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稻与鱼可得兼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无忧归田最新章节!
div lign="ener">
)
二十亩的花生最后卖了不到一百两的银子。傅紫萱狠狠吃了几回盐水煮花生,也不见腻。最后鲜花生没有了,都变干花生了,要吃盐水煮花生,也只得盼着来年了。
花生抢收完毕之后,接着就是起地瓜和洋芋。
这两种作物,产量倒是高得很,亩产虽没到现代的万斤高产,但好几千斤还是有的。只不过价格也很是便宜,几文钱一斤。不过五十亩的地瓜五十亩的洋芋最后加起来也卖了将近三千两银子。
全家人都很是惊喜,老傅头也一直笑得嘴都合不拢。
往年地里都是种的粮食,旱地也是种的一些芝麻花生玉米豆子之类,这地瓜倒是种得少。地瓜不挑地,都是随便一种,也不太管它,起了后鸡吃一点,猪吃大部分,没米的时候也会切了丝晒干后伴着米饭煮着吃。
灾年的时候倒是正经当粮食吃的。但大量种地瓜的人却是不多的。
而那洋芋江南这边种的人就更是少了。家里养猪的人家也多是种的地瓜。没想到这洋芋的产量不下于地瓜呢。
这不正经当粮的东西,产量倒是高。要不怎么说家里有银就要买地呢,这地多产的就多。往年家里那几亩地,扣了税,再卖一些,剩下的也就仅够一家人吃喝了。有时候年景不好,收成不好,打下的粮食都不够一家人吃喝的,更不用指望说能拿出去卖几个铜板了。
这老四的日子正经好过起来了。有这么大一片地,家里也不再缺粮吃了,还有了存银,真正是地主的生活呢。
老傅头很为这个小儿子高兴,与有荣焉。觉得自己已经上升到有房有地、有粮有银的地主阶级了。每天脸上都挂着笑,见人就乐呵呵地,天天起床吃过朝食就要往地里溜哒一圈。生怕这是个梦,梦醒了那一大片地就没有了。
那一百亩的地瓜洋芋卖了这么多钱,也着实让人惊喜。全家人都很高兴,聚在一起狠狠吃了一顿好的。
其实这地瓜和洋芋的价格都极低,占的主要是重量。若是做成副食品卖,银钱会翻倍。只是这年头懂得用地瓜做副食品的不多,那红薯丝薯条什么的,极少见到。
而傅紫萱也不懂,她一个念经济学辅修金融的娃,让她去想机械想产品制造流程,真心犯晕的很。也不爱操心这些,想着以后若有机缘再说了。
而地里的洋芋和地瓜起了之后,傅紫萱一方面紧着让人翻地沤肥准备种第二茬,一方面又紧着组织人员收其他作物。那地里还有芝麻绿豆黄豆糯米之类的东西,可是不少。都要紧着收了。
而那二十亩菜地,现如今每天天不亮就送往醉仙楼,一些耐放的瓜类也快马送往平州及其他地方的醉仙楼。
而自从有果商来家里购西瓜之后,自然也是看到了那片菜地,也就有不少商户也打起了那片菜地的主意。这其中有些商户也做咸菜生意的,也就跟着订购了好些各色菜蔬。
胡康安在购西瓜的同时也买了好些南瓜冬瓜往外贩运。另敬县各大户也经常派人来现采新鲜的菜蔬回去。
傅紫萱这个玉园名声算是播出去了。
而之前傅紫萱还担心这二十亩的菜地有点多,怕敬县吃不下,可能得忙着做泡菜。不过现如今看来,这二十亩菜地,被这些人如此一分,倒是不用担心的了。
另外池塘里的鱼也是陆续起了卖了。
敬县河流分布较多,专门养鱼的人也少,想吃鱼多是拿张鱼网或是下个鱼笼,市集上的鱼也多是这么来的。所以就有时多有时少的。有时候涨水或是下雨,鱼又是扎堆卖,价格便宜得很。
所以有时候吃鱼吃到腻,而有时候大户人家家里来些客人什么的,想买鱼又无处可买。
现在见傅家养鱼了,听说池塘里还养着虾蟹,那些大户就坐不住了,这虾蟹还没起呢,就纷纷下订单来了。各家都派人送来了各家每月要用的量,敬县好些酒楼也派人前来商洽。
