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科举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好歹也是个皇帝最新章节!
大周王朝京师,武汉北城汉阳。
其中一座大院内一大早就陆续涌入了大量穿着读书人打扮的人,其中有十来岁的少年,也有二三十年的青壮,甚至都还有四五十岁的中老年人。
但是这些无一例外,都是提着文房四宝,穿着一身文士长袍。
这些人乃是来参加大周王朝科举的。
自从大周王朝率先在郧阳府具备了第一次科举府试,以选拔官员后,紧接着又是在襄阳府搞了一次。
两次府试都算是办的比较成功,从中选拔了大量的读书人作为官员。
虽然新选拔的这些官员说实话质量都不咋地,都是以长期无法考上前明功名的半吊子读书人为主,但是大周王朝对官员的文化水平要求比较实用化,不要求你的八股文章做的有多好,只要具备基本的文化水平,能读能写基本就差不多了。
相反,要求更多的是算学以及一些基本常识性的东西,也就是格物之类的。
当然了,更加重要的是大周王朝正处于急速扩张当中,对官员,尤其是基层官员的需求非常大。
按照大周王朝的行政体系,官方机构所需要的官员还是比较多的,哪怕都是一些八品,九品的低级官员,但是即便是这些低级官员,那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啊。
至少公文要能够看得懂啊。
目前来说,大周王朝的行政机构,设立了府/直隶州、县、乡/镇、村一共四级。
其中村是比较简陋的,有正式编制的只有村长、村税务官、村巡警官三人,然后大村的话,还会再额外配几个雇佣的办事人员。
而这些人一般都是以官府直接任命当地人为主,其中的巡警官一般都是以退役军人为主。
乡一级就比较完善了,设有多个机构,基本上就是县衙门的缩小版。
等到了县这一级别,则是非常正规了,县一级也是目前大周王朝在地方的核心组成部分,设县令、县丞外,还设有各科,如内务科、工商科、农务科、税务局、巡警局、督察院、审判院等等,基本上覆盖了方方面面,并且效仿京畿各机构,大小机构会有十几个。
其实这也不算多,某种程度上就是把以前明县衙里的六房之类的机构进行了拆分,再把原来的吏员们直接变成了八品,九品之类的低级官员而已。
从人员编制上来说,其实也不会比明朝时期的衙门人员多太多。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大周王朝设立各衙门的时候,并没有全盘接受各种前明的官吏,而是有选择性的接受了一部分,而缺口的这一部分自然是需要自行招募委派的。
这随着地盘的持续扩大,这缺额自然也不少,所以大周王朝持续办了两次府试科举后,打算把科举正式化。
因此趁着拿下武昌这个有利时机,同时在直隶府,安陆府(承天府改回原名),黄州府,德安府,荆州府,岳州府,长沙府等目前控制力比较强,有一定基础的地方举办了府试。
如今汉阳城里举办的就是属于直隶府的府试。
等各地府试过后,将会初步从中选拔一定的人才以充实各地官府。
这种府试的目的非常简单而纯粹的,就是为了选拔基层人才,考上后虽然是官员了,但是也都只能担任普通的科员,可不是说直接就担任中高级官员了,更不可能直接担任什么县令了。
别说县令了,镇长,乡长都不会给他们当。
因为这是以选拔科员为主,因此很多读书人其实也看不上,尤其是那些本来就有秀才功名的人就更加不可能看上了。
因为他们想要直接去任职的话,都不用去参加科举,直接去投奔就能够任职了。
毕竟现在的大周王朝是采取招募、科举并行的方式,一方面是直接邀请有高级功名的读书人以及前明的致仕、被罢免之类的官员。另外一方面也是采用招募普通能读写的人为各种基层办事人员,前期是直接用类似招工的模式,现在吗,则是套上了个府试的名头。
大周王朝暂时还没有和明王朝那样,直接搞一个全国性的科举,然后从全国范围内才选出那么点人,选出来就直接授予七品官,随便培训一二就让他们去当县令,主政一方。
这种方式在郭东岩看来太扯淡了,不在官场上磨砺的十年八年,怎么可能当县令主政一方?一点经验都没有就当一地父母官,这不扯淡嘛。
所以,目前大周王朝的各地主官,那么是镇长乡长之类官员,那也是需要经过层层选拔的。
