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 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 > 第一百五十章 辽西大战,开幕
第一百五十章 辽西大战,开幕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最新章节!
狮子口的防御,比朱启想象中的还要薄弱。
先不说来的路上,一路上风平浪静,毫无波澜。
就连下海的船只都没有遇到几艘,也就是靠近狮子口以后,才看到了些许在海上作业的渔民们。
这些渔民一看到大明的船只,当然是立马就疯了似的往回划。
但他们这些简陋的小船只,速度怎么可能比得上全速前进,乘风破浪的海船呢?
不过明军对这些渔民们自然也没有什么想法,大明是来抢滩登陆的,又不是来抢劫的,管这些渔民做什么。
船队很快就超过这些在海上的渔船,然后来到了狮子口的港湾。
朱启以前没听说过狮子口,本以为是一个很小的港口。
但舰队来到港口外面,才发现这里是一个天然良港,除了有开阔的出海口外,还有可以吃水很深的港湾。
既能够停泊大型船只,又能够抵御大风大浪,而且规模还不小,这个港口离得山东半岛也是极近的。
只要稍稍开发一下,可以通过海路直接将中原地区的物资往辽东运输。
无论是战争补给,还是商品贸易,那都是极好的港口啊!
不过这样好的港口,显然并没有被大规模开发过。
可以看得出来狮子口仅仅只是一个小县城的规模。
在朱启看来,如此天然良港,怎么的也得是个城市规模才说得过去啊。
或许是因为城镇规模很小的原因,北元在这里安排的守军也并没有多少。
起码朱启之时在港口上面看到一些茫然的老百姓。
这些老百姓们在三月天里穿着单薄的衣裳,一看就知道是码头上的搬运工。
少数的一些商船上装载着货物,一个官员打扮的人正站在商船边上,正在跟一个穿着丝绸衣裳的男人交谈着。
不过两人看到从海商驶来的舰队,一个个的都瞪大了眼睛。
随后就瞧见那官吏拔腿就跑了。
不过朱启也并不在乎这些北元官员们逃跑,这次明军的目标仅仅只是占领更多的城池,然后吸引纳哈出回防。
放弃易守难攻的辽西走廊,让蓝玉能够更快的突破进来。
只要突破辽西走廊,占据了险峻关隘,整个辽东也就唾手可得了。
舰船还未靠岸,马云就抱着拳头过来请命道:
“末将愿为先锋,为殿下拿下此城!”
朱启正想着占领城池的具体步骤是什么呢,一看到马云自告奋勇,那当然是马上答应下来。
同时顺理成章的就将军队的指挥权交给马云了,让他尽快拿下狮子口。
马云也是一愣,本来只是想请命几千人的部队,然后拿下狮子口,也算是一点小小的战功了。
却没想到辽王殿下直接大大方方的让他来指挥大军。
马云一开始没弄明白,回头就想通了。
一直听别的将领说,辽王殿下人非常得好。
只要是和辽王殿下一起并肩作战过的,甭管你战功大小,辽王殿下一律帮你请功。
至于说辽王殿下自己,那是从来不多提自己的战功的。
以前听说此事,还以为是夸张了,现在事情落到自己头上,马云才知道不是夸张,是真的。
心里面甭提有多感动了。
大恩不言谢,马云也不多说,领了军令就下了船去。
不过马云也并没有带走太多的兵力,因为这个小县城一看就是没有任何防备的模样。
纳哈出此时大军都已经被吸引去了辽西,后方绝对空虚无比。
所以马云仅仅只是率领了五千人马,出城扫荡,其余人等则是先将狮子口给控制起来。
朱启身为总指挥官,又是大明王爷,自然不会下船亲自战斗的。
他在船上等着马云的好消息就行了。
穿着一身军装打扮的白唐玉儿则是靠在楼船的窗户边上,朝着外面望去,显然对于战争也是颇为好奇。
一般将军出门打仗,自然是不可能把老婆带着的。
但朱启不一样,他是王爷,更何况白唐玉儿的功夫了得,比大部分的男人都要厉害,尤其是轻功方面。
自然就不是朱启的累赘了。
带着白唐玉儿,还等于多带了一层保险,万一出了什么差池,刺杀之类的,白唐玉儿一溜烟就提溜着自己逃跑了对不对。
那些在港口的百姓,自然是被第一时间控制了起来。
当然不是要对他们怎么样,纯粹是不希望这兵荒马乱的时候,他们还到处乱跑,万一误伤了百姓,也是不好的。
除了老百姓们很慌张之外,整个狮子口都没有见到穿着官服的。
倒是有明军在街道上见到了官差的衣服。
显然是瞧见明军过来了,立马就脱了衣服逃跑的。
灌输衙门里倒是抓了一些官差,但都是一群留守的小官吏。
也没有丝毫的抵抗,立马就跪地投降的那种。
等到两个时辰以后,马云率军回来,最大的官职也仅仅只是抓了一个主簿而已。
至于说什么县丞,知县之类的正式官员,那是一个也没瞧见啊!
