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黄河,黄河(下)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重生在顺治末年最新章节!
淑云说得有些口渴了,喝了一口水之后又接着讲道“随着人类的不断繁衍生息,渐渐的不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口增加了,人们同时也学会了建造房屋和耕种农田。这就需要大面积的砍伐树木,草场同样也遭到了破坏。所以才使得黄河原本清澈的河水变成了现在这样满是泥沙浑浊不堪。”
康熙皱眉道“你的意思是说因为植物减少的原因,黄河才会不断泛滥的?”
“也可以这么说吧,当然这种局面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人类的文明,无论是保存火种、人工取火、狩猎、建房、取暖、熟食,无一不与木器有关。而恰恰是由于树木看似太过平常了,又随处可见。且木器的可燃性,易毁性,都使得人们忽视了它的重要。其实植物不但能保持水土,还能防风固沙。
当年汉唐古都长安城规模宏大,盛极一时,为什么后来的许多朝代几经更迭,却都废弃不用。缺少水源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经过近千年的发展,不停的建造宫殿和房屋,还有人口的不断增加,这都使得植被被严重破坏,环境恶化,水源也同时在不断减少。还有传说中西域的楼兰古国,也是因为没有看到植物的重要性,不断的砍伐,却不加以补种,所以这个传说中极美丽富饶的西域强国,一夜之间被黄沙掩埋,导致亡国。”
听到这里康熙悚然,一脸的震惊。不敢置信的喃喃道“没想到,真是没想到啊...”
“我这不是在危言耸听,周围的许多变化都是在不知不觉间发生的,当人们醒悟过来的时候,往往已经太迟了。就拿咱这京城来说,近几年的秋冬两季,总有那么几天风沙特别大,这种情况在以前是从没有过的,这就是因为蒙古放牧的族群不断扩大。草场被破坏的结果。这些看似普通的花草树木实则跟咱们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
淑云看了看正一脸严肃认真听自己讲述的康熙,又接着道“所以我提出的治理黄河的第一点就是在其两岸和流域内广泛栽树种草,重点放在黄土高原,‘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恢复植被。这是减少入黄沙量的治本之策。这个办法对于许多风沙大,水源少,洪水与泥石流频发的地区都适用。当然这也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也许我们这代人不能全部完成。还需要我们的后代继续不断的努力。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的后世子孙都会因此而受益。”
康熙皱眉思考了许久。然后问道“真的是因为植物被破坏的原因吗?你又是怎么知道的?淑云,不是朕不相信你。要是按你说的做,就将会有大量的农田被征用,那些失去土地与家园的百姓怎么办?朕需要一个强而有力的理由来向满朝文武和天下的百姓交代啊。”
淑云想了一下道“根据岩层和地质的变化。我所说的这些是可以体现出来的。但是大臣和百姓们又不懂这些,就是和他们讲了,他们也不见得会相信啊。”
淑云有些为难,然后沉思片刻才道“我有想不明白的问题时,总会给自己提问。很多问题也都会迎刃而解。那么现在我就试着用这个办法来解释一下。
首先,夏之前,治水的记录是从禹开始的,为什么之前却没有?炎帝号称“神农氏”,教人们播种收获。开创了农业时代。这就说明在此之前人们是不会耕种农田的,那么他们又是以什么为食呢,我想肯定不外乎打渔和狩猎了。正是因为有了炎帝,人们开始和耕种农田,建造房屋定居下来。这也就需要大面积平坦肥沃的土地。因此森林和草场被破坏是必然的。
玄烨。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从禹开始,经过一代代的发展,黄河的泛滥次数是在不断增加的,它的水量却在逐年减少,甚至最近这近百年间还发生过断流的现象。这些问题只要翻看史书,就会发现的。原因是什么,任何事都是有原因的吧?而且为什么古时候的人多是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生活呢?谁都不是傻子,如果那里不好的话,又经常发生水灾,谁还愿意住在那里?正是因为那里水源充足,物产丰富,气候温暖,土地肥沃等诸多好处。人们才会把那里当作家园去用心建设。”
康熙显然是明白了,没用淑云再继续解释,就点头接着淑云的话道“是啊,无论游牧还是农耕,都离不开水源。想必那个时候的人还不会像现在这样开凿水井吧。再说想要大面积灌溉,光是几口水井是远远不够的。沿河而居是必然的选择。况且没有充足的衣物,是难以过冬的,在气候温暖的地区生活也同样是必须的。人多了,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也就不稀奇了。”
