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大丰收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老关家的六零日常最新章节!
下半年开学之前, 大哥又用了半箱挂面,把三姐从后山小学调到了前山小学。上班的距离缩短了三分之二。
关于大哥每次找人办事儿都是送持面这事儿, 明子总是想笑。这也看出来石大妈这位老干妈当的是真的很称职的,对大哥是真照顾。也说明, 这年头儿,挂面是稀缺物品呢!
不过,大哥也真是够扣的,总是半箱半箱的送……
秋收的时候,大哥不知道从哪里借了一辆货车,一次拉回家里十袋大米,两袋子白面。并且给明子娘交待, 以后不用再那么省着了, 家里日常就吃细粮吧,他保证能弄回来整全家人吃的米面。
因为大哥这两年多的表现,家里已经渐渐的开始倚重他了,大事小情的, 娘也愿意问问大哥的意见。
所以, 从这一年开始,明子家就吃上了细粮,以后,除了忆苦思甜,家里再没有吃过玉米饼子。连大黄米的豆包,都是一直到三十年之后,人们讲究养生了, 提倡吃粗粮了,才又做来吃。
秋收之后,砖厂的牛副书记,给二姐士云介绍了一个对象。比二姐小两位,二十四了,叫李会,跟牛书记家一个屯的,就是二姐第一次订婚没成那个三门李家屯的。跟当年那个李家还是出了五服的同族。李会是在公社放电影儿的,也算是公社上的公职人员。
之所以这么大岁数了还没订婚,跟二姐情况差不多,也是前面两个阴差阳错,都没成。家里五个孩子,四个儿子一个女儿,他是老四,但是就他还没结婚了。家里大哥当兵退伍分配在北大荒,大姐嫁到了县城,剩下三个兄弟也都是公职,吃红本。家里房子也都给盖好了,在老房子的前院儿,盖了一间半的土坏房。结婚就能自己单独过,不用跟一大家子挤。
士安大哥已经订婚了,过个一年半载的就要绍婚了,二姐是个明白人。家里三姐的婚姻一点儿动静还没有,她如果再不结婚,等到兄弟媳妇儿进门,哪有两个大姑姐都在家的道理。大哥是大的,照看着弟弟妹妹是正常的,有一个大姑姐待嫁在家就已经算过份了,还能让兄弟媳妇儿伺候着两个大姑姐?不像话嘛。
所以,这门亲事一提,人还没见到,二姐心里就同意了七分了,只要人不是太提不起来的,就打算将就着嫁了。
其实二姐心里也明白,人家保媒,是为了让两家结亲的,又不是结仇的,还不得看着双方的条件差不多才能搓和嘛,就是差,也有个低限的。
明子娘也知道二姐的心理,她又何尝不是那么想的。
相亲那天,李会是跟着牛副书记一起来的明子家。明子几个都在上学。家里只有明子爷爷,姥姥,爹娘还有二姐在家。两人在家里吃过中午饭才走的。
人走之后,二姐还没什么,爷爷和明子爹也没觉得李会有什么不好。可是明子娘却狠狠的哭了一鼻子。就觉得二姐挑来挑去,挑了个最差的,觉得心疼二姐。她这一哭,二姐也难道,跟着摸眼泪,姥姥一看闺女和外孙女哭,也跟着哭。
明子几个放学回来,本来以为二姐相亲,家里会开开心心的呢,回来一看,娘仨都眼睛红红的,这是又没成?没成也不至于哭啊?
结果一问,成了。但是心理憋屈……
这什么想法?明子几个面面相觑,三脸蒙x。
晚上大哥回来的时候,也问结果,听娘那么一说,想了想,就说赶明儿他再去李会工作的地方看看。第二天,果然就找了借口去公社,特意去看了看李会是个啥样人儿。
回来就奇怪,人长得也不难看,穿得板板正正的,很利落个人儿呀,除了个子小,再没啥缺点啊?男人不显个儿,看着个子小,实际怎么也有一米六七六八,算是中等个儿了。明子娘到底是差啥呢?
回家就问,结果明子娘也没说出啥来,说来说去,到最后,就觉得,好像没得选,非得是他一样,心里憋屈!
这是什么话?
大哥直接无语。
二姐本来是被娘哭得难受,结果听娘这么一说,噗嗤一声就笑出来了,一下子之前那点儿委屈就没有了。
明子知道之后,对于娘的这种心态,就两个字评价,矫情。
可能嫁闺女都是这心态?就跟家里藏着掖着二十多年的宝贝让人给偷走了似的?但是,这不是亲爹该有的心态吗?怎么当娘的也是吗?
