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一章 接班人的问题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官居一品最新章节!
沈默摸索出来的‘看头顶**’,众人演练了一夜,顶着一双兔子眼,会同五十余位同年,浩浩荡荡赶去灵隐,受到了士子们的热烈欢迎。
那讲场便在灵隐寺旁,群峰密林清泉间的一面背阴的山坡之中。简单的寒暄之后,几个带头的士子请解元郎登台讲授,沈默推让不过,只好上去临时搭起来的木台。
上去往正对面一看,好家伙,整整一面山坡,乌压压坐满了听讲之人,连两侧余光不及的地方,也全都是人。起码得两千来人吧?沈默便觉着一阵头晕目眩,把已经烂熟于胸的授课内容,忘得一干二净,好半天没说出一句话来。
下面传来嗡嗡之声,士子们不知道解元郎出了什么状况,好在这时,在后台的徐渭几个,一齐提醒道:“看头顶!”
沈默登时把目光调高一寸,盯着一片乌黑的脑壳,让他想起了土他们家的瓜田,心情便大为舒缓。故作潇洒的擦擦汗道:“那我们就开始吧。”
台下众人齐声道:“请解元赐教。”声音之大,吓得沈默一哆嗦。
但不管怎样,他光照千古的讲学生涯,便从此开始。虽然此时仅就经义和时文,进行剖析讲解,并没有什么体现他思想的东西,但也正是他精妙透彻的诠经解义,深入浅出的细致讲解,使受益匪浅的士子们,对他真心实意地钦佩,这才有了后来的一切……
沈默讲完之后,琼林社的社友们轮流上台,讲演各有千秋,却也都得到热烈的捧场。其中徐渭妙趣横生、旁征博引的讲解,更是引起一阵阵开怀大笑,但又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无异大大提升了琼林社的整体形象。
全部讲解完毕后,考生们起立致谢,然后围上来请教写作八股文。
七人便按照商量的法子,与那些应邀而来的举子一道,分散到人群中,跟士子们展开交流。
其中还是琼林社地七位最受欢迎。士子们将他们团团围住。提出各种各样地问题请求解答。好在沈默他们本就天资好。又有真才学。今夏在西溪别墅地集训。互相之间什么问题没提出来过?应付来却比登台讲课还要轻松。
那些新科举人本来还有些自傲。但听听人家琼林社地讲解。只能暗暗感叹:都是一科地举人。怎么差距就这么大捏?便纷纷收起了因中举而滋生出地傲慢。很认真地倾听几人地解答。还时不时提出一些很有价值地问题。
整整半天时间。沈默七个都在耐心细致地进行着交流。让这些考生都能满意而归。累得他们几个却嗓子冒烟。头晕眼花。身子较弱地诸大绶说着说着便晕了过去。当时就把许多人感激得眼泪都流出来了。便纷纷道:“不能再问了。累坏先生了。”果然就不再问。而是一起朝沈默几个深深鞠躬。感激莫名道:“举业一道。自来都是敝帚自珍。从来没人肯像琼林社这样。掏心掏肺对我们。请受我们一拜。”
几人赶紧请大家不要多礼。沈默声音嘶哑道:“一次讲解。也不肯能解决大家地全部问题。如果日后还想这样。只管找我们琼林社。不管多远。都会赶过来地。”这种无私仁厚地举动。又弄哭了不少士子。
这不只是邀买人心。沈默本身也很需要一个机会。来检验自己地才学。督促自己加倍努力。不要松懈。
因为他地目标不仅仅是中进士。他要成为拥千万地大儒。只有成为万众景仰地学术领袖。他才有资格去触碰人们地灵魂。去潜移默化地改造人们地思想。这条路肯定很难。但只要坚持去做。他相信自己一定会做出些成就来地。
~~~~~~~~~~~~~~~~~~~~~~~~~~~~~~~~~~~~~~~~~~~~~~~~
结束了第一次‘灵隐讲学’,沈默几个歇一日,便登上了归乡的客船。有道是‘功成名就好还乡’,一个个归心似箭,恨不能插上翅膀回去,跟亲人共享登第的荣耀。
在这些人里,最不着急的是徐渭,因为他家里人没得干干净净,回去也没意思。最着急的却是沈默,因为殷小姐父女昨日便已经回去了,他也得赶紧回绍兴,把婚给订了。
等回到绍兴城,已经是初五日了。沈默发现进城时盘查的特别严,便问那守城小校,发生什么情况了。
那小校一见是解元公回来了,便忙不迭磕头行礼,沈默让他起来,把问题又重复一遍。小校忙不迭的答道:“回解元公地话,是今儿头晌才接到的命令,说有一群武艺高强的倭寇入境,
离了大军的追踪,让我们加强警惕呢。”
沈默皱眉道:“能把文书给我看看吗?”小校有些为难道:“这个是军令……小的得请示一下才行。”
沈默笑笑道:“别忘了,我还是浙江巡按监军道。”巡按有权监察全省地民政,监军道则可过问全省的军事,其实是很有些权限地,只不过沈默不想找麻烦,所以一直没用过罢了。
那小校一拍脑袋,恍然道:“对呀,光想着您是解元,却把这茬给忘了。”便去取来府衙转送的各城门地命令,请巡按大人过目。
沈默展开一看,‘北新关’便映入眼帘,不禁喃喃道:“还是那伙倭寇。”他本因为胡宗宪率军亲去,对阵二百倭寇,应该手到擒来才是,怎么反让他们逃脱了呢?