而县令的话,在大周王朝都是属于中级官员序列了,更是需要慎重考虑才会任职。
如此,大周王朝里的各地主官,不管是乡长还是县令,其品级都比较高。
镇长乃是从七品,各科科长都是从七品,而县丞乃是正七品,县令乃是从六品,这和明王朝那边是截然不同的。
明王朝那边的县令只有正七品而已,至于各房里的办公人员那更是连品级都没有。
大周王朝对所有为官方做事的行政人员,都是纳入了管理当中,并没有区分什么官员和吏员,统一为官员。
大周王朝的这种模式可以说是颠覆了传统的封疆王朝的组织模式。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大周王朝第一次巅峰传统封建王朝的各种组织构架了,实际上现在的大周王朝虽然是中央君主集权制,也有着礼部,户部之类的称呼,一些地方长官也依旧称之为知府,知县等等,但是组织构架和传统的封建王朝完全不一样。
大周王朝内阁各部可是有十几个呢,而传统封建王朝不过六部而已,并且大周王朝的内阁各部正在根据情况随时调整当中。
此外各部的职能也有极大的区别,比如户部,这放在明王朝里就是属于管钱为主的机构,但是在大周王朝里,却是属于各种内务管理,户籍民生问题管理为主的机构,属于民政部门。
而财政事务,包括税收,开支等各种财政事务是由钱粮部负责,值得注意的是,钱粮部收税是他们直接负责的,而各种开支的话并不是直接负责,实际上是一种代管的行为,充当的是一种银库的作用。
基本上他们会把钱根据圣旨,直接把资金调拨给各部门,然后各部门自己花钱。
钱粮部主要的职能还是收税。
此外其他机构也有极大的区别,比如兵部,大周王朝是的兵部经过了两次反复,一开始是作为全军的最高指挥机构,后续被改革为参谋部独立了出去,今年上半年再一次设立兵部,但是这个兵部主要是作为了务虚的机构而存在,主要负责地方上的军民和谐以及一些宣传和形象问题,堂堂兵部,在大周王朝里算得上是存在感最差的一个部级机构了。
大周王朝里内阁就有十几个部级机构,然后军方那边还有独立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四大部,所以整个大周王朝的中央机构,和明王朝那边截然不同。
而大周王朝机构设置,基本都遵循了一个原则,那就是中央君主集权。
郭东岩尽可能的集中全力。
这也使得了大周王朝目前的体系下,郭东岩的个人权力是远远超过明王朝里的皇帝的。
当然了,这样也不是没有负面后果的,比如说诸多机构都是直接向郭东岩负责,中间并没有丞相、内阁之类的大臣过渡,这就使得了郭东岩的事务特别的多。
针对这种情况,郭东岩已经是开始着手设立正式的内阁了。
当然不可能是明王朝的那种内阁,也不可能是近代国家里的那种正式的内阁,而是一种属于他个人的内阁。
私人内阁和明王朝的正式内阁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职权上其实没啥区别,做的还是参与决策,帮着皇帝处理诸多政务的事情,哪怕是细节上可能会有什么不同,但是这些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明王朝的内阁,除了早期的特殊时期外,其他时候内阁大臣的产生都是廷推产生,皇帝要做的只是批准而已。
而郭东岩自然是不可能把内阁大臣产生的权力交给大臣们的,把内阁大臣的产生大权交给臣子,这毫无疑问是自己把自己的权力给砍掉。
只要亲自掌握了内阁大臣的选人权力,再加上其他一定的限制,比如无定员,无品级,无固定组织构架之类的,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够掌握内阁。
看谁不顺眼,直接让他滚出内阁就是了,甚至都不用让他致仕,直接不让他入值内阁就行了。
只要掌握了人事权力,那么剩下的都是无关紧要的东西了,皇帝完全可以通过对内阁大臣的人员安排来直接贯彻,调整自己的政治企图。
九月初六,敲定定都汉阳后没几天,郭东岩再一次下旨,于内廷设御事阁,抽钱粮部尚书、吏部尚书以及参谋部等各部尚书、侍郎以及其他重要臣子若干人入值,二十小时不停轮流值守以随时应对皇帝对政务的垂询。
不过很快就有人发现这个内廷御事阁有些古怪!