那当初大姐结婚的时候,娘也没这样啊。
是大姐结婚的早?还是因为嫁去了亲戚家,心里有底?
反正明子是怎么想也没想明白。
明子娘的矫情劲儿过去了,也就没事儿了。这订婚,也算是一桩喜事儿了。家里一年两桩喜事儿,大哥还躲过了一场大难,一切似乎都预示着,这一年,将是完美的一年。
等到了起土豆的日子,更是把明子家这一年的收成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起土豆和地瓜这些个高产作物的时候,是要用犁杖翻地的,直接把土豆或是地瓜从地里翻出来,再人工捡出来就好了。
今年收土豆的时候,家里对这一亩半的收成真是没啥信心的。明子爹下犁杖的时候,就下得稍稍有点儿浅。这一犁杖下去,一小半的土豆都还在地底下没翻出来,还犁坏了不少。既使是这样,翻出来的,白花花的都是土豆。
全家当时都看傻了,明子爷爷就说,他活了七十多岁,还没见过产量这么大的土豆地呢!
明子爹只能把犁杖拿出来,回头再走一遍,还好只是刚开始,没损失多少。
屯子里的地都是一家挨着一家的,明子家土豆地里大丰收了,很快周围的人就知道了,都没见过么高的产量,都过来看热闹,一亩半的地,明子家全家出动,捡了三天,才把全部的土豆收回家。最后的数量还没有具体称,但是明子爹按照经验,估计了一下,至少得有一万五千斤。
二百斤的土豆栽子,一亩半的地,最后收了至少一万五千斤的土豆。这哪是丰收,绝对的大大大丰收了。看来看给大哥土豆种的大叔真没说假话,这可不只是一斤换了五十斤,是七十五斤呢。
明子家的土豆还没拉回家的时候,屯子里脑子转的快的,就开口跟明子爹买土豆,留着明年做种。
明子爹没急着应,只说收拾完地,一起再说。
等土豆收回来了,家里门都快被挤破了。明子爹娘就商量,这土豆该怎么卖。供销社里土豆的市价是两毛钱一斤。家子卖种子,肯定不能按这个价卖了,爹说,卖五毛。娘想了想,说卖四毛吧。卖五毛一斤有点儿贵了,可能卖不了多少,没准背后还得遭人骂。明子爹就觉得这么好的种卖四毛钱实在太亏了。两人争执不下。一直到大哥回来,说,都是乡里乡亲的,亲戚套着亲戚,就卖四毛吧。
大哥这一年的经历,使他的身上似乎有了某种光环。他说的话,家里人是越发的信服。于是,土豆四毛钱一斤开卖。
半个月,除了自家留了三百斤做明年的种子,剩下的,除了给大姐家,未来二姐夫家,八爷爷家,明子堂姑家,二舅家,舅姥爷家各留了一百斤,全部都卖掉了,一万四千多斤,接近六千块钱。对于七八年的任何一个家庭而言,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了。之前因为三姐住院还了好几年还差了一点点的债务也全部都还清了。
高官屯一共才几户人家呀,家家都买,也用不了多少,实际上,明子家的土豆都是被外屯子给买去了。一传十十传百的,最后,三四十里地之外的人都来买土豆。
小文哥的几个把兄弟家,还都秘密的拿到了优惠价,并且在当地帮着明子家做了大大的宣传。
顾向北没拿优惠价,明子娘早拿他当半个儿子疼,怎么可能要他一个孤儿的钱。明子娘不要钱,顾向北就不好意思拿土豆了,最后还是小文哥亲自背了一袋子给送去的。过年的时候,顾向北到底来家里送了二十斤猪肉,给爷爷打了十斤酒。
他这几年,一直在种经济做物,收成也都不错,出去卖东西的时候,都知道他是个孤儿,也没人为难他,反而有需要的都会优先从他手里买。几年下来,实际上,他的手里正经能存下些钱,日子过得比一般的人家都要宽裕。
这一个事儿接着一个事儿,高官屯老关家的名声,都传出兴隆镇了。
手里有钱了,这年,过得自然就丰盛。不光全家都有新衣服穿,祖祖辈辈的,也头一回穿上了衬衣衬裤,不再光杆套棉衣了。这有了贴身的内衣,跟只穿着棉衣咣当着就是不一样,感觉冬天都没那么冷了。
下半年开学之前, 大哥又用了半箱挂面,把三姐从后山小学调到了前山小学。上班的距离缩短了三分之二。
关于大哥每次找人办事儿都是送持面这事儿, 明子总是想笑。这也看出来石大妈这位老干妈当的是真的很称职的,对大哥是真照顾。也说明, 这年头儿,挂面是稀缺物品呢!
