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路遇一进士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五代争鼎最新章节!
隅中时分,暖阳洒在南海县城西的驿道上,道旁的野花、绿草、虫鸟、走兽等,皆徜徉其中,欣欣向荣;而与这副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驿道中暮气沉沉的两人两马。
那两马本是载人的坐骑,如今却沦为挽马,各自身上负了二百余斤(一斤约600克)的粮食、钱帛,早已精疲力竭;而牵着其中一匹瘦马的冯全乂,则是被劳累与饥渴,折磨得无精打采。
至于刘陟,虽然洗净了颊边的泥印,包扎好了掌背的伤口;但脸上还是布满了阴云;右手上散不去的灼痛与脸颊时不时地泛出的火辣,令其牵辔的左手攥地更紧,同时提醒着他——莫要忘记刚刚立下的誓言。
鸿门宴项庄舞剑,公孙述以刺客杀岑彭,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一系列降服一军之帅的策略在刘陟心头萦绕,可细细思来,没有哪一个靠谱。
前两个都需要刘隐支持,可自己兄长能不能采用如此激烈的计划,则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采用以后能不能成功更是未知数。
至于杯酒释兵权,那是先有郭荣重建禁军铺垫在前;就掌控而言,刘隐对清海军不及赵匡胤对中央禁军;强行效仿怕是要画虎不成反类犬。
想到这里,刘陟眉头皱地更深了,而这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搞得冯全义即使明知长官有水,也不敢轻易讨要。
“谘议参军,前面半里有个驿亭,不如我们歇息一番,再往城中去?”冯全乂见前面有个可以落脚的地方,急忙寻了个借口歇息,好趁机讨口水喝。刘陟一路走了十余里,腿脚也有些酸痛,便直接应了。
二人来到亭外,见有个头戴斗笠、着青色棠苎襕衫之人立于亭中,背对他们端详着亭柱上贴的一张泛黄的纸张。刘陟取了两个水囊,扔给冯全乂一个,自己则朝着那像是告示的黄纸凑去。
“比年盗寇,郡县饥荒,百姓流亡,十不存一。贸易妻子,奔波道路,虽加周给,无救倒悬。官府仓廪,军资国用,罄以恤民,便阙支拟......”
这文章朗朗上口,刘陟一口气读至落款处的“天复元年”,回味之时才意识到这是去年招抚流民的告示;而后他撇了撇嘴,“写的倒是还行,但是能做到的又有几分呢?广州治下的百姓不也有饿死、卖身的么。”
“这无非是将武德年间高祖皇帝下的抚民令改了几个字,哪里算得上是写,明明是抄!”
一旁立着的那人倒是没给官府留一点情面,直接点破了此文的不堪;而当他转身瞥见到刘陟腰间革带上垂着的彩缕鞶囊后,语气更加不善,“束发小儿便能在此担得长史、司马之职,也难怪此地胥吏糊弄上官。”
被没由头地被数落一通,刘陟当然不能善罢甘休;他拿起那人盯着的鞶囊,故意心不在焉地把玩了几下,说出了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阁下的言论,倒是与刘备相似。”
青衫人满脸疑窦,愣了半晌也没想出个所以然,“你这小孩真有意思,怎么扯了个毫不相关的人进来。”
“昔日昭烈因蜀地天旱而禁酒,令持有酿酒器具的人与酿酒同罪,唉......可惜他有简雍劝谏,你却错不自知啊。”
经过这番提醒,那人倒是知道刘陟引的什么典故了:
刘备治蜀期间,蜀地大旱,为防止百姓将粮食酿酒产生粮荒,他便下令将持酿具之人与酿酒之人判同罪。简雍为劝阻这一不合理的法规,便在与刘备出行时,指着路上一对男女说他们要“行淫”;理由便是——这二人都有“作案工具”;刘备听明白了简雍的反讽,大笑之后赦免了那些人。
同时,他也理清了刘陟反驳的逻辑:
持有酒具的人可能会酿酒,有那东西的男女可能会“行淫”,但这两组例子的前者与后者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同理,而刘陟虽是五品官,自己不能以偏概全的认为他是州中上佐,更不能得出本地懒政怠政都是因为有刘陟这样的人。
那人理清了来龙去脉后,摘下斗笠,整了整里面的幞头,端端正正地行了个平揖,“小郎君说的在理,是我唐突了,还请见谅;若不嫌弃,可否告知姓名,也好交个朋友。”
见这人认错认得如此干脆,刘陟心中也不再介怀,但他并未出声,只是手上做了个“请先”的手势。那人心领神会、随即自报家门道:“在下王定保,字翊圣,洪州南昌人士。”
“翊圣先生只消一看,便能说出这告示上文章的出处,应不是一介白身罢;”刘陟并未立即报上姓名,而是说出了心中的疑惑,“隐瞒身份,岂是交友之道?”
