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辽东巨变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辽东铁骑最新章节!
各位读者大大,麻烦大家在阅读本小说的时候,点击一下《加入书架》,给小肥一点鼓励,谢谢大家
求推荐,求收藏,求打赏
李如松无奈的重新坐回到椅子上,把情报的其余部分看完之后,长叹一声说道。
按照陈诚的情报,蓟辽总督刘应节虽然按照朝廷和某些权贵的压力,开始扶持野猪皮,对抗辽东险山军。但同时他也做了大量的安排,防止野猪皮尾大不掉,造成整个辽东的动荡不安。
刘应节,字子和,潍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建议永平西门抵海口距天津止五百里,可通漕,请募民习海道者赴天津领运,同运官出海达永平。部议以漕卒冒险不便,发山东、河南粟十万石储天津,令永平官民自运焉。
四年秋,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旋进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谭纶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奏罢永平、密云、霸州采矿。又因御史傅孟春言,议诸镇积贮,当计岁丰歉。常时以折色便军,可以积粟;凶岁以本色济荒,可以积银。又明年建议通漕密云,上疏曰:「密云环控潮、白二水,天设之以便漕者也。向二水分流,到牛栏山始合。通州运艘至牛栏山,以上陆运至龙庆仓,输挽甚苦。今白水徙流城西,去潮水不二百武,近且疏渠植坝,合为一流,水深漕便。旧昌平运额共十八万石有奇,今止十四万,密云仅得十万,惟赖召商一法,而地瘠民贫,势难长恃。闻通仓粟多红朽。若漕五万石于密云,而以本镇折色三万五千两留给京军,则通仓无腐粟,京军沾实惠,密云免佥商,一举而三
给事中陈渠以蓟镇多虚伍,请核兵省饷。应节上疏曰:「国初设立大宁,蓟门犹称内地。既大宁内徙,三卫反覆,一切防御之计,与宣、大相埒,而额兵不满三万。仓卒召外兵,疲于奔命,又半孱弱。于是议减客兵,募土著,而游食之徒,饥聚饱飏。请清勾逃军,而所勾皆老稚,又未必安于其伍。本镇西起镇边,东抵山海,因地制兵,非三十万不可。今主、客兵不过十三万而已。且宣府地方六百里,额兵十五万;大同地方千余里,额兵十三万五千;今蓟、昌地兼二镇,而兵力独不足。援彼例此,何以能守?以今上计,发精兵二十余万,恢复大宁,控制外边,俾畿辅肩背益厚,宣、辽声援相通,国有重关,庭无近寇,此万年之利也。如其不然,集兵三十万,分屯列戍,使首尾相应,此百年之利也。又不然,则选主、客兵十七万,训练有成,不必仰藉邻镇,亦目前苟安之计。今皆不然,征兵如弈棋,请饷如乞籴,操练如抟沙,教战如谈虎。边长兵寡,掣襟肘见。今为不得已之计,姑勾新军补主兵旧额十一万,与入卫客兵分番休息,庶军不告劳,稍定边计。」部议行所司清军,而补兵之说卒不行。
万历元年,进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总督如故。进南京工部尚书,召为戎政尚书,改刑部。锦衣冯邦宁者,太监保从子,道遇不引避,应节叱下之,保不悦。会云南参政罗汝芳奉表至京,应节出郭与谈禅,给事中周良寅疏论之,遂偕汝芳劾罢。卒,赠太子少保。
初,王宗沐建议海运,应节与工部侍郎徐栻请开胶莱河,张居正力主之。用栻样兼佥都御史以往,议凿山引泉,计费百万。议者争驳之。召式还,罢其役。栻,常熟人,累官南京工部尚书。
这样的一个人,要说是酒囊饭袋是根本不可能的,按照刘应节的计划,建州女真左卫迁移到了赫图阿拉。同时在赫图阿拉附件修筑了八座屯堡,由辽东总兵李成梁和险山参将成毅出面,调集五千赤焰军团,任命狂刃李宁为游击将军率兵进驻,名义上是保护女真人不被马匪侵害,实际上却是起到了看守和震慑野猪皮的作用。
同时刘应节下令,野猪皮所在的居城赫图阿拉不得改换地方,人口不得超过二十万,士兵数量马匹等都由一系列的硬性规定。同时还有周围的八个屯堡看守,几乎占据了所有进入赫图阿拉的必经之路,以李宁的性格,再加上何心隐安排的谋臣协助,想要困死野猪皮,让他没办法得到造反所需的铁器等军事物资,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同时李如柏升任抚顺参将,进驻抚顺;杜飞、杜坤升任游击,协助成毅镇守险山;李成梁调集三千辽东铁骑,由闫兴率领进驻沈阳卫。所有士兵一切所需都由当地负责供给,并且播发了大量的土地,充作军屯。
“呼,还好没有彻底乱成一锅粥。我们还算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徐先生可否告诉我,这一切的暗中推手到底是何人?莫非真的是皇家?亦或是张相爷?”看完这些情报,李如松才勉强算是松了一口气,看着身旁的徐渭问道。
“这件事情,我通过夫山提供的一些线索和关系,正在查。不过很明显这些人隐藏的很少,表面上只有辽东佟家等唯利是图的商贾,但暗地里的力量让人不寒而栗啊!”说到这里徐渭明显停顿了一下,接着苦涩的说道:
“这大明可不是皇家一手遮天啊!而是某些藏在暗地里的家伙,在把握着一切,为了他们的私利,这是要置万民于水火啊!”
