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大清报业-2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康熙国策顾问最新章节!
第八十六章 大清报业-2
第八十六章 大清报业-2
秦有福其实也没想太多,他就是觉得现在的娱乐方式太少,好像除了看戏以外就没什么好玩的了,问题是他又不喜欢看戏,想来想去,还不如鼓捣着康熙搞出一份白话文的报纸来,这样至少秦有福自己是能有些玩的东西了。
秦有福没有想到,他的这方用读书人来影响老百姓的讲法给了康熙等人多么大的震动。
别看满人入关的时间不长,但是他们都非常清楚,孔孟之道对中国的影响有多大。别看此时大清人口众多,但多数都是不识字的,只有读书人才可能当官掌权。历朝历代对读书人都有许多优惠,比如规定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可以见官免跪等等,这也是大清入关以后为何不敢动衍圣公府一分一毫,全盘承认衍圣公的所有特权的原因。
在大清所有官吏中,衍圣公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朝见时衍圣公仍列内阁大臣之上,又不与皇亲王爷并列,为文官首位,衍圣公长子十五岁冠带后即可使用二品服色,次子十五岁便可承袭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持子思(孔伋字子思,孔子之孙)祀事,三子十五岁承袭太常寺博士,主持汶上县圣泽书院祀事。其二三子之博士每随一代衍圣公递为更授。之所以这般优待孔府,并不是因为孔府历代衍圣公有什么经天纬地之才能,其实他们干的最多的只不过是维持孔府和祭祀孔子,一般并不参与朝政。但是他们是历朝历代读书人心中最神圣的孔子的后人,这才有了这样的优待。
秦有福用读书人来引导天下的舆论的说法正印证的文治国、武安邦的思想,当然对上了康熙皇帝的脾气。纳兰明珠本就是读书人出身,当然更愿意有这样一个结果。
“那么依秦有福你的意思,这份报纸应该怎么办?”秦有福的这个主意的确是个好主意,但是这毕竟是一个新鲜事物,康熙也想知道秦有福是怎么考虑的。
“这个……。”秦有福其实也没想好,因为他不知道康熙能不能接受白话文的东西,毕竟白话文在这个年月的读书人看来根本就是离经叛道的东西,搞不好会给骂得狗血淋头的。
“有什么但说无妨。”康熙看出秦有福犹豫了起来,便鼓励道。
“臣是这么想的,像臣这样的认识些许字的,读起圣人书来尚且感到非常吃力,更不用说写文章了。我想那些老百姓就更是如此,如果我们办的报纸老百姓根本就看不懂,也就没有什么必要了。所以我觉得,我们是不是有必要将这份报纸办成两个模式,一种是专门针对读书人的,可以用旧有的模式,另外搞一个白话文的,也就是用我们平时说话的模式,写得通俗易懂,让大家一看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的手法来书写,这主要针对像陈这样认字不多,但是却也认识一些字的人,这样一来,只要认识字,就能看懂报纸,通过这个手段开民智,让天下的老百姓都能知道朝廷的意思,听到皇上的声音,还可以了解发生了些什么事情。我们还可以鼓励天下有识之士给报社写稿件,将他们的治国之道通过报纸的形势宣传给天下百姓,当然了,毕竟报纸是掌握在外面手里的,我们可以选择我们认为合适的文章刊登出来,如此一来,天下的百姓就会有参与的治国的理念,他们就会对国家决定的政策有认同感,管理起来也就方便了。”秦有福当然清楚,舆论的威力是巨大的,只要康熙真的按照自己的办法去办了,用不了多久,他就会明白这里面的好处了。
康熙想了一会,问纳兰明珠:“纳兰明珠,你认为秦有福的这个想法如何?“
纳兰明珠不傻,他一听康熙问这个话,当然明白康熙是心动了,想想这报纸也没什么不好的,于是点点头:“臣以为秦大人的这个办法可行,至少可收天下世子之心,让那些小有名气却不得志的读书人有个发泄的地方,朝廷也可以通过这其中发现一些治国良才。”
