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挥军南下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好歹也是个皇帝最新章节!
崇祯七年的冬天,来的比往年早一些,而崇祯八年的春天,则是来的比往年要晚一些。
这一早一晚的,也就让凤鹤山一带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冬天。
这个漫长的冬天里,让凤鹤山里的正常生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一些户外的农活更是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
但是即便如此,凤鹤山里的百姓也是冒着寒风,顶着雪花劳作着,忙完田里的活,又是忙着伐木砍柴准备过冬用的柴火。
同时南谷关里的城墙修筑也是没有停下来过,从最开始的山谷谷底的那一道只有区区几百米的简陋土墙开始,再到修筑山顶上的炮台,然后在两侧山腰修筑城墙,以连接山顶的炮台以及谷底下的城墙。
最后,还围绕着山顶的炮台进行了防御设施的修筑。
最终,经过一个秋天和冬天的施工后,南谷关逐步成型。
是直接把峡谷堵住的谷底南谷关小城池,除了正面的城墙外,内部还有营房、库房等附属设施,哪怕是同时容纳上千人驻防都是可以的。
而两侧山顶上的炮台,则是分别可以部署多门重炮以及众多轻炮,两侧炮台的火炮形成交叉火力后,足以封锁南谷关前方的大片空地,同时炮台间还可以相互支援。
整个南谷关的防御工事虽然看似简陋,其主城墙不过四米多高,顶部厚也不过半米,但是依旧形成了一个完善的堡垒体系。
外来的敌军如果想要攻克南谷关,没有大量的兵力,付出巨大的伤亡是不可能的。
而成型的南谷关,也是正式成为了大周王朝的南大门。
这里不仅仅是抵抗敌人杀进山来的关隘,同时也是大周王朝前出大山的桥头堡,其战略地位重要无比。
崇祯八年二月份,得到了南谷关方面的报告,说是山外方家庄的王东义所部动作频繁,并且陆续有物资和兵力从上津县县城开拔抵达方家庄的时候,郭东岩就是知道,山外的明军已经是准备着进山作战了。
二月十六日,郭东岩处理完了内部事务后,告别了腹部已经隆起的吕晴儿,率领第一步兵营和亲兵队、骑兵队南下南谷关备战。
第一步兵营经过一个冬天的整训好,各部队已经初步适应了新型的阵型战术,是时候带出去驻防南谷关,抵抗明军了。
从湾头村推进虎头村,然后一路南下南谷关,这一路比其他东侧和西侧的进山道路容易走多了。
虽然这种进山的道路,虽然依旧弯曲而且陡坡多,无法和大山外的平坦道路相提并论坤,但是在大山里已经算是难度的好路了。
不仅仅人员可以轻松通行,辎重马车也可以比较正常通行,就是比较费力气罢了。
郭东岩率领第一步兵营南下的时候,除了带着第一步兵营本身,还带上了大量的辎重。
粮食等不提,主要是带上了一批火炮、鸟铳、盔甲、火药、铅弹、炮弹等。
过去的秋冬两季里,大周王朝的工部兵工厂可是一刻都没有停歇,不断的打造着各种武器装备呢。
利用外购的硫磺硝石等原材料,工部兵工厂的火药厂已经是按照郭东岩提供的新配方制造了大批的颗粒火药,这些火药要比采购、缴获自明军的火药质量更好。
这些新制作的火药再加上库存的火药,足够让禁卫军打上好几场的高烈度战役了。
武器方面,除了带上了一批十五毫米的火绳枪以及盔甲等外,值得一提的就是还带上了两门新型的野战炮。
这是大周王朝工部兵工厂第一批自主制造的野战炮。
并不是那种大几百斤甚至上千斤的重炮,而是一种更轻量化,更适合野战使用的火炮。
而打造这种火炮,也是郭东岩所要求的。
郭东岩在编练了第一步兵营后,发现现有的六门三斤铁铸长管火炮,这威力是有了,机动性在换装了大宽轮炮架后也还可以,但是依旧是过于沉重,难以及时有效的配合步兵作战。
这六门火炮乃是玄默让当地的工匠们自行仿制的红夷大炮,但是吧,地方工匠的技术不到家,为了确保足够长的倍径还不炸膛,就把炮管造的特别厚。