徐渭很清楚李如松要做的事情,但是他没有选择出卖李如松,在他看来虽然大明目前还有中兴之相。但这个因为党争出卖了他和胡宗宪的国家,早已不值得他效忠了。反而是险山在李如松的苦心经营下,展现出的勃勃生机,以及一种全新生存方式、治国之道很让他着迷。
在险山没有任何压迫,百姓可以安心耕种,按照规定缴纳租税就好。不需要担心贪官污吏巧立名目,层层盘剥克扣的事情,因为险山军就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有少将领李如松为他们出头。
在这里读书人读书不是为了当官,而是从书本中把所学的东西搬出来,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甚至城里和村子、屯堡里,开设大量的学堂,百姓下到稚嫩童子,上到古稀老人,只要愿意都可以进学堂免费识字。
是的,险山的学堂没有教授学生八股文,也不会教授什么孔孟之道,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扫盲。
至于那些真正想要依靠读书当官的人,险山也设有专门的学堂,培养属于自己的读书人。这些人无一例外全是险山本地人,家庭贫穷又身体羸弱,不能当兵但喜好读书,想要通过当官施展抱负。
还有很多事情,这些日新月异的变化,沉重的敲击着徐渭的内心,让他本已死水一般沉寂的内心,慢慢的开始焕发着生机。
“唔,现在咱们也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这样好了,你派人通知毅子,让他秘密将险山的重要设施和一部分百姓,通过我大舅哥的船队,先转移到菲律宾、琉球、壕镜澳去。同时加紧操练军队,力保险山不失。我有一种预感,刘应节所做的事情,有可能反而会便宜了野猪皮”安慰的拍了拍徐渭的肩膀,李如松忽然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递给徐渭,笑眯眯的说道:
“徐先生如松不是答应要给你报仇吗?这个江南清流有点不好对付,先拿个王本固开开胃如何?”
“岛津义弘那家伙还真是不够厚道啊,老子只花了三十杆嘉靖十五年出产的火铳,和五十斤茶叶,这家伙就毫不犹豫的把之前跟王本固往来的书信和信物,全部交给我了。我又拍了猎鹰的飞贼,前往江南,在王本固老宅潜伏了半个月,找到了那老东西存放赃物和信件的密室。你拿着这件东西,出城去城南的城隍庙,找一个叫王坤的庙祝,他会把所有的证据交给你的。那之后的事情该怎么办,我就不搀和了。反正如果朝廷不让王本固那老东西死,我就安排他提前去阎王那里报到”没有在意老泪纵横,激动的全身颤抖的徐渭,李如松把话说完,就背着手朝后堂走去。
“卑职这辈子誓死效忠少将军!”老泪纵横的徐渭看着手中的信物,忽然整整衣冠,朝着李如松的背影作了一揖。
“胡总督,你在天之灵看着吧。再过几天徐渭就要亲手给你报仇了,说不定再过几年,那些陷害吾等的衣冠**也将伏诛。徐渭会帮你看的”心里默默的念叨了几句,徐渭也不废话,擦干净脸上的泪水,大踏步朝外面走去。
“阳明先生,您说的知行合一到底是什么呢?这大明到底是已经开始腐朽,需要我去拯救呢?还是该被连根拔起呢?我到底该何去何从”独自走进内堂,李如松看着墙上挂着的一幅王守仁的画像,喃喃自语道。
李如松自从穿越以来内心第一次产生了疑惑,而是一股如燎原之火一般迅速扩大的疑惑:自己之前的取代明朝的想法到底是对还是错!(未完待续)
各位读者大大,麻烦大家在阅读本小说的时候,点击一下《加入书架》,给小肥一点鼓励,谢谢大家
求推荐,求收藏,求打赏
李如松无奈的重新坐回到椅子上,把情报的其余部分看完之后,长叹一声说道。
按照陈诚的情报,蓟辽总督刘应节虽然按照朝廷和某些权贵的压力,开始扶持野猪皮,对抗辽东险山军。但同时他也做了大量的安排,防止野猪皮尾大不掉,造成整个辽东的动荡不安。
刘应节,字子和,潍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建议永平西门抵海口距天津止五百里,可通漕,请募民习海道者赴天津领运,同运官出海达永平。部议以漕卒冒险不便,发山东、河南粟十万石储天津,令永平官民自运焉。
