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 诱惑、惩罚与威慑:反垄断法中的宽恕制度研究 > 第四章反垄断法中的宽恕制度实体性规范之研究(下)

第四章反垄断法中的宽恕制度实体性规范之研究(下)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诱惑、惩罚与威慑:反垄断法中的宽恕制度研究最新章节!

    另外,为强化最先上门者原则的实施效果,在立法设计中尽量使得第一个免除处罚的申请者和第二个获得宽恕者被给予的待遇差别最大化,因为最先申请者和第二申请者的宽恕待遇的差距过小则会弱化第一个申请者提出申请的动机。其后果可能是卡特尔违法者会更有可能去观望和等待,进而减少了卡特尔违法者竞相申请宽恕和揭发卡特尔行为的可能性。此外,给予宽恕待遇者数量过多将会减少预期罚金,从而会导致反垄断法惩罚措施的威慑力下降。因此,美国政策就是尽量使两者得到宽恕待遇差别最大化以鼓励卡特尔成员竞相去申请宽恕,其对第一个申请宽恕的公司给予最大的宽恕待遇而后来申请宽恕的公司则不会得到任何宽恕。与之相反,欧盟和日本却给予第二和第三申请宽恕的公司部分宽恕待遇即减轻处罚。Joseph E.Harrington,Corporate Leniency Programs and the Role of the Antitrust Authority in Detecting Collusion,,2009-09-19.

    然而,事实上,美国法上的差别待遇并没有像其表面上看来的那么大,因为在实际中后来提出申请的公司往往可以通过辩诉交易而获得减轻处罚的宽恕待遇。尽管如此,美国法上第一个申请者和后来申请者宽恕差别还是较大,因为后来申请者所将要获得宽恕待遇完全不具有可预测性,其要取决于与司法部辩诉交易情况。

    当然,最大化第一申请者和后来者的宽恕差别待遇,最极端的做法就是后来者一律没有任何宽恕待遇。这种设计显然也是有缺陷的,因为最先申请者不一定掌握卡特尔违法的所有信息和证据,因此,通过减轻对后来者的处罚可以获得相关的有助于彻底和成功地来调查和起诉卡特尔违法者的信息和证据。由此看来,第一申请者和后来申请者的宽恕待遇差距的设计要有一定合理性,要把握一定的“度”。在笔者看来,后来申请宽恕者所应获得待遇应该要依据其所提供的证据对起诉其他卡特尔成员的贡献大小。

    就最先上门者实质要件而言,最先上门者提出申请的时间存在两种情形,一是申请提出之时反垄断执法机构没有开始调查卡特尔违法行为,二是已经调查但没有证据能起诉或惩罚卡特尔违法者。美国最先设计的宽恕制度(1978年)主要针对第一种情形即诱使卡特尔参与者在反垄断执法机构未发觉卡特尔违法行为之前,主动提出宽恕申请。但是,在实践中这一规定引起一些问题。实际上很多卡特尔行为发生时,涉案公司法律上的全权代表——律师或董事会成员并不知情,直到竞争机构展开调查后,涉案公司才意识到应当进行内部调查和有必要申请宽恕,但是由于宽恕申请必须在调查之前提出,这导致许多公司无法申请宽恕。金美蓉著:《核心卡特尔规制制度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37页。

    所以,在1993年修订的公司宽恕制度中规定即便在调查之后第一个申请者也能获得免除处罚的待遇。从本质上而言,最先上门者原则的实质要件主要确保给予申请者的宽恕待遇具有必要性。如果反垄断执法机构已经知悉卡特尔违法行为并掌握能够成功起诉或惩罚卡特尔的证据,那么给予申请者的宽恕已无必要,因为反垄断执法机构企图倚重与申请者合作而获得相关的证据或违法信息进而减少执法成本的目的已经落空,因其已经花费了大量的资源来调查并获得相关证据和信息。从司法交易角度来讲,反垄断执法机构已无交易的必要,这样执法机构就没有必要受理申请者的申请。基于这样的认识,采取宽恕制度的大多数国家皆规定了内容相似的最先上门者原则的实质要件。除了美国规定了最先上门者实质要件之外,欧盟也有类似的规定。依据欧盟2006年宽恕通知第10条和第11条相关规定可知,调查前第一个申请者提出宽恕申请时,委员会没有足够的证据来通过一项决定展开对指控的影响共同体的卡特尔的调查。在调查之后第一个申请者提出宽恕申请时,委员会没有足够的证据来查明所指控的卡特尔违反欧共体条约第81 条的规定。但是,也有一些少数国家仍然坚持只有在反垄断执法机构调查前的申请者才能获得免除处罚的待遇,如新西兰、日本、瑞典等国。

    2提供信息和证据

    从司法交易角度来讲,反垄断执法机构对违法者免予处罚的目的在于获得卡特尔违法信息和证据,而且这些信息和价值对于发现、查处和起诉卡特尔是有帮助的。为确保申请者提供的信息或者证据具有一定的价值,实施宽恕制度的国家和地区往往要求第一个申请者所提供的信息和证据应达到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即所谓的“证据门槛”。当然,认定申请者提供的信息和证据价值的标准因反垄断执法机构对卡特尔违法行为知悉程度不同而有所区别。如果反垄断执法机构对某一卡特尔违法行为完全不知情,一般来讲,其不会对该卡特尔进行调查,此时申请者所提供的信息只要是关于卡特尔相关情况即可,因为这些信息就能够帮助执行机构知悉在哪些行业或有哪些企业有可能存在或参与卡特尔。如果反垄断执法机构已经开始对某一卡特尔进行调查,申请者所提供信息或证据就应该能帮助执行机构起诉或查处卡特尔违法者。如欧盟2006年的宽恕通知第8条规定,第一个提出申请者所提供的信息和证据在委员会看来,足以使该委员会对有关被指控的卡特尔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或者能够在该被指控的卡特尔中查明违反欧共体条约第81条的情况。

    尽管从一般意义上要求申请者提供的信息和证据对于发现、调查和起诉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但是信息和证据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证明标准以及如何判定信息和证据的证明价值等问题,对于反垄断执法机构而言具有很大的立法和裁量空间。然而事实上,如果标准制定过低,会导致这样几种后果。一是卡特尔成员可能会将宽恕制度作为愚弄执法机构和逃避惩罚的工具。譬如,申请者仅坦白部分违法行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使得执法机构不去作进一步的调查,那么执法机构就不会发现申请者的其他违法行为;二是导致申请者的数量众多,而这意味着执法机构要承担过多的审查和调查负担;三是可能凸显宽恕制度的负面作用即助长卡特尔的形成和维持。Nicolo Zingales,European and A Leniency Programme: Two ence? ,Cow Review,Vol.5,No.1,2008.但是如果标准过高,这必将会使得申请者望而却步,那么宽恕制度将不会有效地实施。所以反垄断执法机构对于申请者提供证据所应具有标准的设计要有合理性。

    另外,证据标准的认定往往具有很大主观随意性,为使得宽恕制度明确、清晰,以诱使违法者坦白违法行为,必须尽量减少执法者自由裁量空间。以欧盟为例,迄今为止欧盟委员会已经发布三个宽恕通知,即1996年宽恕通知、2002年宽恕通知和2006年宽恕通知。这三个通知中一个重大的内容变化涉及的就是申请者所提供信息和证据的标准要求。1996年宽恕通知中对此要求是 “决定性(Decisive)的证据标准”。此规定遭到一些批评,一是该规定让申请者承担提供标准过高证据的义务,J.Carle,S.P.Lindeborg and E.Segenotice,E.C.L.R,Vol.23,2002.二是因为决定性证据的要求给执法机构解释留有巨大空间,因此判断什么是“决定性证据”具有一定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伴随委员会拥有决定是否满足决定性标准中的自由裁量权使得潜在申请者感到失望而不去申请宽恕。 Levy and O donoghue,The Eu Leniency Prograes of Age,World Competition,Vol.27,No.1,2004.

    实践中,依据1996年宽恕通知而获得宽恕待遇者仅有三个公司,且全部发生在2001年。Levy and Odonoghue,The Eu Leniency Prograes of Age,World Competition,Vol.27,No.1,2004.另外,在委员会开始对卡特尔调查之后申请宽恕者将很难获得免除责任的待遇,至多被给予减少75%的罚款。 Margaret Bloom,Despite Its Great Success,the EC Leniency Prograanasiu,Isabela,European Connual 2006,Enforcement of Prohibition of Cartels,the Hart Publishing,2007,pp.543-571.

    而2002年宽恕通知摒弃了“决定性证据”标准,其区分两种情形规定了不同的证据门槛,一是依据其第8条第a款的规定,第一个申请者提交的证据在委员会看来,能够使其实施突然调查或拂晓突击(Dawn Raid);二是依据其第8条第b款的规定,第一个申请者必须提交的证据在委员会看来能够使其判定触犯共同体条约第81条规定的违法行为。第一种情形中申请者提出申请是在委员会没有开始调查前,而第二种情形中申请者提出宽恕申请是在委员会调查之后但是委员会尚无充分证据来认定卡特尔违法行为之时。2002年宽恕通知中规定的证据门槛比1996年宽恕通知中规定的明显要低,因为在委员会开始调查之前申请者获得免除责任的证据标准不需要满足“决定性”要求,而只要能够使得委员会实施突然调查即可。开始调查之后,申请者获得免除处罚的条件也不需要提交“决定性证据”,提交的证据只要使得委员会能够判定卡特尔违法行为。

    事实上,从2002年至2006年间委员会利用宽恕制度查处的23个卡特尔案件,其中获得免除处罚待遇的公司有14个,即大部分宽恕案件中第一个申请者都能够获得免除处罚的待遇。Ibid.尽管2002年宽恕通知与1996年的规定有实质的进步,但是其内容仍然具有一定不明确性。在上述两种情形中,委员会对于决定申请者是否满足规定的证据标准保留一定裁量空间,因为证据是否充分满足要求必须基于委员会的判断(In the Commission s View)。而事实上,就第8条第a款规定而言,没有一个审查规则或标准据以判定申请者提供的证据足以能够让委员会实施拂晓突击。