郭东岩看来,这种火炮四不像,你说他是轻型野炮吧,一点也不轻,根本没办法跟着步兵在战场上进行紧急一定,这些火炮在作战的时候,需要提前部署用于战斗,而一旦部署,那么后续战斗爆发之后也就很难进行移动了。
你说它是师属野战炮之类的中等野战炮吧,这玩意威力其实也就那样,毕竟也就只是个三斤火炮而已。
郭东岩还指望过那些短管炮管,但是不管是一开始搞的三斤短管火炮还是后来搞的一斤短管火炮,这机动性是有了,但是射程都不近,而且射速太慢,威力太小。
从本质上来说,这东西和明军里的一大堆碗口炮之类的东西没啥区别,作为辅助火力是可以,但是作为主要野战炮兵火力还是不够格。
最后,琢磨来琢磨去,就是觉得新型的步兵营在作战的时候,需要一种能够跟得上步兵营机动,尤其是战场机动的轻型野战炮。
根据这个目标,最后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修改,并且采用了一系列随营学堂一群理科老师、学生的多种科研成果,如车床、镗床等可以进行更高难度,更高精度加工的各类机械设备。
最后才搞出来这种七十五毫米口径的轻型长管青铜炮。
该炮炮管长一点二米,口径七十五毫米,配属大双宽轮炮架,而连带炮架在内,这火炮一共也就三百公斤。
这玩意的最大优点确保威力的同时,机动性很不错。
日常行军可以用马匹拖拉,到了战场上甚至都可以直接让多个士兵推着进行紧急机动,以实施该炮最大的性能特别:在战场上进行机动!
同时得益于采用新型的更加科学的发射药配方以及其铜炮本身所具有的抗压特性,所以这种七十五毫米野战炮的有限射程和威力也很不错,一点也比之前外购、缴获自明军的三斤火炮差。
射速方面,则是搭配在大周王朝已经在鸟铳上已经陆续采用的定装火药包概念,也就是把发射药提前按照标准分量准备好,作战的时候直接把提前准备好的发射药塞进去,然后再塞进去一个实心炮弹就可以发射了。
简化了发射流传,提升了速度不说,而且安全性更高,同时更加标准化,不用担心炮手手忙脚乱倒太多发射药进去,然后把来个砰一声炸膛……
不过定装火药包虽然能提高射速,但前提也得是火炮本身能够承受这种高射速,毕竟火炮在发射的时候,是处于高温高压状态,连续射击的时候更是如此。
如果是质量差的炮管,哪怕是发射后用沾水的湿布擦拭炮膛,但是也无济于事,打不了几次就会发现没法继续发射了,不然分分钟炸膛了。
而同等技术条件下,铜炮的表现要比铁炮好的多!
这也是大周王朝工部兵工厂采用铜铸造火炮的缘故,因为他们如果用铁铸造火炮,技术这么渣的情况下,分分钟得炸膛啊!
这种七十五毫米野战炮生产出来后。
炮兵队一试,随后就强烈要求装备更多这种火炮!
用炮兵队的说法就是,这东西比原来的那些三斤炮好用多了,打的差不多远,威力差不多,但是却轻便了很多,而且还能打的更快。
这新款的七十五毫米野战炮,让炮兵队是爱不惜手,一直想让工部兵工厂那边生产更多。
只不过这玩意是铜炮,成本极高。
单纯贵也就算了,偏偏大周王朝里本身也没多少铜,几次外出采购也没采购多少,为了铸造火炮,大周王朝想了不少办法收集铜料,甚至都从民间里收缴了一批铜钱……
不过就算是这样,顶多也就制造个几门而已,再多的话就很难了。
但是这也只原料问题而已,郭东岩已经是吩咐下去,利用一切办法收集铜料用来打造火炮,外头能偷偷摸摸采购就采购,从普通人家里收集各种铜造的物品,收集铜钱。
实在不行找寺庙,把他们的大铜钟拆了搬回来融了造炮。
总之,不管想什么办法,都要搜集到足够的铜料用于铸炮。
生产原料的问题,总归是能够解决的。
反正如今工部兵工厂已经是突破了制造长管火炮的核心技术,这能够造出来七十五毫米口径的轻型野战炮,那么后续理论上来说,也就能够制造更大口径的野战炮了。
这说起来,其实大周王朝能够在短短几个月里突破火炮制造技术,自然不士兵因为王铁匠等一票半吊子的工匠能力有多强,也不是随营学堂的那些理科老师们多么逆天,直接折解决了制造长管火炮的技术。
