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零四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明末之领主天下最新章节!
为了配合军统司的下一步行动,不至于引起清军的警惕,关于泰州光复的真正原因萧毅下令进行了严密的封锁。除过几个当事人以及定北军的高层之外,其他人对这件事情的始末并不清楚。
为了进一步的分化绿营兵和鞑子的关系,泰州的光复被定北军有意识的宣传成了绿营都司李国英迫于定北军的强大威势而幡然醒悟,决定弃暗投明,改旗易帜,主动开城邀请定北军进驻的。
而秦国公萧毅为了嘉奖李国英悬崖勒马,重归大明的功劳,故而准许他恢复在大明时的副总兵一职,并且调任总督府听用。
可是此时的李国英却在滁州城城东大营一个小小的院落中看着天上的太阳发呆。在这个院落的周围有着许多神情冷峻,持枪荷甲的士兵在来回的巡逻。
萧毅兑现了他的诺言,留下了李国英的性命。但是这却将他暂时监禁了起来。在萧毅看来,功劳归功劳,罪过是罪过,这是两码事,没有什么功过相抵的说法。有些事情可以被原谅,但是有些事情必须付出一些代价。所以在他没有想出更好的处理办法之前,李国英只能每天蹲在树底下数蚂蚁了。
泰州光复之后,定北军又在滁州举办了声势浩大的出征仪式,公开宣称要将所有的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清军驱逐出去。而且秦国公萧毅在誓师仪式上昂然宣布,要用手中的宝剑亲手砍下卖国求荣,为虎作伥的大汉奸洪承畴的脑浆,用来祭奠那些惨死在鞑子手中的大明将士和百姓的英魂。
同时,秦国公萧毅又以江北总督府的名义向南京朝廷上奏了一封汉奸榜,其中总共列举了数十位臭名昭著的汉奸。
这些人绝大多数之前都是大明的臣子,但是后来都是投降了满清,反过来帮着满清朝廷屠杀大明的百姓,攻占大明的城池。秦国公在奏章之中公开表明,这些人非死不可,而且坚决拒绝他们投降。
在这个汉奸榜中,吴三桂,洪承畴,范文程,冯铨,耿仲明,尚可喜,孔有德等人名列榜首。
这封奏章被送到南京之后,在朝野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很多人被秦国公的魄力震惊不已。但是在震惊之余,却是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有人大声叫好,有人却在担心此举会讲那些人彻底的推向清廷的怀抱,也有人是冷笑不已,摆出一副等着看好戏的心理。
马士英收到萧毅这封奏章之后,就如收到一个烫手的山芋一般,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南京本来就是聚集了一帮子没有真才实学,却沽名钓誉,整天空谈误国,自诩为正人君子的所谓清流之辈。这些人在国事糜烂之际,惶惶然不知所措,担惊受怕,丑态百出。有人高喊着要以身殉国,却跑回家去关上门开始给满清朝廷上表表明忠心。只待形势不对的时候,将那表章呈上,以保自己的荣华富贵和身家性命。
有人慷慨激昂,愿以书生之身提三尺青锋上阵杀敌,说完之后,擦擦嘴角的唾沫星子,一头扎进了秦淮河的波光艳影之中,在脂粉堆中,丰乳肥臀之中奋勇杀敌去了。
还有人平时一副风流飘逸,曲高和寡的大贤模样,听到局势糜烂却吓得躲到家中闭门不出,生怕一个不慎惹出了什么灾祸。
这些货在局势糜烂的时候一个个只想着如何自保,但是等别人辛辛苦苦,冒着刀枪箭雨将局势稳定下来之后,他们却又活跃起来,开始指手画脚,口水乱飞,摆出一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慷慨模样。
萧毅的这封汉奸榜的奏章一出,让这些人就跟恶狼见了肉一般纷纷蹦了出来,大放厥词,个个摆出一副为国为民的忠臣赤子模样。大力赞成者有之,坚决反对着也是大有人在。
双方就此事又展开了一规模宏大的大论战。朝堂之上,街头巷尾,茶楼酒肆的人们都在谈论这件事情。以至于南京的很多人一见面打招呼的开头语都是你知道汉奸榜不?