    同样,第8条第b款中规定的“在委员会看来能够使其判定触犯共同体条约第81条规定的违法行为”内容也是具有极大随意性,因为往往很难预测能够使得委员会判定一个违法行为的证据标准。Julian ain Feeling:The Comotice,Atanasiu,Isabela,European Connual 2006:Enforcement of Prohibition of Cartels,the Hart Publishing,2007,pp.511-542.为了使得证据门槛更加的明确和具有可预测性,在2006年宽恕通知中欧盟委员会详细和清晰地规定了申请者应该提交证据和信息的种类,这包括描述卡特尔实施状况和参与者的公司声明和申请者申请之时所拥有的证据尤其是所有原始证据。 根据2006年宽恕通知第9条规定:为了使委员会能够开展第8 条第a款中所提到的有针对性的调查,企业必须向委员会提供以下列出的信息和证据,只要这些信息和证据在委员会看来不会破坏调查:

    (a) 一个公司声明,其中包括申请人在提交时所知道的如下信息:

    ——对被指控的卡特尔安排进行详细描述,例如可包括其目标、活动和运作;涉及的产品或服务、区域范围、持续时间和受其影响的市场总量;该卡特尔联络的日期、地点、内容和参加者,以及对有关为了支持该申请而提交的证据的所有相关说明;

    ——提交此免罚款待遇申请的法人的名称和地址以及所有参与该被指控之卡特尔的所有其他企业之姓名和地址;

    ——所有申请人所知道的正在或已经参与该被指控之卡特尔,包括代表申请人进行参与的个人的姓名、职位、办公地点和家庭住址(在必要的情况下);

    ——其他已经或意欲向欧盟内外之竞争机构提供的有关该被指控之卡特尔的信息;以及

    (b) 其他在提交时由该申请人占有或者可被其获得的有关该被指控之卡特尔的信息,特别包括与该侵害行为同时发生之任何证据。从欧盟宽恕通知关于证据门槛的内容变化过程来看,其主要围绕两个方面来逐步改进的。一方面是合理地降低门槛标准和要求;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使得门槛标准更加清晰明确。在司法交易中,反垄断执法机构在开始引入宽恕制度之时,希望用免除处罚的筹码获得更多的卡特尔违法信息和证据,所以往往规定较高的证据门槛,同时证据和信息是所要满足的要求和标准往往也过于主观,具有不明确性。然而,交易是双方的交易,从申请者角度来看,如果交易条件过高且不易达成,那么其往往就会选择不去交易,因为一旦交易不成,申请者有可能面临许多风险。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国家和地区的宽恕制度设置了如欧盟规定的证据门槛,一些国家对此就没有规定。如美国,美国的公司宽恕制度没有像欧盟那样要求申请者承担举证责任,反托拉斯司仅要求申请者坦白并告诉所知道关于卡特尔相关信息。 有学者认为,美国宽恕制度中申请人必须“坦诚和全面地向政府报告违法行为”也是证据门槛的规定(参见金美蓉著:《核心卡特尔规制制度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43页),笔者认为此观点值得商榷,因为证据门槛设置主要针对证据本身所应达到的要求或标准,而“坦诚和全面地向政府报告违法行为”仅是申请者所应承担的合作义务,并不是规定申请者提交证据和信息所应达到的标准和要求。只要其提供所掌握关于卡特尔的所有文件和了解卡特尔行为的所有情况,并没有错误牵连其他当事人即可。Alan Riley,Cartel Whistleblowing:Toward an Aastricht Journal of European and Cow,Vol.9,2002.

    通常情况下,这样的证据对于指控卡特尔成员是足够的,即使缺乏归罪证据,所提供的证据和信息使得执法机构凭此会获得相关归罪证据。实施公司宽恕制度最好的结果往往是在没有能够提供直接证据申请者的帮助下获得的。Scott D.Hating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Applying for Corporate Ay,How do you Put a Price Tag on an Individuals Freedom? ,,2009-09-20.例如,在一个案件中,非核心卡特尔成员因不能参加会议而不会得到关于卡特尔决定性证据,但是其能够制造足够的证据来支持搜查令,而这些搜查令的执行结果是执法机构获得能够指控其他卡特尔成员的证据。美国与欧盟关于信息和证据证明力的规定存在较大差别的重要原因是在不同的法律制度中对证据本质要求存在差异,在欧共体法律中,决定性证据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证明违法行为的“冒着烟的枪”。

    在执法程序中,执法机构对证据要求主要依赖书面文件,往往不会通过听证会或口头宣誓来证实或审查这些文件,尤其重要的是宽恕申请者所提供的信息将会构成有用的证据。而美国认为奖励一个尽管不能提供决定性证据的,但是能够提供获得关键证据的重要联系的潜在的申请者而免予对其处罚,这有可能促进卡特尔的瓦解。OECD,Report on Leniency Programmes to Fight Hard Core Cartels,,2009-09-21.从欧盟和美国对于申请者所提交的证据和信息的态度上看出,美国的宽恕制度更加看重申请者的合作,通过这样合作而获得信息和证据来查处和起诉卡特尔,所以其立法中要求申请者必须“坦诚和全面地向政府报告违法行为”。  依据反托拉斯司是否已经开始对卡特尔行为调查为界限,美国宽恕制度区分两种对申请者的坦白要求。对调查前后第一个企图获得免除处罚的待遇的申请者的合作要求不同。

    在调查前,对第一个企图获得免除处罚的申请者要求是公司应当坦率地和完整地报告违法行为并在整个调查中提供充分的、持续的和完全的合作。在调查后,对第一个企图获得免除处罚的申请者的要求是公司应当坦率地和完整地报告违法行为并提供能促进调查的充分的、持续的和完全的合作。而欧盟更加看重申请者所提交证据和信息本身的证明效力。目前,一些英美法系的国家像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宽恕制度对待申请者所应提交的证据和信息态度与美国相似,即在这些国家的宽恕通知中并没有规定证据门槛,同样这些国家立法皆要求申请者必须给予坦诚、完全和诚实的合作。而欧盟主要成员国的立法则与欧盟的规定类似,即要求申请者所提交的证据和信息应该具有一定的证明力。如德国宽恕通知要求在卡特尔局调查之前提出申请的,申请者必须提供“可以使联邦卡特尔局获得搜查令”的信息,在卡特尔开始调查之后提出申请的,申请者必须提交能够证明违法行为的证据。 Bundeskartellamt,On the I of Fines in Cartel Cases,,2009-09-21.

    3承担合作义务

    合作是宽恕制度的本质特征之一。反垄断执法机构为更有效和彻底地调查、查处卡特尔违法行为,一般皆要求申请者予以合作。上文提到,一些国家没有规定证据门槛,这些国家尤其需要依靠申请者的合作获得有价值的证据,对此规定最为明确的是巴西,巴西规定申请者获得免除处罚的条件之一就是申请者的合作行为能够确认同谋成员的身份并获得反竞争行为的证据文件。 Ministry of Justice Secretariat of Econow,Brazil s Leniency Program,,2009-09-22.

    在美国,尽管美国司法部反托拉斯司发布的公司宽恕政策(Corporate Leniency Policy)中仅概括地规定了申请者的合作义务,但是在其设计的适用于公司和个人的附条件宽恕函中则详细规定了申请者应该履行的合作内容。附条件格式宽恕协议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告知所有申请者知悉的关于被报告反竞争行为的事实;b.迅速提供申请者拥有、保管或控制,不论位于何处的且不属于律师代理特权的、没有要求的关于被报告反竞争行为的传票、所有文件、信息以及其他材料;c.申请者应尽最大努力要求其现任(和前任)董事、高级职员以及雇员予以持续、充分和真诚的合作,并鼓励这些人员自愿提供关于被报告反竞争行为的任何信息;d.申请者要使得现任(和前任)董事、高级职员以及雇员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接受反托拉斯司就被报告反竞争行为的访问和取证;e.申请者应尽最大努力确保其提交给反托拉斯司关于反竞争行为信息的现任(和前任)董事、高级职员以及雇员能够在访问中、在陪审团面前以及在法庭上完整地、坦率地和真诚地回答任何问题;f.申请者应尽最大努力确保其提交给反托拉斯司关于反竞争行为信息的现任(和前任)董事、高级职员以及雇员不要企图错误地保护或牵连任何个人或组织;g.作一切合理地努力且令反托拉斯司满意地去赔偿因反竞争行为所导致给其他个人或组织所造成的损害。Antitrust Division of the U.S.Department of Justice,ditional Leniency Letter,,2009-09-22.澳大利亚与加拿大等国的宽恕制度中关于申请者的合作义务的内容与美国的规定大同小异。另外,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宽恕制度还明确规定申请者在合作中产生的费用自行负担。

    此外,设立证据门槛的国家或地区往往因门槛的逐步下降,随之渐渐重视申请者的合作义务。欧盟关于此点表现得最为明显。欧盟1996年的宽恕通知仅规定“在调查期间,申请者应该保持持续和全面的合作”。在2002年宽恕通知中将申请者的合作内容进一步详细规定为“在委员会行政调查程序中,申请者企业必须始终充分、持续和高效地与委员会进行合作,并向委员会提供所有其掌握或者能够获得关于涉嫌违法行为的证据。尤其是必须按委员会的要求对任何可能有助于确认所涉事实的询问迅速地作出回答。”而在2006年宽恕通知中合作义务内容被规定的更为详细。其第12条第a款规定,企业从其提交申请之日起在委员会的整个行政程序中给予真正的、全面的、持续的和迅速的合作,这包括:a.迅速向委员会提供其所掌握的或者可以获得的所有有关被指控的卡特尔的相关信息和证据;b.根据委员会要求,能迅速就可能对查明事实有贡献的任何要求作出答复;c.使现任(且在可能的情况下,使前任)雇员和经理接受委员会的询问;d.不销毁、伪造或者隐瞒有关被指控的卡特尔的相关信息或证据;e.在委员会发布一份反对声明之前申请者不得披露有关事实或者申请的任何内容,除非另行约定。

