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二、莫怪频发此言辞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重生之大科学家最新章节!
段祺瑞道:“鉴于现在全国各种军队番号混乱,首先应该改镇为师,即把前清的镇、协、标、营、队,变为师、旅、团、营、连。陆军部队基干单位为师,一师两旅,附骑、炮兵各一团,工、辎兵各一营,有兵员一万人左右。步兵一旅辖两团,一团辖三营,一营辖四连。改镇为师之后,全国所有部队都要按此次第编制。
“其次是要编制全**队番号。前清时期全国编练新军,除近畿四镇,四川三镇,直隶、江苏、湖北、广东、云南、甘肃两镇外,其余各省一律一镇。段某觉得,以现今中国国力,每省驻军最好不超过两个师。如果某些省份国防压力较大,驻军需要超过两个师,而财政又难以支撑,不妨由中央政府派遣部队协同镇守。统合全国,编制以不超过80个师、兵员以不超过90万人为宜。
“至于之后如何解散冗余部队,段某认为应该从国家利益角度,尽量裁撤没有经过训练、也没有战斗力的部队,努力保持军队的战力;而不是为了某些党派的一己私利,不顾军队本身素质差异,在裁撤过程中大搞什么派系平衡!
“段某平生素不轻许人,但在为国为民这一点上对百熙总长佩服得五体投地。四川号称天府之国,财赋居各省前列,前清曾拟在此编练三镇新军。但百熙总长提兵入川之后,一方面蠲免赋税,与民休息;一方面裁汰军队。仅编成四十六、四十九两个混成协。与其他省份盘剥百姓扩军备战,相去何止天壤!我们大家都应该向百熙总长学习,以国家为重。”
段祺瑞这番话。分明是要把孙元起变成众矢之的。
对于川陕甘三省的军力情况,孙元起甚为清楚:虽然名义上只有6个协,其实每个协都超编得厉害,估计随便拾掇拾掇编成两个标准混成协,那是一点问题没有。更关键的是,军队武器装备大半都是孙元起自家小菜地长的,不仅不要钱。而且质量、数量都有保障,打仗的时候又有飞机助阵。
川陕甘三省的军队放在全国来说,或许身体素养、训练程度不如袁世凯的北洋精兵。但要真摆明车马炮地拼起命来,未必会输给同等数量的任何军队!正是因为有了这十万精兵,孙元起才在西部圈得偌大的地盘,才让孙中山、袁世凯等大佬纡尊降贵平等相待。
对于段祺瑞的恭维。孙元起只是冷冷地答道:“段总长此番褒奖。孙某实在受之有愧!如今沧海横流,有点志向、有点实力的上则据省称督,下则占山为王,谁愿甘于寂寞?其实孙某也想招兵买马拥兵自重,只是四川是革命肇始之地,国民经济破坏严重,便是想养兵也养不起,最后不得不蠲免赋税与民休息。
“而且孙某向来胸无大志。对于行军打仗、治国安民一窍不通,想来想去。还是从事教育做个孩子王比较安生。于是在下便响应袁大总统、唐总理的号召,进京做了教育部这个清水衙门的总长。段总长所谓‘以国家为重’,虚美过甚,让孙某是汗颜无地!”
宋教仁可不关心段祺瑞与孙元起之间的唱和,他只在乎刚才段祺瑞的裁军言论:“段总长在论及如何解散冗余部队时,认为某些党派为了一己私利,不顾军队本身素质差异,在裁撤过程中搞派系平衡,违背国家利益。其实便是在抨击我同盟会见利忘义、私而忘公。对此观点,宋某实在难以苟同!
“去年此时满清鞑虏声势正盛,我们革命党不顾流血牺牲,组织军队勇举义旗,最终得以光复中华,建立民国之功莫大于此!请问段总长,这些军队是为一党之私还是为一国之公?而当此之时,北洋军一则南下与我革命军队血战,二则袖手旁观禁卫军围攻经世大学。他们这是为一党之私还是为一国之公?
“如果说革命军战力不如北洋军,也属信口开河!革命军的前身与北洋军类似,大半都是前清编练的新军,只是由于编成年代有先后、训练时间有长短,加上陆军部厚此薄彼,造成军械装备参差不齐,这才有了战力上的差别。即便如此,我们革命党与北洋军在湖北鏖战数月,可曾一败涂地、一溃千里?