不过城外不到二里地的一处军营,倒是一口气俘虏了两三百号人。
按照这些俘虏的说法。
这两三百号的元军,都是狮子口本地的汉人。
至于说元人,早就已经跑路了。
连带着将军,中层军官等等,跑的那是一个影子都没了。
他们是因为都是本地人,家人都在狮子口,没有第一时间想到跑。
上级又联系不上,只听说明军来了,啥情况也不知道。
正在犹豫着要不要直接跑,还是回去带上家里人一起跑的时候,马云都已经带着人来了。
要是早知道明军来的这么快,估计他们一早就跑光了。
朱启知道拿下狮子口不会太困难,但也没想到竟然如此的轻松。
轻松到没有发生任何一场战斗,光是远远看到舰船,上到将军知县,下到副将,官吏,竟然都跑的干干净净的。
不是说北元被打出了草原之后,战斗力恢复了不少吗?
怎么这里这么废材啊?
这还真是朱启误会了,辽地的元军,其实很多也都是经历了元末战乱,淬炼筛选下来的北元精锐。
只是这些精锐,这时候全都被纳哈出带着去辽西了,跟蓝玉在那边死磕呢。
留在辽东半岛上的,也都是一些新兵,当地的民兵,领导他们的,也多事一些没什么经验,无法担当重任的将领而已。
有本事的将领,早就去辽西去了。
这也是为什么朱启能够如此顺利就拿下狮子口的原因所在,甚至连一兵一卒都没有损伤过。
战况出乎意料之外的顺利,但结果总归是好的。
就连马云都是不禁感慨:
“多亏了辽王殿下的功劳,贼人光是听到辽王殿下您的大名,就已经闻风丧胆了。
这次战果丰硕,如此顺利,一路上我们也是顺风顺水,此地当为福地。
殿下,末将以为,不如殿下将此地改名为旅顺好了。”
朱启一愣,旅顺?
我草,看了一眼地图,这个狮子口好像确实是后世的大连旅顺港的位置啊!
以前就听一个大连来的同学提到过,说大连旅顺口这个名字是明初时候给起的,原来是这么来的啊?
换个地名,求个好兆头这种事情,朱启自然不会拒绝。
既然马云已经提出来了,其他的将军们也没有意见,朱启也就点头同意道:
“既然如此,那以后这地方就改名叫做旅顺好了!”
朱启嘴巴上这么说着,心里还是有点不好意思的,没想到自己也能亲自过一把给地方命名的瘾。
还是旅顺如此著名的地方。
不过占据了旅顺作为后续的补给港口仅仅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朱启就将目标瞄准了辽阳。
作为辽东半岛的核心城市,辽阳的位置至关重要。
辽阳也是军事谋划会议上,确定下来的前线防御之中的重中之重。
只要占据了辽阳,那么明军就算是在辽东半岛上站稳脚跟了。
接下来无论纳哈出是固守辽西,还是回军攻打辽阳,亦或者是撤回沈州固守。
那对于朱启来说,都是有预案的。
无论纳哈出如何选择,对于明军来说,优势都是肉眼可见的巨大。
当然了,前提条件是,得在辽阳站得住才行。
这辽阳乃是辽东补给中心,朱启这个大将,自然是要亲自率军前往。
而其余的地方,则是交给那些副将们,分批去收复就可以了。
收复以后,只要改换旗帜,连驻军都不需要太多。
主要就是四处收集粮食和物资。
当然,除了辽阳之外,还有另外两个城镇也要收复。
一个是营口,一个是抚顺。
这两个也是坚城要塞,拿下这两个地方,可以和辽阳连成一线,有效防止纳哈出直接绕后奇袭。
谁知道这纳哈出会不会豁出去,就要死攻大明的辽王呢?