纳兰明珠可是科举上来的,连他都不反对秦有福的这个说法,想来秦有福的这个办法或许可行,于是说道:“若是如此,纳兰明珠便拟一个折子上来,明日廷议的时候让大家议一议。秦有福,这个建议是你提出来的,这里面少不得你的事情,这样,这段时间你就到户部去帮几天忙,先试着搞出一份报纸出来看一看。”不管怎么说,总是得试一试才能知道好坏,康熙觉得秦有福也歇的够久的了,是该让他干点事了。说要在廷议的时候议一仪不过是个说辞,除非有很大的毛病,一般来说这个事就基本上定了,毕竟这些年来康熙的掌控水平已经跟当初刚掌权的同日而语了。
怎么这事儿又落到我头上了?看来这康熙还真会抓丁拉差,连自己这么个半文盲都用来办报纸了。”想是这么想,可这些话是说不得的,秦有福只能苦着脸求康熙:“皇上,您是知道的,臣连大字都不认识几个,这办报纸是读书人的事,臣实在是没有那个本事。”
康熙白了秦有福一眼,开口说道:“秦有福,朕可是记得,尽管你的品级是没了,可朕挺过你顾问的俸禄么?朕知道你现在有点钱了,可若是你不能为朕所有,朕留着你干什么?难道你真的以为朕的钱多得没有地方花了么?”康熙不舒服了。这个秦有福,明明是个有本事的,可是若不敲打敲打,整个就是个地痞无赖,哪有一点朝中大臣的味道?亏得自己还专门摆出仪仗去参加他儿子的抓周,甚至送出去了个恩骑尉的衔,若是一般的大臣,这会早就感激涕零,直恨不得肝脑涂地了,可偏偏他抖了半天的口袋,临了却不玩了,这样的人,实在是可恨。
“是,臣明白了。”秦有福没精打采的答应着,话都说到这一步了,不答应是不行的了。
“行,你再说说怎么消除满汉之间的隔阂,让天下的汉人认同我们满人。”康熙对这个事情还是很上心的,元朝的历史放在那里,如果得不到天下汉人的认同,这个江山终是坐不久的。
一听康熙说这个,秦有福来了精神,他当然知道后来的人是怎么看待清朝的,在大家的眼里,满清始终是异族,统治着中国是不合理的,所以在清朝统治的三百多年里,造反的事几乎就没有断过,特别是到了清末,在满清皇室看来,只要能保障他们的统治地位,别让汉人把江山给夺取了,送出去一些也没什么的,于是一个有一个的不平等条约签下来,只为了他们的子孙后代能继续当皇帝。而在汉人看来,只要能推翻满清王朝,重夺汉人江山,即使是受点损失也是可以理解的,是可以被后世子孙接受的,于是也一个又一个的签订着买国条约,结果中国越来越穷,越来越小。秦有福总觉得,不管怎么说,自己总还是中国人,但凡有可能,让中国强大起来、保证国家的安宁、维护领土主权是天经地义的,这里面最关键的就是消除民族隔阂,等大家都分不清楚谁是满人谁是汉人的时候,也就用不着什么推翻满清王朝了。
“回皇上,这事臣想了挺久了,总觉得若不消除满汉隔阂,就总会有人起来闹事,毕竟这天下的满人太少,汉人还是多些。说句难听的话,为什么总有人叫嚷着反清复明,连吴三桂都打着匡复汉人江山的旗号起兵造反,还应者如云?关键的原因还是在于满汉之间的间隙太大,满人有太多的优惠条件和满汉之间不平等的政策,这些政策将满人和汉人划分成了高级和低级两个等级,依臣之见,这是不甚合理的。”秦有福反正说话大条也习惯了,当着康熙的面他都敢跟熊赐履打架,当然也不怕说什么。再说了,他生活的年代,谁没有骂过国家领导人的,这都是习惯问题。
“大胆秦有福你是忘乎所以了,你以为皇上让你出点主意就能妄自菲薄么?”纳兰明珠说话当然是站在满人的立场上,再说他没有听见之前秦有福跟皇上议论的东西,现在乍一听秦有福居然敢这么说话,当时就急了:“皇上,秦有福大不敬,居然妄自菲薄,臣以为应当治他的罪。”
秦有福一听纳兰明珠这话们当时吓得心里一激灵,想想自己还真是太放肆了,估计是说的什么东西犯忌讳了,正打算请罪的时候,康熙开口了:“秦有福说得没错,只是这满汉之间的界线和等级不是朕说消融就能消融的,想我大清为了入主中原,多少八旗子弟浴血奋战?我们且不说谁该坐这个天下,就说我们这些当主子的,手下的人提着脑袋拼命,现在有条件了,总得有所补偿不是?就算是你秦有福,立了功,朕就得赏你,要不然你现在恐怕也不会跟朕再说什么了吧?朕当然知道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可是若当真就这么说一句就取消了八旗的优抚,朕又怎么对的起那些有功之臣?”