赞成的一方不要以为他们都是一帮子忠贞之士,大多也都是沽名钓誉之辈。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在朝堂斗争中的失意之辈。萧毅的这封奏章让他们看到了重新得势的希望。他们希望借着这次的事件能够重新获得朝廷的关注,从而进一步进入朝廷的权力中心。
这些人很清楚萧毅现在对于大明江山的举足轻重的作用,知道朝廷是不可能驳回他的意见的。既然如此,为何不接着萧毅这股东风让自己重新崛起呢?所以,他们不仅坚决的赞成汉奸榜上的名单,而且还另外的拟定了许多的新名单,要求朝廷将这些人都加入汉奸榜上公布天下。
反对的人中大部分的人跟赞成的人都是同一个出发点。他们中大多数人反对并不是出于公心,而是私心作祟。这场论战如果大家意见都是一致的,那么也就不叫论战了,自然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了。这就跟现代娱乐圈的一些明星故意的制造一些丑闻出来,或者这故意做出一些言行出位的事情来博取公众的眼球,从而提升知名度,增加身价是一样的道理。他们需要利用这件事情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来,从而获得一些政治资本。
当然还有小部分人本来就是贪生怕死之辈。虽然萧毅在江北已经连败清军,稳定了江北的形势,但是他们对于朝廷能否恢复中原,将鞑子彻底赶回关外去持相当悲观的态度。他们觉得,鞑子在辽东之时,朝廷前前后后动员上百万军队,成千上万名将领都没能将鞑子扼杀,反而让他们一步一步的壮大起来。如今鞑子已经占了大明一半的江山,实力更加的强大,更是不可能将他们击败的。
萧毅以不足十万之兵虽然打了几次胜仗,但是其中却是有着运气的成分在里面。目前能够将江北稳定下来已经是天大的奇迹了,遑论继续北伐,恢复中原了。所以,他们反对是为了向那些如今在清廷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明朝降臣示好,表示哥们曾经听过你,为你说过好话。日后若是你们来南京旅游了,一定不要忘了哥们啊。这是在给自己留后路而已。
当然他们反对打的也是为国为民的幌子。理由很是冠冕堂皇。那些投降清朝的人很多都是迫于无奈。他们本是大明臣子,也是读的圣贤书,深受皇恩,日后一旦时机成熟一定会弃暗投明,重归大明。可是若是朝廷正式下诏将这汉奸榜公布于世,那么就就等于彻底断绝了这些人的归路,使他们更加死心塌地的为满清鞑子效忠了。这样一来,会为朝廷的北伐大业造成巨大的阻碍。所以要坚决反对。
朝野和民间吵得沸沸扬扬,不可开交,自然也影响到了马士英的态度。马士英其实是很赞成这件事情的。因为汉奸榜上的这些人都是实打实的汉奸,自己做为大明首辅,南京朝廷的实际掌权者也只能是对这些人表现出强硬的态度。他知道自己现在还能继续当这个首辅完全是依靠萧毅在江北的支持。自己要想交好萧毅,就必须和他在这件事情上保持态度一致。在这件事情上自己若是违背了萧毅的意思,那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马士英当初能够因为江北四镇拥护小胖子继位而背弃了盟友史可法转而拥护小胖子,本来就是一个热衷于权势之人。他能够搞掉史可法以及一帮子东林党人,自己成为大明首辅,当然不会是个笨人。他知道自己应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但是,朝廷中反对的声音他也不能忽视,这些人的势力也是不容小视的。这里面不仅有很多的清流文人,而且还有一些勋戚在其中。甚至还有个别的在朝野之中有着不小影响力的宗室。这些人也不断的上门向马士英施加压力,要求他驳回萧毅的奏章。
马士英无奈之下,向他们表示自己会派人去滁州向秦国公当面陈述诸位同僚的意思,期望秦国公能够改变主意,收回成命。当然,马士英也是想趁机再试探一下萧毅的态度,如果萧毅态度强硬的话,那么他宁愿得罪那些反对者,也会二话不说立刻奏请弘光小胖子批准,并且下诏颁布天下。
若是萧毅态度有所松动的话,他便会继续说服与他,最好让他主动要求收回奏章。这样他就两面都不会得罪了。
打定主意之后,马士英就将萧毅的老熟人刘谦和自己的心腹阮大铖派到了滁州。
定北军的前锋部队已经向高邮州做出了攻击的态势。后续部队正在校场上集结,准备出发。
萧毅一身戎装,站在点将台上看着一队队威武整齐的士兵缓缓出发,萧贵,刘肇基,陈子龙等将领站在身后。
突然,一名亲卫向点将台匆匆跑来禀告道:“禀大人,朝廷派人来了。”
萧毅一愣,问道:“来的是什么人?”