在拿下了旅顺之后,朱启也没有丝毫的停歇,因为他们的时间并不充裕,必须要在三日之内,拿下营口,抚顺还有辽阳三座城池才可以。
于是大明的三万精锐,很快就分兵三路,一万人平分两路,去营口和抚顺。
而朱启则是亲率两万人,带着马云,刘伯温,朱棣等人,直扑辽阳而去。
…………
不过就在朱启带着三万精兵,抄了纳哈出老家屁股的时候。
此时的纳哈出,自然不可能知晓此时。
他正在全身心的投入到,和传说中“大明辽王朱启”的战斗之中。
纳哈出从未正面和大明辽王战斗过,但他对于洪武八年那次,辽王朱启带着万国宣战书,然后怂恿那些反叛的草原部落,不断袭扰自己的情景,至今还记忆犹新。
正因为那一次的缘故,至今那些草原部落,都还处在叛乱状态。
他们得到了大明的支援,再加上各种打鸡血,一个个的来无影去无踪。
有的部落,粮草充裕,武器精良,都吃喝不愁了,干脆连部落资产都不要了。
就靠着抢劫纳哈出过日子,时不时的还能从大明那边获得资助。
纳哈出那是头疼的啊。
但头疼都还是好的。
洪武十年的一月初,当纳哈出得到确切情报,说大明在燕云十六州开始集结部队时候。
纳哈出就知道大明又要开始有动作了。
他也赶忙集结部队,调往辽西。
果然不出所料,仅仅只是过去两个月不到,到了洪武十年三月,大明军队就大军压境了。
也幸亏他反应及时,提早就调集了部队,不然辽西走廊要是被明军给拿下了,纳哈出觉得自己可就危险了。
在辽东大平原上和明军打正面,纳哈出虽然也有斗志和信心,但毕竟还是太冒险了一点。
守得下来就是胜利,何必要和明军正面硬碰呢。
纳哈出是这样子想的,而后他就得到了一个新情报。
那就是率领着五万明军过来的主帅,竟然是大明辽王朱启!
纳哈出一听到大明辽王的名号,那是顿时一个激灵,恨得直咬牙。
自己从洪武八年开始到现在,一直过的这么难受,可不就是这大明辽王所赐啊!
虽说一直传言,他是什么星宿下凡,三头六臂,无师自通,军事天才,等等那七八糟的名号。
但纳哈出才不相信呢,这辽王朱启,今年才多大啊?
要是没算错的话,应该仅仅只有十九岁的年纪吧?
十九岁的年纪能有多厉害啊!
自己都四十好几,快五十的人了,难道害怕一个十九岁的小娃娃不成?
纳哈出很有信心,誓言要打破大明辽王不可战胜的神话。
要在辽西战场上,教教这个辽王,什么叫做老将军!
出征之前,纳哈出就对左右说了:
“这辽王朱气不过十九岁的毛孩儿,看我一个月内,将他生擒活捉!”
于是乎,浑身上下插满旗的老将军纳哈出,信心百倍的就在辽西走廊主动出击了!
纳哈出也确实是老将军,虽然战略上瞧不起眼前的“大明辽王”,但战术上,还是充分重视的。
他一上来并没有着急和明军打正面,而是坚壁清野,固守城池,小股部队打探情况。
本来以为对面的辽王朱启,年轻气盛,肯定安奈不住性子会强行攻城。
结果对面只是拉上来大炮轰了几下,然后就没有然而了。
这时候的大炮虽然也能够轰开城墙城门。
但即便是打开了缺口,想要强行冲进去,也定然会造成重大死伤。
辽西如此狭窄的战场上,有如此多的城池,连绵一串,想要硬功进来,绝对会损失惨重。
至于绕路那是更不可能,漠南都在王保保的掌控之下,得先把王保保给打赢了,才有绕路的可能性啊。
纳哈出想的很好,但却发现对面压根就没有要强行攻城的意思。
在把城墙轰开了一个缺口之后,也没有下令冲锋。
纳哈出觉得颇为奇怪,一边让人赶紧用石头修补城墙,一面继续斥候打探情报。
果然就打探到了最新的情报,说是这辽王朱启,竟然派遣了一支三千人规模的小分队,要绕后袭击纳哈出身后的要塞堡垒。
纳哈出一听,顿时哈哈一笑,说道:
“这大明辽王不过如此吗!此时我与他实力相当,他竟然舍弃我正面不顾,而欲偷袭我后方。
这能瞒得住我的眼线吗?准备出击,我要吃掉这三千人!”