不过,大哥也真是够扣的,总是半箱半箱的送……
秋收的时候,大哥不知道从哪里借了一辆货车,一次拉回家里十袋大米,两袋子白面。并且给明子娘交待, 以后不用再那么省着了, 家里日常就吃细粮吧,他保证能弄回来整全家人吃的米面。
因为大哥这两年多的表现,家里已经渐渐的开始倚重他了,大事小情的, 娘也愿意问问大哥的意见。
所以, 从这一年开始,明子家就吃上了细粮,以后,除了忆苦思甜,家里再没有吃过玉米饼子。连大黄米的豆包,都是一直到三十年之后,人们讲究养生了, 提倡吃粗粮了,才又做来吃。
秋收之后,砖厂的牛副书记,给二姐士云介绍了一个对象。比二姐小两位,二十四了,叫李会,跟牛书记家一个屯的,就是二姐第一次订婚没成那个三门李家屯的。跟当年那个李家还是出了五服的同族。李会是在公社放电影儿的,也算是公社上的公职人员。
之所以这么大岁数了还没订婚,跟二姐情况差不多,也是前面两个阴差阳错,都没成。家里五个孩子,四个儿子一个女儿,他是老四,但是就他还没结婚了。家里大哥当兵退伍分配在北大荒,大姐嫁到了县城,剩下三个兄弟也都是公职,吃红本。家里房子也都给盖好了,在老房子的前院儿,盖了一间半的土坏房。结婚就能自己单独过,不用跟一大家子挤。
士安大哥已经订婚了,过个一年半载的就要绍婚了,二姐是个明白人。家里三姐的婚姻一点儿动静还没有,她如果再不结婚,等到兄弟媳妇儿进门,哪有两个大姑姐都在家的道理。大哥是大的,照看着弟弟妹妹是正常的,有一个大姑姐待嫁在家就已经算过份了,还能让兄弟媳妇儿伺候着两个大姑姐?不像话嘛。
所以,这门亲事一提,人还没见到,二姐心里就同意了七分了,只要人不是太提不起来的,就打算将就着嫁了。
其实二姐心里也明白,人家保媒,是为了让两家结亲的,又不是结仇的,还不得看着双方的条件差不多才能搓和嘛,就是差,也有个低限的。
明子娘也知道二姐的心理,她又何尝不是那么想的。
相亲那天,李会是跟着牛副书记一起来的明子家。明子几个都在上学。家里只有明子爷爷,姥姥,爹娘还有二姐在家。两人在家里吃过中午饭才走的。
人走之后,二姐还没什么,爷爷和明子爹也没觉得李会有什么不好。可是明子娘却狠狠的哭了一鼻子。就觉得二姐挑来挑去,挑了个最差的,觉得心疼二姐。她这一哭,二姐也难道,跟着摸眼泪,姥姥一看闺女和外孙女哭,也跟着哭。
明子几个放学回来,本来以为二姐相亲,家里会开开心心的呢,回来一看,娘仨都眼睛红红的,这是又没成?没成也不至于哭啊?
结果一问,成了。但是心理憋屈……
这什么想法?明子几个面面相觑,三脸蒙x。
晚上大哥回来的时候,也问结果,听娘那么一说,想了想,就说赶明儿他再去李会工作的地方看看。第二天,果然就找了借口去公社,特意去看了看李会是个啥样人儿。
回来就奇怪,人长得也不难看,穿得板板正正的,很利落个人儿呀,除了个子小,再没啥缺点啊?男人不显个儿,看着个子小,实际怎么也有一米六七六八,算是中等个儿了。明子娘到底是差啥呢?
回家就问,结果明子娘也没说出啥来,说来说去,到最后,就觉得,好像没得选,非得是他一样,心里憋屈!
这是什么话?
大哥直接无语。
二姐本来是被娘哭得难受,结果听娘这么一说,噗嗤一声就笑出来了,一下子之前那点儿委屈就没有了。
明子知道之后,对于娘的这种心态,就两个字评价,矫情。
可能嫁闺女都是这心态?就跟家里藏着掖着二十多年的宝贝让人给偷走了似的?但是,这不是亲爹该有的心态吗?怎么当娘的也是吗?
