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 中医学 > 第一节 方剂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方剂的基本理论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中医学最新章节!

    ■学习目标

    1.掌握方剂的组成原则、配伍方法以及常用方剂的药物组成、功用、主治和配伍规律。

    2.熟悉方剂的常用剂型、煎服方法以及常用治法。

    3.了解其他方剂的组成、功用、主治。

    方剂指的是在辨证立法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药物,适当的剂量,妥善的配伍而成。“症、证、理、法、方、药”是中医的辨证理论体系,方剂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无疑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一定的结构和特定的疗效,是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工具。方剂学主要是研究和阐明方剂的配伍规律与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起到沟通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桥梁的作用。

    方剂的组成和变化

    (一)组成原则

    方剂通过把某些药物合理的配伍在一起,起到增强某一种药物的原有疗效,扩大药物的治疗范围,与此同时还可以减轻或消除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所以它不是把具有某种治疗作用的药物堆积,而是具有一定的组成原则和规律。方剂学中根据药物的重要性和作用,习惯上以“君、臣、佐、使”加以概括,又称为“主、辅、佐、使”,说明药物配伍的主从关系。其含义及作用分述如下。

    1.君药 指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一般药量较大,针对主证效力最强,在一个方剂中是不可缺少的药物。

    2.臣药 有两种意义:1指在方中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的药物;2指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可以补充君药治疗范围的不足的缺陷。一般情况下它的药量、药力仅次于君药。

    3.佐药 有三种意义:1佐助,指的是佐助君、臣药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或兼证的药物;2佐制,指的是减缓或消除君、臣药的毒性或峻烈之性;3反佐,指的是病重邪气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在治疗上起到相反相成作用的药物。

    4.使药 有两种意义:1引经药,主要指疾病的病位和药物作用的趋势不符时,选择能引方中诸药至病所的药物;2调和药,主要指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下面举例子以加强对组方原则的认识:如一位患者症见恶寒发热,无汗而喘,头项强痛,舌苔薄白,脉浮紧。辨证为风寒表实证。临床常首选麻黄汤加减治疗。方中麻黄,辛温,具有发散风寒,宣肺平喘,以除其病因(风寒)而治主证为君药;桂枝,辛甘温,温经解肌,协助麻黄增强发散风寒之功,为臣药;杏仁,甘苦温,降肺止咳,与麻黄一宣一降,有利肺气通畅以治咳喘之兼证为佐药;甘草,甘温,调和诸药药性为使药。本方配伍之后妙用于疏风散寒,宣肺平喘。

    值得一提的是,在临床上应用的一些简单的方剂,或者有些临床常用的单验方,除了君药之外,其他成分都不全具备。如独参汤,只有君药人参;左金丸,只有君药黄连和佐药吴茱萸;芍药甘草汤,只有君、臣药;还有复杂的方剂君药可以有两味或两味以上,臣、佐、使药也可有两味或多味。比如说银翘散里的君药就有金银花和连翘两味。

    (二)方剂的组成变化规律

    方剂的组成有原则,变化又非常灵活。在临床具体应用时,需要因病(病种、病证不同)、因人(性别、年龄不同)、因时(季节、气候不同)、因地(地理环境差异)制宜,所以为切合病情的实际情况,达到预期的效果,在组方上就需要进行变化。在方剂的组成和变化规律中,本教材将其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药量加减变化 这种变化是指组成之方剂的药物种类不变,药量发生改变,从而改变该方功效和主治证。例如,四逆汤和通脉四逆汤,两方都由附子、干姜、炙甘草三种药物组成,但前方中姜、附用量较小,主治阴盛阳微而致四肢厥逆,症见恶寒蜷卧,下利脉微细的证候,有回阳救逆的功用。后方中姜、附用量较大,主治阴盛格阳于外而致四肢厥逆,症见身反不恶寒,下利清谷,脉微欲绝之证候,有回阳逐阴、通脉救逆的功用。所以两方剂中药物的药量比例不同发生变化,药物主次关系以及功效、主治也随之变化。

