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 中医学 > 第六节 气血津液病证

第六节 气血津液病证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中医学最新章节!

    一、郁证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所引起的一类病证。www.Pinwenba.com临床表现主要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胁肋胀痛,或易怒善哭,以及咽中如有异物梗阻、失眠等各种复杂症状。

    郁证皆由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主要涉及肝、脾、心三脏以及气血失调。郁证的病因病机有郁怒不畅和情志不遂。肝失条达,气失疏泄,致肝气郁结。气滞可致血瘀不行。气郁亦可化火,上扰心神;肝气犯脾,脾失健运,食滞中阻,痰湿中生,从而产生血、热、食、湿、痰郁。肝郁抑脾,脾虚化源不足,气血乏源,心脾两虚,心气耗伤,营血渐耗,心失所养,心神不安。

    现代医学的神经衰弱、癔症、更年期综合征以及反应性精神病等病,凡表现郁证症状者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一)肝气郁结

    临床表现: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

    治疗原则: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方药:柴胡疏肝散(陈皮、柴胡、枳壳、芍药、炙甘草、香附、川芎)。

    (二)气郁化火

    临床表现: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原则: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方药:丹栀逍遥散(当归、白芍、白术、柴胡、茯苓、甘草、生姜、薄荷、丹皮、山栀)。

    (三)痰气郁结

    临床表现: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咽中如有物梗阻,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医宗金鉴》将本症称为“梅核气”。

    治疗原则: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方药:半夏厚朴汤(紫苏、茯苓、生姜、半夏、厚朴)。

    (四)心神失养

    临床表现: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骂詈喊叫等多种症状,舌质淡,脉弦。此种证候多见于女性,常因精神刺激而诱发。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同一患者每次发作多为同样几种症状的重复。《金匮要略》将此种证候称为“脏躁”。

    治疗原则: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方药:甘麦大枣汤(甘草、小麦、大枣)。

    (五)心脾两虚

    临床表现:多思善疑,头晕神疲,心悸胆怯,失眠,健忘,食欲缺乏,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治疗原则: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方药:归脾汤(人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

    (六)心肾阴虚

    临床表现:情绪不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疗原则:滋养心肾。

    方药:天王补心丹(人参、玄参、丹参、茯苓、五味子、远志、朱砂、桔梗、当归、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黄)合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山茱萸)。

    二、消渴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其病因病机主要与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和劳欲过度所致阴津亏损密切相关。先天禀赋不足,阴虚津亏,或饮食肥甘,损伤脾胃,积热伤津,消谷耗液,或情志不舒,郁久化火,消灼肺卫津液,或劳欲过度,阴虚火旺,肾虚肺燥,胃热内生,均可导致消渴的发生。

    本节之消渴病与西医学的糖尿病基本一致。西医学的尿崩症,因具有多尿、烦渴的临床特点,与消渴病有某些相似之处,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一)肺热津伤(上消)

    临床表现: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治疗原则: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方药:消渴方(黄连末、天花粉末、生地汁、藕汁、人乳汁、姜汁、蜂蜜)。

    (二)胃热炽盛(中消)

    临床表现: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治疗原则: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方药:玉女煎(石膏、熟地黄、麦冬、知母、牛膝)。

    (三)中气亏虚证(中消)

    临床表现: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质淡,苔白而干,脉弱。

    治疗原则: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方药:七味白术散(人参、茯苓、白术、甘草、藿香、木香、葛根)。

    (四)肾阴亏虚(下消)

    临床表现: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疗原则:滋阴固肾。

    方药: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山茱萸)加减。

    (五)阴阳两虚证(下消)

    临床表现: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容憔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肢冷,阳痿或月经不调。舌苔淡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治疗原则:滋阴温阳,补肾固涩。

    方药:金匮肾气丸(桂枝、附子、熟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加减。

    三、内伤发热

    凡因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发热,为内伤发热。内伤发热一般以低热多见,有时也可见高热,也有患者自觉发热而体温正常。

    内伤发热的病因病机包括阴精亏虚,中气不足,肝气郁结,瘀血阻遏、湿郁发热。素体阴虚,或热病日久,耗伤阴液,或误用、过用温燥药物等,导致阴精亏损,阴虚则阳盛,水不制火,阳气偏亢而引起发热。由于劳倦过度,饮食失调,或久病失于调养,以致中气不足,阴火内生,虚阳外越而引起发热。情志抑郁,肝气不能条达,气郁化火而发热,或因恼怒过度,肝火内盛,以致发热。此种发热与情志密切相关。其发病机制,正如丹溪所云“气有余便是火”。因情志不遂而气滞,或劳倦过度而气虚,或外伤肌肤而出血等原因,均可导致瘀血内停,瘀血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郁久化火故而引起发热。由于饮食失调忧思气结等而使脾胃受损,运化失职,以致湿邪内生,郁而化热,进而引起内伤发热。

    现代医学中的功能性低热、结核病、血液病、内分泌疾病、结缔组织疾病、肿瘤及某些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或原因不明的发热,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一)阴虚发热

    临床表现: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不欲近衣,手足心热,烦躁,少寐多梦,盗汗,口干咽燥。舌质红,或有裂纹,苔少甚至无苔,脉细数。

    治疗原则:滋阴清热。

    方药:清骨散(银柴胡、黄连、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甘草)。

    (二)血虚发热

    临床表现:发热,热势多为低热,头晕眼花,身倦乏力,心悸不宁,面白少华,唇甲色淡,舌质淡,脉细弱。

    治疗原则:益气养血。

    方药:归脾汤(人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

    (三)气虚发热证

    临床表现:发热,热势或低或高,常在劳累后发作或加剧,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易于感冒,食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原则:益气健脾,甘温除热。

    方药:补中益气汤(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

    (四)阳虚发热

    临床表现:发热而欲近衣,形寒怯冷,四肢不温,少气懒言,头晕嗜卧,腰膝酸软,纳少便溏,面色白,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润,脉沉细无力。

    治疗原则:温补阳气,引火归元。

    方药:金匮肾气丸(桂枝、附子、熟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

    (五)气郁发热

    临床表现:发热多为低热或潮热,热势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精神抑郁,胁肋胀满,烦躁易怒,口干而苦,纳食减少,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原则:疏肝理气,解郁泻热。

    方药:丹栀逍遥散(当归、白芍、白术、柴胡、茯苓、甘草、生姜、薄荷、丹皮、山栀)。

    (六)湿郁发热

    临床表现:低热,午后热甚,胸闷脘痞,全身重着,不思饮食,渴不欲饮,呕恶,大便稀薄或黏滞不爽。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

    治疗原则:利湿清热。

    方药:三仁汤(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厚朴、半夏、通草、滑石、竹叶)。

    (七)血瘀发热

    临床表现:午后或夜晚发热,或自觉身体某些部位发热,口燥咽干,但不多饮,肢体或躯干有固定痛处或肿块,面色萎黄或晦暗。舌质青紫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枳壳、赤芍药、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

本站推荐:一号红人天价小娇妻:总裁的33日索情少帅你老婆又跑了与校花同居:高手风流天价宠儿:总裁的新妻蜜爱100分:不良鲜妻有点甜惹火999次:乔爷,坏!陆少的暖婚新妻总裁爹地超给力早安,总统大人!

中医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恋上你看书网只为原作者周争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周争道并收藏中医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