有了康熙的这个话,秦有福就不担心了,反正康熙已经把调子给定下来了,之间跟着唱就是。“皇上圣明,其实臣的意思并不是马上就消除所有满人的优抚政策,毕竟这不现实,依臣看来,皇上可以从提高汉人的地位入手。这跟我们刚才所说的办报纸的事也有些关系。皇上是知道,若论打仗,满人应该是厉害的,但是论才学,论治国的方略,恐怕汉人的水平更高些。大清入关以后,不少自命清高或愤世嫉俗的汉人便纷纷隐居了起来,这些人中,有不少是真有本事的。在他们之中,有的根本无心或不屑科举,认为在大清为官或为皇上办事就有当汉奸或出卖汉人利益的嫌疑,他们生怕落得个身后骂名,所以宁愿将所有的本事藏在心里烂在肚子里,也不愿意出仕为官,如果皇上能广为宣传,或是让当地官府举荐那些真正有才学的人,只需要告诉他们皇上为了天下百姓谋福祉,为了谋求治国之道,更为了宣传孔孟礼教,所以希望这些人出仕为官,领一方百姓免受疾苦,我相信皇上就能获得天下读书人和那些有识之士的拥护,这样一来,他们得了名了,百姓得了利了,大清的天下更稳固了,正可谓一举三得,皇上为什么不可以试一试呢?”秦有福倒真是想过这个问题的,所以说得还真有点摸样。
“说得好”康熙算是听明白了,秦有福的这个办法的确好,只需要自己放开一点口子,提升读书人的地位,最主要的就是把大义房子前面,天下的士子就会乖乖的听话,这样的事,当然是件好事。
“秦大人此计甚妙当真的是一举三得啊”纳兰明珠算是佩服秦有福的办法了。他本就是科举考上来的,当然知道天下读书人的心思,说白了,对读书人来说,读书就是为了当官的。但是这得考虑自己的立场问题,特别是一些特别有名的人,他们为了顾及名声,即使心里真的想当官,但是也担心别人说他们投靠了鞑子,反正一般来说这些名士才子多少都有点底子,不当官也不至于饿着,又或者因为只是精专某个学科,担心考试考不取丢脸,所以干脆摆出一副不屑的样子,干脆呆在家里当他的地方名流,秦有福的这个手段一出,他们就算真的不行当官也不行了,这民族大义可都在皇上这一边了。
秦有福一看自己说得打动了皇上,连纳兰明珠都帮自己说话了,顿时来了精神,“其实还有一个办法能让这些人更没话说,皇上只需下旨取消满汉不得通婚这一条,最好是能娶衍圣公的女儿为妃,那么天下的读书人就都没有话说了,他们再有本事,也不敢跟孔子的后人相媲美,皇上能娶衍圣公的女儿为妃,正说明皇上是有心天下大同,致力于满汉一家的,这样一来,只需几年时间,那些打着反清复明口号想造反的人就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天下的满人跟汉人都一样了,大明朝庸庸碌碌的搞得民不聊生,为什么还要复明?难道他们还想让天底下的老百姓再受兵荒马乱之苦么?到了那个时候,谁会跟他们去造反?”