“宋某相信,只要陆军部大公无私,对南北军队一视同仁,假以时日,革命军和北洋军完全可以等量齐观。现在民国建立,段总长居然不顾南方革命军队劳苦功高,信口雌黄,准备保存北洋军而裁汰革命军。您这是为一党之私还是为一国之公?”
北洋军队在民国建立过程中确实没有多大的贡献,宋教仁这番言论无疑直接击中段祺瑞的软肋,驳得他哑口无语,半天说不出话来。
同属一个阵营的海军总长刘冠雄见状插话道:“既然宋总长也说革命军前身大半都是前清编练的新军,那不如现在就参照前清的军事编制,确立各省驻军数量吧!凡是超过规定数量的,由各方自行裁汰,至于是保存战力还是按比例裁撤,国务院和大总统府均不干涉。宋总长以为如何?”
宋教仁毫不领情:“刘总长,你知道我们革命党为什么前赴后继奋不顾身参加起义么?知道我们革命党为什么大部分成员都是南方人么?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满清政府对于南方的残酷剥削与镇压,让我们对满清鞑虏恨之入骨,所以我们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参加革命,推翻满清对中华,尤其是南方各省的统治!
“现在革命成功,刘总长却要秉承前清的军事编制,保持满清鞑虏对南方的剥削与镇压,请问我们这些南方革命党人参加革命推翻满清的意义在哪里?如果现在事事依照满清的规矩,我们又何必建立民国?不如直接改国号叫‘后清’好了!”
不得不说,而立之年就入阁的宋教仁确实很有几把刷子,至少舌尖嘴利的功夫就让孙元起望尘莫及,大有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范。
经过一番唇枪舌剑,双方终于在会议上大致达成了裁军协议,即北洋系裁军15万,保存45万兵力,编为40个师;同盟会裁军10万,保留25万兵力,编为22个师;新中国党倒被没有裁军,但限定不超过10万兵力,编为8个师;其余的部队裁撤5万,保留10万部队,编为10个师。
尽管赵秉钧没有出席会议,让唐绍仪一直耿耿于怀,不过对于最终达成的裁军协议还是欢喜不尽:“承蒙诸位总长出席此次国务会议,并就厘清军务问题积极磋商,本着尽忠为国之心坦诚建言、群策群力,最终达成裁军协议草案,为避免财政短缺、减轻百姓负担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果诸位总长没有其他异议的话,裁军协议草案送内务赵总长过目后,将呈递给大总统签发!”
这时一直在边上冷眼旁观的财政总长熊希龄突然说道:“少川总理、各位总长,熊某对于裁军协议草案并无异议,只是在下有个问题,不知当讲不当讲?”
熊希龄,字秉三,湖南凤凰人,是沈从文、黄永玉的前辈老乡,也是凤凰最有名的官场人物。在他成名之后,通常被人尊称为“熊凤凰”(像是骂人)。熊希龄天生聪慧,被喻为“湖南神童”,十五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人,二十五岁中进士,一路青云直上。而且他颇有才具,在清末有“理财能手”之称,故被任命为唐绍仪内阁的财政总长。如果没有孙元起这只蝴蝶的话,以后他还将成为内阁总理。
唐绍仪急忙说道:“现在是国务会议,理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秉三总长请讲!”
熊希龄道:“听闻刚才的裁军协议草案,准备在近几个月内裁军30万人,如此一来确实会极大地减轻财政压力。不过,遣散这30万人的费用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即便每人发5块银元,也得150万元之巨。如今国库早已空空如也,每月靠向各国洋行借款艰难度日,哪来这一笔巨款?”
遣散费的问题不难理解。好比现在公司裁员,按照劳动法规定,被裁的员工都能得到一笔遣散费,通常的经济补偿是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来计算,标准为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军队大体情况也差不太多,只是更为棘手一些。
首先,军人在军队学习的技能,比如开枪、打炮、拼刺刀等,被裁退之后到社会上几乎毫无用处,退伍即失业。不像企业裁员或倒闭,还能找到类似的公司就业。
其次,军人当兵吃饷,干的是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的危险活儿,给的遣散费不能太少,至少要对得起这份工作。
第三,军人手里有枪,他要是活不下去,很多人都会跟着活不下去。何况是一次性裁军30万人?
凭着上述的三个原因,就不能不给那30万人遣散费。不仅要给,而且数额不能太少。熊希龄所说的150万元,不过是起步价而已!
唐绍仪登时脸色难看起来,犹自有些不死心:“秉三总长,国库真的一文钱没有?”
熊希龄很肯定地回答道:“没有!一文钱也没有!”