王定保轻笑一声,掩饰了自己些许尴尬,回道:“这是在下偶然看到,纯属巧合……”,
“佩戴鞶囊,朝廷自有制度;二品已上金缕,三品金银缕,四品及开国男银缕,五品彩缕。阁下一眼凭此认出官员品秩,这也是巧合么?”一旁看了半晌的冯全乂恰如其分地来了一记助攻,让刘陟心里暗暗给他点了个赞。
“这......”王定保无奈摇头,“惭愧惭愧,定保乃是光化三年进士,曾任容管巡官,被乱兵所逐,故无颜提及此事。”
“我名刘陟,束发比平常人早些,今年只十四岁,”刘陟赶紧接过话茬,避免王定保因为往事难堪,“承蒙父兄荫庇,被先薛王授了王府谘议参军,不是你口中同为五品的长史、司马。”
“那敢问刘封州是?”
甲申国难之前,古人相互之间称呼,多用姓氏加籍贯或姓氏加官职,刘隐既生长于封州,又任过封州刺史,刘封州自然指的是他。
刘陟随即答道:“正是家兄。”
听得此话,王定保表情变得有些古怪,叹道:“我听闻刘封州礼贤下士,特来投效,没想到初来乍到,就冒犯了他的幼弟。”
“翊圣先生哪里的话。”
清海军所在的岭南被世人视为瘴疠之地,慕名来此投靠的士人,就算无甚才能,刘隐也会以礼相待,以表自己“市马骨”之心;刘陟当然不会眼睁睁看着一个进士离开,“我还有许多问题向‘文曲星’讨教呢。”说着,已经不顾礼节拉住了王定保。
“谘议参......”
“我在家排行第二,翊圣先生叫我二郎即可。”
“嗯,二郎,你只需唤我表字,也别加什么先生了;有什么问题但问无妨,我当知无不言。”
考虑到自己无法想出对付藩镇兵计策的原因,可能是对藩镇形势知之甚少,故刘陟待王定保于驿亭坐定便问道:
“翊圣,我想听你讲讲藩镇,你想从哪里说,便从哪里说起,如何?”
王定保应地十分爽快,“这倒不难。实不相瞒,我参加贡举后至揭榜之前,还去试着作答一些制举的策问,其中便有许多策问与藩镇有关,因此也能说出个一二。”
“不过在讲之前,二郎还需回答我一个问题;你觉得于大唐而言,藩镇是利大还是蔽大?”
“自然是蔽远大于利!”
听得刘陟回答,王定保眼中竟闪过一丝失望。
隅中时分,暖阳洒在南海县城西的驿道上,道旁的野花、绿草、虫鸟、走兽等,皆徜徉其中,欣欣向荣;而与这副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驿道中暮气沉沉的两人两马。
那两马本是载人的坐骑,如今却沦为挽马,各自身上负了二百余斤(一斤约600克)的粮食、钱帛,早已精疲力竭;而牵着其中一匹瘦马的冯全乂,则是被劳累与饥渴,折磨得无精打采。
至于刘陟,虽然洗净了颊边的泥印,包扎好了掌背的伤口;但脸上还是布满了阴云;右手上散不去的灼痛与脸颊时不时地泛出的火辣,令其牵辔的左手攥地更紧,同时提醒着他——莫要忘记刚刚立下的誓言。
鸿门宴项庄舞剑,公孙述以刺客杀岑彭,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一系列降服一军之帅的策略在刘陟心头萦绕,可细细思来,没有哪一个靠谱。
前两个都需要刘隐支持,可自己兄长能不能采用如此激烈的计划,则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采用以后能不能成功更是未知数。
至于杯酒释兵权,那是先有郭荣重建禁军铺垫在前;就掌控而言,刘隐对清海军不及赵匡胤对中央禁军;强行效仿怕是要画虎不成反类犬。
想到这里,刘陟眉头皱地更深了,而这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搞得冯全义即使明知长官有水,也不敢轻易讨要。
“谘议参军,前面半里有个驿亭,不如我们歇息一番,再往城中去?”冯全乂见前面有个可以落脚的地方,急忙寻了个借口歇息,好趁机讨口水喝。刘陟一路走了十余里,腿脚也有些酸痛,便直接应了。
二人来到亭外,见有个头戴斗笠、着青色棠苎襕衫之人立于亭中,背对他们端详着亭柱上贴的一张泛黄的纸张。刘陟取了两个水囊,扔给冯全乂一个,自己则朝着那像是告示的黄纸凑去。
“比年盗寇,郡县饥荒,百姓流亡,十不存一。贸易妻子,奔波道路,虽加周给,无救倒悬。官府仓廪,军资国用,罄以恤民,便阙支拟......”
这文章朗朗上口,刘陟一口气读至落款处的“天复元年”,回味之时才意识到这是去年招抚流民的告示;而后他撇了撇嘴,“写的倒是还行,但是能做到的又有几分呢?广州治下的百姓不也有饿死、卖身的么。”
“这无非是将武德年间高祖皇帝下的抚民令改了几个字,哪里算得上是写,明明是抄!”