“说得妙,呵、呵、呵,看来朕还真没白封你当这个大清皇家顾问啊你说的报纸要尽快办,把今天说的这些东西都写上去朕倒要看一看,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再造反的。至于三藩的事也得多写一些,让天下人都知道,三藩乃是天底下最无耻之徒,当初是他们献关降清,又甘为大清平定中原的急先锋的,对付李自成是屡战屡败,可对付前明的军队却不遗余力。倒是我大清眼见李自成为祸中原,实在不忍中原百姓生灵涂炭,这才入关救民于水火。朕这就下令编撰明史,将这段历史写进去”康熙信心满满的,这就打算编撰历史了。正如后来伟人所说的一样,历史都是胜利者编写的。
纳兰明珠最是善于专营之人,他当然知道康熙心里想的是什么,这会他算明白了,如果按照康熙和秦有福的办法,只需要十几二十年的时间,大清就能真正在中原站稳脚跟,不会有谁再说三道四的了。
“皇上的办法甚好,若是皇上当真娶了衍圣公之女为妃,则天下的读书人将无话可说。只要所有的人都认为三藩才是真正的汉奸,是反复无常的小人,则天下之百姓就无人支持,这样一来,即使不缴,三藩也撑不了几天。臣以为,如今之计需打通江北与长沙八旗的通道,不管是将他们接过江也好,还是补给他们也罢,三藩终是长不了的。”纳兰明珠将话题转到三藩的身上,他知道,三藩才是目前皇上的心头大患。
康熙点了点头,“适才秦有福与朕谈过三藩之事,他的意见与朕不谋而合。乃是将十万八旗撤出长沙,兵囤武汉,这样进可功,退可守,一旦三藩来势汹汹,则退过长江,将三藩让过江来,到时候联合岳乐将军一同剿之,只要切断长江三藩的补给,则三藩来多少消灭多少。若是三藩并不过江,只是想与本朝划江而治,则于武汉之地不断增派兵马,徐徐图之,不断挤压三藩之生存空间,这样用不了多久,三藩必除。”康熙一高兴,将整个计划说了出来。
纳兰明珠知道在他没来之前秦有福跟皇上正说了写什么,本来还以为不过是报纸的事,没想到连如何平定三藩的事也谈到了,不由得有对秦有福有了新的认识。
……
秦有福离开皇宫的时候,原来那块进宫的腰牌又回来了,本来康熙还打算再给他定个品级的,可秦有福说什么都不要,再他看来,要哪个东西本来就是个多余的东西,与其扛个品衔在头上,还不如就这么白丁一个,反正只要有康熙撑着,没有人敢找他麻烦就对了。
……a
第八十六章 大清报业-2
第八十六章 大清报业-2
秦有福其实也没想太多,他就是觉得现在的娱乐方式太少,好像除了看戏以外就没什么好玩的了,问题是他又不喜欢看戏,想来想去,还不如鼓捣着康熙搞出一份白话文的报纸来,这样至少秦有福自己是能有些玩的东西了。
秦有福没有想到,他的这方用读书人来影响老百姓的讲法给了康熙等人多么大的震动。
别看满人入关的时间不长,但是他们都非常清楚,孔孟之道对中国的影响有多大。别看此时大清人口众多,但多数都是不识字的,只有读书人才可能当官掌权。历朝历代对读书人都有许多优惠,比如规定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可以见官免跪等等,这也是大清入关以后为何不敢动衍圣公府一分一毫,全盘承认衍圣公的所有特权的原因。
在大清所有官吏中,衍圣公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朝见时衍圣公仍列内阁大臣之上,又不与皇亲王爷并列,为文官首位,衍圣公长子十五岁冠带后即可使用二品服色,次子十五岁便可承袭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持子思(孔伋字子思,孔子之孙)祀事,三子十五岁承袭太常寺博士,主持汶上县圣泽书院祀事。其二三子之博士每随一代衍圣公递为更授。之所以这般优待孔府,并不是因为孔府历代衍圣公有什么经天纬地之才能,其实他们干的最多的只不过是维持孔府和祭祀孔子,一般并不参与朝政。但是他们是历朝历代读书人心中最神圣的孔子的后人,这才有了这样的优待。