唐绍仪慢慢把眼光瞄向了孙元起。(未完待续。)
段祺瑞道:“鉴于现在全国各种军队番号混乱,首先应该改镇为师,即把前清的镇、协、标、营、队,变为师、旅、团、营、连。陆军部队基干单位为师,一师两旅,附骑、炮兵各一团,工、辎兵各一营,有兵员一万人左右。步兵一旅辖两团,一团辖三营,一营辖四连。改镇为师之后,全国所有部队都要按此次第编制。
“其次是要编制全**队番号。前清时期全国编练新军,除近畿四镇,四川三镇,直隶、江苏、湖北、广东、云南、甘肃两镇外,其余各省一律一镇。段某觉得,以现今中国国力,每省驻军最好不超过两个师。如果某些省份国防压力较大,驻军需要超过两个师,而财政又难以支撑,不妨由中央政府派遣部队协同镇守。统合全国,编制以不超过80个师、兵员以不超过90万人为宜。
“至于之后如何解散冗余部队,段某认为应该从国家利益角度,尽量裁撤没有经过训练、也没有战斗力的部队,努力保持军队的战力;而不是为了某些党派的一己私利,不顾军队本身素质差异,在裁撤过程中大搞什么派系平衡!
“段某平生素不轻许人,但在为国为民这一点上对百熙总长佩服得五体投地。四川号称天府之国,财赋居各省前列,前清曾拟在此编练三镇新军。但百熙总长提兵入川之后,一方面蠲免赋税,与民休息;一方面裁汰军队。仅编成四十六、四十九两个混成协。与其他省份盘剥百姓扩军备战,相去何止天壤!我们大家都应该向百熙总长学习,以国家为重。”
段祺瑞这番话。分明是要把孙元起变成众矢之的。
对于川陕甘三省的军力情况,孙元起甚为清楚:虽然名义上只有6个协,其实每个协都超编得厉害,估计随便拾掇拾掇编成两个标准混成协,那是一点问题没有。更关键的是,军队武器装备大半都是孙元起自家小菜地长的,不仅不要钱。而且质量、数量都有保障,打仗的时候又有飞机助阵。
川陕甘三省的军队放在全国来说,或许身体素养、训练程度不如袁世凯的北洋精兵。但要真摆明车马炮地拼起命来,未必会输给同等数量的任何军队!正是因为有了这十万精兵,孙元起才在西部圈得偌大的地盘,才让孙中山、袁世凯等大佬纡尊降贵平等相待。
对于段祺瑞的恭维。孙元起只是冷冷地答道:“段总长此番褒奖。孙某实在受之有愧!如今沧海横流,有点志向、有点实力的上则据省称督,下则占山为王,谁愿甘于寂寞?其实孙某也想招兵买马拥兵自重,只是四川是革命肇始之地,国民经济破坏严重,便是想养兵也养不起,最后不得不蠲免赋税与民休息。
“而且孙某向来胸无大志。对于行军打仗、治国安民一窍不通,想来想去。还是从事教育做个孩子王比较安生。于是在下便响应袁大总统、唐总理的号召,进京做了教育部这个清水衙门的总长。段总长所谓‘以国家为重’,虚美过甚,让孙某是汗颜无地!”
宋教仁可不关心段祺瑞与孙元起之间的唱和,他只在乎刚才段祺瑞的裁军言论:“段总长在论及如何解散冗余部队时,认为某些党派为了一己私利,不顾军队本身素质差异,在裁撤过程中搞派系平衡,违背国家利益。其实便是在抨击我同盟会见利忘义、私而忘公。对此观点,宋某实在难以苟同!
“去年此时满清鞑虏声势正盛,我们革命党不顾流血牺牲,组织军队勇举义旗,最终得以光复中华,建立民国之功莫大于此!请问段总长,这些军队是为一党之私还是为一国之公?而当此之时,北洋军一则南下与我革命军队血战,二则袖手旁观禁卫军围攻经世大学。他们这是为一党之私还是为一国之公?
“如果说革命军战力不如北洋军,也属信口开河!革命军的前身与北洋军类似,大半都是前清编练的新军,只是由于编成年代有先后、训练时间有长短,加上陆军部厚此薄彼,造成军械装备参差不齐,这才有了战力上的差别。即便如此,我们革命党与北洋军在湖北鏖战数月,可曾一败涂地、一溃千里?
“宋某相信,只要陆军部大公无私,对南北军队一视同仁,假以时日,革命军和北洋军完全可以等量齐观。现在民国建立,段总长居然不顾南方革命军队劳苦功高,信口雌黄,准备保存北洋军而裁汰革命军。您这是为一党之私还是为一国之公?”