亲卫道:“司礼监秉笔太监刘谦以及兵部侍郎阮大铖。”
萧毅眉头一皱,暗忖道:“马士英派阮大铖这个玩意过来干嘛?”虽然疑惑,但是吩咐道:“让徐大人先接待一下他们。本督一会就过去。”
那亲兵领命而去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
为了配合军统司的下一步行动,不至于引起清军的警惕,关于泰州光复的真正原因萧毅下令进行了严密的封锁。除过几个当事人以及定北军的高层之外,其他人对这件事情的始末并不清楚。
为了进一步的分化绿营兵和鞑子的关系,泰州的光复被定北军有意识的宣传成了绿营都司李国英迫于定北军的强大威势而幡然醒悟,决定弃暗投明,改旗易帜,主动开城邀请定北军进驻的。
而秦国公萧毅为了嘉奖李国英悬崖勒马,重归大明的功劳,故而准许他恢复在大明时的副总兵一职,并且调任总督府听用。
可是此时的李国英却在滁州城城东大营一个小小的院落中看着天上的太阳发呆。在这个院落的周围有着许多神情冷峻,持枪荷甲的士兵在来回的巡逻。
萧毅兑现了他的诺言,留下了李国英的性命。但是这却将他暂时监禁了起来。在萧毅看来,功劳归功劳,罪过是罪过,这是两码事,没有什么功过相抵的说法。有些事情可以被原谅,但是有些事情必须付出一些代价。所以在他没有想出更好的处理办法之前,李国英只能每天蹲在树底下数蚂蚁了。
泰州光复之后,定北军又在滁州举办了声势浩大的出征仪式,公开宣称要将所有的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清军驱逐出去。而且秦国公萧毅在誓师仪式上昂然宣布,要用手中的宝剑亲手砍下卖国求荣,为虎作伥的大汉奸洪承畴的脑浆,用来祭奠那些惨死在鞑子手中的大明将士和百姓的英魂。
同时,秦国公萧毅又以江北总督府的名义向南京朝廷上奏了一封汉奸榜,其中总共列举了数十位臭名昭著的汉奸。
这些人绝大多数之前都是大明的臣子,但是后来都是投降了满清,反过来帮着满清朝廷屠杀大明的百姓,攻占大明的城池。秦国公在奏章之中公开表明,这些人非死不可,而且坚决拒绝他们投降。
在这个汉奸榜中,吴三桂,洪承畴,范文程,冯铨,耿仲明,尚可喜,孔有德等人名列榜首。
这封奏章被送到南京之后,在朝野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很多人被秦国公的魄力震惊不已。但是在震惊之余,却是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有人大声叫好,有人却在担心此举会讲那些人彻底的推向清廷的怀抱,也有人是冷笑不已,摆出一副等着看好戏的心理。
马士英收到萧毅这封奏章之后,就如收到一个烫手的山芋一般,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南京本来就是聚集了一帮子没有真才实学,却沽名钓誉,整天空谈误国,自诩为正人君子的所谓清流之辈。这些人在国事糜烂之际,惶惶然不知所措,担惊受怕,丑态百出。有人高喊着要以身殉国,却跑回家去关上门开始给满清朝廷上表表明忠心。只待形势不对的时候,将那表章呈上,以保自己的荣华富贵和身家性命。
有人慷慨激昂,愿以书生之身提三尺青锋上阵杀敌,说完之后,擦擦嘴角的唾沫星子,一头扎进了秦淮河的波光艳影之中,在脂粉堆中,丰乳肥臀之中奋勇杀敌去了。
还有人平时一副风流飘逸,曲高和寡的大贤模样,听到局势糜烂却吓得躲到家中闭门不出,生怕一个不慎惹出了什么灾祸。
这些货在局势糜烂的时候一个个只想着如何自保,但是等别人辛辛苦苦,冒着刀枪箭雨将局势稳定下来之后,他们却又活跃起来,开始指手画脚,口水乱飞,摆出一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慷慨模样。
萧毅的这封汉奸榜的奏章一出,让这些人就跟恶狼见了肉一般纷纷蹦了出来,大放厥词,个个摆出一副为国为民的忠臣赤子模样。大力赞成者有之,坚决反对着也是大有人在。
双方就此事又展开了一规模宏大的大论战。朝堂之上,街头巷尾,茶楼酒肆的人们都在谈论这件事情。以至于南京的很多人一见面打招呼的开头语都是你知道汉奸榜不?