大周王朝京师,武汉北城汉阳。
其中一座大院内一大早就陆续涌入了大量穿着读书人打扮的人,其中有十来岁的少年,也有二三十年的青壮,甚至都还有四五十岁的中老年人。
但是这些无一例外,都是提着文房四宝,穿着一身文士长袍。
这些人乃是来参加大周王朝科举的。
自从大周王朝率先在郧阳府具备了第一次科举府试,以选拔官员后,紧接着又是在襄阳府搞了一次。
两次府试都算是办的比较成功,从中选拔了大量的读书人作为官员。
虽然新选拔的这些官员说实话质量都不咋地,都是以长期无法考上前明功名的半吊子读书人为主,但是大周王朝对官员的文化水平要求比较实用化,不要求你的八股文章做的有多好,只要具备基本的文化水平,能读能写基本就差不多了。
相反,要求更多的是算学以及一些基本常识性的东西,也就是格物之类的。
当然了,更加重要的是大周王朝正处于急速扩张当中,对官员,尤其是基层官员的需求非常大。
按照大周王朝的行政体系,官方机构所需要的官员还是比较多的,哪怕都是一些八品,九品的低级官员,但是即便是这些低级官员,那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啊。
至少公文要能够看得懂啊。
目前来说,大周王朝的行政机构,设立了府/直隶州、县、乡/镇、村一共四级。
其中村是比较简陋的,有正式编制的只有村长、村税务官、村巡警官三人,然后大村的话,还会再额外配几个雇佣的办事人员。
而这些人一般都是以官府直接任命当地人为主,其中的巡警官一般都是以退役军人为主。
乡一级就比较完善了,设有多个机构,基本上就是县衙门的缩小版。
等到了县这一级别,则是非常正规了,县一级也是目前大周王朝在地方的核心组成部分,设县令、县丞外,还设有各科,如内务科、工商科、农务科、税务局、巡警局、督察院、审判院等等,基本上覆盖了方方面面,并且效仿京畿各机构,大小机构会有十几个。
其实这也不算多,某种程度上就是把以前明县衙里的六房之类的机构进行了拆分,再把原来的吏员们直接变成了八品,九品之类的低级官员而已。
从人员编制上来说,其实也不会比明朝时期的衙门人员多太多。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大周王朝设立各衙门的时候,并没有全盘接受各种前明的官吏,而是有选择性的接受了一部分,而缺口的这一部分自然是需要自行招募委派的。
这随着地盘的持续扩大,这缺额自然也不少,所以大周王朝持续办了两次府试科举后,打算把科举正式化。
因此趁着拿下武昌这个有利时机,同时在直隶府,安陆府(承天府改回原名),黄州府,德安府,荆州府,岳州府,长沙府等目前控制力比较强,有一定基础的地方举办了府试。
如今汉阳城里举办的就是属于直隶府的府试。
等各地府试过后,将会初步从中选拔一定的人才以充实各地官府。
这种府试的目的非常简单而纯粹的,就是为了选拔基层人才,考上后虽然是官员了,但是也都只能担任普通的科员,可不是说直接就担任中高级官员了,更不可能直接担任什么县令了。
别说县令了,镇长,乡长都不会给他们当。
因为这是以选拔科员为主,因此很多读书人其实也看不上,尤其是那些本来就有秀才功名的人就更加不可能看上了。
因为他们想要直接去任职的话,都不用去参加科举,直接去投奔就能够任职了。
毕竟现在的大周王朝是采取招募、科举并行的方式,一方面是直接邀请有高级功名的读书人以及前明的致仕、被罢免之类的官员。另外一方面也是采用招募普通能读写的人为各种基层办事人员,前期是直接用类似招工的模式,现在吗,则是套上了个府试的名头。
大周王朝暂时还没有和明王朝那样,直接搞一个全国性的科举,然后从全国范围内才选出那么点人,选出来就直接授予七品官,随便培训一二就让他们去当县令,主政一方。
这种方式在郭东岩看来太扯淡了,不在官场上磨砺的十年八年,怎么可能当县令主政一方?一点经验都没有就当一地父母官,这不扯淡嘛。
所以,目前大周王朝的各地主官,那么是镇长乡长之类官员,那也是需要经过层层选拔的。
而县令的话,在大周王朝都是属于中级官员序列了,更是需要慎重考虑才会任职。
如此,大周王朝里的各地主官,不管是乡长还是县令,其品级都比较高。