而是大周王朝‘请’来的工匠们顺利抵达了凤鹤山,并协助大周王朝发展了造炮技术。
崇祯七年的冬天,来的比往年早一些,而崇祯八年的春天,则是来的比往年要晚一些。
这一早一晚的,也就让凤鹤山一带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冬天。
这个漫长的冬天里,让凤鹤山里的正常生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一些户外的农活更是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
但是即便如此,凤鹤山里的百姓也是冒着寒风,顶着雪花劳作着,忙完田里的活,又是忙着伐木砍柴准备过冬用的柴火。
同时南谷关里的城墙修筑也是没有停下来过,从最开始的山谷谷底的那一道只有区区几百米的简陋土墙开始,再到修筑山顶上的炮台,然后在两侧山腰修筑城墙,以连接山顶的炮台以及谷底下的城墙。
最后,还围绕着山顶的炮台进行了防御设施的修筑。
最终,经过一个秋天和冬天的施工后,南谷关逐步成型。
是直接把峡谷堵住的谷底南谷关小城池,除了正面的城墙外,内部还有营房、库房等附属设施,哪怕是同时容纳上千人驻防都是可以的。
而两侧山顶上的炮台,则是分别可以部署多门重炮以及众多轻炮,两侧炮台的火炮形成交叉火力后,足以封锁南谷关前方的大片空地,同时炮台间还可以相互支援。
整个南谷关的防御工事虽然看似简陋,其主城墙不过四米多高,顶部厚也不过半米,但是依旧形成了一个完善的堡垒体系。
外来的敌军如果想要攻克南谷关,没有大量的兵力,付出巨大的伤亡是不可能的。
而成型的南谷关,也是正式成为了大周王朝的南大门。
这里不仅仅是抵抗敌人杀进山来的关隘,同时也是大周王朝前出大山的桥头堡,其战略地位重要无比。
崇祯八年二月份,得到了南谷关方面的报告,说是山外方家庄的王东义所部动作频繁,并且陆续有物资和兵力从上津县县城开拔抵达方家庄的时候,郭东岩就是知道,山外的明军已经是准备着进山作战了。
二月十六日,郭东岩处理完了内部事务后,告别了腹部已经隆起的吕晴儿,率领第一步兵营和亲兵队、骑兵队南下南谷关备战。
第一步兵营经过一个冬天的整训好,各部队已经初步适应了新型的阵型战术,是时候带出去驻防南谷关,抵抗明军了。
从湾头村推进虎头村,然后一路南下南谷关,这一路比其他东侧和西侧的进山道路容易走多了。
虽然这种进山的道路,虽然依旧弯曲而且陡坡多,无法和大山外的平坦道路相提并论坤,但是在大山里已经算是难度的好路了。
不仅仅人员可以轻松通行,辎重马车也可以比较正常通行,就是比较费力气罢了。
郭东岩率领第一步兵营南下的时候,除了带着第一步兵营本身,还带上了大量的辎重。
粮食等不提,主要是带上了一批火炮、鸟铳、盔甲、火药、铅弹、炮弹等。
过去的秋冬两季里,大周王朝的工部兵工厂可是一刻都没有停歇,不断的打造着各种武器装备呢。
利用外购的硫磺硝石等原材料,工部兵工厂的火药厂已经是按照郭东岩提供的新配方制造了大批的颗粒火药,这些火药要比采购、缴获自明军的火药质量更好。
这些新制作的火药再加上库存的火药,足够让禁卫军打上好几场的高烈度战役了。
武器方面,除了带上了一批十五毫米的火绳枪以及盔甲等外,值得一提的就是还带上了两门新型的野战炮。
这是大周王朝工部兵工厂第一批自主制造的野战炮。
并不是那种大几百斤甚至上千斤的重炮,而是一种更轻量化,更适合野战使用的火炮。
而打造这种火炮,也是郭东岩所要求的。
郭东岩在编练了第一步兵营后,发现现有的六门三斤铁铸长管火炮,这威力是有了,机动性在换装了大宽轮炮架后也还可以,但是依旧是过于沉重,难以及时有效的配合步兵作战。
这六门火炮乃是玄默让当地的工匠们自行仿制的红夷大炮,但是吧,地方工匠的技术不到家,为了确保足够长的倍径还不炸膛,就把炮管造的特别厚。
郭东岩看来,这种火炮四不像,你说他是轻型野炮吧,一点也不轻,根本没办法跟着步兵在战场上进行紧急一定,这些火炮在作战的时候,需要提前部署用于战斗,而一旦部署,那么后续战斗爆发之后也就很难进行移动了。