纳哈出觉得战机已到,立马点兵点将,准备出发。
为了追上这三千人,纳哈出全都带的是骑兵。
当然了,他一把年纪了,肯定是不能亲自带队冲锋的,而是找了一员麾下悍将,带着骑兵出发。
这名悍将很快就带着手下五千骑兵,直奔那三千人而去。
那三千明军此时贴着树林小心翼翼的行军,看到北元骑兵来了,顿时就乱作一团开始逃跑起来。
那悍将一看到偌大的战果在前,兴奋的拍马就让人赶紧去追。
却没发现那股明军撤退虽然看上去很乱,但乱中有稳,阵型没散啊!
就这样追击了四五里地,树林里突然就是一阵万箭齐发。
随后就是一大片的明军骑兵掩杀上来!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面,草原民族的游牧骑兵就是比汉人王朝的骑兵厉害。
但这个印象,其实都是宋朝带来的。
无论是汉朝还是唐朝,汉人王朝的骑兵,那都是能够在草原上撵着游牧跑的。
尤其是汉武帝时期,和匈奴拉开的上百年的拉锯战里。
那时候霍去病,卫青出征匈奴,可是压根就没有多少步兵的。
霍去病甚至干脆就跟游牧一样,连吃的都不带,麾下一票数万人全是骑兵,打到哪里吃哪里。
唐朝虽然没有汉朝这么猛,但骑兵也是不弱的。
宋朝拉胯就不必多提。
到了明初时候,汉人骑兵又猛起来了。
野战那是丝毫不逊色于元人骑兵的。
再加上火器的运用,尤其是朱棣时期设计的三大营,那真的是把元人的骑兵给摁着头爆锤。
如果不是叫门天子一波送掉,明朝的盛世,少说也能有个上百年的时间。
此时两军交锋,明军的骑兵源源不断的冲出,那元人悍将还未反应过来。
便在漫天的喊杀声中,被骑兵的铁骑给淹没了。
辽西战场上的大战,已然正式拉开了序幕。
狮子口的防御,比朱启想象中的还要薄弱。
先不说来的路上,一路上风平浪静,毫无波澜。
就连下海的船只都没有遇到几艘,也就是靠近狮子口以后,才看到了些许在海上作业的渔民们。
这些渔民一看到大明的船只,当然是立马就疯了似的往回划。
但他们这些简陋的小船只,速度怎么可能比得上全速前进,乘风破浪的海船呢?
不过明军对这些渔民们自然也没有什么想法,大明是来抢滩登陆的,又不是来抢劫的,管这些渔民做什么。
船队很快就超过这些在海上的渔船,然后来到了狮子口的港湾。
朱启以前没听说过狮子口,本以为是一个很小的港口。
但舰队来到港口外面,才发现这里是一个天然良港,除了有开阔的出海口外,还有可以吃水很深的港湾。
既能够停泊大型船只,又能够抵御大风大浪,而且规模还不小,这个港口离得山东半岛也是极近的。
只要稍稍开发一下,可以通过海路直接将中原地区的物资往辽东运输。
无论是战争补给,还是商品贸易,那都是极好的港口啊!
不过这样好的港口,显然并没有被大规模开发过。
可以看得出来狮子口仅仅只是一个小县城的规模。
在朱启看来,如此天然良港,怎么的也得是个城市规模才说得过去啊。
或许是因为城镇规模很小的原因,北元在这里安排的守军也并没有多少。
起码朱启之时在港口上面看到一些茫然的老百姓。
这些老百姓们在三月天里穿着单薄的衣裳,一看就知道是码头上的搬运工。
少数的一些商船上装载着货物,一个官员打扮的人正站在商船边上,正在跟一个穿着丝绸衣裳的男人交谈着。
不过两人看到从海商驶来的舰队,一个个的都瞪大了眼睛。
随后就瞧见那官吏拔腿就跑了。
不过朱启也并不在乎这些北元官员们逃跑,这次明军的目标仅仅只是占领更多的城池,然后吸引纳哈出回防。
放弃易守难攻的辽西走廊,让蓝玉能够更快的突破进来。
只要突破辽西走廊,占据了险峻关隘,整个辽东也就唾手可得了。
舰船还未靠岸,马云就抱着拳头过来请命道:
“末将愿为先锋,为殿下拿下此城!”