秦有福用读书人来引导天下的舆论的说法正印证的文治国、武安邦的思想,当然对上了康熙皇帝的脾气。纳兰明珠本就是读书人出身,当然更愿意有这样一个结果。
“那么依秦有福你的意思,这份报纸应该怎么办?”秦有福的这个主意的确是个好主意,但是这毕竟是一个新鲜事物,康熙也想知道秦有福是怎么考虑的。
“这个……。”秦有福其实也没想好,因为他不知道康熙能不能接受白话文的东西,毕竟白话文在这个年月的读书人看来根本就是离经叛道的东西,搞不好会给骂得狗血淋头的。
“有什么但说无妨。”康熙看出秦有福犹豫了起来,便鼓励道。
“臣是这么想的,像臣这样的认识些许字的,读起圣人书来尚且感到非常吃力,更不用说写文章了。我想那些老百姓就更是如此,如果我们办的报纸老百姓根本就看不懂,也就没有什么必要了。所以我觉得,我们是不是有必要将这份报纸办成两个模式,一种是专门针对读书人的,可以用旧有的模式,另外搞一个白话文的,也就是用我们平时说话的模式,写得通俗易懂,让大家一看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的手法来书写,这主要针对像陈这样认字不多,但是却也认识一些字的人,这样一来,只要认识字,就能看懂报纸,通过这个手段开民智,让天下的老百姓都能知道朝廷的意思,听到皇上的声音,还可以了解发生了些什么事情。我们还可以鼓励天下有识之士给报社写稿件,将他们的治国之道通过报纸的形势宣传给天下百姓,当然了,毕竟报纸是掌握在外面手里的,我们可以选择我们认为合适的文章刊登出来,如此一来,天下的百姓就会有参与的治国的理念,他们就会对国家决定的政策有认同感,管理起来也就方便了。”秦有福当然清楚,舆论的威力是巨大的,只要康熙真的按照自己的办法去办了,用不了多久,他就会明白这里面的好处了。
康熙想了一会,问纳兰明珠:“纳兰明珠,你认为秦有福的这个想法如何?“
纳兰明珠不傻,他一听康熙问这个话,当然明白康熙是心动了,想想这报纸也没什么不好的,于是点点头:“臣以为秦大人的这个办法可行,至少可收天下世子之心,让那些小有名气却不得志的读书人有个发泄的地方,朝廷也可以通过这其中发现一些治国良才。”
纳兰明珠可是科举上来的,连他都不反对秦有福的这个说法,想来秦有福的这个办法或许可行,于是说道:“若是如此,纳兰明珠便拟一个折子上来,明日廷议的时候让大家议一议。秦有福,这个建议是你提出来的,这里面少不得你的事情,这样,这段时间你就到户部去帮几天忙,先试着搞出一份报纸出来看一看。”不管怎么说,总是得试一试才能知道好坏,康熙觉得秦有福也歇的够久的了,是该让他干点事了。说要在廷议的时候议一仪不过是个说辞,除非有很大的毛病,一般来说这个事就基本上定了,毕竟这些年来康熙的掌控水平已经跟当初刚掌权的同日而语了。
怎么这事儿又落到我头上了?看来这康熙还真会抓丁拉差,连自己这么个半文盲都用来办报纸了。”想是这么想,可这些话是说不得的,秦有福只能苦着脸求康熙:“皇上,您是知道的,臣连大字都不认识几个,这办报纸是读书人的事,臣实在是没有那个本事。”
康熙白了秦有福一眼,开口说道:“秦有福,朕可是记得,尽管你的品级是没了,可朕挺过你顾问的俸禄么?朕知道你现在有点钱了,可若是你不能为朕所有,朕留着你干什么?难道你真的以为朕的钱多得没有地方花了么?”康熙不舒服了。这个秦有福,明明是个有本事的,可是若不敲打敲打,整个就是个地痞无赖,哪有一点朝中大臣的味道?亏得自己还专门摆出仪仗去参加他儿子的抓周,甚至送出去了个恩骑尉的衔,若是一般的大臣,这会早就感激涕零,直恨不得肝脑涂地了,可偏偏他抖了半天的口袋,临了却不玩了,这样的人,实在是可恨。
“是,臣明白了。”秦有福没精打采的答应着,话都说到这一步了,不答应是不行的了。