你说它是师属野战炮之类的中等野战炮吧,这玩意威力其实也就那样,毕竟也就只是个三斤火炮而已。
郭东岩还指望过那些短管炮管,但是不管是一开始搞的三斤短管火炮还是后来搞的一斤短管火炮,这机动性是有了,但是射程都不近,而且射速太慢,威力太小。
从本质上来说,这东西和明军里的一大堆碗口炮之类的东西没啥区别,作为辅助火力是可以,但是作为主要野战炮兵火力还是不够格。
最后,琢磨来琢磨去,就是觉得新型的步兵营在作战的时候,需要一种能够跟得上步兵营机动,尤其是战场机动的轻型野战炮。
根据这个目标,最后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修改,并且采用了一系列随营学堂一群理科老师、学生的多种科研成果,如车床、镗床等可以进行更高难度,更高精度加工的各类机械设备。
最后才搞出来这种七十五毫米口径的轻型长管青铜炮。
该炮炮管长一点二米,口径七十五毫米,配属大双宽轮炮架,而连带炮架在内,这火炮一共也就三百公斤。
这玩意的最大优点确保威力的同时,机动性很不错。
日常行军可以用马匹拖拉,到了战场上甚至都可以直接让多个士兵推着进行紧急机动,以实施该炮最大的性能特别:在战场上进行机动!
同时得益于采用新型的更加科学的发射药配方以及其铜炮本身所具有的抗压特性,所以这种七十五毫米野战炮的有限射程和威力也很不错,一点也比之前外购、缴获自明军的三斤火炮差。
射速方面,则是搭配在大周王朝已经在鸟铳上已经陆续采用的定装火药包概念,也就是把发射药提前按照标准分量准备好,作战的时候直接把提前准备好的发射药塞进去,然后再塞进去一个实心炮弹就可以发射了。
简化了发射流传,提升了速度不说,而且安全性更高,同时更加标准化,不用担心炮手手忙脚乱倒太多发射药进去,然后把来个砰一声炸膛……
不过定装火药包虽然能提高射速,但前提也得是火炮本身能够承受这种高射速,毕竟火炮在发射的时候,是处于高温高压状态,连续射击的时候更是如此。
如果是质量差的炮管,哪怕是发射后用沾水的湿布擦拭炮膛,但是也无济于事,打不了几次就会发现没法继续发射了,不然分分钟炸膛了。
而同等技术条件下,铜炮的表现要比铁炮好的多!
这也是大周王朝工部兵工厂采用铜铸造火炮的缘故,因为他们如果用铁铸造火炮,技术这么渣的情况下,分分钟得炸膛啊!
这种七十五毫米野战炮生产出来后。
炮兵队一试,随后就强烈要求装备更多这种火炮!
用炮兵队的说法就是,这东西比原来的那些三斤炮好用多了,打的差不多远,威力差不多,但是却轻便了很多,而且还能打的更快。
这新款的七十五毫米野战炮,让炮兵队是爱不惜手,一直想让工部兵工厂那边生产更多。
只不过这玩意是铜炮,成本极高。
单纯贵也就算了,偏偏大周王朝里本身也没多少铜,几次外出采购也没采购多少,为了铸造火炮,大周王朝想了不少办法收集铜料,甚至都从民间里收缴了一批铜钱……
不过就算是这样,顶多也就制造个几门而已,再多的话就很难了。
但是这也只原料问题而已,郭东岩已经是吩咐下去,利用一切办法收集铜料用来打造火炮,外头能偷偷摸摸采购就采购,从普通人家里收集各种铜造的物品,收集铜钱。
实在不行找寺庙,把他们的大铜钟拆了搬回来融了造炮。
总之,不管想什么办法,都要搜集到足够的铜料用于铸炮。
生产原料的问题,总归是能够解决的。
反正如今工部兵工厂已经是突破了制造长管火炮的核心技术,这能够造出来七十五毫米口径的轻型野战炮,那么后续理论上来说,也就能够制造更大口径的野战炮了。
这说起来,其实大周王朝能够在短短几个月里突破火炮制造技术,自然不士兵因为王铁匠等一票半吊子的工匠能力有多强,也不是随营学堂的那些理科老师们多么逆天,直接折解决了制造长管火炮的技术。
而是大周王朝‘请’来的工匠们顺利抵达了凤鹤山,并协助大周王朝发展了造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