    欧盟宽恕制度的立法演变中对申请者的合作情况越来越被关注的现象契合了瓦解卡特尔执法需求,因为卡特尔案件往往比较复杂,且同谋者极力隐藏其非法行为,对卡特尔的侦查工作如果没有申请者的配合和合作将很难开展。从美国的立法实践来看,重视申请者的合作而设置较低的证据门槛或不设置证据门槛将会在更大范围内促使卡特尔参与者坦白卡特尔违法行为。就上文所提到的因证据门槛过低可能导致的弊端,对此,因合作义务的履行和其他一些程序规则的实施则可能被弥补。如上文提道“申请者仅坦白部分违法行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使得执法机构不去作进一步的调查,那么执法机构将不会发现另外违法行为”,对此宽恕制度往往规定所有申请者应该告知其所知悉的所有关于被报告反竞争行为的事实,在宽恕制度实施中如果发现其有意隐瞒相关卡特尔事实,其将不会被给予免除处罚的待遇。另外,因证据门槛过低导致申请者数量众多的问题可以通过标记系统(the Marker System)来解决。

    因为对申请者的合作义务的倚重,所以一旦申请者没有履行合作义务,反垄断执法机构将可能撤销免除责任的待遇。司法实践中,欧盟在宽恕制度实施中就存在因没有履行合作义务而被撤销附条件免除责任的案例。2005年10月,欧盟委员会作出了第一个因申请者无法履行合作义务而撤销有条件免除责任的决定。这一案件便是“意大利原料烟草(the Raw Tobacco)案”。在1995年至2002年间,几个最大的烟草制造商在意大利密谋采购计划,他们之间达成固定采购价格并划分他们的供应商市场的协议。同时,在1995年至1998年间,他们在公共机关的烟草公开拍卖中有操纵投标活动的恶劣行为。参与同谋的Deltafina公司一开始依据欧盟2002年的宽恕通知获得了有条件的免除罚款的待遇,但是后来欧盟委员会决定撤销对其免除罚款的宽恕待遇,因为其严重违背了合作义务:在接受有条件的宽恕之后,其将申请宽恕情况告知了其他主要同谋者,因此导致欧盟委员会在实施突袭搜查之前,大多数公司已经知道了欧盟委员会正在开展调查。 The European Coission Fines Cor Cartel in Italian Raw Tobacco Market,,2009-09-23.

    4终止违法行为

    宽恕制度实施的目的在于阻止卡特尔,如果给予一个揭发卡特尔违法行为的公司以宽恕待遇,但是其仍然继续实施该违法行为,这是不恰当的。所以各国普遍规定申请者免予惩罚的条件之一要求申请者终止卡特尔违法行为。此条件中最为主要的内容便是终止违法行为的时间要求。从各国宽恕制度对于申请者的终止违法行为的时间要求来看,存在以下几种情形。

    一是以申请者发觉其参与卡特尔之时为基准终止违法行为。如美国规定申请者公司一旦发现其参与的是违法行为即应采取迅速和有效的行动终止该违法活动。

    二是以申请者提出申请之时为基准。欧盟规定,企业提出申请即应立即停止参与该卡特尔行为。英国要求申请者自向公平交易局揭露卡特尔行为起不再参与卡特尔活动。新加坡、意大利、捷克等国以及欧洲竞争网络(European Co)的宽恕制度皆有与之相似的规定。

    三是以反垄断执法机构实施调查行为之时为基准。如日本,依据日本《禁止私人垄断及确保公平交易法》第7条第2款第7项的规定可知,申请者获得免除课征金待遇的条件之一就是自调查之日起没有再实施有关被审查的违规行为。

    四是至迟在反垄断执法机构于发布宽恕意见或者申请者签订有条件免除责任协议之时。法国规定,企业必须立即并至迟在竞争委员会发布宽恕意见之日终止参与违法行为。 French Coil,Procedural Notice of 17 April 2007 Relating to the French Leniency Programme,,2009-09-25.荷兰规定,至少在最终作出处罚决定之时,申请者应该终止违法行为。The Netherlands Competition Authority,Leniency Guidelines,,2009-09-15.类似规定的还有韩国等。

    新西兰的格式宽恕协议要求申请者证明已经停止卡特尔违法行为。澳大利亚宽恕通知要求一个公司将有资格获得有条件的免除责任条件之一就是其已经停止卡特尔违法行为。巴西、加拿大的相关规则与之类似。

    五是按照反垄断执法机构要求确定何时终止违法行为。如爱尔兰规定,申请者必须依照竞争局的要求终止参与违法行为。此外,德国也规定申请者必须在卡特尔局要求下立即停止违法行为。

    此外,各国反垄断执法机构一般都考虑到如果申请者终止行为可能会引起其同谋者的警觉进而不利于反垄断执法机构和申请者收集证据,这样就妨碍侦查开展,所以绝大多数国家的宽恕制度明确指出如果申请者终止违法行为的时间会妨碍对卡特尔的调查,那么上述终止违法行为的时间规定则不会适用。

    上述五种类型中,要求申请者终止违法行为时间最为严厉的是第一种情形,只有美国宽恕制度有这样的时间要求,其要求申请者公司一旦发现其参与了卡特尔违法行为便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终止该行为。据此,一般来讲,小公司和持股公司往往不能满足此要求。因为在这样的公司中,其高级主管、董事会成员以及企业主往往参与同谋,当这些人参与同谋之时“发现”(Discovery)违法行为就发生了。然而,依据美国“2008年宽恕制度的FAQ”,公司发现违法行为最早时间应为公司董事会或者公司法律顾问第一次被告知公司实施了违法行为之时。这样,高级主管、董事会成员个人或者企业主参与违法行为的事实不会使得公司(企业)不具有宽恕资格。只要公司法律上的全权代表董事会或法律顾问在被告知违法行为之后,立即采取措施终止参与违法行为即可。实践中,一些小型持股公司的董事会不可能被正式告知其参与违法行为,因为其所有董事会成员皆是同谋者,尽管如此,如果在其法律顾问第一次被告知之后该公司立即终止违法行为,该公司仍然具有宽恕资格。Scott D.Ha,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Regarding The Antitrust Divisions Leniency Program and Model Leniency Letters,,2009-09-15.美国司法部就曾以申请者违反终止义务为由撤销了对斯托德尼尔森运输集团公司(StoltNielsen Transportation Group Ltd.)(以下简称斯托德公司)的附条件宽恕待遇。

    2003年1月15日,在斯托德公司承认与其他两个主要海上运输竞争者实施划分客户的同谋行为之后,司法部与其签订一个附条件的宽恕协议。为了获得斯托德公司在调查中的配合,司法部承诺不起诉该公司。然而,在2004年,司法部撤销宽恕协议,理由是斯托德公司在发现违法行为之后没有立即终止同谋行为。随后,斯托德公司向宾夕法尼亚东部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禁止司法部反托拉斯司起诉该公司及其管理人员。该法院支持了斯托德公司诉讼请求,其审理认为斯托德公司没有违反协议的约定并禁止司法部撤销宽恕待遇。司法部对此决定不服并上诉至第三巡回法院。第三巡回法院基于宪法中的分权原则认为地区法院无权禁止司法部的诉讼行为,同时认为免予起诉的协议不能够成为禁止诉讼的理由,但是该协议可以作为起诉后被告的辩护证据,从而否定了宾夕法尼亚东部法院的裁决。据此,美国司法部于2006年9月6日向宾夕法尼亚东部法院起诉了斯托德公司及其两位管理人员。在审判前被告以司法部违反免予起诉协议为由向法院提出驳回司法部起诉的动议(Motion) 在英美法系中,动议(Motion)本来是指议会中由议员提出建议或解决方法以供议会考虑及采取措施所用的一种正式方式,但在诉讼活动中也得到了广泛地运用。

    作为诉讼法上的概念,动议是当事人行使诉权的重要方式,是当事人向法庭提出的请求作出某项特定的裁决或者命令的一种书面或者口头的申请。动议申请通常是在诉讼过程中提出的,且一般要在通知对方当事人后方可提出,但在某些案件中,也可以不经通知对方而直接提出申请,称为单方面申请(ex parte motion)。申请提出的形式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申请提出的时间在法院开庭审理前(如申请驳回起诉)、开庭审理过程中(如申请指示陪审团作出裁断)、开庭审理后(如申请重审)均可。有时法庭也可以依自己的申请或动议作出裁定、命令或指示,如法庭有权依自己的动议而召开审前会议。。一个新的法官主持了该动议的听证,其发现司法部反托拉斯司违反了免予起诉的协议,最终驳回了司法部的起诉。 Portfolio Media,The High Price of Leniency for StoltNielsen,

    ,2009-09-25.司法部后来表示不会对此上诉。于是,斯托德公司与司法部的宽恕协议获得重生。 但是斯托德公司与司法部的官司到此并未结束,在诉讼过程中斯托德公司依据美国的信息自由法(Freedormation Act)不但企图要取得一般宽恕程序的相关信息,而且要求获得从1993年以来所有与司法部签订的宽恕协议,但是司法部拒绝移交任何协议。后来斯托德公司依据信息自由法起诉了司法部要求其公开所有协议,2007年受理该案的美国哥伦比亚地区法院却支持了司法部主张并认为,因为这些文件的本身特征,包含于宽恕协议中的信息不能合理被区别开来。于是该案件被上诉到哥伦比亚上诉巡回法院,上诉法院于2008年7月25日作出撤销地区法院的判决并将案件发回重审的裁决,其认为信息自由法针对的是信息不是文件,一个政府机构不能仅以其包含有不能公开的例外信息而拒绝公开整个文件。

    后来,在2009年1月26日双方达成和解,根据和解协议司法部要公开100个经过删节处理的宽恕协议。至此,斯托德公司与司法部的纠纷才彻底结束。整个案件的争议焦点就是在发现公司参与违法行为之后,申请者斯托德公司是否采取措施终止违法行为。司法部认为斯托德公司发现违法行为的时间是2002年3月,而直到2002年11月非法行为才终止,从发现到终止拖延了9个月的事实无法说明其行动时是及时和有效的。司法部还主张是由实施卡特尔违法行为的高级职员展开了斯托德公司的内部调查,其认为如果斯托德公司真正终止刑事违法行为为什么让一个犯罪嫌疑人实施内部调查呢?另外,在调查之后,参与实施违法行为的雇员没有得到任何形式的惩罚。还有,两位负责日常参与卡特尔的管理人员在被“发现”之后仍然被允许继续参与卡特尔。Scott Hammond,Scott Hammond on StoltNielsen,