朱启正想着占领城池的具体步骤是什么呢,一看到马云自告奋勇,那当然是马上答应下来。
同时顺理成章的就将军队的指挥权交给马云了,让他尽快拿下狮子口。
马云也是一愣,本来只是想请命几千人的部队,然后拿下狮子口,也算是一点小小的战功了。
却没想到辽王殿下直接大大方方的让他来指挥大军。
马云一开始没弄明白,回头就想通了。
一直听别的将领说,辽王殿下人非常得好。
只要是和辽王殿下一起并肩作战过的,甭管你战功大小,辽王殿下一律帮你请功。
至于说辽王殿下自己,那是从来不多提自己的战功的。
以前听说此事,还以为是夸张了,现在事情落到自己头上,马云才知道不是夸张,是真的。
心里面甭提有多感动了。
大恩不言谢,马云也不多说,领了军令就下了船去。
不过马云也并没有带走太多的兵力,因为这个小县城一看就是没有任何防备的模样。
纳哈出此时大军都已经被吸引去了辽西,后方绝对空虚无比。
所以马云仅仅只是率领了五千人马,出城扫荡,其余人等则是先将狮子口给控制起来。
朱启身为总指挥官,又是大明王爷,自然不会下船亲自战斗的。
他在船上等着马云的好消息就行了。
穿着一身军装打扮的白唐玉儿则是靠在楼船的窗户边上,朝着外面望去,显然对于战争也是颇为好奇。
一般将军出门打仗,自然是不可能把老婆带着的。
但朱启不一样,他是王爷,更何况白唐玉儿的功夫了得,比大部分的男人都要厉害,尤其是轻功方面。
自然就不是朱启的累赘了。
带着白唐玉儿,还等于多带了一层保险,万一出了什么差池,刺杀之类的,白唐玉儿一溜烟就提溜着自己逃跑了对不对。
那些在港口的百姓,自然是被第一时间控制了起来。
当然不是要对他们怎么样,纯粹是不希望这兵荒马乱的时候,他们还到处乱跑,万一误伤了百姓,也是不好的。
除了老百姓们很慌张之外,整个狮子口都没有见到穿着官服的。
倒是有明军在街道上见到了官差的衣服。
显然是瞧见明军过来了,立马就脱了衣服逃跑的。
灌输衙门里倒是抓了一些官差,但都是一群留守的小官吏。
也没有丝毫的抵抗,立马就跪地投降的那种。
等到两个时辰以后,马云率军回来,最大的官职也仅仅只是抓了一个主簿而已。
至于说什么县丞,知县之类的正式官员,那是一个也没瞧见啊!
不过城外不到二里地的一处军营,倒是一口气俘虏了两三百号人。
按照这些俘虏的说法。
这两三百号的元军,都是狮子口本地的汉人。
至于说元人,早就已经跑路了。
连带着将军,中层军官等等,跑的那是一个影子都没了。
他们是因为都是本地人,家人都在狮子口,没有第一时间想到跑。
上级又联系不上,只听说明军来了,啥情况也不知道。
正在犹豫着要不要直接跑,还是回去带上家里人一起跑的时候,马云都已经带着人来了。
要是早知道明军来的这么快,估计他们一早就跑光了。
朱启知道拿下狮子口不会太困难,但也没想到竟然如此的轻松。
轻松到没有发生任何一场战斗,光是远远看到舰船,上到将军知县,下到副将,官吏,竟然都跑的干干净净的。
不是说北元被打出了草原之后,战斗力恢复了不少吗?
怎么这里这么废材啊?
这还真是朱启误会了,辽地的元军,其实很多也都是经历了元末战乱,淬炼筛选下来的北元精锐。
只是这些精锐,这时候全都被纳哈出带着去辽西了,跟蓝玉在那边死磕呢。
留在辽东半岛上的,也都是一些新兵,当地的民兵,领导他们的,也多事一些没什么经验,无法担当重任的将领而已。
有本事的将领,早就去辽西去了。
这也是为什么朱启能够如此顺利就拿下狮子口的原因所在,甚至连一兵一卒都没有损伤过。
战况出乎意料之外的顺利,但结果总归是好的。
就连马云都是不禁感慨:
“多亏了辽王殿下的功劳,贼人光是听到辽王殿下您的大名,就已经闻风丧胆了。
这次战果丰硕,如此顺利,一路上我们也是顺风顺水,此地当为福地。
殿下,末将以为,不如殿下将此地改名为旅顺好了。”
朱启一愣,旅顺?
