人似乎不需要这种技术,他们只相信野蛮的力量。
张士诚看着乱成一团的元军,立刻令旗前摇,挥师杀鞑。
“后撤者斩!”愣了一小会儿的察罕帖木儿马上意识到了不对劲,命令中军将溃逃的前军死死挡住,阻止了全军的崩溃。
但是前军的颓态已无法挽救,义军的几员大将一齐上前,常遇春一马当先,拎着一对大板斧遇谁砍谁。
这虎背熊腰的九尺大汉居然率领两千人在元军的中军防线上突破了一个小口,冲进去肆意横杀了一阵,甚至拔下了位于元军中央的九阳旗,一把火烧成了灰烬。
最后张士诚见元军避其锋芒,准备从左右包抄,实在担心常遇春有恙,便下令鸣金收兵。
战后,原先水草丰美,灌木丛生的湖畔变成了一片焦土,一千多具元军和四百多具义军的尸体横陈于沙场之上。
双方的收尸人同时来到这片原先的战场,带着麻布巾和推车来收敛自己那边阵亡的军士。双方极有默契地避开彼此,就算迎面碰上也会互相避让。
收尸人随身携带的小银铃随着推车的摆动而发出轻快而清脆的响声,在这片充满硝烟的土地上显得诡异和讽刺。
元军大营内,一片消极的气氛正在蔓延。身为主将察罕贴木儿思前想后,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缓缓走出营帐,背着荆条面对着全军将士,用皮鞭狠狠地抽了自己二十鞭。
每抽一鞭,手下的数万大军的士气就回复一点。察罕贴木尔以苦肉计扫清了新军与义军作战的障碍,双方重新陷入对峙中。
……
正当张士诚与察罕帖木儿在高邮打得难解难分,芝麻李和脱脱决战徐州的时候,其余各路义军皆四处攻伐,元廷屡战屡败。
在湖广起义的徐寿辉打败元廷威顺王,占领黄州之后称帝,于蕲水建都,国号为“天完”,意为压倒元朝,并且提出“摧富益贫”等口号发动穷苦百姓,实力发展迅速。
刘福通抵抗元廷四省联军不弱下风,屡次斩杀元军大将,成为诸多义军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一支,几乎将整个河南江北行省收入囊中。
方国珍趁着东南沿海防守空虚,趁机大肆劫掠金银财宝,扩充水师,兵威比从前更胜一筹。
从北到南,起义的烽火几乎将庞大的元帝国拦腰截断,风雨飘摇的元廷苟延残喘着,常年处于黑暗中的百姓静静翘首,等待着光明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