一旁立着的那人倒是没给官府留一点情面,直接点破了此文的不堪;而当他转身瞥见到刘陟腰间革带上垂着的彩缕鞶囊后,语气更加不善,“束发小儿便能在此担得长史、司马之职,也难怪此地胥吏糊弄上官。”
被没由头地被数落一通,刘陟当然不能善罢甘休;他拿起那人盯着的鞶囊,故意心不在焉地把玩了几下,说出了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阁下的言论,倒是与刘备相似。”
青衫人满脸疑窦,愣了半晌也没想出个所以然,“你这小孩真有意思,怎么扯了个毫不相关的人进来。”
“昔日昭烈因蜀地天旱而禁酒,令持有酿酒器具的人与酿酒同罪,唉......可惜他有简雍劝谏,你却错不自知啊。”
经过这番提醒,那人倒是知道刘陟引的什么典故了:
刘备治蜀期间,蜀地大旱,为防止百姓将粮食酿酒产生粮荒,他便下令将持酿具之人与酿酒之人判同罪。简雍为劝阻这一不合理的法规,便在与刘备出行时,指着路上一对男女说他们要“行淫”;理由便是——这二人都有“作案工具”;刘备听明白了简雍的反讽,大笑之后赦免了那些人。
同时,他也理清了刘陟反驳的逻辑:
持有酒具的人可能会酿酒,有那东西的男女可能会“行淫”,但这两组例子的前者与后者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同理,而刘陟虽是五品官,自己不能以偏概全的认为他是州中上佐,更不能得出本地懒政怠政都是因为有刘陟这样的人。
那人理清了来龙去脉后,摘下斗笠,整了整里面的幞头,端端正正地行了个平揖,“小郎君说的在理,是我唐突了,还请见谅;若不嫌弃,可否告知姓名,也好交个朋友。”
见这人认错认得如此干脆,刘陟心中也不再介怀,但他并未出声,只是手上做了个“请先”的手势。那人心领神会、随即自报家门道:“在下王定保,字翊圣,洪州南昌人士。”
“翊圣先生只消一看,便能说出这告示上文章的出处,应不是一介白身罢;”刘陟并未立即报上姓名,而是说出了心中的疑惑,“隐瞒身份,岂是交友之道?”
王定保轻笑一声,掩饰了自己些许尴尬,回道:“这是在下偶然看到,纯属巧合……”,
“佩戴鞶囊,朝廷自有制度;二品已上金缕,三品金银缕,四品及开国男银缕,五品彩缕。阁下一眼凭此认出官员品秩,这也是巧合么?”一旁看了半晌的冯全乂恰如其分地来了一记助攻,让刘陟心里暗暗给他点了个赞。
“这......”王定保无奈摇头,“惭愧惭愧,定保乃是光化三年进士,曾任容管巡官,被乱兵所逐,故无颜提及此事。”
“我名刘陟,束发比平常人早些,今年只十四岁,”刘陟赶紧接过话茬,避免王定保因为往事难堪,“承蒙父兄荫庇,被先薛王授了王府谘议参军,不是你口中同为五品的长史、司马。”
“那敢问刘封州是?”
甲申国难之前,古人相互之间称呼,多用姓氏加籍贯或姓氏加官职,刘隐既生长于封州,又任过封州刺史,刘封州自然指的是他。
刘陟随即答道:“正是家兄。”
听得此话,王定保表情变得有些古怪,叹道:“我听闻刘封州礼贤下士,特来投效,没想到初来乍到,就冒犯了他的幼弟。”
“翊圣先生哪里的话。”
清海军所在的岭南被世人视为瘴疠之地,慕名来此投靠的士人,就算无甚才能,刘隐也会以礼相待,以表自己“市马骨”之心;刘陟当然不会眼睁睁看着一个进士离开,“我还有许多问题向‘文曲星’讨教呢。”说着,已经不顾礼节拉住了王定保。
“谘议参......”
“我在家排行第二,翊圣先生叫我二郎即可。”
“嗯,二郎,你只需唤我表字,也别加什么先生了;有什么问题但问无妨,我当知无不言。”
考虑到自己无法想出对付藩镇兵计策的原因,可能是对藩镇形势知之甚少,故刘陟待王定保于驿亭坐定便问道:
“翊圣,我想听你讲讲藩镇,你想从哪里说,便从哪里说起,如何?”
王定保应地十分爽快,“这倒不难。实不相瞒,我参加贡举后至揭榜之前,还去试着作答一些制举的策问,其中便有许多策问与藩镇有关,因此也能说出个一二。”
“不过在讲之前,二郎还需回答我一个问题;你觉得于大唐而言,藩镇是利大还是蔽大?”
“自然是蔽远大于利!”
听得刘陟回答,王定保眼中竟闪过一丝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