    ,2009-09-26.但是,宾夕法尼亚东部法院在两次审理案件中均未支持司法部的主张。综合两次裁决,法院没有支持司法部的理由在于:一是司法部已经获得司法交易利益,因为正是利用斯托德公司提供的犯罪证据,司法部瓦解了卡特尔并成功起诉另外两个同谋者Odfjell Seachem公司和 Jo Tankers公司; Odfjell公司被判处承担4250万美元罚金,其两位主管被判处监禁和罚金刑。而Jo Tankers公司被判处1950万美元,其前任主管同样被判处监禁和罚金刑。二是法院在解释宽恕协议时采取有利于被告的原则,原因在于免予起诉的协议涉及重要的宪法权利,同时司法部作为协议的提供者,其有责任使得协议更加清晰以减少模糊。因为“迅速和有效行为(Pro)”的含义在协议中没有明确界定,司法部不能机械地从字面上解释宽恕协议。从一般意义上理解,迅速和有效的行动是一个快速和勤勉的过程,其并不意味着要求立即终止反竞争行为。

    法院查明,斯托德公司自“发现”实施违法行为之后,采取一系列行为来终止违法行为,这包括在一个修订反托拉斯遵守手册中建立了全面的反托拉斯遵守政策、迅速将手册分发给其雇员和竞争者、进行强制性的反托拉斯遵从培训、要求与竞争者签订书面合法协议并由律师审查、要求雇员签署遵守新反托拉斯政策的书面保证书和告知其竞争者修订后的政策与遵从该政策的意愿等。Kauffman,J.,Memoranduates of America V.StoltNielsen S.A.,Et Al,,2009-09-26.此外,法院还发现斯托德公司依据其反托拉斯遵从政策开始真正竞争。法院没有支持司法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其提供证据的证明效力偏低,司法部的证据主要来自于斯托德公司的另外两个同谋公司的七个主管。

    尽管斯托德案件发生于美国司法部实施宽恕制度之中,但是该案对其他国家实施宽恕制度以及认定申请者终止违法行为等方面具有一定警示教育作用。从更快打击卡特尔进而尽量减少卡特尔违法行为对市场经济和消费者利益的危害角度来讲,要求申请者尽早尽快终止违法行为无可厚非,然而实际上申请者冒着极大风险去申请宽恕,如果反垄断执法机构在获得犯罪证据并成功瓦解卡特尔之后以申请者没有及时终止违法行为为由来否认宽恕协议的效力的话,那么其必然会损及宽恕制度的可预期性和公信力。第一种、第二种和第三种情形对于终止时间的要求过于严格,在实际中可操作性较差,因为反垄断执法机构往往很难证明申请者在申请或发现违法行为之后没有迅速终止违法行为,而申请者也容易做到实施一些行为来满足宽恕制度的要求,同时也没有必要这么规定,因为宽恕制度实施最终目的在瓦解卡特尔,如果反垄断执法机构已经利用申请者提供的证据成功打击了卡特尔,至于申请者早一点或晚一点终止违法行为已无关紧要。在实施宽恕制度中,美国司法部官员承认“从1978年和1993年修改宽恕制度直到斯托德案件为止,反托拉斯司受理超过100个申请人(几乎所有这些申请人最终获得宽恕)中,斯托德公司是司法部唯一企图撤销宽恕待遇的。” Scott Hammond,Scott Hammond on Stolt Nielsen,,2009-09-26.

    在笔者看来,相对比较合理的终止时间应该是第四种情形规定的,即要求至迟在反垄断执法机构于发布宽恕意见或者申请者签订有条件免除责任协议之时。从司法交易角度来看,如果反垄断执法机构承诺给予宽恕待遇,那么申请者必须应当终止违法行为。 当然,不能说反垄断执法机构不给予宽恕待遇,申请者就继续实施违法行为。一些追随美国立法的国家如加拿大、巴西等国,在设计本国的宽恕制度上许多方面照搬美国的做法,但是在关于终止违法行为的时间要求上,则采取了与之迥异的第四种情形规定的时间要求。

    第五种情形中终止违法行为的时间是按照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要求确定的,尽管其具有不确定性,但是一般来讲反垄断执法机构至迟在发布宽恕意见或者申请者签订有条件免除责任协议之时就会应该要求申请者终止实施违法行为,除非是申请者过早终止行为会不利于侦查行为的展开。换言之,在实践中,此情形的时间要求往往与第四种情形相同。

    实施宽恕制度的国家除了确定上述主要条件之外,有些国家还规定其他一些条件,如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两国后来取消此要求)的宽恕制度明确规定,获得宽恕待遇的申请者必须“在可能的情况下向受害者赔偿”。对于受害人赔偿问题与宽恕制度的关系问题,在后文会详细分析。此外,还有些国家规定了宽恕制度一些适用消极条件,如以色列规定如果申请者曾经参与卡特尔行为被查处过或者曾被给予宽恕待遇则不能被给予宽恕待遇。

    (2)减轻责任宽恕的适用条件

    一般而言,减轻处罚的宽恕制度与免除处罚的宽恕制度存在一些相同的适用条件,如要求终止违法行为,承担充分、真实和持续的合作义务等,两者主要在适用主体和提供证据等条件上存在不同的要求,所以笔者关于减轻处罚宽恕制度适用条件的分析主要围绕适用主体和提供证据这两个条件来进行的。

    1适用主体

    上文提到,为促使卡特尔违法者竞相向反垄断执法机构报告违法行为,免除责任待遇只给予第一个单个申请者,即采取“最先上门者原则”。与免除处罚的宽恕待遇仅限一个主体的立法设计相比,各国关于减轻处罚的适用主体的立法规定较为复杂,有的国家对适用主体数量有限制,而有的国家对此则无限制。 被减轻的惩罚措施主要是指行政罚款,并不包括英国法上取消董事资格、韩国法上纠正措施等。规定适用主体有数量限制的国家如韩国、葡萄牙和日本,韩国减轻处罚的待遇仅限于前两位申请者,根据韩国《规制垄断与公平交易法实施条例》第35条第1款中第2项和第4项的规定,在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实施调查行为之前或之后第二个独立提出证据证明不合法卡特尔行为的可以获得减少30%的课征金和减少纠正措施宽恕待遇(2007年韩国将第二个申请者最高可以获得减轻处罚的幅度调整为减少50%课征金)。

    同样,依据葡萄牙的宽恕制度的规定可知,其适用主体也不会超过两个。See the Assembly of the Republic of Portugal,Establishing The Leagal Rules For Immunity Fro in the Financial Penalties In Administrative Offence Proceedings for Breach of the National Competition Rules,,2009-09-29.而日本则规定至多有三个主体可以获得减轻处罚的宽恕待遇。时建中主编:《三十一国竞争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59页。

    对于适用主体无数量限制的国家立法模式又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是明确规定依据申请顺序而给予不同申请者减轻处罚的幅度;第二种是没有明确规定依据申请顺序而给予不同申请者减轻处罚的幅度。第一种典型代表是欧盟,依据欧盟现行2006发布的宽恕通知的规定,未满足免除惩罚条件的,揭发其参与影响共同体的被指控的卡特尔的企业仍然可能会有资格获得减少罚款的待遇,第一个提供重大新增价值的企业将可能被减免30%~50%罚款,第二个提供重大新增价值的企业可能被减免20%~30%罚款,随后提供重大新增价值的企业,减免不超过20%罚款。第二种情形的国家有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和新加坡等,在这些国家的宽恕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最先获得减轻惩罚待遇的申请者和后来获得减轻惩罚待遇的申请者,在减轻幅度方面有区别,其一律规定是不超过50%。但实际上,尽管这些国家的宽恕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依据顺序来给予不同申请者的减轻幅度,但是申请顺序往往是反垄断执法机构在决定减轻幅度方面一个考量因素。如意大利的宽恕通知的第5条规定,在确定减少罚款的准确幅度上,执行机构将会考虑申请者提供合作的及时性。 Italian Competition Authority,Notice on the NonI of Fines Under Section 15 of Law No.287 of 10 October 1990,,2009-09-28.

    宽恕制度的设计者限制减轻处罚待遇被给予者的数量以及按照申请顺序区别对待申请者,其目的一方面是诱使卡特尔违法者尽快向反垄断执法机构进行报告以提供有价值的证据,另一方面在于避免因宽恕制度获得者覆盖面过大而降低卡特尔惩罚措施的威慑力,进而会产生助长卡特尔形成的不利后果。有些国家在实施宽恕制度中就意识到适用主体过于宽泛问题,如韩国的宽恕制度原来对于符合宽恕条件的申请者的数量没有限制,哪怕是第五个申请者也能得到减轻幅度较多的宽恕待遇,同时也允许联合申请。但是,在2006年为促使申请者为获得宽恕利益而竞争和提高宽恕申请速度,韩国将此修改为只有第一和第二个申请者才能得到幅度较多的宽恕待遇,并且卡特尔违法者联合申请宽恕将会被拒绝。Korea Fair Trade Commission,2006 Annual Report,,2009-09-25.

    此外,一些国家和地区为促使违法者尽快报告违法行为,不断降低减轻责任的幅度,以确保免除罚款和减少罚款间形成重大差别而使得宽恕制度更具有吸引力。这方面最为典型的例证是欧盟宽恕制度的立法变迁。欧盟1996年的宽恕通知比2002年宽恕通知过于“宽恕”,因为第二个申请者被给予减轻罚款待遇的额度可以达到75%,而其他申请者不管申请顺序如何皆有可能被减少罚款的额度达50%。而2002年的宽恕通知对此规定却相对严格,因为第二个申请者被给予减轻罚款幅度最高只达到50%,第三个申请者是20%~30%,其他申请者被减轻罚款的幅度最高仅可以达到20%。尽管在2006年的宽恕通知中对减轻幅度没有改变,但是实际上由于欧盟新的罚款指南的实施, 欧盟委员会共发布两个罚款指南,最新的指南是2006年发布的,其全称是《关于确定第1/2003 号条例第23 条第2 款a 项所规定的罚款方法的指南》。被减轻处罚的违法者所受到罚款数额相比以前还是增加了。