我草,看了一眼地图,这个狮子口好像确实是后世的大连旅顺港的位置啊!
以前就听一个大连来的同学提到过,说大连旅顺口这个名字是明初时候给起的,原来是这么来的啊?
换个地名,求个好兆头这种事情,朱启自然不会拒绝。
既然马云已经提出来了,其他的将军们也没有意见,朱启也就点头同意道:
“既然如此,那以后这地方就改名叫做旅顺好了!”
朱启嘴巴上这么说着,心里还是有点不好意思的,没想到自己也能亲自过一把给地方命名的瘾。
还是旅顺如此著名的地方。
不过占据了旅顺作为后续的补给港口仅仅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朱启就将目标瞄准了辽阳。
作为辽东半岛的核心城市,辽阳的位置至关重要。
辽阳也是军事谋划会议上,确定下来的前线防御之中的重中之重。
只要占据了辽阳,那么明军就算是在辽东半岛上站稳脚跟了。
接下来无论纳哈出是固守辽西,还是回军攻打辽阳,亦或者是撤回沈州固守。
那对于朱启来说,都是有预案的。
无论纳哈出如何选择,对于明军来说,优势都是肉眼可见的巨大。
当然了,前提条件是,得在辽阳站得住才行。
这辽阳乃是辽东补给中心,朱启这个大将,自然是要亲自率军前往。
而其余的地方,则是交给那些副将们,分批去收复就可以了。
收复以后,只要改换旗帜,连驻军都不需要太多。
主要就是四处收集粮食和物资。
当然,除了辽阳之外,还有另外两个城镇也要收复。
一个是营口,一个是抚顺。
这两个也是坚城要塞,拿下这两个地方,可以和辽阳连成一线,有效防止纳哈出直接绕后奇袭。
谁知道这纳哈出会不会豁出去,就要死攻大明的辽王呢?
在拿下了旅顺之后,朱启也没有丝毫的停歇,因为他们的时间并不充裕,必须要在三日之内,拿下营口,抚顺还有辽阳三座城池才可以。
于是大明的三万精锐,很快就分兵三路,一万人平分两路,去营口和抚顺。
而朱启则是亲率两万人,带着马云,刘伯温,朱棣等人,直扑辽阳而去。
…………
不过就在朱启带着三万精兵,抄了纳哈出老家屁股的时候。
此时的纳哈出,自然不可能知晓此时。
他正在全身心的投入到,和传说中“大明辽王朱启”的战斗之中。
纳哈出从未正面和大明辽王战斗过,但他对于洪武八年那次,辽王朱启带着万国宣战书,然后怂恿那些反叛的草原部落,不断袭扰自己的情景,至今还记忆犹新。
正因为那一次的缘故,至今那些草原部落,都还处在叛乱状态。
他们得到了大明的支援,再加上各种打鸡血,一个个的来无影去无踪。
有的部落,粮草充裕,武器精良,都吃喝不愁了,干脆连部落资产都不要了。
就靠着抢劫纳哈出过日子,时不时的还能从大明那边获得资助。
纳哈出那是头疼的啊。
但头疼都还是好的。
洪武十年的一月初,当纳哈出得到确切情报,说大明在燕云十六州开始集结部队时候。
纳哈出就知道大明又要开始有动作了。
他也赶忙集结部队,调往辽西。
果然不出所料,仅仅只是过去两个月不到,到了洪武十年三月,大明军队就大军压境了。
也幸亏他反应及时,提早就调集了部队,不然辽西走廊要是被明军给拿下了,纳哈出觉得自己可就危险了。
在辽东大平原上和明军打正面,纳哈出虽然也有斗志和信心,但毕竟还是太冒险了一点。
守得下来就是胜利,何必要和明军正面硬碰呢。
纳哈出是这样子想的,而后他就得到了一个新情报。
那就是率领着五万明军过来的主帅,竟然是大明辽王朱启!
纳哈出一听到大明辽王的名号,那是顿时一个激灵,恨得直咬牙。
自己从洪武八年开始到现在,一直过的这么难受,可不就是这大明辽王所赐啊!