镇长乃是从七品,各科科长都是从七品,而县丞乃是正七品,县令乃是从六品,这和明王朝那边是截然不同的。
明王朝那边的县令只有正七品而已,至于各房里的办公人员那更是连品级都没有。
大周王朝对所有为官方做事的行政人员,都是纳入了管理当中,并没有区分什么官员和吏员,统一为官员。
大周王朝的这种模式可以说是颠覆了传统的封疆王朝的组织模式。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大周王朝第一次巅峰传统封建王朝的各种组织构架了,实际上现在的大周王朝虽然是中央君主集权制,也有着礼部,户部之类的称呼,一些地方长官也依旧称之为知府,知县等等,但是组织构架和传统的封建王朝完全不一样。
大周王朝内阁各部可是有十几个呢,而传统封建王朝不过六部而已,并且大周王朝的内阁各部正在根据情况随时调整当中。
此外各部的职能也有极大的区别,比如户部,这放在明王朝里就是属于管钱为主的机构,但是在大周王朝里,却是属于各种内务管理,户籍民生问题管理为主的机构,属于民政部门。
而财政事务,包括税收,开支等各种财政事务是由钱粮部负责,值得注意的是,钱粮部收税是他们直接负责的,而各种开支的话并不是直接负责,实际上是一种代管的行为,充当的是一种银库的作用。
基本上他们会把钱根据圣旨,直接把资金调拨给各部门,然后各部门自己花钱。
钱粮部主要的职能还是收税。
此外其他机构也有极大的区别,比如兵部,大周王朝是的兵部经过了两次反复,一开始是作为全军的最高指挥机构,后续被改革为参谋部独立了出去,今年上半年再一次设立兵部,但是这个兵部主要是作为了务虚的机构而存在,主要负责地方上的军民和谐以及一些宣传和形象问题,堂堂兵部,在大周王朝里算得上是存在感最差的一个部级机构了。
大周王朝里内阁就有十几个部级机构,然后军方那边还有独立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四大部,所以整个大周王朝的中央机构,和明王朝那边截然不同。
而大周王朝机构设置,基本都遵循了一个原则,那就是中央君主集权。
郭东岩尽可能的集中全力。
这也使得了大周王朝目前的体系下,郭东岩的个人权力是远远超过明王朝里的皇帝的。
当然了,这样也不是没有负面后果的,比如说诸多机构都是直接向郭东岩负责,中间并没有丞相、内阁之类的大臣过渡,这就使得了郭东岩的事务特别的多。
针对这种情况,郭东岩已经是开始着手设立正式的内阁了。
当然不可能是明王朝的那种内阁,也不可能是近代国家里的那种正式的内阁,而是一种属于他个人的内阁。
私人内阁和明王朝的正式内阁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职权上其实没啥区别,做的还是参与决策,帮着皇帝处理诸多政务的事情,哪怕是细节上可能会有什么不同,但是这些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明王朝的内阁,除了早期的特殊时期外,其他时候内阁大臣的产生都是廷推产生,皇帝要做的只是批准而已。
而郭东岩自然是不可能把内阁大臣产生的权力交给大臣们的,把内阁大臣的产生大权交给臣子,这毫无疑问是自己把自己的权力给砍掉。
只要亲自掌握了内阁大臣的选人权力,再加上其他一定的限制,比如无定员,无品级,无固定组织构架之类的,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够掌握内阁。
看谁不顺眼,直接让他滚出内阁就是了,甚至都不用让他致仕,直接不让他入值内阁就行了。
只要掌握了人事权力,那么剩下的都是无关紧要的东西了,皇帝完全可以通过对内阁大臣的人员安排来直接贯彻,调整自己的政治企图。
九月初六,敲定定都汉阳后没几天,郭东岩再一次下旨,于内廷设御事阁,抽钱粮部尚书、吏部尚书以及参谋部等各部尚书、侍郎以及其他重要臣子若干人入值,二十小时不停轮流值守以随时应对皇帝对政务的垂询。
不过很快就有人发现这个内廷御事阁有些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