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 中医学 > 第四节 切诊

第四节 切诊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中医学最新章节!

    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是医师用手在患者身体的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压等操作,来诊察病情的方法。脉诊是按压患者的脉搏;按诊是触、摸、按、压患者的肌肤、手足、胸腹、腧穴等部位。

    一、脉诊

    脉诊,又称切脉,是医师以指腹切按患者的脉搏,来诊察脉象、了解病情的方法。脉诊是中医诊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诊病的独特方法。

    脉象,即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的形成和脏腑气血关系十分密切。心主血脉,血液在脉道中运行,有赖于心气的温煦和推动,肺朝百脉以助心行血,脾生血而统血,肝藏血、主疏泄,以调节循环血量,肾藏精,精可化气生血。因此,血液的正常运行,依赖于脏腑的协调配合。而脉象的异常变化,亦能反映脏腑的病变、气血的盛衰以及邪正变化等情况。所以通过诊察脉象,可以判断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邪正盛衰及疾病的轻重和预后吉凶。

    (一)脉诊的部位和方法

    1.部位 脉诊有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临床常运用“寸口诊法”。寸口又称气口、脉口,因脉动在手鱼际后1寸,故称寸口,此处为手太阴肺经的原穴所在,是脉之大会,脏腑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均能在这里有所反映。该方法简便易行,被普遍采用。

    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图6-3)。正对腕后高骨(桡骨茎突)处为关部,关之前为寸部,关之后为尺部,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它们分候的脏腑是:左寸候心与膻中,左关候肝胆与膈,左尺候肾与小腹;右寸候肺与胸中,右关候脾胃,右尺候肾与小腹,临证尚需结合其他的症状进行综合分析。

    2.方法 诊脉时间以晨起为宜,患者不受饮食、活动等因素影响,易鉴别病脉。如需随时诊脉,应让患者休息片刻,待气血平静,诊室周围环境要保持安静,有利于医师体察脉象。

    诊脉时,让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前臂平伸,使手臂与心脏尽可能处同一水平,掌心向上,腕下垫脉枕,以使气血通畅。医者以左手按患者右脉,右手按患者左脉。成人切脉,以三指定位,布指时,先用中指定关位,食指、无名指分别按在关前的寸部和关后的尺部。三指自然弯曲呈弓形,指头平齐,以指腹切按脉体。布指的疏密,应根据患者手臂长短来调整。三指平布同时切脉的,称为总按法(图6-4);单用一指重点体会某一部脉的,叫单按法(图6-5),临床总按、单按常配合使用。小儿寸口部位狭小,可单用拇指切脉,称“一指定三关”。三岁以内小儿可望指纹替代脉诊。

    


    


    


    诊脉时,医者常用轻、中、重三种指力来探测脉象。轻轻按压,为“举”,又称浮取或轻取;重力按压,为“按”,又称沉取或重取;用力不轻不重,介于“举”、“按”之间,为“寻”,又称中取。用轻、中、重三种指力,诊察寸、关、尺三部脉象的变化,称三部九候。

    切脉应着重从脉位、脉力、脉形、节律、速率等几方面诊察脉象,以鉴别其位、数、形、势。位,指脉的深度;数,指脉动的速率;形,指脉体的粗细及特有形象;势,指脉动的气势或力量。

    诊脉时,医师应平心静气,态度认真,全神贯注地体会脉象。以正常的一呼一吸(即一息)作为时间单位去计算患者的脉搏至数,一般一息四五至。每次诊脉时间应在1分钟以上。

    (二)正常脉象

    正常脉象又称“平脉”或“常脉”,是健康人的脉象。其特点是: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迟不数(一息四五至,每分钟60~90次),不大不小,和缓有力,来去从容,节律一致,尺部脉沉取应指有力。这些特征在脉学中称为“有胃、有神、有根”,有胃即脉来流利、和缓、从容,反映脾胃的功能良好;有神即脉象应指柔和有力,节律规整,反映心神健旺,虽病亦轻,预后良好;有根即尺脉沉取应指有力,反映肾气充足,生机不息,或虽病肾气犹存。