赞成的一方不要以为他们都是一帮子忠贞之士,大多也都是沽名钓誉之辈。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在朝堂斗争中的失意之辈。萧毅的这封奏章让他们看到了重新得势的希望。他们希望借着这次的事件能够重新获得朝廷的关注,从而进一步进入朝廷的权力中心。
这些人很清楚萧毅现在对于大明江山的举足轻重的作用,知道朝廷是不可能驳回他的意见的。既然如此,为何不接着萧毅这股东风让自己重新崛起呢?所以,他们不仅坚决的赞成汉奸榜上的名单,而且还另外的拟定了许多的新名单,要求朝廷将这些人都加入汉奸榜上公布天下。
反对的人中大部分的人跟赞成的人都是同一个出发点。他们中大多数人反对并不是出于公心,而是私心作祟。这场论战如果大家意见都是一致的,那么也就不叫论战了,自然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了。这就跟现代娱乐圈的一些明星故意的制造一些丑闻出来,或者这故意做出一些言行出位的事情来博取公众的眼球,从而提升知名度,增加身价是一样的道理。他们需要利用这件事情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来,从而获得一些政治资本。
当然还有小部分人本来就是贪生怕死之辈。虽然萧毅在江北已经连败清军,稳定了江北的形势,但是他们对于朝廷能否恢复中原,将鞑子彻底赶回关外去持相当悲观的态度。他们觉得,鞑子在辽东之时,朝廷前前后后动员上百万军队,成千上万名将领都没能将鞑子扼杀,反而让他们一步一步的壮大起来。如今鞑子已经占了大明一半的江山,实力更加的强大,更是不可能将他们击败的。
萧毅以不足十万之兵虽然打了几次胜仗,但是其中却是有着运气的成分在里面。目前能够将江北稳定下来已经是天大的奇迹了,遑论继续北伐,恢复中原了。所以,他们反对是为了向那些如今在清廷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明朝降臣示好,表示哥们曾经听过你,为你说过好话。日后若是你们来南京旅游了,一定不要忘了哥们啊。这是在给自己留后路而已。
当然他们反对打的也是为国为民的幌子。理由很是冠冕堂皇。那些投降清朝的人很多都是迫于无奈。他们本是大明臣子,也是读的圣贤书,深受皇恩,日后一旦时机成熟一定会弃暗投明,重归大明。可是若是朝廷正式下诏将这汉奸榜公布于世,那么就就等于彻底断绝了这些人的归路,使他们更加死心塌地的为满清鞑子效忠了。这样一来,会为朝廷的北伐大业造成巨大的阻碍。所以要坚决反对。
朝野和民间吵得沸沸扬扬,不可开交,自然也影响到了马士英的态度。马士英其实是很赞成这件事情的。因为汉奸榜上的这些人都是实打实的汉奸,自己做为大明首辅,南京朝廷的实际掌权者也只能是对这些人表现出强硬的态度。他知道自己现在还能继续当这个首辅完全是依靠萧毅在江北的支持。自己要想交好萧毅,就必须和他在这件事情上保持态度一致。在这件事情上自己若是违背了萧毅的意思,那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马士英当初能够因为江北四镇拥护小胖子继位而背弃了盟友史可法转而拥护小胖子,本来就是一个热衷于权势之人。他能够搞掉史可法以及一帮子东林党人,自己成为大明首辅,当然不会是个笨人。他知道自己应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但是,朝廷中反对的声音他也不能忽视,这些人的势力也是不容小视的。这里面不仅有很多的清流文人,而且还有一些勋戚在其中。甚至还有个别的在朝野之中有着不小影响力的宗室。这些人也不断的上门向马士英施加压力,要求他驳回萧毅的奏章。
马士英无奈之下,向他们表示自己会派人去滁州向秦国公当面陈述诸位同僚的意思,期望秦国公能够改变主意,收回成命。当然,马士英也是想趁机再试探一下萧毅的态度,如果萧毅态度强硬的话,那么他宁愿得罪那些反对者,也会二话不说立刻奏请弘光小胖子批准,并且下诏颁布天下。
若是萧毅态度有所松动的话,他便会继续说服与他,最好让他主动要求收回奏章。这样他就两面都不会得罪了。
打定主意之后,马士英就将萧毅的老熟人刘谦和自己的心腹阮大铖派到了滁州。
定北军的前锋部队已经向高邮州做出了攻击的态势。后续部队正在校场上集结,准备出发。
萧毅一身戎装,站在点将台上看着一队队威武整齐的士兵缓缓出发,萧贵,刘肇基,陈子龙等将领站在身后。
突然,一名亲卫向点将台匆匆跑来禀告道:“禀大人,朝廷派人来了。”
萧毅一愣,问道:“来的是什么人?”
亲卫道:“司礼监秉笔太监刘谦以及兵部侍郎阮大铖。”
萧毅眉头一皱,暗忖道:“马士英派阮大铖这个玩意过来干嘛?”虽然疑惑,但是吩咐道:“让徐大人先接待一下他们。本督一会就过去。”
那亲兵领命而去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