但关于细节问题,那小校却一问三不知了,沈默也意识到自己的失态,笑着道了谢,便往城里去了,只听身后传来那小校兴奋地高叫道:“解元公回来喽!”
登时引来围观人群。沈默记得自己中小三元时,也曾引来围观,当时把他围得里外三层,连家都回不去了,最后好不容易脱了身,却把帽子鞋子都挤丢了,也知是不是被人拿回家作纪念了。
所以今日又见围观,他不由心有余悸,赶紧捂住自己的帽子,却发现那时不一样,大家只敢远远的看着,没有敢凑上来搭话的。沈默目光所及,众人便鞠躬作揖,态度十分的恭谨,倒把他弄得不好意思,赶紧上了马车,问铁柱道:“你说这是在搞什么名堂呢?”
铁柱咧嘴笑道:“老人都说,举人老爷是天上的星宿下凡,大人您是解元,那就得是文魁星下凡,谁敢靠近啊。”
“纯属杜撰。”沈默笑骂道:“两京一十三省都有解元,你何时曾见天上有十几颗文魁星来着?”
铁柱想想也是,便憨笑道:“看来老人们是胡说的。”
~~~~~~~~~~~~~~~~~~~~~~~~~~~~~~~~~~~~~~~~~~~~~~
畅通无阻的回到家,沈默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台门上挂起了一块‘解元府邸’的匾额,不由笑着摇摇……确实挺自豪的。
还有门子挡道呢!只见一个青衣小帽的中年人,站在门口很专业的客气问道:“请问这位官人是否投过拜帖……”
铁柱骂一声道:“这是我们大人自己的家,要个毛拜帖?!”
那门子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是少爷回来了,赶紧跪下请安,并自我介绍,说是新来的门房,叫刘老六。
沈默扶着铁柱的肩膀,从马车上下来,笑着叫他起来道:“老刘啊,来了多长时间了。”
“回少爷的话,两天。”刘老六赶紧答道:“咱家是解元第了,没有门房可不行,所以我就来了。”
这时里面人也听到消息出来,好家伙,满院子站了十几号人,一齐朝他行礼道:‘恭迎少爷回家。’沈默好歹找着个认识的,把春花从人堆里叫出来,苦笑道:“这是干什么?”
没等春花说话,那些人便七嘴八舌道:“少爷,咱家是解元第了,没有厨子可不行。”“解元第不能没有园丁。”“也不能没有家丁。”“奶妈也不能缺……”
沈默怒道:“你看我们家有要吃奶的吗?”
那个奶妈小声道:“少爷您成了亲,少奶奶十月怀胎,自然就有吃奶的了。
”
“等那时候,你还有奶吗?”沈默无力道。
“这个您放心。”那个奶妈得意道:“我还没怀上呢,转等少爷您成亲,我再要孩子,保准不耽误小少爷吃奶,民妇想的周到吧?”