    脉象与人体内外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正常脉象可随年龄、性别、体格、情绪、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相应的生理变化。如受气候的影响,平脉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的变化;受年龄、性别、体格的影响,青壮年,脉多有力,老年人,脉来较弱,瘦人脉较浮,胖人脉多沉;情绪激动时脉象也会发生变化,稍作休息即可恢复正常。总以有胃、有神、有根者为平脉范围。

    (三)常见病脉与主病

    1.浮脉

    【脉象】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特点是脉搏显现部位表浅。

    【主病】表证、虚证。

    【脉理】外邪袭表,卫气与之相争,脉气鼓动于外,故见浮脉。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若久病体虚见脉浮者,多浮大无力,因精血亏损,阴不敛阳而致虚阳外越,或气虚不能内守所致。

    2.沉脉

    【脉象】轻取不应,重按始得。特点是脉搏显现部位深。

    【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脉理】邪气内郁,气血困阻,阳气被遏不能鼓动脉气于外,故脉沉而有力,按之不衰;气血亏虚,阳气衰弱,无力鼓动脉气外现,故脉沉而无力。

    3.迟脉

    【脉象】脉来迟缓,一息不足四至(每分钟在60次以下)。特点是脉搏次数少。

    【主病】寒证。有力为实寒证,无力为虚寒证。

    【脉理】寒性收引,阴寒积冷,凝滞阻闭,正气未衰者,脉迟而有力;阳气不足,不能温运气血,脉迟而无力。此外,若邪热内结,脉气郁闭,亦见迟脉,但迟而有力且伴有热结之象;经常运动之人,脉来迟而缓和有力属生理现象。

    4.数脉

    【脉象】脉来急促,一息五至以上(每分钟在90次以上)。特点是脉搏次数多。

    【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脉理】邪热亢盛,气盛血涌,血行加速,故脉数而有力;精血不足,虚热内生,血行加速,脉数而无力。此外,婴幼儿脉率每分钟均在100次以上,为生理脉象。

