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 文化创意案例教程 > 第三节 《越狱》——墙里开花墙外香

第三节 《越狱》——墙里开花墙外香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文化创意案例教程最新章节!

    一、概述:另类的流行

    2008年10月18日,美国影星温特沃斯·米勒(wentworth miller)空降上海,以中国某销量第一服装品牌代言人的形象参加了该品牌上海旗舰店的剪彩仪式。当他乘坐着一条皮艇出现在黄浦江上并最终抵达该服装品牌新闻发布会现场时,引发了无数粉丝的疯狂。有媒体报道称:由于场面太过热情,现场一度有些失控并出现安全危机,“米帅”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或许连米勒自己也没有想到,在这个遥远东方国度他的粉丝数量竟然比自己祖国还要庞大。而这一切都要从2005年“隐秘流行”于网络的一部美剧说起。

    继“麦当劳叔叔”和“好莱坞大片”之后,“美剧”成为近年来美国流行文化“世界化”的“使者”。从最早的《六人行》(friends,又译《老友记》)、到《**都市》(sex and city)、《绝望的主妇》(desperate house wives)、《绯闻女孩》(gossip girl)、《迷失》(lost)、《英雄》(heroes)、《24小时》(24 hours)、《豪斯医生》(house m.d.)及《别对我撒谎》(lie to me),每一部美剧的流行都能引发世界范围内的收视热潮。

    美国人的言谈、举止、生活方式、价值观无一不通过这一部部热播剧传递到地球的每个角落。

    只是对于广大中国观众来说,接触美剧的方式并不是传统的电视,而是依托于网络共享平台的个人电脑。凭借国际化的各类网络视频共享平台,中国观众几乎与美国本土观众同步的关注着当下流行的各类美剧,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则非二十世纪福克斯电视公司(twentieth century fox television)推出的《越狱》(prison break)莫属。

    《越狱》共拍摄了4季(4 seasons)共计81集。是一系列关于“拯救”的故事,主题都围绕着其片名“越狱”展开。第1季主要围绕这弟弟迈克尔·斯科菲尔德(michael scofield)在监狱中营救被陷害入狱即将被执行死刑的哥哥林肯(lincoln burrows)展开。第2季则围绕从监狱中逃出来的8个人如何躲避追捕的亡命旅程。第3季的设计来了一个“乾坤大逆转”,主题是洗脱罪名的哥哥林肯帮助揽上杀人罪的弟弟迈克尔越狱。第4季作为完结篇,还设计了兄弟二人再度联手,搞垮了一切事件的幕后“公司”。《越狱》第1季于2005年8月29日在福克斯电视台首播。一经播出立刻获得了良好的观众反映和收视率,前13集首轮播出中平均每集能吸引860万观众,据福克斯官方网站的统计,全球有超过1800万观众收看了《越狱》,这个数字已经创下了电视淡季7年来最高的周一收视纪录。在如此好的市场反馈的情况下,公司将原本设计的13集剧情延长至了22集。第1季播出后便顺理成章的立即推出了第2、3、4季。但和大部分拍摄续集的影视剧一样,之后3季的市场反应再也没有超越过第一季,收视人数一路下滑至937万、740万和650万。在第4季的惨淡收视面前,《越狱》系列宣告了它的完结。

    以《越狱》为缩影,我们可以看到美剧之所以长盛不衰的许多奥秘。精良的制作水准,引人入胜的情节设计,完善的市场调查和反馈体制等一系列产业内外的保障共同造就了美剧不断推陈出新的旺盛生命力。美国nbc电视台制作的幽默情景喜剧《六人行》从1994年开播,连续推出了10季,共计236集,播出了10年。对美剧成功因素的讨论将为我们了解电视剧制作产业的创意实施提供一个很好的参照。

    二、案例:《越狱》成功的原因

    (一)完善合理的产业机制和优良的制作水准

    美国是世界公认的电视产业“超级大国”,它控制着世界上75%的电视节目,每年向其他国家发行的节目总时长超过30万小时,美国电视节目产品是仅次于飞机的第二大出口产品。而在整个电视产业中,美剧的生产占据着中心的地位,它吸引了70%以上的行业广告,支撑着这个产业庞大的经济链条。与庞大的电视剧制作产业相关联的是这个产业激烈的竞争和完善合理的运行机制。众所周知,美剧的生产完全“流水线”化,像一辆福特轿车在生产车间内每一个环节所对应的固定内容,美剧的策划、制作、营销也完全依照一个既定的工业化生产模式。分层的分销体系、品牌经营的思路和多级售卖模式奠定了美剧商业模式的基础。