沈默气得脸都绿了,忍着没发作,把春花叫道书房,怒气冲冲问道:“我爹这又是唱得哪一出?”一进去才发现,里面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礼物,全都整整齐齐码放在那。
春花小声道:“自从您中了那个解元,便有许多人来奉承,有送田产的、有人送店房的、有送珠宝玉器、字画古玩的。还有那些破落户,两口子来投身为仆图荫庇的,这才几天功夫,便堆了这么多了。”
沈默摸索出来的‘看头顶**’,众人演练了一夜,顶着一双兔子眼,会同五十余位同年,浩浩荡荡赶去灵隐,受到了士子们的热烈欢迎。
那讲场便在灵隐寺旁,群峰密林清泉间的一面背阴的山坡之中。简单的寒暄之后,几个带头的士子请解元郎登台讲授,沈默推让不过,只好上去临时搭起来的木台。
上去往正对面一看,好家伙,整整一面山坡,乌压压坐满了听讲之人,连两侧余光不及的地方,也全都是人。起码得两千来人吧?沈默便觉着一阵头晕目眩,把已经烂熟于胸的授课内容,忘得一干二净,好半天没说出一句话来。
下面传来嗡嗡之声,士子们不知道解元郎出了什么状况,好在这时,在后台的徐渭几个,一齐提醒道:“看头顶!”
沈默登时把目光调高一寸,盯着一片乌黑的脑壳,让他想起了土他们家的瓜田,心情便大为舒缓。故作潇洒的擦擦汗道:“那我们就开始吧。”
台下众人齐声道:“请解元赐教。”声音之大,吓得沈默一哆嗦。
但不管怎样,他光照千古的讲学生涯,便从此开始。虽然此时仅就经义和时文,进行剖析讲解,并没有什么体现他思想的东西,但也正是他精妙透彻的诠经解义,深入浅出的细致讲解,使受益匪浅的士子们,对他真心实意地钦佩,这才有了后来的一切……
沈默讲完之后,琼林社的社友们轮流上台,讲演各有千秋,却也都得到热烈的捧场。其中徐渭妙趣横生、旁征博引的讲解,更是引起一阵阵开怀大笑,但又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无异大大提升了琼林社的整体形象。
全部讲解完毕后,考生们起立致谢,然后围上来请教写作八股文。
七人便按照商量的法子,与那些应邀而来的举子一道,分散到人群中,跟士子们展开交流。
其中还是琼林社地七位最受欢迎。士子们将他们团团围住。提出各种各样地问题请求解答。好在沈默他们本就天资好。又有真才学。今夏在西溪别墅地集训。互相之间什么问题没提出来过?应付来却比登台讲课还要轻松。
那些新科举人本来还有些自傲。但听听人家琼林社地讲解。只能暗暗感叹:都是一科地举人。怎么差距就这么大捏?便纷纷收起了因中举而滋生出地傲慢。很认真地倾听几人地解答。还时不时提出一些很有价值地问题。
整整半天时间。沈默七个都在耐心细致地进行着交流。让这些考生都能满意而归。累得他们几个却嗓子冒烟。头晕眼花。身子较弱地诸大绶说着说着便晕了过去。当时就把许多人感激得眼泪都流出来了。便纷纷道:“不能再问了。累坏先生了。”果然就不再问。而是一起朝沈默几个深深鞠躬。感激莫名道:“举业一道。自来都是敝帚自珍。从来没人肯像琼林社这样。掏心掏肺对我们。请受我们一拜。”
几人赶紧请大家不要多礼。沈默声音嘶哑道:“一次讲解。也不肯能解决大家地全部问题。如果日后还想这样。只管找我们琼林社。不管多远。都会赶过来地。”这种无私仁厚地举动。又弄哭了不少士子。
这不只是邀买人心。沈默本身也很需要一个机会。来检验自己地才学。督促自己加倍努力。不要松懈。
因为他地目标不仅仅是中进士。他要成为拥千万地大儒。只有成为万众景仰地学术领袖。他才有资格去触碰人们地灵魂。去潜移默化地改造人们地思想。这条路肯定很难。但只要坚持去做。他相信自己一定会做出些成就来地。
~~~~~~~~~~~~~~~~~~~~~~~~~~~~~~~~~~~~~~~~~~~~~~~~
结束了第一次‘灵隐讲学’,沈默几个歇一日,便登上了归乡的客船。有道是‘功成名就好还乡’,一个个归心似箭,恨不能插上翅膀回去,跟亲人共享登第的荣耀。
在这些人里,最不着急的是徐渭,因为他家里人没得干干净净,回去也没意思。最着急的却是沈默,因为殷小姐父女昨日便已经回去了,他也得赶紧回绍兴,把婚给订了。
等回到绍兴城,已经是初五日了。沈默发现进城时盘查的特别严,便问那守城小校,发生什么情况了。
那小校一见是解元公回来了,便忙不迭磕头行礼,沈默让他起来,把问题又重复一遍。小校忙不迭的答道:“回解元公地话,是今儿头晌才接到的命令,说有一群武艺高强的倭寇入境,
离了大军的追踪,让我们加强警惕呢。”
沈默皱眉道:“能把文书给我看看吗?”小校有些为难道:“这个是军令……小的得请示一下才行。”
沈默笑笑道:“别忘了,我还是浙江巡按监军道。”巡按有权监察全省地民政,监军道则可过问全省的军事,其实是很有些权限地,只不过沈默不想找麻烦,所以一直没用过罢了。
那小校一拍脑袋,恍然道:“对呀,光想着您是解元,却把这茬给忘了。”便去取来府衙转送的各城门地命令,请巡按大人过目。
沈默展开一看,‘北新关’便映入眼帘,不禁喃喃道:“还是那伙倭寇。”他本因为胡宗宪率军亲去,对阵二百倭寇,应该手到擒来才是,怎么反让他们逃脱了呢?