    2提供证据

    减轻处罚宽恕制度的构建旨在诱使已经处于调查中的卡特尔成员提供具有价值的证据以便反垄断执法机构彻底和快速查处卡特尔违法行为,所以规定减轻处罚宽恕制度国家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在实施宽恕制度中对卡特尔违法者所提供证据的证明效力相当重视,并以此作为减轻处罚的核心条件。因而,减轻处罚宽恕制度往往皆规定申请者所提供的证据与反垄断执法机构已掌握的证据相比具有一定价值。为使得减轻处罚宽恕制度适用条件明确和透明,宽恕制度会规定申请减轻处罚者提供证据所应满足的标准和要求。关于这方面规定较为详细并具有影响的当属欧盟委员会。欧盟委员会在1996年的宽恕通知中曾经规定的标准是“能够对证明违法行为起重要贡献”,这被称之“重要贡献”(tribution)标准。而2002年的宽恕通知中用“重大新增价值”(Significant Added Value)标准取代了重要贡献标准,2002年宽恕通知的第22条规定,“新增价值”指根据所提供证据的性质和/或详细程度,该证据能加强委员会核实可疑事实能力的程度。

    一般情况下,进行这方面的评估时委员会会认为,来源于有关事实发生时的书面证据比随后发现的证据有更大的价值,与只有间接关系的证据相比同可疑事实有直接关系的定罪型证据具有更高的价值。欧盟委员会2006年宽恕通知延续了此标准,并增加了“具有说服力(Compelling Evidence)证据”概念,其第25条规定:“……同样,需要用以指控同案企业违法行的证据来佐证的证明程度对于证据价值有影响。因此,有说服力证据比在被质疑时要求其他来源加以佐证的证据(例如声明)的价值更大。”通过不断修改获得减轻处罚宽恕待遇的证据标准,欧盟旨在一是使标准更加透明和确定,二是通过提高证据门槛促使申请者尽早向执法机构报告。虽然逐渐提高后来者获得宽恕待遇的门槛可能会导致潜在申请宽恕待遇者数量减少,The ABA Section of Antitrust Law and Section of International Law,Co of Antitrust Law and Section of International Law In Response to the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Request for Public Coission Notice on Iion in Fines in Cartel Cases,,2009-10-03.然而由于违法者越早报告,其提供证据需要满足的标准越低,进而越容易获得减轻惩罚的待遇,因此提高证据门槛会激励申请者尽快尽早向执法机构报告。在欧盟的合成橡胶(Synthetic Rubber)案中,涉及实施违法卡特尔行为的主要有五个公司集团,其中有三个公司即Bayer、Dow、Shell向委员会申请了宽恕待遇,结果Bayer公司因是第一个报告违法行为而获得免予罚款,第二个申请者Dow公司被减少40%的罚款。而尽管最后申请者Shell公司承认参与卡特尔,但是其对委员会调查工作所起的作用没有符合2002年宽恕通知中关于减少罚款的要求即没有达到重大新增价值的标准,所以没有获得任何宽恕待遇。The European Coission Fines Producers and Traders of Synthetic Rubber C= 519 r Price Fixing Cartel,,2009-10-09.

    (3)额外宽恕的适用条件

    在全球市场中,一个公司往往在数个市场上销售产品以及许多组织形式复杂的下属公司在母公司的授意下执行市场政策,因此,这一现象并不令人惊奇即许多被调查出在一个市场中实施卡特尔行为的公司在另外市场中也实施了卡特尔行为。所以,为鼓励正被调查的卡特尔行为人就其在其他市场中的同谋行为提出宽恕申请,以配合反托拉斯司调查工作,美国反托拉斯司在1999年正式宣布在实施公司宽恕制度时采取“额外宽恕”政策。额外宽恕是指一个正处于被调查的实施违法卡特尔行为的公司在未满足免除责任的条件下揭发了参与的另一产品或市场中卡特尔违法行为,从而在被免予因实施第二个违法卡特尔所承担的公法责任的同时被额外实质减少因实施第一个卡特尔违法行为所承担的公法责任。

    目前采取额外宽恕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从澳大利亚最新(2009年7月)发布宽恕政策释义指南(ACCC Iterpretation Guidelines)中可以看出,额外宽恕被给予以下两种情形下的违法者:一是在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对卡特尔违法行为调查中给予合作但是没有获得免予处罚的违法者;二是在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对卡特尔违法行为调查中给予合作,没有获得免予处罚但是却报告另一个卡特尔违法行为的违法者。澳大利亚的额外宽恕与其他国家规定的不尽一致,一般而言,其他国家的额外宽恕主要针对第二种情形。这方面内容参考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网站中内容()。、英国、新加坡、韩国、巴西、以色列等国,还有一些国家正在考虑引入该规则,如新西兰。从各国关于额外宽恕的立法规定来看,内容大同小异,综合各国关于额外宽恕制度的规定,笔者认为其适用条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适用主体

    在实施宽恕制度中,一些国家如美国和巴西等采取“胜者全赢”(WinnerTakesAll)的原则,仅给予第一个满足条件的申请者免予处罚的待遇,而后来者尽管通过辩诉交易可能获得一定幅度的减轻处罚,但是在这种情形下的辩诉交易并不具有预期性和确定性, 美国额外宽恕其实也是通过辩诉交易方式给予卡特尔违法者的,但是在辩诉交易中卡特尔违法者报告另一个违法行为是其获得实质减少责任待遇重要因素,具有较强的确定性和可预期性。所以针对违法者有可能在多个市场中实施同谋行为的情况,反垄断执法机构为诱使其报告其他市场中卡特尔行为而给予未获得免予处罚的违法者一个额外获得大幅度减轻惩罚的司法交易机会。因而反垄断执法机构规定额外宽恕主要是针对不符合免予处罚的卡特尔违法者。一般而言,如果违法者就实施某个卡特尔违法行为已经被给予免予处罚的从宽待遇,那么从违法者角度来讲,其就没有必要获得额外宽恕待遇,反垄断执法机构也就没有可能与其进行司法交易,即以报告另一个卡特尔违法行为来获得就实施第一个违法行为所承担责任的实质减轻宽恕待遇。当然,还有一些国家的宽恕制度中没有采取“胜者全赢”(WinnerTakesAll)的原则,即后来满足条件的申请者可能获得从轻处罚的从宽待遇,因此,如果违法者仅符合从轻处罚待遇,那么其也有可能为获得更多的宽恕待遇而报告另一卡特尔行为而获得额外宽恕。

    2适用条件

    卡特尔违法者获得额外宽恕的核心条件就是报告另一个完全独立卡特尔违法行为,同时该报告行为符合免予处罚条件。额外宽恕其实也是一种司法交易,即违法者报告另一个卡特尔违法行为,反垄断执法机构实质减轻其第一个违法行为的责任。另一个卡特尔往往是指其他独立产品市场或地理市场的卡特尔,该卡特尔违法行为是发生在一个独立市场中,该市场与第一个卡特尔行为发生的市场领域应该不属于同一个相关市场。 英国在2004年发布的关于确定罚款数额指南(OFTs Guidance As To The Appropriate Amount of A Penalty)中第3.16条明确提到,一个配合公平贸易局调查其在一个市场中实施的卡特尔行为的经营者可能涉及另一个市场中一个完全独立卡特尔行为。新加坡2009年发布的宽恕指南(CCS Guidelines on Lenient Treatakings Corctivity Cases 2009)中第6条第1款也有类似规定。从实践运行情况看,违法者往往报告其参与其他独立产品市场中卡特尔违法行为较为常见。

    如在克林普顿公司(Crompton Corporation)案件中,该公司因参与从1995年至2001年间在橡胶化学(Rubber Chemical)产品市场中固定价格和划分消费者市场的共谋行为而遭到调查,因为该公司没有成为最先上门者,其未被给予免除责任待遇。但是,在反托拉斯司开始对其橡胶化学产品市场调查之后,克林普顿公司立即在全公司内部发动一场全面的内部调查以了解其是否牵涉其他产品市场中的同谋行为,结果发现该公司在其他4种产品市场中参与了同谋行为。这四种产品是三元乙丙单体(Ethylene Propylene Diene Monomers)、热稳定剂(Heat Stabilizers)、丁腈橡胶(Acrylonitrile Butadiene Rubber)和聚酯多元醇(Polyester Polyols)。于是,克林普顿公司向美国司法部反托拉斯司报告这几个产品市场中的卡特尔违法行为并最终获得额外宽恕。 Scott D.Hammond,Measuring the Value of Second In Cooperation in Corporate Plea Negotiations,,2009-10-10.

    卡特尔违法者报告其他市场中的卡特尔行为必须使得其符合免予处罚的条件。一般来讲,卡特尔违法者报告违法行为必须是在反垄断执法机构还没有察觉或者即使察觉其还没有决定性证据来查处违法行为之前。这个条件的设置使得反垄断执法机构能够成功查处另一个卡特尔违法行为。从反垄断执法机构立场来讲,其可以节约执法资源。正是基于这样因素考量,反垄断执法机构才会愿意实质减少卡特尔违法者第一个违法行为的责任。然而,如果卡特尔违法者报告行为不符合免予处罚条件但是满足减轻处罚待遇条件(这个问题只会存在那些规定宽恕制度包括减轻责任待遇的国家中,如新加坡、英国等),那么其是否获得额外宽恕呢?

    一般来讲,卡特尔违法者不会获得额外宽恕待遇,至多该报告行为可以成为反垄断执法机构在确定责任时的一个考虑因素。新加坡竞争委员会在回应公众征求意见稿中曾经提到这样的问题。See Coission of Singapore,Coission of Singapore Guidelines on Lenient Treatakings Corctivity Cases,,2009-10-11.

    额外宽恕制度在实践中取得很好效果,在美国司法部调查的卡特尔案件中,多数为国际卡特尔案件,这些案件约有一半是在其他卡特尔案件中通过额外宽恕制度揭露出来的。See Scott D.Hat Developments,Trends,and itrust Division s Crit Program,,2009-10-12.尽管额外宽恕制度在美国取得很好的实施效果,但是作为世界上重要经济共同体的欧盟在其宽恕通知中却没有规定额外宽恕条款,所以有的学者对此提出了批评。McElwee,Donald,Should the Coy Plus in its fight Against HardCore Cartels?,European Cow Review,Vol.25,No.9,2004.