    美剧采用制播分离、边拍边播的方式进行投资、制作和播出。电视网向不同的制作公司购买大量的电视剧,制作公司以季为单位拍摄电视剧,用以避免一次性大规模投资可能带来的商业风险。一部剧的一季通常会拍摄22~25集,制作方一般先做出6~9集,剩下的在播出期间跟进制作,而播出方一般也只会先买10集左右,剩下的依据播出效果的好坏再决定是否购买。一季播完后,根据其市场反应决定是否有必要延伸到下一季。在整体营销方面,美剧走标准的多级售卖和全球营销模式,以“全国—地方—国外”的模式贩卖产品,在电视剧复制几乎零成本的前提下,将产品最大化地在不同的市场流动。这种尊重市场规律的产业运行模式保证了产品从策划选题、生产制作到营销始终以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反馈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地控制了风险。

    与庞大的产业机制相对应的是精良的制作团队。在市场竞争最激烈的美剧市场(作为全球化发展的代价,它还需要与包括英国、日本、韩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电视剧争夺全球市场),精益求精的制作是美剧的立身之本。美剧的制作成本一般可达到上百万美元,据bbc广播网的一篇报道,《越狱》一集的制作成本是250万美元,但这还不是最高纪录,《迷失》曾创下过500万美元一集的制作成本最高纪录(要知道,国内电视剧的制作成本还仅仅停留在每集30~50万元人民币的标准上)。在如此大投入的前提下,对每一个细节的精益求精得到了保障。

    (二)《越狱》的故事与美剧编剧

    《越狱》的对手中有着极大的“黏性”,即你一旦观看了一集,就会深陷其中,欲罢不能。每个看过《越狱》的观众无不被他险象环生、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的情节所吸引。而这背后依托的则是美剧特有的编剧机制和强大的编剧团队。

    美剧的创作基本都属于集体创作,与电影的导演中心制不同的是,美剧采用的是监制中心制。每个美剧都有专门的导演组和编剧组,集合这多位导演和编剧,根据每一集的实际情况更换导演和编剧,只有全剧的监制保持不变,用以贯穿整部剧的制作过程,保持统一性。前已述及,美剧的编剧并不像国内一样,写好全部的剧本,然后投资拍摄整部电视剧,而是先投拍一个试播版本测试市场反应,然后根据反馈边播边拍,编剧也会根据市场的反馈掌控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更替,这一系列的进程都是在电视剧播出的时期内同步进行的。每一集剧本的创作都非常细致,对细节的重视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越狱》的剧本创作团队有大约5~6人,每一集拍出后,先由不同年龄观众组成的志愿评审团看片,对情节和镜头进行细致的评估,并根据他们提出的意见进行一定的修改。熟悉美剧的人都知道,美剧的故事基本都处于一个合理的“半开放”状态,剧情的变化可以在任何时候发生,一个角色如果不被观众喜爱或无法引起观众的兴趣,可以在任何时候通过各种方式离开故事(通常是死亡或失踪),而如果一个角色的死引起了观众巨大的失望,他也可能随时在各种理由的帮助下“复活”。我们在《越狱》中对编剧的魔力感受最为明显:在第一季中,林肯的律师及好友维若尼卡(veronica do novan)虽是一个热心的好人,但每次出现就引起人物的死亡,每每在剧中“帮倒忙”,于是编剧就在第一季的末尾让她“牺牲”了。与此相反的是,全剧的关键人物之一、迈克尔的女友莎拉(sarah tancredi)在第三季中惨死,这让观众大为不满。有调查机构的数据显示,莎拉的死让全局的口碑一落千丈,导致收视率急剧下降。此时的编剧立即进行了“反省”,并在第4季让莎拉神奇般的复活,重新回到了观众的视线之中。

    简要地分析一下莎拉死而复生的桥段:在第3季中,莎拉的死是通过一个简单的镜头得以确认的,即“林肯匆忙间看了一眼放在盒子里的人头”,正是这一半开放性没有清晰交代的死亡情节设计,让莎拉在第4季的复活成为可能,这正是美剧编剧惯用的写作技巧。