然后康熙握紧了拳头道“‘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说的好啊,淑云,朕决定了。无论遇到再大的阻力,朕也会坚持做下去的。”
淑云握住老康的手,笑着道“玄烨,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的。你将会把良好的生存环境带给后世的子子孙孙,他们会永远感谢你的。”
康熙郑重的点了下头。很显然,淑云很会抓住机会,一句话就鼓舞了这位内心无比骄傲又有些自大的帝王。
过了一会,等老康心绪稍微平静了,淑云又道“我上面说的是远景规划。当前要采取的治河方略是“拦、排、放、调、挖,综合治理”等措施,标本兼治,近远结合,可以妥善解决泥沙问题;采取“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方针,可以有效地控制洪水。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形成一个防洪减淤的工程体系。调水入黄,使流量与含沙量相适应,只有“大水带大沙”,才能取得最好的输沙减淤效果。再来就是建造大容量水库,可以有效的控制和调节黄河水量。”
然后淑云又开始在纸上写写画画,并向康熙讲述水库的建造办法与作用,同时也根据前世的资料大致指出了各个水库应建造的地点。至于地点是否正确,还有水库的具体设计方案,还要河务官员和工匠们具体考察过后,才能确定。毕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淑云没有实地考察过现在的黄河全部流域,而黄河后来又改道过。再说所有事情也不能一个人全做了吧。事情大家做,功劳大家分。这是官场上的至理。
淑云说完这些,沉思了一下。又把水泥的制造方法写下来,交给康熙。淑云其实是不太想这么早就让水泥问世的,毕竟现在没有除尘和环保设备。生产水泥会对环境和工人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但是也不能因噎废食,想要建造水库,没有水泥是不行的。
于是淑云又对康熙强调道”这个水泥虽然是很好的建筑材料,又适用广泛,无论是建房,建桥,还是修路,筑堤都非常的好用。可是生产过程中会对水源和...”淑云想要说空气,可是转念一想,这个时候的人还不知道什么是空气,到时候老康问起来,又要费力去解释,再说跟康熙一次性说太多他不知道的事也不好,会显得淑云太突出了。
于是顿了一下就改成“和人们的身体都有害。所以淑云恳请皇上一定要把生产地点放在远离人群的地方,并且给工人们佩戴口罩。还有,玄烨,你一定要答应我”淑云认真的看着康熙,重重地说道“如非不得已,不要大规模的生产水泥。”
康熙见淑云如此的认真,也知道事关重大,而且淑云总是在为自己着想,所以就郑重的向淑云做了保证。
然后老康又道“淑云,你说的这些治河方略都很实用,不过内容太多了,朕一时也记不全。这样吧,不如你把你所说的这些全部写下来,然后朕带回宫和靳辅他们好好的研究一下。”
淑云一听这话,马上歇了菜。哼哼唧唧的道“哎呀,玄烨,我刚才太累了,不行了,我头疼,肚子里的宝宝也不舒服呢。”这样做倒不是因为淑云懒,不想写那些方略。而是想让老康觉着自己就是个普通的小女人,会耍赖,会偷懒。虽然博学多才,又很有大义。但是同样也有着很多的缺点。这样的人才能让老康这个多疑的帝王更加的放心和喜爱。
老康一看淑云这副惫懒的样子就来气,而且你懒就懒吧,竟然还拿肚子里的孩子说事,什么人啊。真想照着她的屁股给两巴掌。可是看看那圆圆的肚子,还真是下不去手。
忍了又忍,还是不禁吼道“就会装相,你给朕坐好了。你说,朕来写。”
淑云苦着脸,哀嚎道”啊?还要说啊,天呢?还让不让人活了?我这心碎得,捧出来跟饺子馅似的。”
康熙“扑哧”一声,被淑云的话给逗乐了,无奈的摇头道“都什么乱七八糟的,你就跟朕贫吧。别耍赖了,快说”
淑云开始一脸讨好的和康熙讲条件了“让我再说一遍也行,不过你要答应我一个条件。”
老康那个气啊。是谁刚刚还巴巴的求着朕要给朕说说这河务的事。哦,等朕当回事了,只不过是让你再复述一遍。这么一转眼的功夫就开始和朕提条件了。~朕到要看看你齐淑云究竟要跟朕提什么条件。~
于是老康沉着脸吼出了一个字“说”。
感谢书友g113,苍穹海蓝,0o漂浮的云o0,青青苹果乡.c,投了1票粉红票。
感谢书友,冢子沙沙打赏100起点币。(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淑云说得有些口渴了,喝了一口水之后又接着讲道“随着人类的不断繁衍生息,渐渐的不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口增加了,人们同时也学会了建造房屋和耕种农田。这就需要大面积的砍伐树木,草场同样也遭到了破坏。所以才使得黄河原本清澈的河水变成了现在这样满是泥沙浑浊不堪。”
康熙皱眉道“你的意思是说因为植物减少的原因,黄河才会不断泛滥的?”