那当初大姐结婚的时候,娘也没这样啊。
是大姐结婚的早?还是因为嫁去了亲戚家,心里有底?
反正明子是怎么想也没想明白。
明子娘的矫情劲儿过去了,也就没事儿了。这订婚,也算是一桩喜事儿了。家里一年两桩喜事儿,大哥还躲过了一场大难,一切似乎都预示着,这一年,将是完美的一年。
等到了起土豆的日子,更是把明子家这一年的收成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起土豆和地瓜这些个高产作物的时候,是要用犁杖翻地的,直接把土豆或是地瓜从地里翻出来,再人工捡出来就好了。
今年收土豆的时候,家里对这一亩半的收成真是没啥信心的。明子爹下犁杖的时候,就下得稍稍有点儿浅。这一犁杖下去,一小半的土豆都还在地底下没翻出来,还犁坏了不少。既使是这样,翻出来的,白花花的都是土豆。
全家当时都看傻了,明子爷爷就说,他活了七十多岁,还没见过产量这么大的土豆地呢!
明子爹只能把犁杖拿出来,回头再走一遍,还好只是刚开始,没损失多少。
屯子里的地都是一家挨着一家的,明子家土豆地里大丰收了,很快周围的人就知道了,都没见过么高的产量,都过来看热闹,一亩半的地,明子家全家出动,捡了三天,才把全部的土豆收回家。最后的数量还没有具体称,但是明子爹按照经验,估计了一下,至少得有一万五千斤。
二百斤的土豆栽子,一亩半的地,最后收了至少一万五千斤的土豆。这哪是丰收,绝对的大大大丰收了。看来看给大哥土豆种的大叔真没说假话,这可不只是一斤换了五十斤,是七十五斤呢。
明子家的土豆还没拉回家的时候,屯子里脑子转的快的,就开口跟明子爹买土豆,留着明年做种。
明子爹没急着应,只说收拾完地,一起再说。
等土豆收回来了,家里门都快被挤破了。明子爹娘就商量,这土豆该怎么卖。供销社里土豆的市价是两毛钱一斤。家子卖种子,肯定不能按这个价卖了,爹说,卖五毛。娘想了想,说卖四毛吧。卖五毛一斤有点儿贵了,可能卖不了多少,没准背后还得遭人骂。明子爹就觉得这么好的种卖四毛钱实在太亏了。两人争执不下。一直到大哥回来,说,都是乡里乡亲的,亲戚套着亲戚,就卖四毛吧。
大哥这一年的经历,使他的身上似乎有了某种光环。他说的话,家里人是越发的信服。于是,土豆四毛钱一斤开卖。
半个月,除了自家留了三百斤做明年的种子,剩下的,除了给大姐家,未来二姐夫家,八爷爷家,明子堂姑家,二舅家,舅姥爷家各留了一百斤,全部都卖掉了,一万四千多斤,接近六千块钱。对于七八年的任何一个家庭而言,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了。之前因为三姐住院还了好几年还差了一点点的债务也全部都还清了。
高官屯一共才几户人家呀,家家都买,也用不了多少,实际上,明子家的土豆都是被外屯子给买去了。一传十十传百的,最后,三四十里地之外的人都来买土豆。
小文哥的几个把兄弟家,还都秘密的拿到了优惠价,并且在当地帮着明子家做了大大的宣传。
顾向北没拿优惠价,明子娘早拿他当半个儿子疼,怎么可能要他一个孤儿的钱。明子娘不要钱,顾向北就不好意思拿土豆了,最后还是小文哥亲自背了一袋子给送去的。过年的时候,顾向北到底来家里送了二十斤猪肉,给爷爷打了十斤酒。
他这几年,一直在种经济做物,收成也都不错,出去卖东西的时候,都知道他是个孤儿,也没人为难他,反而有需要的都会优先从他手里买。几年下来,实际上,他的手里正经能存下些钱,日子过得比一般的人家都要宽裕。
这一个事儿接着一个事儿,高官屯老关家的名声,都传出兴隆镇了。
手里有钱了,这年,过得自然就丰盛。不光全家都有新衣服穿,祖祖辈辈的,也头一回穿上了衬衣衬裤,不再光杆套棉衣了。这有了贴身的内衣,跟只穿着棉衣咣当着就是不一样,感觉冬天都没那么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