“行,你再说说怎么消除满汉之间的隔阂,让天下的汉人认同我们满人。”康熙对这个事情还是很上心的,元朝的历史放在那里,如果得不到天下汉人的认同,这个江山终是坐不久的。
一听康熙说这个,秦有福来了精神,他当然知道后来的人是怎么看待清朝的,在大家的眼里,满清始终是异族,统治着中国是不合理的,所以在清朝统治的三百多年里,造反的事几乎就没有断过,特别是到了清末,在满清皇室看来,只要能保障他们的统治地位,别让汉人把江山给夺取了,送出去一些也没什么的,于是一个有一个的不平等条约签下来,只为了他们的子孙后代能继续当皇帝。而在汉人看来,只要能推翻满清王朝,重夺汉人江山,即使是受点损失也是可以理解的,是可以被后世子孙接受的,于是也一个又一个的签订着买国条约,结果中国越来越穷,越来越小。秦有福总觉得,不管怎么说,自己总还是中国人,但凡有可能,让中国强大起来、保证国家的安宁、维护领土主权是天经地义的,这里面最关键的就是消除民族隔阂,等大家都分不清楚谁是满人谁是汉人的时候,也就用不着什么推翻满清王朝了。
“回皇上,这事臣想了挺久了,总觉得若不消除满汉隔阂,就总会有人起来闹事,毕竟这天下的满人太少,汉人还是多些。说句难听的话,为什么总有人叫嚷着反清复明,连吴三桂都打着匡复汉人江山的旗号起兵造反,还应者如云?关键的原因还是在于满汉之间的间隙太大,满人有太多的优惠条件和满汉之间不平等的政策,这些政策将满人和汉人划分成了高级和低级两个等级,依臣之见,这是不甚合理的。”秦有福反正说话大条也习惯了,当着康熙的面他都敢跟熊赐履打架,当然也不怕说什么。再说了,他生活的年代,谁没有骂过国家领导人的,这都是习惯问题。
“大胆秦有福你是忘乎所以了,你以为皇上让你出点主意就能妄自菲薄么?”纳兰明珠说话当然是站在满人的立场上,再说他没有听见之前秦有福跟皇上议论的东西,现在乍一听秦有福居然敢这么说话,当时就急了:“皇上,秦有福大不敬,居然妄自菲薄,臣以为应当治他的罪。”
秦有福一听纳兰明珠这话们当时吓得心里一激灵,想想自己还真是太放肆了,估计是说的什么东西犯忌讳了,正打算请罪的时候,康熙开口了:“秦有福说得没错,只是这满汉之间的界线和等级不是朕说消融就能消融的,想我大清为了入主中原,多少八旗子弟浴血奋战?我们且不说谁该坐这个天下,就说我们这些当主子的,手下的人提着脑袋拼命,现在有条件了,总得有所补偿不是?就算是你秦有福,立了功,朕就得赏你,要不然你现在恐怕也不会跟朕再说什么了吧?朕当然知道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可是若当真就这么说一句就取消了八旗的优抚,朕又怎么对的起那些有功之臣?”
有了康熙的这个话,秦有福就不担心了,反正康熙已经把调子给定下来了,之间跟着唱就是。“皇上圣明,其实臣的意思并不是马上就消除所有满人的优抚政策,毕竟这不现实,依臣看来,皇上可以从提高汉人的地位入手。这跟我们刚才所说的办报纸的事也有些关系。皇上是知道,若论打仗,满人应该是厉害的,但是论才学,论治国的方略,恐怕汉人的水平更高些。大清入关以后,不少自命清高或愤世嫉俗的汉人便纷纷隐居了起来,这些人中,有不少是真有本事的。在他们之中,有的根本无心或不屑科举,认为在大清为官或为皇上办事就有当汉奸或出卖汉人利益的嫌疑,他们生怕落得个身后骂名,所以宁愿将所有的本事藏在心里烂在肚子里,也不愿意出仕为官,如果皇上能广为宣传,或是让当地官府举荐那些真正有才学的人,只需要告诉他们皇上为了天下百姓谋福祉,为了谋求治国之道,更为了宣传孔孟礼教,所以希望这些人出仕为官,领一方百姓免受疾苦,我相信皇上就能获得天下读书人和那些有识之士的拥护,这样一来,他们得了名了,百姓得了利了,大清的天下更稳固了,正可谓一举三得,皇上为什么不可以试一试呢?”秦有福倒真是想过这个问题的,所以说得还真有点摸样。
“说得好”康熙算是听明白了,秦有福的这个办法的确好,只需要自己放开一点口子,提升读书人的地位,最主要的就是把大义房子前面,天下的士子就会乖乖的听话,这样的事,当然是件好事。