但关于细节问题,那小校却一问三不知了,沈默也意识到自己的失态,笑着道了谢,便往城里去了,只听身后传来那小校兴奋地高叫道:“解元公回来喽!”
登时引来围观人群。沈默记得自己中小三元时,也曾引来围观,当时把他围得里外三层,连家都回不去了,最后好不容易脱了身,却把帽子鞋子都挤丢了,也知是不是被人拿回家作纪念了。
所以今日又见围观,他不由心有余悸,赶紧捂住自己的帽子,却发现那时不一样,大家只敢远远的看着,没有敢凑上来搭话的。沈默目光所及,众人便鞠躬作揖,态度十分的恭谨,倒把他弄得不好意思,赶紧上了马车,问铁柱道:“你说这是在搞什么名堂呢?”
铁柱咧嘴笑道:“老人都说,举人老爷是天上的星宿下凡,大人您是解元,那就得是文魁星下凡,谁敢靠近啊。”
“纯属杜撰。”沈默笑骂道:“两京一十三省都有解元,你何时曾见天上有十几颗文魁星来着?”
铁柱想想也是,便憨笑道:“看来老人们是胡说的。”
~~~~~~~~~~~~~~~~~~~~~~~~~~~~~~~~~~~~~~~~~~~~~~
畅通无阻的回到家,沈默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台门上挂起了一块‘解元府邸’的匾额,不由笑着摇摇……确实挺自豪的。
还有门子挡道呢!只见一个青衣小帽的中年人,站在门口很专业的客气问道:“请问这位官人是否投过拜帖……”
铁柱骂一声道:“这是我们大人自己的家,要个毛拜帖?!”
那门子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是少爷回来了,赶紧跪下请安,并自我介绍,说是新来的门房,叫刘老六。
沈默扶着铁柱的肩膀,从马车上下来,笑着叫他起来道:“老刘啊,来了多长时间了。”
“回少爷的话,两天。”刘老六赶紧答道:“咱家是解元第了,没有门房可不行,所以我就来了。”
这时里面人也听到消息出来,好家伙,满院子站了十几号人,一齐朝他行礼道:‘恭迎少爷回家。’沈默好歹找着个认识的,把春花从人堆里叫出来,苦笑道:“这是干什么?”
没等春花说话,那些人便七嘴八舌道:“少爷,咱家是解元第了,没有厨子可不行。”“解元第不能没有园丁。”“也不能没有家丁。”“奶妈也不能缺……”
沈默怒道:“你看我们家有要吃奶的吗?”
那个奶妈小声道:“少爷您成了亲,少奶奶十月怀胎,自然就有吃奶的了。
”
“等那时候,你还有奶吗?”沈默无力道。
“这个您放心。”那个奶妈得意道:“我还没怀上呢,转等少爷您成亲,我再要孩子,保准不耽误小少爷吃奶,民妇想的周到吧?”
沈默气得脸都绿了,忍着没发作,把春花叫道书房,怒气冲冲问道:“我爹这又是唱得哪一出?”一进去才发现,里面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礼物,全都整整齐齐码放在那。
春花小声道:“自从您中了那个解元,便有许多人来奉承,有送田产的、有人送店房的、有送珠宝玉器、字画古玩的。还有那些破落户,两口子来投身为仆图荫庇的,这才几天功夫,便堆了这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