    2.个人宽恕(Individual Leniency)制度的适用条件

    个人宽恕制度是相对于公司宽恕制度而言,而个人是相对于作为经济组织的实施违法行为的经营者而言的。 当然公司宽恕制度适用对象不仅限于公司,其适用对象实际上指作为经济组织的实施违法行为的经营者,它包括公司、企业、商业团体、合伙、个体户、农业合作社、商业联合体、非营利组织和在特定市场中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公共实体等。为行文方便,简称“公司宽恕制度”。最先规定个人宽恕制度的国家是美国,其旨在促使参与卡特尔违法行为的经营者能够并尽快申请宽恕,因为是否承担严厉的个人责任往往是卡特尔违法行为负有责任的个人如公司董事、高级职员和雇员在决定公司是否向反垄断执法机构报告违法行为时候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在实践中,除了出于惧怕严厉法律责任的威慑之外,还有为报复而告密的。譬如对公司不满的雇员、被解雇的职员、前任贸易协会官员以及前任配偶和情人可能会更急迫指出某位参与卡特尔违法行为的个人。See Baker D,The Use of Criw Remedies to Deter and Punish Cartels and BidRigging,George Washington Law Review,Vol.69,2001.个人宽恕制度制造了公司与其职工竞相报告违法行为的局面,因为一旦公司没有报告或者迟延报告,而其职员完全有可能在面对严厉个人责任的威慑下秘密地积极地向反垄断执法机构报告该公司参与同谋行为的事实,这将会导致公司及其他负有责任的职员面临严厉法律制裁。

    在实践中,美国司法部反托拉斯司采纳一项政策——分拆政策(CarveOut Policy),即如果卡特尔违法者公司在调查中较迟向反托拉斯司报告,那么其可以与反托拉斯司达成免予起诉的认罪交易,但是有责任的董事、高级职员和雇员是被排除在此协议之外的,他们不得不要么与反托拉斯司达成另一个认罪协议,要么受到起诉。(See Scott D.Hating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Applying for Corporate Ay,How Do You Put A Price Tag on an Individual s Freedom?.)事实上,在处罚卡特尔违法者时,将公司与其职员分开对待的拆分政策目的在于切断职员与公司间的利益纽带,造成公司和职员间的利益博弈,这样会使得个人在面对严厉法律责任时候出于保护自我利益的目的去揭发公司的违法行为。因此,个人宽恕制度如同一只看门狗来确保公司自己本身去报告违法行为。Scott D.Haones of an Effective Leniency Program,,2009-10-13.

    基于同样的原因,个人宽恕制度也会使得各个卡特尔同谋者的负有责任的职员尽早申请宽恕,因为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一个被判处有罪的职员是由于其曾经与其他卡特尔参与者的某位代表密谋过,而后来此代表向政府揭发了密谋行为。在赖氨酸卡特尔案件中,一个向政府告密的人后来成为政府的“线人”,其为了帮助政府调查继续参与密谋会议并用录音器材偷录了会议过程。Baker D.,The Use of Criw Remedies to Deter and Punish Cartels and BidRigging,George Washington Law Review,Vol.69,2001.基于个人宽恕制度实施的有效性,一些规定卡特尔个人违法责任的国家也引入此项制度。

    另外一些国家尽管规定个人刑事责任但是没有规定针对个人刑事责任的宽恕制度,如德国、日本、韩国、南非等国。个人宽恕制度在实施中存在一些与公司宽恕制度相同的适用条件,如要求终止违法行为,承担充分、真实和持续的合作义务,没有胁迫他人参与卡特尔违法行为或不是卡特尔违法行为的领导者和发起者等,以及在反垄断执法机构未掌握充分证据之前第一个提出申请等方面。而两者区别之处在于适用主体不同。 目前采纳个人宽恕制度的主要有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以色列、巴西和英国等国。

    一般而言,公司宽恕待遇既包括免予处罚公司,又包括免予处罚相关责任人,即如果公司申请宽恕待遇并获得成功,那么其有关人员在配合调查工作的情况下一般皆能被免予处罚。事实上,个人宽恕制度是对公司宽恕制度的补充,个人往往在公司没有申请、未及时申请或申请后又撤销的情况下,基于保护自己利益而单独向反垄断执法机构申请以获得宽恕。从采纳个人宽恕制度国家的立法规定来看,该制度主要适用于实施卡特尔违法行为经济组织中的负有责任的董事、高级职员和雇员。加拿大宽恕通知中第22条还规定了公司代理人也可以提出宽恕申请。The Competition Bureau,Ihe Competition Act,,2009-10-19.另外,还有一些国家明确规定前任的公司董事、高级职员和雇员也可以提出个人宽恕申请,如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现行(2009年7月发布)的宽恕通知明确规定有资格提出个人宽恕申请的包括现在或曾经参与卡特尔的公司中的现任或前任董事、高级职员和雇员。 Australian Coer Co immunity policy for cartel conduct,,2009-10-20.巴西、以色列等国也有类似的规定。

    三、反垄断法中的宽恕制度实施之法律后果

    (一)公司宽恕制度的实施后果

    一个实施卡特尔违法行为的公司如果申请宽恕并符合相关条件,那么其可能被免除处罚或减轻处罚。

    1.免除处罚

    各国对于卡特尔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的规定存在单罚制和双罚制之别,采取单罚制的国家就是仅处罚实施卡特尔的经营者,当然经营者最为主要的组织形态是公司。实施宽恕制度的结果就是免除经营者(公司)的责任。而在实施双罚制的国家中不但实施卡特尔违法行为的经营者而且相关对卡特尔违法行为负有责任的董事、高级职员和雇员(为行文方便,以下这些人员简称“职员”)皆要承担法律责任。在采纳双罚制的国家,如果公司获得免除处罚的待遇,其相关职员一般同时也会获得免予处罚的待遇。立法之所以规定一并免除公司职员责任旨在确保公司宽恕制度得以实施。因为采取双罚制的国家在实施宽恕制度中,反垄断执法机构势必会对违法行为进行详细的调查,确定违法者并追究其法律责任。如果公司职员没有被免除处罚的可能,那么公司宽恕制度往往难以真正实施。因为公司宽恕申请是由公司职员等具体人员承办的,假设公司宽恕申请能够成功,但是其职员不能幸免,那么对卡特尔行为负有责任职员就不会支持公司申请宽恕。即便公司申请宽恕,公司中职员会基于保护自己利益而不去配合或极力阻碍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调查。这方面最为典型的例证就是德国关于串通投标案件适用宽恕制度情况。在德国,个人对其串通投标行为承担刑事责任但是没有相应的宽恕制度,尽管其存在针对公司的宽恕制度,但是结果德国竞争当局没有收到一个关于串通投标案件的宽恕申请。Wouter P.J.Wils,Leniency in Antitrust Enforcee,World Competition,Vol .30,No.1,2007.

    (1)免除对公司处罚

    免除对公司处罚是公司获得的最大宽恕待遇。依据是否排除自由裁量权可以将免除分为自动免除和酌定免除。自动免除是指在反垄断执法机构开始调查之前,违法者公司报告违法行为而获得免除处罚待遇。酌定免除是指在反垄断执法机构调查之后没有获得充分证据来指控违法行为之前,违法者报告违法行为并提供相关证据和信息,反垄断执法机构行使自由裁量权而给予违法者免除处罚的待遇。

    尽管卡特尔违法责任承担方式有很多,但是被给予宽恕待遇的公司往往只能被免除财产性处罚包括刑事罚金和行政罚款。刑事罚金的免除一般是由公共起诉机关作出免予起诉决定来实现的。行政罚款的免除是由反垄断执法机构直接作出不处罚决定来实现的。当然,一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免除对卡特尔违法公司处罚的性质主要取决于该国对于卡特尔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的规定。

    另外,有的国家反垄断法还规定其他对卡特尔违法公司的惩罚措施,如韩国《规制垄断与公平交易法》第21条规定了纠正措施的惩罚措施, 韩国《规制垄断与公平交易法》第21条规定,发生违反第19条第1款规定的不正当协同行为(不正当协同行为主要是指卡特尔行为)时,公平交易委员会可以指令该经营者终止该行为、公布收到纠正令的事实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参见时建中主编:《三十一国竞争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05页。所以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对卡特尔违法公司的责任免除还包括免予实施此项惩罚措施。

    (2)免除对公司职员的处罚

    公司职员因实施卡特尔行为而应受到处罚的措施一般包括罚款、罚金或监禁,还有英国规定的特殊惩罚措施——取消董事任职资格。在采取双罚制的国家如果公司有资格获得免予处罚的待遇,那么其相关职员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往往一并获得免予上述处罚的从宽待遇。一般而言,采取双罚制国家的公司宽恕制度必然包含对现任职员处罚的免除。如何认定现任呢?美国曾在2008年发布的宽恕制度FAQ中对此界定为:“现任是指公司签订附条件宽恕函的时候在任。也就是说,那些董事、高级职员和雇员哪怕在签订附条件宽恕函之后离开工作岗位,他们仍然被视为现任。” Scott D.Ha,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Regarding the Antitrust Divisions Leniency Program and Model Leniency Letters,,2009-09-15.另外,在实践中,由于公司的人事变动,一些曾参加卡特尔违法行为的职员已经不再担任原来的职位。而在适用宽恕制度时,现任职员和前任职员所受到待遇不完全一致。一般而言,公司宽恕政策并不适用前任董事、高级职员和雇员,因此反垄断执法机构往往没有义务给予这些人员宽恕待遇。

    然而,反垄断执法机构仍然有权力达成这样的协议即如果他们承担合作义务并满足协议要求,那么这些人员将不会遭到指控。因此在许多情况下较为可行的办法就是申请者在寻求宽恕之时应将这些人员包含于申请之内。所以是否对前任董事、高级职员和雇员进行保护取决于公司宽恕申请中是否包含他们,当然更为重要的在于公司是否有能力让他们配合调查工作。 Scott D.Ha,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Regarding The Antitrust Divisions Leniency Program and Model Leniency Letters,,2009-09-15.