四年秋,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旋进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谭纶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奏罢永平、密云、霸州采矿。又因御史傅孟春言,议诸镇积贮,当计岁丰歉。常时以折色便军,可以积粟;凶岁以本色济荒,可以积银。又明年建议通漕密云,上疏曰:「密云环控潮、白二水,天设之以便漕者也。向二水分流,到牛栏山始合。通州运艘至牛栏山,以上陆运至龙庆仓,输挽甚苦。今白水徙流城西,去潮水不二百武,近且疏渠植坝,合为一流,水深漕便。旧昌平运额共十八万石有奇,今止十四万,密云仅得十万,惟赖召商一法,而地瘠民贫,势难长恃。闻通仓粟多红朽。若漕五万石于密云,而以本镇折色三万五千两留给京军,则通仓无腐粟,京军沾实惠,密云免佥商,一举而三
给事中陈渠以蓟镇多虚伍,请核兵省饷。应节上疏曰:「国初设立大宁,蓟门犹称内地。既大宁内徙,三卫反覆,一切防御之计,与宣、大相埒,而额兵不满三万。仓卒召外兵,疲于奔命,又半孱弱。于是议减客兵,募土著,而游食之徒,饥聚饱飏。请清勾逃军,而所勾皆老稚,又未必安于其伍。本镇西起镇边,东抵山海,因地制兵,非三十万不可。今主、客兵不过十三万而已。且宣府地方六百里,额兵十五万;大同地方千余里,额兵十三万五千;今蓟、昌地兼二镇,而兵力独不足。援彼例此,何以能守?以今上计,发精兵二十余万,恢复大宁,控制外边,俾畿辅肩背益厚,宣、辽声援相通,国有重关,庭无近寇,此万年之利也。如其不然,集兵三十万,分屯列戍,使首尾相应,此百年之利也。又不然,则选主、客兵十七万,训练有成,不必仰藉邻镇,亦目前苟安之计。今皆不然,征兵如弈棋,请饷如乞籴,操练如抟沙,教战如谈虎。边长兵寡,掣襟肘见。今为不得已之计,姑勾新军补主兵旧额十一万,与入卫客兵分番休息,庶军不告劳,稍定边计。」部议行所司清军,而补兵之说卒不行。
万历元年,进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总督如故。进南京工部尚书,召为戎政尚书,改刑部。锦衣冯邦宁者,太监保从子,道遇不引避,应节叱下之,保不悦。会云南参政罗汝芳奉表至京,应节出郭与谈禅,给事中周良寅疏论之,遂偕汝芳劾罢。卒,赠太子少保。
初,王宗沐建议海运,应节与工部侍郎徐栻请开胶莱河,张居正力主之。用栻样兼佥都御史以往,议凿山引泉,计费百万。议者争驳之。召式还,罢其役。栻,常熟人,累官南京工部尚书。
这样的一个人,要说是酒囊饭袋是根本不可能的,按照刘应节的计划,建州女真左卫迁移到了赫图阿拉。同时在赫图阿拉附件修筑了八座屯堡,由辽东总兵李成梁和险山参将成毅出面,调集五千赤焰军团,任命狂刃李宁为游击将军率兵进驻,名义上是保护女真人不被马匪侵害,实际上却是起到了看守和震慑野猪皮的作用。
同时刘应节下令,野猪皮所在的居城赫图阿拉不得改换地方,人口不得超过二十万,士兵数量马匹等都由一系列的硬性规定。同时还有周围的八个屯堡看守,几乎占据了所有进入赫图阿拉的必经之路,以李宁的性格,再加上何心隐安排的谋臣协助,想要困死野猪皮,让他没办法得到造反所需的铁器等军事物资,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同时李如柏升任抚顺参将,进驻抚顺;杜飞、杜坤升任游击,协助成毅镇守险山;李成梁调集三千辽东铁骑,由闫兴率领进驻沈阳卫。所有士兵一切所需都由当地负责供给,并且播发了大量的土地,充作军屯。
“呼,还好没有彻底乱成一锅粥。我们还算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徐先生可否告诉我,这一切的暗中推手到底是何人?莫非真的是皇家?亦或是张相爷?”看完这些情报,李如松才勉强算是松了一口气,看着身旁的徐渭问道。
“这件事情,我通过夫山提供的一些线索和关系,正在查。不过很明显这些人隐藏的很少,表面上只有辽东佟家等唯利是图的商贾,但暗地里的力量让人不寒而栗啊!”说到这里徐渭明显停顿了一下,接着苦涩的说道:
“这大明可不是皇家一手遮天啊!而是某些藏在暗地里的家伙,在把握着一切,为了他们的私利,这是要置万民于水火啊!”