    2.药味加减的变化 这是方剂组成变化规律中最常用的一种规律,指的是在主证或主病未变的前提下,随着兼证或兼病的变化,加减某些药物,使之更合乎于当前病情的需要,也称为“随症加减”。例如,麻黄汤主治风寒表实证,若外感风寒所伤在肺,症见鼻塞声重,咳嗽痰多,胸闷气短,苔白脉浮者,当以宣肺散寒为主,在麻黄汤中易去炙甘草,加上生姜组成三拗汤,使肺气宣畅,自然诸证皆除。

    3.剂型更换的变化 中药制剂种类较多,各有适应范围。由同一药物组成,制作的剂型却不同,其治疗作用也不相同。例如,理中丸由干姜、白术、人参、甘草等量组成丸剂,治中焦虚寒、自下利、呕吐腹痛、舌淡苔白,脉沉迟之证。若治上焦阳虚而致胸痹,证见心中痞闷、胸满、胁下有气上逆抢心、四肢不温、脉沉细等,即用上四味药煎成汤剂分三次服(即人参汤)。这是根据病位有上、中、下之别,病势有轻重之异,所以一取丸剂缓治,一取汤剂急治。临床上经常将汤剂改成丸、散、膏剂,或将丸、散方药改为汤剂,其主要用意就在于此。

    (三)常用剂型

    剂型即制剂,指根据临床使用某些药物治疗各种疾病的需要和药物的特性,将药物制成一定大小或不同形式的制剂。方剂的剂型很多,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方剂的剂型也逐渐增多,传统的剂型在质量上、工艺上也有很多改革,在疗效上有了提高,现将临床常用剂型介绍如下。

    1.汤剂 把药物配齐后,用水或黄酒,或水酒等浸泡后,再煎煮一定时间,然后去渣取汁,称为汤剂。其特点是吸收快,作用迅速,而且便于灵活加减使用,能紧密结合治疗的需要,能照顾到患者或各种病证的特殊性。可应用于内服和熏洗,作用较全面。所以临床使用最广泛。

    2.散剂 有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散剂是将药物研碎,成为均匀混合的干燥粉末,用水或其他的汤液冲服。如七厘散、香苏散。外用散剂一般作外敷、掺散疮面,或患病部位,如生肌散、金黄散;亦有作点眼、吹喉外用的,如双料喉风散、冰硼散。散剂的特点制作简便,便于服用携带,吸收较快,节省药材,不易变质等优点。

    3.片剂 将中药加工或提炼后与辅料混合,压制成圆片状剂型。片剂用量准确,体积小。味很苦的,具恶臭的药物经压片后再包糖衣,使之易于吞服;如需在肠道中起作用或遇胃酸易被破坏的药物,则可包肠溶片,使之在肠道中崩解吸收。片剂应用较广,如银翘解毒片、桑菊感冒片等。

    4.丸剂 是将药物研成细末,以蜜、水或米糊、面糊、药汁等作为赋型剂制成的圆形固体剂型。丸剂吸收缓慢,药力持久,而且体积小,服用、携带、贮存都比较方便,也是一种常用的剂型。一般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如归脾丸、六味地黄丸等;亦有用于急症,如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等。临床常用的丸剂有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等数种。

    5.膏剂 将药物煎煮取汁浓缩成半固体叫膏剂。有内服及外用两种,内服的如雪梨膏等;外用的如风湿膏、狗皮膏药等。

    6.冲剂 是将中药提炼成稠膏,加入部分药粉或糖粉制成颗粒散剂干燥而成。用开水冲服,非常方便。由于含糖较多,小儿易于接受。

    7.酒剂 俗称药酒。是将药物浸泡入酒中,经过一时间后,去渣取汁供内服或外用。

    8.丹剂 一般是指含有汞,硫黄等矿物,经过加热升华提炼而成的一种化合制剂。具有剂量小、作用大、含矿物质之特点。此剂多外用,如红升丹、白降丹等。此外,习惯上把某些较贵重的药品或有特殊功效的药物剂型叫做丹,如至宝丹、紫雪丹等。所以,丹剂并非是一种固定的剂型。