虽说一直传言,他是什么星宿下凡,三头六臂,无师自通,军事天才,等等那七八糟的名号。
但纳哈出才不相信呢,这辽王朱启,今年才多大啊?
要是没算错的话,应该仅仅只有十九岁的年纪吧?
十九岁的年纪能有多厉害啊!
自己都四十好几,快五十的人了,难道害怕一个十九岁的小娃娃不成?
纳哈出很有信心,誓言要打破大明辽王不可战胜的神话。
要在辽西战场上,教教这个辽王,什么叫做老将军!
出征之前,纳哈出就对左右说了:
“这辽王朱气不过十九岁的毛孩儿,看我一个月内,将他生擒活捉!”
于是乎,浑身上下插满旗的老将军纳哈出,信心百倍的就在辽西走廊主动出击了!
纳哈出也确实是老将军,虽然战略上瞧不起眼前的“大明辽王”,但战术上,还是充分重视的。
他一上来并没有着急和明军打正面,而是坚壁清野,固守城池,小股部队打探情况。
本来以为对面的辽王朱启,年轻气盛,肯定安奈不住性子会强行攻城。
结果对面只是拉上来大炮轰了几下,然后就没有然而了。
这时候的大炮虽然也能够轰开城墙城门。
但即便是打开了缺口,想要强行冲进去,也定然会造成重大死伤。
辽西如此狭窄的战场上,有如此多的城池,连绵一串,想要硬功进来,绝对会损失惨重。
至于绕路那是更不可能,漠南都在王保保的掌控之下,得先把王保保给打赢了,才有绕路的可能性啊。
纳哈出想的很好,但却发现对面压根就没有要强行攻城的意思。
在把城墙轰开了一个缺口之后,也没有下令冲锋。
纳哈出觉得颇为奇怪,一边让人赶紧用石头修补城墙,一面继续斥候打探情报。
果然就打探到了最新的情报,说是这辽王朱启,竟然派遣了一支三千人规模的小分队,要绕后袭击纳哈出身后的要塞堡垒。
纳哈出一听,顿时哈哈一笑,说道:
“这大明辽王不过如此吗!此时我与他实力相当,他竟然舍弃我正面不顾,而欲偷袭我后方。
这能瞒得住我的眼线吗?准备出击,我要吃掉这三千人!”
纳哈出觉得战机已到,立马点兵点将,准备出发。
为了追上这三千人,纳哈出全都带的是骑兵。
当然了,他一把年纪了,肯定是不能亲自带队冲锋的,而是找了一员麾下悍将,带着骑兵出发。
这名悍将很快就带着手下五千骑兵,直奔那三千人而去。
那三千明军此时贴着树林小心翼翼的行军,看到北元骑兵来了,顿时就乱作一团开始逃跑起来。
那悍将一看到偌大的战果在前,兴奋的拍马就让人赶紧去追。
却没发现那股明军撤退虽然看上去很乱,但乱中有稳,阵型没散啊!
就这样追击了四五里地,树林里突然就是一阵万箭齐发。
随后就是一大片的明军骑兵掩杀上来!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面,草原民族的游牧骑兵就是比汉人王朝的骑兵厉害。
但这个印象,其实都是宋朝带来的。
无论是汉朝还是唐朝,汉人王朝的骑兵,那都是能够在草原上撵着游牧跑的。
尤其是汉武帝时期,和匈奴拉开的上百年的拉锯战里。
那时候霍去病,卫青出征匈奴,可是压根就没有多少步兵的。
霍去病甚至干脆就跟游牧一样,连吃的都不带,麾下一票数万人全是骑兵,打到哪里吃哪里。
唐朝虽然没有汉朝这么猛,但骑兵也是不弱的。
宋朝拉胯就不必多提。
到了明初时候,汉人骑兵又猛起来了。
野战那是丝毫不逊色于元人骑兵的。
再加上火器的运用,尤其是朱棣时期设计的三大营,那真的是把元人的骑兵给摁着头爆锤。
如果不是叫门天子一波送掉,明朝的盛世,少说也能有个上百年的时间。
此时两军交锋,明军的骑兵源源不断的冲出,那元人悍将还未反应过来。
便在漫天的喊杀声中,被骑兵的铁骑给淹没了。
辽西战场上的大战,已然正式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