    让我们再次回到《越狱》的编剧层面,看看这部剧如何成功地攥住观众的注意力。

    首先,该剧的整体情节设计上充斥着“悬念”,成为全剧吸引人的一个重要亮点。

    从最开始告诉观众:这是一个越狱的故事,全剧就设计了一个“知道结局但关注过程”的巨大悬念,我知道你要越狱,但是我却不知道你如何一步步做到它。过程的推进成为吸引观众持续观看的一个重要因素。该剧在越狱的主线下配合了一条整治黑幕的副线。众所周知,揭露整治黑幕是美国影视剧惯用的题材,《越狱》利用林肯的蒙冤入狱连接了一条与“副总统”有关的设计政治和商业黑幕的巨大幕后黑手,进而推进一系列涉及政府、大财团、联邦调查局等神秘机构在内的关于谋杀、追捕、揭黑的复杂网络,牢牢地把控着观众的好奇心和注意力。

    其次,全剧选取了监狱作为故事发生和开展的环境背景,本身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在美国好莱坞的电影制作中,监狱和越狱就是一个长盛不衰的主题,《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 shark redemption)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监狱题材本身就具有极强的综合性,集黑色、暴力、阴谋、神秘于一体。监狱中人物身份特殊,关系复杂,危机四伏。囚犯与囚犯之间、囚犯与狱警之间都是充满着戏剧张力的关系,随时可以制造冲突。同时,监狱对于普通观众的神秘性同时也为观众的猎奇心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对象。迈克尔兄弟蒙冤入狱的情节有为观众内心对权力的不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宣泄出口。

    再次,全剧角色丰富,在每一个人物的刻画上生动鲜活,尽力展现着人物性格的多面性,避免平面、单一的人物设计。主人公迈克尔是一个典型的英雄,他机智、冷静、高智商、有胆识、重情义,同时却又忧郁、自闭、缺乏安全感。而另外逃狱的七个人性格复杂、身份各异、拥有着不同的入狱背景和个人追求。他们中有凶残的变态狂、精神障碍人士、爱家的丈夫、军人、黑社会老大……而这一批角色恰好代表了美国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种族,满足着不同收视群体观众的观看期待。剧中对他们每一个人的入狱原因和逃狱动机都做了完整的铺垫,这不仅丰富了人物的差异化性格特征,而且为故事发展中每一个人的行为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多样鲜活的人物形象同样成为观众喜爱该剧的重要因素。剧中的变态杀人狂t bag在剧中大部分时间以无恶不作、令人发指的形象出现,但我们从他拨打求救前女友的电话在路边放声大哭的场景中也不难发现其内心残存的一丝温情。这也正是t bag这一角色在全球拥有着一大批“粉丝”的原因所在。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上,我们可以看到《越狱》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功。

    (三)《越狱》传递的精神内核

    美国是一个拥有移民人数众多,族群复杂的国家,在美国制作播出的影视作品中,对于不同地区移民和不同族群的价值观和信仰的尊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希望获得高收视率甚至海外发行的作品,对这一问题的处理更需要小心谨慎。

    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则,美剧基本采取一种最为稳妥的策略:故事的主题可以抨击政府、讽刺当局、针砭时弊,但其精神内核一定是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认同的普世价值观。这一点在越狱中同样得到了很好体现。

    《越狱》中最为突出的价值是情感,包括家庭情感、爱情和兄弟情谊。从故事一开始,我们就看到了主人公迈克尔为了拯救自己的哥哥,不顾所有的不利证据而单凭其哥哥的一句:“我没有干这事儿”,就决定冒险实施自己的越狱计划。而越狱伙伴中有一大部分人的动机都出于个人情感:富兰克林(franklin)为了自己病危的女儿甘愿付出一切;苏克雷(fernando sucre)为了自己曾经的女友,在刑期仅剩16个月的情况下选择越狱,只为追回自己曾经的爱人;副典狱长巴拉克(bellick)最记挂的人是他的妈妈;莎拉为了迈克尔不惜放弃自己优越的生活以身犯险……在整个计划实施过程中,林肯与迈克尔之间、越狱同伴之间的“兄弟情”也贯穿始终。

    《越狱》中隐藏的另一个认同内核是正义战胜邪恶的主旨。全剧一开始之所以能够抓住观众的注意力,除了主人公迈克尔的智慧和周密计划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将“公司”(the company)引入了叙事,让观众知道林肯的入狱完全是背后黑手的陷害,在整件事情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这样,主人公们越狱这一违法的行为被巧妙置换成了正义与邪恶之间的斗争,主人公的越狱行为成为一种正义力量通过不屑努力而展开的自我救赎。全剧在之后的情节发展一直延续着与“公司”为代表的黑暗势力的较量。很多时候,恶势力的背后拥有着政府、财团的支持,众多角色在利益的诱惑下放弃道德,刻意违背法律,让正义受到威胁,让主人公受到不公正待遇,让他们的家人朋友受到死亡的威胁,但最后“善”总是能战胜“恶”。这种“善恶二元”的内核设置让观众在投入紧张、精彩剧情的同时把自己置换成剧中人物所代表的“正义化身”,与剧中人物一起惩恶扬善,最终获得酣畅淋漓的内心体验。