“秦大人此计甚妙当真的是一举三得啊”纳兰明珠算是佩服秦有福的办法了。他本就是科举考上来的,当然知道天下读书人的心思,说白了,对读书人来说,读书就是为了当官的。但是这得考虑自己的立场问题,特别是一些特别有名的人,他们为了顾及名声,即使心里真的想当官,但是也担心别人说他们投靠了鞑子,反正一般来说这些名士才子多少都有点底子,不当官也不至于饿着,又或者因为只是精专某个学科,担心考试考不取丢脸,所以干脆摆出一副不屑的样子,干脆呆在家里当他的地方名流,秦有福的这个手段一出,他们就算真的不行当官也不行了,这民族大义可都在皇上这一边了。
秦有福一看自己说得打动了皇上,连纳兰明珠都帮自己说话了,顿时来了精神,“其实还有一个办法能让这些人更没话说,皇上只需下旨取消满汉不得通婚这一条,最好是能娶衍圣公的女儿为妃,那么天下的读书人就都没有话说了,他们再有本事,也不敢跟孔子的后人相媲美,皇上能娶衍圣公的女儿为妃,正说明皇上是有心天下大同,致力于满汉一家的,这样一来,只需几年时间,那些打着反清复明口号想造反的人就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天下的满人跟汉人都一样了,大明朝庸庸碌碌的搞得民不聊生,为什么还要复明?难道他们还想让天底下的老百姓再受兵荒马乱之苦么?到了那个时候,谁会跟他们去造反?”
“说得妙,呵、呵、呵,看来朕还真没白封你当这个大清皇家顾问啊你说的报纸要尽快办,把今天说的这些东西都写上去朕倒要看一看,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再造反的。至于三藩的事也得多写一些,让天下人都知道,三藩乃是天底下最无耻之徒,当初是他们献关降清,又甘为大清平定中原的急先锋的,对付李自成是屡战屡败,可对付前明的军队却不遗余力。倒是我大清眼见李自成为祸中原,实在不忍中原百姓生灵涂炭,这才入关救民于水火。朕这就下令编撰明史,将这段历史写进去”康熙信心满满的,这就打算编撰历史了。正如后来伟人所说的一样,历史都是胜利者编写的。
纳兰明珠最是善于专营之人,他当然知道康熙心里想的是什么,这会他算明白了,如果按照康熙和秦有福的办法,只需要十几二十年的时间,大清就能真正在中原站稳脚跟,不会有谁再说三道四的了。
“皇上的办法甚好,若是皇上当真娶了衍圣公之女为妃,则天下的读书人将无话可说。只要所有的人都认为三藩才是真正的汉奸,是反复无常的小人,则天下之百姓就无人支持,这样一来,即使不缴,三藩也撑不了几天。臣以为,如今之计需打通江北与长沙八旗的通道,不管是将他们接过江也好,还是补给他们也罢,三藩终是长不了的。”纳兰明珠将话题转到三藩的身上,他知道,三藩才是目前皇上的心头大患。
康熙点了点头,“适才秦有福与朕谈过三藩之事,他的意见与朕不谋而合。乃是将十万八旗撤出长沙,兵囤武汉,这样进可功,退可守,一旦三藩来势汹汹,则退过长江,将三藩让过江来,到时候联合岳乐将军一同剿之,只要切断长江三藩的补给,则三藩来多少消灭多少。若是三藩并不过江,只是想与本朝划江而治,则于武汉之地不断增派兵马,徐徐图之,不断挤压三藩之生存空间,这样用不了多久,三藩必除。”康熙一高兴,将整个计划说了出来。
纳兰明珠知道在他没来之前秦有福跟皇上正说了写什么,本来还以为不过是报纸的事,没想到连如何平定三藩的事也谈到了,不由得有对秦有福有了新的认识。
……
秦有福离开皇宫的时候,原来那块进宫的腰牌又回来了,本来康熙还打算再给他定个品级的,可秦有福说什么都不要,再他看来,要哪个东西本来就是个多余的东西,与其扛个品衔在头上,还不如就这么白丁一个,反正只要有康熙撑着,没有人敢找他麻烦就对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