    5.虚脉

    【脉象】三部脉举寻按皆无力,应指软弱。特点是按之空虚。

    【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

    【脉理】气虚则血行无力,血少则脉道空虚,故按之空虚无力。

    6.实脉

    【脉象】三部脉举寻按皆有力,脉来坚实,来去俱盛。特点是按之应指有力。

    【主病】实证。

    【脉理】邪气亢盛,正气不虚,正邪相争,气血涌盛,脉道坚满,故应指有力。若虚证见实脉,则为真气外越之危候。

    7.弦脉

    【脉象】端直以长,如按琴弦。特点是脉体硬度大。

    【主病】肝胆病,痰饮,痛证。

    【脉理】肝失疏泄、痰饮、疼痛均可致气机不利,经脉拘急,脉气失其柔和之性,故见弦脉。此外,老年人脉象多弦硬,为精血亏虚,脉失濡养所致。春令平脉亦见弦象。

    8.滑脉

    【脉象】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珠走盘。特点是脉来流利、圆滑。

    【主病】痰饮、食积、实热。

    【脉理】邪正俱盛,气血涌盛,脉行通畅所致,故脉来应指圆滑流利;孕妇可见滑脉,为气血盛、充养胎气之象。

    9.涩脉

    【脉象】脉来艰涩,如轻刀刮竹。特点是脉细而短,往来涩滞不畅。

    【主病】气滞血瘀,精血亏虚。

    【脉理】气滞血瘀,阻滞脉道,血行不畅,故脉来涩滞有力,属实证;精亏血少,不能濡养经脉,脉气往来艰涩无力,属虚证。

    10.洪脉

    【脉象】脉来大而有力,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特点是脉形宽阔,波动大而有力。

    【主病】热盛。

    【脉理】阳热亢盛,气盛血涌,脉气鼓动有力,故脉大而充实有力。久病体虚而见洪脉,为虚阳外越,邪盛正衰的危候,脉象多洪大而沉取无力。

    11.细脉

    【脉象】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特点是脉形窄,波动小而无力。

    【主病】诸虚劳损,以阴血虚为主,亦主湿证。

    【脉理】阴血不足,脉道不充,气虚无力鼓动于脉,故见脉体细小无力。湿邪阻遏脉道,气血充脉不利,亦可见细脉。

    12.濡脉

    【脉象】浮而细软,应指无力。特点是位浮、形细、势软,如絮浮水,轻取即得,重按不显,又称软脉。

    【主病】诸虚证、湿证。

    【脉理】气血不足,脉道狭小,脉行无力,则见脉浮细软而无力,故主虚证。湿邪内侵,脉气趋表而偏浮,湿气阻遏脉道,则脉细而软。

    13.紧脉

    【脉象】脉来绷急,应指紧张有力,状如牵绳转索。特点是脉搏的张力大。

    【主病】寒证、痛证、宿食。

    【脉理】寒性收引,痛为不通,或宿食停积,阻滞脉道,使经脉拘急紧张,故见紧脉。

    14.代脉

    【脉象】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特点是脉搏缓慢,有规律性的间歇。

    【主病】脏气衰微,痛证,风证。

    【脉理】脏气衰微,气血运行无力,脉气不复,故脉来迟缓有间歇,且代而无力;痛证,风证,邪犯经脉,阻遏脉道,致使脉气不相顺接而致代脉,但代而有力。

    15.结脉

    【脉象】脉来缓慢,而时一止,止无定数。特点是脉搏缓慢,有不规则的间歇。

    【主病】阴盛气结,寒痰瘀血证,癥瘕积聚,气血虚衰。

    【脉理】阴寒凝结,或气血痰食凝滞经脉,致使脉气阻滞,故见结脉,但脉实有力;气血虚衰,无力鼓动脉道,致使脉气不相接续,且脉虚无力。

    16.促脉

    【脉象】脉来急促,时有一止,止无定数。特点是脉搏快,有不规则的间歇。

    【主病】阳热亢盛,气血痰食瘀滞,脏气衰败。

    【脉理】实证者,脉促有力,多为阳热亢盛,或气血痰食郁滞化热,热迫血行而脉数,热灼阴津,津血衰少,或气滞、血瘀、痰饮食积等有形邪气阻闭气机,导致脉气不能接续;虚证者,脉促无力,多因阴液亏耗,脏气衰败,致气血不相顺接而致。

    (四)相兼脉与主病

    相兼脉又称复合脉,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脉象复合而成的脉象。

    在疾病过程中,致病因素往往不是单一的邪气侵犯人体,机体正气又有盛衰不同,故临床表现往往错综复杂,因而脉象也多相兼出现。相兼脉的主病,多是单一脉象主病的总和。如浮紧脉为表寒证;沉细脉为里虚证;滑数脉主实热证,或痰食郁滞化热等。

    总之,每种脉象均可通过脉位、脉率、脉形、脉势、脉律等体现出来,并因某一方面突出异常而命名。诊脉时必须综合考虑其变化,才能正确认识相兼脉象及主病,为辨证论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知识拓展……

    研究发现,影响脉象形成和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四类:1心脏因素,包括心脏结构的变异、功能的改变及病理变化等;2血管内因素,主要指血液及其流动因素的变化等;3血管因素,主要指血管组织成分的变化;4自主神经活动的影响。

    二、按诊

    按诊是医师用手对患者体表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测知局部冷热、润燥、软硬、压痛、肿块或其他异常变化,从而推断疾病部位、病性及病情轻重的一种诊察方法。临证时,一般先触摸,后按压,由轻到重,由浅入深,先远后近,先上后下地进行诊察。