徐渭很清楚李如松要做的事情,但是他没有选择出卖李如松,在他看来虽然大明目前还有中兴之相。但这个因为党争出卖了他和胡宗宪的国家,早已不值得他效忠了。反而是险山在李如松的苦心经营下,展现出的勃勃生机,以及一种全新生存方式、治国之道很让他着迷。
在险山没有任何压迫,百姓可以安心耕种,按照规定缴纳租税就好。不需要担心贪官污吏巧立名目,层层盘剥克扣的事情,因为险山军就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有少将领李如松为他们出头。
在这里读书人读书不是为了当官,而是从书本中把所学的东西搬出来,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甚至城里和村子、屯堡里,开设大量的学堂,百姓下到稚嫩童子,上到古稀老人,只要愿意都可以进学堂免费识字。
是的,险山的学堂没有教授学生八股文,也不会教授什么孔孟之道,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扫盲。
至于那些真正想要依靠读书当官的人,险山也设有专门的学堂,培养属于自己的读书人。这些人无一例外全是险山本地人,家庭贫穷又身体羸弱,不能当兵但喜好读书,想要通过当官施展抱负。
还有很多事情,这些日新月异的变化,沉重的敲击着徐渭的内心,让他本已死水一般沉寂的内心,慢慢的开始焕发着生机。
“唔,现在咱们也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这样好了,你派人通知毅子,让他秘密将险山的重要设施和一部分百姓,通过我大舅哥的船队,先转移到菲律宾、琉球、壕镜澳去。同时加紧操练军队,力保险山不失。我有一种预感,刘应节所做的事情,有可能反而会便宜了野猪皮”安慰的拍了拍徐渭的肩膀,李如松忽然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递给徐渭,笑眯眯的说道:
“徐先生如松不是答应要给你报仇吗?这个江南清流有点不好对付,先拿个王本固开开胃如何?”
“岛津义弘那家伙还真是不够厚道啊,老子只花了三十杆嘉靖十五年出产的火铳,和五十斤茶叶,这家伙就毫不犹豫的把之前跟王本固往来的书信和信物,全部交给我了。我又拍了猎鹰的飞贼,前往江南,在王本固老宅潜伏了半个月,找到了那老东西存放赃物和信件的密室。你拿着这件东西,出城去城南的城隍庙,找一个叫王坤的庙祝,他会把所有的证据交给你的。那之后的事情该怎么办,我就不搀和了。反正如果朝廷不让王本固那老东西死,我就安排他提前去阎王那里报到”没有在意老泪纵横,激动的全身颤抖的徐渭,李如松把话说完,就背着手朝后堂走去。
“卑职这辈子誓死效忠少将军!”老泪纵横的徐渭看着手中的信物,忽然整整衣冠,朝着李如松的背影作了一揖。
“胡总督,你在天之灵看着吧。再过几天徐渭就要亲手给你报仇了,说不定再过几年,那些陷害吾等的衣冠**也将伏诛。徐渭会帮你看的”心里默默的念叨了几句,徐渭也不废话,擦干净脸上的泪水,大踏步朝外面走去。
“阳明先生,您说的知行合一到底是什么呢?这大明到底是已经开始腐朽,需要我去拯救呢?还是该被连根拔起呢?我到底该何去何从”独自走进内堂,李如松看着墙上挂着的一幅王守仁的画像,喃喃自语道。
李如松自从穿越以来内心第一次产生了疑惑,而是一股如燎原之火一般迅速扩大的疑惑:自己之前的取代明朝的想法到底是对还是错!(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