    尽管公司宽恕制度的衍生利益包含免除对相关职员处罚,但是公司职员要真正获得这种衍生利益则是有条件的。从各国相关规定来看,主要有这样一些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公司职员名单被包含于公司宽恕协议或申请书之中。通常情况下,反垄断执法机构对于申请公司中需要保护的职员无从知晓,所以申请公司往往在提交申请或签订协议时应将那些需保护的职员明确写入宽恕协议中。如澳大利亚的最新发布宽恕政策(2009年7月发布)第14条明确规定:“提交申请之时,公司必须列举衍生保护的现任和前任董事、高级职员和雇员名单。”ACCC,ACCC immunity policy for cartel conduct ,,2009-10-29.当然,将这些职员明确列举出来也便于反垄断执法机构对其进行调查取证和寻求合作。

    第二个条件是公司职员承认参与违法行为。在公司申请宽恕的情形下,其职员承认参与违法行为往往构成公司承认违法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认行为是反垄断执法机构给予宽恕待遇的重要前提。另外,承认行为也是反垄断执法机构据以判断是否存在违法行为一个重要依据,因为如果反垄断执法机构发现被承认参与的行为不构成违法,那么其就没有必要对相关行为进行调查以防止浪费执法资源。所以,英国公平贸易局2008年12月发布的《关于处理宽恕和不采取行动申请的指导说明》(Leniency And NoAction—OFT s Guidance Note on the Handling of Applications) 英国对卡特尔违法行为采取双罚制即对违法公司处以罚款,而对违法公司中个人处于刑事监禁和罚金。适用公司和个人宽恕制度不同,针对公司采取的宽恕制度被称为“leniency”,而个人刑事责任宽恕是通过发布“no action letter”实施的。第7.4条中明确规定:“个人被免除刑事责任指控条件之一是承认‘不诚实地参与了卡特尔违法行为’。

    如果该承认被认为是不充足的,其将会得到一封‘安慰信’(Comfort Letter)。安慰信将说明在经过对证据的分析之后,这些证据对于证明牵涉卡特尔违法行为中个人违法行为是不充足的,那么公平贸易局会认为该人不会有被公平贸易局或其他机构起诉的风险。” OFT,Leniency and no action—OFT s guidance note on the handling of applications,,2009-10-29.美国的公司宽恕制度也有要求职员必须承认参与违法行为的规定,这个要求被规定在司法部反托拉斯司设计的附条件宽恕函中。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宽恕制度皆有相同的关于要求申请公司的职员承认违法行为的规定。

    第三个条件是公司职员必须与反垄断执法机构进行合作以配合其调查工作。这个也是最为重要的条件。宽恕制度是一种司法交易,反垄断执法机构免除对违法者的处罚旨在获得其合作从而查处卡特尔违法行为。宽恕制度往往不仅要求公司配合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调查工作,而且对其职员也有此项要求。因为职员的合作一方面构成公司合作内容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职员的合作也是自己本身获得宽恕的重要前提。无法想象,反垄断执法机构会给予不与其合作职员的免除处罚的待遇。事实上,即便公司的职员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即其被公司列入保护范围同时也承认参与违法行为,但是如果其没有配合执法机构的调查工作,那么其也很难被免除处罚。

    相反,即便一个公司没有满足宽恕条件,但是只要公司职员满足一定条件尤其是合作义务,这些职员仍有被免除惩罚的可能。 当然这就会涉及个人宽恕制度的适用问题。对此,加拿大最新宽恕通知(Ihe Competition Act)的第22条就有明确规定:“一个公司不满足宽恕条件,那么其现任或前任的董事、高级职员和雇员仍有可能获得免除责任的待遇如同其申请了个人宽恕制度一样。为满足条件,他们将被要求承认参与违法行为并且在竞争局调查和后来的起诉中提供全面、及时和持续的合作。” Canada s Competition Bureau,Ihe Competition Act,,2009-07-12 .

    正是因为此项条件如此重要,所以各国皆要求职员必须与反垄断执法机构合作。美国公司宽恕政策中对此有明确规定:“如果一个公司符合自动宽恕条件,承认参与了反托拉斯刑事违法行为以作为公司坦白内容的所有公司董事、高级职员和雇员只要真诚地和全面地坦白他们的违法行为并继续协助反托拉斯司的调查工作也可以获得免除责任的待遇。”同时,美国关于对于企图获得免除处罚的个人应满足的条件被规定在附条件宽恕函中。 美国附条件宽恕函规定的条件包括:(1)核实附条件宽恕函中第一段关于申请者的陈述;(2)申请者必须满足附条件宽恕函第二段中关于充分、持续和全面的合作的界定;(3)有关董事、高级职员和雇员承认知道或参与被揭发的反竞争违法行为;(4)在反托拉斯司调查过程中这些个人必须与其充分、真正的合作。澳大利亚最新宽恕通知第14条明确规定:如果一个公司满足附条件宽恕待遇,所有承认参与违法行为的、充分披露相关信息和与竞争消费者委员会合作的现任和前任董事、高级职员和雇员将被给予与公司相同的宽恕待遇。

    加拿大也有类似规定:如果一个公司符合宽恕条件,承认参与了反竞争违法行为以作为公司坦白内容的所有现任公司董事、高级职员和雇员在提供了全面地、及时地和持续地合作情况下,他们也可以获得与公司相同的待遇。与竞争局进行合作的前任董事、高级职员和雇员也可能有资格获得免除责任的待遇。当然,竞争局将会结合具体案情作出这样的决定。

    此外,公司中职员获得宽恕待遇的方式因其所属公司获得宽恕类别不同而不同。一般而言,如果公司获得自动宽恕待遇,那么其符合条件的职员获得宽恕待遇也是自动的。如果公司获得酌定宽恕待遇,那么反垄断执法机构会通过行使自由裁量权来决定是否给予公司职员免除处罚的待遇。英、美两国对此有所规定。英国公平贸易局发布的《指导说明》第7.13条规定:“一个公司被给予A类型宽恕待遇,其所有牵涉违法行为的现任和前任的雇员和董事将被自动给予免予刑事起诉的待遇。”而该《指导说明》第7.15条则规定:“一个公司能够成功申请B类型宽恕待遇,所有与公平贸易局合作的牵涉到违法行为的现任和前任的雇员和董事将被确保给予免予刑事起诉的待遇。”该指导说明中的A类型宽恕制度指的是自动宽恕,而B类型宽恕制度是指酌定宽恕。同样,美国司法部反托拉斯司2008年发布宽恕制度FAQ的第23条也有类似规定。

    在采取惩罚性民事损害赔偿制度的国家,公司获得免除责任待遇后果还表现为仅为单倍赔偿,同时无须对其他违法者违法行为承担连带责任,如美国。关于这方面内容在后文有详细论述。

    2.减轻处罚

    从各国关于宽恕制度的规定来看,减轻处罚主要就是指减少行政罚款。采取刑事罚金国家实施的宽恕制度中一般不包含减轻刑事罚金的宽恕待遇,其减轻罚金措施往往通过辩诉交易、和解制度或合作政策实现的。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所以笔者主要论述宽恕制度实施中的减轻行政罚款。目前实施减轻处罚宽恕制度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欧盟、欧盟的成员国以及韩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各国规定的具体减轻罚款的幅度和适用主体见表2-1)。笔者以欧盟为例来说明减轻罚款如何被实施的。欧盟对于行政罚款的适用主要依据其颁布的罚款指南。减轻对卡特尔违法者的罚款必须依据罚款指南。欧盟共发布两个罚款指南,最新的指南是2006年发布的,其全称是《关于确定第1/2003号条例第23条第2款a项所规定的罚款方法的指南》(以下简称罚款指南)。该指南英文标题是“Guidelines on the Method of Setting Fines Imposed Pursuant to Article 23(2)(A) of Regulation No.1/2003”。罚款指南主要内容就是确立计算罚款的方法。

    罚款确立的第一步是计算罚款的基础数额(Basic Amount of the Fine)。罚款基础数额主要依据销售价值、持续时间和进入费(Entry Fee)来确立。罚款基础数额与销售价值的比例有关,取决于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并以违法行为的年限作乘数。首先确立销售价值和被乘以的比例。销售价值是企业直接或间接在欧洲经济区内相关地理市场上与违法行为相联系的货物销售价值或服务价值。一般采用企业参与违法行为前的一个完整商业年度的销售价值。确立罚款基础数额的百分比的原则是不超过30%。在具体案件中,为了确定销售价值的比例在上下限间的具体位置,委员会要考虑一系列因素,如违法行为的性质、所涉全部企业的总体市场份额、违法行为的地理范围以及是否实施了违法行为等。而像横向价格固定、划分市场和限制产量等卡特尔违法行为往往被科以最重的罚款。因此,对此类违法行为在考虑采用的销售价值的比例时,一般固定在上限附近。实际中,一般对核心卡特尔的基础罚款数额是20%~30%的年销售额。其次,依据违法行为持续时间长短来计算基础罚款金额。每增加一年则增加销售价值与一定百分比乘积的一倍。违法行为持续期间小于六个月的,以半年计;期间大于六个月但小于一年的,以一年计。最后,所有参与卡特尔违法行为的公司要支付“进入费”,这一费用不考虑年销售额和持续时间因素,只要公司参与卡特尔行为就要另付被罚15%~25%年销售额的罚款。

    罚款确立的第二步是依据加重或减轻情节来调整基础数额。一是有加重情节的计算。罚款指南第28条规定:“如发现有以下加重情节,委员会可以对基础数额作增加: 委员会或国家竞争当局已发现企业违反条约第81条和第82条,企业仍继续或重复同样或类似的违法行为的:对该等每一项确认的违法行为,基础数额增加至100%;拒绝与委员会合作或妨碍委员会实施调查;在违法行为中,处于领导地位或为教唆者;对采取任何强制其他企业参与违法行为的步骤和(或)为了强迫实施违法行为而针对其他企业采取的任何报复性措施,委员会要尤为关注。”二是有减轻情节的计算。罚款指南第29条规定:“如发现存在如下减轻情节,委员会可以对基础数额作减少:所涉企业提供了证据证明其在委员会刚介入时就终止了行为的:此项不适用于秘密协议或秘密行为(尤其是卡特尔);企业提供了证据证明该违法行为是过失所致; 企业提供了证据证明自己的违法行为情节较轻,并且能够证明其在为受指控协议中的当事人时,通过在市场上采取了竞争行为,而在实际上避免了适用该违法协议;但如果仅仅是企业参与违法行为的年限比其他企业短的事实,由于这已在基础数额中有所反映,所以不能被认定是减轻情形;所涉企业在宽恕通知的范围外与委员会进行了有效合作,并且该合作超越了企业的法定义务的;企业的反竞争行为来自于公共管理机构授权或立法授权的。”

    罚款确立的第三步是适用起威慑作用的特别增加罚款(Specific Increase For Deterrence)。罚款指南第30条规定:“委员会要尤为注意应确保罚款有足够的威慑作用。为此目的,委员会可以对营业额特别大于与违法行为相联系的货物或服务的销售价值的企业增加罚款。”这种特殊增加的罚款是专门针对那些在相关产品市场中销售额不大但却因经营多种产品而在整体上具有巨大营业额的企业。金美蓉著:《核心卡特尔规制制度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99页。