这销售倒是不用愁了,只是这各家关系倒是让傅紫萱头疼了,给谁多一些,给谁少一些,这都是学问。
池塘的鱼已是连起了好几次了。第一次起的时候,十大桶总共装了一千多尾,都是捞的最大条的,价钱也是订得高,订的草鱼十二文一斤,锂鱼十三文,鲷鱼十五文。
倒是也没人嫌价高。醉仙楼要了三成,孙掌柜当场就痛快地让后厨的人过了称,三百尾总共称了有将近六百斤。付了八两银子。
市集卖了四成,收了十二两。有间食肆也要了三成。
当然有间食肆是不需付钱的。不过量跟醉仙楼是一样的,按价格应该也差不多八两。所以这第一次起了一千多尾鱼就卖了将近三十两。
当然有间食肆的再加工利润更高,但那利润要算在有间食肆里面,不能算在鱼里。
傅紫萱做了一番估算。当初每亩水田里都投了一千尾鱼,草鱼是七成,鲤鱼是二成,鲷鱼鱼苗少才投的一成。而第一次起了有一千多尾,卖了有二十八两左右。
这鱼价有升有跌,年节可能要高一些。这第一次订的价高,所以第一次卖的钱可能比平均价略高了一些。
傅紫萱请了两家来一起吃晚饭,饭后就把第一次卖鱼的情况跟大伙说了。
并做了估算,扣掉鱼苗的钱及投喂饵料的钱,一亩能有个二十几两的收入。傅紫萱说是要付他们一亩二十五两的鱼钱给他们。
傅天湖和傅天海都齐齐推拒了。
当初说要在稻田里养鱼时,两家人虽然都信得过傅紫萱,但对于成果如何都是抱着只试试看的态度的。
这一亩一千尾鱼,也只希望都能长到一斤,一斤卖个十文,得个十两一亩就算是最好的了。就跟天上掉下来白捡的一样,哪能还要这么高的价钱。
而且这些鱼的价格现在卖可能是比较高的价格,以后说不定卖不上这个价。而且他们也没怎么照料,他们田里当初为了避着人,换了田养了泥鳅和田螺。也并不怎么投喂,都是傅东傅西在管。他们两家又如何能收这么多钱,说什么都不肯收。
最后商量下来,经老傅头拍板。订了一亩二十两。
傅天海十二亩稻田,得了二百四十两,傅天湖十亩,得了二百两。
老傅头说这是他们自家侄女补贴给两个伯伯家的,让两家都记在心里。而从这一茬之后,他们就要学着自己打理了。
因他们原先的地里养的泥鳅和田螺都还没起,两家就正式换了地契。老傅头说,地里若是想增产,就要靠他们自家多努力了,傅紫萱已是教会了他们的。
两家人都忙不迭地点头。
跟着傅紫萱种天香米已是让他们赚了不少钱了,没想到往田里养鱼,不仅能使稻子产量提高,还能有另外的收入。这一亩就又能多收个二十两银子!往年就是年景好把打下的粮食全卖了,也卖不到这个价啊!
两家人心里激动得很,捧着傅紫萱给的亮得耀眼的银锭子乐得见牙不见眼的。不用老傅头多说,都表示要好好照料,日夜勤着去照看。
从那天以后,傅天湖和傅天海两家对稻田里的鱼可是无比的经心,他们两家都选择了养鱼。现在两家人都恨不得也照着一日三餐,投一些精贵的饵料进去,让它们多吃一些,好一夜长肥个几斤,再卖了得些白花花的银子。
两家人握了这么多银子在手,已是在思考着做些什么事了。看到傅紫萱开了一大片荒地,地里出产这么好,也都跃跃欲试,到处寻一些田地来买,没有田地买一些荒地来垦也好。
而傅天湖则想着大儿子都订亲了,订的亲事也让人满意得很,杨怡那孩子也是极让人满意的,懂事又孝顺,自家也不能委屈了那孩子。
夫妻俩一商量,就决定起房子了。再说大女儿那边也订下了一门让人羡慕的婚事,这嫁妆也该备起来了。以前是没钱,现在手里有钱了,也不能让孩子受委屈了。
且不说这两家人在琢磨着怎么盖房添产。只说学院的食堂这边。经傅族长和几个族老一声令下,夏种完毕的傅家村族人,人人动手兴建起学院的食堂来。
虽然傅紫萱说是要给工钱,可是傅族长及几个族老都死活不同意,说这学院虽是傅家办起来的,但对外可是说的傅家庄的学堂,再说这学院办起来后,傅家庄的村人可是得到了莫大的好处,如何能让傅家再出钱?