    三、案例创意分析:《越狱》在中国流行的“另类”启示

    (一)网络平台对传统电视剧的挑战

    《越狱》自2005年8月29日登陆福克斯电视台之后,以每周一集的频率占据着每周一19:00~20:00的本土市场。24小时内(有时甚至是美国本土播出结束后的1—2小时内),各大中文下载网站和视频在线观看网站上就几乎同步出现了最新的剧集且包含水平精良的中文翻译。2006年12月的《三联生活周刊》上刊载了一篇名为“《越狱》的中国隐秘流行”的文章中写道:“美国人看《越狱》有如下选择:守着fox电视网黄金时段看免费电视;用dvr录下来,第二天慢慢看;几天后到街角录像店租dvd看,网上bt下载;用ipod在itunes商店花1.99美元,也就是一杯咖啡的价格付费观看一集……中国人看《越狱》也有如下选择:bt下载、电驴下载、ftp、校园网、局域网、美剧论坛、在线影院、当然,还有盗版dvd”我们无意在此讨论网络传播方式的合法性和版权问题,而是希望通过《越狱》在中国的另类流行看到当下互联网技术对传统影视产业在宣传、发行和播放上具有颠覆效应的冲击力。近年来,随着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国内对网络平台的监管也愈趋严格,但网络作为影视剧重要发行、播放平台这一趋势已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如何抓住这一技术革新所带来的机遇,是广大影视剧制作、宣发商必须直面的问题。

    (二)注重“粉丝”的力量

    《越狱》在中国的火爆源于网络,网络传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口碑效应”,而“粉丝”则在口碑的传播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越狱》的流行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一批常年关注美剧的粉丝团体。

    常看美剧的人对“伊甸园”、“风软”、“tlf”等“神秘的”团体一定不会陌生。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让中国观众得以在第一时间跟进美国本土最新的热播剧,同时还享受着他们提供的高水平的字幕翻译。2006年年底,《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就曾发表过一篇名为《打破文化屏蔽的中国字幕组》的文章,对那些不拿任何金钱回报,纯属自愿和个人爱好翻译美剧的幕后字幕组成员进行了报道。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背景和广博的美国流行文化知识,不仅翻译自然、通俗、流畅,而且在必要的时候还会加上一些对特别内容的解释,为中国观众填补美国文化理解上的盲点。这批美剧粉丝的努力是推动《越狱》等美剧在中国流行的重要原因。

    当《越狱》第一季在中国流行开来之后,网络粉丝团的建立实际上成为该剧推广和传播的免费广告。全国的“越狱迷”在网络上建立博客、qq群、贴吧,他们讨论各自喜欢的演员,分析故事细节,预测剧情发展,甚至对剧中的音乐、对白、文身等细节进行专题研究。他们亲切的将自己称呼为“狱粉”,而将男主角米勒称为“米帅”,他的粉丝被称为“米饭”,甚至连剧中大反派tbag也拥有自己的粉丝团体,被称为“茶包”。

    粉丝的讨论不仅扩大了《越狱》的影响力,无形中起到了极大的广告传播作用,它同时还在不断的增强着已有观众对该剧的“忠诚度”。

    《越狱》在中国的大热虽然是一个略显另类的特例,但它依旧留给了我们许多思考。《越狱》的流行不仅仅是一个传播现象,更是一个文化现象。在当下电视剧制作产业日益发达的中国,我们应该看到一个完善合理的产业配置和运行机制对于整个行业的巨大价值,一个庞大、专业的制作团队对于影视剧产品质量的良好保障,以及一个科学规范的营销体系对于产品推广的重要意义。一个产业能够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并拥有自己忠实的受众群体,不应该依靠盲目地跟风、恶搞、迎合低级趣味。而更大程度上将成为树立标准,引领观众欣赏品味和传播积极价值观的主导性力量。

    这正是作为将来的一名传媒人和文化工作者需要学习和思考以及为之努力的方向。

本站推荐:一号红人天价小娇妻:总裁的33日索情少帅你老婆又跑了与校花同居:高手风流天价宠儿:总裁的新妻蜜爱100分:不良鲜妻有点甜惹火999次:乔爷,坏!陆少的暖婚新妻总裁爹地超给力早安,总统大人!

文化创意案例教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恋上你看书网只为原作者陈华文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陈华文并收藏文化创意案例教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