    罚款确立的第四步是判断罚款是否超过法定最高限额。根据欧盟第1/2003 号条例第23 条第2 款的规定,最终的罚款数额无论如何不得超过参与违法行为的企业或企业协会前一商业年度总营业额的10%。另外,企业协会的违法行为与其成员的活动相关的,最终罚款数额不得超过每一成员在违法行为所影响市场上的全部营业额总和的10%。

    罚款确立的最后一步是适用减轻处罚宽恕制度。在依照上述步骤计算出违法企业应该承担的罚款数额之后,结合违法企业申请宽恕时间和顺序以及相关条件来确立最终违法企业实际上应该承担罚款数额。欧盟现行即2006年的宽恕通知规定第二个申请者被减轻罚款幅度最高只达到50%,第三个申请者获得减轻惩罚幅度是在20%~30%之间,其他申请者被减轻罚款的幅度最高仅可以达到20%。

    3.额外宽恕

    在上文提到,额外宽恕前提在于卡特尔违法者揭发其实施的另外卡特尔违法行为并符合免予处罚条件,而实施额外宽恕制度主要结果就是额外给予卡特尔违法者减轻处罚的待遇。在实施额外宽恕制度中,如何减轻卡特尔违法者的处罚便是重要问题。所以,采纳额外宽恕的国家对此皆有明确的规定。

    就各国关于额外宽恕减轻幅度的规定来看,存在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规定明确的额外减轻处罚的幅度。对减轻幅度明确规定国家有韩国、巴西等国。韩国关于减轻处罚幅度作了这样的规定:一般标准是减少违反第一个卡特尔所应承担课征金的20%;被举报的第二个卡特尔是较大规模即第二个卡特尔影响的销售额比第一个卡特尔大但是小于第一个卡特尔的2倍,那么减少第一个卡特尔所应承担课征金的30%;被举报的第二个卡特尔是较大规模即第二个卡特尔影响的销售额在第一个卡特尔影响销售额2倍与4倍之间,那么减少第一个卡特尔所应承担课征金的50%;被举报的第二个卡特尔是较大规模即第二个卡特尔影响的销售额在第一个卡特尔影响销售额4倍以上的,那么减少第一个卡特尔所应承担课征金的100%。而巴西没有区分被揭发卡特尔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其简单规定符合额外宽恕条件者一律减少原先卡特尔1/3的罚款。

    另一种情形是仅规定减轻处罚应该考虑的因素。采取这种方法的国家有美国和澳大利亚等。美国司法部反托拉斯司仅指出了在计算额外宽恕折扣中应考虑的一些因素:(1)合作公司提供证据的证明效力。(2)在宽恕申请中,被报告违法行为潜在的危害性,这可以通过商业影响的范围、地理区域大小和同谋企业或个人的数量等因素来判断。(3)在没有告密情形下,反托拉斯司揭发另外违法卡特尔行为的可能性。前面两个是优先考虑的因素。 Scott D.Ha,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Regarding the Antitrust Divisions Leniency Program and Model Leniency Letters,,2009-09-15.

    其实,在美国额外宽恕与额外惩罚(Penalty Plus)构成所谓“胡萝卜加大棒”(Carrot and Stick)政策。额外惩罚是指在某卡特尔案件中违法者还参与其他卡特尔违法行为的情形中,本来违法者可以通过揭发其参加的其他卡特尔违法行为以获得额外宽恕,但是其没有这么做,在这种情况下,反垄断执法机构在对公司或没有主动报告实情的公司职员进行处罚时,将这一情节作为加重处罚的因素。 Gerald F.t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Beyond),,2009-11-1.这种由额外宽恕和额外惩罚构成的恩威并施的政策实际就使得一个参与两个以上卡特尔的违法者,在其中一个卡特尔行为被侦查出之后,其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报告另一违法行为以获得额外宽恕,二是继续隐瞒违法行为企图侥幸逃脱,而一旦被查出其将会面临更严重的处罚。

    此外,澳大利亚也没有明确规定具体减轻幅度。澳大利亚的额外制度的相关规定主要体现在其宽恕通知释义指南中,其最新(2009年7月)发布宽恕通知释义指南中的第99条规定:“如果与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合作的人没有获得免予处罚的资格,因为已有其他人就相同卡特尔违法行为被给予附条件宽恕待遇,那么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建议法院在民事程序中减少对其罚款,同时建议联邦检察总长(Coh Director of Public Prosecutions)在刑事程序中减少罚金或监禁。

    从澳大利亚的关于额外宽恕制度的规定来看,其内容与其他国家规定的额外宽恕内容不尽一致,其他国家的规定额外宽恕适用条件是违法者在揭发自己参加其他卡特尔违法行为前提才能获得额外宽恕,而针对与反垄断执法机构机构的合作情形给予违法者的从宽处理不是额外宽恕制度的内容。另外,如果揭发另一卡特尔,并获得免予处罚的待遇,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建议法院在民事程序中进一步减少罚款,同时建议联邦检察总长在刑事程序中进一步减少罚金或者监禁。” ACCC Iterpretation Guidelines,,2009-11-01.

    (二)个人宽恕制度实施后果

    对卡特尔违法者采取双罚制是个人宽恕制度存在的前提,即不但作为卡特尔违法者的经济组织要受到处罚,而且其有关的董事、高级职员和雇员也要被处罚。个人因实施卡特尔行为所应受到处罚包括刑事处罚和行政处罚,其中个人承担刑事责任为常态,其责任方式包括罚金和监禁。而个人承担行政责任较为鲜见,其方式包括罚款以及其他特殊行政制裁措施。而个人被免予处罚的责任性质取决于该国法律对卡特尔违法行为中关于个人实施者的惩罚规定。此外,从各国规定来看,个人宽恕主要是指对卡特尔违法行为负有责任的个人免予刑事指控或行政处罚,其一般不包括减轻处罚。所以其实施结果就是个人被免予承担公法责任。规定个人被免予刑事指控的国家主要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以色列等,而采取个人被免予罚款措施的国家有澳大利亚、巴西。此外,在英国,如果公司违反竞争法,公平贸易局可能会根据英国竞争法向法庭申请一项命令取消该公司董事任职资格,这命令就是“违反竞争法取消任职资格令”(Competition Disqualification Order)。如果一个参与横向协议公司的董事向公平贸易局申请个人宽恕,其就有可能获得免予取消任职资格的个人宽恕待遇。

    有的国家在卡特尔违法行为法律责任承担上规定公司和个人分别承担不同性质的法律责任,即行政责任由经营者承担而刑事责任则由个人承担,如在英国,实施卡特尔违法行为的公司承担行政罚款处罚而个人才能成为卡特尔犯罪行为主体。事实上,英国的个人宽恕制度规定的比较特殊。依据英国2002年颁布的企业法规定,如果一个人不诚实地与一人或多人协议参与一个或多个卡特尔行为,那么他(她)的行为就是犯罪行为。从这个规定来看,个人宽恕制度适用的主体并不像其他国家规定那样是公司董事、高级职员和雇员等。在其他国家实施个人宽恕制度中,提出个人宽恕申请的公司职员所属的经营者(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必然是违法者。然而,英国在认定犯罪行为上往往不去考虑个人达成的协议是否被经营者真正实施,也不会考虑个人在达成协议时是否有权利代表经营者。 OFT,Guidance on the Issue of Noaction Letters for Individuals,,2009-10-21.

    也就是说,哪怕经营者没有违法,如果个人行为符合犯罪构成要件也会被认定是犯罪行为。结合实践中的具体情况,英国公平贸易局认为,许多职员实际上不需要申请宽恕,这些人包括没有涉及卡特尔安排的经理或董事,这些职员往往在意识到或已经发现卡特尔的存在后采取措施终止卡特尔并且向公平贸易局汇报。那些已经参与了卡特尔活动的职员将有遭受刑事指控的较大风险,因此应该考虑申请宽恕。公平贸易局将参与卡特尔行为的职员分为三类:第一类职员是仅在外围参与卡特尔活动,公平贸易局可能不会采取措施来指控这些个人;第二类职员是比较多地参与了卡特尔活动但在早期阶段就自愿与公平贸易局合作,这类职员也不可能面临刑事指控;第三类职员是虽然没有像主要领导与煽动者一样完全参与了卡特尔活动,但是他们曾经在很长一段时期参与了卡特尔活动,这些人就需要获得“宽恕函”以免除刑事指控的可能性。这三类雇员不包括卡特尔的主要领导者和煽动者,因为他们没有权利获得“宽恕函”。 Susan Hinchcliffe,The Enterprise Act 2002:the New Law on nd igations,Business Law Review,Vol.7.2003.

    通常而言,个人被给予宽恕待遇而所针对的违法行为与公司实施的违法行为应该是一致,但是有两个国家例外,即加拿大和英国。笔者在上文提到,加拿大宽恕制度适用违法行为既包括如固定价格、串通投标等典型卡特尔行为,又包括其他一些反竞争行为譬如维持转售价格、作出虚假和误导性陈述等。然而,对于维持转售价格、作出虚假和误导性陈述等反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的宽恕对象只能是实施此行为公司的董事、高级职员、雇员等,公司本身不能适用宽恕制度。而在英国,经营者不仅对其实施如固定价格、串通投标、限制产量、分配市场份额等横向协议,而且又要对其实施固定转售价格的纵向协议承担行政责任。然而,依据英国2002年颁布的企业法,个人仅对固定价格、串通投标、限制产量、分配市场份额等横向协议承担刑事责任,个人不对纵向行为即维持转售价格行为承担责任,因此在适用宽恕制度上,个人宽恕和公司宽恕所适用的违法行为不一致。

本站推荐:一号红人天价小娇妻:总裁的33日索情少帅你老婆又跑了与校花同居:高手风流天价宠儿:总裁的新妻蜜爱100分:不良鲜妻有点甜惹火999次:乔爷,坏!陆少的暖婚新妻总裁爹地超给力早安,总统大人!

诱惑、惩罚与威慑:反垄断法中的宽恕制度研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恋上你看书网只为原作者毕金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毕金平并收藏诱惑、惩罚与威慑:反垄断法中的宽恕制度研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