    9.注射剂 是根据中草药有效成分不同,用不同方法提取、精制配成灭菌溶液供皮下、穴位、肌内、静脉等注射用的一种剂型。具有作用迅速等优点。故对急症或口服药有困难患者尤为适宜。针剂是今后需大力研制的一种剂型,以适应中医急症之需要。

    (四)方药的煎服法

    中医历代医家对方药的煎服法有很多的论述,方药煎服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其疗效。如张仲景对于服用桂枝汤认为服用桂枝汤后再服用温热的稀饭,使得全身微微汗出,更有利于外感病证的恢复。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必须熟悉中药的煎服方法。

    1.煎法

    (1)用具 以砂锅、搪瓷皿为好,忌用铁器,以免在煎煮的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

    (2)用水 一般以洁静为原则,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用水的量要根据药物体积而定,一般以水浸过药面2~3cm为宜。

    (3)注意事项

    1)煎药之前,将药用冷水浸泡一段时间,一般浸泡30~60分钟,时间的长久和季节、气温有关,冬天气温较低时间易长,夏天气温较高时间易短。目的在于使药物充分浸泡湿润,利于有效成分煎出。

    2)一般药物煮沸后即改为文火,再煎15~20分钟。煎药时经常关注火候防止药汁外溢或过快熬干。煎药时不宜频频打开锅盖,以尽量减少易挥发成分的丢失,尤其是解表药和含挥发性成分的芳香药。如为味厚的滋补药品,如人参、熟地黄等,煎煮时间宜稍长,使有效成分更多地被煎出;清热、解表、芳香类药物煎时宜稍短,以免有效成分挥发或药性改变。附子、乌头等毒性药物宜久煎以降低不良反应。

    3)特殊煎煮法

    先煎:煎煮时因质地坚实,不易溶于水的某些药物,如贝壳类、矿石类,有效成分难以煎出,应打碎先煎,等到煮沸10~30分钟后,再下其他药。如龟甲、鳖甲、代赭石、石决明、生牡蛎、生龙骨、生石膏等。

    后下:某些药物在煎煮的过程中有效成分容易挥发,所以煎煮的时间不宜过长,如气味芳香的药,借其挥发油取效,宜在一般药物即将煎好时放入同煎四、五分钟即可,以防其有效成分走散。如薄荷、砂仁等。

    包煎:有些以粉状入药的药物在煎煮时会发生混浊,还有些药物如旋覆花、白头翁等在煎煮时其毛绒会散在汤液对消化道、咽喉有不良刺激,均需用薄布将药包好,再放入内煎煮称为包煎。

    另煎:某些贵重药,为防止有效成分在煎煮的过程中被其他药物吸附可另炖或另煎。如人参(隔水炖3小时);羚羊角、犀角切成薄片另煎2小时取汁服。

    烊化:胶质、黏性大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饴糖等,应先单独加温溶化,再加入去渣之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拌搅,使之溶化,以免同煎时粘锅煮焦或黏附在其他药物表面影响药效析出。

    冲服:散剂、丹剂、小丸、芳香或贵重药物,以冲服为宜。如牛黄、麝香、沉香末、肉桂末、田三七、紫雪丹等。

    2.服法

    (1)服药次数 汤剂,一般每日1剂,煎两次取汁,分2~3次服。病情重或老年、儿童酌情增减。

    (2)服药时间 饭前约1小时服为宜;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滋补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急病不拘时间服;慢性病应定时服。

本站推荐:一号红人天价小娇妻:总裁的33日索情少帅你老婆又跑了与校花同居:高手风流天价宠儿:总裁的新妻蜜爱100分:不良鲜妻有点甜惹火999次:乔爷,坏!陆少的暖婚新妻总裁爹地超给力早安,总统大人!

中医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恋上你看书网只为原作者周争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周争道并收藏中医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