“也可以这么说吧,当然这种局面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人类的文明,无论是保存火种、人工取火、狩猎、建房、取暖、熟食,无一不与木器有关。而恰恰是由于树木看似太过平常了,又随处可见。且木器的可燃性,易毁性,都使得人们忽视了它的重要。其实植物不但能保持水土,还能防风固沙。
当年汉唐古都长安城规模宏大,盛极一时,为什么后来的许多朝代几经更迭,却都废弃不用。缺少水源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经过近千年的发展,不停的建造宫殿和房屋,还有人口的不断增加,这都使得植被被严重破坏,环境恶化,水源也同时在不断减少。还有传说中西域的楼兰古国,也是因为没有看到植物的重要性,不断的砍伐,却不加以补种,所以这个传说中极美丽富饶的西域强国,一夜之间被黄沙掩埋,导致亡国。”
听到这里康熙悚然,一脸的震惊。不敢置信的喃喃道“没想到,真是没想到啊...”
“我这不是在危言耸听,周围的许多变化都是在不知不觉间发生的,当人们醒悟过来的时候,往往已经太迟了。就拿咱这京城来说,近几年的秋冬两季,总有那么几天风沙特别大,这种情况在以前是从没有过的,这就是因为蒙古放牧的族群不断扩大。草场被破坏的结果。这些看似普通的花草树木实则跟咱们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
淑云看了看正一脸严肃认真听自己讲述的康熙,又接着道“所以我提出的治理黄河的第一点就是在其两岸和流域内广泛栽树种草,重点放在黄土高原,‘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恢复植被。这是减少入黄沙量的治本之策。这个办法对于许多风沙大,水源少,洪水与泥石流频发的地区都适用。当然这也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也许我们这代人不能全部完成。还需要我们的后代继续不断的努力。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的后世子孙都会因此而受益。”
康熙皱眉思考了许久。然后问道“真的是因为植物被破坏的原因吗?你又是怎么知道的?淑云,不是朕不相信你。要是按你说的做,就将会有大量的农田被征用,那些失去土地与家园的百姓怎么办?朕需要一个强而有力的理由来向满朝文武和天下的百姓交代啊。”
淑云想了一下道“根据岩层和地质的变化。我所说的这些是可以体现出来的。但是大臣和百姓们又不懂这些,就是和他们讲了,他们也不见得会相信啊。”
淑云有些为难,然后沉思片刻才道“我有想不明白的问题时,总会给自己提问。很多问题也都会迎刃而解。那么现在我就试着用这个办法来解释一下。
首先,夏之前,治水的记录是从禹开始的,为什么之前却没有?炎帝号称“神农氏”,教人们播种收获。开创了农业时代。这就说明在此之前人们是不会耕种农田的,那么他们又是以什么为食呢,我想肯定不外乎打渔和狩猎了。正是因为有了炎帝,人们开始和耕种农田,建造房屋定居下来。这也就需要大面积平坦肥沃的土地。因此森林和草场被破坏是必然的。
玄烨。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从禹开始,经过一代代的发展,黄河的泛滥次数是在不断增加的,它的水量却在逐年减少,甚至最近这近百年间还发生过断流的现象。这些问题只要翻看史书,就会发现的。原因是什么,任何事都是有原因的吧?而且为什么古时候的人多是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生活呢?谁都不是傻子,如果那里不好的话,又经常发生水灾,谁还愿意住在那里?正是因为那里水源充足,物产丰富,气候温暖,土地肥沃等诸多好处。人们才会把那里当作家园去用心建设。”
康熙显然是明白了,没用淑云再继续解释,就点头接着淑云的话道“是啊,无论游牧还是农耕,都离不开水源。想必那个时候的人还不会像现在这样开凿水井吧。再说想要大面积灌溉,光是几口水井是远远不够的。沿河而居是必然的选择。况且没有充足的衣物,是难以过冬的,在气候温暖的地区生活也同样是必须的。人多了,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也就不稀奇了。”