    (一)按肌肤

    按肌肤,主要是辨别肌肤的冷热、润燥、肿胀等。

    一般而言,肌肤灼热,多见于阳证、热证;肌肤发凉,多见于阴证、寒证;肌肤湿润,为有汗出或津液未伤;皮肤干燥,为无汗或津液已伤;久病皮肤干燥,状如鱼鳞,触之棘手,称肌肤甲错,为阴血不足,瘀血内结;皮肤按之凹陷,应手而起者,为气胀,不能即起者,为水肿。

    (二)按手足

    按手足,主要了解阴阳的盛衰,病性的寒热。

    一般而言,手足俱冷,为阳虚或阴盛,属寒证;手足俱热,为阳盛或阴虚,属热证;四肢厥冷,胸腹灼热,呼吸气粗,为阳盛格阴的里热实证;手足背热甚者,多为外感发热;手足心热甚者,多为内伤发热。

    (三)按胸胁

    按胸胁,主要诊察心、肺、肝的病变。前胸隆起,叩之呈鼓音,多为肺胀;胸胁按之胀痛者,多为痰热气结或水饮内停;胁下肿块,多属气滞血瘀;疟疾日久,左胁下肿块坚硬,为疟母。

    (四)按虚里

    虚里位于左乳下心尖搏动处,按虚里,可以了解宗气的盛衰。若微动不显,多为宗气虚弱;若动而应衣,为宗气外泄;若按之弹手,洪大而搏或绝而不应者是心气衰竭,为危重之象。

    (五)按脘腹

    按脘腹,主要检查脘腹部有无压痛、胀满及肿块。脘腹的不同部位内应于不同的脏腑,可以了解病变所属何脏腑。

    脘腹疼痛喜按,局部柔软者,多属虚证;按之痛剧,局部坚硬者,多属实证;腹部胀满,按之充实,有压痛,叩之声音重浊,多为水饮停留;腹部胀满,按之不实,无压痛,叩之空响,为气胀。

    腹内有包块,按之硬痛,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称为“癥”或“积”,病属血分;按之无形,聚散不定,痛无定处,称为“瘕”或“聚”,病属气分;左下腹胀痛,按之有硬块者,为肠中有宿粪;右下腹疼痛拒按,多为肠痈;绕脐作痛,痛起结块,时聚时散,按之可移者,多为虫积。

    (六)按腧穴

    按腧穴,指按压身体上某些特定穴位,以判断疾病所属脏腑的诊察方法。

    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脏腑病变可以在相应的体表穴位出现反应。通过在经络腧穴上进行触诊,可以作为某些疾病的辅助诊断。如肺病可在肺俞穴、中府穴有压痛;肝病在肝俞、期门穴有压痛;胃病在胃俞、足三里穴处有压痛;脾病在脾俞、章门穴有压痛;肠痈在阑尾穴有压痛;胆囊疾病在胆俞穴有压痛等。

    思考题

    1.望神的内容有哪些?有何临床意义?

    2.何为常色?分述五色主病的临床意义。

    3.试述常见舌象及主病。

    4.问寒热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5.叙述常见病脉的脉象及主病。

    病例分析

    患者张xx,男性,75岁,久病卧床5年,半月来病情加重,精神委靡不振,健忘嗜睡,面色晦暗,反应迟钝,食少纳呆。今日晨起,精神突然转佳,面红如妆,言语不休,索要食物,想见亲人。

    分析:患者年老久病,脏腑功能衰退,精气血津液不足,神失所养,故精神委靡不振,健忘嗜睡,面色晦暗,反应迟钝,食少纳呆,为无神的表现;微弱的阳气不能维持脏腑的最基本功能,阴不敛阳,虚阳外越,故精神突然转佳,面红如妆,言语不休,索要食物,想见亲人,为假神的表现。

本站推荐:一号红人天价小娇妻:总裁的33日索情少帅你老婆又跑了与校花同居:高手风流天价宠儿:总裁的新妻蜜爱100分:不良鲜妻有点甜惹火999次:乔爷,坏!陆少的暖婚新妻总裁爹地超给力早安,总统大人!

中医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恋上你看书网只为原作者周争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周争道并收藏中医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