北洋军队在民国建立过程中确实没有多大的贡献,宋教仁这番言论无疑直接击中段祺瑞的软肋,驳得他哑口无语,半天说不出话来。
同属一个阵营的海军总长刘冠雄见状插话道:“既然宋总长也说革命军前身大半都是前清编练的新军,那不如现在就参照前清的军事编制,确立各省驻军数量吧!凡是超过规定数量的,由各方自行裁汰,至于是保存战力还是按比例裁撤,国务院和大总统府均不干涉。宋总长以为如何?”
宋教仁毫不领情:“刘总长,你知道我们革命党为什么前赴后继奋不顾身参加起义么?知道我们革命党为什么大部分成员都是南方人么?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满清政府对于南方的残酷剥削与镇压,让我们对满清鞑虏恨之入骨,所以我们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参加革命,推翻满清对中华,尤其是南方各省的统治!
“现在革命成功,刘总长却要秉承前清的军事编制,保持满清鞑虏对南方的剥削与镇压,请问我们这些南方革命党人参加革命推翻满清的意义在哪里?如果现在事事依照满清的规矩,我们又何必建立民国?不如直接改国号叫‘后清’好了!”
不得不说,而立之年就入阁的宋教仁确实很有几把刷子,至少舌尖嘴利的功夫就让孙元起望尘莫及,大有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范。
经过一番唇枪舌剑,双方终于在会议上大致达成了裁军协议,即北洋系裁军15万,保存45万兵力,编为40个师;同盟会裁军10万,保留25万兵力,编为22个师;新中国党倒被没有裁军,但限定不超过10万兵力,编为8个师;其余的部队裁撤5万,保留10万部队,编为10个师。
尽管赵秉钧没有出席会议,让唐绍仪一直耿耿于怀,不过对于最终达成的裁军协议还是欢喜不尽:“承蒙诸位总长出席此次国务会议,并就厘清军务问题积极磋商,本着尽忠为国之心坦诚建言、群策群力,最终达成裁军协议草案,为避免财政短缺、减轻百姓负担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果诸位总长没有其他异议的话,裁军协议草案送内务赵总长过目后,将呈递给大总统签发!”
这时一直在边上冷眼旁观的财政总长熊希龄突然说道:“少川总理、各位总长,熊某对于裁军协议草案并无异议,只是在下有个问题,不知当讲不当讲?”
熊希龄,字秉三,湖南凤凰人,是沈从文、黄永玉的前辈老乡,也是凤凰最有名的官场人物。在他成名之后,通常被人尊称为“熊凤凰”(像是骂人)。熊希龄天生聪慧,被喻为“湖南神童”,十五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人,二十五岁中进士,一路青云直上。而且他颇有才具,在清末有“理财能手”之称,故被任命为唐绍仪内阁的财政总长。如果没有孙元起这只蝴蝶的话,以后他还将成为内阁总理。
唐绍仪急忙说道:“现在是国务会议,理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秉三总长请讲!”
熊希龄道:“听闻刚才的裁军协议草案,准备在近几个月内裁军30万人,如此一来确实会极大地减轻财政压力。不过,遣散这30万人的费用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即便每人发5块银元,也得150万元之巨。如今国库早已空空如也,每月靠向各国洋行借款艰难度日,哪来这一笔巨款?”
遣散费的问题不难理解。好比现在公司裁员,按照劳动法规定,被裁的员工都能得到一笔遣散费,通常的经济补偿是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来计算,标准为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军队大体情况也差不太多,只是更为棘手一些。
首先,军人在军队学习的技能,比如开枪、打炮、拼刺刀等,被裁退之后到社会上几乎毫无用处,退伍即失业。不像企业裁员或倒闭,还能找到类似的公司就业。
其次,军人当兵吃饷,干的是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的危险活儿,给的遣散费不能太少,至少要对得起这份工作。
第三,军人手里有枪,他要是活不下去,很多人都会跟着活不下去。何况是一次性裁军30万人?
凭着上述的三个原因,就不能不给那30万人遣散费。不仅要给,而且数额不能太少。熊希龄所说的150万元,不过是起步价而已!
唐绍仪登时脸色难看起来,犹自有些不死心:“秉三总长,国库真的一文钱没有?”
熊希龄很肯定地回答道:“没有!一文钱也没有!”
唐绍仪慢慢把眼光瞄向了孙元起。(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