然后康熙握紧了拳头道“‘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说的好啊,淑云,朕决定了。无论遇到再大的阻力,朕也会坚持做下去的。”
淑云握住老康的手,笑着道“玄烨,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的。你将会把良好的生存环境带给后世的子子孙孙,他们会永远感谢你的。”
康熙郑重的点了下头。很显然,淑云很会抓住机会,一句话就鼓舞了这位内心无比骄傲又有些自大的帝王。
过了一会,等老康心绪稍微平静了,淑云又道“我上面说的是远景规划。当前要采取的治河方略是“拦、排、放、调、挖,综合治理”等措施,标本兼治,近远结合,可以妥善解决泥沙问题;采取“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方针,可以有效地控制洪水。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形成一个防洪减淤的工程体系。调水入黄,使流量与含沙量相适应,只有“大水带大沙”,才能取得最好的输沙减淤效果。再来就是建造大容量水库,可以有效的控制和调节黄河水量。”
然后淑云又开始在纸上写写画画,并向康熙讲述水库的建造办法与作用,同时也根据前世的资料大致指出了各个水库应建造的地点。至于地点是否正确,还有水库的具体设计方案,还要河务官员和工匠们具体考察过后,才能确定。毕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淑云没有实地考察过现在的黄河全部流域,而黄河后来又改道过。再说所有事情也不能一个人全做了吧。事情大家做,功劳大家分。这是官场上的至理。
淑云说完这些,沉思了一下。又把水泥的制造方法写下来,交给康熙。淑云其实是不太想这么早就让水泥问世的,毕竟现在没有除尘和环保设备。生产水泥会对环境和工人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但是也不能因噎废食,想要建造水库,没有水泥是不行的。
于是淑云又对康熙强调道”这个水泥虽然是很好的建筑材料,又适用广泛,无论是建房,建桥,还是修路,筑堤都非常的好用。可是生产过程中会对水源和...”淑云想要说空气,可是转念一想,这个时候的人还不知道什么是空气,到时候老康问起来,又要费力去解释,再说跟康熙一次性说太多他不知道的事也不好,会显得淑云太突出了。
于是顿了一下就改成“和人们的身体都有害。所以淑云恳请皇上一定要把生产地点放在远离人群的地方,并且给工人们佩戴口罩。还有,玄烨,你一定要答应我”淑云认真的看着康熙,重重地说道“如非不得已,不要大规模的生产水泥。”
康熙见淑云如此的认真,也知道事关重大,而且淑云总是在为自己着想,所以就郑重的向淑云做了保证。
然后老康又道“淑云,你说的这些治河方略都很实用,不过内容太多了,朕一时也记不全。这样吧,不如你把你所说的这些全部写下来,然后朕带回宫和靳辅他们好好的研究一下。”
淑云一听这话,马上歇了菜。哼哼唧唧的道“哎呀,玄烨,我刚才太累了,不行了,我头疼,肚子里的宝宝也不舒服呢。”这样做倒不是因为淑云懒,不想写那些方略。而是想让老康觉着自己就是个普通的小女人,会耍赖,会偷懒。虽然博学多才,又很有大义。但是同样也有着很多的缺点。这样的人才能让老康这个多疑的帝王更加的放心和喜爱。
老康一看淑云这副惫懒的样子就来气,而且你懒就懒吧,竟然还拿肚子里的孩子说事,什么人啊。真想照着她的屁股给两巴掌。可是看看那圆圆的肚子,还真是下不去手。
忍了又忍,还是不禁吼道“就会装相,你给朕坐好了。你说,朕来写。”
淑云苦着脸,哀嚎道”啊?还要说啊,天呢?还让不让人活了?我这心碎得,捧出来跟饺子馅似的。”
康熙“扑哧”一声,被淑云的话给逗乐了,无奈的摇头道“都什么乱七八糟的,你就跟朕贫吧。别耍赖了,快说”
淑云开始一脸讨好的和康熙讲条件了“让我再说一遍也行,不过你要答应我一个条件。”
老康那个气啊。是谁刚刚还巴巴的求着朕要给朕说说这河务的事。哦,等朕当回事了,只不过是让你再复述一遍。这么一转眼的功夫就开始和朕提条件了。~朕到要看看你齐淑云究竟要跟朕提什么条件。~
于是老康沉着脸吼出了一个字“说”。
感谢书友g113,苍穹海蓝,0o漂浮的云o0,青青苹果乡.c,投了1票粉红票。
感谢书友,冢子沙沙打赏100起点币。(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