而且村里参与兴建的人也都不愿要工钱,都自发的免费来上工。
这学院自开了之后,家里的小孩得以免费上学不说,家里的男女老少也都能跟着认一两个字了,连七老八十的老人都会在地上写自己的名字了。
这是多么让人欣喜的事!说出去傅家庄的村民人人认字,那是多赚脸面的事。(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是 由】更多章节请到网址隆重推荐去除广告全文字小说阅读器
div lign="ener">
)
二十亩的花生最后卖了不到一百两的银子。傅紫萱狠狠吃了几回盐水煮花生,也不见腻。最后鲜花生没有了,都变干花生了,要吃盐水煮花生,也只得盼着来年了。
花生抢收完毕之后,接着就是起地瓜和洋芋。
这两种作物,产量倒是高得很,亩产虽没到现代的万斤高产,但好几千斤还是有的。只不过价格也很是便宜,几文钱一斤。不过五十亩的地瓜五十亩的洋芋最后加起来也卖了将近三千两银子。
全家人都很是惊喜,老傅头也一直笑得嘴都合不拢。
往年地里都是种的粮食,旱地也是种的一些芝麻花生玉米豆子之类,这地瓜倒是种得少。地瓜不挑地,都是随便一种,也不太管它,起了后鸡吃一点,猪吃大部分,没米的时候也会切了丝晒干后伴着米饭煮着吃。
灾年的时候倒是正经当粮食吃的。但大量种地瓜的人却是不多的。
而那洋芋江南这边种的人就更是少了。家里养猪的人家也多是种的地瓜。没想到这洋芋的产量不下于地瓜呢。
这不正经当粮的东西,产量倒是高。要不怎么说家里有银就要买地呢,这地多产的就多。往年家里那几亩地,扣了税,再卖一些,剩下的也就仅够一家人吃喝了。有时候年景不好,收成不好,打下的粮食都不够一家人吃喝的,更不用指望说能拿出去卖几个铜板了。
这老四的日子正经好过起来了。有这么大一片地,家里也不再缺粮吃了,还有了存银,真正是地主的生活呢。
老傅头很为这个小儿子高兴,与有荣焉。觉得自己已经上升到有房有地、有粮有银的地主阶级了。每天脸上都挂着笑,见人就乐呵呵地,天天起床吃过朝食就要往地里溜哒一圈。生怕这是个梦,梦醒了那一大片地就没有了。
那一百亩的地瓜洋芋卖了这么多钱,也着实让人惊喜。全家人都很高兴,聚在一起狠狠吃了一顿好的。
其实这地瓜和洋芋的价格都极低,占的主要是重量。若是做成副食品卖,银钱会翻倍。只是这年头懂得用地瓜做副食品的不多,那红薯丝薯条什么的,极少见到。
而傅紫萱也不懂,她一个念经济学辅修金融的娃,让她去想机械想产品制造流程,真心犯晕的很。也不爱操心这些,想着以后若有机缘再说了。
而地里的洋芋和地瓜起了之后,傅紫萱一方面紧着让人翻地沤肥准备种第二茬,一方面又紧着组织人员收其他作物。那地里还有芝麻绿豆黄豆糯米之类的东西,可是不少。都要紧着收了。
而那二十亩菜地,现如今每天天不亮就送往醉仙楼,一些耐放的瓜类也快马送往平州及其他地方的醉仙楼。
而自从有果商来家里购西瓜之后,自然也是看到了那片菜地,也就有不少商户也打起了那片菜地的主意。这其中有些商户也做咸菜生意的,也就跟着订购了好些各色菜蔬。
胡康安在购西瓜的同时也买了好些南瓜冬瓜往外贩运。另敬县各大户也经常派人来现采新鲜的菜蔬回去。
傅紫萱这个玉园名声算是播出去了。
而之前傅紫萱还担心这二十亩的菜地有点多,怕敬县吃不下,可能得忙着做泡菜。不过现如今看来,这二十亩菜地,被这些人如此一分,倒是不用担心的了。
另外池塘里的鱼也是陆续起了卖了。
敬县河流分布较多,专门养鱼的人也少,想吃鱼多是拿张鱼网或是下个鱼笼,市集上的鱼也多是这么来的。所以就有时多有时少的。有时候涨水或是下雨,鱼又是扎堆卖,价格便宜得很。
所以有时候吃鱼吃到腻,而有时候大户人家家里来些客人什么的,想买鱼又无处可买。
现在见傅家养鱼了,听说池塘里还养着虾蟹,那些大户就坐不住了,这虾蟹还没起呢,就纷纷下订单来了。各家都派人送来了各家每月要用的量,敬县好些酒楼也派人前来商洽。
这销售倒是不用愁了,只是这各家关系倒是让傅紫萱头疼了,给谁多一些,给谁少一些,这都是学问。
池塘的鱼已是连起了好几次了。第一次起的时候,十大桶总共装了一千多尾,都是捞的最大条的,价钱也是订得高,订的草鱼十二文一斤,锂鱼十三文,鲷鱼十五文。
倒是也没人嫌价高。醉仙楼要了三成,孙掌柜当场就痛快地让后厨的人过了称,三百尾总共称了有将近六百斤。付了八两银子。
市集卖了四成,收了十二两。有间食肆也要了三成。
当然有间食肆是不需付钱的。不过量跟醉仙楼是一样的,按价格应该也差不多八两。所以这第一次起了一千多尾鱼就卖了将近三十两。
当然有间食肆的再加工利润更高,但那利润要算在有间食肆里面,不能算在鱼里。
傅紫萱做了一番估算。当初每亩水田里都投了一千尾鱼,草鱼是七成,鲤鱼是二成,鲷鱼鱼苗少才投的一成。而第一次起了有一千多尾,卖了有二十八两左右。
这鱼价有升有跌,年节可能要高一些。这第一次订的价高,所以第一次卖的钱可能比平均价略高了一些。
傅紫萱请了两家来一起吃晚饭,饭后就把第一次卖鱼的情况跟大伙说了。
并做了估算,扣掉鱼苗的钱及投喂饵料的钱,一亩能有个二十几两的收入。傅紫萱说是要付他们一亩二十五两的鱼钱给他们。
傅天湖和傅天海都齐齐推拒了。
当初说要在稻田里养鱼时,两家人虽然都信得过傅紫萱,但对于成果如何都是抱着只试试看的态度的。
这一亩一千尾鱼,也只希望都能长到一斤,一斤卖个十文,得个十两一亩就算是最好的了。就跟天上掉下来白捡的一样,哪能还要这么高的价钱。
而且这些鱼的价格现在卖可能是比较高的价格,以后说不定卖不上这个价。而且他们也没怎么照料,他们田里当初为了避着人,换了田养了泥鳅和田螺。也并不怎么投喂,都是傅东傅西在管。他们两家又如何能收这么多钱,说什么都不肯收。
最后商量下来,经老傅头拍板。订了一亩二十两。
傅天海十二亩稻田,得了二百四十两,傅天湖十亩,得了二百两。
老傅头说这是他们自家侄女补贴给两个伯伯家的,让两家都记在心里。而从这一茬之后,他们就要学着自己打理了。
因他们原先的地里养的泥鳅和田螺都还没起,两家就正式换了地契。老傅头说,地里若是想增产,就要靠他们自家多努力了,傅紫萱已是教会了他们的。
两家人都忙不迭地点头。
跟着傅紫萱种天香米已是让他们赚了不少钱了,没想到往田里养鱼,不仅能使稻子产量提高,还能有另外的收入。这一亩就又能多收个二十两银子!往年就是年景好把打下的粮食全卖了,也卖不到这个价啊!
两家人心里激动得很,捧着傅紫萱给的亮得耀眼的银锭子乐得见牙不见眼的。不用老傅头多说,都表示要好好照料,日夜勤着去照看。
从那天以后,傅天湖和傅天海两家对稻田里的鱼可是无比的经心,他们两家都选择了养鱼。现在两家人都恨不得也照着一日三餐,投一些精贵的饵料进去,让它们多吃一些,好一夜长肥个几斤,再卖了得些白花花的银子。
两家人握了这么多银子在手,已是在思考着做些什么事了。看到傅紫萱开了一大片荒地,地里出产这么好,也都跃跃欲试,到处寻一些田地来买,没有田地买一些荒地来垦也好。
而傅天湖则想着大儿子都订亲了,订的亲事也让人满意得很,杨怡那孩子也是极让人满意的,懂事又孝顺,自家也不能委屈了那孩子。
夫妻俩一商量,就决定起房子了。再说大女儿那边也订下了一门让人羡慕的婚事,这嫁妆也该备起来了。以前是没钱,现在手里有钱了,也不能让孩子受委屈了。
且不说这两家人在琢磨着怎么盖房添产。只说学院的食堂这边。经傅族长和几个族老一声令下,夏种完毕的傅家村族人,人人动手兴建起学院的食堂来。
虽然傅紫萱说是要给工钱,可是傅族长及几个族老都死活不同意,说这学院虽是傅家办起来的,但对外可是说的傅家庄的学堂,再说这学院办起来后,傅家庄的村人可是得到了莫大的好处,如何能让傅家再出钱?
而且村里参与兴建的人也都不愿要工钱,都自发的免费来上工。
这学院自开了之后,家里的小孩得以免费上学不说,家里的男女老少也都能跟着认一两个字了,连七老八十的老人都会在地上写自己的名字了。
这是多么让人欣喜的事!说出去傅家庄的村民人人认字,那是多赚脸面的事。(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是 由】更多章节请到网址隆重推荐去除广告全文字小说阅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